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第一强兵(鲈州)-第1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侧目而视……”徐庶下意识的纠正道:“那是形容别人对你又憎又恨又怕的意思,以你现在的情况,别人看你的眼光应该以羡慕和惊讶为主吧?”
虽然咸鱼翻身后给自己起了个不伦不类名字,谁说也不该,但赵军候总体而言还是很谦虚的,他点头不迭道:“对,对,徐大哥总是说要俺多读点书,确实是这个理儿。什么时候俺若能有元直将军您这样的学识,那就真的风光了……”
徐庶认真听着,一点不耐烦的神色都没有。他的耐性固然好,山路迢迢,时间多得是,也是主因之一。
好半天,赵柳才发现自己的失态,挠挠头,讪笑道:“俺这嘴就是把不住门,元直将军您别见笑……其实已经快到了,走出了这段山路,就是石门了,过了石门,就是王屋山,俺知道王屋山中有条小路,两天就能走完,走出王屋山,就看见东山了……”
“咕咚!”话才说一半,就被一声重物倒地的巨大声响给打断了,回头一看,发现本来在队尾晃荡着的潘璋不知什么时候凑了上来,正好听到了赵柳对路程的解释。
潘璋大声抱怨道:“我说柳儿,这也叫快到了?你自己数数,单是你刚说的,就几座山了?这地名到底是谁起的,一点都不合理,哪是河东啊,压根就是山西么,全是山,没完没了的山。”
赵柳摇头道:“不多了,这还没走壶关那条路呢,要不然,现在也出不了太行山啊?等到了东山就好了,涑水就出自东山黍葭谷,东山西面三十里就是周阳邑,等到了那儿,俺去找几条船,顺流直下,一天就到安邑城了。”
过于遥远的希望,完全无法让潘璋打起精神来,他坐在地上干脆就不起来了,哼哼唧唧的说着:“这路难走成这样,就算到了河东又能如何?咱们百来人走这段路都得走上个把月,河东那可是几十万人,还不得走上个一年半载啊?到时候也不用人来拦路、偷袭了,咱们自己就把自己给饿死了。”
赵柳本想反驳,说河东人都是走惯山路的,可想到几十万这个数字,心里也是一阵发虚,不自觉的看向徐庶:“总会有办法的?是吧,元直将军?”
“嗯,总有办法的。”徐庶心里也没底,指挥几十万人迁徙,还是在这种地理环境之中,换了谁来,也不可能有底。
他离开高唐时,浩浩荡荡的足有数千人马,但随他来河东的,却只有百多人。徐庶也开始,也尝试过带着更多的人行军,后来发现,人越多,行进的速度就越慢。
太行山中的羊肠小道,形容一点都不夸张,很多地方都只容一两人并行,人马太多,路上连找个宽敞的地方安营扎寨都难。这还是几千人,若是再放大百倍,变成几十万人,那种情景,真是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
到时候,青州的敌对势力完全不需要大动干戈,随便派几队人马,往山里一躲,看见人马经过,或等到夜里,敲锣打鼓的咋乎咋乎,行军中的几十万乌合之众也就完了。疲惫和绝望这样的情绪,本就是最容易引发炸营的。
可任务既然领下来了,就要坚持到底,有办法要完成,没办法就得找出办法来。作为此行的主帅,不管心里怎么想,徐庶在众人面前表现出来的,唯有十足的信心。
河东的地势,早在这一路上,就已经印在徐庶的脑海之中了。只是人在山中,视野受限,他无法将舆图上画的,和实际所见联系起来,现在听了赵柳的说明,脑海中印象开始和现实重叠起来。徐庶突然有了些想法。
他叫停了队伍,将几个副手召集到了一起:“不能只是赶路,元绍,文桂,你们和大队一起,由赵军候带路继续向西行进,等到了东山,不忙继续赶路,先由赵军候潜入闻喜,去探明情况。我带一名向导,去东垣一带看看。”
“东垣?”潘璋等人做的功课都不太充分,只是将既定路程沿途的地势记忆了一下,其他的地方压根就没留意,冷丁听到这么陌生的一个地名,几人都是面面相觑。
“那条路完全没法走,除非……”也就是赵柳这个本地人对那里有些印象,但他不认为那里会有什么捷径出现。当然,事无绝对,东垣城正处大河北岸,若是有足够的船,前方也无人拦截的话,顺着黄河行进倒是个好办法。
徐庶轻松一笑,打断了赵柳的质疑:“总之,先去看看再说,反正任务已经很棘手了,再难也难不到哪儿去了,不是吗?”
