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执宰大明-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每本奏章上都贴着一张条子,上面写着杨大人对奏章内容的处理办法,永乐帝觉得满意的话就用朱笔在条子上写上“已阅”两个字,依照条子上的办法去处理奏章上的事务。
如果他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就在奏章上用朱笔写下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朱笔御批”。
这样一来就节省了很多处理奏章的时间,简化了奏章的办事效率。
永历帝边翻阅奏章边向杨大人询问一些奏章上的事务,杨大人有条不紊地对答,很快就剩下最后一本奏章。
“杨卿,这本奏章为何没有贴条子。”永历帝翻开奏章一看,微微一怔,抬头看向了坐在那里的杨大人。
“启禀陛下,这是江西九江府湖口县知县李云天的请罪表,臣不敢妄断。”杨大人向永乐帝一躬身,不动声色地回答。
“请罪表?”永乐帝的眉头皱了皱,能让杨大人把奏章递到他的面前,那么肯定不是一件小事,于是望向了奏章里的内容。
奏章的字写得很漂亮,李云天把当天晚上发生的事情完完整整地表达了出来,尤其是看见那颗血淋淋人头时的震撼,着重用了笔墨描写,为后面的昏倒做出了充分的铺垫。
最后,他用悲壮的语调表示,“臣上负皇恩,下愧黎民,斯文扫地,深知罪孽深重,本无颜苟活于世,然十年寒窗苦读,未能为君分忧丝毫,为国效力半分,臣实在愧对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故恳请陛下恩准臣戴罪戍边,杀敌报国,臣定当马革裹尸,以报圣恩!”
“此人还算有几分骨气。”看完了奏章上的内容后,永乐帝不由得笑了起来,他出身行伍,纵横疆场大半生,这种充满了肃杀之气的奏章很是对他的胃口。
“杨卿,你意下如何?”随后,永乐帝看向了杨大人,笑着问道。
“臣觉得他还算有几分担当,看在他是新科进士,去湖口县上任不到三个月的份儿上,臣认为应该给他个为国效命的机会,让他在沙场上洗刷耻辱。”杨大人不动声色地回答,语气中流露出了一丝惋惜。
“他是新科进士?”永乐帝感到有些意外,新晋的进士通常都留在京城熬资历,争取在各大部院任职,很少有人外放为官。
虽然李云天的任命是永乐帝御批的,但那只不过是走一个形势而已,永乐帝根本不可能知道他是谁,更别提记得他了。
“他在殿试中位居二甲中等,是今科进士中最年轻的一个,尚未弱冠。”杨大人点了点头,沉声向永乐帝解释道。
“此人倒有点意思。”永乐帝闻言伸手摸了一下胡须,再度翻看了一遍奏章,微微点了点头。
奏章里面没有任何辩解,也没有丝毫的抱怨,更没有推诿责任,有的只是未能痛歼水匪的无奈和无法为国效力的感慨,如果杨大人不说的话谁也不知道他是仅仅上任三个月湖口县知县的新科进士。
“杨卿,你觉得朕如何处理此事?”合上奏章后,永乐帝饶有兴致地望着杨大人,如果李云天是新科进士的话,那么就是杨大人的门人了。
没错,这个杨大人就是杨士奇,士奇是他的字,本名“杨寓”。
“陛下已有圣断,臣洗耳恭听。”杨士奇微微一笑,向永乐帝说道,从永乐帝的心情上他已经知道了李云天逃过了一劫。
“告诉他,朕不要逃兵,他的战场在湖口县,朕给他三年时间捉拿匪首王三,如果三年内他抓不到人,那么也不用去边疆了,直接自己了断。”永乐帝笑了笑,沉吟了一下,在李云天的奏章上写上了“戴罪立功”四个大字,然后向杨士奇说道。
“陛下圣明!”杨士奇闻言冲着永乐帝一拱手,就势拍了一个马屁,心中松了一口气。
