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第一强兵(鲈州)-第2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杨的水军在孟津一战中都被抄走了,吕布现在和青州的关系很暧昧,只要青州水军不威胁洛阳的关隘重镇,他也不能就此兴兵相向。何况,并州军同样没有水军传统,真打起来恐怕也是自取其辱,吕布当然不会行此不智之举。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青州水军对诸侯们有益无害。
商品一旦流通起来,紧接着就是领地的繁荣和物价的下跌,这一点,在河东,以及三辅一带体现得尤为明显。
在青州的商团循水路抵达前,长安的物价已经上升到了很恐怖的地步,一斗米十万钱,一担盐百万钱,朝中公卿大臣的生活都很窘迫,更别提普通军民了。
中原的盐几乎被青州垄断,胆大的不要命的商人穿越中原的战乱之地,辗转卖到河东,三辅,盐价自然高得不得了,再加上董卓铸钱导致的通货膨胀,盐价高上天,又何足为怪?
李傕、郭汜之所以要在河东与白波死磕,就是因为他们想要夺取白波控制的盐湖这是函谷关以西最大的食盐产地,以缓解盐价的危机。
盐和米,是人生存的必需品,董卓也不得不慎重对待。
等到青州商团一来,这些危机顿时得到了极大缓解。青州商人携带的商品中,不但有纸、工艺品等奢侈品,而且还有粮食等紧俏的物资,最重要的是,这些人还肯收董卓铸造的小钱!
尽管他们会把小钱的价格压得很低很低,但这坑爹的破玩意只要有人收就不错了,谁还有挑肥拣瘦的心思呢?
何况,青州人给的价格也比较公道,是按照重量来算的。要知道,董卓小钱里面铜的含量可能还不到一半,青州人已经很厚道了。
把青州商人当做肥羊的也不是没有,山贼水匪,加上扮成山贼水匪的各方势力,都在此列,可谓群狼环饲。
这就到了水军发威的时候了,对这些魑魅魍魉,周仓一律用大刀片子说话。这个时代的水军和陆军区别不大,在水上打仗也是跳船帮肉搏,青州水军的彪悍之气毋庸置疑。
在魏郡的潘璋、马忠时不时的也会来客串出场一下,真假山贼撞到了周仓,可能只是被击退,要是运气不好,撞上这二位,那就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了。
一年统计下来,倒是水军打的仗最多,前后斩杀的敌寇足有数千。
当然,没人会因为水军的风光,就忽略了庞大的骠骑六军。
扩编之后的部队战斗力当然不能与从前相比,毕竟有不少老兵的退役,和很多新兵的加入。但没人会怀疑骠骑六军一旦发动起来,将会带来怎样恐怖的破坏力。
好在,这头雄狮一直在蛰伏着,等待着,没有张牙舞爪,因此诸侯们倒也没有太过紧张。
不过潜龙在渊,总有一天会飞腾在天,为了在这一天之前积蓄出足够的力量,王羽和各路诸侯都以自己的方式努力着。
第五四九章将门虎女
忙了大半年,到了年根底下,王羽终于也能喘口气,偷得浮生半日闲了。
这一天正午时分,冬日正暖,略带昏黄的阳光照在皑皑白雪之上,冰凉的空气中浮动起了丝丝白色的雾气,使得整个院落都有了种梦幻般的色彩。
眼见此景,王羽不由诗兴大发,一首千古名句吟哦而出:“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他优哉游哉了大半年,浑身都在发痒,虽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这半年过得很充实,青州的各项事务,他都是全程参与了的,但王羽还是觉得闲得发慌。
自己是个为了战争而生的男人,眼见乱世烽烟正烈,自己却只能作壁上观。虽然从战略角度上考虑,这也算是保存实力,积蓄力量,效仿当年横扫六合的秦国,但不能亲身参与的感觉,就是很难受。
因此,王羽最后那惘然二字,念诵得既有感触,令得闻者娇嗔不已。
“姐姐,你看夫君,虽然有你我姐妹陪伴,却犹有不足呢。你听听,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夫君此刻心中念着的,是哪家女子呢?是那位将门虎女吧?若非求之不得,辗转反侧,又怎会有如此深刻的感触呢?”
