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执宰大明-第1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哥,你要去安梁县城?”雷婷闻言顿时吃了一惊,连忙急声问道,要是黎利调集大军猛攻安梁县城,那么安梁县城可就危险了。

安梁县城只是一个普通的城池而已,如何能抵挡住叛军的进攻,况且叛军已经在战斗中掌握了一些攻城的经验,这些都对明军不利。

“安梁县城只是三江城的南方门户,三江城才是大哥要确保的地方。”李云天见雷婷着急起来,笑着说道,“大哥会留在三江城,让替身去安梁县城。”

“大哥,叛军要是对安梁县城围而不攻,派人来攻打三江城,以城里的这些守军无法抵御他们的进攻。”雷婷不由得松了一口气,随后就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忧心忡忡地望着李云天。

方政和马骐带走了两万前军,秦昆带走了一万后军,现在驻守三江城的只剩下两万后军,一旦叛军猛烈攻城,守城的士兵绝对会怯战逃命。

“大哥已经下了调令,在宣化府整编的那些散兵明天将抵达三江城,叛军想要拿下三江城并不容易。”李云天闻言笑了笑,告诉了雷婷一个消息。

“原来是这样呀!”雷婷这下放了心,嘴角流露出了笑容,她就知道李云天做事有分寸,绝对不会使得三江城防务空虚。

“大哥觉得黎利一定不会坐视安梁县城被我军攻陷,肯定会派兵前来,否则他也不好向属下交待,而且十有**会把主力尽出的三江城当成攻击的目标。”

李云天沉吟了一下,微笑着向雷婷说道,“大哥还要跟他再打一场,才能使得他按照大哥的意思坐下来谈判。”

“大哥,他们人多势众,如何跟他们打?”雷婷觉得李云天分析得有道理,于是好奇地问道。

“伏击!”李云天双目精光一闪,微笑着向雷婷解释,“黎利知道三江城兵力有限,攻取安梁县城后更是分薄了三江城的兵力,他一定不会想到大哥敢伏击叛军,只要打垮了他的先头部队,那么黎利惊讶之际一定会退兵。”

“如此一来,黎利以为大哥实力雄厚,必定不敢轻举妄动,那么大哥就可以逼得他来谈判。”雷婷闻言连连点着头,笑着说出了李云天的如意盘算。!^!

第445章各有烦恼(一更)

虽然李云天想要借助土司的力量来对付叛军和暴民,但他终究不是嗜杀之徒,在给各土司下达命令之前,禁不住又提笔加上了两个限制。。

在这两个限制里,一是明确了各土司清剿叛军和民乱的区域要由官府划定,通常都是匪患或者暴民聚集地,不得擅自跨区,否则取消所有赏银。

二是在清剿过程中不得擅杀妇幼,发现一例扣银二两,严惩杀人者。

在李云天的重金悬赏下,宣化府和太原府的土司们无不趋之若鹜,谁都不想放过如此好的发财机会。

此时此刻,没有土司会认为大明将输了与叛军的这场战争,虽说叛军现在在交趾战场占据了优势,可是大明乃天朝上国,岂非交趾这些叛军所能比得了的?

在交趾前面爆发的几次叛乱中,无一不被大明派遣军队剿灭,故而在土司们看来这次交趾叛军难逃灭亡的噩运,他们自然要响应官府的告示前去清剿叛军和暴民,谁也不愿意眼睁睁地看着白花花的银子溜走。

而且,在清剿的同时也能顺带在那些叛军和暴民居住的地方劫掠一番,何乐而不为?

