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水浒逐鹿传-第1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另一股是以钟相为首的义军。
  钟相,原来就是在洞庭湖地区活动的一支农民起义的首领——这支义军其实也是明教的一支。
  北宋末,钟相在家乡利用宗教活动组织群众——凡加入他的组织也就是“乡社”的农民,都要交一点钱粮,社内实行互助共济,因此都能“田蚕兴旺,生理丰富”。
  钟相宣称:“法分贵贱贫富,非善法也。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
  这比北宋初王小波“均贫富”的思想又进了一步。
  钟相因此深受群众拥护,被称为“老爷”或“天大圣”,周围数百里的贫苦农民加入乡社的不计其数。
  不久前,钟相组织民兵三百人,命其长子钟子昂率领北上“勤王”。
  这支队伍还未与中军接触,就被刚即位的赵构命令遣返。
  钟相因此大怒,便以这支队伍为基础起义了。
  宋朝在南方本就不得人心。
  另外,南宋朝廷因为没法征收商税,只能搜刮南方人民。
  南宋统治者横征暴敛,政烦赋重,以至于南方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钟相一伙这一揭竿而起,鼎、澧、潭、岳、辰(后世湖南澧县、长沙、岳阳、沅陵)等州十九县民立即跳起来响应。
  钟相趁势,建立大楚,自称楚王,立子钟子昂为太子,设立官属。
  钟相起义军,焚官府、城市、寺观、神庙及豪右之家,杀官吏、儒生、僧道、巫医、卜祝及有仇隙之人,并占据地主的土地归为己有。
  钟相起义军把杀官吏等称为“行法”,把平分这些人的财产称为“均平”,斥宋朝国法为“邪法”,对于“执耒之夫”和“渔樵之人”,则加以保护。
  而凡是参加钟相起义军的,一律免除赋税差科,不受官司法令的约束。
  钟相的这些主张和行动受到南方人民的热烈拥护。
  短短数月之间,钟相起义军就膨胀到了数万。
  钟相起义军这爆炸势的发展吓坏了赵构等人,认为钟相将成为方腊第二。
  这种情况下,南宋哪还敢跟强大的大中为敌?自然是要跟大中议和的。
  再者说,中宋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和谈基础的。
  首先,大中目前最大的敌人是大金不是南宋——中军和金军在辽东、河东、燕地已经打得不可开交,如果中宋能够和谈成功,那么大中就可以全力以赴的跟大金一决雌雄,决定至关重要的燕云和平州的归属。
  其次,大中也需要兵力和时间彻底收复长江以北的疆土。
  再次,李衍和赵构不是亲戚嘛,既然是亲戚,两人怎么就不能坐下来好好谈谈?
  ……


第七百二十章 食色性也
  ……
  听完柴进和石秀汇报的情报之后,李衍又听了朱贵汇总的天下情报。
  可以说,有了这三支情报系统,李衍虽然人在皇宫之中,但也知道天下之事。
  为此,李衍每年都要支付一千多万的情报网维护和发展费用。
  要知道,大中如今每年的财政收入也就将将两亿(不算劫掠它国的外捞),单单是情报费用就用去了大中财政收入的二十分之一,所以,李衍在情报方面的投入不可谓不大。
  可李衍觉得,这么做,是完全值得的,他可不想便成瞎子、聋子、甚至是傻子。
  听完了最新的情报之后,李衍问柴进:“燕青回来了吗?”
  柴进答道:“今天应该就能回来。”
  听柴进说燕青今天才能回来,李衍略微有些迟疑。
  见此,柴进道:“官家应该是想让燕青去招降李纲吧?”
