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执宰大明-第5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法付诸实行。

不过与历史上相比,王振的权限已经被削减了许多,主要是在东厂的权力受到了东厂厂督鲁荣的限制,不能随性所欲地调用东厂的番子行事。

鲁荣身为紫禁城内务副总管、司礼监次席秉笔太监原本就有着不小的权势,再加上他是孙太后的同乡,故而在内廷与王振围绕着东厂斗得十分厉害。

毕竟鲁荣是东厂的厂督,谋略和心计不下王振,故而经过一番较量后王振知趣地让出了东厂的主导权,但平日里也能调动东厂的人行事,这点儿面子鲁荣还是要给王振的。

让鲁荣制衡王振是李云天在内廷下的一步妙棋,在内廷的四大巨头中,排在首位的宋大山是李云天的一部暗棋,不到万不得已不动用他,宋大山虽然平常行事低调但内廷的人都非常忌惮他,要知道他才是紫禁城所有宦官的首领,一旦动怒后果不堪设想。

至于内廷四大巨头中的金英,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自宣德帝驾崩后他就处于“归隐”的状态,平日里行事比宋大山还要低调,非常清楚明哲保身的道理,以免遭到别人的嫉恨。

因此,内廷四大巨头中让文官集团感到头疼的人就是王振和鲁荣了,王振的披红以及鲁荣的东厂使得文武百官非常忌惮,可谓是内廷的两大杀手锏。

由于内廷的崛起,同为皇帝服务的锦衣卫北镇抚司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打压,再加上锦衣卫北镇抚司镇抚使马顺和副镇抚使张大章是分别依靠王振和鲁荣才得以坐上现在的宝座,故而自然对内廷是言听计从了。

这使得李云天感到非常失望但也无可奈何,毕竟宦官们距离皇帝更近,更容易受到皇帝的宠信。

不过,也有东厂和锦衣卫鞭长莫及的地方,那就是讲武堂,讲武堂从成立起就是为皇帝服务的,可谓是皇家的禁军自成一系连大明的那些勋贵都无法染指,并且得以配备唯有锦衣卫才能使用的绣春刀,皇恩之隆可见一斑。

再加上讲武堂的主事者是李云天,那么内廷的人自然要忌惮三分,谁吃饱了撑的去找李云天的麻烦,那不是自寻烦恼。

尤为重要的是,讲武堂的地盘不在两京十三省,是一些内廷和文官集团看不上的偏远边疆地带,没有利益上的纠葛也就自然不会有冲突发生。

实际上,李云天这次要去巡视西域和南洋,还有躲避京城权斗的意味,现在内廷和文官集团争斗正酣,他要是在京城的话少不了要去进行一番周旋,那样的话还不得把他给烦死了,他哪里有时间去管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纠纷?

因此,正好趁着在外地巡视的机会躲开京城的这些繁杂事务,等他回来的时候正好是东征倭国的时间,朝中的这些纠纷等到倭国平定后他再腾出手来进行处置,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征讨倭国,他可不希望被朝廷里的人扯后腿,这是他现在不介入京城争斗的一个重要原因。

“王爷,礼部左侍郎于谦于大人前来拜见。”李云天回到京城没几天,这天下午正当他在都察院的公房处理手头的公文时,一名护卫进来禀告。

“快请。”李云天觉得有些奇怪,放下手里的公文沉声吩咐道,心中感到有些奇怪,他前两天才见的于谦可当时于谦并没有流露出有事的意思,没想到今天竟然登门拜访,不知道所为何事。

“王爷,打扰你公务了。”很快,于谦被护卫领进了门,笑着向李云天拱手说道。

“廷益你可是稀客。”李云天笑着起身相迎,示意于谦在一旁的座位落座,两人是同科的进士,故而李云天也就不会摆王爷的架子了,实际上他平常也不喜欢摆王爷的威风出来。

“王爷,下官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有一事希望王爷能帮上忙。”于谦在座位上坐下后从衣袖中拿出一份公文递给了一旁的护卫,那名护卫连忙交给了李云天。

