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执宰大明-第2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看朝鲜国的舞蹈与大明舞蹈有何不同。
李云天感觉崔礼告诉自己柳真下落的时候眼神好像显得有些异样,知道这小子是误会了他与柳真之间的关系,因此笑了笑并没有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在他看来柳真能有一个新的生活也是一件好事,此时此刻他并没有意识到柳真会给他带来麻烦。
“国公爷,有一名自称朝鲜国使团舞姬的女子在院门外求见,说一名叫做柳真的女子被抓进了南城兵马司,请国公出手相助。”
十一月底的一个晚上,李云天正在讲武堂处理手头公务的时候,一名护卫忽然进门通报。
“柳真?”李云天闻言不由得抬起头,脸上流露出一丝意外的神色,沉吟了一下后吩咐道,“带她进来。”
“国公大人,请你救救我家姑娘吧,要不然她可就要被害了。”很快,两名护卫领着一名神色惊惶、身穿朝鲜服饰的年轻女子走了进来,见到李云天后立刻跪了下去,一边磕头一边操着有些生硬的辽东话磕头说道。
“柳姑娘遇到了什么事?”李云天望了那名女子一眼,不动声色地问道。
“我家姑娘今晚给一些贵客献舞,可是一名公子非要纳我家姑娘为妾,并且强行将我家姑娘带去了房间,结果我家姑娘用发簪扎伤了他,被南京兵马司的人给带走了。”年轻女子惊魂未定地回忆了当时的情形,再次向李云天磕头,带着哭腔说道,“国公大人,请你救救我家姑娘,那个公子说要让我家姑娘在牢里生不如死!”
“你去一趟南城兵马司,告诉南城兵马司值守的副指挥使,本公三天后本要带柳姑娘进宫向皇上献艺,让他速速查清此案上报,如果柳姑娘确实犯有罪责那么本公就只好打消让柳姑娘进宫的念头。”
听了年轻女子的话后,李云天的眉头顿时微微一皱,这种权贵子弟拈花惹草的事情他早已经习以为常,以柳真的美貌肯定会令不少权贵子弟动心,自然也就难免会发生这种霸王硬上弓的事情,因此他沉吟了一下,向立在门口处的一名挂着上尉军衔的护卫说道。
很显然,李云天在柳真一事上不方便直接出手,因此就采用了一个委婉的办法迫使那名被柳真扎伤的权贵子弟知难而退。
李云天并不想在这件事情上有着过多纠缠,所以也没有兴趣知道那名权贵子弟的身份,反正那名护卫去了南城兵马司后,以后没人再敢对柳真有非份之想。
“国公爷,柳真姑娘到。”半个多时辰后,李云天在翻阅交趾广西总督府送来的一道关于在交趾农业的公文时,门外传来了护卫禀告的声音。
“请她进来。”李云天闻言合上了手里的公文,沉声向门外说道。
“民女柳真,叩见国公大人。”在李云天的注视下,身穿朝鲜裙装的柳真随后快步走了进来,单膝跪在地上向李云天行礼,两年不见柳真的身形出落得更加婀娜。
由于身上穿着演出时的服饰,因此单膝跪地是妓生的最高礼仪而不必双膝都跪在地上。
“免礼。”李云天的眉头微微皱了一下,伸手示意柳真起来,然后不动声色地望着她问道,“你的脸上怎么了?”