表面上看来,杨士奇并没有在李云天一事上表态,可实际上暗中帮了李云天不少,如果不是他的话永乐帝不可能知道李云天是新晋的进士,事情也就不会如此顺利。
不过,李云天能有此番造化,主要还是靠他的请罪表写得好,正对永乐帝的脾性,这样一来他在一旁敲敲边鼓,永乐帝自然也就不会追究他的罪责了。
说实话,永乐帝南征北战见惯了死人,那二十五条人命在别人眼里可能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不过在他面前不过就是一个数字而已,说大可大,说小也就微不足道了,如何处置李云天完全凭他的一己之念。
至于三年后李云天能否抓到王三,这就是后话了,先不说日理万机的永乐帝会不会记得这件事情,届时李云天随便找个人冒充王三,也就应付过去了。
杨士奇之所以要帮李云天,并不是他对李云天有多器重,实际上他根本就记不起来李云天的模样,只知道他是自己的门人。
这很正常,杨士奇位居高位,拜在他门下的官员众多,李云天一个七品县令根本就上不了台面,他不可能对李云天有什么印象。
而他能记起李云天的名字来,与不久前李云天让李满山和李大牛来京城送湖口县特产的事情有关。
作为李云天的恩师,他送给杨士奇的那份特产肯定是最为厚重的,李满山把礼物送到后留在他的名帖就走了。
正好,杨士奇有一次在家吃饭时厨房做了一道用湖口县特产烹饪的菜肴,他觉得味道不错,随口问了一句菜肴的来处,于是知道是湖口县知县李云天送来的,是他的门生。
故而当他看见李云天奏章的署名是江西九江府湖口县知县李云天时,脑海对这个名字有印象,意识到李云天是自己的门生,因此出手相助。
通过李云天写的这个奏章,杨士奇对他有了深刻的印象,能写出这么一篇绝佳的奏章来只有两个可能性,一个是李云天是个榆木疙瘩,真的想去边疆杀敌报国,另外一个就是李云天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以退为进。
第十七章泛舟畅谈
其实,杨士奇看了李云天的奏章后就知道永乐帝肯定不会重责李云天,他很清楚永乐帝的秉性,因为是通过“靖难”依靠武将们坐上的皇位,所以永乐帝历来重武轻文,李云天一个文官,但是有投笔从戎的气魄,足以令永乐帝欣赏。dm
再加上李云天刚刚到任湖口县知县不到三个月,岂能把罪责都算在他的头上?
所以他才会在文渊阁的书房内发笑,感觉能写出此等文章之人绝对非等闲之辈,无形中已经对李云天产生了兴趣。
十二月初,江西下了一场大雪,放眼望去白茫茫一片,天地间成为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一大早,李云天领着罗鸣等人去码头看望灾民,灾民的房屋已经在大雪来的三天前重建完毕,所有在大火中失去家园的灾民都住进了新房。
见李云天来了,新房里的人纷纷出来迎接,对他很是恭敬。
大家这段时间来可是看得真真切切,如果不是县太爷在白水镇坐镇指挥重建工作,他们岂能这么快就住进新房里。
李云天查看了一下,灾民家中的粮食和衣褥等物品都十分充足,足以安稳度过这个冬天。
中午的时候,他来到码头,站在岸边望着鄱阳湖冷清的江面发呆,算算时间,京城对他的处理结果也应该快要下来了。
也不知道为什么,一时间他的心里没了底,不知道永乐帝会如何处置自己。
“大人好雅兴,在此欣赏湖景。”就在他陷入沉思的时候,身旁忽然响起了一个清脆的声音。
“陈小姐?”李云天觉得声音隐隐约约觉得有些耳熟,扭头一看,惊讶地望着立在一旁微笑着的陈凝凝。
“大人,小女子新学了几首曲子,不知道大人可否赏脸一听。”陈凝凝披着红色的大氅,脸颊冻得有些发红,亭亭玉立地站在那里,别有一番妩媚的味道,笑盈盈地看着他。
“小姐琴艺超绝,能听小姐抚琴是本官的荣幸。”李云天感到很奇怪,在他的印象里陈凝凝一向对他很冷淡,于是不动声色地笑道,想看看她有何企图。
