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水浒逐鹿传-第1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岳飞道:“我问心无愧!”
  见岳飞还是这么倔强,朱武暗自摇头,道:“你可知,朝中很多人都上书要罢免你,还有人说设置宣抚司分你的权,最后就连枢相都抗不住了说派王彦来支援你?”
  岳飞真没想到事情会闹得这么大,道:“这些人简直是在胡闹,现在即将开战,却要搞如此大的变动,这不是自缚手脚吗?”
  朱武恨铁不成钢道:“我看是你岳鹏举胡闹,擅自扩了一倍多的军,擅自升赏,还不及时上报,这要是在前朝,你丢十次官都不只,没准连脑袋都丢了!”
  可能是感觉到自己的语气重了,朱武稍稍缓和了一下语气,又道:“你又不是不知道,自前朝以来,文人最怕的就是咱们武人擅权造反,你还敢往枪口上撞?”
  岳飞也有些后悔,道:“老帅,我真没有私心,实是我这段时间将全部心思都放在如何收复燕云、平州上,忘了给官家上奏折了,再者,我认为这也不是一个大事。”
  朱武道:“你说的我信,可朝中大臣信吗?他们认为你的态度有问题,认为你想拥兵自重。”
  岳飞也多少知道点那些文臣都是些甚么德行,所以,将头扭向一边,有些无力地说道:“反正我问心无愧。”
  见岳飞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所在,朱武语气一转,道:“还好官家信你。”
  岳飞看向朱武道:“官家信我?”
  朱武道:“官家的原话是,‘岳鹏举不贪财、不好色,严于律己,尽忠报国,他是一个表里如一、心口如一的忠臣,朕信他,胜过信朕自己’。”
  岳飞听言,眼珠一红,道:“官家真这么说?”
  朱武道:“我骗你作甚?再说,官家这话是当着满朝文武说的,你若想求证,很容易。”
  岳飞听罢,泪水“唰”的一下子涌了出来,道:“官家真是天底下最懂我岳飞之人!”
  朱武又道:“御史大夫陈公辅说,‘岳飞没有及时上奏折奏明此事,确有其事,陛下至少也要罚他一年俸禄,以示惩戒。’,官家说,‘若罚别人一年俸禄,最多也就是少花一点,不会伤筋动骨,可罚岳飞一年俸禄,他一家老小必定全都得跟着遭殃,还是算了吧,等他回来,朕亲自揍他两棍子,也就是了。’,官家还明确跟满朝文武说‘河北燕云之事,你们就不要再过问了,就交给岳鹏举全权负责’。”
  说到这里,朱武动情道:“官家连小惩都不肯给你,现在你该知道,官家有多信任你了吧?”
  岳飞听罢,冲着东京方向“噗通”一下跪倒在地,然后重重磕了三个头,再然后哽咽道:“官家恩宠,岳飞无以为报,只能粉身碎骨为官家收复燕云、平州,以报官家!”
  朱武将岳飞扶起,道:“官家还让我跟你说,岳云那孩子虎头虎脑的,必是一员良将,不能因为成了他的女婿,就毁了岳云,所以,你该怎么教导岳云,就怎么教导,过几年,等两个孩子到了十六岁,他就把长公主送到你们岳家与岳云完婚,然后长公主就是你岳家的人了,他再不过问。”
  岳飞一听,就明白了,这哪里是招驸马,分明是将长公主嫁给他们岳家。
  这让岳飞都不知道该说甚么好了。
  朱武让两个侍卫抬来一个长盒,然后交到岳飞手上,道:“这是官家的配剑,官家将它暂时借给你,赐你先斩后奏之权,河北、燕云、平州官吏将校,你尽可持它诛之。”
  岳飞珍而慎之的拖过长盒。
  一入手,岳飞就知道,这里面所装的必是李衍的干将剑,旁的东西绝不可能这么重。
  这时,朱武的声音响起:“你部所缺之兵甲、粮草、马匹及其它武器物资,七日之内就会陆续到达雄州和霸州……岳飞,我以私人的身份再跟你说一句,该赐你的权力,官家都赐给你了,该为你扫清的道路,官家也为你扫清了,如果这样你还不能为官家收复燕云、平州,那只能说明,你岳飞无能!”
