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执宰大明-第4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年李云天赶赴交趾,在进入交趾的边境上遇见了被当地土司的土兵阻挠的从交趾逃离的百姓,进行救下了红鸾一命,那个时候他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红鸾以后会成为江南赫赫有名的花魁,更想不到那个怯生生的小女孩会成为他的妻子。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当年相公去交趾的时候还是一个血气方刚的毛头小子,现在一转眼就快到了不惑之年,老了呀!”

李云天回想到当年平定交趾叛乱的艰辛,嘴角不由得流露出了一丝笑意,当年朝廷里没人相信他能力挽狂澜剿灭交趾的叛军,正是凭借交趾的战功使得他在大明勋贵中站稳了脚跟。

“相公一点儿也不老,老的是我们,都快成老太婆了。”红鸾闻言不由得娇笑了起来,这些年来李云天的容貌好像就没怎么变化过,虽然已经年近不惑但看上去也就像而立之年罢了,如果走在路上的人没人会意识到他就是大明鼎鼎有名的忠王。

“相公,你是在担心京城?”随后,红鸾语峰一转,忽闪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望向了李云天。

红鸾很清楚,汉城的事情完全在李云天的掌控中所以李云天一点儿也不担心局势的变化,所以能让李云天感到忧心的当然还是京城里的事情。

自从李云天离开京城后,内廷和文官集团就重新燃起了战火,双方为了争夺朝堂上的话语权以及利益明争暗斗,摩擦和冲突越演愈烈,文官集团的很多奏章都被司礼监给驳了回来,气得不少文官直跳脚但又无可奈何,毕竟批红事司礼监的大权。

其实,当李云天离开京城的时候就能想到,由于内廷与文官集团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双方肯定会爆发一场大的事端。

确切的说是内廷要通过一场大案从文官集团那里夺取更多的权力,以期能与文官集团相抗衡,现在文官集团面对内廷还有着绝对的优势,这可不是内廷的那些大太监们所希望看见的,他们需要更多的权力来制衡文官集团,只有这样正统帝才不会被那些文官们所烦扰。

“相公担心京城会出大事,王振野心勃勃想要让司礼监崛起,而文官们则不想受制于那些宦官,双方之间的争端没办法化解,唯有等到双方之间的势力达到平衡才会消停下来。”

红鸾猜中了李云天的心事,李云天正是因为京城的事情感到苦恼,苦笑了一声后颇为无奈地说道。

虽然他人在朝鲜国但京城的动向却会通过讲武堂的情报网络传递到他手里,使得他能够得知京城里发生的事情,内廷与文官集团之间近来的争斗令他感到非常忧心,有爆发一场大规模争端的可能。

对于内廷和文官集团之间的争斗,李云天之所以采用了坐山观虎斗的战略,并不是他怕事,而是双方的争斗并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样简单。

表面上看起来是内廷的宦官们为了夺权向文官集团发难,实际上如果更深一步的话就会发现,内廷实际上代表了皇帝的利益,故而内廷与文官集团之间的争斗是君权与臣权之间的博弈。

李云天身为文官的九卿之一,同时又是正统帝的老师,故而还是远离这场争斗的话,因为无论他支持哪一方都不合适。

“相公,俗话说的好,船到桥头自然直,京城的事情就由京城的那些大人们去操心吧,相公还是养精蓄锐把朝鲜国的事情办好。”

红鸾清楚李云天是在忧心大明的国事,内廷和文官集团的争斗势必影响大明政务的运转,于是轻声安慰道,大不了正统帝下诏把李云天给召回京城去收拾残局。

“好,咱们去歇息。”李云天闻言不由得笑了起来,一把将红鸾抱了起来,大步流星地向卧房走去,反正天塌下来自有高人顶着,他在千里之外的朝鲜国也不用杞人忧天了。

红鸾的脸上刷一下就变得通红,紧紧地把脸颊贴在李云天坚实的胸口上,一副小女儿的娇羞神态,虽然两人已经是老夫老妻了但李云天当着周围护卫和侍女等人的面就这么把她给抱了起来,还是令她感到无比娇羞。