随着李云天清剿公文的下达,宣化府和太原府各土司纷纷派出土兵,在官府的指引下前去清剿叛军和暴民的聚集地,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彻底平定了两地的匪患和民乱,将在两地活动的叛军给赶了出去。

事后经官府统计,宣化府和太原府各土司共剿灭叛军和暴民高达五万余人,其中杀死叛军、暴民一万多人,俘虏叛军、暴民三万多人。

李云天并没有审问那些被俘的叛军和暴民,这些人是否被土司们冤枉已经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李云天可以顺势将他们迁往广西内陆地区,如此一来无形中就削弱了叛军的基础,同时也促进了交趾和广西地区的民族融合。

由于抓获的叛军和暴民太多,宣化府和太原府的土司本来还担心官府赖账,甚至从中克扣,这种事情以前可是屡见不鲜,雁过拔毛已经成为了定例。

不过,事实并非像那些土司所想的那样,官府的人在点验完各土司所抓获和杀死的叛军、暴民人数后,立刻一分不少地给他们发下了相应的赏金,使得两府的土司着实发了一笔横财,赚了一个盘满钵满。

经由此事,宣化府和太原府的土司们对言而有信的李云天是好感倍增,一举奠定了李云天在这些土司心目中的诚信形象。

在李云天看来,宣化府和太原府的叛军和暴民非常好对付,只要用钱财拉拢两地的土司就能将那些叛军和暴民剿灭。

现在他所面对的最大威胁是来自交州府的叛军,黎利派遣了一万叛军尾随在王通北归大军的后面,顺势接收沿途的城镇。

当王通在三江城停步不前后,尾随的叛军并没有轻举妄动,而是在距离三江城最近的一个县城里驻扎,静观其变。

在李云天来交趾前,黎利就已经知道宣德帝下诏让李云天平叛的事情,他刚进交州城时,三江府派来向王通传递朝廷再次平叛公文的信使被交州府境内的叛军擒获,公文送到了他的面前。

黎利万万没有想到宣德帝竟然会做出这种抉择,他本以为宣德帝会顺水推舟结束交趾的战事,惊愕之余不由得感到一阵头疼:大明雄师百万,又有两京十三省作为依托,倘若战事持续下去对他殊为不利,单单就是耗也能将平叛大军给耗死。

不过,当获悉此次领军平叛的镇武伯是宣德帝的亲信,不仅是一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而且还是文官出身后,黎利的嘴角顿时流露出一丝轻蔑的笑意,他可不认为一个毛头小子是他的对手。

交州城是交趾最重要的城池,交趾北方的军事重镇,也是明军赖以依赖的堡垒,如今兵不血刃地就到了黎利的手中,这等于黎利现在已经掌握了交趾战事的主动权。

黎利相信,只要他这次击败了李云天,那么宣德帝一定会同意册封陈暠为安南王,届时整个交趾将成为他的天下。

为此,黎利开始调兵遣将,准备向明军控制的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在李云天赶到交趾前占领整个交趾,既是给李云天一个下马威,也是给李云天进攻交趾制造麻烦。

依照交趾目前的局势,黎利有信心在李云天赶到交趾前攻占那些由明军控制的州府,王通和柳升从京城到交趾走了四五个月,李云天显然也快不到哪里。

如今王通率军撤离交州城,这给交趾境内的明军无疑是一个重创,故而,只要给黎利三四个月的时间,他就有把握把军心涣散的明军打垮。

不过,几天后黎利得到了一个令他倍感震惊的诡异消息,那就是李云天竟然出人意料地出现在了三江城。

由于难以相信这件事情,黎利的第一反应是这是明军故弄玄虚的诡计,李云天根本不可能如此快地就来到交趾。

几乎与此同时,叛军在宣化城的探子传回了消息,亲眼看见李云天进宣化城,并且打开宣化粮仓放粮赈济。

这一下,黎利不得不相信眼前这个匪夷所思的事实,宣化粮仓并不归交趾三司管辖,除了户部和交趾总兵外任何人无权调用。

而交趾总兵柳升已经战死,前任交趾总兵王通和陈智都被困在交州城,即便户部下达了开仓的公文,那么也是下给交趾布政使司,宣化府根本无权开仓,否则就是僭越,毕竟宣化粮仓是要面向整个交趾供给的,而不是单单供给宣化府。

