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第一强兵(鲈州)-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苦难还没有结束,贼军突然来了援兵,城外的兵马一下子增加到三万以上!城内军民无不自危,要不是知道逃出去更危险,说不定城里的百姓当天就会逃亡近半。
也只有那位平时不苟言笑,关键时刻却很靠得住的徐县尉还保持了镇定。不过,徐县尉再强,也只是一个人,面对数万贼兵能起到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
也许是上天听到了闻喜百姓祷告的声音,终于降下了纶音,得到增援后,实力大增的贼兵,竟然弃位而去了!
这样的大起大落,着实让闻喜军民欢腾了一阵子,有不少当天在城门值守的士兵,都看见了王羽与白波众将争论的场景。
于是,各种传言喧嚣尘上。
最开始,传言说什么的都有,千奇百怪,不一而足。等到出城查探的哨探回来后,意见逐渐变得统一起来。
白波军中大部分的都是本地人,和郡兵之间也没有解不开的死仇,所以,双方之间有很多通传消息的渠道。闻喜人很快就知道了,那个劝退贼兵的少年,似乎是朝廷派来招抚的使者,他以仁心仁德,感化了几大贼酋,使其改变了攻略目标。
听了他的劝说后,白波军直接把目标指向了运城!
对闻喜百姓来说,这是个再好不过的喜讯了。
卫家不是良善人家,但运城却城高壕深,白波军在那里耗的时日肯定不会少了,伤亡想必也很重,无论最后胜负如何,对战的双方肯定都很受伤,没有力气再作恶。还有比这更好的消息吗?
喜讯传开后,城内欢声一片,不少百姓都打算好了,等打听到那位少年使君的名姓后,给他立个长生祠什么的,以感谢他为闻喜人做的好事。
除了欢声,城内也不是没有异音。在守城战中立下大功的徐县尉,就主张要衔尾追击白波军,就算不能给对方造成实质上的损失,也要延缓他们的行程。
他的理由很充分,现在还不能确定白波军去攻打运城,从兵法上来说,那种说法根本就不合理。不顾后路的孤军深入,白波军远还没到那种穷途末路的时候,他们很可能是去攻打安邑的!安邑若失,闻喜区区县城又岂能独存?
可是,全县上下,没有一个人听他的。
请神容易送神难,攻城的白波好容易才走了,若是贸然追击,把他们给惹怒了,又返回来怎么办?再说了,要打安邑就让他们去打呗,郡城的城池可比闻喜高大多了,城里兵精粮足,有什么可担心的?
反正闻喜被围攻的时候,屡次求援,安邑也没派出半个兵来,现在也该他们尝尝孤立无援的滋味了。
徐县尉虽然有心报国,但没人支持,他终究不能一个人杀出去,最后也只能长叹作罢。
然后形势就急转直下了,白波军大举南下,后续的部队源源不断的开了过来,然后,在闻喜城外扎下了营盘,不肯走了!
开始只有数千人,到了后面旌旗蔽日,锣鼓喧天,竟然又聚集了两万以上的大军!
望着城外绵延十数里的连营,闻喜人欲哭无泪,也不知道闻喜这地方有什么好处,怎么就这么吸引贼兵呢?
城外的白波倒是没攻城,但闻喜的春耕彻底被耽搁了不说,城内的粮食也开始吃紧了。一个人口数千的县城里能有多少存粮?
这一次,县令冯远是真的关注上南下白波军的行踪了。
他们要是攻打运城还好,为了保护与白波谷之间的屏障,安邑有可能派援军,或者运些粮食来。若是不然,那闻喜也只有一条路可走了,投降总比饿死强。
报着万一的希望,他将县里的战马、驿马全都用上,派了几十个信使出去,向安邑告急。今天,安邑的回信终于到了!
冯远召集了县中的文武官吏,就闻喜的命运抉择,展开了商讨,他的第一句话,就让所有人经历了一番跌宕起伏。
“安邑回信了……”大喜。
“……运城陷落了”大惊。
“什么?”
“这么可能?”
“这才几天?”