“大人,小女子在船中略备酒菜。”陈凝凝见李云天答应了下来,侧身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李云天这才看见岸边停着一艘小船,起身随着陈凝凝上了船,船舱里有一张长条桌,一张方桌和两个炉子。
长条桌放着一个古筝,方桌上摆着两套餐具,两个炉子中一个炖着火锅,另一个温着酒,一名穿着青衣的丫环侍立在一旁。
“你们在这里等着。”由于船舱内空间有限,李云天上船后沉声吩咐跟在身后的罗鸣。
“大人……”罗鸣面露为难的神色,想要说些什么。
“就这样。”李云天抬手打断了他的话,弯身钻进了船舱。
在罗鸣等人注视下,小船缓缓驶离了码头,向湖水深处而去。
湖面上空空荡荡,这个时候天寒地冻,又不是货运季节,很少有船出来。
忽然,寂静的湖面上响起了悠扬悦耳的琴声。
陈凝凝专心致志地在船舱里抚琴,李云天还是第一次见她如此认真,一边喝着酒一边凝神聆听着。
“大人,这杯酒小女子替那些灾民敬你,使得他们避免了风霜露宿之苦。”一连弹了三首后,陈凝凝起身离开了长条桌,坐在了方桌的旁,与李云天面对面坐着,倒了一杯酒后敬向了李云天,娇声说道。
“这是本官的职责。”李云天笑了笑,与陈凝凝碰了一杯,两人一饮而尽。
“大人,这杯酒小女子替巡检司那些被强征来的民壮敬你,使得他们可以回去与家人团聚。”陈凝凝接着倒了第二杯酒,再度冲着李云天举了起来。
“老幼病残,理应免除徭役,本官只是纠正了一个错误而已。”李云天不以为意地摇了摇头,与陈凝凝喝下了第二杯。
“这第三杯,小女子替家父敬你,如果不是家父把大人留在家中,白水镇也就不会遭此横祸,大人也就不会如此被动了。”陈凝凝再度倒了一杯酒,咬了咬嘴唇,神色有些黯然地向李云天说道。
“小姐此言差矣,水匪凶残,与陈公无关。”李云天微微一怔,感觉陈凝凝话里有话,好像已经知道水匪的事与张有德有关,他不清楚这是陈凝凝的意思还是陈伯昭的意思,于是笑了笑,不动声色地说道。
陈凝凝的双目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嘴角蠕动了几下没有说出口,与李云天碰杯后默默地喝干了杯中的白酒,显得心事重重。
“陈小姐,本官也敬你一杯,那些天多有叨扰,也不知道下一次是否还会机会聆听小姐的琴声。”李云天喝完后倒了一杯酒,端起来微笑着向陈凝凝一举。
他现在可是待罪之身,不仅官府的人,就连普通的百姓也都知道他揽责的事情,这次无疑要被朝廷治罪。
别看他现在依然是湖口县知县,等到京城的问罪文书一下来,他立刻就成为了阶下之囚。
“大人,只要你愿意,小女子这些天都可以给大人抚琴。”陈凝凝知道李云天现在的处境很艰难,否则的话陈伯昭也不会让她去外婆家了,见李云天说得有几分悲凉,心中不由得感到有些发酸,冲着他莞尔一笑。
“小姐好意本官心领了。”李云天笑了起来,与陈凝凝碰了一下酒杯,一饮而尽,以他现在的处境还是少与陈凝凝接触的好,免得让她沾染了晦气。
陈凝凝明白李云天为何会拒绝,心中不由得产生了一丝异样,心情忐忑地喝了杯中的酒,感觉味道有些苦涩。
“曲子也听了,酒也喝了,该回去了。”放下手里的酒杯,李云天笑着向陈凝凝说道,所谓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他又何苦在这里拖时间呢。
“小女子再给大人弹上几曲。”陈凝凝笑了笑,起身坐回了古筝前,弹了一首欢快的曲子,不过里面却弥漫着忧愁的味道。
李云天一边品着酒,一边摇头晃脑地听着曲子,表面上看起来十分悠闲,可是脑海中思绪万千。
他感觉陈凝凝今天的反应很奇怪,对他的态度与先前相比截然不同,难道又是陈伯昭设计的什么圈套?还是……还是她对自己有意思?
