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执宰大明-第4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在中午前就能回来。”

“线索?”王振闻言不由得微微一怔,双目闪过诧异的神色,现在贺氏杀夫案的人证和物证都在锦衣卫的诏狱里,李云天能从哪里找线索?

陈智摇了摇头示意自己不知道,然后让下人给王振端来了香茗,在会客厅里等待着李云天的到来。

即便文官集团内部派系复杂,相互间偶有争斗和倾轧,但在面对内廷的时候一致对外,因为三法司的官员谈笑风生,王振带来的宦官聚在一起低声谈论着什么,双方之间的界限泾渭分明。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薛瑄弹劾了都察院的监察御史,但俞士悦与陈智之间却有着不错的交情,因此现场的气氛显得十分融洽。

“你去打探一下,看看忠王爷在做什么。”不知为何,王振有些心神不宁,沉吟了一下后低声吩咐一名身边的宦官,想要知道李云天在做什么,在此之前他没有受到一丁点这方面的风声。

那名宦官向王振一躬身,快步走出了会客厅,前去绣庄打探情况。

绣庄。

“你们反了天了,知道不知道本公子是谁?告诉你们,本公子是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的二公子,你们竟敢这样对待本公子,左副都御史不会放过你们的!”

李云天与王文在大厅里议论着贺氏案子的时候,院子里传来了一个显得有些气急败坏的声音,一名穿着华贵服饰的年轻男子被两名都察院的差役架着双臂出现在了两人的视线里,郑祥神情严肃地跟在身后。

“王大人,‘令郎’来了!”望着那名一脸嚣张的年轻男子,李云天笑着向王文说道,既然郑祥跟了过来的话,那么此人肯定就是“王二公子”了。

“你们是何人,为何要把本公子绑来这里?”进了客厅,那两名架着“王二公子”的差役松开他后躬身立在一边,“王二公子”意识到眼前坐着的这两名便装男子是抓他来的那些人的头儿,于是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衣服后昂着头,一脸傲然地问道。

由于郑祥抓人的时候并没有表明身份,所以“王二公子”现在还不清楚是什么人抓了他,说起来京城很多部院衙门都有属于自己的差役。

“你说你是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的二公子?”李云天和王文没有回答“王二公子”,王文起身走过去,面无表情地问道。

“没错,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是小爷的爹,如果你们识相的话就把小爷给放了,否则小爷的父亲绝对不会放过你们。”

“王二公子”闻言点了点头,神色孤傲地望着王文说道,“小爷不管你是谁,最好乖乖地离开这里,否则小爷就让你们吃不了兜着走!”

见“王二公子”承认他是自己的儿子,王文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走上前一巴掌就呼在了“王二公子”的脸上。

如果不是今天把这个冒牌货给揪出来的话那么还不知道这家伙要打着他的招牌招摇撞骗多久,所有的帐都会记在他的头上。

“你……你竟敢打本小爷,本小爷一定让我爹教训你!”“王二公子”没有丝毫防备,一巴掌被打得坐在了地上,捂着红肿起来的脸颊一脸诧异地望着王文。

“老子教训儿子天经地义,这事儿就是皇上来了也不会说什么。”见“王二公子”到了这个时候还在嘴硬,王文冷笑着说道。

“你竟然占小爷的便宜,有胆量跟小爷去都察院,小爷让你有进无出!”“王二公子”闻言顿时大怒,从地上爬起来后指着王文吼道。

“此人执迷不悟,依本官看将其发配到边疆充军得了。”王文没有理会气急败坏的“王二公子”,而是望向了一直在看热闹的李云天,不动声色地说道。

“你可知道他是谁?”李云天闻言笑了笑,怪不得这个“王二公子”胆敢冒充王文的儿子,其言行举止和派头完全就是一副公子哥的模样,简直比真的的王二公子还像权贵子弟。

“小爷管他是谁,你们等着,小爷去找我爹来教训你们。”“王二公子”冷笑着回答了李云天,随后抬步向门外走去,边走边恶狠狠地说道。

“告诉他,刚才打他的人是谁?”李云天见状知道“王二公子”这是想要开溜,于是冲着立在门口处的郑祥说道。

“回王爷,刚才教训了那个骗子的人是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王大人。”郑祥闻言向李云天一躬身,高声说道。

“王爷!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听到这里,已经来到门前的“王二公子”如遭电击,刷一下就停下了脚步,口中喃喃自语着,脸上满是震惊的神色。

“你……你是……”随后,“王二公子”转过身,一脸错愕地望着李云天,“你……你是忠王爷!”

