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执宰大明-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日的局面。
朱恒的这个建议从战略上来说是一步绝佳的好棋,不仅使得汉王远离了宣德帝控制的北直隶,而且足以在礼仪上与宣德帝相抗衡。
退一步来说,即使汉王不在南京称帝,那么凭他的声威很快就能控制住江南地区,进而有了稳固的后方,然后就能与宣德帝周旋。
可惜的是,汉王当时踌躇满志,根本就没有将“懦弱”的宣德帝放在眼里,在鲁仲乾、白德祥和赵王等人的夹击下,他根本不相信宣德帝能扛得住这种局面。
“王爷,现在为时未晚,只要王爷和威国公攻克南京,那么南方的各位王爷必将群起响应,届时王爷仍可与皇上一较高下!”
朱恒的脸上闪过一道黯然的神色,随后向汉王一拱手,沉声劝慰道。
“不要提那些唯利是图、胆小如鼠的小人,如果他们应约举兵的话,如今天下已经是本王的了!”不提那些藩王还好,一提起来汉王不由得面色一沉,咬牙切齿地说道。
本来,汉王举兵前已经与赵王、宁王等藩王约好,让他们相继在藩地举兵,等到汉王夺取天下后就遵从洪武皇帝的旧制,将各位藩王被永乐帝削掉的军政大权都还给他们,以屏藩中央。
那些藩王当时答应得好好的,可如今包括赵王和宁王在内,竟然没有一个人响应汉王举兵,使得他孤军奋战,被宣德帝全力围剿。
如果说赵王是因为距离北直隶太近,被牛世豪和刘方一上一下看得死死的,没有办法举兵,而宁王等人可是远离北直隶,完全可以举兵与汉王相呼应。
尤其是宁王,按理说是最应该响应汉王的藩王,毕竟当年的老宁王被永乐帝摆了一道,做梦都想要回军政大权。
要是宁王在南昌造反,进而率兵北上进入河南,那么就能破了牛世豪和刘方对赵王的夹击,使得赵王顺利举兵。
咚咚……
就在这时,窗外传来了沉闷的鼓声。
“朱瞻基来了,跟本王前去会会他!”听闻鼓声,汉王的双目凶光一闪,起身向院外走去。
天子驾临时的奏乐有一套特殊的礼制,包括亲王在内,如有人敢擅自僭越,那就是谋反的大罪,故而汉王一听到那通鼓声就知道宣德帝来了。
乐安城城北锦旗招展,人头攒动。
宣德帝的御辇停在了那些火铳手的后方,被文武百官和侍卫簇拥着,周围聚满了密密麻麻的亲兵,声势浩大,气势惊人。
城墙上的叛军已经看见了御辇,不由得在那里交头接耳地议论着,神情慌乱,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大明的天子。
不久后,汉王领着朱恒、王斌和右军都督府大都督盛坚等人登上了城门楼,与宣德帝遥相对视。
王斌非常幸运,在亲兵们的拼死保护下逃回了乐安城,虽然他打了败仗,但是汉王却没有怪罪于他,而是好言安抚,毕竟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
况且,骁武军在黑牛镇的悍勇表现完全出乎了汉王的意料,王斌和韦达所率领的叛军已经尽力。
虽然王斌逃回了乐安城,不过韦达则没有这么幸运,在逃亡途中被杜胜手下的士兵围住,进而力战而亡,为汉王尽了忠。
“传本王令,向前方的空地开炮。”见城外的明军阵容严整,声威浩大,汉王的眉头皱了皱,随后沉声下达了命令,准备给宣德帝一个下马威,同时也是激励守城叛军的士气。