第四八七章白波之危
涑水发源的东山,当然不是后世因谢安起复而闻名天下的那座东山,而是王屋山北麓的连绵群山中,不太起眼的一座山谷罢了。
若赶在夏秋之际,此地的景致应当是相当好的。随处可见溪流淙淙,曲径通幽处,奇石处处,山径尽出,更有飞流直下的瀑布激起阵阵水雾,让人心旷神怡。
但此刻还是初春时节,没什么风景可看,何况众人心中有事,也没心情欣赏什么。特别是赵柳提前探路回返后,哪怕是最乐观的人,也顿时变得忧心忡忡起来。
当徐庶风尘仆仆的赶回来,与众人汇合的时候,迎接他的,正是一副愁云惨雾的景象。
“大家这是怎么了?”徐庶着实有些吃惊,要不是看看队伍人数没少,他简直要怀疑,是不是自己离开的期间,部队遭遇伏击什么的了。
“这次,麻烦可大了。”潘璋一路叫苦,纯粹是性格使然,实际上,他是体力保存最完好的几人之一。他的牢骚与其说是累的,还不如说是没酒喝,肚里酒虫作祟,馋的。但此刻,他的沮丧却多了几分真实的味道。
“……到底怎么了?”徐庶惊诧莫名,看向探路的赵柳。
说话喜欢东拉西扯,经常说不到重点的赵柳也蔫了,他耷拉着脑袋,一开口就吓了徐庶一跳:“元直将军,闻喜城已经失守了,杨奉他们被彻底围住了,哪儿也去不了了,咱们这次算是什么忙也帮不上了。”
“早知道,把所有人马都带上就好了。”裴元绍懊悔不已的说道。
管亥晃着大脑袋,给裴元绍泼冷水道:“带上也没用,咱们带出来的都是降卒,跟着壮壮声势还行,打硬仗肯定指望不上。再说了,郭太这次全军南下。连平阳的老巢都让给匈奴人了,这才换了几千匹战马,搞出了一支骑兵,显然是势在必得,咱们这点人,能奈他何?”
“郭太南下了?”徐庶终于明白发生什么事了。
在出发之前,王羽交代了一些白波的情况。其中就有提到郭太的问题。实际上,郭太才是白波的老大,杨奉等人相当于是分家出来的,只是他们的地盘更富,人马也更多,所以外间渐渐将留在白波谷的郭太给淡忘。只以白波代指占据了安邑一带的白波军。
王羽倒是没忽略郭太,不过经过了两年时间,河东的众渠帅之间到底关系如何,他也没有准确的情报。毕竟路途太远了,消息往来非常不便,而且河东局势对青州的影响又微乎其微,就算是王羽。也不可能在这方面投入太多资源。
青州方面只收到了西凉军猛攻河东,白波形势危急的消息,却不清楚战况到底如何,更河东北部腹地的变故,就更不可能收到风声了。
幸亏徐庶行事足够谨慎,不然一行人很有可能在不明真相的时候,一头撞进敌军的包围网中去。现在虽然逃过了这一劫,但河东严峻的局势。却足以让人绝望了。
杨奉、韩暹的领地,主要集中在涑水、姚水两条河流之间的平原上。
对西凉军的防御,西面以蒲坂为据点,南面以运城堡为最后的壁垒。如果杨奉等人能将防御线维持在黄河北岸的中条山一线,那根本就称不上形势危急。
所以,虽然没有准确的情报,但徐庶可以断定。西凉军的兵锋一定已经越过了中条山,进逼到了运城了。
这种时候,闻喜的失守对于白波军来说,可谓致命一击。从战略态势上。杨、韩白波已经彻底失去了机动的余地,只能凭着根本算不上险要的姚水放心和西凉军硬拼。郭太也是知兵之人,不会只是干看着,肯定会在判断清楚形势后,采取相应的行动。
前狼后虎,退路被断,杨、韩白波的形势比徐庶出发前所知、所想的恶劣太多了。