众人呼啦啦全站起来了,哪怕是最盼望白波军进兵运城的人,也没想到会听到这么一个消息。这消息太匪夷所思了,那可是运城!卫家花费数年时间建起来的最大的坞堡!
冯远神情呆滞,木然说道:“运城是前天失守的,消息当晚传到了安邑,城中一片大乱,本县的信使没人顾得上了,直到昨日将晚,曾使君才想起此事,然后写了封回信……消息假不了,确定无疑。”
他刚看到信的时候,也惊得魂不附体,但跟信使反复确认过之后,也只能无奈的相信了。信使在郡城的见闻,足以证明有惊天大事发生,带回来的回函也是郡守亲笔所写,没什么可质疑的了。
“前天就失守了?那岂不是说,从白波离开闻喜,到攻破运城,一共只用了不到十天的时间,他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徐县尉,你怎么看?”
众官吏纷纷把目光投向了徐县尉,百姓不太了解,他们却知道的很清楚,这位县尉可不仅仅是武艺好,当日在城中调兵遣将,布置防御体系的也是他。
这么个精通兵法,武艺过人的大才,在个小县城里当县尉,绝对是屈才了。有军事相关的问题,问他准没错。
可徐县尉自己也发懵呢。
看县令的意思,应该不是开玩笑,可这事儿不合情理啊!白波军哪来的这么大本事?难道卫家只是徒有虚名,外强中干?
“听说白波军中出了能人,不但能呼风唤雨,召唤雷霆霹雳,而且还能驱使黄巾力士,法力比当年的张角兄弟更高一筹。”冯远及时解答了这个问题,只是答案却更加匪夷所思。
“咝!”整个县衙里,都是抽冷气的声音,好在是春天,还没有蚊蝇,否则这些昆虫肯定死伤惨重。
徐县尉顾不上纠结这些细节了,他转移了一下话题,不过这个问题也同样很重要:“那曾使君的意思是……”
“这个么……”冯远犹豫了一下,然后把手中竹简往桌案上一丢,颓然道:“诸君,请自己看吧。”
竹简落在桌案上,发出了‘咚’的一声闷响,然后,竹页发出了清脆的摩擦声,最后,‘嗒’的一声,彻底摊开,将上面的字迹展现在众人面前。
大堂内静悄悄的,众人屏息细看,脸色都是变幻不定。
前面的内容,跟冯远刚才说的差不多,然后,郡守表示,白波军攻势犀利无比,攻下运城后,稍作休整,便转而攻打卫家其他坞堡去了。如果短时间内再下一城,那毫无疑问,他们肯定掌握了某种特殊的攻城方法,比如:妖法……
郡守不是人云亦云的人,他的消息是从侥幸脱逃的几个名士那里得来的,加上一部分溃兵的口供,最后得出来的结论。
郡守表示,援军肯定是没有了,有也未必能起到作用,朝廷没有援军的话,安邑也是自身难保。所以,诸君自求多福吧。
一连串噩耗之后,郡守友情赠送了一个情报,他证实了朝廷使者的说法,表示据他所知,包括董卓在内,朝中不少大佬都在打白波军的主意,白波军也确实有意接受招抚。
话说的很浅白,但里面的深意,大家都明白了。
如果真到万不得己,那就是能拖就拖,拖不下去就降,反正等白波军接受招抚了,大家还有反正的希望。
看到这里,众人的脸色都变得好看些了。能保命,还不会污了名头,的确值得一试,当然,要到山穷水尽那一刻才行。
不过,城里已经缺粮了,这一天想必也不远了。
“诸君怎么看?”冯远把信展示出来,就是为了不独自承担投贼的名头,他这话问出口,一时倒也没人应声,众人眼神飘忽,都在等着别人先开口。
“某不降!”结果,果然有人先开口了,语气斩钉截铁,但说出来的却不是众人想要的答案。
“公明有志气,其他人呢?”这个结果在冯远的预料之内,这徐县尉勇则勇矣,但却不懂明哲保身之道,从他当日力主要出城追击,可预见今日了,他不降,就随他去,总不能逼着阖城军民给他陪葬吧?
