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执宰大明-第3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云天很清楚,定海卫根本就没有在基建上有多少投入,卫所里的钱财十有八九被赵洋等人给贪污了。
见李云天面色越来越难看,赵洋的一颗心也越提越高,谁能想到宁波市舶司突然之间会受到倭寇的袭击,更想不到李云天刚好这个时间来巡察江南,故而他此时非常郁闷,要知道全天下的卫所的情形都差不多,只不过他运气太差撞进了李云天的手里。
“王爷,到了午饭时间了,您看是不是先吃饭?”当李云天阴沉着脸从一处没有存放多少东西的库房出来时,李宜安迎上来躬身请示。
“好。”李云天闻言环视了一眼四周的官员,沉声说道,“你们先下去用饭,本王再走走。”
说着,李云天就起身大步离开,这使得现场众位官员面面相觑,不知道如何是好。
“李大人,你们先下去吧。”南京吏部尚书郑良见状开口向李宜安说道,很显然李云天不想让人跟着,尤其是浙江三司的人。
“下官遵命。”李宜安不敢怠慢,向郑良一拱手后领着现场的官吏去吃午饭。
郑良则和南京户部尚书秦康民、南京刑部尚书张泉和南京守备方有道追了上去,陪同李云天继续巡视。
“藩台大人,忠武王这是何意呀?”赵洋本想跟着过去,不过转念一想就放弃了,毕竟李云天刚才没有让他引路,于是忧心忡忡地问向了李宜安。
“王爷到军营向来与兵士们一起用饭。”李宜安闻言不动声色地望着赵洋,“幸好本官早有准备让人调来了不少食材,否则就你们伙房里的那些饭菜肯定要倒了王爷的胃口。”
“多谢藩台大人,多谢藩台下人。”赵洋尴尬地笑了笑,连声向李宜安道谢,卫所伙食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李宜安没说那些饭菜只配喂猪就已经够给他面子了。
不仅定海卫,大明所有的卫所都存在这个问题,毕竟卫所属于自给自足的衙门,平常很难从朝廷获得拨款,又无法像地方衙门那样有机会捞油水,故而卫所的军官唯有把目标放在卫所里的军户身上,不仅侵占其田地而且还奴役那些军户,至于卫所里的日常供给自然按照最低标准来,只要饿不死就行。
这就造成了卫所士兵训练荒废和士气低落,不少人因为无法忍受长官的剥削和压榨而逃亡,使得卫所制度的处境江河日下,明廷虽然多次整治但无法改善,以至于明中叶以后募兵制逐渐兴起,一步步取代了卫所士兵成为明军的主力。
第867章避实就虚
推荐一本dnd网游,网游之贱贼信条,喜欢这类书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李宜安猜的没错,李云天确实是要跟定海卫的士兵一起用餐,这是他下军营的惯例。
在李云天看来与士兵在一起进餐的话能拉近双方的关系,进而了解士兵的需求和心理动向,已经成为了讲武堂的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讲武堂的每一个武官都严格遵守这条规则。
当李云天随机走进一间营房的时候,营房里的士兵们正围在几张桌子前狼吞虎咽地争抢着桌上的饭菜,由于李云天的到来他们幸运地改善了生活,不仅吃上了白米饭而且还见到荤腥。
“忠武王到。”一名护卫快步走进房里,立在房门口高声大喊了一声。
听闻此言原本喧闹的房间刹那间就安静了下来,那些争抢饭菜的士兵纷纷抬头愕然望向了房门口,有的往嘴里夹着饭菜,有的筷子伸到盘子里,还有的用筷子在争抢菜里的肥肉。
当目睹李云天与郑良等人进来后,房间里的士兵们顿时慌了起来,连忙放下筷子列队站好,神情诧异地望着李云天,谁都没有想到李云天竟然会来这里,按理说现在李宜安等人招待李云天的酒宴已经开始了才对。