“闻喜到底怎么失守的?按照主公当年给白波众将布置的方略,闻喜应该是北方的门户,有重兵把守的才对。就算郭太与匈奴人做交易,搞到几千匹战马,他的兵马也不可能一下就变得擅长攻城了啊?”徐庶强打精神,询问起细节来。
“俺打听过了。”赵柳怏怏的说明道:“西凉军刚发动进攻时,郭太就和杨奉等人联系,说是白波一脉,同气连枝,要出兵助战。但四帅合议后,都信不过郭太,便送了些粮秣过去,挽拒了郭太的提议。”
徐庶点点头:“此议甚善。”
信任意图不明,先前还是敌人的盟军助战,比面对强大的敌人还要危险。杨奉等人若是答应了,那才真的危险呢。
“被拒绝之后,郭太也没有恼羞成怒,依然保持着与安邑的联系,还开放了绛邑,与南面互市,用牲畜皮毛兵器之类的东西,交换粮食等物资……这一情况一直持续了一年多,其间西凉军很是打了几场胜仗,兵锋一路越过黄河防线,攻克大阳、平路,直逼运城,郭太却一直没有趁火打劫的意思,所以……”
徐庶接话道:“杨奉他们就麻痹大意了?”
“嗯。”赵柳点头,嘴角难看的咧了咧:“就在新年前后,西凉军突然加强了攻势,西有李傕强渡蒲坂津,连克阳池、解县,与李乐、胡才隔涑水对峙;南有郭汜强攻运城,守将韩暹数度告急,杨奉率安邑之兵前往救援,结果西凉军奇兵突出,以樊稠为主将,率领三千飞熊军奇袭安邑,城池险些易手。”
随着赵柳的述说,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出现在徐庶的脑海之中。
久战不克之后,西凉军调整了策略,董卓将董越、段煨调去驻防新安、渑池,继续互相牵制的同时,对洛阳的吕布采取了全面的守势。
吕布军兵精将勇,野战时,纵然面对两三倍的西凉军,也能取胜,身后又有函谷关为凭依,在初平二年年初的一系列战斗中,与白波相互呼应,仗打的也是有声有色。西凉军三番四次的折戟于函谷关下。
不过,当董卓改变策略之后,吕布就没办法了,董卓把主力骑兵都调去攻打白波了。东线纯粹采取守势,吕布的兵精,但攻城的手段却不多,更消耗不起,面对新安、渑池一线的重重堡垒,他也只能徒呼奈何。
结果,白波被西凉军全力围攻,顿时就左支右绌了。
无奈之下,带着一丝侥幸心理,杨奉等人将闻喜的兵力也抽调一空,全力支援前线,勉强维持住了阵线。谁曾想,郭太隐忍一年,等的就是这一刻,闻喜的援兵刚到前线,后方就传来了郭太突袭闻喜,城池易手的消息。
可以说,杨韩白波已经到了穷途末路,守不住也跑不了,反击更是无从说起,除了等死,也只有向两路敌军的某一方投降的命了。
此番的救援任务之所以委任给徐庶,就是因为路途遥远,青州无法以大军来援,只能依靠白波自身的力量。现在白波的力量被削弱到了极致,两路敌军,哪一方也不可能放过嘴边的肥肉。
董卓出身差,但见识并不差,他很清楚人口的重要性,甚至还懂点经济,否则也不会进了洛阳没多长时间就铸币赚钱了。郭太更不用说,这几十万军民之中,至少有三分之一是他原来的旧部,两边都没有放过对方的道理。
在这种时候,徐庶最初依靠谋略和外交,用土地换安全的计划自然也无从提起了。
弱国无外交,白波还没自成一国,但道理却相同。现在的白波,差不多已经是展板上的肉了,还有什么好谈判的?