虽然柳真进来时低着头,但是李云天还是一眼就看见了她的左脸颊上有一道清晰的巴掌印,而且衣领内的右侧颈部上还缠着半截绷带,这使得李云天感到非常意外,万万没有想到柳真会受到这样的伤害。
“不小心撞到门上了。”柳真闻言抬起头,伸手捂着左脸脸颊冲着李云婷莞尔一笑,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这也使得她右侧颈部缠着的绷带更加显目。
两年多不见,柳真出落得更加水灵漂亮,由于年龄的增长身上多出了一份成熟的妩媚,双眸柔情似水,笑魇如花,使得李云天微微怔了一下,不由得感到一阵心猿意马起来,随后心中不由得一阵怜香惜玉,没想到事情会搞到这个地步。
虽然李云天知道柳真没有说实话,但既然柳真隐瞒了事情的真相,那么想必有她的理由,自己要是介入的话反而有些小题大做,毕竟京城里的人并不知道他与柳真之间的关系。
正如李云天所想的那样,柳真已经跟肇事的那名权贵子弟达成了和解,那名权贵子弟原本气势汹汹地想要找人在南城兵马司的大牢里折磨柳真,反正像柳真这种远道而来的妓生犹如水中漂泊不定的浮萍,就是他把柳真给弄死了也没人会去关注。
这名权贵子弟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看似柔弱的柳真不仅奋勇反抗他的施暴把一根发簪扎在了他的大腿上,而且当他恼羞成怒地让赶来的那些狐朋狗友奸污柳真的时候,柳真为了保住贞节竟然将一把剪刀架在了脖子上,并且在有人淫笑着逼近后在雪白的颈部划了一道口子,将对方给吓住了。
醉月阁可不是普通的地方,那名权贵子弟不敢把事情在这里闹大,因此就让闻讯赶来的南城兵马司的人带走了柳真,想要在南城兵马司里收拾柳真。
不过,令名权贵子弟倍感震惊的是,就在他气急败坏地谋划着如何修理柳真时,李云天的亲卫竟然去了南城兵马司,告诉了南城兵马司值守的南城兵马司副指挥使李云天三天后要带柳真进宫给皇上献艺,这顿时吓得他魂飞魄散,差一点就屎尿齐流。
经过与鞑靼和瓦剌的战争后李云天得以进封公爵,正式成为了大明官场上的顶级权贵之一,得以参与朝中九卿级别的大员参与的最高级别的廷议,无论在文官集团还是在勋贵集团都有着不小的影响力。
不要说这名肇事的权贵子弟,就是他老爹在李云天面前也要礼让三分,别看这名权贵子弟平日里耀武扬威,可是在其老爹面前却温顺地像个鹌鹑,连大气都不敢多喘一下。
如今,这名权贵子弟不仅得罪了李云天的女人,而且还毁了李云天给宣德帝的献舞,这个后果他无论如何都承担不起,难道要让柳真红肿着脸颊去给宣德帝献舞?
因此那名权贵子弟万分惊恐,领着一帮牵扯进来的狐朋狗友踉踉跄跄地跑去了南城兵马司的大牢,跪在柳真的面前砰砰地磕头求饶。
柳真虽然心中痛恨那名仗势欺人的权贵子弟,但是她不想给李云天招惹麻烦,因此就原谅了对方,所以没有向李云天说出实情。
“来人,去太医院请刘太医给柳姑娘诊治。”李云天很快就回过神来,望了一眼柳真雪白的颈部,冲着门口处的护卫下达了指令。
刘太医是太医院里治疗外伤最好的御医,因宣德帝早在李云天平定交趾后就下了恩旨,将太医院最好的医生配给了李云天,李云天可以随时调用他们进行诊治。
“国公大人,民女已经看过大夫,伤口不碍事。”柳真闻言连忙向李云天摆了摆手,她可不想麻烦李云天。
“如果不精心诊治的话,你的颈部将留下疤痕,你也不希望夏天穿高领的衣裙吧。”李云天知道柳真的心思,冲着她笑了笑后向门口处的护卫微微颔首,那名护卫于是一躬身后离开了。
“本公已经让学校的女官给你烧了热水,你去沐浴一下吧。”那名护卫走后,李云天望了一眼有些灰头土脸、衣衫上有着不少污渍的柳真微笑着说道,他去过南城兵马司的大牢,知道里面的环境肮脏浑浊因此已经让人给柳真准备好了洗澡水。