对于突如其来出现的李云天,黎利不得不重视,因为探子回报李云天这次带了十万骁武军前来交趾,这意味着再过几个月那些骁武军就会抵达交趾。

因为交趾地处偏远,再加上战局混乱,故而黎利并不清楚骁武军的事情,不过相对前两次的平叛大军,这次平叛大军竟然有了“骁武军”这种名号,着实引起了他的注意。

于是,黎利让人进行了打探,随后得知了骁武军去年平定汉王叛乱的事情。

平定汉王的叛乱后,在宣德帝的首肯下,朝廷刻意宣扬骁武军的战绩,对外公布的消息很多夸大之言,这自然使得黎利认为这次来交趾平叛的骁武军是明军的精锐,恐怕比柳升所率之军还要难对付。

至于骁武军总共有多少人,不要说黎利了,就是京城的那些文武百官,知道者也寥寥无几,而大明完全有组建十万骁武军的能力,黎利当然不会怀疑李云天会在骁武军的人数上作假。

面对来势汹汹的李云天,黎利的心中非常纠结,他既担心自己对付不了即将到来的骁武军,也担心自己战胜骁武军后会激怒宣德帝。

上次叛军之所以能击溃柳升取得一场大败,究其原因是柳升的大意。

作为一名曾经跟随张辅征讨交趾的老将,柳升根本就没有将叛军放在眼里,孤军冒进,再加上平叛大军不适应交趾的气候和地形,以及水土不服、疾病困扰,最终促成了明军的溃败。

否则的话,如果明刀明枪地干上一场的话,交趾的那些盘踞岂是明军的对手,早就被明军给打趴下了。

由于李云天的出现,黎利不得不调整他的战略部署,开始收集兵力,准备权力对付三江城的李云天。

很显然,李云天的价值远远大于那些被明军控制的城池,只要他能迫使李云天投降,或者活捉了李云天,那么明军的士气将深受打击,也成为了替他与朝廷谈判的重要筹码。

在黎利的调动下,与三江城相隔八十余里的安梁县城里陆陆续续赶来了两万叛军,与先前尾随王通北归军民的一万叛军合并一处,等待着黎利下一步的指令。

与此同时,李云天也在抓紧时间部署着三江城的防务,三江城原有守军约一万人,加上王通从交州城所带的三万多兵马,以及李云天带来的五千人,总兵力约五万人。

看起来三江城的明军不少,可是兵员的素质却不敢恭维,老弱病残比比皆是。

三江卫指挥使司衙门原本只有三千多人,后来从军户中征兵一千,又从地方上强行征募了五千多民壮。

先不说三江卫的四千士卒战斗力如何,在李云天看来那五千被强征来的民壮完全就是一群乌合之众,除了摆在城墙上充人数外根本就不能打仗,否则必然会发生溃逃。

至于王通所率领的那三万人,除去了交趾的地方部队外,有一万人是跟他前来平叛的京军,这可谓是交趾现在战斗力最强的一支军队,否则也不会活到现在。

黎利在击溃柳升大军和伏击沐晟大军后,立刻调集兵力围住了交州城,他曾经试图攻打交州城,结果遇到了城内明军的顽强抵抗,而叛军缺少攻城的器械和经验,面对这种城高墙厚的城池无能为力。

攻城期间,这支幸存的京军曾经主动出击,一举击溃了城西的两万叛军,在逐渐适应了交趾的气候和水土后,京军的战斗力明显要高出叛军一个档次。

这使得黎利不敢再强行攻城,于是改攻为守,对其进行围困。

王通被叛军攻城的举动吓了一跳,再加上连沐晟都被击败,于是放弃了坚守的念头,打起了与黎利议和的主意。

因此,三江城的明军虽然有五万之众,但在李云天看来能用来作战的兵力也不过两万人而已:一万京军,他从宣化府带来的三千士卒和两千土兵,以及从剩余的明军中挑选出五千名精壮者。!^!