“大家勿需紧张,本王和几位大人要在这里用饭。”李云天望了一眼桌面上几乎已经见底的菜盘,笑着在一张桌前的长凳上坐下,然后吩咐一名护卫,“让伙房准备一些饭菜过来。”
那名护卫向李云天一躬身后快步离去,郑良和秦康民、张泉、方有道随后在李云天左右两侧的位置落座,两两坐在了一张长凳上。
“你们两个过来坐下。”等郑良四人落座后,李云天伸手在屋里的士兵中随意指了两个人,示意他们坐在自己对面。
被李云天点中的是两名年轻人,先是愕然对视了一眼,随后立在那里茫然不知所措,他们岂敢与李云天和郑良这种高官权贵同桌吃饭。
“愣着干什么,还不过去!”见此情形,一名身材粗壮的七品武官走上前冲着那两名僵在那里的年轻士兵低声喝道,从官阶上来看这名七品武官应该是一名总旗。
两名年轻士兵回过神来,连忙快步走过去局促地坐在了凳子上,低着头不敢看周围。
在那名粗壮总旗的招呼下,几名士兵手忙脚乱地收起了桌上的碗碟并擦拭干净,很显然不能让李云天和郑良等人吃残羹冷炙,届时伙房肯定会备好新的酒菜。
李云天知道那两名年轻士兵心里紧张,于是微笑着开口与两人拉起了家常,例如年龄多大了,家里有几口人,几亩地等等。
不仅那两名年轻士兵,李云天也会询问屋子里的其他士兵,这使得现场紧张的气氛很快就缓和了下来。
士兵们一脸兴奋地望着李云天,在他们心中李云天是大英雄,谁也没有想到有幸能在这么近的距离内见到李云天,而且还有幸与李云天聊天,心情非常激动。
由于李云天态度和蔼,包括那两名年轻士兵在内,现场的士兵逐渐放松了下来,一五一十地回答着李云天的问题,时不时屋子里还会爆发出一阵笑声,气氛显得非常轻松。
就在李云天与士兵们聊得正开心时,伙房的厨子把饭菜端了过来,虽然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但鸡鸭鱼肉还是少不了的,满满当当地摆满了屋子里的几张桌子。
饭菜来后,屋子里士兵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纷纷眼巴巴地瞅着那些香气四溢的荤素菜肴,暗自吞着口水。
这些菜肴并不是伙房的厨子烧制的,而是李宜安特意从杭州带过去的大厨,可谓色香味俱全,如果不是李云天的话这些士兵根本无法享受到这样的大餐。
“本王饿了,咱们边吃边聊。”李云天见状微微一笑,招呼屋子里的士兵在饭桌前落座,恐怕现在食物对这些士兵的诱惑更大。
士兵们闻言立刻蜂拥着围在了饭桌前,由于饭桌的座位有限有不少人只能站着,无论坐着的还是站着的两眼都直勾勾地盯着桌上的菜肴。
李云天笑了笑,拿起筷子夹了一块红烧牛肉放进嘴里慢条斯理地咀嚼起来,郑良等人也纷纷下筷。
见此情形,屋子里的士兵们顿时轰的一声就挤在饭桌旁,你争我夺地抢着那些诱人的荤菜,看得粗壮总旗的脸都绿了,这简直就是对李云天等人的不敬。
不过,令粗壮总旗松了一口气的是,李云天对那些狼狈争抢着菜肴的士兵们视若无睹,在那里与郑良等人谈笑着,好像丝毫也不介意那些士兵的无礼。
“拿着。”虽然其余的士兵都在那里争先恐后地抢着菜肴,不过与李云天坐在同一张桌子的两名年轻士兵则再度变得局促起来,呆坐在那里不敢动筷子,李云天于是撕下了两个鸡腿笑着递给了他们。
“谢王爷!”两名年轻士兵受宠若惊,连忙起身躬身道谢。
“坐下坐下,民以食为天,吃饭的时候哪里有那多的规矩。”李云天笑着把手里的两个鸡腿往下压了压,等两名年轻士兵坐下后将鸡腿交给了他们。
一名国字脸的年轻士兵立刻咬了一口鸡腿吃了起来,而另外一名圆脸年轻士兵则拿着手里的鸡腿迟迟没有开吃。
“这个不合你胃口?”李云天见状觉得有些奇怪,不动声色地问道。