第二天上午,红鸾伺候着李云天梳洗,自从来到朝鲜国后李云天的衣食起居就交给她和柳真负责。

“王爷,京城来的急件!”就在两人在那里谈笑风生的时候,云娜快步走了进来,躬身把一封带有火漆封印的信件递给了李云天。

李云天的眉头皱了皱后拆开信封拿出里面的信看了起来,这封信是讲武堂传过来的,看来京城出了什么大事。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呀!”等看完了信上的内容,李云天不由得苦笑了一声,把手里的信放在了面前的梳妆台上。

“相公,发生了何事?”红鸾见状不由得好奇地问道,难道内廷与文官集团爆发了大的冲突。

“京城国子监祭酒李清正被抓进了锦衣卫北镇抚司的诏狱。”李云天摇了摇头,有些哭笑不得地向红鸾说道,“他们给李清正安插的罪名是私自砍伐彝伦堂的古木回家私用,犯了私砍官木之罪。”

“私砍官木?”听闻此言,红鸾不由得怔了怔,这个罪名可够奇葩的,李清正可是大明朝堂清流之首,赫赫有名的士大夫领袖,竟然会因为砍了几棵树而下诏狱,简直就是匪夷所思,闻所未闻。

彝伦堂原名崇文阁,建于元代,是国子监藏书的地方。

明朝永乐年间崇文阁重新翻建后改名“彝伦堂”,其建筑形式为单檐悬山顶,面阔七间,后带抱厦三间,总面积六百多平米,是国子监里最大的厅堂式建筑。

彝伦堂前,宽广的平台,称为灵台,也叫露台,是国子监召集监生列班点名、集会和上大课的场所。

值得一提的是,在灵台东南角上立有一座石刻日晷,是白天测定时间的仪器。

“相公,李大人会没事的吧?”随后,红鸾回过神来不由得开口问道。

虽然李清正现在的官位不高只是国子监的祭酒而已,但其可是从洪武朝走来的六朝元老,曾经担任过翰林院翰林学士,在朝中声望极高,即便是杨溥和胡滢见到后也要礼让三分。

因此,内廷一旦要动李清正的话那么无疑捅了文官集团的马蜂窝,势必招来文官集团的凶猛反击,届时整个京城官场势必乱成一团。

“静观其变把,希望王振还没有糊涂,不会要了李大人的性命。”

李云天摇了摇头,他现在也不清楚李清正是否能安然度过眼前的这一劫,要知道他可与刘球、薛瑄不同,文官集团无论如何都会保住他的,否则颜面何存?

“相公,你说皇上会把你召回去善后吗?”红鸾没想到昨晚的玩笑话今天竟然成为了现实,迟疑了一下后试探性地问道,一旦内廷和文官集团因为李清正的事情斗个你死我活,那么需要一个人从中打圆场,李云天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说实话,相公并不愿意回去趟这淌浑水,皇上是一国之君应该从容面对这种事情。”李云天沉吟了一下,微微摇了摇头说道。

说到底大明的天下是正统帝的,而皇帝们历来应该最不怕的就是朝堂上的党争,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朝臣们相互牵制,在李云天看来他固然可以去打圆场,但归根结底还是需要正统帝变得强大起来,懂得如何去驾驭朝中的文武百官,只有这样大明的一切事务才能走上正规。

因此,这次李清正的事情在李云天看来是对正统帝的一次绝佳的磨砺,如果正统帝能把李清正的事情处置妥当的话,那么对其以后的成长大有裨益,有些挑战对正统帝来说无法避免。

红鸾清楚李云天的意思,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身为正统帝的老师李云天希望正统帝能尽快成长起来,只有这样正统帝才能摆脱对内廷的依赖,否则大明朝堂之上将永无宁日了。