思来想去,李云天觉得第二种可能比较大,因为现在陈伯昭绝对不想与自己扯上什么关系,怎么可能会让陈凝凝见他?
况且陈凝凝恃才傲物,也不是那种听话的乖乖女,根本就无法掩饰对自己的厌恶。
想明白了这一点,他不由得有些郁闷地望着陈凝凝,不清楚陈凝凝心里怎么想的,他意气风发的时候对自己不理不睬,等到自己落难的时候却表现得如此关怀,难道女人天生同情弱者?
不知不觉间,小船在来到了码头,罗鸣等人正在岸边的一所房子里喝酒,见船来了连忙迎了出来。
“陈小姐,本官明天就要启程回县衙,今天承蒙小姐款待,本官作词一首赠与小姐,还望小姐喜欢。”上岸后,李云天笑着向陈凝凝说道,白水镇灾后重建已经完毕,他也该到了离开的时候。
“小女子洗耳恭听。”陈凝凝没想到李云天这么快就要走了,神色一黯,若无其事地笑道。
“人生若止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李云天望了一眼陈凝凝,扭头看向了一旁茫茫的湖面,以一种缓慢中略带些凄凉的语调吟出了纳兰性德的一首《木兰词》,词的具体名字是什么他已经忘记了,只记得这首词非常有名,备受青年人的推崇。
“人生若止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陈凝凝身子微微一颤,神情复杂地怔在了那里,一时间有些痴了,口中细细品味着,这两句词堪称是点睛之笔,道尽了人世间男女情感的悲凉和无奈,哀怨凄婉。
从这首词中,陈凝凝清晰地感受到了李云天对她深深的情谊,禁不住想起了月夜下在小院里两人第一次在小院中见面时的情景,心中涌起了一股难以言喻的温馨。
“送小姐回府。”李云天见陈凝凝有些失神,嘴角不由得流露出了一丝笑意,看来这首词果然打动了她,吩咐了罗鸣一句后抬步离开。
罗鸣于是留下两个人护送陈凝凝,领着其余的人快步追向了李云天。
陈凝凝咬着嘴唇望着李云天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李云天不仅相貌堂堂而且是新科进士,岂会不讨女孩喜欢,只不过陈伯昭让她引诱李云天,这就使得她心中对李云天有一股抵触的情绪。
更何况她将来也想风风光光地被夫君明媒正娶,不想给李云天当妾室,因此更不会给李云天好脸色看了。
本来,陈凝凝挺讨厌每天缠着他听曲子的李云天,可是当李云天因为水匪的事情忙得顾不上见她的时候,她的心里又有些期盼他来。
第十八章心存忌惮
被陈伯昭送到外婆家的时候,陈凝凝就已经意识到了李云天的处境变得不妙,不由得为他感到担心。
后来,她听说李云天在白水镇上的事情,知道他是一个好官,对李云天的态度逐渐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凝凝越来越发不安,脑海中满是李云天的影子,她这个时候才发现自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已经喜欢上了这位年轻的县太爷。
她知道朝廷处置李云天的文书就要被送达九江府,也知道随着白水镇重建任务的完成李云天就要回县衙,而一旦李云天回了县衙,两人可能永无再见之日。
陈凝凝实在无法压抑去见李云天一面的念头,故而趁着大雪结束,乘船急匆匆地赶来了白水镇,不成想在码头上正好遇见了陷入沉思中的李云天。
李云天这首情深意重的《木兰词》使得陈凝凝原本就涌动着无限涟漪心海掀起了惊涛巨浪,她没有想到李云天对自己用情如此之深。
作为事件的始作俑者,李云天根本没想到他信手拈来的一首词会给陈凝凝带来如此大的困扰,领着罗鸣去了白水镇巡检司。
巡检司的军士正在大校场里出操,一个个生龙活虎,孔武有力,巡检司现在的伙食得到了质的飞跃,每天都能吃到荤菜,这些日子进来的军士无不吃胖了,故而操练起来也更加有劲头。
“县尊大人。”见到李云天,军士们纷纷停下来向他行礼。
李云天笑着挥了挥手,示意他们继续操练,抬步走向了赵华的公房。
“姐夫,你就把伙房的事情交给我做吧,何必便宜了外人。”刚到门口,他就听见里面传来了一个男人的声音。
“我告诉你,你别打伙房的主意,如果军士们吃不好的话县尊大人可饶不了我。”赵华的声音随后传了出来。