见主战的被忽视,众官心下都有了底,有人试探着说道:“不如先派个使者,去城外探探虚实?”
冯远捻须赞道:“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此乃兵家正道也。”
计议已定,众人开始推选使者,这个时候当然是要互相谦让的,毕竟任重道远么。至于曾经的英雄徐县尉,则被孤零零的丢在了一边,口口声声要忠君报国的刺头,这种人最讨厌了。
……
见到闻喜使者的时候,郭太正喝得半酣。
就在昨天,他也接了封信,信是从运城送来的,统军的白波三将都有署名,信上没说有关于战局的事,只是拼命催促,让他和韩暹从速进兵。
看过信后,韩暹急了,郭太表面忧虑,心中却暗爽,让那几个蠢材多吃点亏才好,不然他们就不长记性!
两人意见相逆,最后大吵了一架,韩暹带着本部人马,和一部分亲近的小帅南下了。郭太也不阻拦,反正那几个人实力大损之后,他这个大统领就实至名归了,何必非得拦着呢?
结果,使者带来的消息,直接把他的酒意给惊到了九霄云外。
“你们要投降?为啥……”
“什么!运城被攻破了?是你喝多了,还是老子喝多了?这才几天?算上路上的时间也不到十天啊!他们到底对运城做了什么?对卫家做了什么?”
郭太红着眼睛大叫,拼命抓着使者的衣领,差点把这个可怜人给勒死。
那使者心里大骂:老子怎么知道你们对运城、对卫家做了什么?老子只知道,城里那帮家伙都是王八蛋,平时跟老子称兄道弟,到了关键时刻,一个比一个不讲义气,投骰子都要作弊……
救,救命啊!
第一百章烽烟处处
陕,隘也,就是险要难以通行的地方。
陕县位于崤山群山峻岭之间,地势极为险要。战国时代,秦国之所以独力面对中原群雄而不落下风,这崤函之固的天险,确是重要原因之一。
几百年过去,随着汉统东迁,陕县的重要性下降了很多,连函谷关都迁到了如今的新安一带。不过,随着中原局势的动荡,这里再次成为了兵家重地。
如今驻扎在这里的,是董卓麾下,除了飞熊军之外,西凉铁骑中最精锐的一部兵马,步骑共计两万余。统兵的是西凉军的两大猛将,李傕和郭汜!
李、郭二将的主要使命,是扫平白波军,不过到了河东之后,他们与白波军的接战并不频繁。平白波只是表面上的理由,实际上,他们要做的是确保退路的安全,陕县作为河东最重要的关隘,自然是重中之重。
不过,若是有机会,他们也不介意给白波致命一击,彻底消除这个隐患。
所以,在接到卫德的传书后,二将当即下令,只留下樊稠的三千步卒守关,其余各部全军渡河,杀奔运城,试图在城下全歼白波。
这次出兵,西凉军的士气很高,陕县周边人口稀少,没处消遣,更没什么油水可捞,他们羡慕在洛阳的同袍都快羡慕疯了。
这次终于有机会到相对富庶的河东腹地去走一遭,谁能不兴奋?他们是去救援的,卫家的豪富,天下皆知,多少也得意思一下。从卫家身上把一根毛下来,应该就够大伙儿好好乐上一阵子了。
士气高,效率就高,西凉军行军速度很快,李傕出兵的命令下达没多久,大军已经浩浩荡荡的渡过了黄河,郭汜更是带着亲兵,冲在了最前面。
这就是白送的军功,白得的便宜,不抢个先,怎么对得起尽早起的那课吉卦?
然而,就在郭汜兴冲冲的要建功立业的时候,一个中军来的传信兵打断了他的兴致。郭汜大是不耐烦:“稚然什么都好,就是太婆妈了,他不会是又想叮嘱俺,让俺不要冒进,免得中埋伏吧?”
“回禀将军,李将军让您速返中军议事,大军暂停前进!”
“什么?”郭汜惊疑道:“都过了河了,突然要停下?出什么事了?”
