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执宰大明-第5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黛丽丝的脸上顿时流露出了期待的神色,她隐隐约约觉得自己十八岁的生日一定过得无比快乐,有些迫不及待地想要参加自己的生日宴会。

“公爵阁下,你觉得奥斯曼人如何?”回城的路上,李云天与佩西公爵并排骑马而行,谈笑中语峰一转,不动声色地问道。

“那些人是贪婪的野蛮人,生性残暴,喜欢掠夺别的国家的财富。”佩西公爵闻言不假思索地说道,他对奥斯曼帝国的那些异教徒没有好感。

“或许很快这种局面就会发生改变。”李云天闻言微微一笑,看似随意地说道。

“亲王殿下,听说您是为了波斯地区而来的,不知此事是真是假?“佩西公爵闻言怔了一下,随后试探性地问道,近来撒马尔罕城的市面上有传言,说大明不满波斯地区的混乱局势故而把李云天派来,想要扫清波斯地面上叛乱势力。

至于李云天的大名,佩西公爵虽然远在法兰西也早有耳闻,当年西域大战一事早已经传遍了欧洲各国,对于欧洲诸国来说这种百万人规模的大战简直就难以想象,更是对李云天力挽狂澜击败了蒙古人感到不可思议。

在欧洲诸国看来,无论是帖木儿帝国还是北元都是蒙古人建立的国家,想到当年蒙古大军差一点横扫了欧洲,对李云天无形中多出了一丝敬畏。

出乎欧洲诸国的意料,原本他们会以为西域大战结束后大明和帖木儿帝国会成为一对死敌,这对欧洲来说无疑是最好的结果,毕竟他们对当年勇不可挡的蒙古大军还心有余悸。

谁成想,大明和帖木儿帝国竟然冰释前嫌,关系变得非常融洽,这绝对不是欧洲诸国希望看见的一幕,帖木儿帝国对他们来说有着巨大的潜在威胁,毕竟大明距离欧洲太远不会对他们造成什么威胁。

不过,现在与帖木儿帝国相比,奥斯曼帝国是欧洲诸国的心腹之患,如果帖木儿帝国能击败奥斯曼帝国的话也是一件好事,很显然帖木儿帝国内部不稳再加上没有统治过如此辽阔疆土的经验,无法对欧洲诸国形成威胁。

第1435章调兵遣将

由于李云天意味深长的那番暗示,佩西公爵虽然已经完成了出使任务但没有离开撒马尔罕城,而是留下来静观其变,隐隐约约他觉得大明李云天要对奥斯曼帝国采取军事行动。

可令佩西公爵感到奇怪的是,李云天此次前来帖木儿帝国只带了数千随行护送的士兵,难道要用那数千人去打仗不成?还是要动用帖木儿帝国的军队?

佩西公爵出使帖木儿帝国前对帖木儿帝国有所了解,知道这个疆土庞大的帝国内部的局势不稳定,这些年霍尔都汗忙着平定国内的叛乱,在他看来霍尔都汗的主要敌人是国内的那些反叛势力而不是奥斯曼帝国。

显而易见,一旦霍尔都汗指挥着军队与奥斯曼帝国的军队血拼,最后得益的将是国内的反叛势力,当年帖木儿大汗打败了奥斯曼帝国后之所以急着撤军就是因为河中地区发生了叛乱,他不得不回去平定叛乱,毕竟河中地区才是帖木儿大汗立足的根本。

不仅佩西公爵,恐怕让任何一个人来判断的话,都会认为霍尔都汗绝对不会为了大明在波斯地区的利益去攻打奥斯曼帝国这样强大的对手,当年帖木儿大汗虽然击败了奥斯曼帝国但是是险胜,一旦霍尔都汗失败的话那么他的统治将土崩瓦解。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让佩西公爵感到震惊的事情发生了,霍尔都汗果然在调兵遣将,源源不断的士兵从帖木儿帝国各地调来,浩浩荡荡地向波斯湾地区行进。