乐安城城北的城墙上摆着十几门火炮,是汉王千辛万苦从神机营那里得到图纸后下令工匠打造的,虽然质量和性能不如神机营的重炮,但是在冷兵器时代已经是不折不扣的大杀器。
“王爷,用实心弹还是开花弹?”边上的一名将领闻言,连忙一拱手,沉声请示。
所谓的实心弹,就是一个圆球形状的铁疙瘩,用来攻城,毁坏敌军把守的城墙。
而开花弹是圆球形装的空心弹,里面包裹着铁珠和铁片等物,落地后可以爆炸,将里面的铁珠和铁片****而出,用以杀伤周围的敌军。
“实心弹!”明军都在火炮的射程外,即使用开花弹也无法对其造成伤害,汉王面无表情地望着前方的御辇说道。
此时此刻,汉王真的想将一发开花弹打进宣德帝的御辇中,如此一来城外的明军必定大乱,他可以就势出城,击溃围城的明军。
可惜,这只能是汉王的一个臆想而已,他现在不得不面对明军兵临城下的困局。
砰砰砰……
不久后,一通沉闷的炮声在乐安城北城城墙上响起,十几道小黑点从城墙上飞出,在空中划了一道抛物线,冲着明军落去。
“保护皇上!”见此情形,负责宣德帝安全事宜的亲军将领大吃了一惊,他可是知道火炮的威力,连忙冲着周围的士兵高声喊道。
随着那名将领的命令,周围的亲兵顿时一阵慌乱,纷纷举起手里的盾牌向御辇冲去,御辇附近的一些大臣也面露惊慌的神色,有的人四下躲避,有的人则向御辇冲去想要用血肉之躯来抵挡叛军的炮弹。
“不要慌,那些炮弹打不到这里,千万不可冲撞了圣驾!”李云天立在御辇左侧的文官队伍中,见现场的局势变得混乱,忍不住大喝了一声。
李云天这一声大吼底气十足,慌乱的人群立刻安静了下来,纷纷停在了那里,显得有些不知所措。
很快,在天空中滑行的炮弹相继落在了明军阵前数十米外的空地上,深深地砸进了泥土里,距离宣德帝的御辇甚远。
直到这时,现场的人们这才松了一口气,局势也随之安定了下来,那些企图躲藏的官员脸上无不有愧色。
城墙上的叛军居高临下,将御辇处的慌乱尽收眼底,于是爆发出一阵欢呼声,士气大振。
宣德帝没想到汉王如此冥顽不灵,竟然给自己来了一个下马威,嘴角不由得流露出一丝冷笑,向在御辇中陪侍的司礼监掌印太监金英低语了几句。
“神机营统领听旨,炮击乐安城城墙,以振军威!”金英随后出了御辇,站在御辇前沿的台子上尖着嗓子喊道。
神机营统领闻言冲着御辇一躬身,骑着马奔向了前方的重炮阵地,向立在重炮旁的操炮士兵们传达了宣德帝的旨意。
士兵们立刻推动重炮缓缓向前行进,这立刻吸引了城楼上叛军的注意,纷纷好奇地望着眼前的这一幕。
在神机营统领的指挥下,重炮在叛军火炮先前射来的炮弹前方十几米处停了下来,有条不紊地开始装填火药和炮弹。
由于神机营的重炮在叛军火炮的射程外,城楼上的叛军只有眼睁睁地看着那些士兵们忙活。
汉王的眉头紧紧皱着,他知道神机营的重炮性能比叛军火炮优越,可有些不相信重炮的射程竟然会比叛军的火炮远那么多。
“点火!”当炮弹和火药填充后,神机营统领面无表情地下达了命令,那一排重炮上的引线几乎同时被点燃,滋滋地燃烧着。
明军和叛军的注意力都被重炮上燃烧着的引线所吸引,纷纷凝神望着那些重炮,都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第372章威慑(四更)
砰!
