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第一强兵(鲈州)-第1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势不可挡!

所向披靡!

只有这样的词句才能形容此人的勇猛。

曹仁终于明白,那些简单的战法,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用同样的战法。麹义用一千来人,挡住了三千义从的猛攻,而自己带着两万大军,甚至无法延缓三百敌骑的速度;严纲带着三千义从,在先登营面前撞了个头破血流。而太史慈却是摧枯拉朽,如入无人之境。

战法,毕竟还要人来施为,不同的核心人物,带着同样的军队,也能打出不同的气势来。

曹仁收起了轻敌之心,神情变得前所未有的凝重起来,他扬起右臂,沉声喝令:“传我将令。变阵!以八门金锁阵困敌!”

“将军?”副将史涣直接就听傻了。

八门金锁阵是玄襄阵的变化之一,是曹仁最拿手,也最引以为傲的杀手锏。

不过,既然是疑阵,杀伤力就不是最被看重的。惑敌困敌的效果才是。一般来说,只有弱势一方,才会用疑阵对敌,可现在。分明是自己这边人多势众……用这个词好像都无法准确形容了,敌人的数量。连自家的零头都算不上!

心高气傲的子孝将军摆出这样的阵势对敌,不但意味着他放弃了速战速决,追杀暴民;同样意味着,他已经认输了,向敌将低头认输,承认自己不是对方的对手!

“还不执行命令!”史涣的迟疑激得曹仁暴怒起来,史涣不敢怠慢,连忙去传令。

“呜呜呜……”号角似乎也变得格外低沉,曹军的围攻之势猛然一顿,阵列随即向四面八方扩散开去。比先前多出数倍的旗帜林立而起,曹仁的将旗瞬间被遮掩在旗海之中。

“这是……”太史慈忽觉身前一空,窒息般的压力消失,代之的是莫名的熟悉感。

他抬起头来,环视左右,很快意识到了熟悉感到底从何而来,喃喃低语道:“又是玄襄阵?不,好像在玄虚阵之外,还有变化……生、死、惊、开、伤、杜、景、休……八门金锁么?”

“将军!”李十一一直紧随在太史慈身边,此刻快马赶上,向太史慈高声问计。

骑兵冲锋是不能停的,特别是太史慈采用的这种亡命突击战法,找准一个方向,一直冲到底,是这个战法的最大特征。人和马的体力都不是无限的,这个战法也不可能无止境的打下去,选择的目标,必须是高价值的目标。

可现在,敌将显然不打算争什么意气了,他把三百骑兵当成了三千,乃至更多的骑兵来应对。疑阵,到底能不能困死太史慈尚未可知,问题是,找不到敌将所在,这仗还怎么打?按原来的方向冲?玄襄阵一直都是在变化之中的,冲过去也是白搭啊。

“没办法,冲到底吧,杀几个算几个!”形势危急,太史慈却朗声大笑:“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功业已建,何惧死乎?”

说着,他扬戟前指,纵声狂吼:“青州虎贲……”

众人为他豪气所染,一时间,都忘记了生死成败,只是狂呼相和:“天下无敌!”

吼声如雷,滚滚如浪,瞬间卷遍了整个旷野。

这一刻,山也应和,水也应和,声浪滚滚,在天际间激起了无穷回音。让人惊异的是,回音不曾减弱,反而越来越响,直至如惊雷般扑面而来!

“这是……”那不是幻觉,而是切实发生的现实,只见……

一缕烟尘从天边卷起,如擎天之柱一般连接了天与地!烟尘之下,一条黑线如海潮般迅速前移,很快让人看清了其身影!

骑兵!

数不清的骑兵!

高呼着“青州虎贲,天下无敌”的战号,带着惊天动地的马蹄声,汹涌而来!

为首一将,白马银枪!

烽烟尽处,骏马如龙!