“现在才知道是不是有些晚了,你打着朝廷重臣的旗号坑蒙拐骗无恶不作,实在是可恶之至,这次难逃法网!”李云天冷笑了一声,沉声说道,“来人,将此人押下去。”

“王爷饶命,王爷饶命,小人只不过骗些钱财而已,从未做过伤天害理之事。”门外立着的差役闻言立刻迎着“王二公子”扑了过去,“王二公子”见状吓得面色苍白,双腿一软就跪在了地上,连连冲着李云天磕头。

“果真只是骗了些钱财?”李云天闻言一抬手,制止了那些准备拿下“王二公子”的差役,不动声色地问道。

“小人如有半句谎言甘愿天打雷劈,不得好死!”“王二公子”闻言连连点着头,在那里赌咒发誓道。

“哼,看在你还有自知之明的份上,本王给你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就是不知道你能否把握住。”李云天对“王二公子”的发誓没有丝毫兴趣,闻言沉吟了一下,面无表情地说道。

“小人愿意赴汤蹈火,在所不惜。”“王二公子”听闻能戴罪立功,立刻小鸡啄米似地点着头,想着能减轻自己的罪责。

李云天见状嘴角顿时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笑意,与王文会意地对视了一眼,有了这个“王二公子”相助,那么对找出岳氏的奸夫大有裨益。

紫禁城,乾清宫。

正统帝正在那里批阅奏章,虽然有司礼监相助但是身为大明天子有些重要的奏章还是要他亲自处理。

“王大伴已经在都察院与忠王审案了吧。”放下手里的奏章,正统帝伸了伸懒腰后问向了侍立在一侧的宋大山,他知道李云天今天要会同司礼监和三法司审贺氏杀夫案和薛瑄受贿案,对案情的进展颇为关注。

“皇上,忠王带着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到城南查案去了,王副总管还没有见到他。”宋大山一躬身,有条不紊地回答。

“查案去了?”正统帝闻言脸上顿时闪过一丝惊讶的神色,对此感到颇为意外。

“这个忠王呀,还真是出人意料。”随后,正统帝苦笑着摇了摇头,看来李云天这次是打定了主意要把贺氏杀夫案查清楚以挽回都察院的颜面了,如此一来王振可就变得被动,但愿能顺利解决眼前的这个麻烦。

第1238章略施小计

京城南城,绣庄。

韩姓中年女子被带进了会客厅,会客厅里,“王二公子”坐在了上首处的座位,与李云天和王文在那里谈笑风生。

虽然现场的气氛显得十分和谐与融洽,不过仔细观察的话就会注意到,“王二公子”的神色显得有些局促,对李云天和王文有一种下意识的惧怕。

“韩妈妈,这两位御史以后咱们绣庄的朋友了,以后如果来了的话你可要好好招待,一切花销挂在本少爷的账上。”见韩姓中年女子进来,“王二公子”大咧咧地向他指了一下李云天和王文。

“看公子爷说的,两位御史大人可是难得的贵客,民妇欢迎还来不及岂敢让两位大人破费?”