“王爷,我能不能把它留下来给我的弟弟妹妹们带去,他们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吃过鸡肉。”圆脸年轻士兵闻言将鸡腿放进面前的碗里,躬身向李云天说道,神色显得有些尴尬。
“现在天气这么热,等你把它带回去恐怕早就馊了。”李云天闻言神色不由得一黯,随后笑着说道,“你吃你的,如果你以后与倭寇的作战中立下战功,本王就送你一桌酒菜庆功。”
“王爷,小人并不是不想为大明效力,实在是有不得已的苦衷。”圆脸年轻士兵的脸色变了几变,最终一咬牙,起身跪在地上向李云天说道,“小人想请王爷开恩,让小人回家,过两年再进入军营服役。”
此言一出,立在一旁伺候着的粗壮总旗顿时大吃了一惊,脸上煞白,面无血色,他万万想不到圆脸年轻士兵竟然会当逃兵。
原本嘈杂的房间里刹那间安静了下来,那些正抢着桌上菜肴的士兵们纷纷停了下来,神情愕然地望着李云天。
他们先前已经得到了赵洋的叮嘱,让他们不要在李云天面前乱说话,可是谁成想圆脸年轻士兵竟然会捅出这么大的篓子,当众想要离开军营回家。
郑良等人也感到意外,不动声色地对视了一眼,想要知道李云天如何处置这起突发的意外。
“本王想知道原因。”李云天不动声色地望着圆脸年轻士兵,沉声说道。
“王爷,小人的娘亲卧病在床,弟弟妹妹年幼无法支撑家里的负担,小人想打两年长工,等弟弟妹妹再大一些能帮得上家里再上阵杀敌。”
圆脸年轻士兵咬着牙,神色黯然看向李云天,眼神中有着一丝坚毅和决然,“王爷放心,小人并不是孬种,一定会在战场上与倭寇拼命。”
“长工?”李云天闻言眉头不由得微微一皱,“你家里的地呢,那些地足够你养活家里的人!”
“王爷,小人家里的地已经因为欠债已经都抵给了别人。”圆脸年轻士兵的脸上浮现出一丝黯然的神色,低声回答。
“好,本王答应你,等过两年你再来营中服役。”李云天的眉头再度皱了皱,沉吟了一下后向圆脸年轻士兵说道。
“谢王爷恩典。”圆脸年轻士兵还以为李云天要责罚他,没想到竟会答应他的要求,惊喜之下连忙向李云天磕头道谢。
“本王有些累了,你们继续。”李云天随后起身,望向脸色煞白的粗壮总旗说道,“他只是为了家人,你们不要难为他。”
“卑职不敢。”粗壮总旗闻言连忙向李云天一躬身,沉声回道。
“百善孝为先,你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李云天又嘱咐了那名圆脸年轻士兵一句,抬步走出了房间,粗壮总旗连忙将他和郑良等人送了出去。
等李云天一离开,屋子里的士兵纷纷涌了过去,羡慕地将圆脸年轻士兵围了起来,有了李云天先前的话圆脸年轻士兵可以安心回家,没人敢找他的麻烦。
圆脸年轻士兵脑子里一片空白,觉得先前的事情犹如做梦一样,他都已经做好了挨罚的准备,无论如何都想不到李云天会放他回家。
离开了营房后,李云天去了大校场,背着双手在荫凉处踱着步子,郑良等人不清楚他的心思,不动声色地跟在后面。
“几位大人,对刚才的事你们有何感想?”忽然,李云天停下了脚步,转身皱着眉头问向了郑良等人。
“王爷,定海卫也太寒酸了一点儿。”郑良等人闻言对视了一眼,然后郑良开口说道。
“武仁侯,你呢?”李云天知道郑良在避实就虚,故意回避他的问题,于是望向了南京守备方有道,方有道是大明的武仁侯。
“治军不严,修缮不利。”方有道沉吟了一下,一本正经地回答。
李云天闻言微微一笑,随后转身走了,看来无论是郑良还是方有道都不想涉及到与卫所有关的事情里去,故而都回避了他的问题,故意挑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敷衍他。
郑良和方有道等人再度对视了一眼,快步跟了过去,他们都是久经风雨的老江湖了,自然清楚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碰。
