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执宰大明-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由于顺化府距离三江府有着千里之遥,再加上太原府在明军的掌控下,叛军一时间自然难以查清她的身份。

况且,如果吴倩准备缜密的话,即使去太原府和顺化府查探,那么保不准她说的事情都是事实。

李云天在试探吴倩的时候,吴倩也旁敲侧击地打探着李云天的背景,不过令她失望的是李云天滴水不漏,她没有任何收获。

距离安梁县城越近沿途遇到的叛军也就越多,一个个神情严肃,使得气氛也逐渐变得沉闷压抑。

叛军现在已经将安梁县城围得水泄不通,各种攻城器械已经准备妥当,只等黎利一声令下十几万叛军将向安梁县城发动猛烈的攻势,三天之内就能攻下安梁县城。

黎利已经给安梁县城内的定南将军写了招降的文书,告诉定南将军只要投降,他就保证安梁县城的军民毫发无伤。

只不过,城里的定南将军令黎利失望了,仿效当年的成吉思汗,给黎利回了短短的两句话:“你要战,我便战!”

虽然只有寥寥的六字,但这六个字中已经充分显露出了年轻的定南将军要与叛军死战到底的决心,这使得黎利不由得摇头苦笑。

在交趾战场上所遇见的明军中,此次朝廷派来的定南将军是黎利最头疼的一个,他本以为对方年轻气盛,名不副实,万万没想到短短一个月不到就接连打了两个大胜仗,令他不得不刮目相看。

让黎利最为忌惮的就是大明的火器,当年张辅征安南国的时候带上了永乐帝组建的王牌火器部队――神机营,大败安南国太上皇黎季犛所统帅的战象部队。

那些看似勇猛无敌的战象面对着神机营接连不断的火铳和重炮射击后伤亡惨重,惊吓之下纷纷掉头向后奔跑,结果冲散了跟在后面的安南国部队。

由于神机营属于皇上的禁卫军,通常留守在皇帝身边,由最可靠的勋贵所掌控,再加上交趾的叛乱并没有引发朝廷上下的足够重视,因此无论是王通还是柳升都没有带神机营。

如今李云天来到交趾后明军立刻使用上了火器,这不得不使黎利感到担心,他并不是怕神机营前来,再怎么说神机营也就那么些人,而且交趾多山,树高林密,不利于神机营作战。

令黎利感到忧心的是宣德帝在平定交趾叛乱一事上的态度,如果宣德帝铁了心要平叛的话,那么接下来叛军就要过上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苦日子了。

尤为重要的是,宣德帝在恼怒之下很有可能会放下天朝上国的颜面,下诏让交趾的邻国占城和真腊协助明军平叛,届时交趾的叛军可就要腹背受敌。

与远道而来平叛的明军相比,占城和真腊的士兵都适应山地战,而且或多或少都与以前的安南有仇,一旦得了宣德帝诏令,肯定会全力攻打交趾的叛军,届时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虽然叛军现在在交趾占有绝对的优势,不仅连交州城都拿到了手,而且还围困住了定南将军所在的安梁县城,但从长远来看叛军无疑处于劣势,无论是人口技术还是经济实力都无法与明军相比。

也正是因为这样,黎利才找来了陈暠当幌子,将陈暠的身份伪装成安南国受大明封藩的陈氏王朝后裔,如此一来陈暠就能继承安南国,而交趾也将脱离大明的版图,继续成为大明的蜀国――安南。

可惜黎利的如意算盘落了空,他派去前往京城拜见宣德帝的使者和陈暠还在前往北平城路上的时候,通过八百里加急得知柳升战败的宣德帝就已经下达了平叛的诏令,他派去的使者和陈暠自然也被扣在了大明。

对黎利来说,要想赢下这场与大明之间的战争,他唯有与大明打持久战,将明军活活“拖死”在交趾,使得宣德帝和明廷的文武大臣知难而退。

至于宣德帝会不会下诏让占城和真腊协助平叛,黎利倒不怎么担心,他知道明廷上上下下的官员无不好面子,除非是到了万不得已,否则宣德帝绝对不会下诏让身为藩属国的占城和真腊出兵介入交趾的战局中,毕竟这是大明的内部战事,向两个藩属国求援的话大明的天威何在?!^!