“减免宁德、建宁银税!”李云天接过公文翻看了一下,有些意外地望向了于谦,没想到于谦身为堂堂的礼部左侍郎竟然还管这些小事。

“王爷可还记得去朝鲜前本官奉命去查闽浙的暴乱,本官经过彻查后发现当地矿山环境恶劣,矿工犹如奴隶一般生存,再加上课税严重,最终导致矿工暴乱,与抗拒佃租的百姓共同形成了闽浙暴乱。”

于谦的嘴角闪过一丝苦笑,向李云天说道:“下官回京后曾经上疏希望减免宁德和建宁银矿的税银,但被司礼监卡住,下官万般无奈唯有请王爷帮忙,给那些矿工找一条活路。”

“本王知道,那些银矿的生存条件恶劣,如今大明每年从海外运来不少白银,国内的白银资源既然匮乏那么就应该停止开采银矿,对其进行储备。”

李云天闻言不由得微微颔首,如果是九州商会下属的矿山还好说,至于其他地方的矿山的矿工简直与奴隶无异,他也曾想管过此事但一直没有时机插手,如今于谦正好给了他这个机会。

“王爷,您的意思是关闭大明境内的银矿?”于谦闻言双目顿时流露出惊讶的神色,不过随后也就了然,现在大明的船队每年都要从海外运来大量的白银,足够大明市场的消耗,而且这些银子的质地要好过大明那些银矿的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由于大明从南美洲运来了大量的白银,使得倭国通过白银的买卖从大明赚取的利润急剧减少,进而产生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依本王来看,那些银矿再行开采完全是浪费人力和物力,对当地的环境也将产生严重的损害,不如将其关了让那些矿工从事农业劳作。”

李云天微笑着点了点头,在他看来那些银矿已经沦为了当地官员攥取财富的摇钱树,如果那些家伙们有什么怨言的话他不介意派御史去当地查一查银矿的账目。

“下官替那些矿工谢过王爷了。”于谦闻言顿时面露兴奋的神色,如此大的手笔也就只有李云天才能做到,要知道这里面可是牵扯着复杂的利益关系,因此随即起身向李云天拱手说道。

“廷益你何时也变得如此婆婆妈妈了,为皇上分忧可是咱们的分内事。”李云天不由得笑道,“你既然来了那么咱们晚上可要好好地聚聚,一醉方休。”

“下官遵命。”于谦也笑了起来,这么多年过去了他发现李云天一点儿都没变,并没有因为身居高位就轻怠了当年的那些同科们,这也是那些同科为何喜欢追随李云天做事的重要原因,这份同科的情谊可是千金难买。

第1394章南杨陨落

在京城百姓的殷切期待下,忠王府小王爷李安明的大婚终于在十月中旬拉开了帷幕,京城为之轰动。

这并不是说李安明的大婚有多么的隆重,按照定制他婚礼的规格不能超过忠王府的周雨婷所生的嫡子李安邦和李安宇,引发百姓们热烈关注的是他出身平民阶层的新婚妻子赵宁儿。

大明立国以来,由于门当户对的传统观念,还从没有哪个平民女子得以嫁进高官显贵的家中为妻,更何况还是亲王王府,赵宁儿可谓开创了一个先河。

忠王府办喜事京城的那些权贵自然要前来恭贺,虽然李安明只是庶子但却因为张氏太皇太后的恩典得以享受嫡子的大婚待遇,值得那些权贵前来。

李云天是朝廷的重臣,地位无比尊贵,因此自然不合适抛头露面去去接待那些前来道贺的客人,一切都由周雨婷在安排,在这方面她可比李云天精通许多。

不过李云天也没有闲着,一些贵客需要他作陪,这些贵客自然是朝廷的一等一的大员,例如内阁首辅杨溥、礼部尚书胡滢以及义国公等文武重臣。

正如人们事先预想的那样,正统帝进封李安明为郡王的圣旨在婚礼上如期而至,李安明被封为忠信郡王。

不仅如此,传旨的宦官还带来了给李云天封地的恩旨,谁也想不到李云天的封地竟然有三处之多,分别在交趾、西域以及辽东。

这也出乎了李云天的意料,万万想不到正统帝竟然会给他三处封地,不过仔细一琢磨的话就明白了正统帝的心思,交趾、西域和辽东都是李云天给大明开拓的疆土,因此正统帝想以此来表彰李云天的功绩。