“属下不知……”传令兵摇头,郭汜还待追问,却听得军列两侧尽是高呼声,“止步!全军止步!”
他知道老搭档是来真格的了,于是不再多问,纵马往中军疾驰而去。
见到李傕,郭汜劈头问道:“稚然,到底怎么回事?”
李傕面沉如水,冷声道:“运城已经被攻破了,白波军中出了能人,能施展妖法,摧墙毁壁于无物,还能驱使黄巾力士!如今他们正在攻打卫家其他坞堡,最新的消息是,他们在解县外修祭坛,还没建好,城内的守军就弃城而逃了。”
“这么厉害……”
郭汜心理素质不错,听了这么多匪夷所思的消息,也没有大惊小怪,他摇头晃脑了一会儿,唏嘘道:“这仗的确不能打了,天命在白波那边啊!俺就说呢,拜神得虔诚,失了圣眷,什么事都干不成,你们都不听我的,这下信了吧?”
“倒也不是不能打,如果卫家那些人不这么孬,能坚守一阵子,咱们出奇兵,用铁骑迂回突袭,也能打白波贼一个措手不及。可卫家那些守将一个个都是白痴,溃兵已是惊弓之鸟,他们居然还傻乎乎的往城里引,不封锁消息,这么搞,军心不乱才怪呢!”
李傕摇摇头,搭档这些乱七八糟的言论,他早就听腻了,让他感到遗憾的是,错过了战机。不过,他的出兵速度已经算是很快了,总得让白波贼在城下耗些时日,才能削弱对方的士气吧?谁想到有妖人出现了呢?
郭汜问道:“那现在怎么办?派人去安邑,让他们出兵配合,两面夹击?”
“来不及了。”李傕继续摇头,“韩暹的兵马已经南下了,安邑以西的白波贼已有近五万之众,又有坚城可守,安邑的郡兵能有何作为?最让人恼火的是卫家那些蠢材撤退前居然没放火烧粮!”
李傕将马鞭用力一甩,发出了一声凌厉的破空声,牙也咬得咯咯作响:“我问过了,单是运城的粮仓,就有至少五十万斛粮食,加上解县那两个新被打下来的,恐怕已经超过了百万!百万斛粮食啊!就这么白白的送给了贼寇!”
“咝!”郭汜倒抽一口冷气,眼珠子开始泛红:“一百万?老天,卫家居然这么富!早知道,咱们就应该抢先动手哇!”
“哪有那么容易!”李傕晒道:“你以为我没打过他们的主意吗?我派人去看过,那几座坞堡修的不是一般的坚固,就算器械、兵马都充足,想攻下来也得伤亡惨重,得不偿失。”
“果然!”郭汜一拍巴掌,恍然大悟道:“学好法术才是正经!”
李傕看都不看他,沉声道:“退兵吧,快马将消息送到洛阳,向丞相告急,让丞相早做定夺。”
郭汜点点头,赞同道:“嗯,对方有仙法助阵,打也是打不赢的,光是雷火霹雳就够受的了,万一再来个撒豆成兵,就算换了皇甫义真那厮,一样得吃不了兜着走……诶,稚然,我话还没说完呢,你怎么就走了?”
……
华阴。
“牛中郎,你怎么了,受风寒了吗?”张济很纳闷的看着上司,明明已经离开洛阳这么远了,老婆也没带在身边,他怎么还一个劲的哆嗦呢?
“诶,我啊,也不知道是怎么了,身上一直冒寒气,总觉得有一种不祥的预感。”牛辅捧着杯热汤,但却丝毫感受不到暖意,说着,他又抖了一下。
“不祥的预感?”张济抓抓头皮,他也有种不祥的预感,牛中郎这是要犯病啊。
“嗯,就好像华阴那天晚上似的……”牛辅抖得更厉害了,“要出事,没准就是那个王鹏举又搞出什么事了,嗯,河阴、华阴,这地名都不怎么吉利,要出事,肯定要出事!”