第457章深入虎穴(一更)

小河镇位于安梁县城东南方五里处,是黎利大营的所在地,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兵营,里面驻扎着两万精锐叛军。。

原本,黎利的大营扎在安梁县城城外,不过由于范友在落叶坡被明军大败,使得他心生忌惮,不得不退到了小河镇,以免三江城的明军偷袭。

由于黎利在镇上,因此镇子戒备森严,叛军在镇口设下了两道关卡,严格盘查进出镇的人员。

蔡福的到来使得守在镇口处的叛将将领大吃了一惊,因为蔡福与几名跟着范友前去攻打三江城的叛军将领一样没能随着溃兵逃回安梁县城的叛军大营,下落不明,不是战死就是被俘。

在蔡福的带领下,李云天和吴倩一行人顺利进入了小河镇,在镇上的一个大户人家住了下来。

因为镇上的叛军众多,那户人家家里已经住着一名叛军将领,黎利得知蔡福来后大吃了一惊,立刻让蔡福前去见他,同时将那个大户人家的院子腾出来给蔡福住。

故而那户人家的人知道蔡福是叛军的重要人物,自然不敢怠慢了李云天和吴倩等人,小心翼翼地伺候着。

虽说李云天住的地方是小河镇的大户人家,但在他看来连北直隶地区乡村那些地主家的宅子都不如,不过就是一个用砖墙围起来的前后院而已,而且里面房子好像有一些年头,墙皮已经斑驳。

望着斑驳的墙壁,李云天无奈地摇了摇头,连一个镇上的大户人家都如此寒酸,说到底交趾还是穷呀,否则岂会有那么多的百姓跟随叛军闹事?

看来要想让交趾彻底安稳下来任重道远,他还有众多的事情要做,而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先稳住黎利,给他在广西募兵争取时间。

吴倩的房间被分在了李云天的隔壁,李云天对她跟着自己进了小河镇并不感到意外,无论吴倩是真的去太原府做药材生意,还是要去三江城找明军,此时能进入小河镇都大有裨益:

如果吴倩家里是顺化府的药材商,那么她可以借着这个机会结识很多叛军的高官,等叛军将明军赶出交趾后会从中获益匪浅,而从现在的形势来看叛军前途一片光明。

要是吴倩是占城国的奸细,由于叛军封锁严密她很难抵达三江城,因此不如先去小河镇,顺势能打探到不少有用的情报,以后见了三江城的明军也有了上门礼。

对李云天来说,他希望吴倩是占城国的奸细,吴倩要是长途跋涉从占城来找明军,很显然是占城国国王想要帮明军攻打叛军,这样看似是在帮助明军,其实是为了自己拆除交趾这颗埋在占城国北面的“定时炸弹。”

如此一来,原本就想让占城出兵的李云天就化客为主,能够与占城国王讨价还价,从中获取最大的利益。

因此,李云天对吴倩跟着自己进小河镇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想要探查一下吴倩的底细。

为了能安置好家里的贵客,同时也是为了安全,那户人家将后院清空,李云天一行人住在后院的东厢房,吴倩等人住在了后院的西厢房。

“小姐,这里都是叛军,咱们不应该来这里,要是让人认出咱们身份的话后果不堪设想。”西厢房吴倩的卧室里,一名中年人冲着她微微一躬身,不无担忧地说道。

说话的这名中年人是吴倩的堂叔吴敬皓,是此次前往太原府的带队者,不过看他对吴倩敬畏有加的模样,好像吴倩的身份比他要高得多。

“放心,所有的事情已经安排妥当,他们根本就无法发现咱们的破绽。”吴倩走过去立在窗前,望着院子里守着的几名李云天从三江城带来的土人士兵,漫不经心地说道,“如果他们起疑心的话,咱们根本无法进入镇里。”

