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执宰大明-第1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换作别的总兵官,白白得了二十万两银子的钱粮肯定是大喜过望,可李云天对此却显得很平淡,广西虽然是比较偏远,但地方上每年的税收折算成白银的话怎么也得有两三百万两。

这两三百万两可是归入了广西地方衙门的财政中,其中大大小小的官员捞了多少早已经难以计算,成了一笔糊涂账。

如今广西三司竟然拿着区区的二十万两钱粮来打发他,想要他手下开恩,这也未免太小瞧了他。

不过,既然广西三司有这个心思,那么李云天不要白不要,现在交趾的事务花钱如流水,他正好那这笔钱粮来重建交趾。

虽说李云天收了这笔钱粮,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在广西就要无所作为,他的目的是整顿广西的吏治,自然要敲山震虎,给广西的那些地方官员们提个醒。

至于接下来如何做,里面有着很大的讲究,总不能无缘无故地去查人,也不能接了那些喊冤百姓的状子去查,两种方式都会使得地方上的官员们恐慌,势必会造成时局的动荡,他必须要有那些人的把柄才好下手。

对李云天来说,要想找那些地方官员的把柄简直太容易了,既然那些官员们借着给平叛大军筹集军资来讨好他,那么他就从此事上下手,让那些官员知道他可并不像其他的人那样好糊弄。

于是,在欣然接纳了那二十万两钱粮后,李云天向广西布政使司要来了广西各府筹集各自筹集钱粮的数额统计。

查看了广西十一个府的上报的钱粮筹集数额后,李云天忽然暗中下令,让讲武堂下辖政务堂户厅的人员连夜赶往了与广东相邻的梧州府,查封了梧州府府衙和下属各州县衙门的户房,开始清查他们的账目。

这使得广西的官场上备受震动,谁也想不到刚刚收受了“好处”的李云天为何会翻脸无情,忽然之间让人查梧州府的帐。

不过随后一则流言就在广西官场上流传开来,作为广西十一个府中富裕程度排名三甲的一个州府,梧州府给平叛大军筹集的钱粮折算起来竟然只有可怜的五千余两,位居广西十一个府中的末尾,故而激怒了李云天。

与此同时,李云天向广西各府县下达了一纸公文,禁止地方上以向交趾平叛大军筹集军资为名征收税赋,如有违反者严惩不贷,同时还明确规定今年不再加赋。

这道公文一出,广西官场的那些官员们顿时回过味儿来,梧州府果然是栽在了那五千余两的钱粮上,这使得众人不由得暗自庆幸,同时也觉得梧州知府不识时务,堂堂的大明定南将军难道只值区区的五千两?

由于弄清楚了梧州府被查的原因,广西官场的恐慌氛围很快就稳定了下来,大家还以为李云天新官上任三把火,要清查各地的吏治,那样的话不少人都会跟着倒霉。

就在李云天向广西各府县下达了禁止征赋和加赋公文的第二天,广西布政使司衙门的大门前来了两辆马车。

“这位差爷,劳烦你进去通禀定南将军一声,山西太原府文安县柳氏求见!”一名身穿绿色一群的俊俏丫环从领头的马车下来,走到门前几名立在那里谈笑的门卒前,微笑着将一小块碎银递向了其中一名粗壮门卒。

“总兵大人公务繁忙,我可以帮你通传,但总兵大人见不见你就与我无关了!”那名粗壮门卒掂了掂碎银,一边打量着那名绿衣丫环一边问道,“你与总兵大人是什么关系?等下我也好禀报。”

“我们与总兵大人是京城的故人,你一说我家小姐的名号总兵大人就知道。”绿衣丫环微微一笑,不动声色地回答,显得有几分神秘。

“京……京城故人?”粗壮门卒闻言顿时就是一怔,随后脸色大变,连忙将手里的碎银往绿衣丫环的手里一塞,急匆匆地进了府门。

绿衣丫环有些不解地望着落荒而逃的粗壮门卒,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看样子粗壮门卒显得很害怕的样子。