  岳飞冲朱武一拜在地,道:“请老帅替岳飞转告官家,若不能收复燕云、平州,岳飞必教人将岳飞的头颅送去给官家谢罪!”
  朱武并没有进入霸州城,当众宣布了李衍下的圣旨之后,他就返回东京了。
  朱武走后,岳飞升帐,将李衍的配剑供奉在大帐之上。
  看见李衍的配剑,无人再敢不服岳飞,无人再敢挑衅岳飞的帅权。
  岳飞顺势下令:王贵、王德、梁兴起兵攻打易州,李彦仙、吴革、傅庆、曹成起兵攻打涿州!
  收复燕云之战至此拉开了序幕……
  ……


第七百零五章 要么顺从,要么灭亡
  ……
  府州折家。
  折可求将折家的重要人员全都召集到一起。
  现在,折克禧、折可同、折可致、折可久、折可规、折可通、折彦文、折彦适、折彦若、折彦颜、折彦野、折知常、折知刚以及历史上本该已经死了的折可存,全都在祠堂中。
  等人全都到齐了以后,折可求将一封信先交给折克禧,然后说道:“此信是折苗苗所写,信的大概意思是,她在宫中过得很好,中主很喜欢她,将她升为充媛,赏给她很多珍宝、八个宫女,她还说,中主从外面运来了上千万石粮食,在山东、河北、河南等地救济百姓,大中收复之地的秩序基本上全都已经恢复,中原百姓很爱戴中主和大中,另外,中主准备一举收复河北、河东、燕云,希望咱们折家能为中主所用,再有,她跟中主说,咱们折家有不少女兵,中主希望咱们折家能将折美凤、折美鸾、折月秀、折月茹、折月芝、折月美以及一都女兵送进宫里给他充当侍卫。”
  折克禧看过信以后,道:“字这么丑,应该是苗苗那丫头写的。”然后将信传给折可存。
  折可求又道:“大宋皇室之女和宗室之女全都被中主纳入后宫之中,苗苗被中主纳了,也很正常,所以,此信应该是真的。”
  折可存看过信之后,有些有气无力地说道:“此信其实无需鉴别,不管它是真还是假,它能起到的,也只是一个联系的作用,关键应在带来此信之人身上,他那里必有中主招揽我折氏的条件。”
  去年金军败盟南下,雁门索援,折可存受命驻兵崞县。
  后来,崞县城陷,折可存被俘,押往应州。
  金人数劝,折可存皆不降。
  不久前,趁着看守松懈,折可存从金营逃了出来,然后逃进大山之中。
  金军本来搜山捉拿折可存的,可是后来,中金开战,金军一败再败,以至于河东的局势变得紧张起来,金军不得不停止搜山,折可存在最后关头捡了一命。
  因此,折可存对救了他一命的中军有一定的好感。
  信慢慢传到了折知常的手中。
  折知常是折彦质的儿子,他是府州折家的一个另类,不习武,习文,是一个标标准准的文人,而且还有些年轻气盛。
  (后来,折知常是南派折氏领袖人物,南派折氏全都废武习文,折氏也就在那时慢慢没落了。)
  折知常道:“咱们折家世受大宋皇恩,如今大宋遭难,正是我折氏报效大宋之时,焉能与伪中媾和?”
