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水浒逐鹿传-第2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可汗”和“菊儿汗”其实都是柔然、突厥、回鹘时期比较常见的“汗号”,只要能让其他势力全都臣服,就可以称为“菊儿汗”或是“天可汗”。
  所以,李衍既然不喜欢“菊儿汗”,那就叫“天可汗”好了。
  后来,所有来拜见李衍的人全都称呼李衍为“天可汗”,都表示愿意归顺大中,愿意成为大中的附属。
  对于这些主动归顺的,李衍一概接纳,并将他们编入自己的军队当中,而且向他们承诺,只要他们立功,一定对他们进行封赏。
  中军一来就开打,让伊世界的各方势力大惊,他们赶紧停止扯皮迅速组建联军,准备迎战中军保卫穆宗教……
  ……


第八百八十一章 世界大战(五)
  ……
  虽说因为有中军的刺激,伊世界联军的组建速度比之前快了不少,可因为联军需要从伊世界的各个势力调集,还要准备兵甲、战马、粮草,因此,桑贾尔他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中军打过来。
  在灭了葛逻禄和康里之后,中军进入费尔干纳谷地,然后继续向西推进,到达忽毡。
  在这里,中军悍将王德所率领的东路军前路,与不得不应战的西喀喇汗国的军队展开了决战。
  结果,尽管喀喇汗王朝的军队打得很是坚决,可因为两军的实力差得实在是太多了,结果喀喇汗王朝的军队还是被中军轻易击溃,喀喇汗王朝的马赫穆德汗逃回其都城撒马尔罕(即后世乌兹别克斯坦的第二大城市,也是乌兹别克斯坦的旧都)。
  王德命岳云为先锋,率领背崽军追杀马赫穆德汗,一路逼近了撒马儿罕。
  绝望笼罩在每个西喀喇汗国人的心中,他们无不在想:我们的国家要完蛋了,要跟东喀喇汗国一个下场,要被东皇大帝征服了。
  万般无奈之下,马赫穆德汗只能亲自前往塞尔柱帝国的都城伊斯法罕(后世伊朗中部城市、伊斯法罕省省会)向自己的宗主塞尔柱突厥人的苏丹桑贾尔求援,请求桑贾尔,率领已经聚集起来的联军,快点东进,跟中军决战。
  可马赫穆德汗前脚刚到伊斯法罕,后脚他就听到了一个噩耗——岳云率领背崽军已经攻入了撒马儿罕,他的全家都被中军俘虏了。
  马赫穆德汗实在是不相信这个消息!
  要知道,撒马儿罕可是中亚少有的坚城,而且撒马儿罕城外有一条十几丈宽的护城河,怎么可能这么轻易的就被攻破了?
  马赫穆德汗坚定的认为这个消息是假的,继续催促桑贾尔出兵。
  可是没过几日,就有西喀喇汗国的人逃到了撒马儿罕。
  马赫穆德汗将这些人叫来细细一问,才从这些人的口中得知,中军用一块块神奇的木板(飞桥)拼在一起很轻易的就过了撒马儿罕的护城河,然后又用数十个铁盒子(钢轮火柜),轻易的就炸开了撒马儿罕的城墙,一战就攻克了撒马儿罕。
  听完从撒马儿罕逃出来的人的讲述,不仅马赫穆德汗满眼震惊,桑贾尔等人也震惊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其实——
  桑贾尔等人原来也想到了,中军敢不远万里从东方杀来,必是一条过江强龙。
  可桑贾尔等人万万没有想到,中军这条过江强龙竟然会强到这种地步!
