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执宰大明-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套制服是李云天仿照现代军装的样式定制而成,配有军衔、臂章和资历牌,经过宣德帝朱笔御批,成为了讲武堂学员和未来新军的军服。

现场每一个军汉都分到了一套黑色军装,众人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样式新颖的西装式军服,脸上纷纷流露出了诧异和好奇的神色。

李云天之所以用这个制式的军装,是因为它比明代的衣袍简洁方便,更合适军队的作战和训练。

至于军衔、臂章和资历牌,不仅表明了上下级关系,则是为了体现出军人的荣誉感。'30015671执宰大明执宰大明300执宰大明303

“现在解散,全体回宿舍换装,一盏茶后集合。”等那些军汉都领到了自己的军装,李云天沉声下达了命令,随后起身走了。

军汉们先是面面相觑,然后一窝蜂地奔向了宿舍,经过“魔鬼周”的训练后他们现在是深刻体会到了什么是令行禁止,要是一盏茶还没有换好军装指不定李云天如何修理他们。

在类似于“魔鬼周”的训练期间,李云天一直住在军营里,他的宿舍与那些军汉的宿舍很近,就在军汉所住那排营房边上的一排平房里,这样便于他就近制定训练计划。

回到宿舍,李云天有条不紊地换上了属于他的一套黑色军装,然后对着铜镜整理起了仪容:

他的军衔是少校,两条杠中间夹着一颗银色的星星;

资历牌是上下两排军略章,代表营级,最上面一排军略章中间缀着两颗代表营级正职的白色星星;

臂章有两个,左手的臂章上写着“京师讲武堂”五个大字,右手的臂章是一条腾空的三爪蟒,是京师讲武堂的标志。

对着铜镜瞅了一番,李云天对身上的这套军装非常满意,虽然它的材质和样式都有欠缺,但足以将人衬托得更加威武和精神。

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军帽,李云天的头上是缠在发髻上的脸色发巾。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明代的男子都留着长发,在头上盘了发髻,根本就没有办法戴那些现代制式军帽,故而李云天只能作罢,以后再想办法,毕竟这个年代究竟的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讲武堂和新军中将实行李云天熟悉的现代军事体系,军队的编制、军官的等级与卫所的编制、武官官阶的对应关系也已经确定。

军队的编制采用班、排、连、营、团、师、军以及军团:

班分为2种,一种是战斗班,专门负责作战,一种是勤务班,专门负责伙食、文书和传令等。

无论战斗班还是勤务班,人数都是12人,包括士兵和士官。

一个排有3个战斗班。'30015671执宰大明执宰大明300执宰大明303

一个连有3个战斗排和1个勤务班,加上连部里的司务长、医务官、排长、副连长和连长,一共是127人。

一个营有4个连,加上营部里的军官和勤务人员,总人数520人。

一个团有3个营和1个辎重营,加上团部里的军官、勤务人员和警卫连,总人数2250人。

一个师有4个团和1个工兵营,加上师部里的军官、勤务人员和警卫营,总人数10500人。

一个军有3个师,加上军部里的军官、勤务人员和警卫团,总人数36000人。

一个军团有3个军,加上军团部军官、勤务人员和警卫师,总人数125600人。

由于骑兵不宜与步兵混编,故而单独成军使用,以骑兵团作为基本作战单位。

一个骑兵团有4个骑兵营和1个800人的辎重营,总人数3000人,其中作战的骑兵2100人。

一个骑兵师有3个骑兵团,总人数10000人,其中作战的骑兵6500人。

军衔分为尉官、校官和将官3个级别:

尉官三级:少尉正八品,中尉从七品,上尉正七品。

校官四级:少校正、从六品,中校正、从五品,上校正、从四品,大校从三品。

将官三级:少将正三品,中将从二品,上将正二品。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军官外还有士官,士官是从士兵中挑选出来的职业军人,虽无官阶但是享有相应的军饷。