貂婵坐在蔡琰身边,很羡慕的看着后者已经非常明显的腹部。虽然孕后导致蔡琰婀娜的身形走了样,但母性的光辉却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点。
以自己坎坷的身世。能这样安然陪伴在一位识情趣,知冷暖的男人身边,受他怜爱,还有什么不足呢?唯一的遗憾,就是不能和姐姐一样,为夫君生育儿女,可自己明明已经很努力了啊,怎么就不行呢?
满心的不解和委屈。最后都化成了娇嗔,貂婵故作哀怨的叹息道:“夫君与姐姐相识时,又是吟诗,又是作曲的,对黄家妹子也是爱护备至,只有妾身和糜家妹子命薄……不过比起可怜的宁儿妹子,妾身倒也知足了。眼见年关将近,宁儿妹子却只能在徐州独自垂泪,唉,可怜呐可怜。”
王羽发现,女人婚前和婚后确实会有所不同,特别是后宅成员比较多。关系比较复杂的情况下。自从蔡琰怀孕后,貂婵就有往怨妇发展的驱使,可这事儿能怪自己么?能吗能吗?明明自己很努力了好不好?
诸侯之间正有小道消息流传,说自己志得意满,耽于美色。整天泡在后宅之中,周旋于粉黛之间。却不视政务,不理军情,充分暴露出了暴发户的本质,青州军,已经没什么可怕的了。
这些消息固然是各路诸侯为了鼓舞士气,从战略上藐视敌人在造谣,但从各种角度而言,这都是自己努力的证明啊。只是播了很多种,就是不见结果,这又有什么办法呢?
“咳咳,”王羽轻咳两声,故意板着脸道:“婵儿,不要乱说,小心惹得琰儿不高兴,要知道,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安胎,万一动了胎气就不好了。”
“君侯有命,妾身自当从命。”貂婵哪里会怕这个?
幕府上下都知道王羽随和,只要不犯错,他就不会展示雷霆霹雳那一面。在后宅中,王羽更是从来都没瞪过眼睛,虽然见识过王羽驰骋沙场,纵横捭阖的雄姿,貂婵还是时常有种错觉,自己嫁的不是名震天下的骠骑将军,而是某个温文儒雅的书生。
遍数天下群雄,又有几人会在政务繁忙之余,陪着自家妻妾在后院晒太阳?外间评价王羽雄心消退,懈怠之心大起,确实不无道理。
看着他二人打情骂俏,蔡琰始终温和的笑着,她原本就性情恬淡,此刻有了身孕,更是如蓝田美玉一般温润,小性子什么的,完全就不可能在她身上出现。当然,这也是满足感使然,对这位才女来说,眼下这样的生活,已经足够美好了。
“说起那位吕小姐……”王羽知道妻子为何烦恼,自然知道不能多做纠缠,不怕夫妻拌嘴,只怕娇妻心优伤身。他转移话题道:“据说这次比武招亲很可能是她自己决定的,倒是有个很有趣的女孩,就是一般男人恐怕消受不了。”
“嘻嘻,夫君是不是想说,这匹野马只有你能降服得了?”