  马赫穆德汗很快就收起悲伤,然后对各个势力的代表说道:“李衍这次前来,并不只是冲我喀喇汗国而来的,如果是,他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没必要再向西进兵了,可你们全都看到了,他们现在仍然在向西进兵,他们此次一定是为穆宗教而来,这是圣战,如果咱们不打赢这一战,这将是穆宗教有史以前最大的劫难。”
  谁都能想明白,马赫穆德汗这么鼓动他们,是想让他们出兵为马赫穆德汗报仇,为马赫穆德汗复国,居心不良。
  可中军的攻势的确在这里摆着,明显是直指整个伊世界和穆宗教,更为关键的是,只要中军吃下了西喀喇汗王朝,就与塞尔柱帝国接壤了,到那时,双方必有一战,所以,马赫穆德汗说得也不算错。
  作为伊世界的老大,伊宗教的苏丹,不管愿不愿意,桑贾尔都必须要站出来。
  更为关键的是,中军马上就要打到桑贾尔的家里了。
  所以,桑贾尔站出来,说道:“这里是伊世界,是咱们穆宗教的伊世界,李衍如果现在就滚回东方,咱们就此罢战,否则咱们就打到东方去,我现在就给李衍写信,再给李衍一个机会,最后一个机会!”
  桑贾尔说到做到,果真给李衍写了一封信,并派使节送到归远城去。
  这段时间,中军正在消化西喀喇汗国的地盘——在平定西喀喇汗国的同时,李衍将西喀喇汗国的疆土包括东喀喇汗国疆土按照实际情况分成了差不多大的十个国家,然后让自己愿意当这十个小国家国王的儿子抽签,抽中哪里就去哪里当国王,抽不中的,就等以后的机会,而当上国王的,立即走马上任,立即率领他们各自的亲军去平定自己的国王、去建设自己的王国,如果军队不够用,李衍就给他们一些预备役民夫,帮他们去平定,而他们的国家名就用李衍给他们取的名字,比如李济的国家,就叫“济国”,李修的国家,就叫“修国”。
  也就在这时,桑贾尔给李衍写的信送到了归远城。
  桑贾尔在信上说:“塞尔柱帝国苏丹致东皇大帝:东方国家与伊世界向来友好,互通有无,伊世界的很多国家都来自东方,双方不该兵戎相见,所以,为了两方可以和平共处,你们立即撤出伊世界,归还东喀喇汗国和西喀喇汗国,此事还则罢了,否则,我大军一到,玉石俱焚,我百万大军英勇无敌,战士们能用箭射断敌人的须发,你怕是不怕?”
  桑贾尔写的这封信要送出去的时候,连桑贾尔的大臣都劝他说“苏丹您不能写这样的信,这信太侮辱人了,一点儿回旋的余地都没有了,您就不给自己留条后路吗?”
  可桑贾尔不听,说这信必须要这么写,否则吓不跑李衍那个胆小鬼、窝囊废,还说不用担心,此信一送到,李衍听说他们要派百万大军去迎战,一定会被吓跑的。
  大臣们屡劝无果,这封信最后被送到了李衍这里。
  李衍看过之后,一笑,然后让自己的一众文武传阅。
  耶律大石看过之后,让人拿来一根针,然后请桑贾尔的使节用针把他自己的胡子刺断。
  桑贾尔的使节用针刺了半天,可是根本就刺不断。
  李衍看着满头大汗的使节说道:“你回去告诉桑贾尔,朕想看看,他的士兵怎么用箭射断我中军将士的须发,告诉他,不用再多说无意义的话,赶紧来战,朕一定奉陪到底。”
  桑贾尔的使节灰溜溜的回到伊斯法罕,然后跟桑贾尔说:东皇大帝的大臣让我拿针刺胡子,我没刺断,东皇大帝说想看看咱们的勇士是怎么用箭射断他们中军将士的须发的,所以让苏丹你不用再废话了,赶紧来战。
  如此一来,桑贾尔算是彻底被断了后路,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聚集大军,准备与中军进行决战。
  ……


第八百八十二章 世界大战(六)
  ……
  打下了西喀喇汗国之后,中军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直接跟伊世界联军决战,而另一个则是先攻打伽色尼王朝。
  伽色尼王朝又称“哥疾宁王朝”,“伽兹尼王朝”,极盛时期为中亚帝国,占据着后世的伊朗大部,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部分地区,阿富汗、巴基斯坦与印度北部,它仿效萨曼王朝的各项制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由中央垂直管理各个地方。
