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水浒逐鹿传-第1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宗泽听言更高兴,道:“大元帅谬赞。”
看了一眼赵构带来的无边无际的人马,宗泽喜道:“有大元帅带来的这两万多人马,再加上臣等所统制的两万人马,咱们终于可以去救援京师了。”
听了宗泽此言,赵构脸上的笑容一僵!
不过,赵构很快就又展颜一笑,道:“此事不急,咱们稍后再谈,来来来,本王为老将军介绍几位跟老将军一样的忠臣良将。”
听赵构说救援东京不急,宗泽的眉头就是一皱!
如今,汴梁城的外城已经被金贼攻破,赵桓已经被金人扣在金营,汴梁城说不准甚么时候就会彻底被攻破,然后汴梁城中的人就会遭受灭顶之灾,可以说,救援东京已经是十万火急迫在眉睫的事了,怎么到赵构这里,此事就变得不急了?
赵构仿佛没看见宗泽那紧皱的眉头一般,继续给宗泽介绍新近加入大元帅府的文臣武将。
宗泽耐着性子与这些新人一一认识了之后,找个空隙再次道:“大元帅,咱们何时起兵勤王?”
赵构心中不悦,但还是压下心中的真实想法,小声跟宗泽说道:“老将军可知,李衍那恶贼已经趁火打劫来了?”
……
第六百二十章 驱虎吞狼
……
开德府。
原府衙,现在的副元帅府。
宗泽请赵构上坐了之后,道:“辽东王出兵一事,可曾证实?”
汪伯彦道:“不只宗副元帅在履行副元帅之职,本官也没有懈怠,本官收到准确消息,三四万梁山军已于十二月七日从登州登陆,当时愚民夹道欢迎,奔走相告,十二月十一日这支梁山军度过胶莱河向青州挺进,十二月十六日到了京西西路,其行军速度非常快,怕是要不了十天半个月,就会到达开德府。”
黄潜善补充道:“我们出发之前,已有民众得知梁山军来趁火打劫了,他们纷纷涌向京西西路去迎接梁山军。”
说到这里,黄潜善一脸悲愤道:“陛下为国事日夜操劳,不想民众却弃陛下而迎辽东王!”
汪伯彦道:“民众早晚会知道,谁才是正统,当务之急的是,咱们应该想一想应对之策,前门拒虎,后门进狼,值此关键时刻,咱们务必要妥善应对,否则恐怕会有负大宋这一二百年江山。”
耿延禧想了想,道:“施驱虎吞狼之计如何?”
大元帅府成立了之后,赵构任命耿延禧、高世则为参议官;徽猷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张悫、直龙图阁京东转运副使黄潜善为随军应副;徽猷阁知信德府梁杨祖为随军运使;杨渊、王起之、秦百祥为干办公事;蓝珪、康履、黎楶、杨公恕、韩公裔为主管机密文字;武显大夫陈淬为兵马大元帅府都统制;伍军兵马敦武郎赵俊等为中军统制;翼赞大夫刘浩为前军统制;武显郎张琼为左军统制;修武郎尚功绪为右军统制;果州刺史王孝思为后军统制。
这些人也是南宋的基础班底。
众人都看向耿延禧,想让他具体说说,怎么驱虎吞狼?
耿延禧其实并没有想好怎么驱虎吞狼,所以,见众人都看他,他只能硬着头皮说道:“咱们能不能想办法让金军和梁山军斗,然后坐收渔翁之利?”
高世则摇摇头,道:“辽东王不宣而至,很可能与金贼有默契,我大敢猜测一下,有没有可能是金贼和辽东王准备联手灭了咱们大宋?”
高世则的这个猜测,让所有人的脸色都变得很不好看!
张悫道:“咱们不能自己吓自己,辽东王向来注重大义,当年,为了汉人之间不自相残杀,被胡人渔翁得利,辽东王将燕云拱手送给咱们大宋,接受太上皇删封的辽东王,后来更是出兵夺取了金人的辽东半岛,差点跟金国全面开战,逼死了金太祖,在这种情况之下,辽东王是不太可能跟金人狼狈为奸的。”
张悫此人善理财,论钱谷利害,犹如指掌,大元帅府能开张,能有今日之势,其功不可没,所以,他说话还是有一定的份量的。
黄潜善道:“辽东王若是来解我大宋之危难的,绝不可能不宣而至,如今他毫无通告,便派遣数万大军向东京方向快速挺进,必有不可告人之目的。”
让人没想到的是,宗泽竟然符合黄潜善,道:“不错,绝不可乐观看待辽东王派兵向东京挺进一事。”
赵构看向宗泽,道:“老将军真明察秋毫也。”
宗泽一脸忌惮道:“老夫曾与辽东王打过交到,深知此人乃当世枭雄,与其打交道,绝不可大意!”
