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水浒逐鹿传-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都缉捕和三班衙役共一两百人,加上城门处没被炸死的军士,城门处堆满了不下四五百人,若是被他们组织起来,就凭韩伯龙这群乌合之众,断不可能夺下城门,放下吊桥。
  在这生死关生,始终拿千里镜观查的凌振,也顾不得会不会误伤韩伯龙、时迁等人了,他当即下令,再放五炮!
  “咻咻咻咻咻!”
  “轰!”
  “轰!”
  “轰!”
  “轰!”
  “轰!”
  终于轮到了水泊梁山的运气——五个炸药包竟然全都射到了城门处,黄安、何涛等人还没组织好人马,就又被炸死了几十人,剩下的人则全都被吓破了胆抱头鼠窜!
  借着这个机会,韩伯龙等人终于靠近了城门!
  韩伯龙一声命下,他们三十几人同时点燃各自手上的轰天雷,然后扔了出去!
  “轰轰轰轰轰……”
  一连串爆炸过去,还活着的官军将士全都没命的逃离这要命的大凶之地,全都恨父母少给他们生了两条腿,韩伯龙等人穿过黑烟径直杀向城门,路上但凡遇到挡在他们身前的人,韩伯龙等人都会毫不犹豫的将其乱刀砍死!
  又一阵风砍过,炸药包和轰天雷爆炸所产生的黑烟被这阵风慢慢吹散。
  再一看韩伯龙等人,竟已冲到了城门处!
  最后时刻,何涛也不知是哪来的勇气,竟从地上爬起,然后拈着长枪径直向韩伯龙杀来!
  狭路相逢勇者胜!
  韩伯龙举起扑刀迎向何涛!
  很快两人便枪来刀往斗到了一起!
  与此同时,一直藏身在韩伯龙他们之中的时迁,提着长刀飞也似的冲到了绞盘旁,然后手起刀落斩断了绞盘上的绳索!
  “轰隆!”
  吊桥砸落!
  丘岳、周昂、胡春看准时机一拍他们胯下的战马提着他们寒光凛凛的兵器成品字型顺着吊桥冲了起来,李衍等人紧随其后也杀入城来!
  济州城破……
  ……


第一百四十三章 无尖不商
  ……
  济州府尹之所以能够扬名水浒,为李衍所知,并非是因为其能力出众,官德高尚,而是在于其在办案过程当中有过令人瞠目结舌的匪夷所思之举,也就是他往何涛脸上刺下“迭配……州”字样空着甚处州名一奇葩事。
  在李衍看来,斥责属下本无可厚非,但对部属行如此辱没人格的卑劣之举就只能凸显他的蛮横与粗暴了。
  何涛乃是三都缉捕使臣,负责一州之刑侦事宜,亦属当地实权人物,他对何涛尚且如此残暴,对于寻常百姓又岂会“柔情似水”“爱民如子”?
  如此残暴无礼、极具侮辱性的统治方式,焉能不激起百姓的群情激愤?
  李衍打得可是替天行道的大旗,怎会放过这样的人?怎么会不对他进行公审?
  其实以上全都是借口。
  李衍之所以要公审济州府尹,真正的原因是:
  打破了济州城,李衍等人做的第一件事自然就是清点库房,看看此役能有多少收获。
  结果,李衍大怒!
  堂堂一府之地,竟然只有二十二万五千五百四十二贯存银!
  不仅钱少,就连粮食都不到二十万石!
  就算不算其它地区,仅济州城内,就十几万人口!
  按照水泊梁山以往的惯例,所替天行道之地,每人都分两石粮食,这点粮食都不够给济州城内的人分的!
  由于济水与梁山泊相通,地处梁山泊的巨野就成了水运交通和战略地位至关重要的地区,进而漕运大兴,设在巨野的济州,也就成了京东西路最发达的城市之一。
  如此发达的城市,怎么可能只有这么一点点钱粮?