“王爷,刚才收到了东北六镇传来的消息,金宗瑞即将启程前来汉城!”这时,云娜微微一躬身,又向李云天禀告了另外一件事情。

“看来金宗瑞撑不下去了。”李云天闻言不由得笑了起来,他早就猜到了这个结果,只不过金宗瑞比他预想的时间还要早一些前来汉城,看来其确实承受了巨大的粮食压力。

随着大明援助的军粮抵达西北四郡,东北六镇的朝鲜兵情况就变得岌岌可危,一旦断粮后果不堪设想,这逼得金宗瑞不得不来汉城见李云天,以换取大明的粮食。

第1286章真正的对手

“王爷,据线报的消息,金宗瑞这次来汉城很可能会带兵前来。”云娜见李云天的心情不错,迟疑了一下后沉声禀告道,“只不过这个消息还没有得到证实。”

“他就是把整个东北六镇的兵都给带来了,本王也视他于无物。”李云天闻言不以为意地笑道,“金宗瑞老谋深算,绝对不会干一些蠢事,他大不了带一些亲兵前来向本王施加压力而已。”

李云天根本就不担心金宗瑞带兵来汉城,先不说汉城有两万精锐的明军,足以对抗东北六镇的朝鲜兵,单单东北六镇对面的十余万明军就不敢使得金宗瑞轻举妄动。

只要金宗瑞把东北六镇的兵力调来汉城,那么李云天就会让拿十余万明军进驻东北六镇,届时金宗瑞可就失去了其大本营,可就要欲哭无泪了。

再者说了,金宗瑞根本就没有必要带领东北六镇的朝鲜兵来汉城,因为他根本就无法威胁到李云天,当东北六镇的士兵还在路上行进的时候李云天就已经转移到仁川港,因此他这样做可谓毫无意义。

“王爷,金宗瑞是支持李珦的,他来后会不会使得汉城的局势变得复杂。”

云娜担心的也不是金宗瑞会带兵的事情,而是金宗瑞的到来会不会搅乱李云天的计划,毕竟金宗瑞不仅位高权重还掌握着兵权,在朝鲜国官场上有着巨大的影响力,难保不会出什么乱子。

“蚍蜉撼树,螳臂当车,不要咱们对付他,届时李瑈的人自会把他收拾掉。”李云天的嘴角流露出一丝笑意,在朝鲜国的这场王位之争中金宗瑞的对手并不是他,而是首阳大君李瑈,金宗瑞要想找他麻烦的话要先过了李瑈这一关。

与李云天相比,李瑈对付金宗瑞可完全没什么顾忌,届时将无所不用其极之气于死地,这使得金宗瑞疲于应对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找李云天的麻烦。

正是因为清楚朝堂上争夺王位的残酷,所以李云天并没有把金宗瑞放在心上,届时李瑈会使得其焦头烂额,狼狈不堪。

“既然金宗瑞来了,那么崔闰德的‘病’估计也好了,肯定也会来汉城,这样一来朝鲜国的四郡六镇对我军的威胁将大大降低。”

说着,李云天抬头望向了云娜,“你去把金宗瑞要来的消息透漏给李瑈,让李瑈做好‘迎接’金宗瑞的准备。”

“属下明白。”云娜听出了李云天的言外之意,微微一笑后向李云天一躬身,快步离开,李瑈肯定不希望金宗瑞这个时候坏他的好事。

“相公,京城的事情相公不准备管了?”等云娜走后,红鸾一边给李云天梳理着头发一边微笑着问道,别看李云天嘴上说不愿意回京城实际上他比谁都关注京城的局势,再怎么说正统帝现在只是一个少年,需要有人引导他来处理如此大的事件。

“听天由命吧!”

李云天的嘴角流露出一丝无奈的苦笑,说不关注京城的局势肯定是假的,大明现在可谓蒸蒸日上,他可不希望内廷和文官集团的争斗毁了这大好时局。

世子李珦涉及自导自演刺杀案的消息一夜之间就传遍了汉城的官场,使得官场上的风向一夕间就发生了变化。

一大早,就有不少官员带着礼物前去拜见首阳大君李瑈,使得前段时间冷冷清清的首阳大君府人头攒动,门庭若市。

虽然李珦是否真的涉及到了那起刺杀案还没有定论,但既然李云天将案子交给柳尚民来审理,意味着李珦这次十有**将难逃一劫,要不然李云天岂会让这种棘手的事情大白于天下?