“姐夫,你怎么这么死心眼呀,我听说姓李的现在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你还怕他做什么?”先前说话的男人顿时不屑地说道,接着语锋一转,笑嘻嘻地问,“姐夫,我听我姐说姓李的给了你两千两银子当巡检司的饷银,这件事情是真的还是假……”
啪,男人的话还没说完,房间里就响起了一个脆响,随即传来赵华的低吼,“混蛋,县尊大人的名讳岂是你能乱叫的!”
李云天闻言微微一笑,掀开门帘走了进去。
由于张有德没有把剩下的一千两银子拨给巡检司,再加上他处境堪忧,所以赵华显得有些心神不宁,对巡检司的前途态度悲观。
为了使得赵华安心做事,李云天于是把上次纳妾时收受的那两千多两礼金交给了赵华,这样一来的话,赵华至少能按照他的要求经营两年。
即使他真的走了霉运被朝廷责罚,调离了湖口县,那么能为湖口县培养一批精壮的巡检司军士,他也算是对得起湖口县的百姓了。
当然了,李云天不会就这么轻易地把钱交给赵华,他不仅让赵华写了收条,入了巡检司的账簿,而且还让赵华写下了水匪来白水镇时其贻误战机一事,作为把柄握在他的手里。
赵华知道李云天把白水镇遭遇水匪的责任全部扛了下来,并没有牵连到他,因此自然不敢违逆,老老实实地按照李云天的意思把当晚的情况写了下来,签字画押。
李云天告诉赵华,如果赵华规规矩矩地把那两千多两银子用在巡检司的正常日常用度上,那么两年后他把这张纸还给他。
如果他胆敢从中贪墨,那么这张纸足以置他于死敌,要知道永乐帝可是最痛恨在战场上临阵脱逃的行为,而李云天在京城有不少年谊,足以把这件事情捅到永乐帝的面前,届时可就没人能救得了他。
在李云天的连唬带吓下,赵华被他吃得死死的,赵华可不想因为这些银子掉了脑袋,故而不敢打银子的主意,别说银子了,连伙房都不让小舅子碰,生怕出了乱子。
“张巡检,这是怎么了?”李云天走进房间的时候,看见一个二十多岁、流里流气的瘦高个青年龇牙咧嘴地捂着脸颊坐在地上,于是故作不知地望向了面色铁青的赵华。
“这是卑职的小舅子,赌钱输了又来向卑职要,被卑职给教训了,让大人见笑了。”赵华没有想到李云天会过来,连忙迎了上去,躬身说道。
“还不快滚,在这里丢人现眼!”随后,他冲着瘦高个青年一瞪眼。
瘦高个青年脸色吓得发白,他也没有料到李云天会出现,如果听见刚才他的话那他的麻烦可就大了,连忙爬起来向李云天点头哈腰了一番,逃也似地离开了。
“大人此来有何吩咐?”赵华给李云天到了一杯热水,满脸堆笑地问道,他现在是彻底怕了这个年轻的县太爷。
“张巡检,本官想知道,那天晚上尊夫人带人拦住本官,是谁出的主意?”李云天喝了一口热水,开口问道。
赵华微微一怔,显得颇为意外,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回答,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李云天竟然会问这件事情。
“你大可放心,本官并不会为难他。”见赵华一副犹豫的模样,李云天知道自己猜得没错,果然有人在幕后指点他。
“实不相瞒,给在下出这个主意的人是讼师杨云贵。”赵华权衡了一番,还是如实地告诉了李云天,他现在相信李云天的为人,绝对不是那种睚眦必报的小人,否则的话他早就被当成替罪羊了。
“讼师杨云贵?”李云天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不过既然能当上讼师,想必也是个读书人。
随即他就想起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刘波先前递给他的那张条理清晰、字迹工整的状子。
讼师的出现有着其特殊性,由于古代的百姓绝大多数都没有上过学堂,目不识丁,故而他们打官司的时候要请人代写状子。
久而久之就出现了讼师这个行当,由于讼师在读书人眼中是一个贱业,又不被官府所承认,所以很少有读书人会干这一行,这就使得从事这个行业的人非常少。
因此刘波的状子说不定就是出自杨云贵的手笔,可惜当时没有问刘波状子的出处。
其实,讼师并不像外界想得那么风光,能在大堂之上以三寸不烂之舌智斗审案的官员,毕竟审案是主审官的事情,岂会让外人来插手?