  李衍也没隐瞒,道:“李纲的性格虽然有些缺陷,但他的能力却是不容置疑的,如此大才不能为我大中所用,不仅是我大中的损失,也是天下的损失,所以朕还是想再争取一下李纲,而唯一有机会办成此事的,恐怕也只有燕青了……可这些年来,燕青一直天南地北不停的跑,始终都没有休息过……”
  柴进道:“官家此言差异,我等臣子,有机会为官家、为大中效力,就已经是官家对我等的恩赐了,我等怎能嫌辛苦?再者,如今正是我大中崛起的关键时期,进,官家则将成为千古一帝,我等也能随官家名留史册,退,咱们十数年的努力有可能就会化为东流,此正是我等该效死力之时,我等怎敢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衍听言,感慨道:“如果没有你们这些兄弟辅佐,朕无论如何也走不到今天这一步!”
  朱贵听言,道:“官家万不可再以兄弟相称,如果被御史们听说了此事,定要弹劾我等逾越。”
  石秀接过话头道:“我等并不怕御史弹劾,只是不想官家受御史烦扰。”
  柴进随后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官家如今乃帝王,不可带头枉视礼法啊。”
  李衍听言,暗自一叹,心道:“看来,我真成孤家寡人了!”
  不过——
  李衍很快就收起了这没必要的多愁善感。
  是的。
  没必要。
  因为这条路是李衍自己选的。
  而且,荣华富贵,美女如云,李衍都已经享了,难道连这点代价都不愿意付吗?
  那也太不会取舍了。
  李衍冲传旨内侍吩咐道:“传朕命令,赏燕青真珠五棵,美玉五块,珊瑚半斤,玛瑙一斤,琉璃五斤,水晶五斤,花犀十斤,象牙一座,金作子一副,花犀带一副,金五斤,银五十斤,彩绢五十匹,美人五名……再令燕青休息三日,然后南下招降李纲。”
  朱贵、柴进、石秀齐道:“官家圣明!”
  ……
  朱贵和柴进下去了之后,石秀才又禀报道:“官家,李大家那亲戚是废宋御史中丞秦桧,也就是官家您进汴梁城那天劝官家您还政赵氏被官家您当众呵斥的那个人。”
  李衍差异道:“李清照跟秦桧是亲戚?”
  石秀道:“他们两人之间的亲戚关系,还要从哲宗宰相王珪说起。王珪四子,名叫王仲岏,他生的女儿嫁给了秦桧,所以说秦桧的夫人王氏应该管王珪叫爷爷。而王珪的长女嫁给了元佑党人李格非,而李大家就是李格非的女儿,所以说李大家应该管王珪叫外公。换而言之,李大家和秦桧的夫人王氏是表姐妹,而秦桧也就成了李大家的表妹夫……秦桧担任密州教授一职时,李大家夫妇在青州隐居,那时,两家走动得很是频繁,所以两家的私交很好。”
  李衍听了,这才明了,道:“真没想到,他们之间还有这样一层关系。”
  迟疑了一下,石秀又道:“官家,有一事,臣想,得跟您说一声,免得影响您决断。”
  李衍问:“何事?”
  石秀道:“那日秦桧被抄家了之后,臣见秦桧之妻也就是李大家之妹颇有几分姿色,遂将她荐到礼部教坊司,然后暗示王大人走选秀渠道将她送入宫中……官家放心,此事臣已经在礼部备过案,并嘱咐礼部跟宫中备案,因此宫中是知道王氏的身份的。”
  “王氏在我宫中?”李衍很是差异!
  石秀照实说道:“那日官家说起王氏,欲言又止,所以,臣就自作主张把她送进宫中,臣想,官家若是喜欢她,最好,不喜欢,宫中也不差她一人。”
  李衍听言,一下子就想起了那日的情形,心道:“我那是在想要不要连这毒妇一块收拾了,并不是看上了这毒妇。”
  可这话李衍不能说。
  再者,李衍也明白,石秀这么做,也是为了讨好自己。
  更重要的是,后宫女人那么多,多到李衍觉得自己都没见到过王氏,这事也应该没有甚么影响。
  所以,李衍选择淡化此事,道:“下次你如果再做这样的事,要及时跟朕说一声。”
  石秀道:“诺!”
  李衍迟疑了一下,又道:“李大家在干甚么?”
  石秀道:“早起之后,她就在打听秦桧一家的事。”
  李衍道:“她对秦桧一家很上心嘛,也不知她会不会求到朕的头上。”
  这种话,石秀哪里敢接?