“小姐,我觉得那个范公子好像不简单。”吴敬皓见吴倩一副不以为然的模样,沉吟了一下说道,他口中的刘公子指的是李云天。

李云天对吴倩使用了假名,编造了一个“范勇”的名字,反正“范”与“吴”一样,都是交趾当地的大姓,用起来不会引起外界的怀疑。

“当然不简单了,否则岂能顺利进入镇里,还能获得这么好的住处。”吴倩的嘴角顿时流露出一丝笑意,“说不定可以通过他见到黎利。”

“黎利?”吴敬皓闻言微微一怔,随后脸色就是一变,“小姐,你难道是想对付黎利?”

“如果黎利忽然死了的话,那么交趾的这些叛军就会树倒猢狲散。”吴倩双目寒光一闪,言语中充满了一丝兴奋,“这可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小姐,黎利身旁守卫森严,贸然行动的话只会白白送了性命。”吴敬皓的脸色顿时变得难看起来,连忙劝道,“一个黎利不足为惧,小姐别忘了此次前来的目的。”

“我知道。”吴倩见吴敬皓变得紧张,于是笑了起来,转身安慰着他,“本小姐才不会做出那种傻事。”

“小姐,我总觉得刘公子好像是故意让咱们跟进来的,小河镇乃军事重地,咱们和他又萍水相逢,按理说他不应该让咱们进入镇子才对。”吴敬皓闻言不由得松了一口气,随后想起了一件事情,忧心忡忡地望着吴倩。

“说不准他也是商人,想要跟咱们做生意。”吴倩并不这么认为,微微一笑后向吴敬皓说道,“本来我还以为他是叛军的人,不过现在看来他并不是叛军,十有**也是来跟叛军做生意的。”

吴倩之所以会改变先前的看法,是因为抵达小河镇后蔡福急匆匆地离开了,而李云天却住在了这里。

很显然,要是李云天也是叛军的话现在不应该待在合理,而是前去找叛军禀告,但是李云天却没有这样做,因此吴倩就猜出他不是叛军的人。

此时来找叛军的无非就两种人,一种是前来投靠叛军的地方的豪强大族,另外一种就是前来投靠叛军的商人。

吴倩觉得年轻的李云天彬彬有礼、谈吐得体,很显然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不像是那些豪强大族家心高气傲的子弟,因此自然断定李云天是商人,只有商人才会显得如此内敛,而且还是一个大商贾,使得蔡福在他面前都恭敬有加。

其实,吴倩之所以这样判断,无形中受到了李云天在酒楼给她解围的影响,她在酒楼里与那名企图敲诈她的粗壮叛军头目发生了冲突,进而被扯掉了头上的帽子和头巾暴露了女儿身,如果不是李云天让蔡福帮了她,那么她肯定难逃那个粗壮叛军头目的毒手。

再加上李云天一路上又应对得体,这使得对那些豪强大族家中子弟不满的吴倩下意识地就认为李云天也是商人。

吴敬皓感觉吴倩好像对李云天有着不错的好感,想要再度提醒,不过嘴角蠕动了一下后又把到了嘴边的话咽了下去,毕竟他现在也没有什么证据,说多了只会引起吴倩的反感。

与此同时,小河镇叛军议事大堂。

黎利端坐在大堂上首位主座,左右两侧的座位上坐着一些官员,有武将也有谋臣,纷纷望向了门口处,私下里交头接耳,小声地在那里议论着。

阮焉依旧坐在左侧座位的首座,眉头微微皱着,他是黎利的谋臣之首,即使是黎只也无法撼动他在黎利心目中的地位。

对于蔡福这次能在落叶坡一战中死里逃生回来,阮焉的心中感到非常意外,他并不认为蔡福这些天找地方躲起来躲避明军的搜查,否则的话早就应该逃回小河镇,十有**是被明军俘虏。

可蔡福是大明的叛将,大明历来对这种临战叛逃的将领处罚严厉,在他看来三江城的明军不可能放过蔡福才对,除非明军的俘虏营中发生骚动,否则蔡福从俘虏营中逃跑的可能性为零。

