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水浒逐鹿传-第1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非如此,不能泄我等滔天之恨!”
“……”
再往后是由上马匹骡马拉着的上万尊没良心炮——这些没良心炮是经过无数次改进的最新型没良心炮,每一门都有一个牢固的架子和两个轮子,可以用马拉着,也可以由人推行,使用时,只要将轮子固定住,便可以随意放炮,另外,新一代的没良心炮,射程变远了不少,威力变大了不少,精准度也有很大的提升。
“乖乖,这么多飞雷炮,一下子不就得将金军全都轰飞!”
“俺在守城时曾看过这飞雷炮大发神威,一炮就能轰死七八个金贼,金贼那连床弩都射不破洞子,只要挨上三五炮,藏在洞子里面的金贼就全都得被轰死,以前我可从来没见过威力这么大的武器!”
“梁山军有这么多飞雷炮,天下谁人能敌,胡人怎敢侵犯?我想,不久之后,就会天下太平了。”
“……”
没等神机营和飞雷炮过去,就有人惊呼:
“快看,那是些甚么鬼东西?”
“大惊小怪,那是象,陆地上最大的动物,孟人和傣人喜欢将象练战象,这战象跋山涉水如履平地,刀枪不入,势不可挡,它那长长的鼻子轻轻地一点就将人卷起,然后将人摔得粉身碎骨,那巨大的象蹄踩到人身上,人便成为肉饼,往往战象一出,敌军便惊慌失措,丢盔弃甲,抱头鼠窜。”
“都传说辽东王已经打下中南诸国和天竺国,威震南洋,如今看来,此绝非虚言,否则辽东王怎么会有数万头战象?”
“……”
等象群近了一些,东京军民才看见,每头大象的后面都拉有一辆大车,车上堆满了黄灿灿的粮食。
数万辆象车上,至少有数百万石粮食。
看见这么多粮食,都已经饿得开始吃人肉的东京百姓,立即开始欢呼雀跃。
“看见没有,这么多粮食,咱们再也不用挨饿了!”
“呜呜呜,俺终于又看见粮食了!”
“辽东王万岁!万岁!万岁!”
“……”
对于饿得饥肠辘辘只得了点踏白军、第一营、梁山左路军军粮接济的东京百姓而言,这堆积如山的粮食远比那些雄壮的军马和威力巨大的武器更能得到他们的心。
在那数百万石粮食背后,茫茫一片又一片的牛羊,多不胜数,有人猜测那至少有三五十万头。
这更表示水泊梁山的粮食充足,东京的百姓再也不用挨饿了。
这让东京的百姓更安心,也更倾心辽东王李衍当天下之主。
就在这时,有人喊道:“快看,大王来了!”
听见此言,所有人都向远处看去,想看看那位折服了杨再兴、卢俊义、杜壆、史文恭等绝世猛将,发明了奔雷车、飞雷炮等利器,创造过无数传奇的辽东王,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大英雄?