  折彦质虽然是折可求、折可存等人的晚辈。
  但折彦质的父亲折可适是第九代折家将中最杰出之人,勇武多智,曾大破羌夏联军十万之众,那一战是北宋西北边境少有的大胜仗。
  而折彦质又是第十代折家将中最杰出之人,甚至做到了河北河东宣抚副使之职,是折氏子弟从未达到过的高位。
  所以,折知常他们这支,在折家的话语权很重,哪怕折彦质现在因为失黄河而被赵桓贬到海州任团练副使。
  折可求之子折彦文,道:“我折氏为大宋戍边二百载,哪代没有为大宋战死之人?所以对得起大宋的任何封赏。现如今,不是我折氏要抛弃大宋,而是大宋自失其国,我折氏数救不得,还损兵折将,进而陷我折氏处于西夏和金国的团团包围之中,外无援兵,内无积粮,随时都有倾灭之险,值此危急关头,我认为,我折氏当慎重选择,以延续五百年折氏为念。”
  (后来,折彦文本想率领折氏夺回府州,可金国想要交好西夏,于是将与西夏有世仇的折氏迁去山东益都,这是折氏东迁的一支,折彦文是这支的领袖人物。)
  折知常冲折彦文一拜,道:“十七叔此言差异,大宋虽然遭此大难,但并没有灭亡,最近有风声传来,说康王殿下已于南京应天府即位续存大宋,折氏应该派人与之联系,商议驱金逐中之计,如能拥护新天子重整山河,才不愧我折氏满门忠烈。”
  折彦文悠悠地说道:“之前赵宋拥兵百万,山河完整,尚不是辽金之对手,如今山河破碎,精锐殆尽,又有灭辽败金之大中入主中原,赵宋如何重整山河?”
  折知常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折彦文看着折知常道:“夏人恨我折氏入骨,必趁此机会灭我折氏,以报其仇,若无中军为援,我折氏何以继存?难道等遥不可期的赵宋救援?”
  折知常铿锵有力道:“据寨而守,当亡则亡。”
  这就是府州折氏目前所面临的两难困境——一方面,是折氏坚守了数百年的忠义。另一方面,又是折氏所面临的稍有不慎就会灭族的严峻形势。
  对很多家族而言,这并不难选。
  但对折氏而言,这的确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折彦文知道,他跟折知常争辩下去,也不会有结果。
  再有,不论折彦文,还是折知常,现在皆是晚辈,折氏还轮不到他们做主。
  所以,折彦文不再与折知常争辩,而是冲折可求等人一拜,道:“还请长辈们定夺。”
  折可求听言,看向折克禧,道:“九叔,你怎么看?”
  折克禧是八代折家将仅存硕果,也是折家目前辈份最高之人,折可求自然得先问他的意见。
  折克禧道:“你是族长,怎么反来问我?”
  折可求道:“您是长辈,美凤妹妹又是您的幼女,此事自然得问您的意见。”
  折克禧叹了口气,道:“此乃关系到我折氏一门生死存亡之要事,如何能以一些女子为念,族长尽可决定,老夫无不支持。”
  折可求道:“九叔真深明大义矣!”
  折可求又看向折可存,问道:“十二弟,你怎么看?”
  折可存道:“中主素有威名、贤名,即便是汉儿,都对他推崇备至,当年他若不将燕云让与赵宋,汉儿绝不会反叛,胡人也断不可能进入中原,中原形势更不会至此,如今他率大军回到中原,必志在一统天下,以我观之,无人能阻其志,所以,折氏要么顺从,要么灭亡。”
  经过被俘逃跑一事,折可存成熟了许多,也越发的对赵宋感到失望,所以他是站在投中一方的。
  折可求又看向折可同,问道:“三哥,你怎么看?”
  折可同道:“咱们还不知中主的条件如何,现在决定,是不是为时尚早?”
