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执宰大明-第4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集团和内廷。

因此,虽然勋贵集团和内廷也会受到一些影响,不过他们绝对愿意看见李云天把税收大权从文官集团那里剥夺。

尤为重要的是,张氏太皇太后肯定会支持李云天这样做,张氏太皇太后虽然是一介女流,但也清楚李云天做的事情有利于大明的江山社稷,从交趾和广西税制改革的成果来看对大明以及百姓大有裨益,故而无论文官集团还是勋贵集团都无法改变她的想法。

至于内廷,自然是依照张氏太皇太后的命令行事,况且内廷一向与李云天交好,双方井水不犯河水,届时于公于私都会帮李云天。

归根结底来说,李云天现在有了足够与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相抗衡的力量,使得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不得不在税制改革中妥协和让步。

再者,李云天这样做完全是为了大明并不是为自己谋私利,首先占据了道义上的高度,这使得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不好对李云天进行反击,其中的有识之士也会支持李云天这样做。

毕竟也有不少文武官员是忠于大明的,尤其是那些年轻的文官更是以大明的忠臣自居,绝对会支持李云天这项利国利民之举。

所以,林馨对李云天的这次出手充满了信心,朝廷肯定会同意在江南地区率先实行税制改革。

由此一来的话,李云天就会维持江南官场的现状,这样江南地区所属的势力阵营并没有发生改变,是李云天所做出的交换,表明了他对江南地区并无染指之心,双方皆大欢喜。

“但愿如此吧。”听了林馨的话后,李云天微微笑了笑,把视线落在了岸边的一个笼罩在雪幕下的村庄。

税制改革一旦成功的话村民们的生活将得到极大改善,至少把那些没有土地的百姓给解放了出来,使得他们能够从事其他产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船舱的窗户前,山口惠子静静地望着雪中的李云天和林馨,脸上满是哀伤的神色,她多么希望此时陪在李云天身边的是她,她有很多很多的话要对李云天倾述。

“主公,忠王爷此次在临云县遇袭,大明绝对不会善罢甘休,届时肯定会派兵前去剿灭陈光宗,咱们该如何应对?”

不久后,一名中年人来到山口惠子的身旁,神情严肃地躬身问道,朝廷对李云天在临云县遭受袭击一事大为震怒,已经一致赞同对倭国出兵,给倭国一个教训。

“不,大明不会出兵。”山口惠子闻言摇了摇头,头也不回地否定了那名中年人的说法。

中年人闻言不由得怔了一下,有些不解地望向了山口惠子,不清楚山口惠子为何会有此一说,要知道李云天可不是普通人,大明肯定会因为李云天遇袭一事进行报复。

山口惠子没有理会那名中年人,而是神情凝重地望着李云天,如今倭国国内局势复杂,气氛紧张,东军阵营的大名与西军阵营的大名时常会因为小摩擦而发生冲突。

很显然,李云天更希望看见倭国的东军和西军两大阵营爆发出惨烈的混战,这样一来明军就能趁着双方精疲力竭之际从中牟利。

所以山口惠子没有回答那名手下,她不能把李云天坐山观虎斗的事情告诉别人,对于倭国局势的走向感到有些惴惴不安。

山口惠子一脸严肃地望着着立在船头的李云天,她对李云天充满了敬意,故而愿意竭尽全力帮助李云天,使得李云天能顺利度过眼前的这一道难关。

而一旦倭国国内战乱袭来,山口惠子也要趁机扩大地盘,消灭在倭国的那些对手。

第1197章身世之谜

正统七年,除夕夜,杭州城烟花漫天,映红了天际。

这是李云天第一次在杭州过年,虽然杭州官场大大小小的官员为此是风声鹤唳,战战兢兢,但百姓们却没有受到影响,依旧兴高采烈地过着年,到处都是欢声笑语。

讲武堂杭州司务处后院,李云天领着兴冲冲的李山在院子里放着烟花,李山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绚烂的烟花盛景,在那里又蹦又跳显得十分开心。