再者说了,李珦竟然有了自导自演刺杀案的嫌疑,那么想要成为朝鲜王的可能性就大为降低,大明为了稳妥起见绝对不会选一个有问题的人来成为朝鲜王。

所以汉城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员立刻见风使舵前来投靠李瑈,以免李瑈继承王位后对他们下手。

李瑈现在可没心情见那些墙头草,不过他也并不反对这些人来投靠他,于是让管家出面将那些家伙给打发了。

现在李瑈关注的是李珦和李瑢一案的审理进度,只有李珦被认定有罪后他才能真正松上一口气,这样李珦就无法与他争夺王位了。

“大君,刚才小的得到消息,说金宗瑞大人即将带兵前来汉城。”

下午,正当李瑈在后院练箭的时候,一名下人急匆匆地走了过来,躬身在他身旁说道。

“什么?”李瑈正拉满了弓弦正准备射出箭支,闻言不由得怔了一下,扭头惊讶地望向了那名下人,“消息可靠吗?”

“**不离十吧。”那名随从想了想,一脸肯定地回答,“这是小人从来往东北的商人那里得到的消息,据悉东北六镇的军粮已经不多了,金宗瑞大人这次前来汉城是为了向忠王爷要粮。”

“要粮?”李瑈闻言顿时冷笑了一声,重新瞄准远处的箭靶,一松手箭支嗖地飞了出去,在空中划了一道漂亮的抛物线后精准地扎在了靶心上。

李瑈可不相信金宗瑞这次回来只是要粮食那么简单,要不然岂会带兵前来,摆明了是向李云天示威,在他看来金宗瑞的这番举动是无比愚蠢的行为,无异于是在玩火,要知道其面对的可不是大明普通的使臣而是堂堂的亲王。

金宗瑞无视了李云天的调令,拒绝回汉城的事情早已经在汉城官场上闹得人尽皆知,纷纷觉得金宗瑞此举不智,要知道东北六镇的军需可是掌控在李云天的手里。

结果,李云天只给西北四郡的崔闰德发去了军需物资,至于东北六镇的军需则按照金宗瑞的说法,等朝鲜王继位后由朝鲜王给去拨付。

即便是金宗瑞能等,可东北六镇的那些朝鲜兵可等不了,一旦军粮断了的话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天知道那些饿肚子的士兵们会做出什么离谱的事情来。

因此,汉城大大小小的官员都清楚,为了粮食金宗瑞将不得不向李云天低头,等到那个时候再来汉城那就是自取其辱。

李瑈担心金宗瑞来到汉城后会使得李珦的案子变得复杂,金宗瑞可是朝鲜国掌控兵力最多的封疆大吏,一直受到已经死去的朝鲜王器重不说,还是李珦的鉴定拥护者,再加上在朝鲜国官场有着很深的根基,所以他的到来将对汉城官场产生难以预测的后果。

这可不是李瑈所希望看见的事情,现在已经到了他跟李珦争夺王位最为关键的时刻,不希望看见金宗瑞横插一杠子坏了他的好事,他必须防患于未然。

“立刻给崔闰德大人送信,告诉他金宗瑞要带兵来汉城的事情,让他尽快赶来汉城。”瞅了一眼正中靶心的箭支后,李瑈把手里的弓扔给了一旁的随从,沉声向那名前来禀告的下人吩咐道。

李珦有金宗瑞支持,可李瑈也并不是孤军奋战,他与崔闰德的关系密切,西北四郡的兵力虽然没有东北六镇多但也差不了多少,足以牵制住金宗瑞手下的六镇士兵。

“小人这就去办。”那名下人一躬身,抬步急匆匆地离开。

“记住,告诉崔闰德大人,金宗瑞这次来汉城可能要带亲卫来!”没等那名下人走上几步,李瑈想起了一件事情,冲着其沉声说道。

既然金宗瑞能带兵前来汉城,那么崔闰德自然也能带兵前来,汉城市李瑈的天下所以李瑈并不指望动用崔闰德的士兵,他需要崔闰德以此向外界表明一种强硬的信号,告诉汉城的官员崔闰德与金宗瑞一样都是不好招惹的。

