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执宰大明-第4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次内廷之所以要拿薛瑄开刀,是为了给文官集团一个教训,原本薛瑄被锦衣卫“查证”收受贿赂后难逃一死,不成想在李云天的介入后薛瑄逃过了一劫,这使得毛贵有些不甘心。

“薛瑄不过是一枚棋子而已,他竟然已经降职离京,那么咱们就在这场较量中占据了上风。”王振慢条斯理地在那里品着茶,好像并没有把薛瑄的事情放在心上。

“公公,小的愚笨,请公公明示。”毛贵闻言想了想,满脸堆笑地躬着身子下昂王振请教。

“薛瑄是朝堂清流之首,如今灰头土脸地离开了京城,对那些沽名钓誉的伪君子而言是莫大的打击。”

王振见毛贵还没有想明白薛瑄的事情,于是放下茶杯不无得意地说道,“朝堂三大清流已折其二,唯有李清正那个老匹夫躲在国子监里苟延残喘,那些伪君子们以后将不敢再轻举妄动。”

很显然,王振口中的“伪君子”指的是文官,在他看来文官们在朝堂上满口仁义道德,以忧国忧民的忠义之士自居,而私下里却生活奢侈、中饱私囊,又或者沽名钓誉冒犯天子,是不折不扣的小人。

如果那些文官真的有本事治理好大明的政务而且忠君爱国的话,张氏太皇太后和正统帝又岂会对内廷颇为依仗?

“公公,您的意思是动薛瑄不过是杀鸡骇猴,震慑朝堂上的那些趾高气扬、自以为是的家伙们?”毛贵这个时候终于明白了过来,王振其实并没有置薛瑄于死地的意思,只不过想要达成他威慑文官集团的目的而已。

毕竟现在如果跟文官集团闹翻了的话为难的是正统帝,因此王振退而求其次,用薛瑄黯然离京来向文官集团示威,告诉朝堂上的文官们不要小看了内廷,否则内廷照样有法子收拾他们。

“有时候出刀并不一定要见血,让他们感到刀架在脖子上比砍他们一刀更能令其忌惮。”王振拿起桌上的一份奏章翻阅了起来,漫不经心地向毛贵说道,“只要皇上站在咱们身后当靠山,那么咱们就不用怕朝堂上的那些文臣武将,届时要想收拾他们易如反掌。”

“公公,忠王爷还真是厉害,竟然能把薛瑄的案子给办得如此圆满,现在外面的人真的以为是那个薛老头收了那莫须有的五百两黄金。”毛贵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随后笑着说道,薛老汉的事情就是他经手办的,故而自然清楚其中的真相。

“忠王爷不厉害的话岂能成为咱们大明的亲王?自从大明立国后这可是史无前例的独一份儿。”

王振闻言嘴角流露出了一丝笑意,淡淡地说道,“忠王爷心系皇上,否则以忠王爷的能耐要想查清薛瑄的案子易如反掌,只要忠王爷不介入朝中的纷争那么咱们就胜券在握。”

“那是那是。”毛贵笑容满面地点着头,王振说的没错,如果不是李云天站在正统帝这一边的话,那么薛瑄的案子十有**会被查清,论查案大明的文武官员中无出李云天之右者,论朝中影响更是无人能挡李云天的锋芒。

“公公,忠王爷固然厉害可还是要听公公的,薛瑄这次终究是栽在了公公的手里。”随后,毛贵语峰一转,一脸谄媚地望着王振。

“你错了,忠王爷是听皇上的,杂家只不过是沾了皇上的光而已。”

毛贵的这个马屁拍得王振十分舒服,不过他有自知之明还没到那种狂妄自大的地步,微微一笑后正色告诫毛贵,“记着,千万不要去招惹忠王爷,忠王爷是不是尔等能惹得起的,当年汉王何等的英雄到头来还不是折在了忠王爷的手里。”

由于经历了宣德帝进京登基一事,故而王振心中对李云天有一种无形的忌惮,很难想象在那种危急时刻李云天为了掩护宣德帝毅然选择身陷敌围,并且最后还能全身而退,令王振感触深刻。