  所以,石秀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心观丹田,仿佛入定一般。
  过了一会,李衍又问道:“赵明诚现在是个甚么情况?”
  石秀道:“那赵明诚因奔母丧而南下金陵,不久前任伪宋江宁知府。”
  李衍又问道:“此人如何?”
  石秀道:“道貌岸然之辈罢了,其刚刚于不久前又纳了两房小妾,美其名曰,奉母亲之命,为赵家留后。”
  李衍道:“食色性也,不能因此而断一个人的品行。”
  李衍不高兴了,男人不色,纯属虚设,这怎么能成为评价一个男人品行的标准?
  石秀这才想起,自己的官家最是好色,他刚才的话有点映射的嫌疑,旋即赶忙补救道:“不是因为此事臣才说那赵明诚是一个道貌岸然的小人,不久前,伪宋御营统治官王亦叛乱,此事被赵明诚的下属察觉,并做了汇报,但赵明诚似乎并没有把此事放在心上,也没有指示应对措施,于是赵明诚的下属自行布阵,以防不测,是夜,王亦果然造反,被有所准备的赵明诚的下属成功击败,到天亮时,赵明诚的下属前去找寻赵明诚报告,却发现赵明诚早就利用绳子从城墙上逃跑了。”
  李衍差异道:“竟有此事?”
  石秀道:“所以臣才说这赵明诚是一个小人,配不上李大家。”
  李衍有些腻味地叹道:“可惜了千古第一才女,竟然跟这样的一个男人过了二十载!”
  ……


第七百二十一章 阴差阳错和稀里糊涂
  ……
  昨夜侍寝的宫嫔,起床了之后,纷纷跟侍寝女官报备,然后新晋妃嫔又随侍寝女官去了坤宁殿拜见皇后娘娘刘慧娘。
  在坤宁殿,这些新晋妃嫔,向刘慧娘敬了茶,算是正式进门,之后得了分封和一些赏赐。
  等这些新晋妃嫔回到宋宫,宋宫之主朱琏,又给了她们一些赏赐,并教了她们一些当守的规矩。
  等所有程序全都走完,这些新晋妃嫔才回到她们刚分到的住处。
  这时,郑庆云来到两个妹妹(郑婧婍和郑婧楠)与王氏宫人分到的小院。
  四人坐到一起拉起家常来。
  郑庆云打趣道:“新妇的滋味怎么样?”
  郑婧婍和郑婧楠听言,脸一红,将头低下了。
  郑庆云见状,打趣道:“还害起羞来了。”然后,郑庆云看向王氏,道:“她们两个原来是姑娘,不懂官家的厉害,妹妹可是过来人,知道官家的好处吧?”
  其实,现在王氏的内心很复杂。
  实话实说,王氏还爱着她的官人。
  可人总得面对现实不是?
  王氏的家人,现在,要么在劳改营劳动改造,要么在妓营赎罪,她怎么不想办法救他们?
  再者,王氏原来也是大家小姐,没遭过罪,没干过活,哪能受得了伺候人的苦?