正统帝的这道封邑圣旨一下,京城官场为之震动,李云天不但得到了封地而且还有三处,由此可见圣眷之隆。

说起来也挺奇怪,原本这是一件非常容易招人嫉妒的事情,可这次官场的文武百官却没有流露出丝毫的异议。

原因很简单,一来李云天是亲王,有自己的封邑无可厚非,二来那三处封邑所在的地方都是李云天冒着生命危险给大明从敌人手里“抢”回来的,对朝廷可谓功莫大焉,故而得到三处也不足为奇,有着特殊的纪念意义。

另外,这三处封邑地处遥远,最近的辽东也是天寒地冻的苦寒之地,因此自然不会有人计较了。

对于正统帝送给自己的这份惊喜,李云天心中自然十分高兴了,尤其是交趾和西域的封地将使得他可以在两地进行布局为忠王府的以后考虑。

虽然李云天不想提前让外界知道自己要去西域和南洋巡视的事情,但随着出发日子的临近京城的高官权贵们还是隐隐约约嗅到了一丝味道。

李云天可以隐瞒住出行一事但无法掩盖他为出行所做的各种准备,朝廷的重臣们从中看出了蹊跷。

由于李云天曾经遭遇过刺杀,因此他的行踪的保密级别在某种程度上比正统帝还要高,毕竟正统帝不会像他一样时常离京办差。

因此李云天不开口说的话京城的那些权贵也没人开口询问此事,以免犯了忌讳,这点儿世故大家还是有的,只不过在心中暗自猜测李云天要去哪里,说实话谁也猜不透李云天的心思不清楚他下一步要做什么。

不过,把后院事务交给周雨婷的李云天也没猜到周雨婷的心思,十一月初的时候忠王府又迎来了一门喜事,这门喜事与忠王府的子弟无关,主角是忠王府的主人李云天。

在周雨婷的安排下,王府暗中准备了纳娶云娜的事宜,由于云娜只能成为妾室故而自然没有风光的婚宴,但云娜已经知足了。

直到李云天回府,这才知道周雨婷做主把云娜收为了他的妾室,一时间有些哭笑不得,他都已经是奔五的人了竟然还要娶一个二十多岁的大姑娘,实在令他心中感到有些抵触。

可事已至此李云天也无可奈何,毕竟他在与周雨婷成亲的时候就已经把纳妾的大权交给了她,因此周雨婷的决定也就是他的决定。

再者说了,李云天与云娜朝夕相处这么长时间自然会产生感情了,故而也就顺水推舟享起了老牛吃嫩草的艳福来。

在外界看来,李云天几乎是一个非常完美的人,无论样貌还是能力在大明都是一等一的。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李云天有太多的妾室,给外人一种风流的形象,换句话来说也就是好色了。

可话又说回来了,食色性也,李云天以自己的魅力纳了那些妾室,别人除了羡慕外也唯有嫉妒了。

云娜这也算是修成正果了,她等了这么些年终于可以嫁给李云天,也不枉她白白等了这么些年。

由此一来的话李云天身边的副官就要换人了,很显然云娜成亲后要生儿育女,不再适合跟着李云天东奔西走。

周雨婷已经就这件事情跟雷婷商议过,让雷婷从讲武堂的女学员中物色一名能力优秀的人接替云娜给李云天当副官,这使得雷婷感到非常棘手。

毕竟,李云天挑选副官最重要的一条是与京城各方势力都没有瓜葛,雷婷以前是漕帮刁蛮任性的小公主根本就与官府的人没有关系,而林馨和云娜更不必说,以前都不是大明的人氏,自然也就跟官场扯不上什么关系了。

讲武堂设在京城,因此里面的学员又岂能跟京城里的人没有交集?