第446章胸有成竹(二更)

随着李云天在三江城坐镇,三江城的局势迅速稳定了下来,社会秩序很快就得以恢复,军民低落的士气也随之大幅提升。。

为了鼓舞城内的军民,李云天让人在城内的大街小巷上都贴上了十万骁武军将在两三个月后抵达交趾的告示,告诉城里的军民只要在三江城坚守两三个月,那么届时叛军将在骁武军的攻势下面临灭顶之灾。

由于李云天亲自留下来守城,城里的军民自然相信他所说的话,否则李云天岂会置身险地?

自从到了三江城,李云天就忙得不可开交,三江城的事务比宣化城还要繁琐,他既要处理三江城纷繁的政务,也要安排整编三江城守军的事宜,时常连吃饭都顾不上,于是雷婷就用食盒将饭菜给他送来,并且监督他吃完才能忙公务。

值得一提的是,自从进入交趾后,李云天每天的饮食起居就交给了雷婷负责,雷婷也是交趾唯一一个敢督促李云天放下手里的公务吃饭和休息的人。

说实话,李云天想让雷婷在宣化城留守,毕竟那里比三江城安全得多,可雷婷还是固执地跟着他来了三江城,即使是死也要跟李云天死在一起。

雷婷现在的身份是李云天身旁的参谋,在李云天的护卫中有两名她的侍女,雷婷毕竟是个女人,有什么事情的话那两名侍女也能照顾她。

这天晚上,夜色深沉,李云天在三江府府衙后院的一个厢房里微微皱着眉头望着手上的一张纸。

这张纸就是王通与黎利签订的议和文书的誊抄版,原版已经随着王通一同被送到去京城,作为王通的罪证呈给宣德帝。

按照议和文书上的规定,王通率军从交趾撤军时叛军不得干扰,交趾各地军民若想离开交趾叛军不得阻止,并且保障那些军民的安全和财产,双方止兵,永修万世之好。

然后,实际情形并不像这份议和文书上说的那样好,不仅王通率领的北归军民一路上都受到叛军和暴民的袭扰,不仅财产被抢,而且不少人被杀。

至于叛军控制地区的那些内陆军民和忠于大明的土官亲属,更是死伤惨重,叛军和暴民对他们是大开杀戒,****其妻女,抢夺其财产。

在李云天看来,这个议和文书完全就是一个笑话,不仅没有法律效力,而且叛军也没有遵守约定。

咯吱一声,当李云天凝视着那份议和文书的时候,房门忽然开了,一身黑色军服的雷婷拎着一个食盒走了进来。

“夜深了,怎么还没睡?”李云天见状顿时笑了起来,放下手里的议和文书冲着雷婷微微一笑。

这段时间来多亏了雷婷的照顾,才使得李云天的生活井井有条,要不然李云天的饮食起居可就要乱套了。

其实,李云天心中感到很奇怪,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雷婷自小就喜欢舞刀弄剑,根本就不会做家务。

可是现在雷婷不仅能帮他整理房间,而且还能烧一手美味儿的菜肴,着实令李云天倍感意外,不知道雷婷什么时候转性了,或许年龄变大心性更加成熟了吧。

此时此刻,李云天绝对不会想到,雷婷的这一改变完全就是为了他,在李云天面前雷婷发现自己一点儿忙都帮不了,唯有从生活上照顾李云天,故而在江南学了一手好厨艺,也开始学做家务。

“我就给你煮了一碗粥,趁热喝了吧。”雷婷向李云天莞尔一笑,走上去打开食盒将里面的一碗粥、一盘大饼和两样小菜摆在了李云天的面前。

“真香。”李云天闻了一下桌上的饭菜,冲着雷婷笑了笑,拿起筷子大快朵颐,他现在确实也饿了。

“大哥,你怎么看起这个来了?”趁着李云天吃饭,雷婷有些好奇地拿起了桌上的那张誊抄版的议和公文,这个公文根本就是一张废纸。

“成山伯和黎利约定,双方‘各自止兵,成兄弟之邦,修万世之好’。”李云天咬了一口手里拿着的大饼,嚼了几口咽下,然后冲着雷婷微微一笑,笑容里显得有些狡黠,“如果大哥拿这个理由去跟黎利谈的话,你说他会不会安于现状,满足现在占有的地盘?”