  不过——
  这已经一百多年前的事了。
  因为伽色尼王朝的地方封疆大吏手握军政大权,对中央威权构成威胁,同时一些边远、偏僻地区由各个藩属、附属国、游牧部落头人等代理统治,最终导致王朝慢慢衰落——几十年前,马苏德三世死后,伽色尼王朝便陷入了王位争夺战之中,后来马苏德三世的诸位王子之一的巴赫拉姆沙阿通过向塞尔柱帝国屈膝的方式换来了塞尔柱苏丹桑加的援军并最终成为了苏丹,随后巴赫拉姆沙阿决定脱离塞尔柱的控制,然而反被塞尔柱人击败,伽色尼王国一步一步衰弱到了现在这个只有一个空架子的王朝。
  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伽色尼王朝虽然衰落,但它的疆土面积辽阔,甚至堪比东喀喇汗国,比西喀喇汗国还大,就是比赛尔住王朝都没小上太多。
  当然,更关键的还是它虚弱,很容易就能打下来——为个时期的中亚,并没有太强的国家,否则伽色尼王朝早就被灭了。
  如果认定“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那么应该先攻打伽色尼王朝,而不是跟联军决战。
  可因为补给的问题,中军这次一共才带来了三十多万精锐——其实那一百万预备役民夫和李衍一众儿子的亲兵也能战,另外,还有数万依附于大中的各个小势力的人马,不过,这些部队,在李衍、岳飞、刘锜等人看来,属于二线部队,只能搬搬东西,打一打顺风战。
  不过——
  在李衍、岳飞、刘锜等人看来,中军能战之兵,只有三十几万。
  而伊世界联军有上百万。
  因此,中军一旦分兵,有可能就会打不过伊世界联军。
  所以,岳飞和刘锜提出来,先不要打伽色尼王朝,而是直接跟伊世界联军决战。
  岳飞和刘锜的理由是,只要在决战中战胜了伊世界联军,后面的战斗甚至可以让那一百万预备役民夫和李衍一众儿子的亲兵及那些从属人马去打。
  另外,伊世界的这上百万联军,如果不处理掉,也真是一个很大的威胁,所以,应该集中全力先将其灭掉,那样一来,整个伊世界就可以任由李衍分封了。
  李衍的几个还没有捞到疆土的儿子用各种各样的渠道劝李衍,先打伽色尼王朝,等打下了伽色尼王朝,再跟伊世界的联军决战。
  对于自己的这几个利令智昏、目光短浅的儿子,李衍实在是大失所望,然后一律赶回国,而且,谁求情都不管用。
  李衍这不是意气用事,而是让他们回去之后好好再深造深造、好好再历练历练,然后再说他们当国王的事——在李衍看来,就凭他们现在的表现,就凭他们现在这么没脑子的样子,指定当不好国王,如果勉强让他们去管理国家,那绝对是在害他们,搞不好他们的小命都得丢了。
  李衍撵回去了这几个儿子之后,再也没有人敢提议先打伽色尼王朝的事了。
  尔后,岳飞、刘锜等人开始为决战做最后的准备。
  历经了大半年时间,桑贾尔终于凑够了七十多万大军,对外宣布两百万,然后由桑贾尔亲自率领,向中军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桑贾尔都亲自出战了,为了士气,李衍不能不亲自迎战。
  李衍和岳飞、刘锜等人一商量,亲率三十万大军迎战桑贾尔。
  双方的决战之地就在撒马儿罕城以北的卡特万草原(这个地方位于后世的乌兹别克斯坦境内)上展开。
  敌军虽然没有两百万之多,但也有七八十万,是中军的一倍还多。
  可李衍并没有畏惧。
  时隔十几年再次披甲带盔的李衍,慷慨激昂的跟自己将士们说:“虽然战人是我们的数位,但敌军是由多个国家、部落、族族的部队集合在一起而组成的,事先没有统一的演习,因此必定指挥不通,攻之必定首尾不救,而你们无不是从尸山上爬过来的、从血海里趟过来的,朕从拥有一山之地,到打下来了整个天下,从未有一败,这次也必不例外,朕的战士们,跟着朕,朕将带领你们再次取得无上的荣光!”