当李云天找到王振要求化解这次薛瑄事件时,王振面对李云天根本就没有讨价还价之力,况且李云天的方法保障了内廷的利益,因此最后完全按照李云天的意思解决了这件事情。

“小人明白!”毛贵老老实实地应承了下来,他知道王振以前就跟李云天因为宣德帝进京一事有过交情,再怎么说两人也算是共过患难,当年曾经一起护送过宣德帝进京登基,再加上李云天的强势,即便是王振不叮嘱的话他也不敢去招惹李云天。

“公公,李清正这个老匹夫太不识抬举了,公公准备何时收拾他?”随后,毛贵想起了一件事情,阴沉沉地问道。

如今朝堂上的三大清流只剩下李清正,王振为了立威肯定不会放过他,只要再拿下了李清正那么朝堂上的那些言官就会老实很多不敢轻易找内廷的麻烦,这正是王振所希望看见的结果。

“咱们相继拿下了刘球和薛瑄,现在不宜在大动干戈,况且李清正资历深厚在朝中威望甚高,要想动他可不容易。”王振闻言摇了摇头,他也想把李清正给扳倒了,可现在内廷的风头有些太盛而李清正是清流的领袖,故而他现在还不想捅了这个马蜂窝。

至于何时对李清正下手,王振现在还没有确切的计划,可以想象的是动李清正的话绝对会引发文官集团的强烈反弹,他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

讲武堂。

“王爷,薛大人已经离开了。”云娜走进屋里沉声向埋首在案桌后的李云天禀告。

虽然李云天没能去给薛瑄送行,但他还是很关心薛瑄这次离京,也不知道何时才能回来,因此云娜就让人留意了薛瑄的事情。

“走了也好,不用再遇到那些烦心事。”李云天放下手里的公文,一边揉着鼻梁一边淡淡地说道,薛瑄这次可谓是因祸得福,得以脱离京城这个是非漩涡,否则以薛瑄的脾气指不定会闹出什么大乱子出来。

“王爷,属下已经给让人给北镇抚司送去了一笔银子,他们会照顾好薛老汉,不会让他在牢里受了委屈。”云娜清楚李云天这是有感而发,为了化解这次内廷和文官集团的冲突李云天可是费了不少力气,尤其是薛老汉,可谓是案子的关键人物。

“安顿好薛老汉的家人。”李云天闻言微微颔首,神色严肃地吩咐了一句,如果不是因为薛瑄的事情闹得太大,他真的不想判处薛老汉死刑,可如果不这样的话就难以向外界交待。

不过,无论如何薛瑄的案子已经了结,京城里的局势重新安稳了下来,李云天可以集中精力来应对朝鲜国的事情,这是当务之急。

第1257章求援

五月初,两个来自朝鲜国的使团相继抵达了京城。

由于李瑈和李珦几年来的混战,朝鲜国内的粮食已经近乎绝迹,可谓民不聊生,故而双方不得不再度派使者向大明求援。

这一次,李瑈和李珦不仅希望得到大明的物资援助,而且还希望大明出兵攻打对方,两人都以朝鲜国的正统国王自居,把对方看成是叛乱的“逆贼”。

虽然李瑈和李珦都很得不灭了对方,但双方的势力相当,谁也没有击败对方的力量,这就使得战争僵持了下来,令朝鲜国成为了一个战争的巨大泥潭。

经过这些年的战乱,李瑈和李珦都已经精疲力竭,实在是没办法在打下去了,因此两人很清楚无法消灭对方唯有把希望寄托在了大明的身上。

高丽艺馆。

高丽艺馆位于京城繁华的城南商业区,专门教授京城的歌舞姬以及大户人家的小姐高丽舞蹈。

虽说京城有着众多的权贵子弟,但自从高丽艺馆开业后还从没有哪个人胆敢在这里惹是生非,原因很简单,这家艺馆的主人是柳真,忠王府的庶妃。

与怜香和红鸾一样,柳真热爱歌舞,为了推广高丽舞蹈故而在李云天的支持下开了这家艺馆,生意火爆,不少外地女子甚至慕名前来学艺,大家都想见识一下柳真当年迷住李云天所跳的高丽舞蹈的魅力。