第三九一章赵云发威

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

来人的身份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

家喻户晓,人尽皆知。

对曹仁来说,从渡河北上开始,这支部队就像是阴影一样,萦绕在他的心头既没人能确定这支兵马的规模,也没人知道这支兵马的战力如何,所有的内容,只有关于这支部队主将的一些信息。

信息并不完整,因为其主将加入青州军的时间相当短,在青州停留的时间更短,对他的生平,只有只言片语的少量情报,以及无数的猜测。

曹操对此人极为在意,甚至因为对其的顾忌,在聊城之战中,浅战而退,宁愿吃一场败仗,也不愿意冒着遭此人突袭的危险,继续作战。

然而,此人一直没有出现。

谁也不知道,此人北上募兵,到底是不是王羽放出的烟幕弹,实际上此人早就回来了,窥伺在旁;亦或北三郡的战乱干扰了此人的行程,甚至将其卷了进去,使得所谓征兵之举功亏一篑;又或其他。

当曹仁发现,所谓的会师,其实只有太史慈一个人虚张声势的时候,他一度将这个威胁忘在了一旁。王羽应该是已经指望不上这个助力了,否则没必要假借此人的名头虚张声势。

可是,就在这个至关重要的时刻,他出现了。

常山赵子龙!

青州五上将之中,最神秘的一位,在大战的收尾阶段,终于横空出世了。

只一出现,就给了曹仁重重一击。

眼前所见,是铺天盖地的骑兵,数都数不过来。

骑兵的阵列本身就相对疏散,马与马之间相距数尺,就已经是密集列阵了,若是高速冲锋起来,就算密集列阵。马距也必须得超过五尺,乃至一丈。不这样,骑兵就施展不开,倒一匹马,会绊倒一片。

阵型相对疏散。马速却快。所以,即便只有千骑,冲锋起来的气势,也相当可怕。眼前这支骑兵。都是一人双马的配置,迎面杀来的气势,比曹、张的两万大军还要惊人。

曹仁当然知道敌军不可能有两万之众,别说青州一家,就算把公孙瓒也加在。也不可能有两万骑兵,不过看在这声势,来的少说三千骑!

这已经很可怕了。

太史慈只带了三百人,就差点把曹仁的大阵给凿穿了,那赵云令曹操都忌惮不已,能造成的麻烦不会比太史慈小!

“传令,让二位吕将军上前挡一挡!”心中如惊涛骇浪一般,但曹仁这次却没有发愣,他大声叫喊着。试图在敌军到来之前,稍加布置。

对战太史慈可以放轻松点,对方的兵太少,再怎么样,也翻不出大浪。可现在面对的却是赵云率领的三千铁骑!可以说。整个大军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一刻。

先前为了围杀太史慈,整个大阵都乱套了,虽然后来摆出了八门金锁阵,但秩序并未在第一时间恢复。太史慈周边的部队。序列井然,可外围的部队还乱成一团呢。

变阵可是技术活儿。能变的就是兵家高手了,能做到如臂使指的,都属于古之名将那个范畴的。曹仁的军略不错,麾下的部队也算是训练有素,可他还没能力一下就把已经乱掉的阵型,立刻调整得秩序井然,那需要时间。

可现在他最缺的就是时间。

赵云完全没有调整的意思,就那么一路杀了过来,骑兵狂飙的速度非常惊人。刚出现的时候,还远在数里之外,勉强能看见而已,一转眼的工夫,就已经到了东阳城下。照这个势头,自己顶多调整到一半,对方就杀到眼前了,这怎么了得?

并肩作战至今,吕旷兄弟对曹操已经相当认可了,只要袁绍和王羽两败俱伤,他二人就会公开投向曹操。这年头想做老大,得用拳头说话,袁绍实力大损之后,就轮到他看曹操的眼色了,良禽自然要择木而栖。

曹仁基本上已经把这俩人当做自己的部属在指挥了,袁绍不知是看不上这支败兵,还是为了顾全大局,居然也忍下了这口气,还安排这俩人和曹仁一起行动。

一路上烧杀掳掠着走过来,既安全,又有实惠,吕旷兄弟甚是开怀,只觉做了极为明智的选择。然而,当他们接到曹仁将令的一刻,两人的心一下子变得拔凉拔凉的。

现在上去挡?吕旷望着急速接近的烟尘,头皮阵阵发麻,这可是要命的差事啊!