  一通神吹之后,李衍便将指挥权交给了岳飞和刘锜。
  岳飞和刘锜把部队分成了三支,让李衍亲率中军,岳飞指挥左军,刘锜指挥右军。
  另一边,桑贾尔也是自领中军,他的宰相领左军,马赫穆德汗领右军。
  战场上的形势是,李衍领的中军对阵联军的中军,中军的左军对阵联军的右军,中军的右军对阵联军的左军。
  岳飞和刘锜等人为李衍选的驻扎地点是一片依山的缓坡,山中间还有一道峡谷。
  帮李衍指挥中军的张宪、耶律大石和折彦质等人,充分利用了这道峡谷,他们把中军布置在峡谷前面,左右两军分列两边,背靠峡谷作战。
  战斗一打响,联军的左军猛攻中军的右翼,而双方的中军陷入了僵持。
  这样一来,中军的右军跟中军、左军之间就拉开了一个缺口。
  桑贾尔看准时机,命令联军的左军插入到中军的右军和中军、左军之间。
  这个缺口越位越大。
  联军的左中右三军都逐渐真进了这个缺口当中。
  耶律大石见此,向李衍建议,中军和左军向联军的右翼迂回。
  李衍听从了耶律大石的建议,亲率中军与岳飞率领的左军开始迂回。
  这么一通迂回,结果变成了,中军的右翼进攻联军的左翼,中军的左翼迂回到了联军的背后,中军的中军进攻联军的右翼——这就形成中军门户顿开,联军三面受敌的局面,而联军正对的就是那条峡谷,中军三面兜底,发动猛烈的进攻。
  联军无路可走,只能被攻击犀利的中军逼入峡谷。
  而那峡谷很窄,数十万人马一进去,掉头都费劲。
  关键是,之前岳飞和刘锜在两侧埋伏了数十万预备役民夫。
  很快,数以百万计的炸药包,被预备役民夫从峡谷两侧扔入峡谷之中。
  炸药包雨,炸得峡谷中的联军人仰马翻。
  而这还不算完。
  爆炸过去,中军又杀入峡谷之中,对那些还没被炸死的联军勇士进行二次屠杀。
  一仗下来,联军伏尸数十万,没死的,也大多被生俘,只有寥寥三两万人从峡谷的另一端杀了出去,至于桑贾尔本人,在重伤的情况下,被小将岳雷生擒活捉。
  中军一战就决定了中亚的命运。
  很快,中军就趁大胜之势直接杀向塞尔柱帝国的都城伊斯法罕杀去……
  ……


第八百八十三章 世界大战(七)
  ……
  打败了伊世界联军之后,李衍亲率中军杀向了塞尔柱帝国的都城伊斯法罕。
  这一路之上,中军势如破竹,势不可挡。
  前军吴璘部,只用了十几日就打到了伊斯法罕,并将之围了起来。
  随后到来的军队越来越多,将伊斯法罕围了个水泄不通。
  李衍让人将身受重伤的桑贾尔带来,然后命人押桑贾尔去命令伊斯法罕城中的守军开门。
  让李衍没想到的是,桑贾尔到了城下之后,竟然没有命令城中的人开门,而是让城中的人坚决抵抗。
  监押桑贾尔的人见状,直接砍下了桑贾尔的头颅。
  李衍让人将桑贾尔的脑袋扔入城中,并告诉城中的人,只给他们两个时辰开城门,不开的话,就立即开始攻城,等城破之后,杀死所有参与守城的人。
  中军这边,一边开始倒计时,岳飞、刘锜等人一边开始布置攻城。