不仅如此,边上的另外几名门卒也纷纷愕然地望着绿衣丫环,见绿衣丫环望向他们连忙移开了视线,一副心虚的模样。

绿衣丫环不会知道,去年下半年,陈凝凝前来广西布政使司找左右两位布政使大人办事时曾遭到了守门门卒的刁难,那几名不开眼的门卒以为她出自商贾之家,想要趁机敲诈钱财,结果那几名守门门卒被两位布政使各打了整整五十板子,差一点没把他们给打死。

后来人们才知道,那个美貌无比、衣着华贵的女子根本就不是什么商贾之家的女人,而是大明镇武伯的夫人。

通常来说,由于陈凝凝是妾室,所以在外人面前是不能被称为夫人的,只有正室才能拥有这个称呼,良妾的正式一点儿的称呼是“姨娘”,至于不是良妾出身的妾室在外人面前连个称呼都没有。

不过陈凝凝与普通的妾室不同,她有着皇上的诰赦,是六品安人,故而因为皇恩而得以被称为夫人,享有与正室一样的待遇,只不过名分要比正室低上半格。

经由此事,广西布政使司衙门的门卒们知道了李云天有好几房妾室的事情,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如今听闻绿衣丫环口中的小姐是李云天的故人,自然下意识地就以为是李云天的妾室。

否则这山高水远的,哪名女子吃饱了撑的要来桂林城见李云天?

因此,粗壮门卒岂敢收受绿衣丫环的好处,现在李云天可是广西的最高官员,他要是这样做的话完全就是找死。

“怎么回事?”绿衣丫环哪里清楚这里面的隐情,神色疑惑地回到了马车旁,马车里人好像感觉到了形势优异,随即传来了一个轻柔的女声。

“小姐,他这是怎么了?”绿衣丫环狐疑地将刚才发生的事情小声讲给了车厢里的女子,不解地问道。

“看来他们认错人了。”车厢里的女子沉吟了一下,声音柔和地回答,猜到了那些门卒误会了她与李云天的关系。

假定南将军得到禀报的时候正在衙门后院一个环境清幽的小院里练剑,由于他并不接手公务,故而平常的日子过得甚是轻松悠闲。

得知李云天在京城的故人来访,而且还是一名女子后,假定南将军不敢怠慢,连忙让负责警卫的骁武军军士前去通知李云天。

“山西太原府文安县柳氏?”此时,李云天正在府衙后院一个位置比较偏僻的小院客厅里与一名身穿正五品文官官袍的中年人商谈事务,听闻了那名骁武军军士的汇报后眼前顿时浮现出了一名俏丽女子的影像来,双目满是惊讶的神色,他想不到对方为何千里迢迢前来广西。

“总兵大人若是有事,下官先行告退。”坐在一旁的中年文官见状向李云天微微一躬身,开口说道,他感觉到李云天好像来了重要客人。

“你先下去休息,本官明天与你详谈。”李云天闻言微微颔首,向那名中年文官说道。

中年文官随即起身向李云天一拱手,躬身行礼后大步离开了,李云天沉吟了一下,让报信的军士告诉假定南将军,让等在门外的那对主仆来他这里。

“大哥,山西太原府文安县柳氏莫不是柳雯晴?”等那名中年文官和报信的骁武军军士离开后,雷婷从门外走了进来,不无惊讶地问道。

对于李云天的事情雷婷早已经打听的是一清二楚,其中自然包括李云天和柳雯晴之间的情感纠葛,对柳雯晴忽然之间来感到非常意外。

“应该是她,大哥认识的那些人里只有柳小姐是山下太原府文安县人氏。”李云天点了点头,眉头微微皱着,他实在想不出来柳雯晴来广西所谓何事,而在所有的人中柳雯晴无疑是他最不愿意面对的一个。

两人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非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可谓是剪不断理还乱。