“不可能吧。”张济倒是能理解牛辅的恐惧,河阴那个晚上对牛辅来说,可说是一生的转折,要是没有那天发生的那些事,牛中郎也不至于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嗯,还连累了自己。
张绣身后站了个白袍小将,听着这边对答,几次都露出了不屑的神情。开始在张济的连番示意下,还能勉强压抑,听到最后,他也再忍不住了,扬声喝道:“哼,可惜叔父去孟津的时候,绣未曾随军,不然的话,哪里还有王鹏举那厮逞凶的机会?可恨,着实可恨!他若真的西出函谷,也不须调遣军马,只消绣一人,定能取他首级来见!”
张济吓了一跳,心中叫苦不迭,面上却是声色俱厉:“佑维,牛中郎面前怎可无礼?还不快向牛中郎道歉?”
张绣性子也很犟,哪里肯低头,叔侄二人大眼瞪小眼,一时僵在了那里。
“好啦,好啦,年轻人有点锐气是好事。”牛辅脾气原本就不错,屡经重挫之后,如今变得更加和气了,他打圆场说和道:“初生牛犊不怕虎,等见识过那王鹏举的本事,就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了。”
牛辅的感慨是由衷而发,倒也没有别的意思。可他这话听在张绣耳中,那是要多气人有多气人!武艺手段姑且不论,单说年龄,自己学成武艺后出道,迄今已有十余载,二十多岁的人了,跟一个弱冠少年比起来,居然是初生牛犊?
这不是侮辱人吗?他本来就是个火爆霹雳的脾气,哪里受得了这个,可待要发作时,却见牛辅一脸诚恳,并无半分嘲讽之意。
伸拳不打笑面人,就算牛辅不是主将,他这火也发不出,当下只气得满面通红,就差把胡子,就能跟关羽媲美了。
“报……”就在气氛尴尬的时候,外间一阵脚步声急响。
牛辅嘴唇颤了两下,却什么声音都没发出来,张济见状,只能越俎代庖了一次:“何事?”
“陕县来信,河东有变……如今,白波势力大涨,前锋已至蒲坂一带,不排除他们有继续进兵,图谋关中的可能!李将军请牛中郎提高警惕,千万不要疏于防范,以至于给蛾贼留下可乘之机。另外,虽然还没确认,但种种迹象表明,白波贼有攻城秘法,无坚不摧,城关虽险,却不足以依仗,一旦蛾贼在城关前修筑祭坛,请牛中郎务必派遣死士,予以摧毁!”
“啪嗒!”牛辅手里的茶杯掉了,张济叔侄也顾不得宽慰或表示不屑了,他们都目瞪口呆的看着信使,眼神中尽是茫然。
自从出了个王鹏举,这天下事是越来越古怪了,白波军都会攻城了,还有秘法!这世道,还让不让老实人活了?
“是王鹏举,一定是他!”静默了片刻,牛辅突然一蹦老高,像疯了似的大叫大嚷道:“一定跟他脱不开关系,不行,这华阴不能待了,走,去长安,他要再跟来,就回西凉!”
一边喊着,他一边自顾自的跑出去了,剩下信使和张氏叔侄面面相觑。
张绣迟疑着问道:“叔父,牛中郎这是……”
张济长叹一声:“唉,都是王鹏举造的孽啊!牛中郎这是心病,难了。”
“那现在……”
“你带一队轻骑追上去,护送他去长安。我留此驻守,传信洛阳给丞相,向他告急!”
“喏。”
第一零一章汉帝刘协
陈留王?
皇帝!
父皇啊,这就是您留给朕的朝廷,留给朕的江山吗?如果您在天有灵,就请睁开眼来看看吧,大汉朝已经没有未来了!
高坐在金銮殿的至尊宝座之上,汉帝刘协和平时一样面无表情,心里却象开了锅似的。
幼年时,母亲王美人的惨死,让刘协学会了隐忍,尽管只有十岁,可他却能做到喜怒不形于色,这种成人都很难做到的事情。
因此,在朝中大臣们看来,宝座上的皇帝,显得宝相庄严,在江山社稷风雨飘摇之际,分外令人安心。只是没人能看出皇帝眼底蕴藏着的火焰,那是愤怒化成的火焰,如果能化为实质喷涌出来,足以将整个皇城烧成灰烬!