“大哥,你想与黎利谈和?”雷婷闻言顿时怔在了那里,宣德帝可以已经下令平定交趾的叛乱,李云天此举可就与王通无异。

“兵法有云,兵不厌诈。”李云天摇了摇头,微笑着解释,“现在交趾战局对我军极为不利,仅凭交趾目前的驻军根本无法扭转颓势,大哥需要时间来招兵和练兵,唯有与黎利虚与委蛇。”

“大哥,黎利他能相信你吗?”雷婷这下明白了李云天的意图,李云天原来是想拖延时间,整编骁武军,心中顿时松了一口气,她就知道李云天不是那种私下议和的人,随后狐疑地问道。

“黎利现在并不清楚我军的处境,大哥向外界宣称带了十万骁武军,这必定将带给他巨大的压力。”

李云天喝了一口热乎乎的小米粥,美滋滋地品了一下味道,然后笑着向雷婷说道,“叛军虽然现在人多势众,但这也意味着他们将面临着不菲的粮草消耗,而叛军筹集粮草的途径有限,这场战场持续得时间越长对叛军越不利,黎利现在已经占据了交州城和交趾三分之二以上的地域,如果能保住现有的地盘,想必他也不愿意与我军为敌。”

雷婷闻言点了点头,觉得李云天言之有理,她这些天跟在李云天身旁目睹了李云天处理宣化府和三江府的军政事务,已经知道军队对军粮的消耗要远大于同数量百姓口粮的消耗,这无疑将成为交趾叛军的一个巨大负担。

“为了能得到黎利的信任,大哥绝对给他送一份厚礼!”李云天的话还没有说完,一边咬着手里的大饼一边笑着向雷婷说道,显得有些高深莫测。

“厚礼?”雷婷顿时好奇地望着李云天,她不明白李云天会送什么礼物给黎利。

“现在在叛军所控制的地区,有一座城池还在我军的手中,黎利一定想得到它,既然如此那么大哥就把那座城池送给他,这样他就会相信大哥的诚意了。”李云天冲着雷婷微微一笑,有条不紊地说道。

“清化城!”雷婷一听就知道李云天说的那座城池是哪座,双目顿时流露出震惊的神色。

清化城是交趾清化府的治所所在,也是交趾中部地区的军事重镇,城高墙厚,其城防排名能在交趾各座城池中位居三甲,自从交趾叛匪作乱后一直在明军手中牢牢地掌握着。

值得一提的是,黎利的籍贯就在清化府,举兵造反前是当地的一个巡检司的巡检,他曾经数次派兵攻打清化城,但是都被清化城守军击退。

面对清化城的高大城墙,那些平民百姓出身的叛军一筹莫展,根本就没有攻城的办法,这使得黎利颇为尴尬,心中也很恼怒。

数月前,黎利曾经派投降叛军的原明军将领蔡福去清化城劝降,结果被清化府知府罗通骂走。

自此,黎利为了避免叛军攻城出现重大伤亡,于是就改变了对清化城的策略,围而不攻,准备等城里的粮食吃完后再行打算。

“大哥,罗通先前曾经拒绝过成山伯撤离的命令,你要让他放弃辛辛苦苦守下的清化城,他十有**会抗命。”随后,雷婷想起了一件事情,不由得娇声提醒李云天。

柳升兵败后,王通曾经暗中派人找黎利,许诺为黎利乞求封号封王,并承诺可将清化府以南之地割给黎利,希望黎利退兵。

黎利见到王通的使者后大喜过望,造反前他根本就没有想过有一天能拥有交趾清化府以南的地区,而且也没有信心击败大明的军队,于是致书给王通,表示愿意罢兵,但是王通必须将清化府以南的清化城给他,然后双方以后井水不犯河水,化干戈为玉帛。