义禁府。

由于李珦和李瑢的案子,义禁府如今如临大敌,不仅门前加派了朝鲜兵而且还有明军的身影,明军士兵将与朝鲜兵共同负责义禁府的安全。

议事厅里,柳尚民一脸疲惫地揉着额头,自从昨晚接到主审李珦的案子他一晚上都没怎么睡,不是不想睡而是根本就睡不着,李珦的案子犹如一座大山一样压在他的身上。

“右相,案子该如何审理?”不久后,判义禁府事金呈走了进来,见柳尚民神色憔悴,于是躬身试探性地问道。

既然柳尚民已经接下了李珦的案子,那么就一定要进行审理,身为义禁府的最高长官金呈有必要提醒柳尚民,迄今为止除了李稷和黄喜分别见了李珦和李瑢外还没人接触过涉案人员以及相关的卷宗。

“把领相和左相请来。”柳尚民知道李珦的案子拖不过去,因此他沉吟了一下后向门口立着的侍从高声吩咐道,虽然他是此案的主审但也不得不与李稷和黄喜商量。

“下官告退。”金呈知道柳尚民有事要跟李稷和黄喜商议,于是一躬身准备退下。

“你留下。”柳尚民见状喊住了金呈,金呈在义禁府审案多年有着丰富的审案经验,故而这次他审理李珦一案肯定要用到金呈,故而有些事情没有必要瞒着金呈。

“下官遵命。”金呈闻言嘴角流露出一丝无奈的苦笑,说实话他并不愿意介入到李珦的案子里,可又无法摆脱唯有硬着头皮上了。

李稷和黄喜很快就从议政府赶了过来,两人跟柳尚民一样精神不是很好,昨晚都没怎么睡觉,汉城发生了如此重大的事情他们又岂能睡得着?

“领相、左相,你们看咱们该如何审理世子和安平大君的案子?”等李稷和黄喜落座后,柳尚民开口沉声问道,想要看看两人是何态度。

“右相,此案竟然是忠王爷交办的,而且又事关世子殿下,咱们当然要查个清楚,这样不仅可以给忠王爷一个交代,同时也能给世子殿下一个公道。”

听闻此言,端着茶杯慢条斯理地品着茶的黄喜率先开口,不动声色地回答。

李稷的眉头随之皱了皱,表面上看起来黄喜的这番话中规中矩,好像在给李珦着想,实际上却是杀气腾腾准备置李珦于死地,这件案子一旦按照黄喜所说的话去做那么即便李珦是无辜的肯定也会在各种酷刑下背上黑锅。

当然了,这不是指黄喜要对李珦用刑,李珦地位尊贵要想对他用刑并不容易,但黄喜却能对李珦身边的人动用大刑,那些人就算是钢筋铁骨也无法承受住义禁府的酷刑。

说起来朝鲜国的义禁府与大明的锦衣卫北镇抚司有些相似,都是专门对付朝廷官员的特殊部门,有着令人不寒而栗的刑罚。

“右相,本相觉得此案要慎重处之,世子殿下本就与安平大君没什么交情,为何要冒险找安平大君来进行共谋,此事不合常理。”沉吟了一下后,李稷放下了手里的茶杯,提出了心中的疑问。

“领相言之有理,这也是本相不解的地方,希望右相能找出答案。”黄喜听出了李稷在给李珦开脱,嘴角不由得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笑意,开口向柳尚民说道。

由于李云天并没有审问李珦,故而那些卷宗中自然也不会有李珦为何找李瑢谋划行刺事件的原因了,不过黄喜认为这并不是什么问题,李珦这样做的动机有很多只要他愿意都可以栽赃到李珦的身上。