市面上流传,李云天之所以纳柳真为妾室,当年就是被柳真曼妙的高丽舞姿所迷倒,这吸引了不少女孩的兴趣。

尤为重要的是,虽然柳真贵为忠王府的庶妃但也会亲自去艺馆授艺,在这京城的高官权贵中可是绝无仅有,而这一切源于李云天所表现出来的博大胸怀,他知道柳真酷爱歌舞因此就成全了她。

如果能认忠王府的庶妃作为老师,这可是一件无上荣耀的事情,因此这也是吸引了不少名门大户女孩前来学艺的一个重要原因。

柳真这些年来在大明各地游览,学习了当地的歌舞技艺,把大明的歌舞与高丽舞蹈相融合,舞艺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此时,高丽艺馆后院一间环境雅致的厢房里。

柳真斜躺在床榻上闭目小觑,她刚才亲自给艺馆的女学生上课,感到有些累了所以稍微休息一下。

“夫人,有人想要见您,说是您家乡的人。”房门轻轻被一名侍女推开了,来到柳真的面前轻声说道。

“家乡的人?”柳真闻言缓缓睁开双眸,随后嘴角流露出了一丝笑意,向那名侍女说道,“请他们去客厅。”

“奴婢遵命。”侍女福了一身后快步离去,前去安排前来见柳真的人。

“他们终于来了,不知道是首阳大君的人还是世子的人。”柳真坐起身,饶有兴致地自语了一句,随后让侍女帮她梳妆打扮。

柳真知道李瑈和李珦派使团来大明的事情,知道两人都想击败对方,所以肯定会想办法结交京城的文武权贵,以期那些人能替他们在正统帝那里说上话,进而得到正统帝的支持。

毫无疑问,在京城的那些高官显贵中李云天的态度至关重要,随着李云天接连打赢了对北元和帖木儿帝国的战争,以及负责大明海外贸易,故而大明的对外策略实际上由李云天主导,如果能取得李云天的支持就等于赢得了这场战争。

其实,朝鲜国的高层官员对李云天并不陌生,除了听到种种关于李云天的传言外,李云天当年取道朝鲜国去辽东对抗入侵的北元时与很多官员都见过面,只不过相互间没什么交情而已。

“夫人,又来了一些人,说带来了您家乡的特产。”就在柳真在侍女们的伺候下打扮着的时候,一名侍女进门来娇声禀报。

“这下有意思了。”柳真闻言柳眉先是微微一蹙,随后嘴角流露出了一丝笑意,向那名侍女娇声吩咐道,“让他们也去客厅。”

本来柳真还在想这次前来拜访她的是李瑈还是李珦的人,这下可好,两人派来的使者都来到了高丽艺馆,也省得她在那里胡乱猜测。

高丽艺馆后院的会客大厅。

两伙身穿朝鲜服饰的人分坐在客厅两侧的座椅上,虎视眈眈地瞪着对方,作为李瑈和李珦派来的使团成员,双方可是水火不相容,如果不是因为这里是大明的京城恐怕早就已经大打出手了。

坐在左侧座椅首位的男子在那里漫不经心地喝着茶,好像对眼前的一切视若无睹,他可谓是李云天的老熟人,朝鲜国议政厅的检详崔礼。

崔礼现在是李瑈身边最为重要的谋臣,如果不是这次前来大明求援至关重要的话他是不会把崔礼派过来。

别看崔礼只是一个正五品的官,但议事厅相当于大明的内阁,能在里面担任官职的人通常在仕途上有着大好的前程。

坐在崔礼对面的是李珦派来使团的使臣,朝鲜国工曹参判朴三泽,神色阴沉地关注着崔礼的一举一动。

与来自没落贵族的崔礼不同,朴三泽出身朝鲜国上流社会,一向瞧不起崔礼这种没落贵族子弟,尤其是像崔礼这种喜欢投机取巧的刁钻之徒。

在朝鲜国的官场上,出身上流社会的权贵子弟占据了朝堂上的重要职位,打压和排挤下层贵族出身的子弟以及科举出身的官员,这使得双方之间有着不少矛盾,为争夺朝堂上政权暗中斗得很厉害。