“谢过国公爷。”柳真的衣衫上已经沾了不少牢房里的异味儿,身上正感到难受,闻言向李云天一躬身后和先前那名前来报信的年轻女子在两名护卫的引领下前去讲武堂的女官浴房。
李云天目送柳真离开后沉吟了一下,重新坐回到案桌后面继续翻阅公文,可是不知为何他的心情显得有些浮躁,总是无法集中精神,眼前禁不住浮现出柳真的影像,这一次幸好柳真在京城里出事,否则的话后果就将不堪设想。
第752章无奈的求助
第七百五十三章无奈的求助
大半个时辰后,就在李云天心不在焉地在那里翻看着手里的公文时,房门外响起了一阵脚步声。
“禀总教官,女官诺敏、李惠奉命待柳真姑娘前来报到。”很快,一个清脆的声音从房门外传来。
“进来。”李云天的嘴角流露出了一丝笑意,抬头看向了门外。
随即,三名身穿黑色讲武堂学员制服的俊俏女子并排走了进来,一个个英姿飒爽,气质卓绝。
走在中间的是柳真,左边的是诺敏,右边的则是山口惠子,由于山口惠子不方便使用日本的姓氏,故而李云天给她取名“李慧”。
几年不见,山口惠子已经出落成为了一名楚楚动人的少女,后来李云天才知道,当年他在杭州府见到山口惠子的时候山口惠子其实已经十一岁,只不过由于营养不良而看上去年龄比较小。
随着这些年饮食的改善,山口惠子长得很快,虽然只有十五岁但是看起来已经像十八九岁的姑娘。
承蒙宣德帝的恩智,讲武堂今年年初开始招收女学员,称为女官,毕业后将会被分配到讲武堂的下属产业中去任职,主要从事文秘工作,相对男学员来说她们更有耐心。
不过,由于大明还没有女子入官学的先例,李云天为了避免麻烦因此第一批女学员从京畿地区的讲武堂军户子女中挑选,大明勋贵的子女也可凭家中荫功面试入学。
因此,诺敏和山口惠子得以顺利地成为讲武堂的第一批两百名女学员中的一个,而且两人还分到了一个宿舍里,以方便相互间照顾。
与清代不同,明代对女子的读书一事非常宽松,而且永乐帝的妻子徐皇后还致力于女子的教育事业,极力主张女子入学读书。
大明立国后,教育制度和机构已经比较完善,不过却没有官办的女学,而古代由于讲究男女授受不亲,因此女子无法就读各地以男子为主的官学,只能读私塾。
由于女子可读的书很少,因此徐皇后决定编一部适于女子读的书,于是她集《女宪》、《女诫》并结合孝惠马皇后的一些言论,如“求贤纳谏,慎终如始”、“法屡更必弊,法弊则奸生;民数扰必困,民困则乱生”、“人主自奉欲薄,养贤宜厚”等,作《内训》二十篇,主要内容涉及德性、修身、谨言、慎行等方面。
《内训》一开篇便提出了对子孙的教育要宽严适度的原则,指出“本之以慈爱,临之以严恪。慈爱不至于姑息,严恪不至于伤恩”,将其对子孙教育的经验也写在了书里。
另外,徐皇后还派人广泛搜集古人的佳言善行,集成一个集子,命名为《劝善书》。永乐帝看后深为满意,因此下令颁行天下。
李云天将《内训》和《劝善书》作为讲武堂女子学堂的基础科目,然后再加以专业科目,这样就构成了女子学堂的教育体系。
由于是第一次穿讲武堂的制式军装,柳真显得非常不习惯,不过感觉却很奇妙,这种奇怪的服装不仅传上去很便捷,而且完美地勾勒出了她优美的身形,只不过她脖领处的风纪扣因为颈部的伤势而没有像诺敏和山口惠子那样扣上。
与脸上挂着淡淡微笑的诺敏相比,山口惠子的神情显得非常平静,自从来到京城后她已经在李云天的府上寄居了三年多的时间,一直表现得很低调,不苟言笑,寡言少语,一门心思地跟着雷婷和周雨婷学习剑术,并女扮男装到讲武堂听课。
李云天并没有追问山口惠子的身份,很显然山口惠子并不想透露她的过去,而且他对山口惠子的过去也没有兴趣,反正山口惠子不可能隐瞒一辈子,他可以看出来山口惠子有着很重的心事,迟早会向自己坦白过去。