可不去也不行,袁绍可是很会记恨,现在形势逆转,他奈何不了曹操,但收拾自己兄弟还是很简单的。

和弟弟对望一眼,看到的都是无奈,吕旷硬着头皮驱兵上前,在曹军阵前,又摆下了个方阵。他不求打败敌人,只求敌将救人心切,不和自己纠缠,绕点远,直接攻向曹仁就好了。

曹仁让他拦在阵前,可没让他追着敌将跑,何况,想追也追不上啊,人家可是骑兵!

赵云确实救人心切,他征兵的时间比预定的要长,不过和王羽的命令倒也不相违,因为的募兵的数量也比预计的多。不过,招的兵再多,没有用武之地也是枉然。

在公,太史慈是他的袍泽;在私,两人有八拜之交,交情再好不过,赵云焉能不急?

眼见吕旷兄弟的部队横到了阵前,后面曹仁一边整队,一边加紧围杀太史慈,另一边,河内军也蠢蠢欲动,赵云冷静了下来。

手中长枪斜斜一指,三千铁骑应声而动,在疾驰中,调整了一下方向,开始转弯。

“果然要绕路,大哥,天佑你我兄弟啊!”吕翔大喜过望,高声欢呼。

“收声,收声!”见弟弟喜极忘形,吕旷急忙拉住对方的话头,“须防隔墙有耳,子孝将军乃是曹将军亲族,我兄弟对他的将令阳奉阴违,私下做做还好,被他知道了可不得了。”

“小弟省得了。”吕翔缩缩脖子,过不片刻。又喜滋滋的说道:“让他去冲吧,子孝将军那八门金锁阵别的不行,自保肯定没问题。等他锐气泄了,咱们和河内军合兵一处,从外面这么一围。哈。一下收拾了青州两员大将,这功劳呀……嘿嘿,可也了不得呢!”

“哼,你自己知道也就是了。少拿出来说嘴卖弄。”吕旷撇撇嘴,故作不屑状,但脸上的得意却怎么也掩饰不住。

青州骑兵冲阵的威力,他见识过了,谁挡谁倒霉。不过。赵云虽然出现的很及时,但显然他路上赶的也很急,就算一人双马,也差不多是强弩之末了。只要避过最强势的一次冲锋,己方的兵力优势就能发挥出来了。

所以,这第一击肯定能让出去就让出去,后面捡便宜却不能怠慢了。想必曹仁也是打的这个主意,只可惜棋差一招,自己轻轻松松就给化解了。

“收缩阵型。越紧密越好!”吕旷高声指挥着,不断重复着相同的命令。

其实用不着他指挥,士兵也会下意识的往一起挤,敌人的势头太猛了,看起来是那么的可怕。不抱团取暖怎么行?二位将军不就躲在人群最中间吗?

曹仁也松了口气,赵云绕路也好,反正是赢得了时间,总比被赵云击溃了吕旷。来个倒卷珠帘强。

他对自己的八门金锁阵信心十足,可对这俩人可没啥信心。

曹操拉拢这俩人。并非是看中了他二人的能力或者兵马,只是为了来冀州捡便宜,埋伏下的后手罢了。

“还好……咦,这是……不好!”然而,曹仁很快发现,他这口气松的太早了。他发现赵云指挥部队转向不是为了绕路,而是单纯的换个攻击的角度罢了。转向后,青州军这才摆出了冲阵的架势。

虽然看不清赵云长枪指向的确切角度,可是,若将青州骑兵和吕旷军连成一条线,并且延长出去,指向的分明就是……

曹仁猛然转头,正见张杨大声喝令着,指挥河内军前来助战!

河内军,就在那条线上!