貂婵嘻嘻笑道:“夫君可不要大意哦,之前那几场比武,都是公开进行的,文举公和正平,还有文珪他们都有去观礼,那位将门虎女的武艺可是货真价实的。若是夫君要去,千万不要存了怜香惜玉的心思,否则啊,大风大浪都过来了,在小溪水里翻船可就成了大笑话了。”
貂婵虽然是在调侃,但也不是一点担心都没有。
夏天时,王羽回返高唐的路上,洛阳放出了比武招亲的风声,虽然没能让王羽中途回转,但事情终究还是进行下去了。
曹操、董卓、袁术、刘表等人都先后遣子侄赴洛,本以为吕布要举行一场盛会,让来宾互相比试,最终决出胜者,独占花魁。不管谁输谁赢,都可以借此将青州排除在外,谁想到压根就不是这么一回事。
那位吕小姐亲自在洛阳东门外摆下了擂台,来一个打一个,公开扬言,谁打赢,谁就有资格做她的夫婿。
群雄都被这一手搞得措手不及,事先的准备合纵连横,打压某一方的谋算都落了空,没奈何,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在这方面,曹操是最占优势的,他的侄子多,而且个个都有一身很不错的武艺,就算放眼天下,也算是准一流的武将了。自忖不可能奈何不了一个年方十四的小女孩。
有道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比武这种事,上场一伸手,就知道有没有了。那位有个很秀气的名字的吕家千金绮玲,武艺竟是惊人的强悍,一杆方天画戟使开,竟有了乃父吕布的几分风采。
曹纯、曹休、夏侯尚……曹家和夏后氏的一众后辈英杰接连上场,最后却无不闹了个灰头土脸。
夏侯尚擅长步战,两人在擂台上过招。十招不到,夏侯尚就被对方一戟砸在后心,口喷鲜血,然后再被一脚踹落台下。
曹纯见势不妙,顾不得许多,直言邀对方改以骑战对战。按说这是很无礼的事,但吕绮玲竟是一口答允。翻身上马,挥戟厮杀。曹纯比夏侯尚稍强了点,支撑到了十五个回合,这才受伤落马。
两个兄弟都扑了,曹休也懵了,他的武艺和曹纯、夏侯尚在伯仲之间。既然两人都是十余招落败,还是对方没使杀招的情况下,他上去能讨什么好?可没奈何,这个时候退却,比打输了更丢人。他只能硬着头皮说要比箭术。
对方又是毫不迟疑,一口答应。两人在马上持弓对射,结果,曹休的盔缨上多了三支羽箭形状的装饰物,他射出的三支箭两支被格飞,最后一支被女孩咬在嘴上。
大败亏输。
曹操家大业大,侄子也多,但最出色的就是这三位,其他人或者年纪不够,或者武艺有限,都远逊三人,这三人败得如此凄凉,其他人哪还敢上去献丑?
结果这一战倒是成就了吕布军的威名,令得曹操颜面大损,也算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这种事倒也怨不得曹操无谋,他又不是神仙,有未卜先知的能力。虽说并州军中早有流传,说吕布之女武艺高强,可谁会把这种话当真,料到一个小女子竟有这么惊人的武艺呢?最后也只能打落门牙往肚里咽了。
曹家群英败退,剩下的人就只有干瞪眼的份儿了。
刘表的长子刘琦有些武艺,但比曹纯那些人都差得远了,更遑论更生猛的吕绮玲?袁术的儿子袁耀压根就是个草包,眼见要求亲的是这么生猛,一点女人味都没有的女子,直接就吓跑了,连招呼都没打一声,就回寿春去了。
倒是袁谭自视甚高,认为曹家的群英不过尔尔,自己凭借家世、人品、相貌等诸多加成,有希望折服对方,不战而屈人之兵。结果当然很悲剧,自以为英俊的脸被打肿,最后只能掩面而走。
刘琦、董越看完全程,彻底死了心,交待了几句场面话,也走了。
最后洛阳这场比武招亲,只是成就了吕绮玲的名震天下,进而使得吕布军也是声威大振。
因为王羽迟迟不肯前赴洛阳,中原也是流言四起,说泰山王鹏举浪得虚名,武艺不过尔尔,名声皆因取巧而来云云。
“那位幕后策划者终于要图穷匕见了吧?这一招连文和都没想到,倒也有趣。”对于娇妻的调侃,王羽表现得很自在,全然没受那些乱七八糟因素的影响。
早在比武招亲风声刚传出时,贾诩就一直在说事有古怪,现在看来,似乎真有一个很完整的策划在背后。
根据王羽的推测,这应该是个并不复杂的连环计。
说起来,除了自己和远在西凉的马超,能打赢吕绮玲的诸侯,或诸侯子侄辈还真是找不出。很显然,那位一直隐藏在背后的策划者,不但智谋高超,而且对中原群雄的情况也很了解。
西凉马腾虽在他意外之外,但也干扰不到他计划的进行,毕竟太远了,等到马腾收到消息,派儿子前来,黄花菜都凉了。
因此,这场比武招亲,针对的目标就是王羽自己!