  所以,虽然明明还爱着自己的官人,可当郑庆云要抬举她时,王氏还是一咬牙同意了,侍寝女官让她们脱衣服时,王氏还是含着泪把自己的衣服脱了,然后竭尽所能的学着侍寝女官的样子讨好害得她家破人亡劳燕分飞的李衍。
  可即便是这样,王氏也只不过才升了一级,从侍御升到了夫人,哪像郑婧婍和郑婧楠,一下子就升到了国夫人。
  对此,王氏也很无奈,谁让她不是初女,原来又不是皇后、皇妃、帝姬、宗姬等有高贵身份的,自然只能按部就班的来了。
  可虽说如此,王氏仍是大大的松了一口气,至少她以后不用再伺候人了,至少她走出了这最艰难的第一步。
  王氏对她自己的能力还是有信心的,她相信,只要她走出了这最艰难的第一步,她一定能救出她的家人,她一定能过上好的生活,有朝一日她没准能成为皇妃甚至是皇后,总而言之,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
  可话又说回来,那毕竟是以后,现在王氏还得抱住郑庆云一系的大腿,否则她一个无根无萍之人,别说远大的抱负了,就是在这水深不见底的后宫立足都难。
  所以,王氏顺着郑庆云的话说道:“妹妹就是过来人,也没见过这么大的场面,不怕姐姐笑话,妹妹昨天都被吓到了。真没想到,官家那么壮,我家老爷……不提也罢,昨夜我都飞起来了。”
  王氏这也不是假话,这确实是她昨夜的真实感受。
  王氏的丈夫,自诩君子,讲究发乎情止乎礼,哪像李衍这样荒银无度,哪像李衍花样这么多。
  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王氏的丈夫算是上门女婿,哪敢像李衍这样大搞大被同眠?
  所以,昨夜那个场面真是将王氏吓到了,后来李衍的猛烈冲撞,也真是让从未有过那种体验的王氏魂都飞了。
  郑庆云笑道:“还说呐,你昨天那股子浪劲,把我都惊到了,就是那些侍寝女官都没有你骚。”
  王氏脸一红,道:“姐姐竟打趣我。”
  郑庆云道:“我还能骗你不成,不信你问问婧婍和婧楠。”
  郑婧楠听言,附和道:“嗯,王姐姐昨夜真是……”
  说到这,郑婧楠不好意思再说了——她毕竟是新妇,还不能像郑庆云那样甚么都敢说。
  得了郑婧楠的证实,王氏更不好意思了——她也曾是良家妇女,在此之前她与丈夫也是发乎情止乎礼,可以说,她自己都没想到她会有这样的一面。
  王氏暗道:“这都怨李衍那个坏人,不仅害得我家破人亡,还害我变成这样!”
  见王氏不好意了,郑庆云道:“你不用不好意思,我还羡慕你呐。”
  王氏羞道:“姐姐不要再打趣我了。”
  郑庆云道:“我这可不是打趣你,我说的全都是真的,经我观察,官家应该很喜欢你。”
  王氏道:“姐姐竟拿我寻开心。”
  郑庆云道:“你还不信,那我问你,昨夜官家要了你几次?”
  王氏假装想了想,才道:“好像是三次。”
  郑庆云有些酸酸地说道:“我才一次,有好几个姐妹一次都没捞到,你得了三次,还敢说官家不喜欢你?”
  “这……”
  王氏无言以对。
  郑庆云见此,道:“所以我才说浪点没甚么不好的。”
  顿了顿,郑庆云有些羡慕又有些嫉妒的又道:“你没准这一次就能怀上。”
  王氏有些期翼道:“会吗?我成亲十来年了,一直没有怀上。”
  郑庆云道:“秦桧能跟官家相提并论?官家如今已有子女三百多,入主皇城才三个多月,就已经让四十几人怀上了,单论生育能力,古往今来有谁能跟官家相比?”
  没错,此王氏,正是秦桧之妻、李清照的表妹、阴差阳错进了后宫、被李衍稀里糊涂上了的王氏。
  想想李衍的战果,再对比一下秦桧和李衍在床的上的表现,王氏不禁有些期待起来!
  在这个年月,女人没有生育,可是天大的问题,很多女人的不幸,都是因为此事。
  而李清照和王氏全都饱受这种压力,李衍要是能帮她们,呃,说错了,李衍要是能帮王氏解决这个巨大的困扰,那可以说,李衍可就成了王氏的恩人。
  见王氏不说话,郑庆云以为王氏还过不去心理那一关,道:“当初,要不是,秦桧不顾及你,自己逃去南边,你又怎么会进入教坊司,你们王氏又怎么会被牵连?”