片刻之后,在明军和叛军的注视下,数十门重炮几乎同时响起,爆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使得大地也为之颤抖了起来。
明军阵营中的一些军马经此一吓禁不住嘶鸣连连,似有暴走的迹象,被骑士们死死地拽住,以免冲撞了宣德帝的圣驾。
当那些重炮身上各自腾出一团白烟后,数十枚黑黝黝的炮弹从炮膛里****而出,在空中排成一道直线,呼啸着向乐安城的城墙飞去,看上去颇为壮观。
城墙上的叛军目睹了眼前的一幕后顿时骚动了起来,纷纷惊恐地向后闪避着,不要说他们了,就连明军的不少士兵也被重炮刚才发射的震撼景象吓住。
李云天抬头凝神望着那些在空中飞行的炮弹,从炮弹的飞行轨迹来看足以落在乐安城的城墙上,只是不知道里面是实心弹还是开花弹。
实心弹的话大不了在城墙上砸一个坑出来,可如果要是换做开花弹,那么死伤可就在做难免。
不过既然宣德帝想要招降汉王,那么十有八九不会用开花弹搞出一些血腥来,以免刺激到了汉王。
果然,正如李云天所想的那样,那些炮弹落在城墙上后并没有爆炸,而是重重地砸在了城墙的走道上,石屑纷飞后在在地面上留下了一个个深深的凹坑。
望着地上的那些凹坑,城墙上的叛军不由得纷纷流露出畏惧的神色,谁也没有想到神机营的重炮竟然能打如此远,这要是被砸中了还不得当场毙命。
汉王的神情异常冷峻,脸色阴晴不定,神机营重炮的威力他以前在京城的时候见识过,没想到十年后射程又增加了不少,要是在明军攻城的时候换上开花弹,那么守城的叛军绝对死伤惨重。
李云天的看法则与汉王不同,鉴于明代的铸造技术有限,炮身有着许多难以克服的缺点,例如砂眼和光滑度等等。
因此,那些重炮在发射数次炮弹后,炮膛常常会承受不住爆炸时产生的巨大压力而开裂损毁,造成炸膛的悲剧,使得操炮的炮手死伤惨重。
这也是为什么直到围攻乐安城神机营的重炮才被拉出来,除去神机营是宣德帝的近卫部队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重炮并不经打,用来吓吓人可以,要是真的投入到作战中,肯定会出现很大的损耗。
虽然那些重炮有着不少缺陷,但是由于巨大的威力和威慑力深受永乐帝的喜爱,成为了大明最高的军事机密。
汉王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搞到了那些重炮的设计图,可惜由于没有制造体积庞大的重炮技术的工匠,只能制造一些体积和威力都要小上一号的大炮,被称为火炮。
“噢~~”
目睹了重炮的威力后,明军的阵营中爆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在气势上径直压倒了叛军。
“汉王,皇上有旨,只要交出那些暗中蛊惑造反者,可以免了你的死罪!”等欢呼声平息,一名千户骑着马从明军队列中疾驶而出,来到城下冲着城门楼上的汉王高声喊道。
“拿弓来!”汉王闻言嘴角流露出一丝冷笑,伸手向一旁的一名拿着弓箭的士兵说道,宣德帝想要让他投降并且出卖手下的人,无疑是痴心妄想。
那名士兵不敢怠慢,连忙将弓箭递给了汉王,汉王拉弓拈箭,对准了在城下不停高声喊话的那名千户,一松手手,长箭嗖地就向其射了过去。
啪的一声,那名千户感觉一个黑影从楼上冲着他而来,下意识地一缩脑袋,伴随着一声脆响,头盔上的帽缨被硬生生地射落,立刻吓得惊出了一声冷汗,口中的喊声嘎然而止。
城墙上的叛军见汉王的射术如此了得,不由得齐声喝彩,士气回涨了许多。
“告诉皇上,本王此次起兵是依太祖皇帝的遗诏,为了保大明的江山社稷,只要他将夏元吉等朝中奸佞绑到城下绑了,那么本王自当开城恭迎圣驾!”汉王将弓箭递还给了先前的那名士兵后,冷冷地向城下的那名千户说道。
两军交战不战来使,因此汉王刚才故意射的那名千户的帽缨,否则以汉王的射术那名千户断然没有活命的可能。
汉王这次起兵虽然是为了夺取大明的江山,不过打的是“清君侧”的旗号,把矛头对准了夏元吉和蹇义等朝中老臣,故而他自然不会承认自己谋朝篡位的行为,给自己的这次造反披上一层合法的外衣。