况且,要想成为李云天的副官可不容易,不仅需要有天赋而且还要能吃苦,雷婷和林馨、云娜都是暗地里下了不少工夫才能胜任这项职务。

可既然周雨婷已经决定要把云娜纳给李云天当妾室,那么雷婷当然要想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暗中对几名女学员进行考察。

实际上,李云天身边副官的最终决定权在李云天的手上,李云天是否用那些女学员担任副官还说不定,毕竟李云天做事有他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果然,对于新副官的人选李云天有自己的打算,由于李安民等人已经长大,所以他决定以后用李安民等人来当自己的副官,也算是他们人生中的一大磨砺,有什么能比儿子们更值得他相信和期待的?

因此,这次巡视西域和南洋李云天准备让李安明和李安民当自己的副官,他觉得自己这个当父亲是应该教导儿子们了。

李云天的决定无疑让雷婷暗中松了一口气,作为李云天身边的第一任副官她非常清楚这个位子的重要,不仅要处理纷繁复杂的公务还肩负着保护李云天安危的职责,不能有丝毫的懈怠,更要承受住外界的各种诱惑。

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世上恐怕没人比李安民和李安明等忠王府的小王爷们更会拼出性命来保护李云天了,也没人比自幼就受到讲武堂新式文化教导的他们适合担任副官的职务。

因此,李云天调远在宁波军港的李安民回京,让他在明年开春后赶回京城,届时一起启程。

十一月月底,京城下了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使得整个京城银装素裹成为了白茫茫的世界,看上去赏心悦目。

不知为何,李云天早上起来有些心神不宁,隐隐约约预感到出了什么大事,可一时间又想不起来究竟是什么事情。

“王爷,大理寺杨少卿来报,杨阁老昨夜于睡梦中驾鹤仙游!”李云天晚上留宿在朱玉馨那里,当朱玉馨伺候着他穿衣的时候,管家急匆匆地进来禀告。

“什么?”李云天闻言顿时大吃了一惊,怪不得他心神不宁了原来杨溥出事了。

大理寺少卿杨旦是杨溥的三子,大理寺少卿,虽说他升任这个职务或多或少与杨溥有关系,但其也有真才实学,是朝廷的一员干才。

“王爷,我爹昨晚走了。”李云天连忙去客厅见杨旦,杨旦身穿重孝,见到李云天后哭道。

“阁老走得太匆忙了,朝廷里还有很多事要阁老打理!”李云天叹了一口气,神色黯淡地说道。

“我爹这几天身体不是太好,他或许是料到了这一天,因此吩咐下官等他走后让下官转告王爷,以后内阁的事情让王爷多多操心。”杨旦擦了擦眼角的泪水,开口向李云天说道。

“阁老一心为公,本王甚是敬佩,一定不会辜负他的期望。”见杨溥如此关心内阁的事务,李云天闻言微微颔首,杨溥这一走内阁可就没人能跟内廷和六部抗衡了,看来短时间内要处于一个低谷了。

实际上,杨溥由于年迈体弱两年前就向正统帝请辞,想要告老还乡颐养天年,可是内阁离不开杨溥,正统帝需要杨溥来处理朝政。

在朝堂上的文官中,除了李云天外正统帝最为信任的就是杨溥了,杨溥是洪熙帝身边出来的老臣,曾经因为汉王与洪熙帝之间的夺嫡坐了十年诏狱,故而对皇家的忠诚非其他文官所比拟的。

况且,内阁的存在除了帮助皇帝打理政务外,还有制衡六部的意味,正统帝需要文官集团中有一个站在自己这边的大员,而杨溥无疑就是最佳人选。

杨溥的逝世震动了京城的官场,正统帝为此更是辍朝一日以示哀悼,这份殊荣实属难得。

随后,正统帝追赠杨溥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谥号“文定”,并且授予他的孙子杨寿为尚宝司丞,令有司衙门的人安排其归葬故乡。