王羽估计,自己若亲赴洛阳,吕布应该不会直接下杀手,而是会顺势嫁女,然后将自己留在洛阳城。历史上,周瑜就曾设下过这样一个计谋,通过孙权嫁女,留住刘备,顺势吞并刘备军。
出于种种原因,这个计谋没能成功,但无疑是有效的,特别是针对青州这样的情况。
想明这一点时,王羽也暗自苦笑,算人者人恒算之,古人诚不我欺啊。自己处心积虑的想要吞并吕布军,何尝想到对方那边也有人在琢磨自己呢?要是自己真的一时冲动过去了,没准儿还真就让对方给得逞了。
不去,也没办法全然避开对方的陷阱。所谓连环计,本就是一环套一环的。
若不去,就是现在这种状况,一报还一报,从前是自己借着吕布扬名,现在就是吕布借着自己扬名了。
不去就是避战,怕阴沟里翻船,连女儿都能震慑自己,吕布的勇武自然远在自己之上了。这是很简单的逻辑,很有利于流言的散播。
吕布名声大振,打压了青州的名头之余,也会吸引更多的草莽豪杰,等吕布采取军事行动,对某些地方发动侵攻时,也更容易得到地方豪强的敬畏。
这些无形之中的消长,没有定乾坤的作用,但会在很多细节上体现,累积在一起,就会变得非常可观。
这个谋划者肯定不是吕布,吕布肚子里没这么多的弯弯绕绕,而且不得不说,此人是个很强大的对手,强大到自己都不得不正视的水准。
不过,先前对方隐藏在暗处,所以自己这边猜不到他的想法,可现在,他的目的渐渐展现出来了,再想继续藏着,应该就很难了。
会是哪位高人呢?
王羽抬头望了眼天空的暖阳,眯起了眼睛,对此,他拭目以待!
第五五零章汉末纵横家
天空突然变暗了。
王羽睁眼一看,发现不是天空暗了,而是有人站在身前,遮住了太阳。来的当然不是传说中的那位幕后高手,而是一个胖子,于是他没好气的说道:“这不是文和吗?怎么?您今天突然想起来要勤奋工作了?”
这半年多,青州上下都忙得团团转,独独贾诩清闲得很。
虽然王羽刻意收敛了锋芒,但周边势力也没谁会不开眼的惹上门来。只要不兴师动众的来,暗地里那些小手段,小阴谋又岂能对贾诩造成困扰?
更何况,魏郡还有个很年轻,很勤劳,精力很旺盛的徐庶,很多小麻烦在徐庶那里就被随手化解掉了。到了贾诩面前,已经是总结报告了,胖子只须签个名,表示已阅,转达给王羽就可以了,自然清闲得很。
虽然还有两名弟子要培养,但庞统是那种任何老师都喜欢的弟子,举一反三,闻弦歌而知雅意,又有书院这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贾诩只需要隔三差五的点拨几句,考察考察学业进度,再安排点作业就行了。
魏延比庞统稍逊一些,但和庞统的培养方向却不一样。庞统的方向是战略全才,而魏延是专门行走于黑暗之中的,培养他要花费的力气,比庞统还少。
实际上,魏延不能完全算是贾诩的弟子。贾诩教的只是计谋,教魏延武艺的却是黄忠,而教他特种战法的则是王羽。他一共有三位师傅。学都学不过来呢,哪能牵扯贾诩多少精力呢?