在此期间,李云天早已经和温都去了波斯湾看望当地的大明军民,李云天的到来使得当地的大明军民立刻沸腾了起来,不少人激动得热烈盈眶,他们万万想不到李云天会长途跋涉来看望他们。

尤为令当地军民感到惊喜的是,李云天宣布忠王府的小王爷,大明的忠信郡王李安明将在波斯地区就藩,这对众人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意味着他们并没有被朝廷抛弃,朝廷对波斯地区非常重视,否则绝对不会派遣一名郡王前来坐镇。

八月,波斯湾,蛟龙港。

蛟龙港是明军在波斯湾修建的最大军港,前后耗时三年才修建完毕,其后方就是大明在波斯湾的最大城池“蛟龙城”,东城的城门楼上矗立着一座巨大的蛟龙雕塑。

蛟龙城不仅是波斯湾最大的城池,同时也是波斯湾重要的商业中心,与大明通商的货物都要经由蛟龙港运送,这使得蛟龙城很快就繁闹起来,城里的居民达到了惊人的二十万,这在波斯湾可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大城。

其中,蛟龙城里从大明本土迁来的军民只有三万余人,其余人都是从各地涌来的各族百姓,为了一个稳定安逸的生活成为了蛟龙城的居民。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李云天虽然用尽了全力,但每年移居到海外的人员有限,蛟龙城里能有三万人已经是非常难得的事情了。

另外,李云天也没有排斥波斯湾当地百姓的意思,由于波斯湾已经被霍尔都汗赔偿给了大明,故而只要是波斯湾的百姓乃至其他地区的百姓,只要前来生活他都欢迎。

因此蛟龙城里有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不仅有寺庙还有清真寺和教堂,对于居民们的宗教信仰明军并不干涉,但有一个底线就是不能背叛大明,否则就将成为敌人。

与此同时李云天还成立了专门的宗教管理机构来对此进行管理,协调各宗教之间的关系,要想在波斯和地中海立足必须要处理好当地的宗教关系。

“快看,那是什么?”忙碌的码头上,一名搬运货物的苦力忽然惊讶地指着远处的水面喊了起来,只见远处的水面上出现了无数小黑点。

那名苦力的话顿时引起了现场人们的注意,纷纷抬头望了过去,相互间交头接耳地议论着。

由于距离太远人们看不清那些小黑点是什么,不过根据他们的经验那些小黑点不是水鸟就是船只。

“是船,很多船!”终于,随着那些小黑点的临近有人看清了它们的模样,一个人指着远处高声喊道,他还从没有见过如此多的船只。

没错,那些小黑点是密密麻麻在海面上航行的船只,大明水师运送军需和部队的船只按照计划抵达了波斯湾,他们的到来意味着大明和帖木儿帝国已经拉开了向奥斯曼帝国发动进攻的帷幕。

此次大明水师舰只的主要任务是运送军需物资,随行的作战部队只有一万人,由于有沿途的大明军港一路补充供给,所以那些运输船上的物资基本上都是满载,足以供应二十万大军一年所需。

第二批运粮船只将在八个月后抵达,这样一来就可以维持二十万大军的消耗,在李云天看来二十万兵力足以攻克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顶多可以拼凑出三十万的兵力,但兵员的素质无法跟明军和帖木儿帝国的军队相比。

最为关键的是,奥斯曼帝国内部也不安稳,当年帖木儿攻打奥斯曼帝国的时候,双方对峙的关键时期有被奥斯曼帝国征服随着奥斯曼帝国一起出战的国家临阵倒戈背叛了奥斯曼帝国,使得奥斯曼帝国大败,其苏丹都被帖木儿俘虏。

“王爷,看见这些粮食下官的心里就踏实多了。”码头上,温都望着士兵们忙碌地从船上搬运粮食的身影,笑着向李云天说道。

实际上,按照帖木儿帝国的做法,帖木儿帝国的军队打到哪里就在哪里就地补充军需物资,给当地的百姓带来了一场浩劫。

可大明不同,大明身为礼仪之邦对那些外邦的子民也颇为善待,否则的话必定有御史上疏弹劾,认为有损****上国的威严。

李云天也不愿意生灵涂炭,所以自然要准备好粮草,而且从严肃军纪方面来看,首先要保证士兵们不饿肚子才能使得他们严守军纪,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已经征集了多少兵力?”李云天闻言笑了笑,不动声色地问向了立在他身后的李安明。