  眼见着时间就要到了,岳飞、刘锜等人进行最后的攻城准备——飞雷炮、没良心炮开始装弹,床弩开始张弓搭箭,攻城部队开始进入攻城机械当中……
  可就在这时,城门却打开了,一大群人绑着几十个人举着白旗迎了出来——城中的人投降献城了。
  过程不必多赘。
  确定伊斯法罕完全被中军控制了之后,李衍进入城中,然后住进了赛尔住王朝的皇宫之后,至于赛尔住王朝的皇室之女和宗室之女,照例还是全都归了李衍所有。
  接下来,岳飞和刘锜兵分两路,去攻占整个赛尔住帝国。
  与此同时,李衍将赛尔住帝国分成了十二个王国,然后还是以抽签的形式将之分给了自己的十二个儿子。
  得到了自己的疆土之后,新的国王们立即率领他们各自的亲军去平定自己的地盘——人马不够的,李衍借给他们预备役民夫,帮着他们平定。
  将赛尔住帝国成建制的军队全都击溃了以后,岳飞和刘锜兵分两路,一个去攻打伽色尼王朝,另一个去攻打花剌子模。
  伽色尼王朝就不用多说了,当初李衍之所以没打它,只是因为李衍不想分兵,影响自己跟伊世界联军的决战,并不是说伽色尼王朝有甚么难打的。
  倒是这花剌子模有些实力。
  花剌子模原来也是赛尔住突厥的附庸,是赛尔住苏丹图各鲁保一个奴隶出身的警卫员建立起来的国家——花剌子模开国之君本是奴隶,因为很受图各鲁保的宠爱,被授予了军权,后来建立了政权,臣属于赛尔住苏丹。
  不过——
  这些年来,赛尔住帝国越来越没落,结果被花剌子模趁机坐大,摆脱了附庸的地位,并成为中亚地区的一个强国。
  花剌子模国王的称号叫沙。
  此时花剌子模沙是阿即思。
  这阿即思绝对是一代枭雄,就是他摆脱了花剌子模的附庸地位,并将花剌子模建成了一个强大的国家。
  就事论事说,如果不是中军打过来,说不准阿即思所率领的花剌子模就将取代赛尔住王朝成为中亚的霸主。
  只可惜,阿即思生不逢时跟李衍生活在了一个时代,而且李衍想要中亚来分封自己的儿子们。
  刘锜挟百战百胜之威,一路所向披靡,以雷霆万钧之势向花剌子模杀将过去。
  阿即思自然不甘心他好不容易才经营好的花剌子模被中军给灭掉,哪怕他也知道,先后灭掉东、西喀喇汗国和赛尔住帝国的中军根本不是他的花剌子模能敌得过的,他也要与中军一战。
  双方连战三场,花剌子模军全败,中军也直奔花剌子模的都城杀来。
  见事不好,阿即思立即派遣使臣带着他的四个女儿来伊斯法罕求见李衍。
  阿即思的使臣代替阿即思表示,花剌子模愿意归顺大中,而且每年都愿意给大中交纳十万第纳尔金币作为供奉,请求李衍退兵。
  如果李衍这次来中亚不是为了自己的儿子们打江山,有可能会接纳花剌子国成为大中的藩属。
  可李衍这次亲率大军来到中亚,为得就是疆土。
  最关键是,李衍的儿子真是太多了,多到就是将整个中亚都打下来,都不够分的,因此,李衍又怎可能放过花剌子国那么大一块疆土?
  所以,阿即思的四个女儿李衍收了,但还是让阿即思投降——李衍对使节说:只要阿即思投降,朕就保证他一家老小性命。
  阿即思接到李衍的回信之后,极为不甘——他不想,他家好不容易才摆脱奴隶身份,又变成了囚徒!