在本职之外。贾诩谨守本分,毫无逾越之举,最后就成了将军府最清闲的人。
王羽自己这么忙,看到一个闲人,自然很不顺眼,特别是这个闲人还赶在自己休息的时候出现,显然是要来破坏自己的浮生半日闲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主公您这话从何说起?”王羽的冷嘲热讽。贾诩只当春风拂面,他故作惊奇道:“诩也用了很多心思啊,比如您一直在猜测的幕后之人,经过我寻丝问茧的分析,明察暗访的调查,终于是有了眉目,这不。某这就是为您释疑解惑来了。”
“哦?有眉目了?”王羽猛地直起身,惊喜道。
“八九不离十。”贾诩点点头,卖个关子道:“您先前不是也有所猜测吗?何不猜猜此人是谁,也好再让大家见识见识您的先见之明?”
王羽和贾诩太熟了,熟到私下里都没什么威严了,贾诩卖关子。他也不以为忤,认真的想了想,轻轻说出了两个字:“陈宫?”
“主公英明。”贾诩抚掌而笑,一旁貂婵也是满眼都是惊叹之意。
和吕布接触的人多了,在海样般的情报中。准确的找出正主儿,可不是什么简单事。虽然见多了王羽未卜先知。料事如神的本领,但这一次,两人还是由衷生出了叹服之情。
“果然是他?”王羽也有些意外,在小说里,陈宫是个很复杂,很难懂的人。先是捉放曹操,然后因为吕伯奢的事背弃了曹操,之后又在曹操攻打徐州的时候去说合,失败后就和张邈勾结吕布,夺了东郡。
老实说,王羽一度对陈宫的行为模式不是很理解。
他放弃曹操的理由很迂腐,可说他是个迂腐之人却是不妥。此人很有智谋,策动吕布夺兖州的釜底抽薪之计,堪称狠辣与眼光兼具,差一点就搞得曹操无家可归,变成孤魂野鬼。
当然,后世也有说法,陈宫背弃曹操,是因为曹操在兖州杀了几个名士,这些名士刚好和陈宫是朋友,两人因此而反目。若是这样,陈宫迎曹操入兖州,后来又去帮陶谦说合,劝曹操退兵的举动就有些解释不通了。
直到穿越到了汉朝,对这个时代的名士有所了解之后,王羽才理解陈宫的行为到底遵循什么规律。
他是名士中,最特性独立的那种人以审察时势、陈明利害的方法,游说诸侯,影响天下大势,借此申张自己的政治观点……没错,陈宫就是三国时代的纵横家。
纵横家的特点是只遵从自己的政治主张,游走于各国之间,却不会很仓促的将自己绑在某颗树上。
如果按照这个套路,陈宫的行为就很容易解释了。他救曹操而后失望,但却没杀曹操,因为他即便离开,也可以卖曹操一个人情,将来没准儿就用上了。救徐州也未必是与陶谦有什么交情,只是纵横家的本色罢了。
再考虑到陈宫曾参与新城的二次会盟,王羽基本上就能确定此人的身份了。令他意外的,只是陈宫出现在吕布身边的时间似乎太早了些,但想想现在和历史上迥然有异的天下大势,他倒也释然了。
“确实是他。”贾诩点点头,“陈宫此人,秉持的是恢复周礼,世家至上的理念,张孟卓之前与我军联系,有意迎主公入兖州,而我青州……两人的意见就此发生了分歧。陈宫本有意投靠曹操,可曹操那边施行的政略虽然没有我军彻底,但亲族、寒门的势力也是极大,故而两人虽然有分歧,但也谈不上决裂。”
“吕布就是最后的选择喽?”王羽问道。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贾诩嘿嘿笑道:“张孟卓被您拒绝了,陈公台在曹操那里也得不到想要的,徐州与淮南开战后,有资格进取兖州的,也只有洛阳的吕布了。而吕布虽然兵强将勇,却没有多少幕僚,只是个单纯的武将,对张、陈等兖州名士来说,算是无奈之中的最佳选择了。”
“原来如此。”王羽点点头,明白了。
历史果然是有其必然性的,陈宫的政治主张,只有一点是和自己相同的,那就是虚君,把皇帝架成傀儡。
不过,陈宫的主张和明朝有点像。也就是加强世家的地位,摒弃外戚、宦官,认为只要天子垂拱而治,由对政治更富理解力,底蕴深厚的世家来治政,就会天下太平了。
一直以来,他都是为此而奔走的。
他的理念当然是错的,明朝的轨迹已经验证过了。不过相对于这个时代,还是过于超前了一些。诸侯们冒着生命的危险,辛辛苦苦打天下,为的就是成就家天下的美梦,谁会愿意成功后当个傀儡,或者只当个权臣啊?