按照大明律例,讼师只能代写状子或者文书,无法出堂代理诉讼,他们的作用主要是给上告人在幕后出谋划策,提供律法上的支持。
“来往不往非礼也!”对于杨云贵,李云天不由得有些感兴趣,他觉得此人有着几分才华,否则当不上讼师。
既然杨云贵暗中“算计”他,那么他要是不杨云贵一点儿“颜色”看看的话,杨云贵可能还以为自己这个县尊好欺负。
第二天上午,李云天领着绿萼和罗鸣等人启程回湖口县县城,赵华、张有财和陈伯昭等镇上的头面人物悉数来送。
虽然李云天快要倒霉了,但他毕竟还是湖口县的知县,大家面子上的礼仪还是要做周全的,万一怠慢了李云天的话保不准会惹出什么麻烦,有一句话说得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相比张有财和陈伯昭这些敷衍了事的乡绅商贾来说,白水镇上的百姓则要淳朴许多,得知李云天要走后镇上是万人空巷,都来镇口给他送行,放眼望去黑压压一片。
虽然李云天在白水镇时日尚短,可是在救灾中勤勤恳恳,一心为民,使得灾民们迅速得到了安置,大家可都看得清清楚楚,心里都有一杆秤,知道他是一个好官,故而前来相送。
“大人,这是镇上的灾民凑钱买的一坛酒,虽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是代表了我们一份心意,请您务必收下。”等李云天与赵华等人告别后,一名白发苍苍的老者双手捧着一坛当地有名的白酒“鄱阳醉”跪在了他的面前,高声说道。
“老人家,你们的好意本官收下了,以后如果有难处尽可来县衙找本官。”李云天没有推脱,让一旁的罗鸣接过那坛白酒,笑着扶起了那位老者。
“各位,后会有期。”随后,他向周围的人拱了一下手,向现场的人告别。
“祝大人一路顺风。”赵华等人纷纷向李云天拱手行礼。
“送大人。”送酒的老者则双膝一屈跪了下来,高声说道。
在老者的带领下,四周的百姓呼啦一下跪了一地,这是他们对李云天所能表达的最高敬意。
李云天环视了一眼现场跪着的百姓们,心中不由得感到一丝欣慰,其实他觉得自己并没有做什么,只是尽了职责而已。
“等一等!”就在李云天准备登上马车的时候,身后传来了一个女子的娇喝声。
不仅李云天,四周的人闻言纷纷顺着声音望去,只见一名披着红色大氅的女子从人群中挤了出来,娇喘吁吁,看样子是一路跑过来的。
第十九章逆转
“陈小姐?”看清了女子的面容后,李云天感到有些惊讶,没想到来人竟然是陈凝凝,这个时代女子可是不适宜抛头露面的,像绿萼现在都是坐在马车里。dm
“凝儿,你为何来了这里,还不快回去!”陈伯昭见状顿时有一种不详的预感,连忙迎了上去,想赶她走。
昨天陈凝凝忽然回白水镇并且在湖上给李云天抚琴,他就觉得陈凝凝的行为有些反常,不过陈凝凝说她是想念母亲才回来的,在码头上偶遇的李云天,李云天想要听她抚琴,她总不能拒绝吧。
由于陈凝凝的解释合情合理,陈伯昭也不好再追问什么,如今陈凝凝忽然出现在这里,他立刻感到肯定不是什么好事。
“爹,女儿不孝,以后不能再在膝前孝敬您和娘。”陈凝凝神情复杂地望了李云天一眼,咬了咬嘴唇后跪在了陈伯昭的身前,脸颊通红地说道,“女儿准备陪着县尊大人浪迹天涯,还望爹成全?”