站在朕身前,挥舞着手臂大吼大叫的是朕的丞相,实际掌控着大汉朝权柄的董卓。正是这个粗鲁不堪的家伙,将自己扶上了帝位,做到了父皇和奶奶一直想做,却又没做到的事。
自己应该感谢他吗?
哼,自己还没蠢到那个份儿上!这个死胖子让自己当皇帝,为的不是扶保大汉朝,而是在想方设法的篡位夺权!
若非如此,他怎么敢占据朕的南宫?让父皇的嫔妃们侍寝?这里是金銮殿,他又怎么敢如此粗鲁的大吼大叫,甚至还站到了自己的身前,口口声声的说着迁都的好处?
效法西秦,坐观诸侯自相残杀?待时机到时,再出关制之,一统天下?笑话!大汉朝还没亡呢,所谓诸侯,也不过是朕的臣子!
迁什么都?学什么西秦?
权奸!
刘协冰冷的目光稍微偏移了一下,看向了太尉黄琬。
这位身负盛名的名臣一直在劝谏,只是态度却很婉转,轻声细语的引经据典,别说董卓根本听不懂,就算听懂了,这种力度的劝谏,他又岂能往心里去?给他挠痒痒还差不多。
不过也难怪,前司徒杨彪很激烈的反对过了,结果被罢了官;比杨彪更激烈的司空张温,则是连命都丢了,家人亦不能保。
在董卓眼里,朝中最为尊贵的三公,也不外如是,说杀就杀,说罢就罢,在这个节骨眼上,黄琬敢于出头,委婉的提出意见,已经相当不易了。
没见新任司徒,久负盛名的王子师一直闭口不言吗?尽管那也是一种反抗,但无声的反抗这种事,有朕就已经足够了,身为大臣,就不必如此了吧?
不过,自己也不能太苟责这些人了,做官的也是人,想要他们无条件的忠诚于天子,是不可能的,总得有好处给他们才行。但是自己……身为天子,却是身无长物,哪里又拿得出什么好处给别人?
尸位素餐的一群人!
他们又提起关东诸侯了,其实,那些人又是什么好东西了?当初向屠户何进提出引诸侯军入京的,不正是关东联军的盟主袁绍吗?
若非何进行此下策,大汉朝的国势再怎么摧颓,也不至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吧?袁绍当日提出此议,动机到底何在?焉知他不是包藏祸心?
侍中刘和密报,如今袁绍屯兵河内,与洛阳近在咫尺,却不思进兵勤王,却与韩馥商量着,要立刘和之父,幽州牧刘虞为帝!
自己尚还健在,此人就敢如此,谁能保证他不是早有阴谋,就等着这一天呢!
一群乱臣贼子!
大汉养士四百载,这是养出了怎样一群臣子啊!父皇,大汉的列祖列宗,你们睁开眼看看吧!
刘协微微扬起了脸,向着无垠的苍穹,发出了无声的悲号,眼角,一滴热泪无声滑下……然而,金銮殿上喧嚣声依旧,无论持何见解,参与辩驳与否,众人的眼中也都只有董卓,没人关注宝座上的天子。
这就是傀儡的命运,还能指望什么呢?
不,还有希望!刘协又坐直了些,努力将视线投得更远,越过殿下群臣,越过高耸的宫墙,越过深山大川……
当日喊出大汉养士四百载,仗义死节,就在今朝,这句震耳发聩的怒吼,孤身杀入虎穴,割了董贼一耳的壮士,而今何在?
有这样的忠臣良将在,大汉就不会灭亡,他会再次出现的,带着千军万马,扫平乱臣贼子,澄清寰宇,出现在自己面前!
就在想到激昂处时,殿门处突然一阵骚动,随即,有人从外面闪身而入,拱手向众臣微一示意,众人便让出了一条通道给他,那人直往丹墀下疾行而来。
放在从前,这是不可想象,这里是金銮殿,朝会正在进行之中,不得天子圣意,谁敢乱闯?然而,现在这是正常现象,闯殿之人乃是董卓的女婿兼心腹,同时还为董卓掌控着谍报密探,令京城人人畏如蛇蝎的李儒!