第484章化解心结

在广西布政使司衙门大门前几名门卒诧异的注视下,柳雯晴和她的侍女珠儿被一名骁武军的军士请了进去。

等两人进入院里后,几名门卒立刻聚在一起嘀嘀咕咕地议论着柳雯晴的身份,私下里猜测着这名美艳卓绝女子与李云天之间的关系,纷纷暗中感慨李云天有如此好的桃花运,结识的女子一个比一个漂亮。

“柳姑娘,你怎么来了?”由于柳雯晴的眼睛不好,李云天于是在小院的院门处等着她,见她被珠儿扶着走来,于是抬步迎了上去。

雷婷跟着李云天的身后,好奇地打量着柳雯晴,眼神中流露出了怜悯的神色:像柳雯晴这种令人一见就感到怜惜的美人眼睛竟然看不见,实在是人生一大憾事。

“李大人,小女子是特意来找大人的。”柳雯晴闻言莞尔一笑,开口说道。

“找我?”李云天微微一怔,显得颇为错愕,他还以为柳雯晴在广西有什么远亲。

雷婷也面露诧异的神色,万万没有想到柳雯晴跋涉千里来广西竟然为了见李云天,据她所知李云天与柳雯晴虽然在外界看来关系有些暧昧,但两人之间清清白白,好像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关系,难道柳雯晴有事情要求李云天。

“不知大人是否方便,小女子有话要对大人说。”或许是说话太过直接,柳雯晴的脸颊浮现出了一丝娇羞的红晕,神情羞涩地说道。

“柳姑娘请。”李云天回过神来,侧身做了一个请的手势,领着柳雯晴和珠儿进了客厅。

“李大人,小女子的话不方便让外人听见,大人可否让他人回避?”进了客厅,柳雯晴不等李云天开口请她在一旁的座椅上落座,率先向李云天提出了一个条件。

李云天的脸上闪过一丝惊讶的神色,不清楚柳雯晴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对他说,于是向跟在身后的雷婷微微颔首。

雷婷明白李云天的意思,向屋里的两名侍女挥了一下手,领着她们出去了。

不仅雷婷等人,珠儿也跟着离开了,走的时候顺手关上了房门,这使得雷婷不由得打量了珠儿一眼,感觉珠儿和柳雯晴的举动显得有些怪异。

珠儿见雷婷望着她,连忙躬身向雷婷行礼,她一眼就看出雷婷是女人,能女扮男装待在李云天身边足以说明雷婷在李云天心目中的重要。

雷婷的目光落在了紧闭的房门上,隐隐约约她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这种预感与灾祸无关,而是出于女人的一种内心的敏感。

“柳姑娘,这边坐。”客厅里,李云天见柳雯晴立在那里,于是走上前想指引着她在一旁的椅子上落座。

“李大人,都过了这么长时间了,你心中还是对小女子有芥蒂?”出乎李云天的意料,他刚走到柳雯晴面前,柳雯晴忽然抬起头望着他,幽幽地说道,双眸中充满了无比的哀怨。

“你……你的眼睛?”李云天见状吃了一惊,不无愕然地望着柳雯晴,他好像感觉柳雯晴能看见他。

“托李大人的福,小女子的眼睛已经被太医治好了。”柳雯晴闻言双目流露出一丝复杂的神色,有些凄然地向李云天一笑,“有时候小女子倒希望眼睛永远也不好,这样的话你至少还会牵挂我。”

“柳姑娘……”李云天闻言顿时感到无比尴尬,他越是怕什么就来什么,正如柳雯晴说的那样,只要柳雯晴的眼睛一好他也就不觉得拖欠柳雯晴什么了。

“李大人,小女子之所以来广西就是想问问李大人,为何要对小女子敬而远之,小女子虽然是汉王保的媒,但小女子根本就与汉王无任何瓜葛。”

柳雯晴知道李云天想解释什么,于是打断了他的话,神情黯然地盯他的眼睛,“小女子想知道,李大人是否是因为汉王的事才疏离小女子,想要因此避嫌,如果是的话小女子也就绝了心中的念想。”

“柳姑娘,你在平定汉王的叛乱中立有大功,我又岂会因为汉王而疏离你!”