说实话,科举出身的官员看不起那些凭借着父辈的荫护得以身居高位的官员,况且他们要想在仕途上爬得更高必须把那些骑在头上的权贵给干掉,这样才能取而代之,双方之间的矛盾事关各自的利益,难以调和。

“崔大人,想你也是议事厅的检祥,深受大王的恩泽,如今岂可认贼作父跟随首阳大君叛乱?”朴三泽见崔礼一副稳坐钓鱼台的架势,忍不住开口说道,言语中充满了冷嘲热讽。

“世子谋害大王,阴谋篡位,首阳大君替天行道铲除叛逆,依本官看你们还是回头是岸,不要再跟着世子错下去。”崔礼闻言放下手里的茶杯,不动声色地回答。

现在李瑈和李珦一方都把朝鲜王的死推到对方的头上,宣称对方是谋害朝鲜王的叛逆,这样既占据了法统的高度,同时也能得到大明的支持和承认。

“荒谬之至,世子是经过大明皇帝册封的****,怎么做出篡位这种大逆不道之事?”朴三泽见崔礼狡辩,于是冷笑着瞪着崔礼,“如果不是世子事先得到消息逃出了王城,恐怕会与大王一样被你们给弑杀!”

“朴大人,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世子弑杀了大王后还想谋害首阳大君,要不是首阳大君及时察觉,联合了王城里的有志之士起来平息了世子的叛乱,恐怕死的就是首阳大君了。”

崔礼岂会承认朴三泽的指控,反正当时首阳大君发起兵变的时候朝鲜王城乱成一团,不要说大明朝廷了就连王城里的百姓和官员都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

所以,崔礼无论如何都不会承认首阳大君发动了兵变,虽说兵变是成功的,李瑈成功控制了王城并且弑杀了朝鲜王,但可惜的是世子李珦却趁乱逃了出去,在外面召集兵马与李瑈对抗,导致了朝鲜国这几年的战乱。

“哼,颠倒黑白,你以为可以隐瞒事情的真相?”朴三泽咬着牙等着崔礼,恨不得上前给崔礼几记耳光,他经历了当年王城的叛乱,是护送李珦出城的官员之一,清楚李珦是狼狈逃离的王城根本就没有李瑈指控的谋朝篡位之举。

“朴大人,事情的真相如何,到时候自会水落石出,勿需你费心。”崔礼懒得跟朴三泽打嘴仗,端起茶杯慢条斯理地品了起来。

虽然首阳大君李瑈与世子李珦在朝鲜国的势力平分秋色,但考虑到李珦****的地位,李瑈其实无形中已经占据了上风。

见崔礼不再理会自己,朴三泽以为他是理亏了,冷笑了一声后望向了客厅门外,双目闪过一丝焦虑的神色。

由于朝鲜王的死还没有查清,所以大明朝廷对朝鲜国现在的态势没有表明出确切的态度,这使得朴三泽心中感到忐忑不安,不知道大明的朝廷究竟会支持李瑈还是李珦。

正因为这样,朴三泽才火急火燎地赶来高丽艺馆去见柳真,柳真是高丽人自然是他此次来京城拜见的最为重要的人物,只要能得到柳真的支持那么也就等于获得了李云天的帮助。

别看李瑈和李珦现在打得不可开交,在目前这种情形下只要大明派军进入朝鲜国,那么两人将不得不老老实实地停战,别的不说,单单军粮两人就已经无力维持,完全需要仰仗大明的物资支援。

换句话来说,随着这些年战乱不断,原本就羸弱的朝鲜农业和经济遭受了巨大的破坏,无法再承担战争的需要,必须需要大明的援助。

连军队都尚且如此,那么朝鲜国内的那些普通百姓的生计如何也就可见一斑了,先前谁也想不到朝鲜国内突然间就爆发如此大规模而且持续时间如此之长的战争,给百姓们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