“糟了!”曹仁失声高呼:“张使君,快让你的人避开,那赵云是想……”

“踏阵!”一声大喝响彻战场,赵云挥动长枪,骤然发动了冲锋。

“无归!”太史慈草创的战号,给敌我双方都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赵云的新兵老实不客气的直接拿来用了。

赵云打法没太史慈那么暴力,却另有一番强势。

一杆烂银枪挥舞起来,只见繁星点点,遍体银光,沾上就死,擦边则亡。枪刃总是会从让人意想不到的角度出现,风一般在对敌者的要害上掠过。

如果说太史慈是龙卷风,赵云就是无孔不入的无定风,眼睁睁的看着,也防不住他。

“轰!”三千骑的冲击力非同小可,以赵云为锋刃,三千骑如巨浪一般拍在吕旷军的阵列上,一下就将其拍得溃不成军。吕旷的军队本来战力就弱,他二人又没有什么战意,如何抵挡得住三千铁骑的狂猛攻势?

据说克制骑兵的密集阵列,一点作用都没起到,像是烧红的刀子,切在豆腐上一样,吕旷军的阵列一下就被打穿了。

这个变化实在有些突兀,吕旷兄弟都没反应过来,吕翔脸上甚至还挂着笑容,当然,是僵硬的笑容,他被吓懵了。

吕旷倒是没懵,因为他发现了一件更可怕的事:赵云的武艺风格和太史慈大相径庭,但他二人的战法却是同出一辙!

都是擒贼先擒王的路数!

都是直取中军!

“子升,别发愣了,要命的来了!”吕旷疯狂的叫喊着,抡起了大刀。

见识过了太史慈的勇猛,他根本没把将旗竖在身边,天知道那赵云怎么就直奔着自己兄弟来了。

对方胯下那匹白马,也不知是什么异种,神骏的不可思议,腾挪转折,速度却丝毫不减,看得人心里直冒凉气。

四周都是人,跑是跑不掉了,也只能拼命了!

吕旷治军的本领寻常,但对自己的武艺还是有那么几分自信的,弟弟的武艺比自己稍逊,却也不差多少,敌将孤身突前,正好围而攻之!

“杀!”一个念头刚转完,白马已经到了近前,吕旷大喝一声,舞刀迎上!

身后传来了弟弟吕翔的怒吼声,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关键时刻和兄弟并肩作战,未必就输!

“来得好!”赵云就是冲着这哥俩来的,要是对方彻底不要脸,脱了盔甲,混在小兵中逃跑,还真有点麻烦,现在自己主动冲上来,那就再好不过了。

银枪一抖,一团银光陡然炸开,吕旷的大刀就像是剁进了水里,轻飘飘的毫不着力。没等他收刀变招,只觉心口一凉,顿时失去了所有的力气。

若是他事先请教过文丑,后者肯定会告诉他,和赵云对战,最忌讳的就是使用强力猛招。对手的枪势极快,又专门找破绽攻击,猛招打不到对方,就只能等死了。

“啊!还我兄长命来……啊!”坠落尘埃的同时,吕旷又听到了弟弟的怒吼和惨叫声,两声狂吼之间,几乎没有空隙,是连在一起的!

马快,枪更快!

“吕旷、吕翔业已授首,众军听令,珠帘倒卷,驱虎吞狼,进!”

第三九二章幕后英雄

李响的理想就是发财,不是横财,而是靠着自己的能力发财。

他的理想很朴实,也很踏实,用自己的双手致富,即便在后世,也是一种值得传颂的美德。不过,代入到他的实际情况之后,这个理想就变得好高骛远了。

他最引以为傲的本领,就是他的那张嘴皮子,然而,在这个时代,能靠嘴皮子飞黄腾达的只有两种人,名士和名士的亲戚。河内李家,连豪族都算不上,八竿子都沾不上名士的边,他这理想当然只是能想想了。

但世事无常,再卑微的人,只要碰上了合适的际遇,就有鱼跃龙门的机会。在远离家乡的清河郡,李响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机遇。

被俘虏期间,青州大将太史慈曾当面与他谈过话,并且许了他,只要他回到部队后,坚持散布青州军需要的流言,做一天,就有一万钱的赏金!