可惜的是,清化府知府罗通和卫指挥使打忠拒绝执行王通撤离的命令,气得王通暴跳如雷,也使得清化城依旧掌握在明军的手里。

“这几个月来清化城里的粮食想必已经消耗得七七八八,他们再在这里待下去无疑是死路一条。”

李云天知道罗通和打忠抗命的事情,沉吟了一下后说道,“大哥很钦佩他们的忠心和勇气,但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最终的胜利,不应该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

“大哥已经决定了,届时亲自去清化城,让他们两个随大哥离开,大哥在交趾需要他们这样的人。”说着,李云天咽下了嘴里咀嚼的大饼,冲着雷婷微微一笑,轻描淡写地告诉了她自己的一个绝密决定。

“大哥,你要去清化城!”雷婷闻言先是一怔,随后立刻急了,连声说道,“不行,你身为定南将军,岂可身赴险境,万一有什么意外,交趾的军民可就要大乱了。”

“妹子,连你都想不到的事情,叛军如何能想到大哥会去清化城?”李云天不以为意地笑了笑,开口解释道,“只有将清化城送给了黎利,他才会相信大哥的诚意,大哥也才能争取到时间。”

“你放心,只要黎利与大哥达成协议,交趾的那些叛军不敢伤了大哥。”说着,李云天笑着安慰了雷婷一句。

“大哥,你准备什么时候去见黎利?”雷婷闻言知道李云天心意已决,于是不再相劝,神情关切地问道。!^!

第447章雾里看花(一更)

接到黎利下令集结的命令时,交州城里的叛军正过着悠闲的日子,不少人在街上游荡寻找乐子,等待黎利正式执掌交趾政权后立功行赏。。

伴随着黎利命令的下达,整个交州城顿时乱成了一团,胶州城里到处可以看见火急火燎地返回军营的叛军士兵。

令黎利感到有些恼火的是,第二天,他召集手下将领和文官前来商议此次军事行动的时候,有几名将领和文官竟然无法联系上,也不知道去了哪里,看样子没在交州城里。

黎利一边让人寻找那几名将领和文官,一边将安梁县城发生的事情告诉了参与议事的众人,使得现场的人们无不大吃了一惊,谁也没有想到三江城的明军还有反击的力量。

后来,在黎利的提醒下,那些官员纷纷意识到可能是明军的援军来了,而且十有**就是官府告示上所说的骁武军,这使得现场的气氛顿时就紧张了起来,谁也没有想到骁武军来得如此之快。

“王爷,会不会明军早就赶了过来,官府所发的告示只是掩人耳目而已?”在众人交头接耳的议论声中,一名中等身材、四十多岁的男子望向了黎利,沉声问道。

这名中等身材的男子就是黎利的身边的重要谋臣黎只,让黎利从明军重兵把守的清化府南下攻击乂安府,进而一举给黎利打开了局面,迅速发展壮大。

听闻此言,现场顿时安静了下来,人们纷纷望向了黎利,这也是他们心中所想的事情。

“王爷,下官觉得偷袭安梁县城的人应该不是骁武军,明廷的皇上岂会意料到他派来交趾的征虏副将会战死,并且得到一场大败?”

这时,一名坐在黎利下首位的消瘦中年人沉吟了一下,神情严肃地望着黎利说道,“在下官看来,这次偷袭了安梁县城的人一定是三江城中的那些明军,新来的定南将军此时就在三江城里,这极有可能出自他的手笔。”

这位消瘦中年人就是阮焉,黎利身旁的首席谋臣,帮黎利打理交趾叛军的军政事宜,如果没有阮焉的话黎利根本不可能发展得如此之快。

值得一提的是,《平吴大诰》就是出自阮焉之手,深得黎利的信赖。

“你是说,是明军定南将军筹划了这次偷袭?”黎利的眉头顿时紧紧皱了起来,由于一直轻视李云天所以他没有想到这一点,岂会认为李云天能有如此的魄力?沉吟了一下后眉关紧锁地问向了阮焉。

“正是。”阮焉闻言点了点头,有条不紊地说道,“下官听闻这位定南将军虽然年轻,但是行军打仗很有一手,在黑牛镇击败了明廷兵强马壮的汉王。”