  李衍当即下令对济州府尹进行公审!
  梁山军进城了之后,对百姓可以说是秋毫无犯,而且公买公卖,与盛传的一模一样,让济州城里的百姓全都放下心来。
  而水泊梁山的公审可是有口皆碑的,济州谁不知道在水泊梁山的公审上能报大仇,而且还不用担心被报复?
  最重要的是,积极跟水泊梁山互动,每人都有两石粮食拿,两石粮食可是一个人半年的口粮,如何能不积极争取?
  因此,一听说,水泊梁山要搞公审大会,而且第一个公审的还是济州府最大的府尹相公,顿时就涌来了几万来看热闹的人。
  基于观看公审的人数众多,李衍公审弄到了府衙门口。
  坐在府尹椅子上的李衍,一拍惊堂木,朗声道:“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现在我梁山泊公审济州府尹,谁有冤情,速速说来,迟则大仇难报!”
  李衍以为此次公审也会跟以前的公审一样,开头难,然后慢慢引导,民众才会积极踊跃!
  哪成想,李衍的话音一落,就有一个四旬左右的不凡男子分开众人上得前来,然后行礼道:“禀报大王,小人有冤情!”
  李衍问:“你有何冤情?”
  那人道:“小人姓苏,名长官,乃是本地米商会会首……”
  一听这个苏长官的身份,李衍不禁一皱眉!
  在李衍的印象当中,米商好像没有一个是好东西。
  不过这次李衍错了。
  这个苏长官还真就是一个例外。
  此时买米以升斗作量器,故有“升斗小民”之说。
  苏长官最早是在一个小村中卖米,从那时开始,他在量米时就会以一把红木戒尺削平升斗内隆起的米,以保证分量准足,银货两讫成交了之后,他又会另外在米筐里氽点米加在米斗上,如是已抹平的米表面便会鼓成一撮“尖头”,尽量让利,这也就是后世所说的“无尖不商”。
  当然,到了后世,“无尖不商”这个词变坏,成了“无奸不商”。
  除了卖米时多给一些,苏长官还对销售过程进行记录,记录下客户的饮食习惯、订货周期和供货的最好时机,并且在他们那个村子里面进行了包含如下问题的市场调查:家庭中的人口数量;每天大米的消费量是多少碗;家中存量的粮岗容量大小。
  针对市场调查,苏长官采取了两个措施:免费送货上门;定期将客户家中的米缸添满。
  例如:一个五口之家,三个大人,两个小孩,每个大人要吃两碗大米,小孩一碗,这样,这个家庭一天大米消耗量为八碗,该家庭米缸容量是一百二十碗,这样接近一袋大米,一缸米可以消费十五天,于是他决定每十五天为这个家庭送一袋大米。
  让利于民,再通过建立这样极有价值的记录和推出的新服务(送货上门,定期补货),苏长官的米店和客户建立起了广泛且深入的关系,先是与他的老客户,然后逐步扩展到其它的村民,他的米店不断的扩大,米店的生意蒸蒸日上,在他三十几岁的时候,他就成为济州有名的米商,后来更是成为济州米商会的会首。
  不过这一切全都被济州府尹断送了。
  苏长官一脸恨意的看着府尹继续道:“自打他上任了之后,他和他弟兄用尽手段打压我们米商,霸占我们的米铺,现在济州城中九成以上的米铺都是他家的,济州府其它地方的米铺也有七成是他家的,让我们米商全都没有了活路,而且,他们弟兄不仅欺行,还霸市,他家米铺卖的米,向来缺斤短两,且以次充好,济州百姓敢怒不敢言,求大王为我们主持公道!”
  没等李衍说话,府尹就跳脚道:“苏长官,你别含血喷人,不能因为本府与那周生同姓认识,就栽赃本府和周生是弟兄!”
  李衍看了看虚张声势的府尹,然后冲苏长官道:“我梁山泊从不会放过一个坏人,同样的,也从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你告府尹,可有证据?”