李响想都没想就答应下来了,和他一贯的小心谨慎大相径庭,搞得他的从弟李校尉直用怀疑的眼神打量他,怀疑他是不是打算虚应故事,只求脱身。

不得不说,即便是亲戚,互相之间的了解也是有限的,李响的理想就是这个,轻轻松松的说几句闲话就赚钱,天下哪有比这更好的事儿啊?反正自己说的都是实话,有的是人能做旁证,也不用担心被人抓着不放,治个动摇军心之罪什么的。

至于这些流言对大军的影响,他就更不放在心上了,反正打败了可以直接投降,保命不说,还能拿一笔遣散费和赏钱,当兵不就是为了吃饭吗?何乐而不为呢?

和他领取了同一个任务的人很多,只要被俘过,就能直接领任务。

不过,李响的表现是最好的。被他说动的人,不但没人举报他。而且还都对他甚是感激,认为李什长是个仗义之人,毫无保留的将自己保命的经验传授给了大伙儿。所以,大家也应该吃水不忘打井人,等仗打完了。要好好的报答李恩人。

太史将军很讲信用。得知了李响鹤立鸡群般的成绩后,他大手一挥,赏金直接翻了倍!赏金之外,还有不少嘉勉之词。诸如再接再厉,再创新高之类的。

李响深受感动,既是为了翻倍的赏金,同样也是出于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然而,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正当李什长努力拼搏,为了理想而奋斗的时候,曹仁这个丧门星出现了!一出现,就将李响的美好愿景砸了个稀巴烂。

张杨的魄力、手段都很有限,但他毕竟也是一方诸侯,治军的手腕还是在水准以上的。

先前军中流言肆虐,导致大军战力全无,他无法可想。毕竟现实状况摆在那里,从严治军很可能会激起内讧,而且新败之后,敌情不明,就算勉强把部队拉出去。也不可能有什么作为。

可援军到了,那就不一样了。河内军再怎么弱,也是正规军,当主力不行。跟在曹仁身后摇旗呐喊,打打下手还是没问题的。

有了曹仁撑腰。他也敢于下狠手治军了。

内讧?看谁敢?子孝将军的大军就在不远处,谁跳出来闹事,谁就死!

李响的同道大多数都心思机敏,很有眼色的人,曹仁一到,他们就知道大事不妙,一个个都是偃旗息鼓,藏起来了。不过,林子大了,鸟也各种各样,总有那么几个看不清形势的,撞在张杨的刀口上,被杀鸡儆了猴。

有这些血淋淋的教训在,李响知道,自己的理想彻底破灭了。

其后的战局,也验证了这一点,面对两路大军的夹攻,即便神勇如太史慈,也没有任何解决的办法,只能且战且退,直至退无可退。

李响不知道多少次,在心里骂太史慈傻,十一弟更傻了。

这又不是什么必争之地,也关系不到整个河北大战的胜负,何苦这么执着呢?放弃一群草民逃跑,不是很简单的事吗?只要人没事,将来就有卷土重来的机会啊!这么简单的道理,那些青州人怎么就不明白呢?

他是真心不希望太史慈这支兵马就此覆灭,朝中有人好做官啊,哪怕自己不在青州辖下,有个做校尉,而且上升势头还很猛的亲戚,也是天大的好事呀!再说了,这兵荒马乱的时节,象太史将军这么讲信用又仗义的人,已经很少了。

尽管如此,他也没有助对方脱困的打算,不是没动力,只是没能力。他的本事全在嘴皮子上,那边真刀真枪的打得激烈,他起不到任何作用。

然而,人生就像是沧海泛舟,就是这么跌宕起伏,让人莫衷一是。

眼看着曹仁变阵,太史慈已无幸理,转机居然再次出现!