“根据最新的消息,我军已经招募士兵两万人,都是身强力壮的本地人。”李安明闻言没有丝毫犹豫,开口说道,“现在正在对他们进行紧急操练。”

温都闻言脸上不由得闪过了一丝钦佩的神色,他原本以为李云天要大举从大明调兵,不成想李云天竟然在波斯湾大力招募起了士兵,每名士兵每个月不仅有丰厚的报酬,而且死亡或者伤残都会获得相应的抚恤金。

而且,战争结束后,那些幸存的士兵如果愿意的话可以转为大明的正规军,享受正规军的待遇。

讲武堂所属的军队最诱人的并不是优越的伙食,而是其家人能享受到相应的福利待遇,可以在官府开办的产业中做事,进而获得丰厚的报酬并且受到军方的保护。

由于海外明军是讲武堂派出去的,故而他们也享受与本土明军一样的福利待遇,单单免费医疗和教育就使得当地的百姓们趋之若鹜。

“两万!”李云天闻言不由得点了点头,波斯湾地区由于常年战乱故而青壮年男子几乎都经历过战争,因此这两万人稍加训练的话就可以投入战场。

李云天算了一下,加上这两万新招募的士兵、随船队支援的一万多明军以及波斯湾地区的明军,他的手里就有了五万可以用来作战的兵力。

帖木儿帝国可以调集十五万大军,如此一来此次进攻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就达到了二十万人,兵力上已经足够。

“年底你们的人能不能到达指定地点?”随后,李云天转身问向了温都,他想在明年春季向奥斯曼帝国发动进攻,这样的话帖木儿帝国的军队就必须在年底前按计划部署完毕。

“王爷放心,他们一定会到达那里。”温都闻言点了点头,一脸肯定地说道,这次调来的军队都是他一手整编的,故而对那些部队非常了解,肯定不会耽误了李云天的计划。

“本王觉得咱们可以向奥斯曼人宣战了,以咱们的实力用不上偷袭他们,再者奥斯曼人肯定已经觉察到了咱们兵力调动,一定会有所准备。”

李云天对此非常满意,随后笑道,“咱们要让法兰西等国知道,咱们也有骑士精神。”

实际上,李云天之所以这样做是想要敲山震虎,用奥斯曼帝国来威慑欧洲诸国,让他们知道大明的强大。

“王爷,咱们在哪里与奥斯曼人决战。”温都自然清楚李云天的意思,随后问道,帖木儿帝国内的兵力调动以及明军军需物资的运来肯定瞒不过奥斯曼帝国的人,既然这样的话不如光明正大地宣战,也能博一个好名声。

“安卡拉!”李云天的嘴角流露出一丝笑意,“本王要让安卡拉成为奥斯曼人的伤心之地。”

温都闻言不由得微微颔首,安卡拉的地形对帖木儿帝国的骑兵有力,李云天选择安卡拉来与奥斯曼人决战实在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但愿这次的事情能顺利解决!”

李云天举目望向了远处波澜不惊的水面,口中淡淡地说道,虽然他并不想引发战争但有时候却不得不为之,毕竟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容不得他选择,只是如此一来苦的是百姓,不知道多少百姓要死在战火中。

温都闻言神色严肃地也看向了远处的海面,对李云天的这番话深有同感,在战争中受到伤害最大的就是那些平民百姓,李云天是在怜悯那些搅入战争的百姓。

第1436章安抚民心

大明和帖木儿帝国要联合拜占庭帝国向奥斯曼帝国宣战的消息旋风般传遍了西亚和欧洲诸国,引发了轩然大波,谁也想不到世上最强大的几个国家之间竟然会爆发战争。

毫无疑问,大明、帖木儿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是当今世上军事实力最强、地域最为广阔、人口最为众多的三个国家,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单独抗拒三国中任何一国的进攻。