“金大人,你审案多年,觉得本相这次该从何处下手?”柳尚民自然听出了李稷和黄喜之间的不合,略一沉思后问向了坐在下首处的金呈,想听听他的意见。

“回右相,以下官的经验,这种案子应该从下往上查起,只要查清了世子殿下和安平大君的那些下人是否涉及到世子被行刺一案,那么案情也就清晰了。”

随着柳尚民的这番话,李稷和黄喜不约而同地望向了金呈,金呈想了想后向柳尚民一躬身,有条不紊地答道,他毕竟审理过很多案子因此柳尚民的问题根本难不住他。

“好,就依你之言。”柳尚民闻言点了点头,他对金呈的审案能力还是非常有信心,李珦和李瑢的案子终于缓缓拉开了帷幕。

第1287章封疆大吏

八月中旬,讲武堂汉城司务处。

“王爷,在水师的协助下,咱们的人已经把粮食运到了朝鲜八道的每个县。”李云天正俯身在案头翻阅着手里的公文时,云娜走了进来,笑着给他端来了一杯热茶。

朝鲜国山地众多,道路崎岖,要想把那些粮食运到朝鲜八道并不容易,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由此也见李云天对朝鲜国的必得之心,否则也不会费这么大的力气去赈灾。

“倭国那边有没有什么最新的消息。”李云天闻言微微一笑,抬头问向了云娜。

现在倭国东军和西军斗得很厉害,隶属于双方阵营的不少地方大名都爆发了武装冲突,李云天暗中等待双方全面战争的爆发。

“还没有。”云娜闻言摇了摇头,由于倭国距离大明太远,再加上海上行船不便,所以倭国的消息不能立刻传递过来。

“你说今年他们能不能打起来?”李云天知道自己有些心急了,于是沉吟了一下后微笑着问向了云娜。

如今朝鲜国的事务已经尽在李云天的掌控中,所以李云天已经把视线投向了倭国,倭国的东军和西军越早爆发全面战争,那么李云天就能越早对倭国下手。

在李云天看来,朝鲜国和倭国现在虽然无法对大明构成威胁,但却是大明的心腹之患,将来会给大明带来巨大的麻烦,因此他必须要避免这一情形发生,把危险扼杀在萌芽中。

只要吞并了倭国和朝鲜国,那么大明东部将再也没有威胁,如此一来便可专心致志地把精力放在西方,与西方诸国的关系才是大明未来国策的重中之重。

“从目前的情报来看,倭国东军和西军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随着那些地方大名之间的交战,今年东军和西军很可能会撕破脸皮打起来。”云娜知道李云天是在考她,因此想了想后娇声答道。

“跟本王想的一样,今年之内东军和西军之间必有一战。”李云天闻言不由得笑了起来,颇为赞许地点了点头。

他也认为倭国今年会爆发一场战乱,届时他可以趁机大发战争横财给交战双方提供物资,以倭国的经济实力肯定无法支撑这种大规模的战争,因此这种赚钱的好机会他当然不会错过了。

“王爷,义禁府那边审案进度好像比较缓慢,要不要属下去催一下。”得到李云天的赞许和认同后,云娜的脸上不由得流露出了一丝开心的笑意,随后想起了一件事情,不由得开口说道。

自从李云天把李珦和李瑢的案子交给柳尚民等人大半个月了,可迄今为止柳尚民等人还在那些无关紧要的涉案人员身上磨时间,天知道他们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审到李珦和李瑢。

“随他们去吧,咱们现在有的是时间跟他们耗。”

李云天闻言笑着摆了摆手,李珦和李瑢相互勾结的“罪证”无比确凿,就是柳尚民等人想给李珦开脱都没有机会,因此他并不担心案件的结果,至于进度也就随他们去吧,反正他现在的精力也在赈济朝鲜国百姓上。