  苏长官道:“满城百姓皆是证据,大王只要派人查一查,必能查出小人所言是实是虚,另外三里渡那里有一片可装五百万石粮食的粮仓,大王派人过去一查便知官仓中为何没有多少粮食!”
  ……


第一百四十四章 杀!抄家!
  苏长官所说的事并不难查。
  裴宣只用了不到半个时辰就找到了济州府尹的弟兄欺行霸市的铁证。
  而且,不仅如此,裴宣还在无意之间得知府尹的弟兄曾有人命官司,后来在济州府尹的开脱之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后无疾而终。
  最为重要的是,山士奇和杨志在三里渡那里真的找到了一片可装纳五百万石粮食的粮仓,其中还有四百五十万石新粮。
  确认这一消息之后,李衍大喜过望!
  谁也不知道,李衍最想要的,不是钱银,而是粮食!
  虽然李衍不知道具体是哪一年,但酷爱看历史小说的李衍,却清楚的知道,北宋末年先是大旱,然后又是大涝,河北、山东两地好几年几乎是颗粒无收,那时灾民遍地,饿死无数!
  到了那时,粮食绝对是最好的东西,只要手中有足够多的粮食,想拉起一支十万人的队伍,甚至是二十万人的队伍,简直不要太容易!
  而且,李衍依稀记得,宋徽宗刚登基的时候,平均米价大约是每石六百文至七百文,等到北宋末期,平均米价大约是每石两贯五百文至三贯,粮价翻了四倍还带拐弯!
  因此,一确定三里渡那里真有四百五十万石粮食,李衍当即就命令马灵回山去取所有水军过来,将这四百五十万石粮食全部都运回宛子城!
  与此同时,李衍也很好奇,济州府尹怎么能囤积这么多粮食?
  后来,阮小七对济州府尹严刑逼供,他才吐露出,这些粮食并不全都是他的,而是他们的,他们包括六位地方大员,另外,他们并不打算占有公粮,只是借公粮进行低买高卖,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在粮价高的时候,他们将公粮卖了,在粮价低的时候,他们再将粮食买回来还给公家,而且他们也不全卖,始终留有一地粮仓的储粮,一旦哪方兜不住了,他们就将储粮运去应急,因为济州处于水运交通的枢纽漕运畅通,所以,他们六个一商量,便将公共粮仓修在了济州,以便买卖转运。
  也是李衍和水泊梁山运气,今年秋收之后,他们六人用尽手段收上来了不少私粮,加上六处官仓的公粮,才凑出了这四百五十万石粮食,准备等过段时间辽国境内的粮价再涨一些,将这些粮食卖去辽国。
  结果便宜了李衍、便宜了水泊梁山。
  得知济州府尹还有一个通敌之罪,那还有什么好说的,李衍当即下令,将济州府尹连同他弟兄周生全都推上公审台斩了,并将他们的家人也推上公审台进行公审,另外李衍还派人去抄了他们的家。
  李衍连府尹都砍了,还有谁是不敢砍的?
  那些真有深仇大恨的人大受鼓舞,纷纷击鼓鸣冤!
  而李衍则是来者不拒,有仇的,为他们报仇,有怨的,则为他们报怨。
  当然,李衍也不会只听一面之词——不管谁告谁,李衍都会让裴宣等人进行核实。
  诬告之人,同样难逃砍头然后抄家的命运。
  而如果无法在短时间内核实的,就公审,人民说你有罪,那对不起,杀,然后抄家。
  这其中有没有杀错的、抄错的?