“现在,白波已经彻底放弃了外围据点,尽数回缩到了猗氏、安邑、运城中间的狭小地带之中,被西凉军和郭太一南一北围得死死的。别说把他们救出来带走了,想和他们取得联系都难。”
赵柳一脸愤恨的说道:“郭太那厮残暴得很,闻喜这几年都太平得很,郭太一进城,竟然放任军队肆意掠抢了三天!把好好一个繁华县城,搞得和鬼蜮一样。眼下这春光正好的时节,走在街巷上都看不到几个人!让他行恻隐之心,网开一面怕是不可能了。”
徐庶沉吟道:“郭太与西凉军并非一路,也没有统属关系,正是二虎竞食之势,若是处置得当,说不定可以……”
白波缩成了一团,虽然无力反击,也无望突围,但兵力更加集中,防线也变得更坚固了。西凉军屡屡战胜白波,靠的主要还是骑兵的机动力,面对白波的紧密防御,想必一时也攻不进去。
白波最终能坚持多久,只取决于白波的军心和粮草储备。
只要他们不会立即崩溃,应该就有用计取事的机会,徐庶认为,目前的首选,应该是离间计。
“只怕很难……”赵柳却不这么想,见徐庶疑惑的望过来,他苦笑一声道:“这些情报,都是从前县衙中的同僚告诉俺的,因为郭太在城中大掠,很不得人心,所以对他不满的人很多,俺那同僚还说了一个秘闻……”
“你说。”坏消息太多,徐庶觉得自己也有些支撑不住了。
“听说郭太和长安的某些大人物有了联系,正在图谋什么大事……元直将军,您想想,如果郭太投了董卓,他们不就是一伙儿的了吗?还怎么挑拨呢?”
徐庶心念电转,猛然间,面色剧变,大叫一声:“不好,这下真的糟糕了!”
第四八八章谁愿送死
寂静的山谷中,众人围成了几堆,不时传出几声低语。
“到底出什么事了?”大家都很疑惑,空气中浮动着的,尽是不安。
赵柳说的最后一件事虽然很严峻,但致命程度也不必先前那些强多少。就好比房顶已经被风掀开的房子,还怕墙上、地上再多几个洞吗?
可之前难题接踵而来的时候,徐庶一直保持着镇定,很积极的想出了很多很有针对性的策略。为何偏偏听到最后这条,就为难成了这般模样呢?
众人交头接耳的互相询问着,一边看向山谷中水声传来的地方元直将军已经一个人在那里徘徊几个时辰了。
“小六,你到底说什么了?是不是还有什么没告诉大家的?”潘璋性子惫懒,而且还是个自来熟,一路上已经跟大伙儿混得很热络了,扮凶相吓唬人的动作也做得很自然。
“没有啊,刚才不都是当着大伙的面说的?”赵柳哭丧着脸,他已经被人这么追问好几次了,心里既是惶恐,又是疑惑,怎么也想不通,自己到底说错了什么。
“那倒也是。”潘璋倒也不是不讲理,“可那也没什么问题啊?就算西凉军和郭太没勾搭,这不一样是个必死之局么?”他转头看向裴元绍:“有什么不同?”又转向管亥,口中念念有词:“有什么不同?”
见二将都是摇头,他摊摊手,晒道:“没有吧?西凉军的势头虽猛,但毕竟还没越过安邑,如果咱们有本事配合白波,攻下闻喜城,死局就解了,就算二敌之间有勾结,西凉军的爪子也伸不过来。不是么?除非……”
“除非?”他话锋一转不要紧,众人的注意力都被他给吸引过来了。现在的疑问,不就是不知道元直将军到底为什么而犯愁呢?