况且,有一个比李云天更着急案子的进度,这个人就是李瑈,李瑈巴不得早点给李珦定罪,这样的话李珦就无法跟他争夺朝鲜王的宝座,故而李瑈绝对不会坐视柳尚民等人拖延时间。

其实,说起来李珦的案子实际上是朝鲜国两派势力的一场较量,李珦一方的人肯定千方百计地想办法给李珦脱罪,而李瑈一方的人则绞尽脑汁地给李珦定罪。

所以李云天在汉城官场的这场争斗中就成为了一个局外人,只要安安静静地待在一旁坐山观虎斗即可。

“王爷,朝鲜国东北六镇统帅金宗瑞已经抵达了汉城,现在前去了议政府。”这时,一名护卫快步进门,沉声向李云天禀告道。

“他终于来了。”李云天闻言嘴角流露出了一丝笑意,汉城的这场权势之争如果少了金宗瑞这样的统兵将领肯定会失色许多,有了军队的支持肯定会使得李珦一方更有底气。

“王爷,金宗瑞竟然不先来拜访王爷而是去了议政府,根本就没把王爷放在眼里。”云娜的柳眉微微一蹙,声音不无冰冷地说道,对金宗瑞前去议政府的行为颇为不满,要知道按照礼制他应该先来拜见李云天。

“像他这样有个性的将领已经不多了。”李云天则不以为意地笑了笑,并没有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以金宗瑞的为人如果先来见他反而会让李云天感到奇怪。

虽然金宗瑞对李云天有敌意,但李云天心中却非常器重像金宗瑞这种有着倔脾气的将领,这种将领虽然并不怎么溜须拍马,但治理地方和行军打仗却是一把好手,或者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恃才傲物。

“既然他如此轻怠王爷,那么那些粮食就暂且扣下,等他何时向王爷低头再发去东北六镇。”云娜毕竟年轻,见李云天不跟金宗瑞一般计较,沉吟了一下后娇声说道,想要逼金宗瑞屈服。

“这个没有必要,本王需要的是他心服口服。”李云天清楚云娜的意思,笑着摇了摇头,粮食现在是金宗瑞最大的弱点,只要用粮食绝对能使得金宗瑞屈服,可是这种口是心非的事情李云天不屑去做。

“你去安排一下,把粮食发向东北六镇。”说着,李云天的嘴角挂着一丝淡淡的笑意,“本王要让金宗瑞知道,本王不屑用粮食来压他,他根本就没有资格成为本王的对手。”

“属下明白。”云娜闻言不由得莞尔一笑,看来她刚才的担忧是多余的了,李云天早已经想好了如何对付金宗瑞。

与此同时,议政府。

“领相,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本官前来汉城的途中听闻世子殿下出事了?”

一名头发花白、见过半百的男子风尘仆仆地进入了领议政李稷办公的公房,神色焦急地问道,他就是朝鲜国东北六镇的统帅金宗瑞,正式官职是咸静道兵马节度使。

“金大人,你可终于来了。”李稷正心不在焉地翻阅着手头的公文,见金宗瑞来了连忙走上前拉住了他的手,一脸感慨地说道,“世子殿下的事情一言难尽呀。”

说着,李稷伸手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让金宗瑞在一旁的椅子上落座,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了一遍。

“这怎么可能?世子殿下即便是想用这个苦肉计也不应该找安平大君,安平大君与首阳大君关系密切,这样一来岂不是自寻烦恼?”

得知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后,金宗瑞的脸上满是震惊的神色,冲着李稷连连摇着头,他不相信一向行事谨慎的李珦会铤而走险做出这种孤注一掷的事情来,再怎么说李珦还没到那种山穷水尽的地步。

再者说了,李珦面对的是大明堂堂的忠王,这点雕虫小技岂能瞒过忠王爷的眼睛?

“本相也不相信世子殿下会这样做,可从目前掌握的证据来看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世子殿下,世子殿下要想从中脱身殊为不易!”李稷的脸上流露出黯然的神色,苦笑着望着金宗瑞,他已经翻阅了所有的卷宗,各项证据都对李珦不利。

“一定是首阳大君陷害的世子!”金宗瑞闻言顿时冷笑了一声,李珦出事的话受益最大的人就是李瑈,故而他怀疑这件事情是李瑈做下的,其目的就是为了除掉李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