如今,大明和帖木儿帝国竟然要对奥斯曼帝国开战,这将是自十年前大明、帖木儿帝国和北元西域大战后实际上规模最庞大的一场战争,事关世界格局的新秩序。

值得一提的是,大明和帖木儿帝国并不是无缘无故攻打奥斯曼帝国,自然要师出有名,在官府贴出来的告示中,除了拜占庭帝国皇帝的求援外,奥斯曼帝国对大明波斯地区和帖木儿帝国西部地区的侵犯是两国出兵的主要原因。

奥斯曼帝国苏丹和群臣得知这个消息后大吃了一惊,万万想不到大明和帖木儿帝国竟然会宣战,震惊之际连忙调兵遣将,准备应对未来可能爆发的大战。

这使得偏安一隅的拜占庭帝国得以喘息,倾尽全部力量招募士兵,准备趁着奥斯曼帝国把兵力调往南方对抗大明和帖木儿帝国联军的时机从后方攻打奥斯曼帝国的城市,反正奥斯曼帝国承受了大明和帖木儿帝国的巨大压力肯定无暇顾及拜占庭帝国的军事行动。

原本,奥斯曼帝国苏丹还想要与大明和帖木儿帝国议和,毕竟大明和帖木儿帝国是两个实力强于奥斯曼帝国的庞大帝国,俗话说双拳难敌四手奥斯曼帝国遇到了最严峻的挑战。

不过他派去的使者被霍尔都汗给赶了回来,除非奥斯曼帝国归还侵占的拜占庭帝国的国土,以及退出波斯等与大明、帖木儿帝国接壤的地区,这是一个非常苛刻的条件。

奥斯曼帝国的苏丹自然不可能接受这样的堪称是羞辱的条件,否则的话奥斯曼帝国将土崩瓦解,因此积极备战,尽征国内的壮丁从军,要知道大明和帖木儿帝国的联军可是能超过一万人,他不得不未雨绸缪提前应对。

实际上,大明和帖木儿帝国集结一百万大军只是一个理论上的可能,因为大明与奥斯曼帝国相聚太过遥远,不可能调集庞大的军队前来作战,那将消耗巨额物资。

即便是当年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军队加上仆从军也才数十万,蒙古兵不过十来万而已,依靠蒙古骑兵部队将沿途的敌人打得落花流水,当地百姓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不过,既然西域大战时帖木儿帝国的军队可以抵达大明的甘肃地区,那么大明的大军也能抵达撒马尔罕城,进而与帖木儿帝国的军队一起攻打奥斯曼帝国。

根据奥斯曼帝国得到的可靠情报,大明水师已经运送了大批人员和物资抵达明军在波斯湾驻守的城池,这意味着大明已经在积极备战,令奥斯曼帝国苏丹压力倍增,奥斯曼帝国还从未与大明这个东方强国有过接触。

虽说如此,但从大明在西域之战中击败了帖木儿帝国和北元联军的这一事实来看,大明军队的战斗力比帖木儿帝国的军队更加强悍,也更为不好对付。

因此,奥斯曼帝国苏丹都这次战争异常重视,积极征兵,抓紧时间进行备战。

当年帖木儿帝国的开国大汗帖木儿之所以能够战胜战无不胜的奥斯曼帝**队,与奥斯曼帝国苏丹轻敌有关,认为帖木儿帝国的军队无法构成威胁,殊不知帖木儿也与其一样是一个驰骋疆场的统帅,其军事造诣并不比他差,最终导致兵败被俘的结局。

奥斯曼帝国的苏丹很清楚,他唯有集中全部力量一举击溃大明和帖木儿帝国的联军才有胜算,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殊不知,奥斯曼帝国积极征兵正是李云天所希望看见的事情,与奥斯曼帝国苏丹的想法一样,他也想毕其功于一役,一战击溃奥斯曼帝国的主力,进而一马平川地进入奥斯曼帝国。