“姐姐,你何时才把实情告诉王爷?”一旁的屋檐下,山口惠子微笑着望着眼前的一幕,林馨走了过来,瞅了一眼李云天和李山后不动声色地问道。

“什么实情?”山口惠子闻言微微一怔,有些诧异地望向了林馨,不知道她此言是何意。

“姐姐,你不打算让小王爷认祖归宗?小王爷应该知道他的身世,王爷也应该知道他的身世。”林馨莞尔一笑,目光落在了开心的李山身上,如果她没有猜错的话李山应该是李云天的儿子。

开始的时候,林馨也以为李山是山口惠子与别的男人的儿子,不过后来随着与山口惠子的接触,她不由得怀疑李山跟李云天有关系。

林馨私下里曾经问过李山的生日,李山的真实生日并不是李云天当年离开倭国一年后,而是李云天离开倭国九个月后。

显而易见,如果李山是山口惠子与别人的儿子,那么山口惠子没有必要隐瞒李山的真实生日,她这样做的原因无非是想要掩盖李山的真实身份:他是李云天的儿子。

林馨仔细回忆后想起了一件事情,李云天离开倭国的时候山口惠子曾经摆宴送行,李云天由于不胜酒力就在山口惠子那里过了一夜,从时间上来推断的话李山很可能就是在那一晚怀上的。

而且,以林馨对山口惠子的了解,山口惠子心高气傲,出身高贵,岂会在倭国立足未稳之际就找男人生孩子?

再加上山口惠子刻意把李山留在李云天的身边,林馨可以断定李山是李云天的儿子,怪不得李山与李云天有着几分相似,如果李云天老娘在的话会发现李山跟李云天小时候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顺其自然吧,现在这样挺好的。”山口惠子见林馨点明了李山的身份,先是微微怔了证,随后神色黯然地回答,她实在不好向李云天说出此事,而且李云天对李山非常好她已经非常满足。

林馨可以理解山口惠子此事的失落和无奈,从李云天的反应来看根本就不知道李山的身世,或许这里面有些不为人知的隐情,使得山口惠子难以开口。

大年初一,杭州城五品以上的文武官员纷纷前来给李云天拜年,杭州城时浙江的省城,浙江布政使司、浙江按察使司、浙江都司、浙江巡抚和浙江巡按御史等人相继赶到。

如果搁在平时,杭州城的官员们肯定欢迎李云天做客,可现在不同,虽然这些官员嘴上没说但李云天知道他们心中肯定巴不得他这个煞神尽早离开。

其实,杭州城的这些官员有些草木皆兵了,李云天之所以来杭州纯粹是为了休假,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他想来杭州欣赏一下冬日雪景的美丽,在朝廷的回函到来前好好休息一下。

由于奏章中提及的事情事关重大,牵涉到了京城各派势力的利益,所以李云天也不清楚京城何时才能给他回函,朝堂之上肯定会有对这件事情的争论。

因此,李云天现在并不着急,耐着性子等待着朝廷反馈的结果,顺便给自己放个大假,在江南地区四处溜达。

一旦朝堂上的那些文武权贵否决了李云天的上疏,那么他就要对江南的那些贪官污吏下手,把江南的官场闹个天翻地覆,由于讲武堂的武官拥有着卓越的理政能力,所以用讲武堂的武官来代替江南官场的那些官员也不是不可能。

届时,李云天将推动科举的改革,使得科举考试成为进入专业学校的入学考试,为大明培养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

从目前交趾、广西,乃至辽东和关西等地的治理情形来看,讲武堂的武官比那些科举出身的文官的理政能力更强,并且精力充沛,勤恳务实,时常深入到百姓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所以李云天如果以江南官场贪污严重为向朝廷提出由讲武堂一系的武官来接管江南官场,或者接管江南官场的一部分,文官集团将遇到一个非常大的麻烦。