……
第六百五十一章 她们的男人要当皇帝了
……
身躯凛凛长七尺,相貌堂堂似堆琼,身穿三重唐猊光明铠,胯下爪黄飞电,不怒自威,天生一派帝王相。
让东京百姓最惊讶的并不是李衍俊朗刚毅颇具帝王之相的相貌,而是李衍的年轻。
李衍马上就三十六了,但看上去仍就像二十七八岁,而且强壮健康。
对于一个最高领导人而言,年轻和健康是极为重要的,也是实力的一种体现。
见李衍如此年轻健康,东京民众对李衍成为新朝之主,更没有抵触了。
因此,很多人都是发自内心的欢迎李衍进入汴梁城入主中原。
率领大军入城,李衍可以说是经验极其丰富,驾轻就熟,辽国的西京、燕京、东京,高丽的西京,泰封的开京,日本的京都,高棉的吴哥城,等等,李衍曾率兵进入过数十座大城,其中仅国都就近十个。
可没有一次,李衍像这次这么激动。
虽然截止到目前为止,李衍仅占据了一个山东(还并不完全,仍有一小部分被赵构占据着)、部分河北和一小部分河南,还有大片的中原疆土在金人和残宋的手上。
可只要夺下了东京,就意味着,李衍要登基当皇帝了。
这次可由不得李衍再推辞和拖延了。
首先,国不可一日无主。
其次,名不正言不顺,李衍不登基当皇帝,没有名义接管中原的疆土。
再次,李衍不是一个人——李衍代表无数人,这些人都在等着李衍登基,然后水涨船高。
事实上,在来东京之前,赵鼎、孙静等人就一同来见李衍,他们难得极为一致的劝李衍,到东京之后,立即登基为帝。
赵鼎、孙静等人的理由很多,主要就是,目前,赵宋被废,中原无主,又没有合适的继承人,而李衍的实力最强、威望最高,是目前最适合当皇帝力挽狂澜之人,只要李衍能及时登基为帝,然后昭告天下,摄于李衍的实力和威望,天下应该不会大乱,很多地区可以不攻而归顺,百姓将少受不少罪,汉人少伤不少元气,天下也能早点太平。
当然,这些都是拿到台面上说的话,真正的原因是,李衍不登基,就会有别人登基,李衍不以皇帝的名义继承宋国的遗产,就会有别人来继承宋国的遗产,此消彼长之下,李衍要想统一中原,将会多花费无数力气。
总而言之,目前是李衍当皇帝的最佳时机。
当皇帝啊!
从秦王赢政统一天下并且开始称“皇帝”,一直到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皇帝溥仪被推翻,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一共经历了八十三个王朝,历时两千一百三二年,总共才有四百零八位皇帝,而开朝皇帝更是只有八十三位,现如今李衍出现,打乱了历史,可能连八十三位都没有了,身为这些人之一,李衍如何能不激动?
不用想,他李衍一定能名留史册,兴许还能像秦皇汉武一样,留下一段传奇!
带着这样激动的心情,李衍一边向他的子民挥手、一边向他的皇位大踏步的前进……
接下来是千余辆漂亮的马车。
这些马车中坐着的是李衍的妃嫔与儿女。
李衍如今所走之路,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因此,李衍索性就破釜沉舟,将自己的家人全都接了过来,全家人同舟共济。
刘慧娘通过车帘的缝隙看着路两旁的人群,感慨万千!
她是真没想到,有一天她能母仪天下。
回想起一路跟李衍走过来,她真有些恍然如梦之感!
她还记得第一次见李衍时候的场景。
那时,她就觉得李衍是一个英雄豪杰,就是有些性急,当天晚上就把她睡了。
想到这里,她暗啐了前面坐在爪黄飞电上的李衍一口。
说起来,李衍除了太好色以外,真是样样附和她的心意。
此生能嫁给李衍,她很感谢老天如此厚待她。
没想到,老天对她如此之厚,不仅让她嫁给李衍,还让她担任皇后!
感谢老天!
不久之后,李师师的马车过来。
李师师也感慨万千!
当初,赵佶碍于祖宗、碍于群臣之口,怎么都不肯纳她入后宫。
如今,她还是进入了皇帝的后宫,而赵佶却成为阶下之囚。
赵佶文采风流,才华出众,那一手妙字,世间绝有,也曾一度折服她。
只可惜,往事如烟,全都已经散去了。
现在,她只希望,赵佶不要遭太多罪,能有一个不太差的结局。
毕竟爱过。
萧贵哥和萧普贤女坐在一辆马车中。
萧普贤女看着车外欢迎李衍的人群,有一种大仇得报的快感,道:“大宋背盟,联金灭我大辽,如今也被金人所灭,被我水泊梁山所取代,真是天理循环,报应不爽。”
萧贵哥则要平和得多,她道:“希望他能顺利夺得天下,尽早还世间一个太平。”
萧普贤女道:“放心吧,这世间若有一人能平定天下,那人非他不可。”
萧贵哥道:“你觉得他得用多少年才能平定这个天下?”