李云天万万没有想到柳雯晴问的如此直接,一时间显得有些进退维谷,不知道如何是好,见柳雯晴的目光中充满了无比的幽怨,他迟疑了一下,郑重其事地向柳雯晴道出了心中的实情:

“实不相瞒,我已经派人去太原府文安县查过你的身世,听闻你的二娘之所以发疯与你有关,我岂能不敬而远之。”

柳雯晴在平定汉王叛乱中立有两个大功,一个大功是在原山东都司靳荣的家中向前来会报汉王已反的御史李浚报信,提醒李俊靳荣与汉王有染,进而使得李浚连夜翻墙逃走,进而躲过了靳荣派来暗杀他的手下。

没错,当时那个在靳荣府上向李浚通风报信的人就是柳雯晴,柳雯晴去济南城并不仅仅是想趁机接触李家在济南城的家人,尤为重要的是她已经料到了汉王必反,因此想要撇清自己与汉王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她和李云天才有可能。

由于柳雯晴能弹一手好琴,故而成为了靳荣府上的乐师教习,教授女眷们抚琴。

因为柳雯晴双目失明的缘故,靳荣对她很放心,故而她在靳荣府上也很自由,谁也不会想到柳雯晴的眼睛已经在太医的医治下逐渐好转。

柳雯晴前去靳荣的府上自然有着目的,汉王要是想要造反,山东都司必须首先被汉王拿下,所以她才想办法混了进去,暗中等待着机会,结果发现了金融与汉王的密使暗中往来的事情。

说起来柳雯晴在靳荣府上吃了不少苦,她一个年轻美貌的女子自然少不了引发府中男人们的觊觎,有些男人不由得对她动手动脚地占着便宜。

不过,自从靳荣府上的人得知汉王曾经给她和李云天保过媒的事情后,那些男人们就打消了占柳雯晴便宜的念头,无论是汉王还是李云天他们都惹不起。

第二个大功也与靳荣有关,在靳荣准备发兵控制济南城的前夕,柳雯晴让珠儿前去给济南布政使报信,使得济南布政使和按察使抢先一步下手,将靳荣控制住,确保了济南城的安危,否则山东将成为汉王的天下。

凭借着这两个大功,柳雯晴得到了宣德皇帝封赏,被诰赦为正六品的安人,享有了朝廷的俸禄,成为了大明的一名命妇。

也因为此,柳雯晴彻底摆脱了汉王亲信的嫌疑,因此李云天岂会因为汉王曾经给柳雯晴保过媒而疏远她。

真正令李云天心中感到不安的是他从太原府文安县打听到的一些关于柳雯晴的事情,很显然,柳雯晴之所以能被汉王选中并非没有原因的。

根据李云天的手下打探来的消息,柳雯晴母亲早丧,后来她的父亲续了弦,成为了她的二娘。

像大多数继母一样,二娘非常讨厌自小就聪明伶俐的柳雯晴,但是由于柳雯晴父亲对她甚是宠爱,她也不敢轻举妄动。

或许是由于失去母亲的缘故,柳雯晴很早就开始懂事,她察觉到二娘不喜欢她,因此也就避免与二娘接触。

原本双方相安无事,可是自从柳雯晴的双目失明后,两人之间的关系就发生了变化,简直到了水火不容的境地,很难想象当时只有十来岁的柳雯晴会与二娘爆发出激烈的冲突。

然后发生的事情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不仅二娘无缘无故地疯了,就连二娘带来的在柳府做管家的表弟也下落不明,那些曾经跟着二娘狐假虎威的下人更是受到了严惩,整个柳府被柳雯晴所掌控。