“禀王爷,松江府传来了一个好消息,逆贼古晨的一名同党向松江卫投降,松江卫根据其招供找到了一批藏起来的炸药。”

就在李云天在讲武堂杭州司务处后院的会客厅里与前来百年的杭州城文武高官谈笑风生的时候,林馨快步走了进来,躬身娇声禀告道,“据那名投诚者所言,这批炸药被查获后,古晨手里只剩下最后一批。”

“好!”李云天闻言不由得大喜,令他令他感到忌惮的就是古晨手里的炸药,这些炸药威力巨大,一旦被古晨用来搞破坏后果不堪设想。

“恭喜王爷,贺喜王爷,逆贼古晨现在已经山穷水尽,众叛亲离,无力再翻起什么风浪,假以时日必将落入法网。”在座的文武官员听闻古晨的手下主动投降,纷纷开口向李云天道贺,认为这是一件大喜事,昭示着古晨距离灭亡不远。

为了抓到古晨,李云天让人在江南地区的衙门都贴出了告示,凡是主动向官府投降的古晨同党一律免死,立下大功者减罪。

其实,自从北元灭亡后古晨的手下就已经人心浮动,对未来失去了信心,在他们看来他们已经成为了无主的浮萍,随波逐流。

古晨自然清楚他的那些部下的思想浮动,所以这才与陈光宗合作,想要趁着人心未散之前一举拿下李云天。

不过,随着临云县县城偷袭的失败,古晨的手下已经意识到以后没有刺杀李云天的机会,再加上讲武堂督察部的围剿,一些人的心理防线轰然倒塌,最终选择了被判古晨向大明投降。

李云天对此感到非常欣慰,按照他所掌握的情报古晨手里还剩下最后一批炸药,只要追查到最后一批炸药的下落,那么古晨的威胁就大大降低。

林馨已经下令讲武堂督察部在整个江南缉拿古晨的手下,由于那名叛变者的级别非常高,知道不少绝密的情报,所以可以预见的是古晨在江南的情报网会受到沉重的打击,这将使得古晨的力量变得更加薄弱。

除了古晨的力量被削弱外,李云天还遇到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那就是江南商界的人士给砸战火中受到毁坏的临云县捐款两百万两银子,用于临云县的灾后重建,大大减轻了朝廷的负担。

虽然官场上的人对李云天的税制改革有抵触,但商界的人对他的税制改革却大力支持,无论是收回征税权还是摊丁入亩对商界来说都大有裨益。

这样一来,商贾们可以不用再被衙门征收名目繁多的税目,而且随着人头税的取消江南那么没有土地的百姓将获得解放,继而促进商业的发展。

其实,李云天之所以仅仅在江南地区推定税制改革,与江南繁华的经济和发达的商业息息相关,使得市场可以吸收那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剩余劳动力,否则的话那些过剩的劳动力将没地方安置,进而引发许许多多的社会问题。

尤为重要的是,江南商界的态度将对朝廷上文官集团产生重要影响,因为朝廷各派势力都与江南商界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而随着江南商业日益繁华朝廷各方势力获取的利益越来越多,在其收入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多。

为此,李云天实际上给朝廷的各方势力出了一道选择题,看他们选择从江南的税收上牟利还是江南的商业上牟利。

如果通观全局的话就会发现,李云天这次并不是贸然推动江南的税制改革,他在剥夺了文官集团在税收上的获得的利益同时,在商业上对他们进行了补偿,此消彼长间文官集团的利益其实并没有受到多少损害。