  所以,阿即思最终选择带着愿意跟他走的人逃出了花剌子模,然后一路向西逃窜,最后逃到了小亚细亚。
  ——花剌子模灭亡。
  这时,岳飞也已经打下了伽色尼王朝的都城,然后派人将伽色尼王朝的王室和宗室成员全都送到了伊斯法罕,向李衍献俘。
  ——伽色尼王朝灭亡。
  李衍将伽色尼王朝分成了八个国家,将花剌子模分为五个国家,还是按照抽签的办法分封给了自己的十三个儿子。
  接下来,李衍只留十五万精锐和二十万预备役民夫保护自己,其余部队全都被李衍放了出去。
  呼罗珊、西吉斯坦、马赞兰德和古尔先后被中军所灭。
  不久之后,绝大部分中亚地区都被大中打了下来。
  李衍将这些地区拆出来了几十个国家,然后分封给了自己的儿子们。
  为了给自己的脸上抹点金,也为了拥有统治中亚的基础,更为了屠杀那些不服从自己儿子们统治的当地贵族,李衍颁布了一条命令:解放所有奴隶,赋予他们合法公民的所有权力。
  如此一来,李衍的儿子们就拥有了统治中亚的基础,然后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从大中招募中国人来填充他们的国家,来稳固他们的统治——为了让中国人移民到中亚,他们可以说是都有些丧心病狂了,有些去偏远地区买人,男女老幼全都要,有些许诺,只要来,就给贵族身份,就给发女人,而且是三个、五个的发,有些干脆去没人管的地方抓,强行带到他们自己的国家,等等……他们的方法,可以说是五花八门,而且都很效率。
  对于自己的儿子们挖自己的墙角,李衍只是在他们做得太过分的时候才给些口头警告,大多时候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于是乎,由此爆发出来了一波移民热朝……
  ……


第八百八十四章 世界大战(八)
  ……
  提起“十字军”,恐怕留大多数给人的印象大多都是野蛮、落后、腐化的中世纪教会对开明、多元、富裕中东地区的入侵。
  但实际上,这是一个错觉,这其实就是一场宗教之间的战争。
  孰是孰非就不说了。
  李衍也不关心谁对谁错,宗教的事,也说不清对和错。
  而且,李衍来到中亚,只是为了给自己的儿子们弄点地盘,所以不想介入太深。
  因此,李衍明确提出来了,只要神权不忤逆自己的皇权、不忤逆自己儿子们的王权、不沾染世俗的全力,自己就支持信仰自由。
  换而言之,李衍给宗教画了一条线——只要宗教不越过这条线,大家相安无事,如果宗教胆敢过线,那对不起,杀无赦。
  另外,李衍旁的地方都打了,阿拉伯帝国的都城大马士革都打下来了,却没有去碰基宗教和穆宗教的圣地耶路撒冷,并将这里封为自幼之地,而且明确命令自己的子孙不许碰这里。
  也就是说,李衍想跟宗教井水不犯河水。
  可这只是李衍个人的想法,他已经深陷这个漩涡当中,又怎么可能不被卷入其中?
  简短节说。
  面对数百年的残酷圣战、西方基宗教王国们展开了十字军东征,支援东方基宗教与收复圣地耶路撒冷。
  但是拜占庭帝国仍随后灭亡,圣索菲亚大教堂被变为清真寺。
  教皇乌尔班二世于是在几十年前召开的克莱蒙特会议上,号召基宗教界的勇士们抵挡伊世界的侵略,得到了热烈的响应,成千上万的战士们立下十字架的誓言,准备战斗。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过程,就不多说了。
  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时期建立的埃德萨伯国沦陷后,为了响应耶路撒冷王国的请求,由法国国王路易七世和神圣罗马帝国国王康拉德三世率领下发起了第二次十字军东西,欧洲人又从欧洲出发来与赛尔住突厥人战斗。