文安县的百姓中纷纷传言,柳雯晴的二娘是被她给弄疯的,而且二娘的表弟已经被柳雯晴让人给杀了。

也正是因为此,汉王看中了柳雯晴的心机,这才保了她与李云天的这个大媒,瞪着柳雯晴大闹李云天的后宅。

可惜的是,李云天却没有上当,虽然他当时并不清楚柳雯晴的底细,但是直觉告诉他汉王保的大媒不能要,故而与周雨婷上演了一出“妻管严”的好戏来,顺利从中脱身。

后来,李云天得知了柳雯晴的背景,自然要对她敬而远之了,他可不希望自己的后宅因为柳雯晴而乱起来。

“没错,是我把那个恶毒的女人给逼疯的,那个恶毒的女人不仅毒瞎了我的眼睛,而且还与她的表弟狼狈为奸,做下了苟且之事,竟然想要暗算我爹谋夺家产。”

柳雯晴见李云天提到二娘,双目顿时为之一黯,她早就想到了李云天心结所在,以李云天的谨慎必定探查她以往的经历,随后她咬了咬嘴唇,神情凝重地望着李云天,言语中充满了一丝无奈,但更多的是决然:

“我并不想她发疯,也不想让人杀了她的那个姘头表弟,但我不这样做的话她和那个姘头就会害了我爹,谁要想害我家人,我绝对不会放过他!”

李云天无比震惊地望着一脸决绝的柳雯晴,他万万想不到这件事情里面竟然会有着如此复杂的隐情,更想不到当时只有十来岁的柳雯晴竟然会让人杀了她二娘的那个姘头表弟,这已经出乎了他的意料,看来柳雯晴小时候有着复杂的经历,使得她有着远超同龄人的成熟和果决。

第485章独霸天下的造船业

“你一定认为我是一个恶毒的女人吧!”见李云天愕然望着自己,柳雯晴心中顿时往下一沉,李云天此时的反应比她想象的还要糟糕,随后凄然一笑,神情无比失落,抬步走向了房门。

柳雯晴是一个聪明的女子,虽然李云天还没有明确表明态度,但在她看来此情此景已经毋须李云天多言了,李云天做做出的反应已经表明不会接纳她这种有着如此“恶行”的女人。

见柳雯晴失魂落魄地走向门口处,李云天猛然回过神来,他看得出来柳雯晴现在伤心欲绝,对他的感情毋庸置疑。

迟疑了一下,李云天毅然做出了一个决定,快步上前从身后拥住了柳雯晴,紧紧地将她搂在了怀里。

柳雯晴没有想到李云天会有如此举动,身子顿时就是一颤,随后眼眶一红,泪水顺着脸颊滚了过来,此时无言胜有声,李云天的这个举动已经表明了一切。

“你愿意当我和婷儿她们是家人吗?”李云天俯身凑到柳雯晴的耳旁,低声问道。

“嗯!”柳雯晴没有丝毫犹豫,使劲地点着头,自从李云天当年为了救她而硬扛安义候古大勇时,她就已经将李云天当成了自己的最亲密的家人。

“等我平定了交趾的叛乱后就给皇上上奏,请皇上赐婚,咱们的亲事一定要在京城办得热热闹闹。”李云天闻言微微一笑,在柳雯晴的脸颊上吻了一下,沉声说道。

“嗯!”哭得梨花带雨的柳雯晴闻言微微一怔,随后面色一喜,泪水再度汹涌而出,她此时由于太过激动已经无法说出话来,只是在那里点着头。

对柳雯晴来说,幸福来的实在是太突然了,李云天不仅出人意料地接纳了她,而且还要给她一场盛大的婚礼,如果宣德帝赐婚的话,那么柳雯晴和整个柳家都会感到无上的荣耀,她也能一举在李宅站稳了脚跟。

李云天一脸怜惜地将柳雯晴搂在怀里,虽然柳雯晴的心性可谓是他所见过的女子中最狠的,小小年纪就让人杀了她二娘的姘头表弟,而且还逼疯了她二娘,但事出有因,也不能全怪柳雯晴。

促使李云天接纳柳雯晴的是柳雯晴最后的一句话,为了保住家人她可以不惜一切代价,这打动了李云天,他相信柳雯晴知道轻重,能很好地融入到李府的后宅中。

柳雯晴这次来就是为了向李云天摊牌,作为一名女孩她可是鼓起了莫大的勇气,并且放下了矜持和颜面,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她很清楚自己与李云天之间有一道心结,如果不把这个心结打开的话两人将终生无缘,此次李云天交趾之行危机重重,连身为总兵官的柳升都战死了,足以说明交趾战局的恶劣。