而且,从商业上的获利不仅增长迅速而且还非常安全,只要那些商贾按时足量缴纳了商税那么很少有人找他们的麻烦。

归根结底,在李云天看来此次江南的税制改革其实是一次利益之争,李云天给了那些文官集团足够的利益,倘若他们还贪得无厌的话就不要怪他不客气。

这一次,江南商界借着临云县县城灾后重建的机会表达了他们对江南税制改革的支持,这势必对京城官场产生重大影响。

“王爷,新任松江府的赵知府携一家前来给王爷拜年。”大年初七,李云天正在院子里教李山练剑的时候,林馨前来禀告。

赵知府自然指的是赵德彰,吏部和刑部对赵德彰的公文年前就已经下达,赵德彰不仅恢复了官身,而且还因为松江府官吏欠缺严重幸运地得以晋升为松江府知府,连跳四级。

在李云天看来,松江府官场经过此次劫难后已经元气大伤,需要一位熟悉当地情形的官员来主政,没有哪个五品官希望来松江府做官,所以还不如提拔在当地有着极高威望的赵德彰来收拾这个烂摊子。

“让他们进来。”李云天闻言不由得笑了笑,赵德彰这次来的正好,有关临云县重建的一些事宜他正要嘱咐赵德彰。

第1198章精兵简政

“下官松江知府赵德彰携一家老小叩谢王爷救命之恩。”很快,赵德彰一家被林馨领到了院中,赵德彰见到指导李山练剑的李云天后连忙跪了下去。

按照定制,已经恢复了官身的赵德彰不用向李云天行跪礼,不过赵德彰这次是来感谢李云天救了其全家,故而向李云天下跪行礼。

随着赵德彰的下跪,跟在他身后的家人们纷纷跪了下去,给李云天结结实实地磕了一个头,说实话如果不是李云天的话他们依旧还在受苦,故而心中对李云天是万分感激。

“赵知府请起,这是本王的职责,赵知府勿需介怀。”李云天微笑着伸手向赵德彰虚空向上一托,示意其起身。

“见过小王爷。”赵德彰起身后向立在李云天身旁的李山一躬身,恭恭敬敬地行礼,他并不知道李山的身份,见李山眉宇与李云天颇为相似,故而自然以为他是李云天的儿子。

“哈哈……”李云天闻言笑了起来,伸手摸了摸李山的脑袋后向赵德彰解释道,“这是我一位故人的孩子,暂时寄居在本王这里。”

“我叫李山,请多多指教。”李山闻言收好手里的剑,向赵德彰躬身说道。

“李公子。”赵德彰万万没想到眼前这个孩童竟然不是李云天的儿子,闻言脸上顿时露出了尴尬的神色,连忙向李山躬身回礼。

“赵知府,你来的正好,本王有些事情要嘱咐你。”李云天看出赵德彰的局促,笑了笑后抬步走向了会客厅。

赵德彰不敢怠慢,立刻躬身跟在了后面,林馨把赵家的人带了下去,领着他们在城里逛了起来,很显然李云天与赵德彰要谈的事情要花费不少时间。

李云天要交代赵德彰的有两件事情,一件是临云县的灾后重建,另外一件就是精兵简政,趁着这个机会给臃肿的府衙和县衙瘦身。

在李云天看来,大明的地方衙门太过臃肿,只有数名官员的衙门里配备了众多的吏员和差役,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帑,而且办事效率低下,人浮于事。