第868章惊人隐情
晚上,定海县县城,县衙后院。
李云天背着双手在院子里来回踱着步子,眉头微微皱着,好像在想着什么心事。
“禀王爷,宁波市舶司交趾税局的人来了。”一名护卫走了过来,沉声向李云天禀报。
“让他们进来。”李云天回过神来,向那名护卫点了一下头。
“卑职参见王爷。”很快,几名身穿讲武堂制服的武官快步进入了院里,向李云天拱手躬身行礼。
为了查验进出宁波市舶司、福州市舶司和广州市舶司用以海外贸易的货物,李云天在三个市舶司设立了“交趾税局”,在税局里做事的人都是讲武堂的税官。
除了税官外,三个市舶司的交趾税局里还各有一个连的骁武军守卫。
这次宁波市舶司遇袭,驻扎在税局的骁武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与税官一起护送税局里的重要资料撤离了险境,避免了那些资料葬身火海。
“本王问你们,当晚倭寇来袭时码头上的战况如何?”李云天望着那几名武官,沉声问道。
“禀王爷,当晚码头上的战况十分惨烈,商会民团与倭寇进行了殊死搏斗,死伤者甚众,是卑职带着人好不容易才把幸存者从倭寇的包围中救出来。”几名武官中领头的是一名少校,向李云天躬身回答。
这名少校的左手臂受了伤,用绷带吊在脖子上,脸上也有两道伤口,看样子与倭寇进行了一番血战。
少校口中的商会指的是九州商会,由于拥有海外交易份额的商家已经全部加入了九州商会,故而为了确保码头货场上那些用来海外交易货物的安全,九州商会特意组建了民团用以看护。
看守宁波市舶司码头货场的民团有两百多人,皆是身体强健的大汉,为了保护货场与倭寇的厮杀中伤亡了七成,后来在少校的接应下这才杀出了一条血路从倭寇的包围中逃走,由于受创严重基本上已经失去了战斗力。
“定海卫的人呢?”听了少校的回答后李云天的眉头微微皱了皱,不动声色地问道,刚才少校并没有提到定海卫,而他们应该是抗击倭寇的主力才对。
“王爷,倭寇来袭后首先攻击了定海卫的军营,定海卫的人随之撤出了镇外,直到天亮才陆续赶来码头,因此并未参与码头的交战。”少校的脸上闪过一丝不屑的神色,冷冷地回答。
李云天的眉头这下皱得更深了,他早就料到定海卫的人不会那么英勇与倭寇死拼,现在看来果然如此。
“王爷,据卑职所知,事发当晚赵指挥使好像在县城的青楼里。”迟疑了一下,少校沉声禀告了李云天一个消息。
“尽快组织人手重建税局。”李云天闻言心中暗自摇了摇头,随后沉声嘱咐少校,他已经从少校这里证实了自己心中的猜测。
少校向李云天躬身行礼后领着手下的武官离开了院子,李云天有些无奈地抬头望向了夜空中璀璨的星辰,看来定海卫的情况比他想象得要严重得多。
“相公,我在那些战利品中发现了这把刻有纹章的倭刀。”不久后,雷婷来到了李云天的身旁,将一把武士刀递给了他。
“这个纹章是哪个大名的?”李云天注意到刀柄处的刀身上刻着一个三足乌的图案,于是抬头问向了雷婷。
“倭人现在处于战国时代,国内大大小小遍布了不少国家,因此无法得知这个纹章属于哪个大名。”雷婷摇了摇头,除了朝贡外大明与日本基本上没有什么民间往来,所以大明对日本的情报掌握的很少。
“让惠子来。”李云天沉吟了一下,让雷婷去喊山口惠子,说不定山口惠子会知道一些什么。
自从离开京城,山口惠子就一直在雷婷的身边,雷婷知道李云天要帮助山口惠子回日本报仇,故而悉心调教,使得山口惠子受益良多。
“王爷,这柄刀是从哪里来的?”当看见刀身上的三足乌图案后,山口惠子怔了一下,随后变得激动起来,娇声问向李云天。
“是那些袭击码头货场的倭寇留下的。”李云天注意到了山口惠子的情绪变化,感到她好像清楚这个纹章的来历,于是问道,“这是哪个大名的纹章?”