第1258章故布迷局

“馆主到!”就在朴三泽惴惴不安地等待时,门外传来了一名侍女清脆的声音。

听闻此言,崔礼和朴三泽连忙率领着手下的人站起来躬身相迎,“馆主”自然指的就是柳真了,柳真在高丽艺馆的身份是艺馆的馆主,不是忠王府的庶妃。

“见过馆主。”在崔礼和朴三泽等人的注视下,柳真在几名侍女的簇拥下走了进来,崔礼和朴三泽不约而同地躬身行礼。

按照高丽艺馆的规矩,柳真在馆里的身份是馆主而不是忠王府的庶妃,能见到柳真的人都清楚这个规矩。

“两位大人,不知有何事要见本馆主?”柳真在客厅上首处的座位落座后,微笑着望向了崔礼和朴三泽,佯装不知道他们的来意。

“馆主久别故土,想必很久没有吃到家乡的特产,首阳大君知道此事后特命人去了馆主的家乡准备了一些,还望馆主喜欢。”崔礼闻言微微一笑,向一旁的随从人员招了一下手,几名随从人员就把两个装满朝鲜国土特产的箩筐抬到了柳真的面前,里面都是柳真喜欢吃的食材。

看得出来,崔礼为了准备这份礼物还是费了不少心思的,他知道像柳真这样的贵妇并不缺钱,所以还不如准备一些家乡的特产实惠,同时也更容易被柳真接纳。

“有劳崔大人了。”果然,柳真瞅了一眼那两筐土特产后笑着接受了这份礼物,吩咐一名侍女领路,把那两个箩筐抬去了厨房。

“馆主,这是千年高丽人参,是难得的珍贵补品,世子得知馆主事务繁忙、日夜操劳,于是让下官把它带来献给馆主。”

朴三泽一见崔礼抢了先,自然不甘落后,从一旁的是从那里接过一个精致的锦盒,打开后笑着把里面的一支人参呈给柳真看,是市面上极其难得的前面人参,虽然没有起死回生之效但对人体而言大补。

“让世子殿下费心了。”柳真来者不拒,微笑着接受了这份大礼,她准备把这支罕见的人参给李云天送去,李云天日理万机需要滋补身体。

朴三泽心中顿时松了一口气,担心柳真收了崔礼的那些土特产后不收他的礼物,那么对他而言事情将变得十分糟糕。

或许因为第一次见面,崔礼和朴三泽都没有提及此次前来高丽艺馆找柳真的目的,在那里与柳真闲聊着,柳真已经近十年没有回去朝鲜国,故而对朝鲜国的事情还是很感兴趣。

晚上,柳真在高丽艺馆设宴款待崔礼和朴三泽,以尽地主之谊,酒宴气氛热烈,双方宾主尽欢。

酒宴结束后,崔礼和朴三泽告辞离去,柳真站在高丽艺馆门口目送两人消失在远处的街口,然后上了停在一旁的四轮马车回忠王府,准备把今天与崔礼和朴三泽见面的情形告诉雷婷。

雷婷与李云天不同,虽然她平常也在讲武堂办公但每天回家,可谓是李云天与王府联络的中间人。

“姐姐,崔礼和朴三泽这次去小妹的艺馆看来是势在必得,都想要得到王爷的支持。”回到忠王府,柳真径直去了雷婷所住的院落,把今天崔礼和朴三泽前去高丽艺馆的事情告诉了雷婷。

在忠王府的那些女眷中,柳真与雷婷的关系最好,当年李云天去朝鲜国的时候雷婷就在身边,故而与柳真是老相识。

“朝鲜国的饥荒越来越严重,据讲武堂在辽东的人员禀报,越来越多的朝鲜国难民北上抵达到咱们大明在鸭绿江南岸的卫所,王爷已经调集了不少粮食前去支援。”

雷婷闻言微微一笑,她知道柳真并不清楚朝鲜国的现状,于是一五一十地把实情告诉了柳真,柳真身为朝鲜人应该知道朝鲜国目前的严峻形势。

“王爷有何打算?”柳真闻言柳眉先是微微一蹙,随后眉关舒展开来,沉声问向了雷婷。

虽然朝鲜王在永乐年间和宣德年间赶走了鸭绿江以南的女真人和当地的少数部落,使得朝鲜国的北方边界北移到了鸭绿江边,但由于大明朝廷从来也没有承认过其对鸭绿江南岸地区的统治。