尤为重要的是,衙门里的那些差役龙蛇混杂,素质低下,时常欺压良善,由于衙门里并不负责那些差役的俸禄所以他们往往借着税收横征暴敛,敲诈勒索,严重危害了地方上的治安。

以一个普通的县衙为例,县署衙门的职官编制和办事人员分佐贰官、属官、佐杂、三班六房和幕友、长随等人员。

这些人既有明确分工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以维护县衙的正常运转。

按照定制,一个县的职官人数都有着严格的定制,通常来说正七品的县令一人,正八品的县丞一人,正九品的主簿人数不定,分掌粮马、户籍、征税、缉捕诸事。

其中,县丞和主簿都有着各自办公的地点,称县丞衙和主簿衙。

县衙还有正八品的儒学教谕一人、正九品的训导一人,掌训迪生员及学政各事。

从九品的巡检司巡检一人,设于县里的边远要害之地,掌捕盗贼,诘奸宄。

剩下的就是杂职官,例如医学司、阴阳学司、僧会司司、道会司的主官。

另外,掌邮传的驿丞、掌河闸启闭事宜的闸官、掌典商税的税课大使、管仓庾的县仓大使、掌收渔税的河伯所官等视当地的情形而设,属于不入流的杂职官。

职官、佐贰官和杂职官属于朝廷命官,是不折不扣的官员,享受着朝廷的俸禄。

从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出,县衙的官员其实并不算多,真正使得县衙显得人多势众的是下面的吏员和差役,说白了就是县衙六房的办事人员和三班衙役。

按照职责的不同,县衙六房的吏员有四种称呼,即书吏、承差、典吏和攒典,虽然有四种名称,但府州县的吏员都可通称“典吏”,其各房首领称之为“司吏”。

其中,府州县首领官、佐贰官、属官所配的吏员称为攒典。

县衙各房吏员的首领除了被称为司吏外还可称为经承,或以各房之名冠之,称他们为吏书、户书、礼书、兵书、刑书何工书,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通常来说,县衙各房的书吏,也就是吏员,加起来有十余名,一般不超过二十人,各房的配置为一司吏、两书吏。

必须指出的是,吏员不是官员所以没有品级,按照古代的规则或“选于民而充之”,或“役五年而更”。

由于吏员通常是衙门里的人,掌握有实权,油水丰厚,因此很多人通过纳粟或者贿赂来获得吏员的职务。

作为衙门的文职办事人员,按照规定吏员们应该依靠领取纸笔费、抄写费和饭食费来维持生计,不过因为他们掌握着县衙的实际权力,故而收贿受贿、中饱私囊以补收入之不足。

因为县衙里的官员属于朝廷的流官,每隔几年就会调任他处,再加上通过科举出身的官员精于文章但荒于理政,需要依靠那些熟悉民情、精通律例、懂得公文格式和官场决窍、擅长处理衙门内部事务的吏员们做事。

这也使得衙门里的吏员成为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堪称衙门里的实际统治者,瞒上欺下,甚至架空衙门里的官员而掌握衙门的大权,使得知县成为一个傀儡。

正是因为拥有着过大的权力,吏员们利用其在官府的特殊优势来收取利益,事无空过,动笔即索,以平衡身在官府但政治前途被堵、经济待遇低微的心理。

县衙中,另外一大群体就是三班衙役,所谓的“三班”指的是皂班、壮班和快班,是地方衙门最为庞大的阶层,同时身份低下,属于下九流的行列,子孙三代不得参加科举。

一般来说,皂班值堂役,快班司缉捕,壮班做力差,不过实际运作的时候三班衙役也不是分得很清楚,相互间的职责有着交叉。

例如皂班和壮班共负内勤、站堂、行刑、警卫、呵道等责任,而快班又分步快和马快,专管缉捕。

而且,需要指出的是所谓“三班衙役”只是个概称,实际上衙门里的差役不只三班,除了皂、壮、快三班外,还有民壮、弓兵、粮差、门子、禁子、厨夫、伞扇轿夫等,也属于这个阶层,属于衙门的役使人员,可以称之为“役员”。

地方衙门为了养活规模庞大的吏员和役员,必须要依靠衙门的税收,无形中就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实际上,大明的地方衙门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形与明太祖息息相关,明太祖出身贫寒,期望创造一个自给自足的世界,这从屯兵制可以看出来,认为实行屯兵制度后朝廷将勿需再困扰军队的军饷。

不得不说,明太祖的初衷是好的,朝廷只负责地方衙门里官员的俸禄,吏员和役员依靠地方衙门来养活,这样看起来表面上减少了国家财政支出,减轻了百姓的税收负担,但实际上百姓要付出更多的税收来养活县衙的那些吏员和役员。