士官四级:少士享有从九品军饷,中士享有正九品军饷,上士享有从八品军饷,军士长享有正八品军饷。

士兵三级:列兵、二等兵和一等兵。

军职与军衔的对应关系采用“一职双衔”的原则,前一个军衔是主要军衔,后一个军衔是辅助军衔。

连级单位:司务长少尉、中尉军衔;排长少尉、中尉军衔;副连级军官中尉、上尉军衔;正连级军官上尉、中尉军衔。

营级单位:副营级军官上尉、少校军衔;正营级军官少校、中校军衔。

团级单位:副团级军官中校、少校军衔;正团级军官上校、中校军衔。

师级单位:副师级军官上校、大校军衔;正师级军官大校、少将军衔。

军级单位:副军级军官少将、大校军衔;正军级军官少将、中将军衔。

军团级单位:副职级军官中将、少将军衔;正职级军官上将、少将军衔。

由于实行了“一职双衔”,这就使得当军衔都一样的时候,无法分辨出职务的高低,故而就有了资历牌。

资历牌不仅表明了军官的军职级别,而且还表明了其正、副职的关系。

其中:

排级、连级军官资历牌只有1排。

营级军官资历牌有上下2排。

团级军官资历牌有上下3排。

师级军官资历牌有上下4排。

军级军官资历牌有上下5排。

军团级军官资历牌有上下6排。

至于同级、同衔军官的正、副职如何区分,就要看资历牌最上面一排中央的星星,副职1颗星星,而正职2颗星星。

如此一来,通过军衔和资历牌,就能将军官的级别和职务区分开来,便于指挥。

例如,李云天挂衔兵部武选清吏司主事,这是一个正六品的官,与他品级相对应的是军职是营级军官、军衔是少校,他自然是正职,故而资历牌最上一排中间两颗银星。

由于李云天是文官,故而他挂衔武职后,他的品级决定他的军职级别和军衔。

而按照李云天制定的军制,新军中的军官,将依照军职级别、军衔来决定其品级。

这意味着新军中将以军职和军衔为晋升标准,而品级只不过是表明他们与卫所的武官相对应的级别,以及用来领取朝廷的俸禄。

在李云天规定的时间结束前,大校场上已经站好了那些换上新式军装的军汉,无不对这身新行头感到新奇,相互间饶有兴致地打量着,精神十足。

很快,军汉就发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他们身上的军装与李云天的军装有两个最大的区别,那就是没有军衔和资历牌。

“你们现在还不是讲武堂的人,要想得到军衔和资历牌,那么必须要通过本官的考核。”

李云天看出了军汉们的疑惑,于是向他们介绍了一番讲武堂实行的军职和军衔,然后高声说道,“现在本官要给你们编组,你们要记住自己的组别,以后将按照组别进行训练。”

说实话,留下来的军汉人数大大超出了李云天的意料,他觉得自己已经做得足够过火,差一点就将这些军汉们给折腾死,可是他们竟然硬挺了过来,人数超出了他预定50人的一半。

经过三周魔鬼般的训练后,李云天的训练内容将变得缓和,以后主要进行队列练习、体能训练、规章学习和上识字课。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两个多月后这76名军汉都将成为讲武堂的教官:三分之一的人是教官,上尉军衔,正七品;另外三分之二的人是副教官,中尉军衔,从七品。

李云天早已经将这76名军汉分好了组,现在只是宣布每个组的人选。

这76名军汉一共分6个组,也就是6个班,每个班上12个人或者13个人。

根据军汉们这三周来的表现,李云天将其中训练成绩优异者任命为各个班的班长和副班长。

“本官宣布,今天放假一天,酉时前回营吃饭,本官晚上带你们去听戏,今晚四方馆戏院上演《梁祝》。”