“快把夏元吉绑了给王爷送来。”
“杀了夏元吉,王爷放你们一马。”
“王爷顺天承命,一心为了大明,你们不要被夏元吉那奸贼给骗了。”
……
城墙上的叛军闻言,立刻七嘴八舌地起哄高喊着,声威倒是为之一振。
那名千户见状知道汉王不会投降,于是一拉马的缰绳,转身奔回了明军大营。
“传令下去,准备守城。”汉王神情冷漠地望着那名回营的千户,沉声下达了命令,既然他拒绝了宣德帝的招降,那么接下来明军肯定就要攻城了。
他很清楚,现在明军阵营里的那些将领肯定巴不得宣德帝下令攻城,都想拿下他立功,成为日后晋升之阶。
叛军随即在城墙上忙碌了起来,乱哄哄地准备着守城的相关事宜,现场的气氛骤然变得紧张,一场攻防大战即将拉开序幕。
得知汉王拒绝招降后,随行的将领纷纷向宣德帝请战,在神机营火器的支援下乐安城指日可待,谁都不想错过这最后的立功机会。
面对斗志高昂的众将,宣德帝显得有些犹豫,他知道那些将领们的心思,可如今山东战事终结在即,面对着已经成为一座古城的乐安他不想妄动刀戈,生灵涂炭,如果能将城里的叛军逼降是上上之策。
况且,此时如果杀了汉王的话,那么十有八九会逼反彰德的赵王,也会使得天下的藩王惶惶不安,后果难料。
尤为重要的是,一旦赵王举兵,那么鲁仲乾和白德祥十有八九会追随于他,由汉王发起的这场叛乱将会依旧持续下去。
故而,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降服了汉王才能彻底结束这场叛乱。
“皇上,叛军此时已经是强弩之末,臣觉得现在应以攻心为上,瓦解其士气,届时乐安城将不攻自破!”
就在御辇右侧的将领们纷纷围聚在宣德帝的御辇前请战的时候,立在左侧文臣中的李云天沉吟了一下,冲着御辇里的宣德帝一拱手,宏声说道。
听闻此言,现场顿时安静了下来,周围的文武百官纷纷望向了李云天。
虽然李云天在这些朝廷重臣面前可谓官职卑微,但自从黑牛镇一战后,无论文臣还是武将都已经对他刮目相看,没人会认为他的话没有份量。
李云天现在的身份非常特殊,本来他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文官,正统两榜进士出身的御史,同时也是翰林院的庶吉士。
可随着山东战事的进行,在李云天接连指挥打了几个漂亮的胜仗后,其军事才华显露无疑,已经在不知不觉间被朝中的勋贵所认同和接纳。
按照历朝历代的传统,尤其是大明开国以来的惯例,等汉王之乱被评定后,在山东战事中功勋卓著的李云天绝对会被宣德帝封爵,进而成为大明勋贵中的一员。
如果这样,李云天将开创大明官场的先河,成为第一个两榜进士出身的勋贵,横跨了大明军政两界。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李云天担任了京师讲武堂的总教官,并且兼掌军阁武选清吏司武举厅主事,但他本质上依旧是一名文官。
原因很简单,京师讲武堂和军阁武选清吏司原本是兵部的下属机构,而兵部是六部之一,里面的官吏都是文官,只有在亲卫都护府和五军都督府中任职的官吏才是武官。
倘若李云天被宣德帝封爵,那么他就成为了大明勋贵中的一员,即便不在五军都督府中任职,也有了武官的身份。
“李巡抚,皇上问你如何攻心?”片刻之后,金英走出了御辇,立在御辇前沿高声问向了李云天。
“启禀皇上,叛军如今已经陷入死境,俗话说蝼蚁尚且偷生,更何况是人。”
李云天早有准备,有条不紊地冲着御辇躬身回答,“依臣之见,叛军中绝大多数人都是被汉王所裹挟,不得不追随他造反,只要皇上恩准只惩首恶,胁从不久,那么叛军必定军心涣散,沦为一盘散沙。”
“皇上,臣愿意入城劝降汉王,以免乐安承受刀戈之苦。”说着,李云天语峰一转,高声说道。
“什么?”听闻此言,现场的文武官员顿时一阵骚动,纷纷面露惊愕的神色,要知道汉王现在最恨的就是李云天,李云天倘若进了乐安城,岂不是羊入虎口,有去无回?