  折可求又问了其他人。
  大多数人的意见都跟折可同差不多,想先听听李衍能给他们折氏开出甚么样的条件,然后再做决定。
  换而言之,大多数人其实是赞成投中的。
  这也正常,毕竟人心求活。
  而且,李衍威名、贤名在外,成为新主,并不是一件很难接受的事。
  当然,也有不少跟折知常一样认为折氏该为大宋尽忠的折氏子弟。
  不过——
  这部分人只是少数。
  而且,年纪普遍要偏小一些,辈分也偏低一些。
  关键是,这些人现在群龙无首——他们的领袖折彦质,现在正在海州任团练副使。
  所以,折氏最后商量出来的结果是,先跟李衍派来送信的人,也就是燕青,好好谈谈,再做最后的决定。
  ……


第七百零六章 忠于职守
  ……
  看着校场上有很多七八岁的男童甚至是七八岁的女童在练习刺杀之术和箭术,燕青感慨道:“中原孩童能无忧无虑的成长,要拜府州折氏孩童的牺牲所赐!”
  正巧听到此话的折可求和折可存,对燕青的感观顿时就好了许多。
  折可求道:“燕大人言重了,镇守边疆,乃折氏之职责所在,折氏最多不过忠于职守罢了。”
  燕青回过头,道:“官家说,世上最难能可贵的便是忠于职守,而折氏能忠于职守数百年几十代,更加难能可贵。”
  折可求一笑,没再说甚么,这不仅仅是他自己的赞誉,也是整个折氏的赞誉,他没有资格拒绝。
  来到燕青身边,折可求道:“燕大人能否跟我们兄弟说一说中原的形势?”
  燕青笑道:“二位尽管问,只要不涉及机密,燕青必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折可求道:“听说,中军与金军交手数十战,未有一败,可有其事?”
  燕青道:“局部地区的小股遭遇战,我军也有过一些败绩,但总得来说,我军一直在胜。”
  这跟折氏所收集到的消息差不多,所以,折可求和折可存信了燕青之言。
  折可存道:“目前中金的局势如何?”
  燕青道:“我来的时候,路过战区,那时,金军刚刚击败陕西部队,想从河东撤回云地,不过,金军没有料到,翟兴、翟进兄弟随后率伊川、汝阳、嵩县民众又挡住了其北去的道路,与此同时,我军大将刘锜、韩世忠、张宪果断进击,咬住了金军的尾巴,让金军不敢不管不顾从河东逃回云地,现在,双方想必正在黄河边上僵持,酝酿决战。”
  翟兴是河南伊阳(后世洛阳汝阳)人,年轻时即以勇猛闻名,与族弟翟进号称大翟、小翟。
  当初,金军进犯京师时,西道总管王襄给翟兴传令,令其统领在城军马保护大宋陵寝。
  翟兴因功补授承信郎。
  后来,翟兴又被范致虚任命为京西北路兵马副钤辖、陕西宣抚司前军统制。
  范致虚兵败退回潼关后,翟兴没有跟随范致虚入关,而是留在洛阳附近,寻找战机。
  翟兴在当地有素有威望,在范致虚兵败之后,他与其弟翟进,收拢了一些败军,又从伊川、汝阳、嵩县招揽了一些民兵,共凑出来了七八千义军,然后用这些义军据关而守,硬生生的拖住了金军北归的脚步。
  折可求道:“那翟兴乃是一少有的良将,贵军难道没有派人去招揽他?”
  燕青听言,沉默了一会,才道:“这话要是别人问,我定是不答的,但族长相问,燕青不能不说实话。”
  顿了顿,燕青接着说道:“实不相瞒,翟兴、翟进与其部已经投了我军,现在,翟兴是我大中河东制置使,翟进是我大中河东制置副使,其部也是我军正式编制部队。”
  翟氏虽然不比折氏,但也是洛阳龙门南名门大族。
  见翟氏已经投了大中,折可求心中的天平向投中偏了偏。
  折可求又问:“不知贵国皇帝有何志向?”
  燕青连想都没想,就道:“自然是大一统。”
  折可求与折可存互看了一眼,从彼此的眼中看到:“果然如此。”
  燕青又道:“不瞒二位,在我来时,我军大将岳飞,基本上已经收复了河北,下一步就是剑指燕京、平州,如果顺利的话,还会收复云地。”
  这是折氏所不知道的一个重要消息。
  折可存连忙确认道:“岳将军已经收复了河北?”