陈淬道:“可是当时辽东王攻破登州囚禁副帅那次?”
宗泽道:“正是那次,当时辽东王曾想老夫为他效力,可老夫哪是那软骨头的二臣?后来,老夫杀了看守,逃出登州。”
梁杨祖道:“我知此事,当初副帅连上数道奏章,说辽东王必成大患,应速剿之,可蔡京、童贯等人皆不理睬,不想老将军一语成谶,辽东王真成了咱们大宋的大患。现在看来,蔡京、童贯等人,真真是祸国殃民,死不足惜!”
宗泽道:“现在再说此事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以老夫对辽东王的了解,他选择在此时出兵,必有深远的意义,咱们不可不防。”
顿了顿,宗泽道:“依老夫看,咱们不如趁梁山军还未到来,兵发东京,先解了东京之围再说,然后举全国之力,将金军和梁山军都赶出咱们大宋。”
汪伯彦看了宗泽一眼,道:“宗副元帅竟然想以区区四万多兵甲不全东拼西凑之师力敌金国的十几万大军和辽东的源源不断大军,看来,连胜金人十三场,让宗副元帅信心爆棚啊。”
宗泽道:“谁说咱们大宋只有这四五万人马,旁得不说,北道总管赵野、西道总管王襄、河东北路宣抚使范讷、知兴仁府曾懋,他们三人手上就有十万人马,只要大元帅勒令他们一同出兵救援京师,咱们在兵力上已经不逊色金军了,如何不能一战?”
汪伯彦嗤笑道:“你说的这几人,连陛下的命令都不听,怎么会听康王的命令,痴人说梦。”
宗泽怒道:“你……”
汪伯彦不理会宗泽,而是看向赵构,道:“大王,我建议咱们去应天府,那里是咱们大宋的南京,城坚且地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背后有广大而又富饶的南方地区,可养百万大军,只要大王在那里站住了脚,不论金人,还是辽东王,皆不敢无视大王,兴许,东京之危不战而解。”
黄潜善道:“不错,北道总管赵野、西道总管王襄、河东北路宣抚使范讷、知兴仁府曾懋皆在南方,大王去了,可尽夺其兵,不久便能壮大,收复失地,指日可待。”
宗泽道:“若去应天府,岂不是拱手放金贼北去?”
汪伯彦冷冷一笑,道:“做人要脚踏实地,如今最重要的就是解大宋之危,而不是跟金贼死磕到底,被渔翁得利。”
宗泽明白,汪伯彦所说的渔翁是李衍。
说实话,如果没有李衍出兵一事,宗泽绝对是坚决抗金的。
可李衍横插这一杠子,让宗泽不禁有些动摇!
宗泽对李衍太忌惮了,甚至超过金人。
在宗泽看来,金人是没有能力颠覆大宋的,而李衍却有这个能力——宗泽在山东、河北两地为官多年,深知李衍在这两地的威望到底有多高,而大宋的国势又到了如今这般地步,所以,李衍若是来到山东、河北,此二地必会落到李衍手上,进而……
后面的事,宗泽不敢再想了,只是有些犹豫道:“那咱们就拱手将山东、河北让出去?”
见最难搞定的宗泽动摇了,汪伯彦语气变缓,道:“不是让出去,而是让出一块地方让金军和梁山军鹬蚌相争,等他们两败俱伤了之后,咱们再回来收复失地。”
宗泽虽然主战,但也清楚,以大元帅府目前所拥有的兵力,是不可能打过金军或是梁山军的,而撤去应天府聚集足够的力量,然后再回来收复江山,的确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可问题是……东京汴梁城中的人怎么办?