“什……什么?”陈伯昭大吃了一惊,有些难以相信地望着陈凝凝,他开始还以为陈凝凝只是想来送李云天,没想到竟然说出这么一番石破天惊的话来。
李云天神情愕然地望着陈凝凝,陈凝凝的意思是要跟他私奔吗?
现场的人交头接耳地议论着,私下里冲着陈凝凝指指点点,一个女子在大庭广众下说要跟一个男人在一起,简直就是不知廉耻,更何况还是陈家的大小姐。
张有财幸灾乐祸地望着眼前的这一幕,陈凝凝此举无疑把陈家的脸面给丢尽了,他倒要看看陈伯昭如何收场。
“一派胡言!”陈伯昭很快就回过神来,甩手就给了陈凝凝一记响亮的耳光,冲着一旁的陈家的家丁高声吼道,“愣着干什么,还不把这个丢人现眼的东西拖回去。”
“爹,除了县尊大人外我今生不嫁!”几名家丁慌忙上前架起陈凝凝就走,陈凝凝的脸颊上浮现出一道清晰的巴掌印,她眼眶红润地向陈伯昭说道,语气十分倔犟。
“堵……堵上她的嘴。”陈伯昭气得浑身发抖,脸色泛白,哆哆嗦嗦地指着陈凝凝向那几名家丁说道。
一名家丁赶忙从身上扯下了一块衣服,塞进了陈凝凝的口中,急匆匆地带着陈凝凝离去,前面的人纷纷知趣地让开了一条道路。
李云天颇为尴尬地立在那里,以他现在的身份陈伯昭岂能让陈凝凝跟他在一起,他就是开口估计也要吃个闭门羹,反而会使得陈凝凝的处境更为艰难。
况且,万一永乐帝一时兴起,真的把他整到边境戍边去了,环境恶劣不说,搞不好小命就要丢在那里,何苦要连累陈凝凝了。
“县尊大人,小女得了失心疯,胡言乱语,请大人见谅。”陈伯昭平复了一下心境,尴尬地向李云天拱了拱手,脸色十分难看,经过陈凝凝刚才这么一闹,他已经成了人们口中的笑柄。
李云天嘴唇蠕动了一下,想要说些什么最终没说出口,起身上了马车,此时还是慎言为妙。
等他的马车离开后,陈伯昭面色铁青地独自走了,张有财则兴致勃勃地和几个人谈论着刚才陈凝凝的事情,时不时发出几声充满了讥讽的笑声。
“老爷,我看陈姑娘对你一往情深,为何不带她走?”马车上,李云天依靠在车厢厢壁闭目养神,绿萼迟疑了良久,轻声问道。
这个时代女人最重名节,陈凝凝既然当众表达了非李云天不嫁,那么她的名声算是彻底毁了,以后很难嫁出去。
即使嫁出去了也嫁不到大户人家,而且终生都会因此事受到非议,在人们面前抬不起头。
“老爷岂会不知陈姑娘的心意,可老爷现在自身难保,何苦再害了她。”李云天睁开双目,有些苦涩地冲着绿萼一笑。
当陈凝凝挨了陈伯昭那一记耳光的时候,他的心不由得一颤,十分难受,真的是打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