传说中的赵子龙横空出世,带着数不清的铁骑,铺天盖地的杀了过来。在他的强大攻势面前,吕旷军组成的密集阵势,就像是豆腐渣,顷刻之间,在两军接触之处,吕旷军的阵列就塌了一大块。随后,整个前阵瓦解的速度有如雪崩,眼看着就溃散了。

吕旷的布置,和斗者在前的惯例有所不同,他把最能打的亲卫放在了中军,既可以保护自己,又可以作为督战队。前军崩溃,未必就是灭顶之灾,至少中军还能顶一顶,延缓一下铁骑突进的速度。

可那赵云生得比太史慈还俊,凶猛处却比太史慈还夸张。身后跟了数千铁骑,他却一马当先的孤身突阵,把大队人马甩开老远。

这种看似无谋的举动,偏偏还大获成功,仗着马速,他神兵天降般的出现在了吕家兄弟面前,过马一枪,一枪一个,斩瓜切菜似的把敌军的主将给挑杀了。

在数十亲卫的围攻下,他左冲右突,一杆银枪如落花缤纷,美得让人心神陶醉,强得也是不可思议。所到之处,全无一合之将,只见一片哀鸿。

吕旷军本来就顶不住铁骑的冲击,敌将又这么狠。武艺高强的二位吕将军,连个响动都没有,就被人给废掉了,士气顿时一落千丈。

转眼之间,吕旷军就崩溃了。

张杨倒是很自觉。不用曹仁多说。他就发出了助战的命令。形势很清楚,战局的关键,还是在于曹仁。骑兵追杀的本领,远远超过攻坚的能力。曹仁若败,大军皆溃,谁也别想跑得了。

用自己的杂兵上前顶一顶,好歹把骑兵的速度给降下来,再拖点时间。让曹仁从容列阵,最好能把太史慈也给擒下来。

青州人多少都有些迂腐,有了个人质再说,就算打输了,也能谈谈条件不是?

张杨做出了明智的决断,同时,李响也发现了理想再现的机会。

张杨在曹仁的中军,代为统领部队的是上党名将穆顺,他敏锐的意识到。自己首先要面对的敌人,不是青州铁骑,而是溃败而来的友军。

“列阵,列阵。有冲阵者,杀!”他的亲兵挥舞着令旗。声嘶力竭地大叫。重甲兵、盾牌手和长矛手快速集结,彼此配合着组成数只巨大的钢铁刺猬。

一些腿脚麻利的吕旷军士卒侧转身子,绕开冷森森的矛锋,从几只铁刺猬之间的缝隙逃了开去。更多的乱兵则站在铁刺猬前不知所措。在身后敌军的压力下。他们哀求,推搡。用盾牌砸,用肩膀扛,试图在铁骑追过来前找到一条逃命的通道。

“杀!”面对威胁到本阵安全的乱兵,穆顺毫不犹豫地下达了截杀令。

数百根长矛从盾牌后刺出,顷刻将乱军逼退了丈许。一些人躲避不及,被长槊刺穿,命丧当场。血立刻烧红了所有人的眼睛,只犹豫了一息时间,乱军就举起了手中的战刀长矛,不是对着叛军,而是对着先前的盟友。

单凭这应对手段,穆顺就当得起上党名将的名头。不下狠手的话,就会被溃军直接给卷走,别说狙击青州军了,自己都保不住。

不过,他的应对也不是全无缺陷的,毕竟河内军与溃兵只是盟军,而不是同一支部队。他号令不了对方,对方对他的权威也毫不在意,两支盟军在敌军的刀锋下激战起来。

吕旷军在赵云的铁骑面前是渣,但他们的训练程度一点儿不比河内军差,身上的铠甲和手中的兵器也和河内军一样精良。战斗一开始就进入了高潮,两支盟军在敌军面前,奋力自相残杀,铁刺猬登时四分五裂。

眼看着,河内军的防线也出现了崩溃的迹象。

但穆顺却很冷静,因为他知道,这是他所能营造出来的最佳局面。乱战的损失固然很大,可他冲上来之前不就知道,狙击的目的是争取时间吗?

青州军击溃吕旷军侯,没有全力追杀,而是保持着不即不离的速度,驱赶败兵冲击下一个敌人。现在,虽然两军自相残杀,可速度毕竟是降下来了。

青州军要么慢慢等,等河内军一点点的崩溃,要么就卷入乱战。无论对方怎么选,穆顺的目的都达到了,直到……

“兄弟们,冀州军的兄弟也是自己人啊!自己人不打自己人,不能让血白流啊!”