  也许有,但李衍就当没有。
  现在不是磨磨唧唧的时候,用不了多久,周边府县的援军可能就会来救援济州城,多耽误一天,李衍都得拿无数估计的梁山将士的命去换。
  哪近哪远,哪多哪少,李衍会算这个账。
  总而言之,府衙门前的公审台上人头滚滚,公审台下血流成河,与此同时,蒋敬等人在这些死者家里搜刮三尺将他们多年的积累全都变成水泊梁山的缴获。
  就像李衍在公审之初所说的那样,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
  亲自主持了三天公审将基调定下了之后,李衍就让裴宣代替自己继续主持公审。
  而李衍则回到自己的临时住处——济州府尹家。
  虽然很累,但李衍并没有直接去休息,而是来到了后院的一口水井旁。
  刚到,李衍就看见井边整整齐齐的摆着两个大金球、六个大银球,李衍粗略的估算一下,仅这八个金银球恐怕就不下一百五十万贯。
  见李衍到来,蒋敬等人连忙上来见礼,齐声道:“哥哥!”
  李衍问道:“还没全都打捞上来?”
  原来,听闻济州城破,府尹夫人带着她的两个儿子以及几个亲近之人将十三个金银球扔进水井之中,以期保留住这笔财富。
  后来,府尹的一个儿子为了保命,将这件事说了出来。
  李衍当即就命令蒋敬等人打捞这十三个金银球。
  卞祥道:“真没想到,在咱们眼皮子底下竟然会有这么一个巨贪!”
  欧鹏啐道:“那府尹看着老实,万没想到敛财手段恁地高明,我们抄了十几个大户人家,加起来都没他一家多,就是他那弟兄周生家也只不过才抄出来不到四十万贯,不消说,他定是那幕后黑手!”
  蒋敬跟李衍汇报道:“我们在他家里里外外全都翻过了,共抄出三十六万贯金钱铜钱,加上这十三个金银球和一些金珠宝贝、古玩器物,仅他一家就抄出了两百八十多万贯钱银,再加上从其他大户家查抄的,不算后续收入,咱们已经获得了五百多万贯钱银。”
  山士奇忍不住道:“要不然咱们找个借口把其他大户的家也抄了?恁地没准能再抄出五百万贯钱银。”
  李衍瞪了山士奇一眼,道:“我梁山军不是贼寇,而是替天行道的义军,不能没有底线!”
  山士奇连忙把头往后一缩,小声道:“我就是随便说说,哥哥怎还当了真。”
  李衍不再看山士奇,而是问蒋敬:“粮食呢?有多少?”
  蒋敬道:“不到一百万石。”
  李衍皱眉道:“才这么点?”
  蒋敬道:“已经不少了,他们毕竟不是粮商,能有这么多存粮已属比较罕见。”
  听蒋敬提起粮商,李衍突然想起那个粮商会会首苏长官,随即问道:“那个苏长官现在在哪?”
  还没等蒋敬等人答话,王定六突然进来,道:“哥哥,不好了,东平府和东昌府合派五千大军来救援济州城……”
  ……


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不做二不休
  ……
  “英雄双枪将,风流万户侯。”
  未见其人,先见其箭壶中插着的一面小旗以及其旗上的十个大字。
  此人便是河东上党郡人氏官拜东平府兵马都监善使双枪有万夫不当之勇人称风流双枪将的董平董一撞。
  此刻,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的董平一马当先,行走在左侧的官道上。
  在董平身后排着整整齐齐的三千马步军。
  与此同时,右侧的官道上也来了一员俊美将领。
  该将狼腰猿臂体彪形,头巾掩映茜红缨,身着锦衣绣袄,坐下青骢玉勒马,腰胯一个锦袋,里面有“叮叮当当”的石子碰撞声传出。
  此人便是彰德府人氏善用飞石打将百发百中人称没羽箭的张清,他原是虎骑出身,后镇守东昌府,麾下有花项虎龚旺、中箭虎丁得孙二将,现就在他身后。
  两只队伍汇聚到一处,张清冲董平一拱手,道:“此战还要仰仗董将军的武勇。”
  董平道:“你我之间说这些客气话作甚,旁人不知道你的本事,我能不知?”
  张清一笑,道:“将军有何打算?”