分完了组,李云天神情严肃地扫视了一眼面前的6组人,正当那些军汉提心吊胆的时候,他忽然微微一笑,高声宣布道。

“可是沈大家的《梁祝》?”李云天话音刚落,军汉们就骚动了起来,人群中响起了一个惊喜的声音。

苏大家指的就是怜香,怜香原本姓沈,自幼被卖进**,经过十年的勤学苦练,终于从众多的同病相怜的女孩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名只卖艺不卖身的清倌,取了艺名“怜香”。

如今,怜香已经成为了京城最为著名的戏曲大家,火得一塌糊涂,被京城的权贵们所追捧,故而也恢复了她的姓氏,有了一个正式的名字——沈怜香,被京城的人敬称为“沈大家”。

早在一个多月前,四方馆就已经放出了风声,说怜香将公演新剧目《梁祝》。

《梁祝》是著名的民间传说,这个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吸引了京城那些权贵富贾的注意,纷纷提前预约,使得怜香一个月的演出都被人预定了,可谓未演先红。

四方馆戏院的票价很高,并不是这些军汉所能承受的,故而他们只是听说了怜香的名头,根本就没有机会进戏院欣赏。

李云天没有回答人群中的那个声音,只是笑着点了点头,向那些神情激动的军汉们高声说道,“记住,按时归队,逾时不归者晚上就在这里熟读纪律条例。”

“噢~~”

军汉们顿时欢呼了起来,欣喜若狂,谁也没有想到他们能去四方馆的戏院去看怜香唱戏。

望着那些兴奋的军汉,李云天的嘴角流露出了一丝笑意,一张一弛才是正确的驭下之道,这些军汉能留下来已经足以证明他们的优秀,以后也该放松一下了。。。

第304章一语点醒梦中人〔三更〕

趁着那些军汉放假,李云天也难得地回了一趟家。

自从给讲武堂挑选武艺教官,他每天不是待在军营就是往都察院、文渊阁跑,而且还要参与讲武堂教材的编写,忙得是一塌糊涂,根本就没有时间回家。

这次回来李云天不仅要与家人团聚,还要去一趟老丈人那里坐坐,顺便打探一下军阁成立的进度。

二十天前,宣德帝令英国公张辅、忠国公周征和兵部尚书陈洽会同兵部堂官和各都督府都督协商筹备军阁事宜,仿内阁制度建立军阁,以兵部衙门作为军阁的办事场所。

军阁的事情一经公布立刻在京城引发了轩然大波,谁也没有想到宣德帝竟然有如此的魄力将兵部并入军阁,由军阁来处理大明的军务。

如此一来的话,军阁可就能与内阁分庭抗礼,分掌大明的军务和政务,无形中提升了武官在朝廷中的地位,使得文武官员得以平起平坐,可谓是一个开天辟地般的大手笔。

对于军阁的成立,武官们自然是欢欣鼓舞,而文臣则对此事议论纷纷,褒贬不一,不少文臣怀疑由粗俗浅薄的武官当道的军阁根本就处理不好大明的军务。

不过,由于兵部的并入使得军阁中也有了文官,因此朝中那些心存质疑的文臣也不好说些什么。

再者说了,这毕竟这是大明的重大军务,实在轮不到文臣来插嘴。'30115671执宰大明执宰大明301执宰大明304

况且,文官们也有事情要忙活,宣德帝在下令成立军阁的同时还下令成立农部,专司农事,以补全六部之数。

这意味着户部将会被分权,因此文臣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新成立的农部上:农部的设立肯定会产生一大批的官员,不少心思机敏之辈已经暗中活动,瞄准了在农部中的职位。