与忙碌的奥斯曼帝国苏丹不同,李云天显得有些悠闲,领着李安民和李安民乘坐着明军水师的战船巡察波斯湾地区的明军城池,每到一处都引发轰动,使得城里万人空巷,百姓们争相想要目睹李云天的尊容。

对于波斯湾地区的那些百姓来说,大明是一个神秘的东方帝国,其疆域之辽阔无法想象,单单藩属国就有数十个。

而李云天的事迹早已经随着明军的进驻传遍了波斯湾,谁都知道他是大明皇帝的老师、大明堂堂的忠王、波斯湾地区的实际掌控者以及击败帖木儿帝国和北元联军的英雄,是一个充满了传奇色彩的英雄,自然引发了百姓们的兴趣。

李云天注意到明军修建的那些城池里人口数基本上都已经达到了饱和,而且居民们来自各个地区。

这使得李云天对此非常满意,意味着当地的百姓对明军治理城池的认可,否则也不会迁居于此,这样既可以更好地促进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同时也能平衡他们之间的关系,使得明军的统治更加牢固。

波斯湾的那些城池里,李云天最为关注的自然是设在城里的语言学校了,免费向城里的居民开放,主修的科目是汉语同时也教授其他的语言,以消除不同部族之间的语言障碍。

在李云天看来,唯有消除语言上的障碍那么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民族之间的融合,维护波斯湾地区的稳定,否则连交流都不能进行还谈何相处?

实际上,为了使得大明的海外疆土能够安定平稳,李云天一直在大力促进移民的事宜,这些年来大明本土的居民源源不绝地移居到大明的海外疆土。

虽然李云天对自己制定的海外地区的各项政策充满了信心,但毕竟那里生活的都是与大明没有关系的异族人,为了确保大明的统治必须要有一定比例的大明百姓,否则无法引发当地百姓对大明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会像曾经无比强大的蒙古帝国那样很快就会土崩瓦解。

李云天相信,经过几代人的繁衍后大明的那些海外领土上大明本土后裔将占据一个非常大的比重,这对维护当地的繁荣稳定有着极为重大的作用。

李安民和李安明等人在李云天的巡察过程中则没有李云天那样轻松自若,他们担心有人对李云天不利故而精神高度紧张,全面启动了波斯湾的情报网络以防有人对李云天不利。

实际上李安民等人多虑了,经西域大战后李云天的威名早已经传遍了中亚和西亚,故而百姓们对他更多的是畏惧。

再者说了,波斯湾明军控制区域内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百姓们的生活比周边地区要富裕很多,没人愿意改变这种得来不易的安逸生活,故而谁吃饱了撑的去打李云天的主意,反而会去保护他。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奥斯曼帝国的探子在李云天巡察的时候被抓,就是因为当地百姓的举报,很显然那些百姓不愿接受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故而维护李云天,这使得李云天感到颇为欣慰。

李云天这次自然不是空着手来的波斯湾,他每到一地就要让人宣读正统帝的恩旨,减免波斯湾地区百姓的赋税,鼓励农商,无形中就赢得了百姓的拥护。

大明不仅有着强大的经济实力而且还有着卓越的商业体系,更为重要的是李云天打破了当地势力格局的利益垄断,在培养新兴势力的同时拿出足够的利益去支持当地衙门的运作,这是其他国家所无法比拟的局势,他们的既得利益者只会攥取更多的利益,而不会像李云天那样把那些利益拿出来。

当然了,在外界看来李云天这样做的目的无疑是收买人心,但无论如何对当地社会的稳定起了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莉莎与李云天一起巡察的时候显得非常开心,她不仅幸运地登上了大明水师旗舰明扬号,而且还兴致勃勃地参观了犹如海上堡垒一般的郑和宝船,从没想过世上还有如此巨大的船只。

不过,令莉莎感到反感的是,法兰西的黛丽丝公主竟然也“厚着脸皮”跟在了李云天的身边,同样见识了大明水师的强大,以及李云天在波斯湾地区受到的热烈欢迎,不得不说大明在治理政务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