  董平道:“能有何打算,那济州府尹派来的人,说得没头没尾,鬼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只能是去了再说。”
  张清摇摇头,道:“如何没说,他不是说了,呼延灼被炮炸死了,带去的一万大军死伤过半,胡春、丘岳、周昂等人带着剩下的人逃了回来?”
  董平道:“跟没说有何区别?知道他们有多少人,何用之有,他们是怎么败的,梁山泊有多少贼寇,一概没说,败都败得一塌糊涂,一群废物!”
  张清道:“这也正是我好奇的地方,那呼延灼有偌大的名声,带的又是他本州的兵马,不存在掣肘的问题,不应该如此不堪啊,不仅败了,竟然还把命丢了。”
  董平不屑道:“定是名不副实的酒囊饭袋,否则一万多人怎么可能败给三五千草贼?”
  张清道:“问题会不会出在那李衍身上,小可时常听人说起那人,都说,他乃天下第一高手,手下有……”
  不等张清说完,董平就哈哈一笑,然后一拍他的双枪,道:“是不是天下第一高手,得先问过我的双枪!”
  张清暗暗摇了摇头,心道:“跟这莽夫无法商量对策……也罢,他有一句话说得却是不错的,如今事事皆不知,唯有走一步看一步!”
  念及至此,张清转移话题道:“听闻你处换了太守相公,他人如何?”
  董平不屑道:“他人原是童贯门下门馆先生,无甚么本事,靠童贯提携才得此美差……他有一女,倒是生得貌美如花,十分颜色,若是能讨来做妻,却是一桩美事。”
  张清道:“即是如此,董将军为何不与他提亲,凭董将军的风流,料那太守相公必会应允。”
  董平眼中闪过一丝恼怒,随即强压怒火道:“如何没提,我累累使人去求为亲,可那程万里就是不允!”
  张清诧异道:“这倒是奇了,将军心灵机巧,三教九流,无所不通,品竹调弦,无有不会,山东、河北皆称你为风流双枪将,那程相公怎恁地不识货?”
  董平不爽道:“我怎知他为何如此短视,哪日若是将我惹怒,杀了他夺了他那女儿,看他还敢不敢小觑于我!”
  张清忙道:“将军慎言,若是传到程相公耳中……”
  董平道:“怕他作甚!”
  说虽是这么说,但接下来董平却也没有傻傻的再提起这个话茬。
  ……
  济州城府衙内。
  李衍环视了一圈最后将目光落到裴宣身上,问道:“还有多少冤案,几日能审完?”
  裴宣道:“还有三百二十七起,最少月余。”
  李衍道:“不能快些?”
  裴宣想了想,道:“若是夜里也审理,二十日应该能审理完。”
  李衍又问:“不能再快些?”
  裴宣摇头道:“再快就有可能出差错,恁地,还请哥哥换别人来审理。”
  与李衍只注重速度不在意其中有无冤假错案不同,在裴宣手上绝无一例冤案。
  至于李衍惯用的公审,裴宣更是一次也未使用过。
  在裴宣这里,黑就是黑,白就是白。
  如果真遇到那种短时间内无法断明的案子,裴宣会一边将其压后、一边派人小心求证。
  对此,李衍是既庆幸,又忍不住去催促裴宣!
  几经取舍之后,李衍一咬牙,不再管裴宣审案——梁山将士的性命固然重要,刚正不阿的裴宣更重要,他代表的水泊梁山的法纪!
  李衍艰难的将目光从裴宣身上挪开,默认了裴宣的二十日。
  裴宣暗松了一口气,同时对李衍升出了无限的感激!
  裴宣何尝不知道,李衍想尽快处理完济州府的事,然后募兵、招募愿意去济州岛开荒的人,再然后离开这个需要武力保护的地方?
  可裴宣也有他自己的坚持,他不允许他在的笔下出现冤死之人!
  还好!
  最后李衍选择支持他!