“四国岛,西鸟家!”山口惠子深吸了一口气,沉声回答了李云天,双目中闪露出一丝杀气。
“四国岛?”李云天觉得有些惊讶,他还以为是日本四岛最南端的九州岛大名,没想到会是九州岛东北处的四国岛。
通常来说,袭击大明的倭寇来自九州岛、对马岛和本州岛南部地区,因为这些地方与大明隔海相望,有着地理上的优势,而四国岛和大明之间隔着九州岛和本州岛,很少有倭寇从四国岛出来劫掠大明。
“这把刀是从哪里来的?”山口惠子也有些奇怪这柄刀会出现在李云天这里,有些好奇地问道。
“倭寇来袭时有一伙倭寇想要冲进税局,守卫税局的骁武军拼死抵抗,混战中持有这柄刀的倭寇手臂被砍断,后来被一名被税局的杂役捡起来当武器,战后被归集在战利品里。”雷婷闻言开口解释道。
“西鸟家族的三足乌有不少图案,能拥有这柄刀伤图案的人只有西鸟家的嫡系子弟,西鸟家的人很可能参与了市舶司的袭击。”山口惠子再度查看了一遍刀身上的图案,肯定地向李云天说道。
“只要有线索就好办,一定能弄清这次袭击事件的来龙去脉。”李云天闻言面色一寒,那些倭寇竟然胆大包天地洗劫了市舶司的货场,还放火焚烧了不少建筑,这件事情自然不能就这么轻易算了。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那伙倭寇忙着抢劫财物,因此倒没在镇子上大开杀戒,只是在占据了码头后袭击了定海卫营房,这或许是不幸中的大兴。
归根结底,倭寇这次的目的是抢劫而不是杀人,宁波市舶司毕竟是大明一个重要的衙门,他们也担心受到大明军民的围攻,故而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搬运货物上,最后满载而归。
“对了,那件事情查得怎么样了?”随后,李云天想起了一件事情,扭头问向了雷婷。
“百姓们不仅对官府的人很抵制,对陌生人也很警惕,派到下面去的人没有获得什么有价值的信息。”雷婷摇了摇头,沉吟了一下说道,“不过我听说当晚倭寇离开时并没有放火,不少百姓赶来洗劫了货场仓库里剩下的货物,后来就发生了大火。”
“哦?”李云天不由得感到有些意外,眉头微微皱了皱,他很奇怪那些百姓面对倭寇来袭不仅没有逃走反而敢大着胆子去货场抢货,难道他们就不怕被那些倭寇给杀了?
“让人准备一下,明天咱们去附近的村镇转转。”很显然,这件事情并不简单,李云天很快就拿定了主意,懒洋洋地伸了一个懒腰后向雷婷说道。
“王爷,你不查市舶司的事了?”山口惠子闻言顿时感到有些惊讶,忍不住问道,她可不认为李云天会无缘无故地带着郑良等人来这里。
“你认为定海卫的人能消灭那么多的倭寇?”李云天没有回答山口惠子的问题,而是淡淡地问道。
山口惠子想了想后摇了摇头,她已经知道定海卫的人那天晚上被袭击军营的倭寇追得狼奔豕突,四处逃散,怎么可能杀了数百倭寇?