至此,曾经在大明官场上叱咤风云的“三杨”时代缓缓落下了帷幕,大明的官场正式进入了内廷与文官集团博弈的历史时期。

第1395章祭奠

正统十三年二月底,李云天领着李安民和李安明等人踏上了前往西域的路途,正统帝在前一天的大朝上宣布他代天巡猎前去巡察大明江山,拥有临机决断,先斩后奏的大权。

至于李云天这次要去哪里巡察正统帝并没有明确点出,这意味着整个大明都在李云天的巡察范围内,毕竟李云天是大明的左都御史原本就有着监察天下百官的权力。

因为此次前去巡察西域和南洋路途遥远,故而李云天不可能大张旗鼓地出行,他要尽快赶赴目的地。

所以李云天离开京城的时候只带了三百余名护卫,在五百骁武军骑兵的护送下风驰电掣地赶往关西。

按照李云天的计划,他的这次巡察将按照逆时针的顺序来走,先走陆路去西域,通过东察合台汗国和帖木儿帝国后抵达波斯湾,然后从波斯湾乘坐明军水师的战舰去南洋,最后在宁波军港上岸,走运河回京。

李云天盘算了一下,他这么一圈走下来的话需要两三年的时间,虽然路途艰辛但绝对值得,西域和南洋的大明领地由于远离大明本土难免使得当地的百姓对大明产生疏远感,李云天要用这次巡察拉近与当地百姓的距离,告诉他们大明并没有忘记他们。

虽然有五百骁武军的骑兵护送李云天一行人离开京城,不过他们并不跟着李云天前去西域,到了太原后就会返回,届时由在太原的骁武军护送李云天西进,沿途的骁武军依次接力护送。

在李云天看来这是最稳妥便捷的办法,当地的骁武军更清楚地方上的形势,既能加快行进的速度又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安全。

李云天是秘密进的太原城,以至于直到他在骁武军在城里的司务处里住下,山西布政使、山西按察使和山西都指挥使司才知道此事,连忙换上便装前来拜见。

说起太原李云天不由得想到了当年永乐皇帝驾崩时他千里迢迢赶回京城送让洪熙帝登基遗诏的事情,当时为了躲避汉王设下的关卡他特意绕道了山西回京城,进而在路上遇见了雷婷。

那个时候李云天还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如今一转眼都过了二十年,他的儿子都二十多了,时间过得也太快了,一切都好像昨天发生的事情。

李云天代天巡猎的公文已经被朝廷用八百里快骑下达给了大明各行省,山西三司的主官还以为李云天的目标是江南,冷不防得知李云天来了太原城,吓得一个个脸都绿了,要知道这可不是什么好事,谁都不想犯到李云天的手里。

不过,令山西三司主官感到欣慰的是,李云天并没有在太原城久留的意思,第二天就在山西骁武军骑兵的护送下离开继续西进,使得他们如释重负,暗中猜测着李云天这是要去哪里,再往西可就是荒凉的甘肃和关西了。

虽然心中感到好奇,但山西三司的主官却不敢乱嚼舌头,李云天这次出行很显然是要隐藏行踪,他们要是泄密的话肯定会受到惩处,谁吃饱了撑的去自寻烦恼!