而正是那些吏员和役员把地方衙门搅得乌烟瘴气,因此李云天希望赵德彰能对松江府的府衙和县衙进行改革,清理府衙和县衙多余的人员。

李云天并不是让赵德彰漫无目的地进行这项改革,大明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模板,那就是交趾的地方衙门机构。

虽然交趾各级地方衙门人数都不多,但人尽其职,拥有着非常高的办事效率,使得交趾这十几年来飞速发展,是李云天理想的组织形式。

与大明其他行省的地方衙门不同的是,交趾地方衙门的工作人员都有着朝廷的俸禄,而且享受着各项福利待遇,足以使得那些人的生活处于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交趾地方衙门的工作人员分为官员和吏员两种,其中官员由讲武堂委派,而吏员则在当地招募,负责执行官员的命令,负责地方衙门的日常运作。

值得一提的是,交趾的吏员包括各个部门的差役,他们从当地百姓中招募,每一年都要进行考核,不再属于贱籍,其身份是地方衙门的办事人员,这是交趾与大明各行省的最大不同。

李云天认为,要想使得那些吏员安心做事,不仅要解决他们养家糊口的问题,同时也要处理好他们的身份,只有这样那些人才会珍惜这份差事,不敢违法乱纪。

赵德彰的这条命是李云天救的,自然对李云天感恩戴德,再加上李云天是朝廷的中流砥柱,以及交趾的地方衙门的人员结构最为合理,所以自然愿意跟着李云天干事。

实际上,不仅赵德彰,大明各地方衙门的官员们都清楚吏员和役员的危害,但由于要依靠那些人来维持衙门的日常运作,故而对此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心机的官员对那些吏员和役员进行敲打,使得他们不敢太过放肆,而那些没心机的官员只有被牵着鼻子走。

赵德彰是深受其害,当年临云县河堤一案,正是临云县户房司吏等人从中作祟,使得松江府府衙拿到了他接收修堤银两的公文,进而成为了给他定罪的最重要证据。

所以赵德彰对那些胆大妄为的吏员和仗势欺人的役员是深恶痛绝,决定趁着这次机会来清除掉衙门里的这些龌龊。

另外,在赵德彰看来,这也是一个名留青史的好机会,他将成为大明两京十三省第一个对地方衙门进行改革的官员。

第1199章步步为营

晚上,李云天留赵德彰一家共进晚餐,算是对赵德彰的一种勉励,希望他能把自己交代的事情办好,妥善处理松江府吏员和役员事宜。

赵德彰对此是受宠若惊,万万想不到李云天会设宴宴请他,要知道李云天现在身份显赫,并不是什么人能有这个荣幸的。

席间,李云天与赵德彰一家谈笑风生,待人异常情切,完全没有王爷的架子,这使得赵家的人不由得感到了一丝轻松。

“王爷,下官这次能沉冤得雪全依仗王爷,下官无以回报,愿意让小女伺候王爷,还望王爷能成全下官。”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已经有着几分醉意的赵德彰语峰一转,一脸期望地向李云天说道。

赵德彰口中的“小女”自然指的是蝶舞了,蝶舞原本正在跟林馨低声说着什么,闻言刹那间脸颊羞得通红,低下头不敢看李云天。

李云天不仅德才兼备而且相貌堂堂,是大明无数少女心目中的英雄和偶像,蝶舞自然愿意留在李云天的身边。

“举手之劳而已,何足挂齿?”李云天闻言微微怔了一下,没有想到赵德彰会有如此一说,随后微笑着向赵德彰摆了摆手说道,“赵小姐本是官宦之后,这几年吃了不少苦,应该过回属于自己的生活。”