……
第六百二十一章 勒索
……
金军控制住汴梁城之后,完颜宗翰先是让赵桓出城会盟,然后在赵桓递交了降表之后,又将赵桓全须全尾的送回来。
之后,完颜宗翰一点一点的加重筹码,让赵桓君臣以为,他们不会颠覆大宋,只是想要勒索一些财物罢了。
事情的最初发展,好像跟赵桓君臣所猜测的差不多。
金军首先接管了宋国的内藏库,也就是赵匡胤置下用于收复燕云的封桩库。
五季失图,玁狁孔炽。艺祖造邦,基以募士。母畅侈心,要遵遗业。予不胜兹,何以成捷。龙虎兴昌运,山河镇国都。龟畴延宝祚,凤德显灵符。道盛尧咨岳,功高禹会涂。九重方执象,万里定寰区。
这首诗颂共七十二个字,每一字便为封桩库一库之号,如此封桩库便有七十二库。
每库在徽宗朝以前皆充满盈溢,里面是宋朝积累了一百七十多年的金银锦绮与各种宝货。
这些年,赵佶、赵桓父子将其中的金银全部取出,用以收复燕京和供给金人消灾。
可虽说如此,里面还有堆积如山的宝物,其中绢帛尤多,竟有数千万匹之巨。
完颜宗翰派去的萧庆,只查到了炽库,也就是说,只查了十库,便查不下去了,因为内藏库中的宝物实在是太多了,他不敢多看。
后来,完颜宗翰重新派亲近之人,来将内藏库诸库全部贴上封条,予以封闭,准备将来全都带回金国。
不久,完颜宗翰又派人入城,向宋国索要良马一万匹。
赵桓不仅将城中军队的战马全都交纳了出去,还将城中达官贵族家的马匹全都收刮一空,硬生生的给金人凑够了这一万匹马,以至于何栗等宰执上朝都只能走着来。
自此,赵桓君臣彻底丧失了突围出京的可能,皆成了瓮中之鳖,插翅难飞,让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心下大定。
不过,收了汴梁城中的马之后,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又想到,城中还有大量的兵器,这也能壮宋人的胆,也算是一个不小的隐患。
因此,完颜宗翰很快又派人入城,向赵桓索要这些兵器。
完颜宗翰给的理由是,这些兵器藏匿于民间,很容易造成京城内乱,不利于汴梁城恢复秩序。
完颜宗翰要求赵桓下令,让开封府收缴这些兵器,并送交到金营当中。
此时,赵桓已经连一丁点反抗的心思都没有,二话不说就全都照办了。
开封府很快就张榜公告,令市民在限期内交纳所藏的兵器,期满不交者依军法处置。
市民们都知道这是金人的命令,谁敢违抗?于是陆续将兵器交出来。
最后,各种兵器琳琅满目,堆积如山,开封府赶紧组织人力,用车辇运,用民夫挑,经过数日,才将这些兵器全都送到金营。
至此,赵桓君臣已经尽在金人的掌控之下。
完颜宗翰这时提出让赵桓派人去那些还在抵抗的地区,让那里的人放弃抵抗。
赵桓推诿(其实也是客观事实),说:“非是朕不下令,而是他们不尊朕之令。”
结果,金使萧庆当场就威胁赵桓说:“是他们不奉诏,还是皇帝不肯下诏?难道皇帝又要背信弃义?大金现已攻破东京,之所以兵不入城,乃是为了保存赵氏社稷,全活一城生灵。皇帝如若不肯下诏,二帅必定以兵去取。恁地时,两河之地仅存二十几个州郡,大金铁骑可一举荡平,然后生灵涂炭,皆皇帝之罪!”
赵桓赶紧下令,派出一波又一波的割地使配合金军招降还在抵抗的地区。
一个叫“欧阳珣”的大臣,与金人一道来到深州城下,他对着城上人悲恸号哭,大声喊道:“朝廷为奸臣所误,丧师辱国,吾拼一死来此,就是告诉汝等,切不可开城纵贼,要忠义报国!”
金人大怒,将欧阳珣执送燕京。
欧阳珣坚贞不屈,一路之上,骂不绝口。
最后,金人用油浇泼欧阳珣全身,然后点火将欧阳珣活活烧死。
其忠其烈,感召日月!
而从这时开始,金人开始无所忌惮。
金人先要,蔡京、童贯、王黼、张孝纯、蔡靖、李嗣本等二十余家家属,以及李纲、吴敏、徐处仁、陈遘、刘鞈、折可久、折可求等人,让赵桓君臣将之送交金军。
赵桓君臣将能找到的,全都给金人送了过去,不管这些人是否有功于大宋。
金人又要之前完颜宗望所勒索的那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表缎百万匹。
赵桓刚表示,你们已将我大宋的内藏库封了,让我拿甚么给付这些,金使萧庆就说:“囯相元帅说了,如果皇帝感到为难,不能如数交纳金帛,那就纵兵入城,让他们自己去取吧。”
赵桓听言,赶紧下诏,开封府全城搜找金银。
诏书一经颁布,京城上下,顿时又陷入一片恐慌之中——百姓原以为交出去马匹和兵器,事情差不多就该结束了,没想到又要搜刮金银财帛!