“除非……”让大家失望的是,潘璋咂咂嘴,居然没词儿了,他那个除非,纯粹是话痨属性的影响。顺口胡咧咧出来的,他压根就没想法。
“嗨!”众人齐声叹息,又是失望,又是恼恨,被潘璋当做罪犯盘问了半天的赵柳,更是露胳膊挽袖子。显然打算算后账了。
就在这时,一个平静的声音突兀响起:“除非郭太勾结的不是董卓,而是其他什么人。”
“是谁?”潘璋一愣,下意识问道。
“那我怎么知道?”马忠用讨论晚饭吃什么的语气,随口道出了真相:“反正是董卓以外,又能对咱们的任务造成影响的人呗。”
“董卓以外,不就只有……他们。会对咱们的计划造成影响?”众人都是不明所以,只能继续向马忠追问。
可马忠也只是仗着旁观者清的优势,搞清楚了徐庶踌躇犹豫的由来,让他说明其中的奥妙,那就太难为他了。
他的窘迫持续的并不太久,没说几句,就有人互相争执起来,把他晾在了一边。
“还能有什么影响啊?怎么做都是死路一条。何必为了别家的事冒这种险呢?万一白波也和黑山一样,那岂不是……”
“你说什么?杨帅他们岂是黑山那些觉得自己翅膀硬了就忘恩负义小人?”
“俺是说如果……知人知面不知心,两年不见,你怎么知道别人心里想什么?”
“杨帅他们都是光明磊落的好汉!”
经过了山路的漫长跋涉,好容易到了终点,却又噩耗连连,饶是跟到这里的多有百战精锐。军心还是难以避免的发生了动摇。
争吵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喧嚣声惊动了沉思中的徐庶,后者惊讶之下,差点以为是敌人奇袭。匆匆赶回来后,才发现是虚惊一场。
问过事情的经过,徐庶先是深深的看了马忠一眼,此人的表现很是让他有些意外。最初潘璋举荐的时候,徐庶本以为马忠和潘璋应该差不多,是对臭味相投的酒肉朋友,可实际一接触,他发现马忠的性格和潘璋完全不一样。
前者低调,后者张扬;前者沉默寡言,后者完全就是个话痨;马忠的功利心也比潘璋差得远了,以徐庶的观察,这人的武艺虽然不错,却很有几分随遇而安的味道,如果真的让他回书院当教习,说不定他干的比现在开心多了。
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所以他才能在没有任何准确情报的情况下,一口道出了事情的真相吧?
此人的出现的确是个意外之喜,想在这个死局之中杀出一条血路,说不定正要依靠此人冷静的分析和判断呢。
“寿恩说的没错,本将担心的,正是长安方面,有董卓以外的人与郭太勾结,这样一来,咱们的目标就不得不改变,或者说扩大到重创郭太了。”
“哈?”潘璋的下巴差点掉到地上,目标的的确扩大了,但扩大的程度未免也太大了吧?
“元直,你说重创郭太?可是小六刚刚也打探过了,郭太也是拥众十余万,其中不乏从中平年间就上了战场的老兵和悍匪,对了,他背后还有匈奴人撑腰……主公又没在这里,河内的降卒你都留在后方做接应了,就凭咱们这百十号人,加上被西凉军揍得满脸是血的白波……这,这生意有赔没赚啊!”
徐庶并不解释,直接反问道:“文珪,你怕了?”