  害怕王氏记恨李衍,郑庆云又道:“此事也怨不得官家,需知,秦桧所犯的,乃是叛国大罪,就是因此诛你们九族都不为过,我若是你,就好好珍惜这个机会赎罪,将官家伺候得舒舒服服的,那样,官家定然能赦了你们王家,你才不至于成为王氏罪人。”
  因为秦桧叛国,秦家和王家满门都被问罪了——两家的男人皆入劳改营劳教,女人皆入教坊司沦为营妓。
  此事对王氏的影响很大。
  甚至可以说,王氏之所以能走出这一步,也跟此事有关——王氏想借此机会救出她的家人,洗刷她王氏罪人之名,除此之外,王氏也恨秦桧害她和她的家人到如此地步,因此有故意报复秦桧的意思在其中。
  所以,听了郑庆去的劝说,王氏赶紧道:“姐姐放心,我一定会珍惜姐姐帮我创造的这个机会将官家伺候得舒舒服服的!”
  ……


第七百二十二章 同命相连
  ……
  金陵。
  南宋小朝廷的朝堂之上,赵构冲着赵明诚劈头盖脸骂道:“弃城而逃,你也真干得出,枉你读了这么多年的圣贤之书!你不知,江宁离金陵,离朕的皇宫,只有尺寸距离,若真被那王亦造反成功,朕和大宋没准就会葬送在你的手中,届时,你就将成为千古罪人……”
  赵明诚满脸通红的跪在大殿之上,羞臊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同时,他又忐忑不已,担心赵构降下大罚,使他吃苦受罪!
  赵明诚求助的看了不远处的秦桧一眼,希望秦桧站出来为他求求情!
  秦桧南下了之后,将李衍窃取大宋江山、霸占赵宋皇室和宗室之女、以及他所知道的当时的形势全都告诉给了当时甚么都不知道的赵构等人,因此立了大功。
  不久,秦桧当众劝说李衍还政赵氏一事,不知怎么的,传得人尽皆知。
  赵构认为秦桧忠心可嘉,任命其为礼部尚书。
  时来运转的秦桧,立即派人潜回东京汴梁城,想要将他的妻子王氏以及他的家人接来金陵,共享富贵。
  可秦桧派去的人,经过多方打听,然后给秦桧来回来了一个噩耗——他的家人,男人皆被刺配到北海郡挖金矿去了,女人皆充入妓营,而他的夫人王氏,不知所踪,有传闻,她好像是被送进宫中伺候李衍去了。
  这个噩耗,让秦桧嚎啕大哭!
  与秦桧的情况差不多的,还有张浚、吕颐浩等人。
  对于这些因为忠于大宋而被问族的人,赵构心有愧疚,而且赵构与他们还同命相连,所以,赵构开始重用这些人。
  秦桧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就不说了,吕颐浩被认命为扬州知州,张浚被除授枢密院编修官,改虞部郎中,擢升为殿中侍御史,其余弃大中而南逃的人也都被赵构大大升赏。
  不久之前,宋军与中军交战,接二连三地挫败,随后又爆发了李成南侵、钟相起义等事,南宋小朝廷的形势一下子就急转直下。
  秦桧揣摩赵构的心思,趁机大胆提出,“如欲天下无事,南自南,中自中,北自北”的南中北分治方略,并呈上了其亲自草拟的和议书。
  秦桧此举正中赵构下怀,以至于,最近这段时间,赵构天天召秦桧入对,可谓圣眷正浓。
  而秦桧又与赵明诚是连桥,正经八百的亲戚。
  所以,在此关键时刻,赵明诚自然要求助于秦桧。
  除了共用过一个女人以外,秦桧与李衍还有一个共通之处,那就是都很念旧。
  上一世,秦桧亲朋好友几乎都当上了官,甚至就连载他南归的船工孙靖都补官为承信郎。
  而且,秦桧刚刚才遭受了痛失所有亲人的人生大不幸,正是最念亲情之时。
  所以,见赵明诚求他,等赵构发泄得差不多了,秦桧出列道:“陛下,值此人心浮动之时,稳定大于一切,当务之急,当谋,‘南自南,中自中,北自北’,只有这样,才能人心安定,才能不再有逃窜之事频繁发生……”
  秦桧就差明说,现在南宋谁不逃,是文臣不逃,还是武将不逃,亦或是你赵构不逃,现在,咱们也计较逃跑的事了,还是赶紧想办法跟大中求和,然后解决大宋的麻烦吧。
  听了秦桧此言,赵构不禁有些憋屈!