“国公大人,下官刚从宫里出诊回来,让国公大人在此久等了,望国公大人赎罪。”没过多久,当李云天微笑着与诺敏聊着讲武堂里的女官生活,而柳真和山口惠子有些局促在坐在一旁时,门口进来一名身穿官袍的老者,向李云天拱着手说道,身后跟着两名背着药箱的太医院医官。
老者就是刘太医,眼眶通红,神情憔悴,看样子显得十分疲惫。
“有劳刘太医了。”李云天见状眉角处不引人注意地微微皱了一下,不过随即恢复了正常,不以为意地向刘太医微微颔首。
查看了柳真颈部的伤势后刘太医重新给她包扎了伤口,并且嘱咐了柳真一些注意事项,然后起身告辞,如果按照他的诊治要求去做的话柳真的颈部将不会留下影响美观的疤痕。
“总教官,皇上的病情是不是加重了?”等刘太医打着哈欠离开后,诺敏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忍不住低声问向了李云天。
在有外人在场的时候,诺敏称呼李云天“总教官”,而私下里她像雷婷一样喊李云天“相公”,毕竟她也是李云天的夫人。
“哦?”李云天没想到诺敏会有此一问,于是微笑着望着她,“你是如何知道的?”
刘太医的专长是外科的伤势,很显然宣德帝的病需要内科的太医,因此好像刘太医与宣德帝的并没有什么联系。
“刘太医神色疲惫,看上去辛劳了很长时间,可他身上的衣服却干净整洁没有沾染丝毫的血渍,意味着他并没有在宫里给人诊治。”
诺敏沉吟了一下,娇声向李云天说道,“能让刘太医在宫里长时间等候,那么唯有龙体欠安的皇上。”
李云天闻言嘴角顿时流露出一丝赞许的笑意,诺敏分析得很对,虽然宣德帝得的是内疾可一旦他的病情有所变化那么太医院那些医术高超、资历深厚的太医无论内科还是外科都要在宫里候命,进行大明最高级别的会诊,以拿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随后,李云天的双目就充满了黯然的神色,这意味着宣德帝的病情很不妙,他与宣德帝这些年来默契配合,两人之间既有君臣之义也是朋友之情,因此于公于私他都不希望宣德帝出事。
幸运的是看来宣德帝这次是有惊无险,否则刘太医绝对不会显得如此轻松,而李云天等朝廷重臣也早就被紧急召进皇宫候命。
柳真和山口惠子闻言双目顿时流露出震惊的神色,两人远离朝堂因此并不知道宣德帝抱恙在身的事情,万万没有想到宣德帝的病情竟然会如此严重。
其实,除了宣德帝身边的那些近臣外,朝廷里其他的大臣也并不清楚宣德帝的病情到了哪个地步,毕竟并不是所有的大臣都能有幸进攻在宣德帝的身边侍驾。
“这些天你就先住在讲武堂的女官宿舍,安心把伤好。”李云天很快就从宣德帝病情中回过神来,他知道现在并不是伤感的时候,于是微笑着向柳真说道,在柳真的伤势未好之前很显然无法再抛头露面。
“谢国公大人。”柳真闻言向李云天一躬身,脸上流露出一丝轻松的神色,说实话她对讲武堂的女子学院很感兴趣,想要了解一下大明第一所官办女子学院的运作。
“国公大人,民女有话要对国公大人说,不知国公大人是否方便。”诺敏和山口惠子随后领着柳真前往讲武堂的女官宿舍,走到门口的时候柳真迟疑了一下,然后停下脚步转身神情严肃地向坐回案桌后准备翻看公文的李云天说道。
“出去走走吧,在屋里待久了,也该活动活动身子。”李云天觉得有些意外,不过见柳真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很快就预感到了什么,于是起身活动了一下颈部,取下挂在一旁衣架上的军大衣向门外走去。
柳真见状连忙跟了过去,诺敏向山口惠子笑了笑,留在房里等待李云天和柳真回来。
“在京城还住的习惯吧?”李云天和柳真漫步在月光幽冷的院子里,一路上两人寂寞无言,几名护卫远远地跟在后面,等到了一个偏僻的假山旁时李云天率先打破了场上的僵局,微笑着问道。