万一李云天在交趾有个意外,那么柳雯晴可就连向李云天表明心迹的机会都没有了,故而她毅然南下,想要去交趾找李云天。

柳雯晴已经想好了,如果李云天拒绝了她,那么她就遁入空门,与青灯古佛为伴,彻底了却红尘的俗缘。

既然柳雯晴这次费尽千辛万苦来了广西,自然就不打算回去,准备留下来帮李云天,大不了两人死在一起。

其实,柳雯晴开始时本可以装作她仍未复明来博取李云天的好感,不过最后她还是放弃了这样做,不想欺骗李云天,也因此获得了李云天信任和好感,李云天并不希望自己的女人对他耍心机。

作为平叛大军的主帅,李云天的身边很显然并不方便出现女人,否则雷婷也就不会女扮男装了。

因此,经过慎重的考虑后他决定交给柳雯晴一项艰巨的任务,现在李云天的手边严重缺人,他需要一个值得信赖又有能力的人来完成这项任务。

晚上,李云天在府中给柳雯晴摆宴,给她接风洗尘,在座的除了雷婷外只有一名客人,这名客人就是先前与李云天在客厅里谈话的那名正五品文官。

那名正五品文官并不是广西和交趾的官员,他来自南直隶,名叫方有节,是工部的一名郎中,不过并不负责工部衙门各司的事务,而是专管南京龙江关的龙江船厂。

龙江船厂是中世纪世界上最大的皇家造船厂,地处南京龙江关(今下关)附近,西接长江,东邻秦淮河。

明代李昭祥的《龙江船厂志》中对龙江船厂有过记载:“洪武初,即都城西北隅空地,开厂造船”。

龙江船厂地域广阔,船只造成后可以直接在长江下水,而且分工细致,除船身主体工厂外,还有细木、油漆、铁件、艌作、蓬作、索作、缆作等作坊,有着世界上最为先进和复杂的造船工艺。

其中,龙江船厂最为有名的要数其下设的龙江宝船厂,专门为郑和下西洋制造大型高级海船――郑和宝船,工匠都是闽、粤、江、浙等地征调来的技术娴高超的匠户,达到了四百多户,是龙江船厂最为机密的部门。

据史料记载,龙江宝船厂的船坞宽约70米,长在500米以上,西连长江,像一个巨大的河道。

由于中世纪的船身都是木材结构,主要由杉木、松木、柚木、格木、娑罗双树、锥木、杯裂香和柿木8种树木来建造,因此中间要用铁钉固定,不经拉扯,所以要选在靠江的地方建造船厂。

建造郑和宝船时,先要堵住船坞与长江之间的闸门,当船坞里建好郑和宝船后,等潮水来时再打开闸门,引进江水把船舶漂出去。

从船坞的长宽来推测,当时建的郑和海船已经能达到四十多丈长、十八丈宽。

船厂的督造官员中除了一名专职造船事务的工部郎中外,还有员外郎、主事、提举,帮工指挥等官员,仅仅下设的厢长、作头等低级班头就将近百名。

为了造出足以在海洋上航行的海船,造船制舶的工匠由朝廷从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及江苏等地的工匠中调来,分工细致,协同合作,下编四厢,每厢分为十甲,每甲设甲长,统管十户:

一厢分为船木、梭、橹、索匠;二厢分为船木、铁、缆匠;三厢为艌匠;四厢分为棕、篷匠。

另外,船厂里还有内官监匠,御马监匠、看料匠、更夫、桥夫等人员,有着一套无比庞大复杂的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明初的造船业十分发达,民间造船厂主要生产小型的****船只,大船的制造由官府主导,其制造工艺和技术稳居世界造船业的龙头地位。