根据赵桓所下的圣旨,尚书省接着拟定了一份前任执政官以下官员,捐纳金银的具体标准。
经赵桓批准,开封府张榜公示:现在在京的前任执政尚书承旨内翰官员共有六人,每人各捐金二十两、银五百两、彩段三十匹;侍郎给事舍人谏议侍御正使承宣观察使左金吾卫上将军以上共有三十三人,每人各捐金十两、银四百两。
不久,开封府再次张榜,催促城里权贵豪富之家,赶紧到府交纳财物,并警告说,如有胆敢藏埋,允许诸色人等举报,将拿出十分之三的财物充赏,且先以官钱代支,其犯人依军法处置,而知情不报者,亦与犯人同罪。
开封府尹王时雍和徐秉哲根据圣旨,多次督责郑皇后(现在是郑太后)的父亲郑绅,让他赶紧交纳金帛。
可郑绅不愿将金帛全都捐出,打算隐匿一部分,结果被人举报。
赵桓得知情况后大怒,当即下诏,以隐匿金帛罪名,追毁郑皇后父祖一切官职。
因为此事牵连,被撤销官职者甚众,开封府的具体干办使臣等,甚至被枷项,并号令于市。
为了震慑赵桓君臣,金军攻陷颍昌府之后,金兵入城,到处搜刮财物,抢夺而去的金银绢帛以及鞍马等物,不可胜计不说,还在城内纵火屠杀三日,百姓罹难者无数。
此消息很快就传回汴梁城,赵桓君臣立即加快了往城外运送金银珠宝绢帛的速度,希望早点结束这场噩梦。
期盼金人早日撤军的赵桓,给御史台、大理寺与开封府下旨说:金人因金银之数未能完成,督责甚峻,希望御史台、大理寺与开封府加紧根治,对于逾期未缴纳者,不论何人,即行逮捕法办。
以王时雍、徐秉哲为首的金银根括官们,于是以奉旨为名,在全城展开了严厉的搜刮金银运动,不管是城里权贵豪族,还是官至承宣使,甚至也不论妇人封邑至恭人与夫人,必须一律缴纳金银,否则,将人带至开封府扣押,直至拿出金银而后已。
赵桓还下诏,允许人们用金银购买茶盐钞,议定价钱为,金一两准三十二贯,银一两准二贯二百文。
赵桓更是三次给开封府下令,令其张榜公告。
第一次公告是:凡是诸州县镇来京出公差做买卖的,都要变现金银,即日起尽快赴开封府交纳,隐藏者并依军法。
第二次公告是:所有京师天下富商大贾,应将所有店铺居宅收入之金银,尽快缴纳开封府,并允许举报,知情不报与之同罪,隐匿者并依军法。
第三次公告是:自宰执以下官员,应将赐金与金带,一并缴纳开封府。
赵桓甚至下诏,将神霄殿里的金宝轮,全部拆下来以充金数。
由此可见,为了凑足金银之数,赵桓与他的大臣们,可谓绞尽脑汁挖空心思费尽了心机。
其实,对于从政治上如何处理宋朝,完颜宗翰与完颜宗望根本无权做出决断,他们早已派人回上京,对此事向金国皇帝完颜吴乞买做出请示。
换而言之,到底该怎么处理宋朝,得由完颜吴乞买做决定。
所以说,截止到目前为止,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对赵桓君臣所做出的一切承诺,都是骗赵桓君臣的,目的无外乎是让赵桓君臣配合他们勒索罢了。
另一方面,金军可能是沉浸在那推积如山让人眼花缭乱的宝物当中,直到现在竟然都还不知道水泊梁山已经出兵了。
……
第六百二十二章 李衍大王终于回来了
……
出兵第十三日,刘锜所率领的前军终于抵达济州府。
其实,早在四天前,杨再兴所率领的第一营已经到了济州府。
当时,只有三五十衙役在主簿的带领下维持府中的秩序,济州府的其他官吏,一部分相应赵构的号召,前去投奔大元帅府,一部分隐遁起来,一部则逃去了南方。
第一营一到,百姓看见梁山军的大旗,问清楚真是梁山军,就打开了城门,然后将济州府献给了梁山军。
自从水泊梁山退出济州之后,济州的民众,一下子就从天堂掉进了地狱。
当年,水泊梁山在济州时,济州这里,无一饿死之人,不管甚么灾年,只要到了梁山泊,就都能活命。
而且,水泊梁山的人一向是公平买卖,水泊梁山在济州的短短数年之间,济州府就成为一个繁华的贸易区,左右之民皆洋溢着无尽的幸福。
可自从水泊梁山从济州撤走了之后,济州府民众的生活水平就每况日下。
前几年,宋国收复燕云之后,因为要救济燕云地区,宋朝廷从济州府这里征集了大量的民财,支援燕云,劳民伤财。
又赶上连年天灾。
不少实在是活不下去的人都逃去胶州半岛投奔水泊梁山去了,只有一些不愿离开故土的人,如今还住在济州府。
如今,济州府已经是十室九空,早已不复当年繁华的样子。
生活在济州府的民众,人人有菜色,路上到处都能看到饿死之人,甚至都有易子而食的现象。
前军的粮草一到济州府,赵鼎就找刘锜借了一部分军粮,然后摆了一百个施粥点救济民众,同时,又让军医将医棚支起来免费帮民众看病。
看到这些熟悉的施粥点和医棚,济州百姓无不喜极而泣,李衍大王终于回来了,梁山军终于回来了!