“怕?谁会怕?”潘璋一蹦老高:“大丈夫醉卧沙场乃是本分,有什么可怕的?”借着火气嚷嚷了几句,他又有些心虚,低声嘀咕道:“只是这有死无生的买卖,不划算啊。”
在场众人虽然没人附和,但眼神中流露出的心有戚然的眼神,无疑表明了内心的想法。
徐庶清楚众人的想法,如今青州形势大好,留在主公身边,就算不冒大风险,将来也是水涨船高之势。若是有外敌入侵本土,众人自然要以死相拼,就算面对强敌也不退缩,可现在是救援白波。成功了固然是大功一件,失败了对青州也没多大损失。
最坏的情况,也可以设法突入重围,接应杨奉等头领撤走,犯不上为了青州本势力以外的势力,把身家性命全部押上去。
就连裴元绍、管亥这些同为黄巾一脉的将领,眼神中流露出的都是迟疑和困惑。也只有摧锋营那几个资格最老的老兵表现得很坚定。尽管李乐当初挑选他们出来的时候,特意挑的是没有亲眷的单身汉,但出身于此的感情,却也不是说割舍就能割舍了的。
心中明镜一样,徐庶不再和潘璋纠缠,转向众人。朗声说道:“各位奉了主公的委派,与徐庶同来河东,想必和庶一样,都已存了百死报效之心。不过,现在的形势险恶,比预想中更甚十倍,正如文珪所说。完全可以算是有死无生之局面。”
他环视一周,将众人神情尽收眼底,一字一句说道:“自古艰难唯一死,如今正是男儿建功立业之时,主公远在千里之外,无法尽知此间情形。若各位觉得庶的决定太过冲动,可以就此回返,无论将来有无再见之期。庶都不以此向各位追究。”
人群一阵骚动,谁也没想到,徐庶竟然说出这样一番话来。
这不是鼓励大伙儿临阵脱逃吗?在青州势力从无到有经历过的无数场战斗之中,从来就没发生过这种情况!
跟徐庶来的,要么是潘璋这样功利心较重的,要么是但大无畏的,无论是怎么想的。被视为胆小鬼这种事,都是无法忍受的耻辱。
脸涨红了,拳头握紧了,不少人看向徐庶的眼神中都带了几分不善。
徐庶一点都不怀疑。自己若是再用犀利的语气刺激人,就会有人站出来与自己理论,但他一点改弦易辙的意思都没有。
“某知道各位的想法,各位不是贪生怕死,不是对主公的忠诚不够,只是觉得没必要为了连盟军都算不上,处于绝境的一群人送了性命。这种想法对或错,主公认同与否,庶不敢妄言,但有一点是肯定的……”
徐庶加重了语气:“那就是主公起兵以来,无论是单身赴险,还是临阵对敌,有牺牲,也有退却,但他从未因为局势险恶而放弃任何一名友军或属下!某以为我青州之所以百战百胜,威震天下,靠的就是无畏的精神,和彼此之间的信任!”
掷地有声的话语在山谷间静静的回荡着,看着少年将军骤然严肃起来的面容,众人眼神中的不服气和愤懑慢慢敛去,代之的是深思。
“准许人回去,不是临阵退缩,而是一个机会,向主公请问的机会。主公到底怎么想,庶猜不到,也不会去猜,庶只知道,主公郑重将河东事交付与我,我就要尽力完成。”
徐庶肃容道:“现在,愿意留下来随某送死的,请踏前一步,余下的人,由文珪率领,原路返回。”
“什么?”潘璋又惊又怒,一蹦老高,可还没等他说些什么,摧锋营的十几名老兵已经大声应诺着,齐齐向前踏出了一步。
“某等愿与将军一道送死!”
紧接着,管亥耸了耸肩肩,和雾隐军的几十名同僚一同站了出来,口中还轻声说着:“抓俺从军的是你,一道在徐州搞刺杀的还是你,一起在泰山激战,杀得臧霸那些狗贼屁滚尿流的也是你,现在你要抛弃俺,嘿嘿,想也别想。”
几乎就在同时,裴元绍一边小声嘟囔着,一边和水匪中最得力的几名部下站了出来:“上次子义将军去冲阵,就嫌弃俺,不肯带着俺,这次没人能挑俺骑术不成的毛病了,傻子才走呢。”
马忠什么都没说,却也丝毫没落后于人,无声无息的踏前一步,把老友潘璋给晾在了原地。
潘璋本来正要与徐庶理论,结果一看这架势,他也顾不上理论了,连忙向前跳出一步,叫道:“元直,你忒干脆了吧?俺哪有说要走?走了那么远的路,来听个消息就回去……俺又不是探子!寿恩你也不仗义,好歹拉兄弟一把啊?怎么能闷声闷气的自己发大财呢?”