  燕青照实答道:“中山府的陈遘将军还不肯降,河间府也还在坚守,旁的地方,应该全都已经收复了,我来时,岳将军已经陈兵十万在霸州和雄州一线,现在收复燕地之战应该已经打响了。”
  折可求和折可存想过中军目前的形势很好,却没想到这么好。
  如今燕地金军的主力,要么被中军歼灭,要么被困在河南,此时去收复燕地,绝对是有很大希望成功的。
  折可求和折可存不约而同想道:“说不定,汉人几百年没有收复的燕云,这次能被收复。”
  就在这时,燕青带来的一个随行人员,来到燕青身边,然后在燕青耳边耳语了一会。
  听完,燕青脸上立即浮现出掩饰不掉的喜色。
  打发那人下去之后,燕青看向折可求和折可存,道:“跟二位分享一个好消息,我军大将杨沂中刚刚大败宋将宗泽,现在,宋军残部正向荆楚溃逃,另外宋康王也逃到了扬州,目前,宋军虽然还没有过江,但明显已经放弃了长江以北。”
  听了燕青此言,折可求的瞳孔顿时就是一缩!
  折可存则确认道:“此消息当真?”
  燕青笑道:“真与假,二位很快便知。”
  的确。
  这种数十万人的大胜大败,哪里能瞒得住?
  三日后,折可求和折克禧、折可存、折可同等折氏十几个重要人员一同再来见燕青。
  一见面,折可求就冲燕青一拜在地,道:“燕大人,可求有一事相求。”
  燕青忙扶起折可求,道:“族长但说无妨。”
  折可求起身,道:“可求有一独女,名‘月秀’,年方十六,样貌还算清秀,也能武得刀枪,求燕大人帮可求问问官家,她能否一同入宫给官家当侍卫?再有,可求之兄折可与死不降金,辱骂金人而被金人残杀,死得可谓有气节,求燕大人帮可求求官家封赏其子孙,以全其忠义。”
  折可求,也可以说是折氏,归顺的信号释放得太明显了。
  这燕青要是再看不出来,也不可能担此大任了。
  燕青满口答应,道:“震西侯放心,此二事皆包在燕青身上。”
  像燕青这样有要务在身的人,怎么会胡乱称呼?
  所以,听燕青管折可求叫震西侯,反应快的折家之人,终于知道,李衍给府州折氏开出来的归顺条件是甚么了——世袭侯爵。
  明白此事的折氏之人,无不大喜!
  宋朝虽然让折氏世守府州,可最多也就是让折氏世袭府州知州一职,从未有过如此重封。
  (除了因为宋朝文尊武卑以外,这也是防止府州折氏做大或是滋生不该有的念头。)
  而李衍则认为,凭折氏为中原守卫边疆几百年,给折氏一个世袭侯爵,并不过分。
  另外,李衍不像宋朝那么没出息,他早晚要收复燕去、灭掉西夏,所以,府州折氏不会像以前那么举足轻重,抬举一下,也无妨。
  折氏的年轻子弟闹了一会之后,折可求整理了一下衣衫,然后遥望东京郑重一拜,道:“折氏谢陛下恩典!”