中午,周征在府中设宴款待李云天和周雨婷,他对李云天训练那些军汉时的表现是赞赏有加。

仅仅经过了短短的二十多天,李云天就已经使得那些参与讲武堂考核的骄兵悍勇一个个服服帖帖,着实出乎了周征的意料。

本来他还想着去一趟军营给李云天镇镇场子,不成想李云天一个人就顺利搞定了那些军汉。

不仅如此,周征还对李云天实行的新式军职和军衔颇为感兴趣,不得不说,这套军事体系层次严谨、结构分明,而且突出了军人的荣誉,令人耳目一新。

酒过三巡后,李云天和周征之间的话题不知不觉间就转到了军阁上面。

京中的勋贵得知宣德帝要成立军阁后纷纷感到兴奋,这使得他们将拥有足够的力量与朝中的文臣相抗衡。

而且,自从军阁成立后,朝中的文臣除了翰林、御史和六科给事中这样的言官外将失去弹劾武官的权力,而武官自然也无法弹劾文官,双方将各成体系,避免相互间的摩擦和龌龊。

虽然文官无法弹劾武官,但这并不是意味着那些武官就可以胡作非为,军阁成立后将开设直属的督察司,并在各地都司、行都司设立分支,与各都司、行都司互不统辖,以监察天下武官。

按照宣德帝定下的门槛,各都督府都督和各地都司、行都司都指挥使才有各自担任军阁阁员。

不过,朝中的勋贵虽然皆对军阁表示欢迎,但却没人愿意出任军阁的阁员,这使得军阁阁员的名单一时间难以定夺。

原因很简单,担任军阁阁员就意味着将失去手中的兵权,而自古以来武将莫不以兵权为重。

而且,外界普遍怀疑宣德帝是在学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想要趁机夺了那些入阁阁员的兵权,至于军阁只不过是一个掩人耳目的噱头而已

因此,宣德帝三天前下达了谕令,亲自指定了军阁阁员的名单,阁员的人选与李云天先前所说的一模一样,看来他也认为那几个人是军阁的最佳人选。'30115671执宰大明执宰大明301执宰大明304

二个国公、三个候爷再加上兵部尚书和兵部左侍郎,宣德帝所定的军阁阁员的阵容不可谓不强大,而且勋贵中的各方势力也都非常均衡,没有厚此薄彼。

令外界感到震惊的是,深受宣德帝信赖的周征竟然也在军阁阁员的名单里,这岂不是意味着他将要放弃了重兵在握的京畿都督府大都督一职。

这一下,虽然鲁仲乾和三个被点入内阁的侯爷心中不乐意,但既然连周征都进了军阁,那么他们还有什么好推脱的?四人手中的兵权哪一个有周征大?

尤为重要的是,为了保证朝中勋贵各方势力的均衡,继任这三名侯爷职务的勋贵莫不与那三人关系密切,使得那三名侯爷不至于担心自己的旧部被人吞掉。

宣德帝已经下令,让那三名被选进内阁的侯爷交接完手头的事务后回京处理军阁筹备事宜,年后军阁就将正式成立。

由于宣德帝这次只动了一个在京畿都督府中牢牢被周征压制住的鲁仲乾,对那些追随汉王的勋贵秋毫无犯,故而汉王也没有把军阁当做一回事,认为宣德帝此举不过是好大喜功而已。

难道宣德帝真的认为各大都督府的都督们会甘心受到军阁的压制?

在汉王看来宣德帝此举无疑会使得军阁步内阁的后尘,势必将与京畿都督府和五军都督府争权,届时免不了又是一番鸡飞狗跳。

不仅如此,因为宣德帝没有胆量去动那些追送汉王的勋贵,汉王心中无形中又对宣德帝轻视了一分。

如果换成洪熙帝的话,汉王相信绝对会趁机打压那些与汉王亲近的勋贵,而宣德帝很显然没有这个胆量。

“岳丈大人,讲武堂建成后,京中勋戚可送一子免试入堂,小婿希望岳丈大人届时给小婿撑撑门面。”午饭后,在书房喝茶闲聊的时候,李云天想起了一件事情,笑着向周征说道。

讲武堂成立后,李云天最大的一个担忧就是京中的那些勋贵子弟眼高于顶,看不上小小的讲武堂,毕竟重文轻武的风气由来已久,再加上那些勋贵子弟又都能在各大都督府中有官职,根本不需要为前程担心。