“王爷,那位定南将军虽然年轻,不过不可小觑此人,此人是进士出身,又能被明廷皇上任命为统兵主帅,足见其有几分真本事,否则在军中将无以服众。”说着,阮焉不动生色地提醒黎利。

曾几何时,阮焉还与黎利无话不谈,是生死与共的好兄弟,可是随着叛军在交趾日益壮大,黎利身上的威严也跟着日重,这使得阮焉不得不进行改变,逐渐调整了自己在黎利面前的角色,从兄弟成为黎利的部下,对黎利多出了几分恭敬。

黎利闻言双目闪过一丝诧异的神色,没有想到阮焉竟然如此器重李云天,也如此看好三江城的那些残兵败将。

“阮大人,你说本王该如何做?”不过,阮焉的主意历来独到,看待事物堪称一针见血,从未出过纰漏,故而抬头看向了他。

现场的众人也纷纷望向了阮焉,阮焉堪称是叛军的军师,叛军遇到重大事务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以他的主意为准。

“王爷,下官以为当务之急是赶到立濂州,明军善于攻城,下官担心立濂州的陈将军会吃亏。”阮焉沉吟了一下,有条不紊地说道,“同时,调集城中大军进攻三江城!”

“进攻三江城?”在座的众人闻言不由得面面相觑,三江城前面可还有一个安梁县城,如果绕过安梁县城的话,岂不是很容易就被明军截断了进入三江府叛军的退路?

“王爷,三江城的明军主要来自交州城,兵马不过数万而已,明军既然能在短暂时间内攻破安梁县城,意味着进攻安梁县城的明军是精锐,那么留守三江城的明军自然是老弱之兵。”

阮焉微微一笑,向黎利解释道,“明军定南将军之所以要冒险派兵袭击安梁县城,一方面是鼓舞明军的士气,另外一方面是想以此吓住我军,依托安梁县城与我军对峙,拖延时间,只要我军趁机攻打兵力空虚的三江城,三江城旦夕可下。”

“至于安梁县城的明军,他们攻城时一定伤了不少元气,人数又少,面对我军一定会固守待援,届时只要派兵将安梁县城为主,城里的明军就是瓮中之鳖。”说着,阮焉伸出右手手掌在空中一攥,排除了安梁县城明军对叛军的威胁。

阮焉之所以有如此信心,是因为叛军面对三江城和安梁县城的明军时占据了绝对优势,为了攻打三江城抓住李云天,黎利已经下令向北江府、镇蛮府和归化直隶州等明军控制州府进军的叛军返回交州城。

此时此刻,交州城的叛军已经高达十五万人,加上立濂州的两万叛军,兵力达到了十七万人,是三江城和安梁县城明军的数倍,自然也就能对安梁县城进行有效的围城。

“传本王命令,全军明日出发,围困安梁县城。”黎利见阮焉说得头头是道,心中觉得甚是有理,于是想了想,心中很快就拿定了主意,沉声向在座的众人下达了命令。

正如阮焉所说的那样,如果三江城兵力空虚的话,那么正是黎利攻取三江城的好机会,大军一旦围城,那么里面的李云天可就插翅难逃了。

“报。”就在他的话音刚落,门外传来了一个急促的声音,一名军士快步走进了房间,冲着黎利单膝跪下,高声禀告,“探子来报,明廷的定南将军启程赶往安梁县城督战,现在恐怕已经到达安梁县城。”

听闻此言,现场的人们又是感到一阵惊讶,没人会想到李云天竟然不在城高墙厚的三江城待着,而是去了安梁县城,简直就是自寻死路。

“此消息可准确?”阮焉的眉头顿时就是一皱,他也没有想到李云天会来这么一手,随后不动声色地沉声问道。

“千真万确,据探子说亲眼目睹了定南将军在护卫的簇拥下出城。”那名军士闻言连忙点着头。

“他怎么认识定南将军?”这时,黎只忍不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