  府州折氏归顺大中。
  ……


第七百零七章 完颜宗翰死
  ……
  折可求率领折家军出府州,绕道南下,准备前往绳池一带,配合翟兴和翟进两兄弟,截住金军北归的道路。
  可折家军才走到运城,就听到了一个很不好的消息——金将完颜娄室击败翟兴、翟进两兄弟,打开了北归的通道。
  得知这个消息,折可求大惊,赶紧快马加鞭去阻截金军。
  可折家军紧赶慢赶来到了黄河边上才知道,金军已于三日前过河了。
  金军这次的行动相当隐秘。
  直到完颜宗翰下达渡的河命令之前,刘锜等中军将士,都以为金军集结部队是准备夜袭。
  此段黄河,冰一般会在立春前后解冻,而现在正好是立春。
  事实上,金军和中军一逃一追来到黄河边上时,黄河已经开化了。
  在刘锜、韩世忠、张宪等中军将士看来,金军已经是瓮中捉鳖,再没有逃走的可能。
  而且,混在金军中的中军细作探得,金军准备垂死挣扎,夜里偷袭左路中军,也就是韩世忠部,然后逃到陕西,之后从陕州回河东。
  对此,刘锜、韩世忠、张宪等人设下天罗地网,准备一举击败金军。
  哪成想,天气突变,降下大寒,将本已经开化了的黄河又封上了,金人在黄河的冰面上放置了干草、粗布与黄土弄出了一条活路,随后全都渡过了最难过的黄河。
  等刘锜、韩世忠、张宪等中军将士反应过来,金军已经过河了。
  为做补救,刘锜等人将中军的所有骑兵集中起来,然后追上去掩杀金军。
  可这次,金军逃得极为干脆。
  金人全都上马,马不能带的东西,全部抛弃。
  至于不会骑马的人,更是全都被抛弃。
  因此,何栗、冯澥、曹辅、路允迪、张徵、谭世勣、汪藻、康执权、元当可、沈晦、黄夏卿、郑肃、郭仲荀、司马朴等大臣,以及太学六局官、秘书省官等被金人掳走的宋臣,以及大量赵宋宗亲,全都被中军解救出来。
  不过——
  让人费解的是,赵氏之人,一众帝姬、宗姬的驸马(其实是所有已经进入后宫的女人的丈夫),总之,所有与李衍有利害关系的人,中军竟然一个都没救到。
  而后来金人回到上京,昭告天下说,他们只带回来了不到一百个宋人。
  这事成了后世那些抹黑李衍之人污蔑李衍的一个重要话柄——他们以阴谋论,认为是李衍派人或者是李衍的人趁乱杀死了所有与李衍有利害关系的人。
  对此,那些对李衍推崇备至一心维护李衍之人,也是百口莫辩,因为他们实在是没有更好的解释,他们只能说,人不狠,站不稳,处在李衍的位置看,不杀了这些人,难道还留着他们?
  扯得有点远了。
  中骑一直追到离壶关只有不到百里的地方,才追上了金军。
  见中骑追来,完颜宗翰亲率一万女真人殿后。
  双方经过几次试探之后,在一处平原上,展开了一场血腥厮杀。
  因为步军和奔雷车部队没有及时跟上来,这是一场纯纯粹粹的骑兵对杀。
  金军,准确的说是,女真骑兵,正好一万。
  而中军,所有部队加到一起,三万五千人,六七万匹战马。
  可以说,不论是从人数上,还是从马数上,中军这边都占了绝对的优势。
  然而——
  打起来以后,中军这边才知道,这场仗并没有他们之前想象得那么轻松。
  战斗一打响,完颜宗翰就身先士卒——他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拼杀在所有女真人的最前面。
  可能是正是因为如此,也可能是被中军咬杀了一两个月的怨气集中爆发,还有可能是走投无路的女真人激发了其死志,更有可能是想起了他们女真人往昔的辉煌,总之,女真人这次爆发出来了极强大的战斗力,让中军将士终于体会到了,甚么叫“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
  不过——
  中军这边也全都是精锐骑兵,第一营,铁浮屠,拐子左右军,义勇营,全部出动,并且由悍将张宪所统领。
  双方从早上一直杀到中午,又从中午一直杀到下午。
  直到傍晚时分,完颜宗翰被杨再兴一枪挑下了战马,这场战斗才算结束,剩下不到一千女真人在两万中骑的团团包围之下终于放下兵器跪地投降。