说起来蔡福来的还真是时候,黎利得到他逃回来的消息时正在议事大堂里召开叛军的重要会议,确定攻打安梁县城的相关事宜。

由于安梁县城里的明军宁死不降,再加上不知道三江城的明军是否还有他不知道的火器,黎利已经没有耐心再在安梁县城耗下去,因此准备拿下安梁县城,活捉城里的定南将军,以定南将军为筹码向朝廷谈判。

黎利原本以为蔡福这么些天都没有回来,这次必死无疑了,因为像蔡福这种大明叛将被明军抓到后绝对难逃一死,同时这也是他重用蔡福的原因,现在除了他能庇护蔡福外,蔡福已经无路可走。

而且,蔡福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明军将领,也确实带给了叛军不少帮助,大大提升了叛军的军事素质,故而黎利还真舍不得蔡福就这么死了。

因此得知蔡福活着逃回了小河镇后,黎利心中顿时感到一阵惊喜,万万没有想到蔡福命大福大能侥幸逃生。

而蔡福此时到来正好可以协助叛军攻打安梁县城,有他在的话攻城必定将会顺利许多,看来这是老天要助他攻破安梁县城,活捉大明的定南将军!!^!

第458章以假乱真(二更)

“王爷呀……”

就在议事大堂在座的众人小声说着话时,门外的院子里忽然传来了一个凄凉的哭声,这立刻使得现场安静了下来,人们不由自主地将注意力集中在了门口处。

“王爷呀,卑职差一点就见不到你了,天见可怜,卑职能侥幸逃得一命!”片刻之后,只见嚎啕大哭的蔡福快步走了进来,扑通一声跪在了黎利的面前,捶胸顿足地痛哭起来。

见此情形,周围的人们不由得面面相觑,谁也没想到蔡福一个堂堂的七尺男儿竟然会像一个女人似地在那里痛哭流涕。

由于蔡福哭声凄惨,涕泪俱下,可谓闻者伤心,见者落泪,顷刻之间就使得现场的氛围变得有几分沉重,在座的人们纷纷被他,不无同情地望着他,暗自猜测着蔡福失踪的这些天遭了哪些罪。

阮焉的眉头微微皱着,他仔细打量了蔡福一番,发现蔡福虽然哭得凄惨,但面色红润,精神饱满,一点儿也不像是受过罪的样子,心里顿时起了疑,按理说蔡福这段时间应该神色憔悴,身心俱疲才对。

虽然阮焉心中有疑惑,但现在肯定不是戳穿的时机,现在叛军正准备攻打安梁县城,蔡福要是出了什么意外的话,无疑会影响到将士们的士气。

“蔡将军,快快起身。”黎利也被眼前的一幕给惊呆了,随后走上前扶起了蔡福,开口安慰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王爷,卑职已经打听清楚了,明军那天在落叶坡使用的神秘武器是‘地火雷’,是一种埋在地下的火器,原本是明军京师三大营中神机营的装备,由于明军此次派来交趾的总兵是宣德皇帝的心腹,故而从神机营借调来了‘地火雷’来对付我军。”

蔡福擦了擦眼角的泪水,随后想起了一件事情,连忙躬身,忧心忡忡地向黎利说道,“王爷,三江城里现在有数千颗‘地火雷’,我军一定要注意提防。”

“数千颗?”听闻此言,现场众人顿时大惊失色,他们已经从阮焉那里知道明军在落叶坡使用的武器是地雷,万万没有想到三江城里竟然还有如此多的数量。

这也意味着,如果明军将这数千颗地雷埋在了三江城城里和城外,那么将给叛军造成重大的杀伤。

而且,现在大家最担心的是安梁县城里有多少颗地雷,不过既然定南将军在城里,那么想必数量也不会少。

万一那个定南将军还整来了什么别的厉害火器,那么届时安梁县城城下将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蔡将军,你是如何知道‘地火雷’的事情?”这时,阮焉忽然开口,不动声色地望着蔡福,地雷的事情堪称明军的机密,蔡福是如何知道的?