两人的身上都裹着讲武堂的黑色制式军大衣,现在讲武堂已经能够批量生产用棉布制作的军大衣,里面填塞有棉团保暖性能非常好,已经逐渐开始在辽东军区和山北军区的地方部队和骁武军中进行换装。
“嗯。”柳真闻言向李云天莞尔一笑,“本来我以为汉城就够大了,结果来到北京城才知道自己以前是坐井观天,没有想到北京城竟然如此庞大宏伟,气势恢弘。”
“听说南京城比北京城还要宏伟壮丽,真想去见识一下。”说着,柳真不由得感慨了一句。
“皇上已经决定扩建城池,再过些年北京城的规模将是现在的五六倍,届时它将成为天下第一城。”李云天闻言微微一笑,向柳真透露了一个消息。
“这要花多少钱呀!”柳真顿时大吃了一惊,神色惊愕地望着李云天,她实在难以想象北京城再扩大数倍后的宏大场面。
“扩城非一朝一夕之事,大明如今已经平定了南方的交趾叛军,又击败了北方的北元残部,社会安定繁荣,百姓安居乐业,二十年内必能扩建出一个新的京城。”李云天笑了笑,不以为意地说道,以大明现在的经济发展速度绝对能完成北京城的扩建工程。
“国公大人,民女来大明前主上殿下将民女召进了宫里,赐予了民女父兄堂上官的职位。”
柳真此时已经被李云天透露的消息震撼了,大明的强大简直令朝鲜王国望尘莫及,于是犹豫了一下后咬着嘴唇向李云天说道,“主上殿下想让民女从国公大人这里打探大明会如何对我国。”
“你想听真话还是假话?”李云天闻言顿时笑了起来,他早已经猜到柳真要跟他说这件事情,否则不会如此着急要跟他单独相处。
当然了,柳真不会是想从他那里套取情报,而是对朝鲜王的要求感到十分无奈,因袭向他求援。
“民女只想知道该如何回复主上殿下。”柳真忽闪了一下明亮的双眸,冲着李云天嫣然一笑。
“太祖皇帝曾经定下了十五个不征之国,只要朝鲜王能安分守己,恪尽职守,那么大明这些年将休养生息,不会轻启战端。”
李云天见柳真把问题又推给了自己,于是笑了笑后意味深长地说道,“况且,朝鲜国天寒地冻,土地贫瘠,民生凋敝,大明对其可没有兴趣,倘若占之反而是一个得不偿失的累赘。”
“民女知道如何回复主上殿下了。”柳真的双目顿时闪过惊讶的神色,怪不得李云天要向她透露大明准备扩建皇城的事情,原来大明以后将休养生息,自然不会轻易发动战争,由此看来李云天已经猜到了她的用意,随后柳真回过神来,微微一笑后娇声向李云天说道。
其实,柳真并不关心大明如何对待朝鲜王国,她一个妓生出身的升斗小民根本就够不着这种军国大事,再加上朝鲜王国是大明关系密切的藩属国,而大明被敬为天朝上国,朝鲜王国的百姓对大明颇为向往,有些人死后立碑甚至以“大明朝鲜国”自称。
因此,如果朝鲜王国能并入大明,那么对朝鲜王国的百姓们来说也是一件幸事。
不过如此一来对柳真就不是什么好事了,她的父兄之所以能被朝鲜王破格晋升为堂上官,正是因为朝鲜王看中了她与李云天之间的密切关系,进而将其父兄作为人质留在了身边进行威胁,倘若大明进攻朝鲜王国的话那么朝鲜王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杀了他们。
幸运的是,柳真还有李云天可以依靠,如果大明真的攻打了朝鲜王国的话,那么她相信李云天肯定不会对她见死不救,而以李云天的才华必定能想出办法救出她的父兄。
第753章扩建京城
第二天一早,李云天被宣德帝召进了宫里议事,随同李云天一同觐见的还有张辅、杨士奇和蹇义等朝廷的重臣。
宣德帝的脸色苍白,在东暖阁的暖榻上不停地咳嗽着,使得现场的气氛变得非常压抑,谁都看起来宣德帝现在的状态非常不好。
“北元兵围困北平城时,城外的店铺民居毁坏甚重,时至今日才恢复了元气。”
等商议完了军国大事后已经是晚上,宣德帝让御膳房给李云天等人准备宵夜,趁着众人用餐的时候一边咳嗽着一边说道,“如今城外百姓日益增多,朕准备扩建外城,既可作为内城的屏障也可护百姓安危!”