小胡子伯爵自然跟在黛丽丝公主身旁保护,免得黛丽丝公主受到这些来自东方的“野蛮人”的伤害,贵族的身份使得他在李云天等人面前颇有优越感,从心里瞧不起东方的那些国家,认为大明与曾经的蒙古帝国一样都是一些只知道杀戮的蛮人。

可当见识了大明水师舰只的强大,以及波斯湾明军控制城市的繁华后,小胡子伯爵被深深震撼,尤其是站在小山一样的郑和宝船前他完全傻住了,这种庞大的船只犹如一只怪物一样,无形中就散发出了令人战栗的威慑。

虽然小胡子伯爵骨子里有一股嚣张的傲慢,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在与李安民几次较量后两人竟然成为了朋友,他对李安民这位干练的大明帝国小王爷非常钦佩,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李安民以后将执掌大明帝国的海军。

佩西公爵则特意赶回了法兰西王国,他在见到大明水师部队后意识到李云天到访巴黎的重要,因此决定亲自回去向法兰西国王禀明此事,以妥善安排李云天的到访事宜。

第1437章大战之前

正统十五年二月,大战的阴云笼罩在波斯湾的上空,大明和帖木儿帝国的二十万联军在李云天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地杀向了奥斯曼帝国,一场事关西亚霸主的决战缓缓拉开了帷幕。

鉴于当年被帖木儿战败的教训,奥斯曼帝国苏丹为这次大战做出了充足的准备,如果这次击败了大明和帖木儿帝国的联军,那么以后奥斯曼帝国就将拥有西亚。

根据资料的记载,当年国力蒸蒸日上、在战场上战无不胜的奥斯曼帝国之所以会败给帖木儿帝国,而且还是一场惨败,主要因为以下八方面的原因:

一、战前奥斯曼帝国扣着军饷不发,而帖木儿方面发了双倍的军饷。

二、小亚细亚半岛的突厥王公贵族不希望被奥斯曼帝国兼并或统治,因此战时向帖木儿倒戈。

三、战前奥斯曼帝国驻扎的营地缺乏水源,军心动摇。

四、战前奥斯曼帝国苏丹还带着士兵狩猎,士兵被折腾得疲惫不堪。

五、战前帖木儿发表鼓舞士气的演说,言明与奥斯曼帝国的战争是正义之战,指责奥斯曼帝国庇护打劫圣城麦加的强盗。

六、欧洲诸国面对奥斯曼帝国的巨大压力希望夹击奥斯曼帝国,以减轻自己的军事压力。

七、帖木儿积极备战,而奥斯曼帝国苏丹则有些狂妄自大,虽然在战略上藐视对手,单却没有在战术上却没重视对手,失去了战争的先机。

八、虽然奥斯曼帝**队在巴尔干地区战无不胜,但帖木儿击败了察合台汗国、金帐汗国、伊儿汗国、德里苏丹国和埃及马穆鲁克王朝等国家,其军队战斗力也极为强悍,否则当年帖木儿也不敢东征大明。

综合以上八点,注定了奥斯曼帝国失败的命运,进而成就了帖木儿的丰功伟绩,把帖木儿的名望推到了最高点。

为了洗刷当年战败的耻辱,奥斯曼帝国苏丹选择了安卡拉地区作为阻击大明和帖木儿帝**队的主战场。

安卡拉城很快就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兵营,与半个世纪前的那场战争不同,奥斯曼帝国苏丹吸取了当年战败的教训,积极调动兵力,调集和征募了四十万奥斯曼帝国士兵,准备在安卡拉一举击败大明和帖木儿帝国的联军。

此时,奥斯曼帝国的皇帝还不知道他集结的兵力超过了大明和帖木儿帝国联军兵力的一倍,一直以为大明和帖木儿帝国联军的兵力至少能达到五十万,毕竟大明和帖木儿帝国是世上的两个超级大国。

虽然奥斯曼帝国在兵力上占据了绝对优势,但兵员素质上要比大明和帖木儿帝国联军差上许多,除了被李云天在波斯湾招募的那两万新兵外,其余的人都是经历过战争的职业军人,战斗素养极高。