萧普贤女沉默了一会,道:“金人吞并了咱们大辽,又吞并了宋国不少疆土,实力不容小觑,宋国虽灭,残余势力也同样不可小觑,还有西夏、蒙古诸部,内忧外患,我想,即便雄才大略如他,没有十年,也难以平定天下。”
萧贵哥看着李衍的背影悠悠地说道:“十年……那时咱们就老了吧?你看看他,多年轻,这几年,岁月仿佛在他身上停止一般……听说,赵宋的三千多名皇室和宗室女子被一网打尽,还听说,赵鼎等人建议他将这三千多名女子全都纳入后宫……不瞒你说,没有骨欲、斡里衍、大奥野,我都不知道他还会不会再来我这里。”
一直暗中想尽办法维持自己年轻的萧普贤女,既安慰萧贵哥,又安慰她自己,道:“放心吧,你我也只不过才比他大两三岁而已,就凭你我原来的身份,十年之内他不会对咱们不感性趣的。”
虽然说是这么说,可男人向来都喜欢年轻的,她们离四十越来越近,关键是李衍的女人越来越多,因此,她们越来越没自信,以至于她们不得不主动用她们年轻的女儿和各种各样的手段勾住李衍的心。
这么说吧,萧普贤女和萧贵哥,一方面希望李衍越来越强大,这样才能保护她们,一方面又担心李衍越来越强大,因为这就意味着李衍的女人越来越多,她们要跟更多的女人分享一个男人。
所以,萧普贤女和萧贵哥是李衍的女人中最矛盾的。
其实,不仅刘慧娘、李师师、萧普贤女、萧贵哥,李衍的其她女人,也都感慨万千,心情复杂无比,毕竟她们的男人要当皇帝了,要当中原之主了。
……
第六百五十二章 赏罚分明
……
东京城是十二世纪初期全球最繁华的大都市,富丽甲天下。
虽然今冬下了很多场大雪,东京城又打了好几个月的仗,可通衢大道上如今还是一尘不染,连一片雪花都看不见。
不用想,李衍也知道,肯定是有人打扫过这里。
李衍勒马,然后问身旁的李助和唐恪等人:“是谁打扫的街道?”
李助道:“是王时雍王大人想到的此事,徐秉哲徐大人亲自带人打扫的。”
李衍点点头,道:“回头让他们二人单独来见我。”
就在不远处的王时雍和徐秉哲听了此言,就都是一喜,他们卖力为李衍和新朝“尽忠”,终于得到了相应的回报。
有些时候,你不得不承认,汉奸也有汉奸的好处,尤其是那些有能力的汉奸。
就拿王时雍和徐秉哲来说。
在柴进、陈希真、武松等人奇取汴梁城之后,王时雍和徐秉哲对保住汴梁城、稳定汴梁城的局面,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更别提,王时雍还帮李衍逼原宋臣站队,为李衍招揽了无数人才。
而且,王时雍非常聪明的将原本要进献给金人的法驾卤簿、金银绢帛、奇珍异宝等物全都进献给了李衍——这是很大一笔财富,甚至至少足够李衍打一两年仗用的了。
另外,王时雍还送给李衍一份大礼。
王时雍按照内藏元丰库、大观库簿籍之记载,顺藤摸瓜,将大内诸库中的珍宝全部找到,然后一件不少的全部封存造册,全都进献给了李衍。
同时,王时雍又十分大胆的来到龙德两宫,将赵佶平时收藏的珍宝奇物也全部封存造册,全都进献给了李衍。
大内诸库中的珍宝太过繁杂,就不说了,只说赵佶所收藏的珍宝。
众所周知,赵佶平时好玩珍宝,但他具体玩些什么珍宝,人们大都无从知道,即使有司与宰相,也不知道。
直到王时雍带人搜找出来这些宝物,将名册上报给了李衍,李衍才知道,赵佶的收藏有多惊人。
名人字画数千张——在和平年代,这些字画中最便宜的一张,也得价值万金。
西海夜珠、王中正陈抟烧金之类,以及其它真珠、美玉、珊瑚、玛瑙、琉璃、花犀、玳瑁之属,各以千计。
王时雍粗略的统计一下:
真珠四百二十三斤,玉六百二十三斤,珊瑚六百斤,码瑙一千二百斤,北珠四十斤,西海夜珠一百三十个,朱砂二万九千斤,水晶一万五千斤,花犀二万一千八百四十斤,象牙一千四百六十坐,龙脑一百二十斤,金砖一百四十叶,王先生烧金、陈抟烧金、高丽进奉生金、甲金头盔各六副,金鞁、金马杓、金杵刀、金作子四百二十五副,玉作子六百副,花犀带、金带、金朿带、玉朿带、镀金带、金鱼袋等,上皇合分金钱四十贯、银钱八十贯,皇帝合分金钱二十贯、银钱四十贯,皇后合分金钱十一贯、银钱二十二贯,银火炉一百二十只,金火炉四只,金桌子百二十只,银交椅二十只,金合大小四十只,金水桶四只,金盘盏八百副,金注碗二十副,金银匙筯不记数,金汤瓶二十只,琉璃盏一千二百只,琉璃托子一千二百只,珊瑚托子四百只,码瑙托子一千二百只,真珠扇子四百合,红扇一百合,蓝扇一百合,行鸾扇三百五十合,大扇六十合,扇车一百辆。
可以说,有了这些东西,未来李衍再也不用为赏赐大臣、武将、妃嫔而发愁了。
王时雍这人的人品虽然不怎么样,但他所立之功却是实实在在的,而且是极为耀眼的。
李衍早已不是当初刚穿越来时的那个小愤青。
经过这么多年的历练,李衍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政治家。
因此,李衍不可能再以一个官员的史评,而任用官员。
赏罚分明可不只是说说的。
尤其是在这种时刻。
现在,有很多人都盯着表现最为突出的王时雍,想看看,李衍怎么回报王时雍的“忠心”。
如果李衍不重用王时雍,肯定会寒了不少新投之人的心,肯定无人再敢向李衍“表忠心”,进而有可能就会横生变故。
总之,李衍必须得重用王时雍、徐秉哲等人,至少目前阶段必须得这样。
皇城位于汴梁城中心稍偏西北,是宋王朝的中枢神经所在。
其面积并不大,周长仅五里,内有大小宫殿四十余座。
与汉、唐以及明、清皇城相比,北宋皇城的确显得有些狭小。
皇城从南往北大致可分为南、中、北三个区。
南区有中书省、枢密院、都堂、门下省、修国史院等中央政府办公机构,共有房屋约三千间。
中区有辉煌巍峨的大庆殿(朝廷举行大典的地方),有文德殿(皇帝日常上朝视政的宫殿),还有紫宸殿、垂拱殿、崇政殿、集英殿、保和殿、睿思殿等等,各宫殿都有各自不同的使用功能。
北区是后宫禁区,即皇帝与后妃们的生活区,外人不允许踏足。
皇城正门朝南,称宣德楼,楼门前是一个广场,可以举行大型集会活动。
此刻,这个广场上密密麻麻的站满了原宋朝的文武百官与僧道军民社会各界代表。
这些人,现在还没有资格去迎接李衍,只能在这里等候。
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李衍用不用他们这些人,还是两说的事。
李助小声跟李衍介绍了这些人之后,李衍冲他们朗声道:“我既到来,必再无人敢侵扰我汉人,你等今后尽可以安居乐业。宋朝灭亡,皆因君主昏庸无能,做不到掘选优秀人才治国,我不会犯这个错误,原宋朝官吏,我会根据你们以往的功绩和风评,酌情重新启用,另外,如今百废待兴,急需人才,所以我决定,一个月后,开一恩科,三个月后加开一恩科,半年之后再加开一恩科,为国家选拔人才……今日天色已晚,我又新至,大家暂且回去,不日便有明确榜文告示尔等。”
听李衍说,准备启用旧宋官员,又连开三次恩科选拔人才,那些有心仕途之人,心下大定。
宋朝已经亡了,李衍又是目前最适合成为新皇之人,而且李衍又这么通情达理,关键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不是那种能为赵宋陪葬之人。
所以,原宋朝的文武百官与僧道军民社会各界代表纷纷行礼谢恩。
政策这种东西,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
再者说,皇城近在咫尺,李衍不想,也不可能,在这里耽误太多时间——事实上,李衍的心已经飞进皇宫之中,飞到了他的龙椅之上了。
所以,李衍准备让原宋朝的文武百官与僧道军民社会各界代表免礼,然后就入主皇城。
可偏偏就在这时候,一个极不和谐的声音出现:“大王,秦桧有一言相劝!”