现场众臣闻言不由得停下了手里的动作,相互间诧异地对视了一眼,如今北京城虽然承担了大明京师的义务,但是它却不是大明正统的京师,因为洪熙帝驾崩前所做的事情就是迁都南京城,而且临死时依旧牵挂迁都事宜。
与南征北战、驰骋疆场的永乐帝不同,腿脚有疾的洪熙帝并不赞同“天子守国门”,认为京城距离鞑靼和瓦剌太近,否则一旦有失后果不堪设想,再加上南京城比北京城繁华富庶,因此这才想要迁都南京城。
而宣德帝自小跟随永乐帝长大,因此磨砺出了坚强的秉性,自然认同永乐帝“天子守国门”的军事战略,南京城固然繁华但是会使得文武大臣陷入纸醉金迷的奢侈生活,这绝对不是他所愿意看见的一幕。
因此,宣德帝登登基后并没有继续进行迁都的事情,但是他又不好违背洪熙帝的遗诏,故而就采用了一个回旋的办法,将北京城作为“行在”,也就是天子驾临的地方。
为了与南京的部院衙门相区别,同时也是表明宣德帝履行了洪熙帝的遗诏,北京城的各大部院衙门的大印于是发生了变化,从“大明某部”变成了“行在某部”,意味着北京城已经不是大明的京师,只是宣德帝驾临的地方。
例如,吏部的大印就从“大明吏部”变成了“行在吏部”。
本来,北京城里的文武百官都想迁都到繁花似锦的南京城,可宣德帝登基后面临汉王的威胁,朝廷中支持宣德帝和支持汉王的势力明争暗斗,再加上汉王很快就发动了叛乱,故而迁都的事情也就耽误了下来。
后来相继发生了交趾叛乱、两淮盐道的贪墨案以及北元的进犯等重大事件,使得朝廷里的大臣没有心思讨论迁都,谁都看出来宣德帝并不想去南京城,因此也没人再提迁都的事情去触宣德帝的霉头。
如今宣德帝提出了扩建北京城一事,虽然他并没有说将要把北京城作为大明的京师,但无形中已经用实际行动否决了洪熙帝的遗诏。
虽然现场的文武百官感到惊讶,但是没人出言反对,因为宣德帝并没有明说把北京城定为大明京师,只是从安全和需要的角度来扩建北京城。
而且大家都很清楚,宣德帝绝对不会下诏否决洪熙帝迁都南京的遗诏,只会用遗诏来让太子中止迁都的事情,如此一来太子就不会背负违背遗诏的名声,朝中也没人再敢提及此事。
“北平城扩建一事非同小可,不可一蹴而就,朕把此事交给诸位爱卿,望诸位爱卿明年能完成扩城的筹备事宜。”宣德帝见现场的众臣被他说的话吓了一跳,随后吸了一口气,郑重其事地说道。
“臣等遵旨!”在座的众位文武众臣闻言纷纷向宣德帝一躬身,异口同声地说道。
自从李云天开辟了与南洋的海外贸易以及查抄了两淮盐道的那些涉案的官吏富商后,虽然经历了与鞑靼、瓦剌的战争,但大明的国库依旧充盈,故而扩建北京城并不存在什么问题。
说白了,李云天通过与南洋的海外贸易和交趾、广西的商业源源不断地给大明赚取着税收,使得宣德帝有了扩建北京城的底气。
时至今日,交趾和广西两地的商业在李云天的推动下迅猛发展,每年已经能给大明国库上缴近百万两银子的税收,堪称是一个奇迹,要知道交趾和广西可是大明百姓眼中尚未开化的蛮夷之地。
李云天的脸色显得十分平静,在现场的众位大臣中,他是唯一一个知道宣德帝想要扩建北京城的人,并且已经参与到了北京城的扩建中。
鞑靼和瓦剌围攻京城的时候,京城城外的民居商铺受到严重破坏,故而宣德帝把善后事宜交给了李云天,让李云天主持战后的恢复。