“穆顺坏了良心,想让咱们河内人跟冀州军的兄弟们自相残杀,他们上党人躲在后面占便宜,咱们不能让他们如了愿!”

“败了,仗已经打败了!铁骑的刀枪可不长眼,大家快跑啊!”

后阵猛然传来一阵高呼,还没等穆顺从震惊中回过神,喊声变得越来越响亮,波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大,眼见着乱战一下降了温,河内军放低了矛尖,吕旷军也垂下了刀锋。

“什么人胆敢乱我军心!”穆顺大怒,可他的怒吼声却淹没在无数人的呼喊之中。

“败了……败了……刀枪不长眼……跑啊!”

呼啦啦,人潮涌动,河内军也加入了溃逃的行列。看见穆顺还在持刀大喊大叫,大伙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冲上前将他从战马上拉下来,又顺手一刀砍翻了他的将旗。

赵云的珠帘倒卷战术,大获成功,但幕后功臣起到的作用,却也不容忽视。

李响一边大呼小叫着逃跑,一边在心里美滋滋的盘算着。以太史将军的豪爽,这么大的功劳,少说也得赚个十万钱吧?哈哈。

第三九三章善泳者溺

两支友军都崩溃了,曹仁有点心虚了。

距离太远,他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看见的,就是两支友军都是一触即溃,像是海滩上的沙子似的,一下就被大浪给卷走了。

由此来评估赵云麾下铁骑的战力,他岂能不战栗?

这也太猛了!

尽管这两支友军的战力的确不怎么靠谱,可好歹也是一万多人,就算站在原地等人来杀,骑兵一个人至少也得砍五个人头呢,咋能这么简单就被灭了呢?

除了这狂猛的冲击力之外,敌将冷静和韬略也很可怕。他的战术构想很简单,也很有效,先削羽翼,再伐主干。

曹仁的部队实力最强,如果赵云急于救人,一开始就找上曹仁,那么,借助八门金锁阵困敌、扰敌的能力,就算最终战败,曹仁也能对青州军造成足够的消耗。

到时候,人多势众的吕旷、张杨二军,就能发挥很大的作用了。平庸之众最擅长打的就是顺风仗,哪怕赵云以很低的损失就击败了曹仁,消耗了太多人马体力之后,也只会被淹没在人海战术之中。

所以,他选择先解决两支杂兵,而且很明智的放弃了驱溃兵攻曹仁的打算。

吕旷军和曹军一起混了太久,早就屈服于对方的威势之下了。只要曹仁的见识不比穆顺低,他就不会任由溃兵冲击自己的阵列。如果是曹军采用铁血手段,吕旷军还会不会有勇气反抗,就很难讲了,搞不好,他们说不定会回身死战也未可知。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出了这么正确选择……曹仁心中也是感慨万千,难怪主公对其如此忌惮,单凭这份冷静,就足以配得上这份看重了。

至于对方冲阵时的勇猛,曹仁已经见怪不怪了。反正青州有个生猛的老大,带出来的小弟猛一点有啥可奇怪的?

现在的问题是,自己变成孤军作战了,和这种猛人一对一,压力非常之大啊。

冲垮了自身数量五倍的敌人。青州军几乎毫发无损。连马速都没下降多少。只见赵云银枪再指,青州军迅速分成了两队,留下数百轻骑继续驱赶溃军,赵云自己则带着主力部队转向。将矛头指向了曹仁。

曹仁又是一阵战栗,他突然意识到,他不是一对一,而是一对二,太史慈还生龙活虎呢!

两支友军崩溃的太快。曹仁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阵型已经调整好了,但剿杀太史慈的任务确实遥遥无期。

像是心有灵犀一样,得知援军到来的太史慈,一反先前猛打猛冲的打法,开始游斗。好像他一开始就知道,援军不会第一时间赶来帮忙,不需要他里应外合似的。

八门金锁这种疑阵,在困敌、惑敌方面的效果很不错。但杀伤力却很有限。疑阵讲究虚实相间,兵力配备相对攻击阵型,要疏散得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