王羽虽然也要虚君,不登帝位,但他维系的是一个先进得多的体制,即底层有上升渠道,向外有开拓空间的开放型政体。
这不是最完美的政体,但已经是这个时代能接受的极限了,这个政体会不断的进步,不会固步自封,又有凝聚力,比陈宫设想的要强得多。
虽然不如王羽的颠覆性强,但陈宫谋求的理念毕竟太超前,太难让人接受了,他选来选去,最终符合条件的也只有吕布了。因为吕布没什么政治主张,他是个纯粹的武人,相当于一张白纸。
历史上的陈宫,可能还要与袁术、陶谦、袁绍,甚至公孙瓒接触,无望后才选择了吕布。可这一世,由于王羽的影响,他可以做出的选择少了太多。
徐州已经失去了争雄的潜力;袁术被曹操打怕了,眼睛死死的盯着旧日的盟友;虽然汝南多了个刘备,可刘备是以宗亲自居的,怎么可能接受陈宫的主张?
陈宫会提前联系上吕第布也是顺理成章的结果。
想到这里,王羽饶有兴致的问道:“这么说来,他们里应外合夺取兖州的计划已经开始了?”
“早就开始了,边让对您的推崇之言,邀请您去洛阳比武招亲……等等,都是计划中的环节。”
贾诩扳着手指数上了:“边让对您的赞誉,是为了转移曹操的注意力,配合着您率军大举西进的形势,在兖州营造出一种紧张气氛,让曹操直面我军的压力,最好两军能打起来。让您去洛阳,也是差不多的打算……”
贾诩摇着头,微微咂舌道:“如果主公在洛阳被扣押,他们甚至都不需要以主公的安危来胁迫我军,只需一面向青州放出假消息,一面暗地里向曹操、董卓挑衅,引两军进攻洛阳,进而挑起中原大战。”
“大战一起,吕布军就从困守洛阳,变得游刃有余了,他大可趁机入东郡,或往河内、豫州避祸,趁三方鏖战之机,趁隙抄袭某一方的后路,进而成就霸业。此计甚是毒辣,诩一时不防,倒差点让他给算中了。”说话间,贾诩脸上难得的出现了后怕的神情。
这是名副其实的以有心算无心,连老狐狸都差点中招。
倒不是贾诩智谋不及,只是对方算中了王羽、曹操的脾气,而王羽和曹操却一直将注意力放在对方身上,谁也没把吕布当回事,只是当成了盘子里的肉,结果差点就被这块熟肉跳起来给咬上一口。
王羽想一想,也是惊出了一身冷汗,陈宫这人的确不得了啊。
不过转念想想,他忽觉有异,看看贾诩,很纳闷的问道:“文和,陈宫的计谋,你怎么知道得这么详细?这可比我的先见之明厉害多了。”
“今日诩就是为此而来。”贾诩笑一笑,沉声答道:“敢教主公知晓,边让死了!”
“什么?”王羽大吃一惊。
第五五一章再生变数
边让何人也?
兖州名士,后世有说法,他就是引起东郡事变的导火索,因为他屡次轻慢曹操,搞得曹操恼羞成怒,愤而杀之,结果引起了陈宫、张邈等兖州名士的不满,引吕布入东郡,差点搞得老曹无家可归。
前世,王羽对此的态度就是听之任之,他不是考古学家,没必要把这些细节搞得这么清楚,一个龙套有啥好研究的?