“阮大人,卑职当时在落叶坡被明军冲散,为了躲避追兵于是打扮成明军混进了三江城,伺机再想办法回营。”

蔡福早有准备,向阮焉微微一躬身,有条不紊地说道,“由于明军在三江城的部队由来源众多,而卑职又有一口明廷的北方口音,故而没有人怀疑卑职的身份。”

“本来,卑职是想在城里躲避几天就回来的,可是有一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在酒馆里遇上了两个明军骁武军的老乡,卑职请他们喝了一顿酒,套出了落叶坡的事情。”

说着,蔡福转向了黎利,向黎利解释着,“后来,卑职又断断续续地打听了一些事情,明军定南将军来的时候并没有带‘地火雷’,他们之所以来的那么快是乘海船从浙江宁波启程,广西钦州上的岸,由于急着赶来交趾就先行一步,‘地火雷’是被运送辎重的名义后运来的交趾,直到明军偷袭安梁县城前才混在几支运送辎重的车队里偷偷运来的三江城。”

黎利闻言眉头顿时皱了起来,蔡福说的这些消息不久前他都已经派人打听到了,而且还知道李云天乘坐的那艘郑和宝船名为“明定号”,现在就停泊在新安府的云屯港,高达四层,震撼人心,吸引了众多当地百姓围观。

原本那些在港口骚扰的海盗和叛军随即溜之大吉,谁也不敢与明定号船队对抗。

蔡福的这番言语顿时使得现场骚动了起来,交头接耳地小声议论着,在座的人都是叛军的重要人物,自然也知道黎利所知道的事情,只是他们谁也没有想到李云天这次来竟然会带如此多威力巨大的火器。

现在想想也是,明军竟然派出了明定号这样的船队来运送李云天等数百人来交趾,这本身就不合常理,再加上李云天身为主帅竟敢亲身犯险就更加诡异了。

扫了一眼房间里那些窃窃私语的人,蔡福禁不住松了一口气,很显然他先前的那番言语使得在座的叛军将领和官员相信了,他也算是顺利完成了李云天交给他的任务。

显而易见,蔡福不可能知道明定号的事情,更不可能见过三江城里的地雷,因为李云天手头的地雷已经在落叶坡用完了,城里根本就没有地雷,况且放地雷的地方是绝密地点,他岂会能找到?

蔡福所说的那番话是李云天教给他的,目的是打击叛军的士气,同时也是给他与黎利的谈判打下一个牢实的基础,他要让黎利知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道理。

“王爷,既然蔡将军带来了如此重要的消息,那么攻打安梁县城一事不如推后,从长计议。”

阮焉敏锐地觉察到了现场众人心理上的变化,落叶坡一战的惨败已经使得叛军对地雷这种新颖的火器充满了畏惧,蔡福这么一宣扬不利于将领们的士气,故而向皱着眉头立在那里琢磨着蔡福先前那番话的黎利沉声说道。

“嗯。”沉思中的黎利闻言回过神来,他听出了阮焉的意思,随后环视了一眼现场众人,不动声色地下达了命令,“今天的议事就到这里,诸位各归本部,随时听从本王的传召。”

“遵命!”大堂里在座的人们纷纷站起身向黎利行礼。

“你随我来。”黎利有很多话要问蔡福,随后冲着他招了一下手,抬步离开,前去后院。

蔡福连忙躬身跟在后面,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看得站在座位前的阮焉眉头顿时就是一皱,他觉得蔡福此次回来实在是太过诡异,心中隐隐约约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等黎利走后,屋子里的人三五成群地走了出去,相互间议论着蔡福所说的事情。

“阮大人,你也觉得蔡福此次回来很可疑?”这时,原本已经跟着人走到门口处的黎只见阮焉立在那里发呆,于是转身返回,来到他身旁低声问道。

黎只是黎利身边的次席谋臣,心智超常,自然也能看出蔡福这次回来显得特别突兀,心中也怀疑蔡福心中藏着不为人知的隐情。

“王爷慧眼如炬,他的这点儿心事瞒不过王爷。”阮焉闻言摇了摇头,神情严肃地说道,“我在想,蔡将军为何能回来,他又是如何知道的那些消息。”

“阮大人毋须担心,等王爷问了他后届时一切都会真相大白。”黎只见状顿时笑了起来,开口安慰道,现在叛军在交趾稳居上风,岂是一些地火雷就能阻止得了的?