在京城的那些高官显贵的眼中,最为看重的就是森严的等级。

以国子监为例,作为大明的最高学府,里面的学生严格按照各自的身世划为三六九等。

国子监中教儒学的有国子学、太学和四门馆。

其中,国子学的监生为:皇族子弟、勋贵子孙、三品以上官员子孙,以及从二品官员以上曾孙。

太学的监生为:五品以上官员子孙,以及从三品以上官员曾孙。

四门馆的监生为:七品以上官员之子,以及庶民之子。

由此可见,国子监学习儒学的监生等级森严,国子学、太学和四门馆的监生皆来不等的社会等级:

国子学的监生自恃身份高贵,不屑于与太学和四门馆的监生为伍,而太学的监生又瞧不起四门馆的监生。

如今,讲武堂里的体系对所有的学员一视同仁,没有了对勋贵子弟的特殊关照,这无疑会使得那些勋贵子弟觉得有**份,进而不愿意进讲武堂,这会使得讲武堂名声受到极大的损害,李云天还指望着这些勋贵子弟给讲武堂撑门面。

因此李云天唯有请岳父来帮忙,希望周征能帮着说服朝中那些交好的勋贵,让他们派出一子入学讲武堂,给讲武堂撑撑门面。

“依本公来看这件事情强求不得,不过可以适当放宽条件,不仅嫡子,那些庶子也可进入讲武堂。”

周征清楚李云天的意思,沉吟了一下后笑着说道,“另外,可设立一个名额,倘若人数不足,可由其他家的人来递补。”

“庶子?”李云天闻言双目流露出意外的神色,自古以来嫡庶有别,这是人们根深蒂固的思想,他没有想到周征竟然会提出这么一个建议来。

就拿国子监国子学和太学的那些监生来说吧,莫不是那些高官显贵家中的嫡子,庶子根本就没有这样的资格。

“本公知道,你是所以要提议设立讲武堂,是要给大明培养出一批精锐的武官,既然如此也就没有了那些多的顾忌,只要以后讲武堂的声威出来,还怕那些人不将家中嫡子送来?”

周征见状微微一笑,他是朝廷中除了杨士奇外第二个知道新军计划的人,自然希望有更多勋贵的子弟加入讲武堂,以后李云天推行新军的时候无疑会少很多阻力。

况且,周征出身贫寒,否则也不会加入军户谋生进而赶上了永乐帝的靖难,因此对门第等级观念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深厚。

虽然他的这个建议会使得一些勋贵打发庶子进讲武堂应付差事,不过再怎么说庶子也是那些勋贵的血脉,这就使得那新军与那些勋贵的联系更加紧密了一些。

周征有一个预感,李云天的新军在未来一定会大放异彩,届时不仅他脸上有光,而且还能巩固周家在勋贵中的地位。

“谢岳父提点。”周征的话可谓一语惊醒梦中人,使得李云天醍醐灌顶,脸上向周征拱手道谢。

或许是在京城生活的时间太长了的原因,李云天的思维不经意间就被身边的环境所影响,进而与国子监进行了比较,根本就没有考虑到那些勋贵的庶子。

正如周征所想的那样,如果那些勋贵的庶子肯进讲武堂,以后新军的麻烦肯定就会少了很多,何乐而不为?

“老爷,刚才东城兵马司的一个副指挥使来了,说讲武堂的人打伤了后军都督府的人,现在被带去了东城兵马司,老爷最好能去一下。”

由于解决了困扰在心头的难题,李云天随后心情舒畅地离开了忠国公府,刚进李府的院门,迎面就急匆匆走过来了绿萼,娇声向他说道。

“讲武堂的人?”李云天闻言微微一怔,讲武堂现在八字还没一撇呢,哪里来的人?