听闻此言,蝶舞的脸上顿时闪过失落的神色,暗自感到忧伤,看来她与李云天是有缘无份。

“王爷虚怀若谷,下官万分钦佩。”赵德彰心中不由得叹了一口气,看来蝶舞是没有跟着李云天的福分,随后冲着李云天一拱手,躬身说道。

实际上,赵德彰早就做好了被李云天拒绝的准备,于公于私李云天都不应该留下蝶舞,否则会授人以柄,使得外界认为李云天是为了贪图蝶舞的美色而给赵德彰翻案。

林馨注意到了蝶舞的失落,心中不由得暗自摇了摇头,幽幽地望了李云天一眼,心中五味杂陈,有一种说不出的黯然萦绕在心头。

元宵节过后,李云天离开了杭州城,开始巡视江南各州府,这使得杭州城大大小小的官员禁不住松了一口气,终于送走了李云天这尊煞神。

自从李云天给赵德彰翻案后,江南官场的官员都盯着他的一举一动,当松江府的贪官污吏被王禄一网打尽时,那些官员知道李云天这次是动了真格的,故而风声鹤唳,战战兢兢,一时间江南官场的风气为之一清,无数冤案得以被平反。

当然了,并不是那些官员良心发现平反冤案,而是他们当心境内那些蒙受不白之冤的冤民找李云天上告,那样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至于那些仗势欺人的地方豪强,也纷纷想办法解决以往留下的事端,把各自的屁股擦好,李云天连那些地方上的官员都不放过更何况他们了,谁也不希望撞在李云天的手上。

李云天岂会不清楚那些地方官的心思,不过他现在没有心思找那些家伙的麻烦,只要他们能把各自手上的事情做好,他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暂时放那些官员一马,同时也是在给京城的文官集团施加压力。

二月中旬,李云天意外接到了朝廷的一份急报,这份急报与他的江南税务革新无关,涉及到外交事宜。

原来,年前的时候朝鲜国世子李珦和首阳大君李瑈几乎同时派来了使者,请求正统帝册封其为新的朝鲜国王,并互称对方为篡位的乱臣贼子,恳求正统帝出兵剿灭对方。

自从朝鲜国发生叛乱,朝鲜王李裪死于叛乱后,李珦和李瑈就互相指责其为发动叛乱的幕后主使,并在全国发出了告示来通缉对方。

这使得朝鲜国的文武百官不得不在这场事关朝鲜王国最高权力的角逐中战队,李珦和李瑈各自获得了不少臣子和世家的支持,两人旗下的军队在整个朝鲜王国打得不可开交。

由于李珦和李瑈都没有灭掉对方的实力,故而向大明求援,想要从正统帝那里获得承认,借助大明的力量来消灭对方。

虽然朝堂并没有明文规定,不过鉴于李云天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一直主导了大明的对外战争,故而对于李瑈和李珦的这次求援,张氏太皇太后自然要征求李云天的意见,京城的那些文武百官谁也没有李云天精于外交事宜。

李云天早就料到李瑈和李珦会向大明求援,不过他觉得现在两人的实力犹在,所以大明现在还没有到介入这件事情的时候,等双方两败俱伤的时候最为合适,那个时候大明将完全掌控住朝鲜王国的局势。

与这份急报一同前来的还有一道公文,这道公文与倭国有关,由于陈光宗引倭兵进犯大明,并且想要谋害大明堂堂的忠王,故而京城的官员们纷纷向正统帝上书,希望正统帝出兵倭国,给倭国一个教训。

即便是大明的那些文官再为大度,对于陈光宗这次欺负到大明家门口的行为也异常痛恨,更何况大明的文武官员都对倭国没有好感,自然要用武力来解决这件事情。

说起来,最迫切解决此事的是朝廷的勋贵集团,换句话来说是各大都督府的都督们,都想通过对倭国的战争来洗刷西域战败的耻辱。

当然了,这些都督要想带兵去倭国的话少不了水师的护航,说起来他们还是离不开讲武堂的支持,没有讲武堂在琉球岛和倭国建立起来的军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