韩姓中年女子闻言连忙笑容满面地说道,李云天和王文成为绣庄的客人是她求知不得的事情,她宁愿把两人当成菩萨一样供起来:

有两位御史给她撑腰的话那么她在京城无疑站得更稳,一些日常中的小麻烦也就迎刃而解。

毕竟,王文的名头太大不能轻易被韩姓中年女子搬出来,而李云天和王文的身份最为合适,可以吓退那些想要找麻烦的三教九流。

“韩妈妈,近来本少爷听说了一件事情不知道真假,还望韩妈妈能给本少爷释疑。”“王二公子”瞅了一眼满面春风的韩姓中年女子,不动声色地开口说道。

“公子爷有话尽管直说,民妇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韩姓中年女子闻言陪着笑脸回道,她现在的心情非常放松根本就不会想到眼前的这个“王二公子”是个冒牌货,此时已经掉进了李云天设下的圈套里。

“韩妈妈,本少爷听闻你近来与锦衣卫的人走得很近,是不是想要与本少爷分道扬镳,自立门户?”“王二公子”放下手里的茶杯,沉吟了一下后盯着韩姓中年女子冷冷地问道。

“要是老娘查出来是哪个小浪蹄子吃里扒外,非扒了她的皮不可!”韩姓中年女子的笑容随之僵在了脸上,脸色阴晴不定地变了几变,她万万想不到“王二公子”会问如此出人意料的问题,禁不住在心里骂了一句,认为“王二公子”收买了他身边的心腹。

“看公子爷说的,民妇就是吃了雄心豹子胆也不敢做出那种朝秦暮楚的缺德事!”随后,韩姓中年女子回过神来,满脸堆笑地向“王二公子”进行了否认。

锦衣卫与三法司虽然现在没到水火不容的地步,但由于双方在执法的权限上有冲突,故而时常会发生些矛盾。

韩姓中年女子之所以能在京城立足依靠的是有着都察院背景的“王二公子”,如果她暗中与锦衣卫的人勾搭,那么可就犯了大忌,故而肯定一口就予以了否认。

“韩妈妈,你以为本少爷会无缘无故地问你这件事情?”“王二公子”闻言冷笑了一声,脸色一沉,瞪着韩姓中年女子说道,“本少爷能让你在这里开绣庄,也就能让你一无所有,你可不要挑战本少爷的耐心!”

听到这里,李云天的嘴角浮现出了一丝笑意,这个“王二公子”还真的挺有官宦子弟的派头,如果不了解内情的话还是很容易被其给唬住的。

“公子爷,民妇不敢……”从“王二公子”冷冰冰的言语中,韩姓中年女子顿时感到了一丝寒意,她自然清楚“王二公子”所言非虚,连忙满脸赔笑地解释。

“你知不知道,本少爷最痛恨地就是那种得陇望蜀的人。”不等韩姓中年女子把话说完,“王二公子”冷冷地打断了她,冲着立在门外的都察院差役说道,“来人,把那些嫖客和暗娼送到顺天府治罪。”

“去,把那些人送顺天府。”门口处站着的差役中官职最高的是一名典吏,闻言向|“王二公子”一躬身,然后冲着一旁的差役高声吩咐道。

“公子爷,这可使不得。”

几名差役向那名典吏拱了一下手,抬步就向关着嫖客和暗娼的院子奔去,韩姓中年女子见状顿时脸色大变,意识到“王二公子”想要翻脸,来不及多想,扑通一声就跪在了地上,一脸紧张地向“王二公子”说道,“民妇确实没跟锦衣卫的人有来往,只不过因为私心留下了对方不慎遗失的腰牌。”

一旦把那些嫖客和暗娼送到顺天府那么韩姓中年女子就全完了,不但失去了绣庄,她也要被关进大牢,在这座绣庄上她可是倾注了一生的心血,出事的话将一无所有。

所以,韩姓中年女子选择了如实招供,反正她也没有与锦衣卫的人有什么接触,倒也不怕把实情讲出来。

“腰牌?”“王二公子”闻言不由得望向了李云天,李云天向他微微颔首,于是其就不动声色地望着韩姓中年女子,“什么腰牌?”