“王爷,你是要查定海卫杀良冒功一事?”随后,山口惠子反应了过来,不无惊讶地问道。
“数百条人命不能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没了,本王一定要查清此事。”李云天微微颔首,双目闪过了一道寒光,他并不怕定海卫打败仗可杀良冒功就无法容忍了。
大明军功中,以战场杀敌功劳为最重,而杀敌的依据很简单――敌人的首级,因此在战场上杀死敌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割下对方的脑袋,故而在战场上时常可以看见腰上挂着敌人首级的士兵与敌人交战。
这样一来,自然就免不了杀害平民冒领军功的事情,无论是边疆作战还是内地的剿匪,杀良冒功的现象屡禁不止。
定海卫这次上报的功劳是“俘虏倭寇三十六人,歼灭倭寇五百九十一人”,这意味着定海卫手里有五百九十一颗血淋淋的脑袋。
而据李云天所知,倭寇撤退的时候已经把尸体全部带了回去,定海卫这五百九十一颗脑袋从何而来就异常耐人寻味。
山口惠子望着神情冷峻的李云天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由于遭到了百姓们的抵制,雷婷安排的人已经无法私下去查杀良冒功一事,如果继续进行下去的话肯定会引起外界的怀疑,届时反而使得事情变得复杂。
李云天当然不会在意小小的定海卫了,但是定海卫后面是浙江都司、五军都督府乃至军阁,这就使得李云天不得不忌惮,他不能让外界认为是他是故意在找茬,很显然无论是浙江都司还是五军都督府和军阁,都会想办法将这这件丑闻给压下去。
因此,要想查清杀良冒功一事非李云天亲自出马不可,只有李云天出现在了那些百姓面前才能百姓们打消心里的顾虑去揭发此事,进而给了李云天一个查下去的由头。
李云天现在需要的是掌控杀良冒功一事的证据,这样他就可以跟五军都督府和军阁讨价还价,以此为契机提出他对沿海卫所制定的改革措施。
第869章微服私访
第二天上午,李云天领着郑良和李宜安等一众三品以上的文武大员换便装离开了定海县县城,他这次只带了数十名随从和护卫,包括宁波府知府在内的其他官员都没能得以跟随,可谓轻车简从。
由于李云天这次出去属于微服私访的性质,因此即便是贵为南京户部尚书的郑良也不知道他的目的地,这是李云天一贯的行事风格以避免其行程受到外界干扰。
不过,李云天和郑良、李宜安等人毕竟是朝廷主政一方的大员,因此为了安全起见,一支精锐的骁武军远远地跟在李云天一行人的队伍后面暗中进行着保护。
行驶的马车上,李云天与昨天跪求要回家奉养病母和照顾年幼弟妹的那名圆脸士兵谈笑风生,谁也不会想到他要去圆脸士兵的家里。
那名圆脸士兵做梦也想不到能与李云天共乘一车,更想不到堂堂的忠武王会去他的家中探访,因此心情异常兴奋,对和蔼可亲的李云天好感倍增,整个人也轻松了下来。
李云天这么突然一走,聚集在的文武官员们暗地里不由得猜测着李云天用意,其中最为着急的当属做贼心虚的定海卫指挥使赵洋,派人暗中跟在队伍的后面想要知道李云天的去处。
可惜的是,没过多久赵洋派去跟踪的人就被殿后守卫的骁武军发现,被抓起来警告了一番,然后灰溜溜地回来向他复命,这使得他的心情更加焦躁。
定海卫指挥使司衙门,后宅。
赵洋忐忑不安地在客厅里来回踱着步子,他最怕的就是李云天微服私访了,一旦那些不开眼的刁民胡言乱语说一些不该说的事情那么他的麻烦可就大了。
“赵兄,我已经训诫了那些新兵,并且答应给他们每人百斤口粮,他们不会再在王爷面前乱开口。”一名身材消瘦的武官走了进来沉声向赵洋说道,此人是定海卫指挥同知董满贵,定海卫的二号人物。