  可现在南宋的情况真就是这么糟糕,不是处置了一个赵明诚,就能有所改善的。
  而且,秦桧目前所主张的‘南自南,中自中,北自北’,可能是南宋唯一的机会,而赵明诚又是秦桧的连桥,不看僧面,赵构得看佛面。
  所以,一向很能忍的赵构,把这口气也忍下了,冲赵明诚道:“如有下次,定罚不赦……退朝!”
  就在秦桧准备跟其他大臣一块离开之时,赵构叫住了秦桧,道:“秦爱聊随朕去后殿议事。”
  秦桧听言,冲想要过来跟他致谢的赵明诚使了个眼色止住了赵明诚,然后随赵构去了后殿。
  两人刚来到后殿,赵构就有些迫不及待道:“爱卿之主张,甚得朕心,只是宗泽等人反对与大中议和,此事该如何是好?”
  秦桧道:“简在帝心,官家当一言而定。”
  赵构道:“可宗泽等人手上握有重兵……”
  秦桧道:“那就夺其兵权。”
  赵构问:“怎么夺?”
  秦桧道:“微臣听说,枢密直学士杜充,志向远大,才干不俗,不若派他去辅佐宗副元帅?”
  秦桧的确会揣摩赵构的心意,所提杜充正是赵构所看好之人。
  赵构想了想,然后岔开此事,道:“那如何与民众交代?众口悠悠能砺骨,含沙射影曾杀身。”
  秦桧道:“愚民愚见罢了,时间会证明,官家所做的这一切,皆是为了他们,皆是为了保住大宋的江山,皆是权宜之计。”
  赵构咬牙切齿道:“不错,这只是权宜之计,待大宋国富民强,朕必跟李衍报此大仇!”
  秦桧道:“官家之恨,臣能切身体会到,然现在确不是报此大仇之时,为大宋二百年江山计,为天下计,为民众计,官家与臣只能选择暂时隐忍!”
  赵构长出了一口气,道:“对,小不忍则乱大谋……昨日,李纲上凑,请求出使大中议和,爱卿觉得,李纲能担此大任否?”
  秦桧连忙阻止道:“万万不可!”
  赵构问道:“为何不可?”
  秦桧道:“李纲性格最直,不懂变通,不会委曲求全,又坚决主战,如果由他出使大中,则此事必败,大宋危矣!”
  除了已经说出来的这些原因,秦桧之所以坚决反对李纲担任议和大臣,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他们这些人好不容易才将李纲罢免,怎么可能再让李纲死灰复燃?
  对于李纲那又臭又硬的性格,赵构其实也已经有所了解,因此,想促成此次议和的赵构,其实也不想让李纲去议和,他说出此事,也就是想听听秦桧的意见,所以,听秦桧反对,他直接问秦桧:“那爱卿觉得何人能担此大任?”
  秦桧听言,信心满满地答道:“若是昨日,臣也没有太好的人选,可天佑我大宋,天佑官家,今日降下一个非常合适去议和之人!”
  赵构有些不解地问道:“爱卿所说是何人?”
  秦桧也不啰嗦,张口吐出了三个字:“赵明诚。”
  ……


第七百二十三章 乞降
  ……
  “赵明诚?”
  听了秦桧所举荐之人,赵构的眉头就是一皱,暗道:“秦桧怎么会举荐这个怂货去议和呢?”
  看出了赵构心思的秦桧,不慌不忙地说道:“如今,大中兵强马壮,又有辽东源源不断的钱粮兵马支援,其军,不论是与金军交战,还是与我宋军交战,皆连战连胜,颇有些势不可挡,其气焰必定嚣张,去议和之人少不得要吃些委屈甚至是受些侮辱,若是由我等忠直之人去议和,必定难受这等委屈,进而坏事,而赵明诚此人,胆小怕事,爱惜自己的性命,所以,在关键之时,他应能做出一些让步,也只有这样,才能促成此次议和。”
  赵构悠悠地问道:“爱卿难道就不怕他出卖国家利益?”