“是这样的公子爷,有一位客人在这里私会他的姘头,一天早上下人们打扫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锦衣卫的腰牌,于是民妇就知道那位客人的身份。”

韩姓中年女子苦笑了一声,颇为无奈地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讲了出来,“后来那个客人派人来找过,民妇由于有私心就把腰牌的事情给瞒了下来,想从中获得好处。”

“公子爷,民妇只是想在遇到麻烦的时候用那块腰牌来要挟那个锦衣卫的官爷出手相助,并没有二心呀。”说着,韩姓中年女子信誓旦旦地表着忠心。

“那个姘头是谁,腰牌是锦衣卫哪个人的?”“王二公子”再度望了一眼李云天,在李云天面色波澜不惊没有丝毫表示,因此继续追问了下去。

“公子爷,民妇不知道那个腰牌的主人是谁,但那个姘头民妇知道,是已故前军都督府赵指挥同知的小妾。

“你说的可是近来在京城闹得风风雨雨的那个贺氏杀夫案中的小妾岳氏?”这时,在一旁默不作声的王文忽然开口,压抑着心中的激动故作镇定地问道。

随着案情的深入,王文发现原本一团乱麻的贺氏杀夫案到了现在已经柳暗花明,只要找到了那个锦衣卫的人那么就会使得案情水落石出。

“正是!”面对王文的问询,韩姓中年女子点了点头,事到如今她只想如何解开与“王二公子”之间的误会,因此也就顾不上其他的了,本应该保密的事情自然也就和盘托出了。

“那个腰牌现在何处?”见韩姓中年女子承认了岳氏在这里与那名锦衣卫的奸夫偷情,于是李云天淡淡地开口问道。

虽然韩姓中年女子不知道那个腰牌是谁的,但却瞒不住李云天,因为锦衣卫与卫所军队一样采用的是世袭制,故而锦衣卫的腰牌是特制的,每个腰牌都对应着一个人。

所以,只要能拿到那个腰牌,李云天就能找到腰牌的主人,进而查明那个奸夫的身份。

“民妇把它藏了起来。”韩姓中年女子闻言不敢怠慢,一脸黯然地回答了李云天,她本想借着那块腰牌获利不成想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李云天闻言心中松了一口气,向立在一旁的云娜使了一个颜色,云娜就领着韩姓中年女子去拿腰牌了。

“王爷,不知道小的刚才的表现能否从轻发落?”等云娜一离开,“王二公子”连忙离开座位,跪在李云天的面前诚惶诚恐地问道。

“记他一功。”李云天闻言点了点头,肯定了“王二公子”先前的表现,然后向立在房间里的几名御史中的郑祥说道。

“下官明白。”郑祥向李云天一躬身,将此事答应了下来,他是贺氏杀夫案的都察院主审官,李云天给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那么届时案子自然由他进行审问,李云天和王文只不过帮他扫清了案子的一些障碍而已。

说实话,李云天此举使得郑祥万分感动,也令都察院的那些监察御史们万分敬佩,如果换做别人的话早就把郑祥给抛出去顶罪了,而李云天却帮其把责任给扛了下来,有这样的左都御史众人都感到安心。

“公子爷?”当云娜和韩姓中年女子赶来的时候,云娜的手里多出了一块巴掌大小的铜制腰牌,看见“王二公子”跪在大厅里、上首处的座位换成了李云天后,韩姓中年女子大吃了一惊,连忙流露出了惊愕的神色,不清楚发生了何事。