  虽然取得了这场大战的最终胜利,斩杀了金军主将完颜宗翰,全歼了这一万女真人,可中军将士无一人脸上有胜利的喜悦。
  先不说,女真人虽然败了,但他们的战略目前达到了——他们成功拖住了中骑整整一天时间。
  只说,这场仗的本身。
  这场仗打得太惨烈了。
  除了投降的这不到一千女真人,其余女真人几乎全都战死。
  而中军这边的死伤更是高达一万五千多。
  单以死伤人数论,这场仗中军这边实际上是败了。
  而且,不要忘了,中军这边可谓是精骑尽出。
  所以,中军将士并不认为这是一场大胜。
  女真人的悍勇,赢得了张宪、卢俊义、杨再兴等中军将士的尊重,以至于他们并没有将这一千多女真人尽数屠杀,只是将已经杀死了的女真人削首制成京观。
  由于有完颜宗翰他们这一万女真人做出的巨大牺牲,另外一万多金人成功撤入壶关,然后马不停蹄的北上。
  张宪他们全都是骑兵,不具有攻城的能力,所以,被拦在了壶关外。
  三日后,刘锜和韩世忠率领大军陆续抵达壶关。
  五日后,折可求率领折家军也来到了壶关与大部队汇合。
  刘锜分出一军,让他们送完颜宗翰的尸体、押送金军俘虏、护送被解救出来的人质、运送他们缴获到的金人从宋国抢动讹诈的东西回东京面圣。
  这里顺便说一句,金人从宋国抢走的最珍贵的珍宝,以及金人掘了巩义宋陵所得的最珍贵的重宝,暂时不翼而飞。
  有人说,完颜宗翰生前曾派亲信之人将这些重宝全都运到嵩山上的一个秘洞中藏了起来,准备以后有机会再来将其带走。
  回京献俘的部队走后,刘锜和韩世忠兵分两路,一路继续攻打壶关,一路绕道平阳府,准备从平阳府北上,而张宪则带着本部人马去了陕州,准备夺取潼关,将宋西军锁在陕西,不教宋西军出来捣乱。
  没错。
  刘锜、韩世忠、张宪所摆出来的架势,正是准备一举收复河东!
  ……


第七百零八章 美妇
  ……
  东京郊区。
  由十五辆马车组成的一个车队正从远处驶来。
  待到车队近一些,一些路人愕然发现,这个车队的主人竟然是一个美妇。
  这美妇,一身白色的拖地长裙,宽大的衣摆上绣着粉色的花纹,臂上挽迤着丈许来长的烟罗紫轻绡,芊芊细腰,用一条紫色镶着翡翠织锦腰带系上,乌黑的秀发用一条淡紫色的丝带系起,几丝秀发淘气的垂落双肩,将弹指可破的肌肤衬得更加湛白,脸上未施粉黛,却仍掩不住其绝色容颜,她神情淡漠,恍若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一般。
  这美妇姓“李”,丈夫姓“赵”,原是淄州留守。
  一年前,金人败盟南下,赵留守因平定地方逃兵扰乱秩序有功转一官,眼见着前途就要更加璀璨。
  可没想到的是,仅仅时隔半年,金人就再度南下,辽东王李衍也出兵中原。
  赵留守乃饱读诗书之人,怎会做那二臣之事?
  在中军,嗯……那时应该还叫梁山军,打到淄州时,赵留守实在是无力抵抗,只能挂印而去。
  在那之后,赵留守与李氏过起了你耕我织的田园生活。
  夫妇二人本想就这样一直到老。
  不成想,不久前赵留守突闻噩耗,老母死于江宁(后世南京市),于是匆忙南下奔丧。
  赵留守走后不久,李氏得到一个消息——赵康王在南京应天府即位成为赵宋的第十位皇帝。
  又过不久,李氏又听到了一个消息,中金开战,宋军大败退致长江以南。
  眼见着,中宋就要画江而治。
  李氏不禁担心起来——淄州与江宁之间的距离虽然不算远,可一旦中宋画江而治,那么两地就会分属两国。如果两国的关系紧张些,那她再想见到她丈夫赵留守,可就是千难万难了,说不定,两人会就此天各一方。
  思索了两日之后,李氏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南下找自己的官人去。
  李氏也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