“皇上,汉王现在对李巡抚恨之入骨,切不可让李巡抚身临险境。”李云天的话音刚落,杨士奇就拱手向御辇内的宣德帝启奏道,作为李云天的恩师他可不想看见李云天死于非命。
“皇上,只要向城内叛军开出悬赏,届时自会有人将汉王擒来献于皇上。”张昊随后沉声说道,并不同意李云天前去冒险,要是李云天有什么意外的话,他如何向周征交待?
“皇上,不可让李巡抚前往冒险。”
“皇上,汉王生性残暴,李巡抚此去无疑九死一生。”
“皇上,只要动摇叛军的军心,乐安城可不攻自破,李巡抚毋须进城。”
……
随着杨士奇和张昊表明立场,在场的文武大员们纷纷开口附议,反对李云天前往乐安城招降汉王。!^!
第373章攻心为上
在众臣七嘴八舌的议论声中,御辇的门帘被人掀开了,披着貂皮大氅的宣德帝出现在了人们的面前,现场顿时安静了下来。
“李巡抚,难道你不知道此去劝降有性命之忧?”环视了一眼周围的众臣,宣德帝的视线落在了李云天的身上,不动声色地问道。
“皇上,汉王性格孤傲,只要他肯让臣进城就绝对不会杀了臣,对汉王来说他的名声比臣的性命重要。”
李云天冲着宣德帝一躬身,朗声回答,“如今山东的战事即将平定,臣觉得不宜再动刀戈,倘若汉王肯降,那么新年之前平叛的将士们就可回家与家人团聚。”
宣德帝闻言心中不由得一阵欣慰,看来满朝文武中就李云天清楚他的心思,故而挺身而出,阻止那些将领攻城。
其实,杨士奇等文官未尝不知道宣德帝不想在乐安城大动干戈,可是面对叛乱的汉王,谁又敢阻止攻城去捉拿汉王?万一汉王晚上突围逃走,那么这个罪过可就大了!
况且这也容易贻人口实,被别有用心之人拿来当做与汉王勾结的罪证,保不准什么时候就会受到攻击,被污蔑为汉王叛乱的同党。
李云天这次敢站出来,一是因为他在平叛中立有大功,又三番两次坏了汉王的大事,自然不可能是汉王的同谋,二是他有九成把握劝服汉王,这才冒着生命危险亲身入城博一下,想要和平解决乐安城的事情。
“李巡抚,朕就把这件事情交给你了。”见李云天心意已决,宣德帝沉吟了一下,宏声说道,“只要汉王肯降,免去乐安城百姓刀戈之苦,朕就能法外开恩留他一命。”
“臣领旨!”宣德帝说完就转身走进了御辇,李云天见状连忙跪在地上高声说道。
随后,宣德帝的御辇在众臣的簇拥下前往乐安城城北的明军军营,军营中已经搭建好的一个大帐,在乐安城被收复前他将住在这个大帐里。
杨士奇和张昊等人都曾劝说宣德帝去武安县县城下榻,毕竟武安县县城无论是住宿条件还是安全性都远高于军营中的大帐。
不过宣德帝拒绝了他们的这个建议,他要留在乐安城外亲眼目睹明军收复乐安城,同时也是鼓舞了明军的士气。
虽然大帐里的住宿条件差了一些,但安全性却毋庸置疑,因为城北大营驻扎了数万明军精锐,固若金汤,汉王要是晚上派兵前来偷袭,绝对是有去无回。
恭送宣德帝的御辇离开后,李云天立刻着手开始布置劝降汉王的事宜,他并不打算立刻进乐安城,在此之前有一些事情他必须要做。
很快,那些在黑牛镇被俘虏的叛军士兵出现在了乐安城城外,远远地向城墙上的叛军喊话,告诉他们宣德帝此次平叛只惩首恶,胁从不究,让他们放下武器投降。
不仅如此,由于城内叛军大多数都来自乐安当地的军户和民户,故而李云天让人将一些城内叛军的亲属找来,围在城外苦口婆心、声泪俱下地劝着城内的叛军投降。
一连三天,乐安城四个城门外面都聚满了劝降的叛军俘虏和叛军亲属,不停地向城里的叛军喊着话,而且叛军亲属的数量不断增加。
这种情形使得城内叛军的心理受到重创,人心惶惶,斗志全无,整个乐安城被惨云愁雾所笼罩。
汉王本以为宣德帝会尽快攻城,已经做好了玉石俱焚的准备,不成想明军竟然玩起了心理战,使得城内叛军士气越来越低迷。