“禀王爷,这块就是那名奸夫的腰牌,请王爷过目。”趁着韩姓中年女子诧异的时候,云娜走上前把腰牌双手递给了李云天。

“王爷?”韩姓中年女子闻言顿时怔在了那里,目瞪口呆地望着李云天,一时间难以相信眼前这名曾经称呼自己“大姐”的人竟会是王爷,这也太匪夷所思了。

“告诉本王,你这里可有这名锦衣卫武官来绣庄过夜的记录?”在韩姓中年女子一脸震惊的注视下,李云天翻看了一遍手里的腰牌后沉声问向了韩姓中年女子。

李云天可以确认,这个腰牌正是锦衣卫的,腰牌上刻着拥有者的职务,以及所属的编制,从职务上来看此人是锦衣卫的“行事校尉”。

在锦衣卫中,大汉将军、校尉、力士是基层的人员,也就是普通的军士,但如果校尉前有加职的话,那么意味着其并不是普通军士而是锦衣卫的基层武官。

例如,“行事校尉”是正八品的官衔,仅次于锦衣卫从七品的小旗。

“有,民妇的记录薄上都有记载。”韩姓中年女子闻言下意识地冲着李云天点了点头,随后回过神来,两腿一软扑通一声就跪了下去,面色苍白地高声哀求道,“忠王爷饶命,忠王爷饶命呀,民妇以后再也不敢了,再也不敢了。”

大明有着皇族不得干政的祖制,故而大明的皇族中除了在锦衣卫里任职的子弟外亲王和郡王都没有官职,不可能出来介入案子。

另外,韩姓中年女子既然依附“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那么自然对都察院的情形比较清楚,知道李云天坐镇都察院。

因此面对着眼前的这一幕,韩姓中年女子立刻就猜出了眼前这名看上去文质彬彬的男人身份――大明忠王。

“如果再次见到那个锦衣卫的武官,你能否认出他来?”李云天把手里的腰牌递给云娜,神情严肃地问韩姓中年女子。

“能,能!”韩姓中年女子立功心切,闻言连连点着头,“民妇的记性很好,就是他化成灰民妇也能把他认出来。”

“不仅民妇,当时伺候两人偷情的下人也能认出他们。”说着,韩姓中年女子补充了一句,额头上的汗水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把这里查封了,相关涉案人员带回都察院审问,如果只是****而不涉及违反大明律令一事的话就把那些嫖客惩治后给放了。”李云天等的就是韩姓中年女子这句话,闻言开口吩咐屋里的郑祥等监察御史。

虽然这次被抓的嫖客和暗娼以及下人的人数不少,但李云天手下有的是监察御史,这样一来均分一下的话每名监察御史负责的人数也没多少。

“下官遵命!”郑祥等监察御史闻言齐身向李云天行礼,众人对于李云天先前的审案无不心服口服。

在面对韩姓中年女子的时候,李云天既没有利用王爷之威来震慑,也没有动用刑罚,而是审时度势用那个假冒的“王二公子”不费吹灰之力就从她那里套出了想要的信息,实在是令人感到钦佩。

“恐怕金大人他们已经等急了,咱们也该回去好好商议一下贺氏的案子。”李云天站起身,笑着向一旁的王文说道,他已经知道王振和刑部、大理寺的人员抵达都察院的事情。

如今李云天对贺氏一案有了深入的了解,只要找出锦衣卫里的那个奸夫,那么案子也就查明了一半,剩下的事情就变得简单了许多。

“王爷请。”王文笑着起身做了一个请的手势,他此时心情愉悦,今天通过绣庄的事情使得他对李云天的厉害有了更深一刻的体验,看似复杂的事情在李云天手里总能轻而易举地就得以解决,而且过程堪称完美。

怪不得当年两淮盐道大案结束后朝野上下心服口服,没有一个案犯伸冤鸣冤,也没有一名言官因为案情不公弹劾李云天。

在王文看来,有李云天坐镇此案的话,都察院的颜面一定能找回来的。

第1239章查阅卷宗

都察院,会客大厅。

一名内侍从门外进来,快步来到正在那里品着茶的王振身旁,俯身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

“什么?”王振闻言眉头顿时微微一皱,双目流露出惊讶的神色,口中禁不住一声低语。

陈智和金濂等人虽在谈笑但暗中却观察着王振的举动,见王振脸色有变不由得私下里相互间对视了一眼,看来李云天已经找到了与贺氏杀夫一案有关的重要线索。

很显然,那名内侍向王振禀报的是李云天在绣庄查案的事情,如果案情没有取得重大进展的话王振也不会有这么大的反应。

陈智等人猜得没错,那名内侍向王振禀报的正是绣庄的事情,他刚才被王振派去绣庄打探消息,目睹了韩姓中年女子拿出私藏的锦衣卫腰牌的经过,在李云天走的时候提前赶回来向王振禀告。