……
第六百五十三章 谁比我李衍更适合当这个皇帝?
……
“秦桧?”
这个一定会吸引到李衍的名字,让李衍不禁向秦桧看去。
历史是复杂的,政治高层的勾心斗角更复杂,要想在朝堂上站住脚,光凭借一身正气,只能成为悲情英雄,绝对成不了事,历史上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政策下,会在奸臣和忠臣之间不断变换角色,这也充分证明,奸臣和忠臣的判断标准是完全动态的,是根据政治需要和政治背景来决定的。
这个道理,多年担任最高领导人的李衍,早就知道。
所以,李衍才能以平常心对待王时雍和徐秉哲。
可李衍的平常心却很难用在秦桧身上,哪怕,以李衍目前的眼光看,秦桧的确是有大才的,对于赵氏和南宋是有大功的,他帮赵构稳定了赵家的江山,在他的主持之下,只偏安一偶的南宋的经济同样很发达,从某种程度上说,他让赵宋缓亡了二百年,算是一个很有能力也很称职的宰相。
然而——
这些却不能让李衍不讨厌秦桧。
有一年,李衍出差去临安,路过一个油条摊,发现那里生意异常火爆。
出于对美味的猎奇心理,李衍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长队,才买到了几根那家的油条。
结果,吃过之后,李衍发现,那味道就是寻常的油条。
带着好奇心打听了一下,李衍才知道,那个油条摊之所以生意火爆,就是因为那个小滩的老板固执的将油条叫做“油炸桧”,还弄了一个秦桧的跪像放在锅旁供人唾弃。
由此可见,人们对秦桧的恨,哪怕是过了上千年,都不曾消减。
受后世各种各样宣传的影响,李衍真的无法公平看待秦桧这个人。
但话又说回来,李衍毕竟是要当皇帝之人,是想当千古一帝之人,心胸还是有一些的。
所以,李衍尽量克制自己对秦桧的反感,看着秦桧问道:“你想说甚么?”
秦桧冲李衍郑重一拜,道:“赵氏自祖宗以至嗣君,一百七十余载,功德基绪,比隆汉唐,实异两晋,皆因奸臣渝盟,结怨邻国,谋臣失计,误主丧师,遂使生灵被害,京城失守。
宋之于中国,号令一统,绵地数万里,覆载之内,疆域为大,子孙繁衍,充牣四海,德泽加于百姓,前古未有。
宋之有天下,九世宥德。
兴亡之命,虽在天有数,焉可以一城而决废立哉?
昔西汉绝于新室,而光武乃兴;东汉绝于曹氏,而刘备据蜀;唐为朱温篡夺,而李克用父子犹推其世序而继之。
如今康王积天下之兵于南京,若废赵氏,康王必起大兵复宋,汉人势必自相残杀,大王则成为千古罪人矣。
若大王还政于赵氏,携康王共同驱除鞑虏,复我中华,必名传千古,或可成为古往今来第一贤臣,岂不美哉?