除了南直隶设有龙江船厂外,大明还在福建的福州设有五虎门船厂,广东的新会设有东莞船厂,其他的地方,如太仓、临清、直沽、辽东吉林等地也都设有造船厂,造船的种类有海上远航用的大型海船,也有海上或江河作战用的战船,以及运粮的浅船和航行在江河的快船等等。

在大明的诸多船厂中,排在第二位的自然就是福建福州的五虎门船厂,其设立是洪武皇帝用来防御倭患,专门生产对抗倭寇的海船――福船。

《明史?食货志》有过记载,说福船“能容百人,底尖上阔,昂首尾高,舵楼三重,帆桅二,傍护以板,上设木女墙及砣床。中为四层,最下实土石,次寝息所,次左右六门,中置水柜,扬帆炊爨皆在是。最上如露台,穴梯而登,傍设翼板,可凭以战,矢石火器皆俯发,可顺风行”。

而广东新会的东莞船厂则排在第三位,制造的“横江船”和“乌槽船”也是海上的战船,名为“广船”,船体的灵活性和坚固性超过福船。

至于其他地方的造船厂,生产最多的自然是江河湖泊中的运输船只,毕竟明初的时候以内陆河流的船业为主。

尤为重要的是,永乐帝迁都北京运送粮食的漕船需求量大增。

运粮的漕船分为两种,一为遮洋船,一为浅船,前者用于海运,后者用于河运。

据《明会典》卷二百的记载,明初粮船最多时达到一万零八百五十五只,其中遮洋船三百四十六只,浅船一万零五百零九只。

方有节当然不会是无缘无故地出现在这里,李云天离开京城前往交趾平叛的时候向宣德帝提了一个条件,那就是为了确保交趾与南海诸国海上贸易的顺利进行,他要打造新型海船来抵御海上的海盗,希望宣德帝将龙江船厂从工部划归到讲武堂的名下。

而且,李云天向宣德帝打了包票,所有的建船资金都由讲武堂自行筹集,不要户部一分一毫的银子。

自从永乐十九年郑和第六次下西洋后,由于大明国库空虚,一时间再也没有精力组织起第七次下西洋,向西洋诸国宣扬大明的国威,再加上大明的禁海令,这使得龙江船厂的处境每况日下,成为了一块鸡肋,处于无船可造的尴尬境地。

由于龙江船厂的工匠加上家眷有上万人,如何养活这些人已经成为了工部的巨大负担,故而李云天的提议很快就被工部的人同意,趁机甩掉了这个沉重的包袱。

第486章试行董事局

李云天去年出征时,龙江船厂并入讲武堂的相关事宜就已经开始进行,时至今日讲武堂已经完成了对龙江船厂的整合,其中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船厂官员的人事变动。

既然龙江船厂已经成为了讲武堂的下属产业,那么李云天自然要把讲武堂的人安排在龙江船厂的显要职务上。

不过,李云天并没有撤销龙江船厂那些大大小小官员的职务,例如专门负责造船事务的工部员外郎、主事、提举等官员,以及帮工指挥、厢长和作头等低级官吏、班头悉数留任。

他采取了改变龙江船厂权力构架的方式使得讲武堂派下来的人员掌握了龙江船厂的大权,不仅在龙江船厂成立了一个最高衙门――龙江船厂董事局,而且将船厂原先的管理体系打散重编,在董事局下面设立了设计司、建造司、采购司、后勤司、保安司和政务司六大部门。

其中设计司负责船舶的设计,建造司负责建造,采购司负责物品的采买,后勤司复杂保障生活、保安寺负责安全、政务司负责对外事务并协助董事局管理龙江船厂。

在这六大部门中,职权最重的自然是政务司,而责任最重的非建造司莫属。

按照李云天的设置,六大司的最高长官为司长,从五品的武职,副司长是正六品的武职,下属各部门的官员的官阶依次下调。

龙江船厂原来的官员和工匠主要集中在设计司和建造司里,毕竟他们是专业的造船者,讲武堂的人无法取代,而且设计司和建造司的司长也都由原来的船厂的工部主事担任。

至于政务司、采购司、后勤司和保安司的官吏基本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