  裴宣冲李衍一拜在地,道:“小弟一定会尽快审完这些案件!”
  李衍道:“就给你二十日。”
  也不等裴宣答复,李行就问蒋敬:“你那边怎么样,需要几日才能将咱们在济州府的缴获运回去?”
  蒋敬耍了个滑头,道:“小弟也需要二十日。”
  李衍气极反笑道:“那董平和张清最多两日就到了,你跟我要二十日,我能给你,那董平和张清能让你用二十日从容的将咱们从济州府的缴获在他们眼皮子底下运走?”
  蒋敬脸色一苦,道:“小弟的确不需二十日,但三两日却是断不能运完的,退一步说,就算小弟这里能运完,水军那边也运不完,我刚才去三里渡看了看,到现在那四百五十万石粮食他们都还没运完,小弟运去的东西,全都整整齐齐的在码头放着!”
  李衍皱眉道:“怎么这么慢?”
  蒋敬道:“李俊兄弟说,咱们的船大半都在船厂里待修,他们已经将能动的船只全都调来运送了,现在他们那边是人休船不休,已经不分黑白在运送了,可即便是这样,要想将这些缴获全都运回山寨,没有半月时间也是断无可能的。”
  李衍顿时感到一阵头疼,“裴宣这边也就罢了,大不了升起吊桥守上一段时间,可蒋敬和水军那边怎么办?”
  就在这时,一人出列道:“哥哥,小弟有话说。”
  李衍抬头一看,出列之人是曹正,问道:“你有何良策?”
  曹正眼中狠色一闪,道:“依小弟看,咱们莫不如一不做二不休,将东平府和东昌府这五千官军也吃下,然后将那东平府和东昌府也夺了!”
  ……


第一百四十六章 气魄
  ……
  济州府衙后堂。
  李衍冲苏长官一伸手,道:“苏员外请坐。”
  苏长官听言,冲李衍深施了一礼,然后在李衍对面的椅子上搭边坐了下来。
  李衍道:“知道我为何找你来?”
  苏长官忙道:“小人不知。”
  李衍道:“我让人查府尹弟兄欺行霸市一事时,查到你在行业内的口碑不错。”
  苏长官道:“大王过誉,小人只是一个普通商人。”
  李衍现如今最缺的就是时间,所以开门见山道:“我想跟你合作。”
  苏长官不解:“合作?”
  李衍道:“不错,我梁山泊缺粮。”
  苏长官很精明,他没去问李衍得了济州府尹那四百五十万石粮食怎么还会缺粮,而是迟疑了一下然后问:“大王还缺多少?”
  李衍道:“越多越好。”
  苏长官犹豫了一下,问道:“大王是买,还是……”
  李衍道:“买,比市价高一成。”
  苏长官小心翼翼确认道:“大王此言当真?”
  李衍微笑道:“你知道我李衍什么最值钱么?”
  苏长官摇摇头,表示不知。
  李衍一指自己,道:“我李衍最值钱的就是‘李衍’这块招牌。”
  苏长官瞬间就明白了李衍是什么意思了,忙赔罪道:“小人浅薄。”
  李衍摆摆手,道:“无妨,毕竟,在绝大多数人眼中,我是贼寇,言而无信的贼寇。”
  苏长官不知怎么接李衍这话。
  李衍也没有为难苏长官的意思,随后自己转移话题道:“我可以先钱,地方不远的话,我还可以上门取货,当然,你要是能送货上门就更好了。”
  苏长官在心中盘算了一会,道:“按照大王的条件,我应该能为大王收上来一百万石粮食。”
  李衍有些失望:“这么少?”
  见李衍有些悻悻,苏长官连忙道:“大王,做买卖可是一件长期的事,咱们不能……那个……太心急。”
  李衍似笑非笑道:“哦?你打算跟我长期合作?”