故而,李云天当年在辽东击败了气势汹汹的北元军队后,顺势把朝鲜王占有的鸭绿江南岸土地又给夺了回来,在当地设立了数个卫所,以加强大明的统治。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李云天整编的五万朝鲜兵基本上全部移居到了鸭绿江南岸大明的控制区,成为了大明卫所的士兵。

除此之外就是先前被朝鲜王赶走的女真人和少数部族的人,李云天本想将其进行混编后管理这样有利于相互间的融合和交流,不过转念一想现在时机还不成熟,强行这样做的话只会适得其反,故而各那些女真人和少数部族的人划定了各自生活的区域。

在李云天看来,与其强行推进这些少数民族的人进行融合,还不如先把当地的农业和经济搞上去,这样一来双方的交流自然会增多。

朝鲜王非常忌惮大明在鸭绿江南岸的那些卫所,在边境线上派遣了精锐士兵,也就是常说的四郡六镇,用以抵挡明军所带来的压力,并且严禁民间百姓与越过边境线与大明通商。

由于四郡六镇的存在,故而除了那些走私商人外,朝鲜国的百姓很难通过边境线北上。

如今,那些难民竟然蜂拥去了大明的地盘,由此可见朝鲜国内饥荒的严重以及战乱态势的严峻,防守边界的朝鲜国部队已经无力阻止难民逃离。

自李瑈和李珦打起来后,四郡六镇的局势变得颇为复杂,金宗瑞镇守的咸镜道六镇支持世子李珦,而崔闰德主政的平安道四郡则支持首阳大君李瑈。

作为朝鲜国最为精锐的部队,金宗瑞和崔闰德对朝鲜国战局的进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两人虽然也派遣了一部分军队参加了战争,但大部分的兵力并没有动。

一是,金宗瑞和崔闰德有着镇守朝鲜国北部边境的责任,一旦把手里的兵力都投入到内战中那么朝鲜国的北方边境可就完了。

二来,由于金宗瑞和崔闰德的相互牵制,两人必须保有足够的兵力来自保,否则一旦对方出兵攻占了其镇守的地盘,那么他们可就失去了立足之地。

正是由于这两个原因,金宗瑞和崔闰德都不敢轻举妄动,而且两人城府深沉、阅历丰富,由于大明皇帝对朝鲜国的战乱没有表明态度,因此两人决定保住手里的兵力。

金宗瑞和崔闰德很清楚,四郡六镇的朝鲜兵不仅是他们将来在朝鲜国立足的根基,同时也是朝鲜国北方一道屏障。

再者说了,朝鲜国未来的国王是谁李瑈和李珦说了都不算,要大明皇帝点头才行,故而两人没必要拼个你死我活。

面对“按兵不动”的金宗瑞和崔闰德,李瑈和李珦都感到十分无奈,毕竟他们还不是朝鲜国的国王没有调动四郡六镇兵力的权力。

虽然金宗瑞和崔闰德可以不听李瑈和李珦的调令,但却不得不依附二人,因为四郡六镇需要的军粮要由李瑈和李珦来提供,这就使得双方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

金宗瑞和崔闰德开始还让手下的士兵阻挠朝鲜百姓进入大明地界逃难,可随着李瑈和李珦挑起的这场战争的延续,两人实在无力养活如此多的百姓,唯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予以放行,否则那些难民可都要饿死在他们眼前。

“王爷准备结束朝鲜国的战乱,使得朝鲜国的百姓能像大明百姓一样安居乐业。”雷婷没有对柳真隐瞒,从容不迫地回答了柳真的问题,并且还告诉了她一个隐秘的消息,“为了能稳定朝鲜国内的局势,王爷准备亲自去朝鲜国督战!”