王振的脸上阴晴不定了一阵后,向那名禀报的内侍低语了一番,那名内侍就起身快步离开,看样子有什么要紧的事情要办。

见此情形,陈智和金濂等人顿时意识到李云天在绣庄找到的线索给王振施加了不小的压力,这使得众人心中颇为感兴趣,私下里暗自议论着发生了什么事情。

没过多久,院子里传来了一阵凌乱的脚步声,李云天在王文等人的簇拥下走了进来。

“王爷!”王振和陈智等人见状连忙起身道院中相迎,齐刷刷地向李云天躬身行礼。

“让诸位久等了。”李云天笑了笑,抬步走进了会客大厅坐在了上首处的椅子上,等他坐下后众人才按照官职的高低在左右两侧的座位落座,纷纷抬头望着他。

“诸位,咱们这次奉皇上之命来审贺氏杀夫一案和薛瑄受贿一案,职责重大,本王望诸位能慎重对待,切莫辜负皇上对咱们的期望和信赖。”环视了一眼在座众人后,李云天沉吟了一下,冲着斜上方拱了一下手沉声说道。

“王爷放心,下官谨记在心,定不负皇上所望。”现场众人闻言不约而同地回答,作为正统帝钦定的御案他们自然要摆正态度,即便是心中有所不屑也不能表现出来。

其实,在座的人都清楚,虽然他们这次审的是皇帝钦定的御案,但薛瑄的案子并不是普通的案件,涉及到了朝廷各方势力的博弈,因此影响案件走向的并不是真实的案情而是各方势力博弈的结果。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如果能查明案情的真相,那么将触动各方势力的博弈,进而影响到各方势力博弈的结果。

“诸位大人,贺氏杀夫一案扑朔迷离,牵涉到了锦衣卫和三法司,皇上对此异常重视。”

李云天从在座众人的神色上清楚他们心中的想法,这些人中在官场上摸爬滚打了至少二十年,岂会不知道这种御案里面的门道,因此面色一整,神情严肃地说道,“为了查清案情,本官希望诸位能在审理之前翻阅此案的卷宗,了解案情。”

“王爷所言甚是。”陈智和王振等人闻言向李云天一躬身,异口同声地说道,即便是接触案件最多的王文也只知道都察院掌握的案情,对刑部审理时的案卷并不清楚。

因此,李云天趁着这次会审的时机合并都察院和刑部所掌管的贺氏杀夫案卷宗,让众人清楚此案的案情,不至于审问的时候一派茫然。

“王爷,下官已经把此案的案卷带来,就在外面的厢房里候着,随时可以调看。”刑部尚书金濂闻言向李云天微微一躬身,自从接到正统帝的圣旨后他就把一切事务都准备妥当。

唯一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当时主审贺氏杀夫案的那名刑部主事因为受到了薛瑄受贿案的影响,一并被锦衣卫抓进了诏狱里,生死未明。

“王爷,下官也把案卷整理妥当了。”随后,王文也向李云天一躬身,沉声说道。

贺氏杀夫案是由王文督办的,因此卷宗一直都是他的人在保管,除了李云天调看过外,包括陈智在内没人对其有兴趣,谁吃饱了撑的去没事儿找事儿。

“既然如此,那么就把案卷带过来,大家一同查看商议。”李云天闻言微微颔首,沉声下达了命令,虽然他知道众人对案情并不感兴趣但这是审案的流程不得不走。

再者说了,这是正统皇帝钦定的御案岂可马虎从事?