马忠头也不回的反击道:“你自己不是说,这是赔本生意吗?谁敢拉着你一起赔本啊?”
“那是比方,打个比方而已!”潘璋振振有词的说道:“做生意这种事,本来就是有赚有赔才最合理,有的时候啊,人不能太执着了,就算明知道是赔钱买卖,也得砸了本钱进去之后,才能见分晓不是?”
“你还做过生意?我怎么不知道?”
“那也是比方,比方而已……”
潘璋的理论最终也没解释囫囵了,因为徐庶发话了。
“很好,既然大家都愿意同生共死,有些机密事也不妨说一说了……”
徐庶要说的,当然是王羽、贾诩对长安局势的分析。长安方面想要发动,就必须得有人牵制住董卓军的主力,更理想的结果是再有几支听话的,肯在外呼应,甚至在关键时刻,进京勤王的部队。
青州太远,鞭长莫及,而且大臣们也未必喜欢集圣宠于一身的王羽。最近、最直接的是西凉的马腾、韩遂,河东白波,益州刘焉;较近的是荆州刘表,兖州曹操,洛阳吕布,河内张扬。
看起来选择很多,可认真研究一下就会发现,其实长安方面的选择余地很小。
刘表、刘焉对勤王一点兴趣都没有,献帝如果死了,或者被董卓废了,他二人都是有资格名正言顺继承大统的。
马腾、韩遂自己就是叛军,就算接受了招安也不会有多大改变。更重要的是,董卓的根基本就在西凉,马、韩根本无法与董卓竞争。
吕布、张杨实力有限,攻不破西凉军的防线;曹操虽然有心,也有实力,但他一方面还要面对青州的压力,根本抽调不出足够的力量。要知道,他要勤王,同样要突破宛城张济的防线,其后要面对牛辅在上洛、武关的第二道防线,才能抵达洛阳城。
最佳的选择,就是白波。
唯一的问题是,白波和王羽牵连过多,王羽当年离开河东,面授机宜的时候,曾郑重叮嘱杨奉、韩暹,让他们只管安守本分,不可冒险卷入诸侯之间的纷争。
王羽当时在杨奉等人心目中的地位很高,他的忠告,几人当然会放在心上。若是从那之后,王羽就销声匿迹了,杨奉等人倒有可能把这话忘掉,可这两年,天下谁人不知王鹏家,中原哪件大事和王羽脱得开关系?
杨奉一干人早就把王羽视若神明了,他的话自然会被当做神旨纶音,长安方面根本无隙可乘。
当然,白波的存在牵制了了西凉军的兵力。但问题是,白波从始至终都是居于防御地位的,他们的牵制一点都不牢靠,李傕等人随时可以抽身退出战场。至于勤王什么的,那就压根没法指望了。
就是在这个时候,隐藏在白波身后,可以取而代之的郭太,正式进入了长安反董士党的视野。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只是设法帮白波脱身,就算成功的全身而退,郭太也会取代杨帅等人的作用。以目前的状况而言,只是突围的话,根本不可能全身而退,就事先预定的路线来看,被截杀俘虏的损失,大部分会落在郭太手上,成为对他实力的补充。”
徐庶沉思了那么久,已经把整个局势分析得极为透彻了,此刻侃侃而谈,众人也是很轻易就理解了。
“西凉军的实力保存完整,对我军是有利的,就算有法可想,我们也应该尽量避免对其的打击。所以,归根结底,完成任务的最佳方式,就是设法重创郭太,一劳永逸的解决所有难题。”
第四八九章开始行动
听徐庶解释过,哪怕是最不赞同冒险的人,也服气了。
河东的任务完成,对青州最大的意义不是人口,或是声势的增加,而是战略态势上的考虑。
只要董卓和士党的矛盾无法化解,冲突就是必然的。不过,若是能将长安的变乱拖到青州军完成休整,挥师西进的一刻,就是最完美的。
届时,青州军面对的不再是董卓率领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