“王爷要亲自去?”柳真闻言顿时吃了一惊,要知道李云天现在位高权重,已经很少有事情能劳动他的大驾。

“姐姐,王爷是想……”随后,柳真意识到了什么,禁不住震惊地以手掩口,一脸的难以相信。

“王爷是要一劳永逸地解决朝鲜国的乱局,朝鲜国偏安一隅,前有倭国后有大明,迟早会招致灭顶之灾,故而王爷提前一步趁着朝鲜国的这次乱局一举平定高丽。”雷婷知道柳真猜到了李云天的用意,因此郑重其事地望着柳真说道。

显而易见,朝鲜国的战局虽然复杂但还不至于惊动李云天,李云天这次去朝鲜国肯定另有所图,以柳真对李云天的了解很容易就猜出李云天的目的,肯定是收朝鲜国入大明的版图。

“姐姐,王爷会如何处置首阳大君和世子?”柳真知道李云天吞并朝鲜国是为了大明的未来,而且肯定计划了良久无法改变其心意,因此沉吟了一下后神色黯然地问道,虽然她现在是忠王府的庶妃,但终究是朝鲜人氏,自然关心李瑈和李珦的结局。

“妹妹放心,王爷并不是那种嗜杀之人,肯定会把他们安顿好。”雷婷闻言微微一笑,开口安慰柳真道,她完全可以体会柳真此时的复杂心情。

“姐姐,王爷有什么吩咐,小妹该如何回复他们?”柳真闻言心中顿时松了一口气,依李云天的性格肯定不会杀了李瑈和李珦,随后沉声问道,她现在还不知道李云天究竟支持谁。

“告诉他们,王爷看好对方。”雷婷的嘴角闪过一丝狡黠的笑意,准备给李瑈和李珦派来的使团故布迷局。

柳真闻言先是一怔,随后若有所思地微微颔首,李云天此举是要让李瑈和李珦乱了方寸,这样两人就会更加依赖大明,进而可以从中渔利,一些条件届时也就好谈了。

第1259章势在必得

“对了,妹妹,有一件事我要告诉你,崔礼是王爷安插在朝鲜国的暗探,这件事情你心里清楚就可以了,不要向外泄露了消息。”

柳真离开的时候,雷婷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低声告诉了柳真,崔礼的事情只有她与李云天和杨云贵知道,别人都不清楚。

“什么?崔礼是王爷的人?”柳真闻言顿时吃了一惊,万万想不到崔礼竟然还有如此隐秘的身份。

“王爷在你之前认识了崔礼,如果不是王爷的话崔礼现在依旧只是一名行迹放浪的书生而已。”雷婷微笑着向柳真解释着,李云天遇到崔礼的事情很少有人知道,更不清楚两人之间的关系。

“姐姐,世子当时之所以能逃走,是不是崔礼暗中通风报信?”柳真压抑着心中的震惊,沉吟了一下后不无好奇地问道。

柳真一直对世子李珦当年如何在朝鲜国王城的内乱中逃走一事感到奇怪,按理说李瑈不会放过李珦才对,可李珦竟然意外逃走了,着实令人感到惊讶。

现在柳真终于明白了过来,十有把就是崔礼把李瑈准备叛乱的消息告诉的李珦,进而使得李珦能够得以逃过一劫。

很显然,李珦要是死了的话那么李瑈就是朝鲜国的国王,这样一来对李云天可就大为不力了,一个处于战乱的朝鲜国自然要比一个安定繁荣的朝鲜国好对付。

“崔礼立下了大功,王爷非常信任他。”雷婷并没有正面回答柳真的问题,而是淡淡地说道,无形中等于默认了柳真的怀疑。

柳真明白雷婷话里的意思,颇为感慨地摇了摇头,谁能想到李云天竟然做出了如此缜密的安排,看来朝鲜国这下是保不住了。

与此同时,京城,迎宾馆。

朴三泽不安地在房间里来回踱着步子,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对手竟然是崔礼,在他看来崔礼是一个无比狡诈的家伙,喜欢投机取巧,非常难以对付。

“大人,金善小姐到了。”不久后,一名随从进门来躬身禀告,跟在他身后的是一名包着头巾的女子。

“金善见过大人。”女子取下了头巾,向朴三泽躬身行礼,这是一名年轻靓丽的女孩,双目灵动,浑身上下充满了蓬勃的朝气。

“知道为何把你带来大明吗?”朴三泽瞅了一眼金善,不动声色地问道。

“为世子效力,助世子继承王位。”金善闻言再度向朴三泽一躬身,有条不紊地回答。

“很好,你要记住,世子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