到达嘉峪关时,李云天特意多停留了一天,专门去关内一侧的山上的陵园去看望当年战死在这里的明军将士,当年如果不是周征率领明军死守嘉峪关,拖延了帖木儿帝国和北元联军东进的步伐,那么至少半个大明都要陷入到战火中,因此这些战死的将士可谓功勋卓著。

李云天去陵园的时候并没有带太多的人,只有李安明、李安民以及几名护卫,他可不想打扰到长眠于此的将士们。

陵园院门的正前方是一块用上好的石料打成的纪念碑,上面记载了嘉峪关之战的经过,用以供人瞻仰和纪念。

李云天给纪念碑敬献了花圈,神情严肃地立在碑前陷入了沉思,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他知道自己今日的地位是无数将士用生命换来的,是他们成就了他如今的辉煌。

“这位先生,请问你是有亲人战死在这里了?”由于李云天久久地立在纪念碑前,这引起了陵园看守们的注意,从李云天等人的服饰上来看非富即贵,因此陵园的园长被惊动了,于是前来查看。

“是我的兄弟。”李云天闻言回过神来,望了一眼园长空荡荡的右手衣袖和脸颊上的两处有些吓人的刀疤,微笑着问道,“在这里守着陵园很寂寞吧。”

“不寂寞,有这么多兄弟陪着呢。”园长是一个三十多岁的汉子,闻言摇了摇头,笑着说道,“先生一看就是出身大富大贵之家,能让兄弟参军报国实在是了不起。”

隐隐约约,院长觉得眼前的这个先生有些眼熟,好像在哪里见过,只是一时间想不起来。

“你才是了不起,按照你的伤势应该能到更好的地方去做些清闲的事情,却选择了这份孤寂的差事。”李云天笑了笑,向园长伸出了大拇指,按照讲武堂的抚恤条例园长这样的人可以调去讲武堂旗下的产业从事清闲的工作。

“与这些兄弟比起来我已经很好了,至少还活着。”园长不以为意地摆了摆手,然后望向了纪念碑,脸上浮现出一丝伤感的神色。

“是呀,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没有他们难以成就今天的忠王!”李云天闻言微微颔首,望着纪念碑不无感触地说道。

“这位先生,你这句话就欠妥了,忠王爷是当世的大英雄,没有他以身犯险在关西拖住了敌方大军,我们根本就守不住甘肃的防线。”听闻此言园长不由得微微皱了一下眉头,开口纠正了李云天的说法。

“这世上的英雄应该是这些默默无闻的奉献者,忠王摆脱不了名利场的束缚,难以称得上英雄。”李云天可不认为自己是英雄,微笑着说道。

“这位先生,请您收回刚才的那句话,忠王爷不仅是朝廷重臣更是我们骁武军的军神,我们不容任何人冒犯他!”园长闻言脸色已经变得铁青,声音冰冷地说道。

“军神?”李云天闻言微微怔了一下,没想到他在士兵中竟然有如此高的评价。

“这位兄弟,本王只不过运气好些罢了,实在是不敢以‘军神’自居。”随后,李云天笑了起来,望着脸色铁青的园长说道,他觉得自己要是不自报家门的话恐怕误会难以消除。

“本王?”园长心中正在懊恼眼前的这个人轻视被士兵们奉为军神的忠王爷,猛然听见其自称为“本王”后不由得愣在了那里,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

“这位大哥,这位先生就是忠王爷,忠王爷此次出关办事特来祭奠战死的将士们。”这时,立在一旁的李安民开口向园长表明了李云天的身份。

“你……你是忠王爷?”园长这才回过神来,有些难以置信地望着李云天,万万想不到李云天竟然会来这里,怪不得他先前觉得这位先生有些眼熟了,原来就是被他无比敬畏的忠王爷。

“兄弟,这些年来辛苦你了。”李云天笑着点了点头,伸出拳头捶了一下院长的胸口一下,这是一种比较亲密的打招呼方式。

“不……不辛苦,没……没王爷辛苦,王……王爷日理万机,卑职不……不及王爷万分之一。”确定了李云天的身份后,园长顿时变得激动了起来,有些结结巴巴地说道,说实话他无论如何都想不到李云天会出现在这里。

“本王此次前来带了皇上赏的御酒,你把手下的兄弟召集起来,今天咱们一醉方休。”李云天笑了起来,向院长沉声说道,他这次来除了祭奠战死的将士外也是看望守卫陵园的兄弟们。