  苏长官想了想,然后决定实话实说,“不瞒大王,因为小人在业小有些名声和号召力,那府尹弟兄视小人为眼中钉肉中刺,对小人不留余地的打压,还曾污蔑小人通辽资敌强行抄没了小人从南方收上来的七十万石粮食,如今小人已无本做生意,且小人也看透了这个世道,若无势力照应,是绝难做好生意的,所以,自从站出来的那一刻起,小人就已经做好了投奔大王的心理准备。”
  李衍不动声色的问:“你准备怎么投奔我?”
  苏长官试探道:“按大王刚刚所说的条件可行?”
  一听苏长官此言,李衍就知道,这苏长官并不是真心投靠,他只是想找做买卖的本钱和一个能庇护他的靠山。
  李衍这个人目的性很强,他找苏长官,就是为了让他帮自己收粮食,至于一个商人投靠与否,老实说,李衍并不看重。
  李衍太了解商人的本质了,他们最大的原动力是利,只要有利足够大,他们什么都敢买卖,什么都快做。
  因此,跟商人交往,还是用实实在在的利益约束更为有效,其它的全都是浮云。
  所以,李衍道:“也不是不行,但我有条件,一年内,你要为我收上来一千万石粮食。”
  “一千万石!”苏长官失声道。
  目前粮价,大概是七百文一石,一千万石就是七百万贯,李衍比市价高一成,那就是七百七十万贯,这笔生意真是太大了!
  李衍问:“你做不到?”
  苏长官在心中盘算了好一会,然后一咬牙,道:“大王很缺粮?”
  李衍道:“很缺。”
  苏长官小心翼翼地说道:“小人如果为大王收上来两千万石粮食,大王能不能将价格提高到……比市价高三成?”
  李衍不置可否道:“你很贪心。”
  苏长官深吸了一口气,道:“小人与大王实说吧,如果大王要的数量少,也不是这么急的话,小人可以用比市价低两到三成的价格慢慢收,加上大王给小人的一成利,再去了运费,小人最少能赚两三成,可大王要的量实在是太大了,要的还急,小人要想完成大王交给小人的任务,必定得提高收价,这样成本就上去了,而且小人这个收法,价格一定会涨,而涨多少,小人没底,最为重要的是,这单生意,小人一个人肯定是吃不下,得找其他粮商帮忙,所以,只有比市价高三成,小人才有十成把握,在一年内给大王收上来两千万石粮食。”
  李衍虽然不是粮商,不懂其中的道道,但也清楚,苏长官说的话里有水份,不说其它的,苏长官只说单价会提高,却没说总量变成了两千万旦,量上去了,利润还能上不去?
  不过,李衍并没有跟苏长官计较。
  比市价高三成,的确是高价,再乘以两千万这个庞大的基数,李衍的确得多付出不少钱。
  可这点钱,与李衍的目的相比,真的不算什么。
  而且,没有足够大的利益,怎么可能让这些商人尽全力?
  最为重要的是,李衍的眼睛看的是整个天下,而不是这点小钱。
  再说了,将来若是能得了天下,想要拿回这点钱,还不就是一句话的事?而若是得不了天下,命都没了,要钱银有何用?
  所以,李衍道:“你说的价格可以,另外,你如果能在这两千万的基础上再收到粮食,多余部分,我给你比市价高四成的价格。”
  这一瞬间,苏长官看出了李衍的气魄,心道:“此人真乃豪杰!”
  虽然已经认定李衍是豪杰,但苏长官还是小心翼翼道:“先钱银一事……”
  李衍哈哈一笑,然后冲门外喊道:“去将那十三个金银球给我抬来,再让曹正来见我。”
  不一会,济州府尹的那十三个金银球就被抬了过来,曹正随后也来了。
  李衍一指那十三个金银球,道:“这就是第一笔钱银,将用这笔钱银收到粮食运到我宛子城,我再给你第二笔银钱。”
  李衍又一指曹正,道:“这是我兄弟曹正,武艺高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