谁敢惩罚他?谁能惩罚得了他?
刘协并没有发怒,他早就习惯了,此刻,他心里略有些疑惑,还有几分幸灾乐祸的意思,更多的却是期待!
李儒脸上没什么表情,但步履匆匆,大异寻常,单从他的举止之中,就能读出一股惊慌的味道。
这种情形,刘协不是第一次经历了,群臣同样不是第一次,虎牢关的战报传到洛阳时,董卓就正在朝会上,来通报的也是李儒。
瞧!董卓把手中的象笏摔在了地上,还狠狠的跺了几脚,被摔在地上,象笏就已经四分五裂了,被董卓践踏过后,更是粉身碎骨,变成了一堆碎屑。
董卓手里的象笏,其实就是个装饰品,他从来不在上面记什么东西,只是拿着好看。
因为是装饰品,自然越华贵越好,那象笏是交趾进献的长象牙制成,整体雕琢而成,浑然一体,耀目非常,边缘处也以上好的美玉雕琢,一见便可知其名贵。董卓平时爱若珍宝,专门在上朝时拿出来炫耀。
现在,他亲手把这宝贝给毁了,上次虎牢关惨败,他都没摔这个,看来,李儒带来的坏消息,实在非同一般啊。
刘协感觉自己的忍术有点不够用了,他想笑,止不住的想笑,怎么都压抑不住,或者说,越压抑越想笑!
董贼又倒霉,王鹏举又对他做了什么事?
自从王鹏举名扬司隶以来,他每做点什么事,董卓都会倒一次霉,这次显然又倒大霉了。
发泄了一通,董卓稍微恢复了些理智,他推开李儒,大声嚷嚷道:“迁都,立刻就迁,不能再等了!”
没人反驳,这胖子正在气头上呢,贸然出头,谁知道他会做出来什么事?
当然,也没人附和,能把胖子气成这副德性,事情显然非同小可,比虎牢关惨败的影响还大。熟知洛阳周边形势的人,甚至已经猜到了大致的情形。
河内袁绍没有进取之心,兖州群雄占据了虎牢关之后,也只顾着庆功了,那个最凶猛王鹏举与公孙瓒等人一起南下,意向未明……很显然,洛阳这边不会有什么大事。
会出事的只有两个地方。
一是长安,西凉的叛军也收到了关东诸侯的檄文,似乎有借响应之机起兵的意思,如果他们的动作够快,三辅之地很可能已经烽火遍地了。
再有就是河东。白波贼势力不小,蛰伏了一段时间后,可能又出来兴风作浪了。不过,还是三辅有警的可能性最大,西凉叛军的实力非同小可,董卓的主力尽出,很难抵挡对方的攻势。
而白波虽然势大,毕竟不过是乌合之众,连安邑都越不过,又能闹出多大动静,使得董卓惊怒至此?
如果西凉有警,那么,只要以缓兵之计拖着董卓,他就进退两难了,别说搞什么全民迁都了,说不定连百官都能躲过一劫。
宏伟的金銮殿中,只有董卓的怒吼声在回荡着,尽管在急怒之下,董卓也觉察出了问题。可是,他也无可奈何,没人说话,他总不能随便抓个人出来杀了,来杀一儆百吧?那样没用,只会激得士人们更加离心离德,乃至恨他入骨。
愤怒发泄不出,在这里也是没趣,董卓恨恨的一跺脚,怒哼道:“散朝!”然后,就按着剑柄,怒气冲天的离开了金銮殿。
李儒跟在后面走了几步,忽然又停了下来,转头冷声道:“诸君,河东虽然出了点事故,不过,却也不是什么大碍,对朝廷更是有害无利,儒奉劝各位,莫要转错了念头,误人误己啊。”
“河东?”众人都是一怔。
虽然想到了这个可能性,但没人会真的以为河东会出什么大事。事情在那里摆着,河东不是董卓的根基,只要陕县、潼关、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