  说起来,这事的起因还是因为桑贾尔——这个好战份子,在大中从东方打过来之前,派兵占领了埃德萨。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之后,出动较早的德意志十字军在小亚细亚被突厥人击败,法国十字军攻占大马士革的企图也落了空,故第一次十字军远征未达到任何目的,后来,桑贾尔又派人将很重要的埃德萨给战领了,这就导致基宗教在中亚大大失利。
  按当时的情形看来,如果不再次东征,那么基宗教将被彻底打出东方。
  关键是,其它地方都可以丢,圣地耶路撒冷绝不能丢。
  所以,十字军开始了第二次东征。
  第一批出发的十字军包括弗莱芒人、弗里斯兰人和英国人。
  他们计划乘船通过直布罗陀,穿越地中海。
  只可惜,他们在葡萄牙遇到风暴,停留在波尔图。
  在波尔图,他们遇到了葡萄牙的亨利国王派来的使者——亨利原本是个法国骑士,但却在阴差阳错之下成了葡萄牙的开国君主。
  亨利劝说十字军战士们帮助他围攻穆宗教据守的里斯本。
  他们因为亨利允许他们在城破后洗劫,并且葡萄牙主教许诺他们将得到在东方一样的精神奖励,于是答应了。
  在他们帮助下,法国十字军攻破了里斯本。
  很多德国人错过了此前由法国人、诺曼人和弗兰德斯贵族们主导的第一次东征,自然希望通过新的功绩来为自己增添荣耀。
  他们的领袖康拉德,曾经在十几年前去过耶路撒冷,并作为骑士参加了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二世对大马士革附近地区的远征,有一定在中东作战的经验。
  康拉德率领德国十字军沿着第一次十字军的陆路路线从雷根斯堡跨过莱茵河和多瑙河。
  坎坎坷坷的走了一路,拜占庭人终于把德国十字军送过了海峡,然后皇帝曼努埃尔派他的瓦兰吉卫队长作德国十字军的向导。
  在尼西亚,康拉德把队伍里的大部分非战斗人员送到拜占庭控制的地区,自己率领主力进入小亚细亚内地。
  十字军渐渐完成了汇合,并开始试图包围小亚细亚。
  如果不出现中军打过来一事,突厥人其实并不惧怕十字军——在与十字军交战的这些年里,突厥人屡次胜战十字军,当然,十字军也经常战胜突厥人,双方应该说是旗鼓相当,实力差不太多。
  可问题是,中军已经打过来了,并且打败了突厥人占领了中亚的绝大部分地区,然后将不肯臣服的突厥人全都撵到小亚细亚去了,让突厥人元气大伤。
  这样的突厥人,显然已经保护不了穆宗教了——不仅保护不了穆宗教,在伊世界的人看来,他们连自己都已经保护不了。
  恰在这时,十字军打了过来!
  十字军打过来,意味着,基宗教要侵占穆宗教的传教之地。
  这怎么行?
  所以,伊世界的人必须得再找一个大哥带领他们打跑十字军,要是能带领他们打到欧洲去,让穆宗教打败基宗教,就更好了。
  而有谁比打败突厥人的中国人更适合担任伊世界的人的大哥?
  所以,伊世界的人一商量,聚集起来向李衍上表——他们向李衍表示,他们愿意臣服于李衍和李衍的儿子们的统治,只求李衍保护他们、保护穆宗教。
  而就在这时,李衍也遇到了麻烦——李衍的儿子实在是太多了,多到中亚这点地方已经不够李衍分封的了,因此,最近这段时间,李衍正在考虑,是不是继续去打地广人稀的非州,或是派人去寻找新大陆?
  说真心话,这时李衍并没有想过要打欧洲,因为此时的欧洲,虽然不能跟大中相比,但也已经比较先进的文明了,因此,打欧洲,一定要困难得多,而且,欧洲才多大点地方,哪能跟非洲和美洲相比,另外,如果真跟欧洲诸国再打起来,那可就真成了世界大战,说不准会打几年,而打落后的非州或是去开发美州,都不会废太大的力气,用“唾手可得”来形容都不为过。
  可就在这时,十字军打了过来,伊世界的人又说,只要李衍率领他们打败十字军,他们就完全臣服李衍和李衍的儿子们的统治。
  能让伊世界的人服从自己和自己的儿子们的统治,对李衍而言,诱惑实在是有些大——这能省去李衍和李衍的儿子们的太多太多事,也能少不少变数。
  而且,欧洲毕竟还有那么大一块领土。
  另外,欧洲还有数之不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