地火雷虽然厉害,但是却不适合守城,因为届时叛军和明军纠缠在一起根本就无法施展。

再者说了,地火雷有着一个最大的局限性,那就是它是一种被动攻击的火器,无法主动发起攻击,只要叛军小心行事不踩在上面又或者用一根原木在前面开路诱发其爆炸,就会避免伤亡。

“但愿如此吧。”阮焉心不在焉地点了点头,双目流露出了担忧的神色,经历了安梁县城和落叶坡的事情后,他觉得大明的这个定南将军非常厉害,绝非等闲之辈,这次蔡福回来保不准是一个阴谋。

后院,一间厢房。

“你们都下去吧,没有本王的招呼任何人不得进来。”等侍女们上茶后,黎利冲着她们挥了一下手。

屋里的侍女于是向黎利一躬身退了出去,将房门关好。

“蔡将军,坐吧。”见蔡福恭恭敬敬地站在屋子里,黎利端起一旁的茶杯品了一口,冲着边上一张上面摆着一个茶杯的桌子一努嘴,笑着说道,“这是从云南运来的上等茶叶,是今年才下来的新茶,你尝尝看如何。”

“王爷,卑职罪该万死,请王爷恕罪。”黎利的话音刚落,蔡福忽然双膝一软,扑通一声就跪在了地上,咚咚咚地给黎利磕了三个响头。

“蔡将军,你这是何意?”黎利的眉头微微皱了皱,故作不解地望着蔡福。

“王爷,卑职实话告诉你,卑职在落叶坡被伏击的明军给抓了,卑职被昔日在交趾都司共过事的人认了出来。”蔡福抬起头,哭丧着脸望着黎利,“刚才的那番话是明军让卑职说的,卑职其实根本就不知道地火雷的事情。”

“噢?”黎利闻言并不感到惊讶,先前阮焉提醒他的时候他就已经想到了蔡福可能说谎的事情,面无表情地望着蔡福,“他们这样做意欲何为?”

“他们告诉卑职,明军的定南将军派了使者想要见王爷,让卑职从中搭线,卑职一时贪生怕死就答应了他们。”黎利的脸上流露出了尴尬的神色,慌忙解释道,“王爷,卑职可没有做出任何对不起您的事情。”

“你是说,定南将军派了使者来?”黎利闻言顿时怔在了那里,有些难以相信地望着神情慌乱的蔡福。

第459章惊人内幕(三更)

“他们跟卑职一起来的,现在就在王爷给卑职在镇上安排的住处里。”面对黎利的询问,蔡福连连点着头,随后为自己辩解道,“卑职觉得他们好像有什么事情要跟王爷谈,另外自己也能活上一命,这才答应了他们。”

“王爷,您要是不想见他们的话,卑职这就去杀了他们。”说着,蔡福双目凶光一闪,阴沉沉地说道。

“知道那个特使的身份吗?”黎利的脸色变了几变,强行压住心中的震撼,稳定了一下心神后沉声问道,无论如何他都没有想到李云天会派来使者。

很显然,明军和叛军现在在三江府打得你死我活,李云天这个时候派人来找黎利,其目的无疑意味深长。

“好像是骁武军的一个参谋官,换算成品级的话应该有五品。”蔡福闻言想了想,沉声回答,“王爷,此人虽说只是一个五品官,但三江城的事情他说了算,卑职这次本来是要被送去京城交给宣德皇帝发落,是他保下了卑职,让卑职带他来见王爷。”

“参谋官?”黎利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么一个官名,沉吟了一下后问道,“知不知道他此次前来所为何事?”