“兄弟们,王爷来看咱们了!”院长闻言顿时大喜,要知道李云天带来的御酒绝对是酒中的极品,连忙兴奋地去找手下的兄弟们,能与李云天在一起喝酒可是莫大的荣幸。

李云天微笑着望着园长的背影,他这次的陵园之行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规划陵园麾下的产业,现在这个陵园所需要耗费的钱财全部由讲武堂拨款,李云天觉得长久下去不是个办法。

毕竟拨款的钱数有限,虽然现在看上去倒没什么,但随着社会的进展拨款肯定赶不上经济和消费的增长,以后陵园肯定会为资金的匮乏而陷入困顿,毕竟大家都要养家糊口,不可能一直让大家奉献。

而且,在李云天看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故而他这次前来就是给陵园规划建立名下的产业,这样一来就能够使得陵园可以自力更生地发展,也是对陵园更好地进行守护。

不单单嘉峪关的这处陵园,以后大明所有的陵园都要以此为模式开展自己的产业,以确保陵园能得到足够的维护。

李云天在酒宴上喝得十分尽兴,这么些年来第一次醉了,由李安民和李安明搀扶回去。

陵园里的守护者都是当年嘉峪关一战幸存下来的受伤老兵,不愿意离开那些战死的兄弟们,更不愿意给讲武堂添麻烦,因此选择了守墓这份职业,在此安家,李云天对他们非常钦佩,故而自然要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使得他们的家人能够在陵园的产业中谋得一份差事。

李安民和李安明从守护陵园的那些对李云天敬畏有加的老兵那里深切的体验了李云天在军队中的至高威望,而且两人意识到李云天在军中的地位并不是凭空得来的,期间经历了无数生与死的考验,血与火的历练,是用性命拼来的这份荣誉。

两人要想获得将士们的敬重也要与将士们同甘共苦,生死与共,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成为一名受到拥护的将领。

第1396章侍寝

随着当年关西大战的落幕,大明对西域的统治得以全面加强,李云天通过讲武堂接连对西域进行布局,使得西域与大明本土的联系日益紧密。

在西域的诸多城池中,青龙城有着“西域第一城”的美誉,这并不仅仅因为青龙城城高墙厚是一座岩石砌成的巨大堡垒,还与当年青龙城被帖木儿帝国和北元大军围困多月而毫发无损有关,经历住了战争的考验。

骁武军关西大营统帅、义武候鲁民恩由于驻守青龙城多年,故而有了“关西伯”的美誉,得知李云天前来后万分欣喜,摆宴给李云天接风洗尘。

说起来,李云天与鲁民恩现在也算是连襟了,云娜是鲁民恩的妾室幽兰的亲妹妹,这样算来李云天和鲁民恩也有了亲戚关系。

幽兰已经得知李云天纳云娜为妾室的消息,心中自然是万分的欣喜,认为云娜终于找到了一个好归宿,李云天是一个非常值得托付终身的人。

“民恩,你已经在关西多年,也该挪挪地方了。”酒过三巡,擦过五味后,与鲁民恩谈笑风生的李云天语峰一转,笑着向他说道。

“王爷,卑职觉得这里挺好的,有些事情还没处置好,想再待几年。”鲁民恩闻言眼前顿时就是一亮,这意味着他将要被调回京城任职,随后神色变得有些黯然,言语中颇为不舍,毕竟他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十几年,早已经有了深厚的感情。

“这些事情让其他人去做,按照定制你早就改换防了,是本王觉得这里离不开你,硬是让你在这里待了这么些年。”李云天闻言笑了起来,向鲁民恩摆了摆手后说道,“公务是忙不完的,还是让你的继任者忙活去吧。”

“卑职遵命。”鲁民恩也跟着笑了起来,向李云天拱手说道,一别故乡十余年他心中岂会没有思乡之情。

“王爷!”酒宴后,有着几分醉意的李云天哈欠连天地进了他的卧房,刚进门,早已经守候在房间里的年轻貌美的西域侍女就俯身向他行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