为天下计,为大宋计,为大王计,秦桧请大王还政于赵氏,成为千古第一贤臣!”
耐心听完秦桧之言,李衍看着秦桧,不动声色地问道:“这就是你的全部见解?”
秦桧微微一怔之后,道:“然也。”
李衍听罢,心道:“真是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闯进来!我还在犹豫要不要放过你,结果你自己找死,竟然让我还政给赵跑跑那个只会逃的家伙,好好好,那就让我为岳飞报这个大仇!”
念及至此,李衍直接变脸,呵道:“肤浅!自私!居心叵测!”
秦桧被李衍骂得面红耳赤,道:“请大王指教!”
李衍道:“赵佶奢侈无度,赵桓狗屁不通,致使金人南下奸淫掳掠,屠戮勒索我汉人良善百姓,令我汉人蒙此奇耻大辱,你竟然还让我还政于赵氏?难道是想让汉人永远卑恭拘膝,年年纳贡,岁岁称臣?”
秦桧辩道:“纳贡只是权宜之计。”
李衍鄙视道:“维持了一百年的权宜之计?”
秦桧硬着头皮道:“给大辽和西夏的那点岁币,于我大宋而言,只是九牛一毛,只要……”
李衍接过话头道:“只要多从百姓身上收取一点就有了,是吧?”
“呃……”
秦桧无言以对,因为这就是事实。
过了一会,秦桧转移话题道:“大宋从未称臣,与大辽乃是兄弟之邦,与西夏……”
李衍呵道:“屁话,打不过就是打不过,说那么多干甚么,你敢说,赵宋如果能打过辽国和西夏,会不去收复被辽国和西夏霸占的汉人疆土而跟辽国和西夏结成所谓的兄弟之邦?”
这更是不争的事实,所以,秦桧仍就无言以对。
李衍又道:“我再来问你,假如我还政于赵宋,谁可为皇帝?谁比我李衍更适合当这个皇帝?”
“这……”
谁来当皇帝,岂是秦桧这个小小的御史中丞能决定的?
更关键的是,赵宋目前真的很难选出一个适合当皇帝的人,尤其是当这个特殊时期的皇帝的人。
赵佶,为逃避责任,退位给赵桓,如今已经是太上皇,不,准确一点说,如今连太上皇都让金人废了,关键是,靖康之耻,赵佶是罪魁祸首。
赵桓,无能,丢人,被金人所废,更是直接导致靖康之耻之人。
赵谌,别说已经横死,就是不死,那也只是一个不到三岁的孩子,怎么可能当这个时期的皇帝?
赵构,从目前赵氏的情况来看,无论如何都轮不到赵构当皇帝——上一世赵构能当皇帝,那是因为赵匡义一支全都被金人捉走了,只剩赵构一个,而赵构手上又有一定的兵马,所以只能推选赵构来当皇帝。
总而言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从赵氏实在是选不出一个适合当皇帝之人——赵宋皇室之人,威望全都不够,至少,跟李衍相比,威望全都不够。
这不是李衍,或是金人,造成的,而是赵氏自己造成的——历任赵皇,防范皇室之人如防贼,非皇储根本就没有机会建立自己的威望,如今,赵佶、赵桓被废,赵谌已死,赵氏谁能堪当这个大任?
这也是后来赵构当了皇帝之后立即天下大乱的原因之一。
见秦桧哑口无言,李衍道:“既然没有人比我李衍更适合当这个皇帝,那我李衍责无旁贷,中国百姓,中华大地,我李衍一肩扛起。”
说到这里,李衍环视一圈,一一看过那些目瞪口呆之人,然后朗声说道:“我李衍不需要搞劝进的小把戏,三日之后就是我李衍的登基大典……这个皇帝,我李衍当定了!”
……
第六百五十四章 吾皇万岁
……
“三日后就登基,辽东王未免也太心急了吧?”