“他没有告诉卑职,只是说要和王爷面谈。”蔡福摇了摇头,神情严肃地望着黎利,“卑职只知道他叫穆梓,不过明人素来狡诈,也不知道这个是不是假名字。”

黎利闻言眉头微微皱了皱,随后背着双手在房间里来回踱着步子,脸上的神色显得异常凝重。

蔡福带来的这个消息着实出乎了他的意料,毕竟李云天已经在三江府连赢了两场胜仗,表现出了一副与叛军决战到底的架势,因此此时派人暗中前来完全不合情理,显得非常诡异。

在黎利看来,李云天派人前的目的无非两个,一个是让自己投降,而另一个则是与自己谈和,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可能。

相对让自己投降,黎利更觉得李云天与自己谈和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如果李云天要劝降的话没有必要这么偷偷摸摸的进行,完全可以光明正大地来。

可是,明军现在正逐渐扭转交趾战场的不利局势,而且援军也在赶来交趾的途中,黎利实在想不出李云天为何要跟自己谈和,这显然违背了宣德帝的圣旨,一旦事情泄露是要受到宣德帝严惩的,即使宣德帝想放李云天一马明廷的那些文武官员也绝不会饶了他。

“去,请阮先生来。”左右权衡了一阵,黎利有些琢磨不透李云天派人来的用意,于是打开了房门,冲着门外立着的卫兵沉声吩咐道。

一名卫兵闻言向黎利一躬身,急匆匆地离开了。

“蔡将军,起来吧,将你在三江城的见闻都讲给本王听听。”随后,黎利关上房门,向跪在那里的蔡福抬了一下手,抬步重新坐回到座位上神情严肃地望着他,对蔡福在三江城里的事情颇为好奇。

蔡福连忙站起来,躬身走到黎利的身前,一五一十地将他被俘后发生的事情讲给了黎利,只不过略去了李云天答应事成后饶他妻儿老小一命的事情。

原本蔡福想编造一个理由出来蒙混黎利,但是被李云天制止住,李云天知道黎利身边有阮焉和黎只这样的谋臣,蔡福要是说谎的话十有**会被看出,如此一来黎利就不相信蔡福,那么也会给他与黎利的谈判带来困难。

故而李云天让蔡福实话实说,但是将一些有关两人交易的隐情隐瞒住,这样的话阮焉和黎只就很难看出来。

阮焉赶来时,蔡福已经将他被俘后的遭遇简略地向黎利讲述了一遍,由于他对明军的底细并不清楚,所以也没有提供什么有用的信息。

得知大明定南将军的使者跟着蔡福一同进了小河镇,阮焉与黎利一样也大吃了一惊,觉得此事有些匪夷所思,临阵通敌可是大罪,他不相信李云天会做出这种事情来。

惊愕之余,阮焉对蔡福进行了细致的询问,对一些细节问题更是颠来倒去地问了几遍,由于蔡福说的都是实情因此对答如流,没有露出丝毫的破绽。

“王爷,既然明军的定南将军暗中派人前来,那就表明他不想将此事宣扬出去,在事态未明前,王爷还是私下见他为好。”

经过对蔡福的一番盘问阮焉认为他并没有说谎,否则言语中一定会露出蛛丝马迹,因此他沉吟了一下,沉声向黎利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本王也是这样想的。”黎利让阮焉来除了找他商议对策外,还要让阮焉来判断蔡福是否说了实情,见阮焉没有怀疑蔡福心中顿时松了一口气,冲着阮焉点了点头。

与此同时,蔡福心中不由得暗道一声侥幸,幸亏李云天让他讲了实话,否则以阮焉的心智再加上如此严密的盘问他非露馅了不可。

虽说黎利很想见定南将军派来的那名使者,以弄清其来意,但现在是两军对峙的关键时期,他不能如此轻率地就将李云天喊来,那样的话无疑就失去了气势。

故而,直到夜色已深后黎利才派了一辆马车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