即便是李云天征募的那两万新兵也接受了近半年的操练,不仅体质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军事素养也大幅提高,足以与奥斯曼帝国的士兵一战。

这场大战使得整个西亚以及欧洲地中海以南的大小国家纷纷卷入,尤其是奥斯曼帝国疯狂征兵,使得奥斯曼帝国周边国家不可避免地被波及。

当大明和帖木儿帝国的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进入奥斯曼帝国边境后,沿途城市的奥斯曼帝国守军和居民是望风而逃,虽然过去了半个世纪但当年帖木儿帝国攻下奥斯曼帝国的城市后劫掠的景象使得他们记忆犹新。

这使得大明和帖木儿帝国联军一路上没有受到任何抵抗,十分顺利就抵达了安卡拉地区,然后在与奥斯曼帝**队相距八十多里的一个名叫奥萨的城池安营扎寨,等待着交战的时机。

与此同时,大量负责善后事宜的大明和帖木儿帝国的人员涌进那些占领的城市,迅速建立了地方政权,并且贴出了安民告示,让逃难的百姓安心回家。

由于此次率军的是李云天,再加上有着充足的军需物资,故而此次大明和帖木儿帝**队军纪严明,虽然偶尔有人烧杀劫掠但总体来说对当地百姓可谓秋毫无犯,这一点殊为难得。

由于大明和帖木儿帝国联军的到来,奥萨城里的百姓由于战争基本上已经跑光了,这使得大明和帖木儿帝**队进驻的时候少了不少麻烦。

“没想到他们竟然集结了如此多的兵力。”在城里的一处明军军营里,李云天听了李安明对新打探来的奥斯曼帝**队兵力的情报后,微笑着向坐在一旁的温都说道。

当年奥斯曼帝国虽然在安卡拉战败,而且其苏丹也被帖木儿俘虏,但在安卡拉战败的并不是奥斯曼帝国的全部兵力,只是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而已,奥斯曼帝国还拥有非常强的战争动员能力,使得帖木儿无法将其击溃。

这一点与大明的土木堡之败相似,虽然瓦剌人俘虏了大明的正统帝,并且击溃了大明的征伐大军,但大明还拥有非常强的战争动员能力,使得瓦剌最终撤退。

可这一次不同,李云天给予了奥斯曼帝国充足的时间去备战,使得奥斯曼帝国动员了大批兵力参战,一旦战败的话那么将无法有效组织军队进行二次作战。

“王爷,看来他们是怕了我们汗国的骑兵,这次把军队放在了山地。”温都闻言也笑了起来,根据情报这次奥斯曼帝国的军队避开了上次导致他们惨败的平原地带,去目的是抑制奥斯曼帝国的骑兵。

奥斯曼帝国的骑兵与蒙古骑兵可谓一脉相传,在战场上有着极强的冲击力,西域大战时李云天所打的仗无不避免与帖木儿帝国的军队在适合骑兵作战的地带正面冲突,以依托城池防守为主。

唯一的一次野外作战是在斜长的落日谷,使得在战场上战无不胜的温都第一次品尝到了惨败的味道,差一点就成为了俘虏。

毕竟大明与北元交战多年,对蒙古骑兵的战术了如指掌,绝对不会正面与其冲锋,否则的话这是以短击长,必败无疑。

“多多益善。”李云天沉吟了一下,说着说道,“看来咱们的俘虏营要扩大一倍,要不然届时还真的没办法收容那些降兵。”

“王爷,如果降兵的数量太多了以下官来看不如杀掉一些,以免引发事端。“温都闻言点了点头,他可不认为奥斯曼帝国这一仗能取胜,想了想后沉声向李云天说道。

“杀他们容易可民心也就没了,咱们的目的不仅仅是击败他们,更重要的是日后的治理,因此不宜过多杀戮。”李云天闻言摇了摇头否定了温都的这个提议,况且杀俘是大明律令明令禁止的事情,所以他不能这样做。

温都知道李云天不会杀戮俘虏,闻言心中不由得感到一阵失望,他可不愿意白白地浪费那么多的粮食去养那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