面对眼前的这种局面汉王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开始的时候那些劝降的叛军俘虏和亲属在城上弓箭手的射程范围外,后来逐渐向城墙靠近,聚集在了护城壕沟前。
城墙上的一些叛军在城外劝降的人群中看见了自己的亲人,见亲人哭泣着求他们投降,不由得潸然泪下,暗自落泪。
有一名叛军千户想要让叛军士兵向城外劝降的那些叛军俘虏和亲属射箭,将那些人赶走,不过出乎那名千户的意料,叛军士兵们竟然拒绝这样做,而且为此还和他的亲兵发生了冲突,最后不了了之。
鉴于此,汉王不得不将本地籍贯的叛军士兵调离了城墙,全部换上了外地籍贯的士兵守城。
为了避免刺激到城内那些本地籍贯的叛军,汉王下令禁止向城外那些劝降的人射箭,只要他们不越过护城壕沟就任由其在那里折腾。
第三天晚上,在夜色的掩护下,明军万箭齐发,向乐安城里射了一通箭雨,吓得叛军慌忙登城防守。
不过,等叛军到了城墙后射箭的明军已经离开,很快就有人发现射入城内的箭支上都绑着一个纸卷。
纸卷上的内容很简单,明军开出了活捉或者击毙汉王和朱恒、王斌等重要叛军将领的价码。
其中,活捉汉王者赏银两千两,击毙汉王者赏银一千五百两,活捉朱恒和王斌等人者赏银一千两,击毙者赏银八百两。
虽然叛军士兵大部分人都不识字,但总有识字的人在里面,再加上一些箭支被居民捡到,故而明军悬赏的事情一夜之间就在乐安城里传开,一些人面对如此高额的悬赏不由得蠢蠢欲动。
对于乐安城的叛军和百姓来说,数百两银子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很多人一辈子都不会见到这么多的钱。
“可恶!”明军射来的箭支很快连夜被送到了汉王的卧房,看了纸卷上的内容后,汉王不由得面色一沉,咔吧一声折断了手里拿着的箭支。
他没想到明军如此歹毒,竟然大张旗鼓地收买乐安城叛军和百姓来,这无疑使得乐安城叛军的所面临的局势雪上加霜。
这一下,汉王睡意全无,披上衣服不安地在房间里来回踱着步子,眉头紧皱,神情凝重。
明军这几天的所做作为已经对叛军的心理和士气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倘若再这么下去的话,肯定会有叛军发生哗变,毕竟绝大部分的叛军都想要活下去,不会跟着他与明军决一死战。
汉王曾经想过自己在与明军的决战中战死,对他来说在战场上马革裹尸也是一种荣耀,也算是他戎马一生的归宿。
可如果死在那些哗变的叛军手中,这无疑就成为了汉王人生履历中一个无法洗刷的污点,届时难免被后人嘲讽和耻笑。
走着走着,汉王停下了脚步,双拳紧紧攥在了一起,如果明军接下来依旧采用这种围而不攻的策略来打击和分化叛军,那么他唯有披挂上阵,亲自出城迎战明军,战死沙场后必将留名青史。
次日一早,乐安城城北的叛军就注意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几天来一直围在城下劝降的那些人竟然没了踪影。
不过,除了北门外,乐安城的其他三个城门外的护城壕沟前依旧是人头攒动,聚集了大批劝降人,不少人为了劝城里的叛军投降是嚎啕大哭,场面无比沉重。
上午巳时刚过,三匹快骑从明军大营中驶出,径直来到了乐安北城外的护城壕沟前,领头的一名年轻人身穿正六品文官官袍。
跟在那名文官身后的两个人中,左边的大汉一身从五品武官官袍,右边是一名身穿正七品武官官袍的青年,微微低着头,有些看不清长相。
城门楼上的叛军立刻被两人所吸引,纷纷伸长了脖子往下张望,不知道这两个人来这里何事。