不过随后他就反应了过来,看来是那些放了假的军汉惹出了麻烦,眉头皱了皱后领着人赶去东城兵马司查看。。。

第305章冲突〔一更〕

东城兵马司,大堂。

由于五城兵马司的职能是捕盗,因此除了审理一下被抓的盗匪外并不能干涉民间纠纷,民间纠纷由顺天府处理,因此每个兵马司大堂的规模都不大。

此时,东城兵马司的大堂里聚满了人,有东城兵马司的兵卒,还有穿着后军都督府服饰的军士。

虽然大堂里人数众多,但却鸦雀无声,一派沉寂,气氛显得无比沉闷。

大堂右侧,一名身着五品武官官袍的年轻男子面无表情地坐在一张椅子上喝着茶,身后簇拥着一群五大三粗的军士。

东城兵马司指挥使谢勇一脸尴尬地坐在大堂正前方的案桌后,不时地擦着额头上的汗水,看得出来对那名年轻武官颇为忌惮。

堂前的空地上有一左一右两拨人,左边跪着三名五花大绑、满脸是血、身穿黑色军服的壮汉,每个人的身后都有两名军士,死死按着三人的肩头使得他们无法起身。

右边则是十来个鼻青脸肿、头破血流的军士,垂头丧气地站在那里,神情显得颇为沮丧。

看样子三名黑军服壮汉与那十来名军士之间爆发了冲突,因此才被抓进了东城兵马司,而那名年轻武官毫无疑问是来给那十来名军士撑腰的,要不然那三名黑军服壮汉也不会被强行被按跪在地。'30215671执宰大明执宰大明302执宰大明305

“李御史!”李云天领着人快步走进大堂时,谢勇连忙起身相迎,满脸堆笑地向他拱着手,“下官已经在此恭候多时了,下官本不想劳烦李御史,可此案是军户之间的纠纷,下官实在是无能为力。”

“有劳谢指挥使。”李云天与谢勇有过数面之缘,他早就看见了那名坐在椅子上纹丝未动依旧在喝着茶的年轻武官,立刻明白谢勇是不想卷入眼前这件事里,于是微笑着向谢勇拱手还礼。

谢勇顿时松了一口气,知道李云天不会为难他,连忙躬身将李云天请进了大堂,在年轻武官对面的椅子上落座。

“两位大人,下官觉得此事只是一场误会,大家还是以和为贵的好。”谢勇坐回到案桌后,微笑着向李云天和那名年轻武官说道。

按照大明律例,军户之间的纠纷由军方衙门来处理,地方衙门无权过问,故而东城兵马司的人虽然将涉事双方带来了这里,可谢勇并没有审案的权限,唯有充当和事老。

要是李云天和那名年轻武官在东城兵马司无法调解双方之间矛盾,那么将由后军都督府和兵部联合审理这次的案子。

那三名黑军服军汉和十几名军士被带来东城兵马司纯属偶然,按照大明律例,民户与军户发生纠纷由地方衙门和军方衙门联合审理,双方都有抓人的权力。

由于三名壮汉身上的黑色军服是首次在京城出现,东城兵马司的人自然不知道他们是当兵的,以为他们是民户,因此将众人带来了东城兵马司,进而给谢勇惹下了一个大麻烦。

“误会?”那名年轻武官闻言冷笑了一声,砰一声,重重地放下了手里的茶杯,冷冷地望向了李云天,目光中充满了挑衅,“光天化日,朗朗乾坤,竟然在天子脚下公然袭击后军都督府的总旗,简直就是无法无天,也不知道这些恶徒是仗了谁的势!”,