“你懂甚么,国不可一日无主,辽东王如果不快点登基,昭告天下,天下非大乱不可。”
“想想,还真有点恍然如梦的感觉,几天前还是宋朝,再过三天就是新朝了。”
“要我说,辽东王一定是对赵氏太失望了。”
“此话怎讲?”
“你想啊,当初辽东王死伤了数万人马才抢回来了燕云十六州,结果,仅仅三年多时间,赵宋就将辽东王辛苦打下来的燕云十六州弄丢了,还被金人占了河北河东打破京都,然后被废,让咱们汉人蒙羞,成为笑话,你想,辽东王那样铁骨铮铮的汉子能不对这样的赵宋失望吗?”
“话说,赵氏非不德,从太祖到哲宗,赵氏的皇帝大多仁慈英明神武,不想到了徽宗和钦宗这里,却将祖宗基业一败而光,真不孝矣。”
“时也!运也!命也!大宋亡了,只能说它的气数已到。”
“亡就亡吧,这样只会勒索咱们良善百姓的王朝,早就该亡了,说真的,我也对大宋失望透顶,上百万大军,上亿民众,贯朽粟陈,竟被人打到家里,捉去了皇帝和所有皇族,它不亡,天理何在?”
“赵宋亡不足惜,可苦了咱们这些良善百姓,掘金献女,被那金狗所欺,若不是有辽东王站出来收拾这个烂摊子,咱们说不准就成了那亡国奴。”
“辽东王到来,金人再退二十里,说明金人非常畏惧辽东王,我想,也只有这样有威望的皇帝才能保护我们安居乐业。”
“谁爱当皇帝谁当,反正轮不到我,与谁当皇帝相比,我更关心辽东王给不给咱们分粮,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
“吃吃吃,你就知道吃,辽东王运来了那么多粮食,还能让你再饿着?谁当皇帝,可不是跟你毫无关系,而是至关重要,要是原来的皇帝是辽东王,金狗怎敢犯境,大宋能死这么多人?你们的财富能被朝廷搜去献给金狗?”
“你说得不错,这由谁来当皇帝,还真重要……对了,咱们被金人搜去的金银,还能要回来不?”
“上哪要?跟金人要,还是跟赵宋要?谁能说得清楚那些金银现在哪去了?所以啊,那些金银,你们就不用想了,就算新朝能抢回来,多半也会充入国库,能给咱们免几年锐,就阿弥陀佛了。”
“……”
东京城中到处都在议论李衍在三日后登基一事。
这也正常,毕竟这是改朝换代的大事,又与他们切身相关,他们怎么可能不议论?
甚至,当着李衍的面,他们就已经小声议论起来。
李衍就在这纷纷议论声中,带着随从人员进入宣德门后面的皇城之中。
入了宣德门之后,东西有左、右升龙门及两廊,正北在宫城中轴线上即为大庆殿。
大庆殿,共九开间,左右有东、西挟殿各五间,殿后有后阁,阁后有斋需殿,殿庭广阔,可容数万人。
闲言休赘。
李衍带着文武百官来到大庆殿的正殿之后,站在门口四下看了看,然后就径直向着只有皇帝才能坐的龙椅走去。
看了看这张无数人向往的椅子,李衍转身坐了上去。
见此,跟李衍进来的文武百官全都激动不已!
在赵鼎和许贯忠的带领下,文武百官齐拜道:“臣等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虽然三日后才举行李衍的登基大典,可从李衍坐到龙椅上的这一刻起,李衍其实就已经是皇帝了,这是见证这一刻的人的共识。
品味了一下当皇帝的感觉,李衍才道:“免礼平身。”
文武百官直起身体后,李衍又道:“我们有都是时间庆祝,所以不急于这一时,当务之急是先让朝廷运转起来,这样才能不给敌人可乘之机,才能不愧对黎民百姓。”
文武百官齐声道:“诺!”
李衍也不啰嗦,直接道:“我……朕任命,闻焕章为中书门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