“楼上的人听着,山东巡抚有事要见汉王,速速前去通报。”那名穿着从五品武官官袍的大汉抬起头,冲着城门楼上的叛军高声大喊道。
“山东巡抚?”城门楼上的叛军闻言顿时大吃了一惊,神情诧异地望向了那名穿着正五品文官官袍的年轻人,眼神中充满了敬畏。
李云天仰着头,不动声色地望着城门楼上的叛军,自从他指挥着手下的明军在山东战场上打了那几场胜仗,尤其是黑牛镇一役后,他已经在叛军中声名鹊起,令叛军谈之色变。
“你真的是山东巡抚?”很快,一名叛军千户出现在了城门楼上,向下望了一眼李云天,有些难以置信地问道。
“本官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正是被皇上御命的山东巡抚。”李云天闻言傲然答道。
“巡抚大人,请稍等。”那名千户怔了一下,随后急匆匆地离开,前去向汉王禀告。
当那名千户赶到王府时,汉王召集了朱恒和王斌等人在大厅里议事,商谈着稳定叛军军心的事宜。
这几天来,由于明军的心理战,叛军军心浮动,士气低迷,长此以往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必须要想办法振奋军心。
为了鼓舞士气,王斌提议放出假消息,告诉城内的叛军鲁仲乾已经在真定府击败了周征,正率军前来救援。
虽然这是目前唯一一个能够收敛军心的办法,可汉王孤傲的性格却并不允许他这样做。
况且,即使这条假消息散播出去,城内叛军的士气也不会得到太多提升,毕竟远水解不了近渴,既然如此还不如不这样做。
“禀王爷,山东巡抚在北门外,想要进城求见王爷。”就在众人绞尽脑汁地想着办法的时候,那名前来报信的千户急匆匆走进来,单膝跪在汉王的面前禀报。
“他带了多少人马?”王斌闻言顿时大吃了一惊,噌一下就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盯着那名千户沉声问道。
王斌在黑牛镇与李云天交过手,知道李云天的厉害,故而下意识地就心生警惕。
在座的众人也纷纷面露惊愕的神色,不约而同地望向了那名千户,屋子里的气氛顿时变得紧张了起来。!^!
第374章冒险入城
“禀将军,李巡抚只带了两名随从,从服饰上看,一个是从五品的副千户,另外一个是正七品的总旗。”在众人的注视下,那名千户想了想后高声说道。
“两个人?”王斌闻言微微一怔,显得大为意外。
“王爷,他既然来送死,那么就趁此机会杀了他,给死去的兄弟们报仇。”这时,坐在王斌身旁的伪右军都督府大都督盛坚起身,冲着汉王一拱手,杀气腾腾地说道。
“万万不可。”那名将领的话音刚落,朱恒就开口反对,沉声向眉头微皱的汉王说道,“王爷,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我们要是杀了李巡抚,肯定会被外界非议。”
“朱尚书此言差矣,如今我军陷入困境,正好趁这个机会斩了他立威,提升我军士气。”盛坚摇了摇头,高声反驳道。
“盛都督,你可听说过哀兵必胜的道理?”朱恒的脸色微微一变,不动声色地望向了盛坚,“倘若李巡抚一死,那么城外的明军必将冒死攻城,届时我军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在朱恒看来,盛坚的这个做法无疑是将乐安城的百姓陷入了死地,李云天不仅是山东巡抚还是周征的女婿,他要是死在了乐安城里,明军绝对会不惜一切代价猛攻乐安城,城内的叛军根本就无法抵御。
另外,李云天手下的骁武军十有八九会在城内大开杀戒给他报仇,到时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