“谢指挥使,不知这三人所犯何事,竟然要押跪在大堂上?”李云天没有理会年轻武官,而是转向了谢勇,不动声色地问道。

“李大人,此案不归兵马司管辖,下官如何敢介入其中。”谢勇望了一眼那六个按着三名黑军服军汉的军士,苦笑着回答。

以谢勇从外界听来的有关李云天的传闻,他感觉那六名军士要倒霉了。

“来人,给本御史将他们拿下。”果然,李云天随后闻言面色一沉,伸手一指那六个军士,高声说道。

听闻此言,立在李云天身后的护卫立刻快步迎着那六名军士走了过去,干净利落地将他们制住,牢牢地按在了地上。

三名黑军服军汉随即被松了绑,起身后一脸郁闷地立在那里,耷拉着脑袋,不敢与李云天对视,一副做了错事的样子。'30215671执宰大明执宰大明302执宰大明305

“李御史,你这是在公报私仇?”年轻武官没想到李云天一来就给了自己一个下马威,竟然用御史的身份来压他,眉头顿时就皱在了一起,冷笑着望着李云天说道。

李云天刚才问谢勇的那句话纯属多此一举,五城兵马司兵卒和后军都督府军士的军服完全不同,一眼就能分辨出来,谁都知道按着那三名黑军服军汉的六个军士是后军都督府的人。

不过,这对李云天来说是一道必不可少的流程,万一那六个军士是在谢勇的要求下协助看押三名黑军服军汉,那么李云天贸然发难可就陷入了被动。

如今谢勇承认没有介入此案,那么李云天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拿下那六名后军都督府的军士。

毕竟这里是五城兵马司的大堂不是后军都督府,那六名军士的举动说轻了是扰乱五城兵马司公堂,说重了就是目无法纪。

年轻武官想要先发制人,可李云天根本就没接他的话茬,反而顺势拿下了他的六个手下,这使得他的气势无形中就逊了李云天一筹。

“龚经历,本官身为御史,岂能坐视有人在公堂之上撒野?”李云天面无表情地与年轻武官对视着,声音冷漠地说道。

李云天自然认识这名年轻武官,他是后军都督府右都督、安武侯龚魁的次子龚飞,担任后军都督府经历一职。

后军都督府历来被视为汉王的地盘,龚魁和前任左都督鲁仲乾皆与汉王交往甚密,与李云天这个洪熙帝和宣德帝面前的红人可谓是不折不扣的死敌,故而李云天和龚飞之间也就成为了敌人,没有必要轻言细语地对待对方。

况且,李云天看出来龚飞这次是故意要找他的麻烦,自然不会给他好脸色。

“这三个凶徒太过凶悍,本官是担心他们在公堂上伤人,这才让手下制住他们。”龚飞的脸色不由得变了几变,开口解释道。

此时此刻,龚飞已经意识到自己先前实在是大意了,他本想借那三名黑军服军汉来杀杀李云天的锐气,结果反而弄巧成拙,给了李云天可乘之机。

说实话,龚飞这些勋贵子弟在京城里横行跋扈惯了,岂会看得起小小的五城兵马司?不要说将人捆住,就是将对方暴打一顿也很少有人敢管,像李云天这种不把他放在眼里的官员可谓少之又少。

“如此说来是龚经历指使他们的,龚经历,难道你不知道知法犯法罪加一等?”李云天的嘴角流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笑意,冷冷地瞪着龚飞问道,他等的就是龚飞的这句话。

“本官让人严加看押凶徒,何罪之有?”龚飞的眉头不由得皱得更深,冷笑了一声,不甘示弱地与李云天对视着。

“龚经历,这里是东城兵马司,本御史可没听说后军都督府可以节制东城兵马司!”李云天见龚飞竟然还在狡辩,丝毫没有意识到其越解释越糟糕,于是沉声说道。

“本官只是担心而已!”龚飞闻言脸色就是一变,随后冷哼了一声,有些悻然地说了一句。

李云天是在暗喻龚飞在东城兵马司没有任何职权,自然无法擅作主张让他的人在大堂上看押人犯,否则就违法了大明的律例,李云天要是跟他打官司的话他必输无疑,而很显然李云天有资格跟他打官司。

“来人,将这些扰乱公堂之徒拖下去,重责三十大板!”李云天知道龚飞已经没了借口,瞟了他一眼后伸手一指那六名神情惊慌的军士,高声向公堂两侧那些拄着水火棍的东城兵马司士兵卒说道。

兵卒们闻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