随着李云天的命令,都察院的差役们很快就把都察院和刑部有关贺氏杀夫案的案卷给呈了上来,分别呈给了在座的众人。

李云天有条不紊地翻阅着刑部的案卷,与都察院的案卷相比双方的内容其实大同小异,只不过刑部的案卷中否定了许多证人和证言,故而没有采纳小妾岳氏的毒杀一说,最终判贺氏无罪,岳氏由于反坐锒铛入狱。

在李云天看来,刑部的案卷判得更为客观一些,毕竟时隔两年很多证据都已经消散,要想认定贺氏毒杀确实非常困难。

当然了,为了验证那个赵指挥同知是否被毒杀还可以开棺验尸,不过古代讲究死者为大,如果不到情非得已谁也不愿意打开死去亲人的棺木,而且死者还是朝廷的高官,如此一来颜面何存?

其实,刑部的那名主事当时也曾提出过开棺验尸,但出乎意料的是受到了贺氏和岳氏的一致反对。

由于死去的赵指挥同知是前军都督府的人,故而开棺一事要经过前军都督府的点头,而前军都督府对开馆一事态度显得模棱两可,毕竟这是赵指挥同知的家事,因此要尊重其家眷的意见。

这一下,刑部的那名主事也就无法开馆,毕竟死者并不是普通的民户而是卫所军的军户,要想开馆并不容易。

李云天以前对贺氏和岳氏都不同意开馆感到有些不解,按理说这是最好的解决此案的办法,不过在确定了岳氏偷人后他明白了两人为何会这样:岳氏是担心开馆后外界发现赵指挥同知并没有中毒,而贺氏是担心由此一来岳氏的奸情会公之于众影响家门声誉。

与李云天不同,王振心不在焉地翻看着手里的卷宗,他对浙西卷宗并不感兴趣,关心的是李云天会如何对待薛瑄受贿的案子,而薛瑄受贿的案子将影响到李云天对贺氏杀夫案的判决。

王振心里很清楚,李云天在贺氏杀夫案中已经占据了主动,岳氏的奸情很显然会对案子产生严重影响,现在就看李云天下一步会如何做。

由于贺氏杀夫案案情复杂,涉及到了许多人证,例如包括药铺的伙计、邻居、前军都督府的官吏以及赵指挥同知的家的下人等等,这使得李云天等人费了一天的工夫才把卷宗看完,直到下午散值守时才对案情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案情说起来其实很简单,按照小妾岳氏的说法,由于那名死去的赵指挥同知宠爱于她,故而使得正妻贺氏心存妒忌万般怨恨,担心赵指挥同知以后会把家产多分给小妾这一房,故而对赵指挥同知痛下杀手,使得其英年早逝。

虽然小妾岳氏当时并没有儿女,但这并不代表以后没有,为了以绝后患故而正妻贺氏起了歹心。

至于正妻贺氏,对小妾岳氏的指控是一概否认,并且表示小妾岳氏为了争得家中的财产故意诬陷于她。

小妾岳氏最为关重要的证人是一个药铺的伙计,指证正妻贺氏的贴身丫鬟曾经到药铺里买过砒霜,不久后赵指挥同知就死了,而小妾岳氏此后就咱也没在家里发现过砒霜。

另外,赵指挥同知家的一名下人也证明,赵指挥同知死后他隐约看见其五官内有残留的血迹,而且脸上画了很重的妆容,好像在掩盖其中毒而死的真相。

而正妻贺氏的最重要的证人则是赵指挥同知的老娘,证明夫妻两人非常恩爱,这就可以排除贺氏作案的动机。

至于其他的证人,在大堂上都有过翻供的行为,都察院的郑祥审问的时候站在小妾岳氏那一边,指出正妻贺氏与赵指挥同知夫妻不睦,关系恶劣,还有赵家的下人证明赵指挥同知死时模样甚惨。

等到了刑部那名主事主审的时候,证人们又纷纷改口站在了正妻贺氏的一边,表明其夫人感情融洽,赵指挥同知死时神情安详。

正是由于那些证人的翻供,使得刑部的那名主事最终宣判贺氏无罪,进而引发了锦衣卫的介入,他与薛瑄都被抓进了锦衣卫的诏狱,罪名跟薛瑄一样都是收受贺氏的贿赂后罔顾事实给贺氏翻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