  秦桧听言,并不畏惧,而是一拜在地,道:“官家恕臣无罪,臣才敢说。”
  赵构道:“说吧,朕恕你无罪。”
  秦桧这才站起身,道:“现在,形势不在我大宋,议和也是我大宋提出来的,所以,此次议和,若想成,唯有……乞降。”
  ‘乞降’这两个字,对于一个帝王来说,是那么的刺耳,是那么的侮辱!
  可赵构又知道,秦桧所说的正是大宋目前的窘境——如果不乞降,大中又怎么可能放过他们大宋?
  沉默了好一会,赵构才道:“议和也好,乞降也罢,此事皆由爱卿去把握,不过,联有几个条件,希望爱卿能为朕达成。”
  秦桧心中一凛,知道,赵构这是要面授他议和的底线了,而这底线,显然是不容易达到的。
  秦桧拜道:“臣洗耳恭听。”
  赵构道:“一、最多只可以大江为界,川陕不能割。”
  这是必然的。
  再割,南宋可就没有多少疆土了。
  而且,陕西有大宋最精锐、最能打的西军,那是南宋的全部希望。
  另外,南宋的海上贸易已经被李衍切断了,赵构和南宋朝廷只能指望富饶的蜀中为南宋提供经济支持。
  可以说,川陕失,则南宋必失——从战略上,也是这种情况,川陕若失,南宋依仗为天险的长江,可就形同虚设了,中军可以从长江上游顺流而下,一举攻入江南。
  所以,这真是赵构和南宋所能接受的底线。
  秦桧听言,道:“臣记下了,必定必土不让!”
  赵构又道:“称藩纳贡皆可,但朕绝不认李衍那个恶贼为父!”
  这并不是赵构想多了,而是因为李衍收了赵构之母韦贤妃为妃嫔之后,很多人都管赵构叫“儿皇帝”,有人甚至管赵构叫“李构”,这让赵构感到无比屈辱。
  说实话,这也就是赵构,若是换成别人,是绝忍不下这口无尽恶气的!
  秦桧知道,赵构的心结在哪,也理解赵构,所以,毫不含糊的答应道:“臣就是万死,也绝不让官家受辱!”
  迟疑了好一会,赵构才道:“让李衍那个恶贼放回我赵氏之女……最不济,也要放回朕的母亲,妃嫔,以及女儿,让我们团圆。”
  ……
  秦桧离开皇宫后,一眼就看见在宫门前徘徊的赵明诚。
  与此同时,赵明诚也看到了秦桧,随即赶紧上前,道:“会之,如何,官家可还要夺我官职?”
  秦桧有些恨铁不成钢道:“你怎能顺城而下,还被人捉住把柄?”
  赵明诚老脸一红,吞吞吐吐道:“我……我……那时我以为……”
  秦桧打断赵明诚道:“算了,算了,我也不想听你解释了……你那知府,暂时就不用再想了,我又给你争取了一个差使,这个差使,你若是干好了,我保你能官复原职,就是再进一步,也不是不可能。”
  赵明诚一喜,道:“是何差使?”
  秦桧道:“议和大使。”
  “甚么?”
  赵明诚急道:“会之,你怎么能害我啊!”
  自古以来,去议和的,大多数都没有好下场,哪怕你谈得再好,为自己国家据理力争,过后也会被清算的。
  所以,议和绝对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使。
  远得不说,就说当初去跟金人谈议和的那些宋官,后来,他们无一例外,全都被北宋那些主战派给清算了,最后几乎全都没有好下场。
  所以,赵明诚才说秦桧害他。
  秦桧听言,脸一下子就沉了下去,道:“既然德甫兄是这么认为的,那秦桧现在就进去为德甫兄辞了这个差使。”
  言毕,秦桧就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