可这一世,边让可就不是什么龙套了,此人与蔡邕交情不错,曾受过后者的举荐,在朝堂上很是风光过一阵子,官至九江太守。这样的人,岂会意气用事,对曹操这个主政东郡的实力派诸侯大加嘲讽、谩骂呢?
又不是每个名士都和祢衡一样。
综合目前的情报,边让和陈宫显然是一路人,是同志,都是经历过党锢之祸的士党一脉,持有相同的政治主张。
他被杀,代表着陈宫的阴谋败露,曹操要采取行动了!这才是王羽吃惊的原因。
曹操一旦和吕布开战,中原的局势就变复杂了。
青州加入战团,很可能导致一场波及整个中原的大战发生,谁让王羽是众矢之的呢?青州不动时的威慑力是最强的,诸侯们谁要采取军事行动,都要先看看王羽的脸色再说,生怕惹得他不爽,招惹来骠骑六军的强力打击。
可一旦青州军和某一路诸侯打起来了,各路诸侯会采取什么行动。就难以预料了。
诸侯们有可能各自冲向早就盯上的目标;也有可能合纵连横,携起手来抄青州军的后路。围攻王羽。无论事态如何发展,都会偏离王羽蓄势发展,然后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战略。
是件麻烦事。王羽皱起了眉头。
“陈公台虽有谋略,但领导力一般,他未能将内部整合得铁板一块,边让等几个中坚人物一死,余者无不胆寒。有人向曹操输诚。也有人与我方暗通款曲,计划就此泄漏出来。”
贾诩从怀中取出一封信,迎风抖抖展开,道:“现在的消息,已经是五天前的了,兖州现在的形势到底如何,尚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郭奉孝和陈公台肯定会各自采取行动……”说着,他双手将信奉上。
王羽凝神思索,并不接信。
陈宫在暗中策划已久,郭嘉不知道什么时候盯上的边让,双方是直接接触,对形势的理解肯定更深。事发突然。自己隔了一层,与其考虑采取针对性行动预防,还不如想想如何善后,对兖州之变后的形势做出准备。
想了几种可能性,一时却难以决断。王羽抬眼看向贾诩,问道:“文和。你怎么看?”
“此事诩思之久矣,但情报毕竟有限,却始终不得要领……”贾诩沉吟答道。
俗话说盘观者清,当局者迷,可真正有事的时候,还是当局者对形势的判断更准确,因为当局者掌握的情报更多。青州军的密探再厉害,也不可能在曹军已经意识到有问题后,掌握比曹军更多、更准确的情报。
而在暗中角力的双方又都非弱者,最终的胜负,以及形势走向确实很难预测。
“最后想了想,若是诩与郭嘉异地而处,假设曹军的谍报力量也不比我青州差,形势很可能演变成互相交换的局面……”
“交换?”王羽微微一怔,贾诩提出的这个观点出乎了他的预料。
“对,交换。”贾诩点点头,解释道:“郭嘉的智略应该更高一筹,可借助曹军的强势,而陈宫占了地利人和之便,筹谋的也早,因此,以形势而论,双方半斤八两,郭嘉略胜一筹。仅凭借这点优势,郭嘉想获取全胜,怕是很难……”
贾诩说得有点意识流了,但王羽却听得心领神会。
对曹军来说,最佳的结果不是将兖州的反对者一网打尽,那样很容易让王羽捡到便宜。顺势将吕布也吞掉,才是最理想的结果。
不能吞掉吕布军,能攻占洛阳也不错,洛阳的繁华是一方面,关键还是洛阳的战略位置太重要了。只要占据洛阳,曹操就可以尝试截断黄河的水运,就算不想因此和青州军开战,他也可以从中分得一杯羹。
比起经济上的好处,更重要的是,控制了洛阳之后,曹操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展开西进的攻略了。
从安邑大战中逃得性命的郭太,如今已经重整了旗鼓,卷土重来。但实力大损之后,他根本无法对西凉军形成有效攻势,几次侵攻都被李傕杀得惨败,现在西凉军的兵锋已经过了临汾,若不是董卓不想把兵力分得太散,郭太现在可能已经去并州逃亡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