很少有人会注意到,李云天所主持的重建改变了京城城外原先的格局,如果从高空中居高临下地话就会发现,那些重建的区域已经与北京城连为了一体,成为了北京城外城的一部分,进而扫清了扩建时迁移百姓的烦恼。
尤其是北京城南城外的区域,更是百姓聚集的繁华地带,如果平常的时候扩建城池的话必定会牵涉到与当地住户的纠纷,这绝对是宣德帝不愿意看见的局面。
因此,鞑靼和瓦剌的进犯反而给了李云天一个说服宣德帝扩建北京城的机会,很显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大明的京师将会越来越繁华,人口也会越来越多,在李云天看来是必要早做打算。
只不过,按照事态的进展,宣德帝应该明年再提及扩建北京城一事,看来是宣德帝的身体已经越来越糟糕,使得他不得不提前谈及此事。
历史上,宣德帝曾经对北京城进行了第二次增建,第一次增建是永乐帝时期。
永乐四年,永乐帝开始筹划迁都北京,在燕王府基址上营建西苑,永乐七年在昌平天寿山营建寿陵。
永乐十四年,永乐帝开始下令营造宫殿,并于永乐十八年建成紫禁城宫殿、太庙、太社稷、万岁山、太液池、十王府、皇太孙府、五府六部衙门和钟鼓楼,同时将南城墙南移近两里以修建皇城。
永乐十九年,永乐帝正式迁都北京城,相继在北京成南郊修建了天坛、地坛和山川先农坛。
值得一提的是,宣德帝并不是直接对北京城进行的增建,而是由继位的正统帝来完成的。
宣德十年,宣德帝驾崩,正统元年时继位的正统帝北京城进行了第二次增建,其主体工程为:将城墙内侧用砖包砌;开挖太液池南海;建九门城楼、瓮城和箭楼;城池四角建角楼;城门外各立牌坊一座;护城河上的木桥全部改为石桥,桥下设水闸,河岸用砖石建造驳岸。
增建之后的京城周长45里,形成了坚固的城防体系,并在京城远郊建设了皇陵以及昌平城、拱极城和内长城等防御设施,这也使得土木堡之役后也先率领的瓦剌大军惟有望着北京城徒呼奈何。
之所以说是宣德帝对北京城进行增建,是因为正统帝登基的时候只有八岁,很显然朝中的文武大臣们执行的是宣德帝留下来的大明国策,故而虽然北京城的第二次增建发生在正统年间,但世界上应该是宣德帝在世时所留下的一项工程。
土木堡一役后,北京城曾多次面临鞑靼和瓦剌部的侵扰,因此成化十二年朝廷提出了在京城外加筑外城的建议。
嘉靖元年,朝廷在京城四郊新建了地坛、日坛和月坛。
嘉靖二十九年时开始修筑北京城南面前三门外的关厢城,即三座独立于城门之外的小城,可由于需要拆毁的店铺民房甚多导致民情汹惧,因此工程不久就停工。
嘉靖三十二年,朝廷决定利用元大都土城遗址四面环绕修筑北京城的外郭城,初始规划外城长七十里,东西十七里,南北十八里,设城门十一座,敌台一百七十六座,西直门外和通惠河设置水闸两处,其他低洼地带设置水关八处。
由于这次工期浩大,所以在严嵩的建议下改为先修筑北京城南面的外城,将正阳门外的大片繁华区域包括在内。
后来因为大明对外用兵频繁,再加上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发生了一场大火,使得朝廷不得不集中财力物力重建被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