赵洋闻言稍稍安心,昨天圆脸士兵的事情吓得他出了一身冷汗,为了避免再度发生类似的事情他让董满贵对那些新兵威逼利诱,确保那些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新兵不会乱说话。
至于军营里的那些老兵赵洋并不担心,因为留下来的老兵都是他的人,而且在与倭寇交战中都“立有军功”,自然不会拆他的台。
“董老弟,你说王爷究竟要去哪里?”让董满贵落座后,赵洋皱着眉头问道,不知道为什么他总是感到莫名的心慌。
“忠武王高深莫测,他的行踪实在难以猜测。”董满贵闻言摇了摇头,在大明的文武百官中他最怕的就是李云天,因为李云天时常喜欢不按常理出牌很难猜到他的心思。
“你说王爷会不会冲着那些军田去了?”赵洋犹豫了一下,试探性地问向了董满贵,昨天李云天得知圆脸士兵失去家里的军田后面色似乎不悦。
按照大明律令,军户所耕种的军田属于国家不得私自转让,李云天身为忠武王自然清楚这一点。
“小弟倒不担心这个,天下各卫所的情形相差无几,谁要是动军田就是跟天下武官为敌,忠武王谋略无双绝对不会拿军田下手,否则各都督府的都督和军阁的阁员不会坐视不理。”
董满贵并不赞同赵洋的说法,想了想后神情严肃地说道,“小弟怕忠武王知道倭寇来袭当晚咱们定海卫无力抵御一事,忠武王作战向来勇武,最厌恶临阵脱逃。”
“咱们不是临阵脱逃,而是避其锋芒将倭寇引到镇外与交战。”赵洋闻言再度皱了皱眉头,开口纠正了董满贵的说法。
“对,避敌锋芒。”董满贵的脸上闪过一丝无奈的神色,除了这个说辞外,定海卫根本无法解释未与倭寇在镇上交战的事情,以此掩盖溃败的真相。
“咱们英勇作战,毙敌五百九十一人,俘虏三十六人,这份战绩对卫所部队来说已经足够辉煌。”赵洋瞅了一眼董满贵,沉声说道,“无论谁问起,咱们都要一口咬死这个说法。”
“小弟明白。”董满贵闻言向赵洋微微一躬身,有些担忧地望着他,“小弟是在担心那些被咱们砍了脑袋的刁民,要是他们的家人趁着忠武王来闹出一些乱子,那么事情可就糟糕了。”
“咱们当时可是打着忠武王的旗号砍的那些刁民的脑袋,那些刁民的家人谁敢去找忠武王讨要公道?”赵洋闻言冷笑了一声,嘴角流露出一丝得意的神色,“现在那些刁民肯定心里恨死了忠武王,咱们根本不用担心他们坏了咱们的事。”
董满贵闻言微微颔首,暗自松了一口气,在心里祈祷定海卫能躲过这一劫,否则的话不仅他和赵洋,恐怕很多人都要掉了脑袋。
赵家屯位于定海县的西南部,是距离定海卫指挥使司衙门最远的一个军户聚集地,有着三四百户人家,东面是海,西面是山。
李云天一行人赶到赵家屯的时候已经是中午,正赶上午饭时间,赵家屯的上空升起了缕缕炊烟。
几名小童正在村口的的大树下玩耍,见来了一个车队立刻好奇地围了上去,歪着脖子看着这些衣着光鲜的外来人。
“大海哥哥!”车队在村口停了下来,当圆脸士兵从马车车厢里钻出来时,那几名小童立刻认出了他,兴奋地迎了上去。
圆脸士兵姓赵,名字叫赵大海,手里拿着一包糕点,笑着分给了那几个小童。
“大海哥哥回来了!”几名小童拿着糕点,一边吃着一边向村子里飞奔而去。
“李老板,请。”赵大海一躬身,向李云天等人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李云天和郑良等人现在的身份是商人,故而赵大海称他们老板,在赵大海的引领下众人浩浩荡荡地进了村子。
道路两旁的简陋院子里都是一些低矮的茅草房,由于用泥巴堆砌的院墙不高,身材魁梧的李云天甚至能看见院子里的情形,破破烂烂的没多少东西,可谓家徒四壁,看得出来这个村子里的人很穷。
“大海,我家二蛋在军营里还好吧。”
“大海,虎子他爹没事儿吧。”
“大海,你怎么回来了,他们什么时候回来?”
……
得知赵大海回来了,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