很快,这消息就四散出去,人们奔走相告,无数活不下去的民众纷纷涌向济州府。
见到这一幕幕,梁山军的将士无不以自己是一个梁山人而感到无比自豪!
赵鼎很快就全面接管了济州的所有政务,大批有经验的官吏被赵鼎井然有序的派到各个方面。
几天后,赵鼎以宣抚司的名义下令,以工代赈,将民众组织起来,修复济州府的城防,修复济州府的道路,清理河道,等等……
济州府开始恢复生机。
水泊梁山向来军政互不统属,管民的就别想管军,管军的就别想管民。
所以,文武向来是各忙各的。
就在赵鼎恢复济州的秩序的同时,刘锜已经制定出了出兵的计划。
这个出兵计划,并不是针对东京汴梁的,而是针对周边府城的。
刘锜之所以没有一头扎去东京汴梁,原因有很多:
首先,东京现在可是有十几万金军,而且大半是骑兵,百战而还的精锐骑兵,而刘锜手上目前满打满算也才三万五千多人马,直扑东京无异于是以卵击石。
其次,目前河南、河北的形势非常复杂,不仅有金军,还有宋军,而且,宋军的数量要远远大于金军,因此也是不容小觑的,要知道,宗泽可是以区区一万多兵马就十三败金军,这数十万宋军若是能团结一致,刘锜这三四万人马,是真不够看的。
再次,战争永远都是服务于政治的,虽然梁山军从不畏惧打仗,但也不能瞎打,总得等到将左右的形势全都摸透了,制定好了最有利于水泊梁山发展的作战计划,才能开战。
总之,这种倾国一战是不能盲目瞎打的。
不过——
虽说不能盲目开战,但这并不妨碍,前军先将整个山东拿下,增加自己的战略纵深。
所以,到了济州没多久,刘锜就下命,张显带一营人马去夺取东平府并驻扎在东平府,汤怀带一营人马去夺取濮州(后世山东菏泽鄄城)并驻扎在濮州,姚政带领一营人马去夺兴仁府(也就是曹州)并驻扎在兴仁府,王俊带一营人马去夺单州并驻扎在单州,郭浩带本部一万人马和杨再兴带第一营去夺广济军(此地离东京汴梁仅有二百多公里,换而言之,郭浩部和第一营算是前军的先锋。),然后驻扎在广济军。
将这些人马派出去了之后,刘锜手上只剩一万多人马,多少显得有些兵力不足。
不过没关系,只要郭浩等人能顺利夺取那些目标地区,被那些地区围着的济州就是绝对安全的。
这次,李衍出兵中原,就是来问鼎中原的。
如果事成,那么李衍必定君临天下。
到那时,李衍开国,必然要升赏一些有功之臣。
所以,此时不卖力,待到何时?
也正是因为如此,刘锜将郭浩等人派出去了之后,郭浩等人全都跟打了鸡血一般,极速往自己的目标呼啸而去。
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梁山军此举反倒是帮了赵构。
因为梁山军大举抢占山东地区的地盘,以至于原本在山东各地驻扎的宋军纷纷弃了驻地前去投靠赵构。
比如,知信德府梁杨祖,率武义大夫张俊、武翼郎苗傅、范实,以及武功郎祁超、从义郎盖渊等将领,统领一万多人、一千多匹马前往开德府投奔赵构。
比如,知博州孙振,知深州姚鹏,各统领两千人马,前往开德府投奔赵构。
比如,广济军的丁顺、孟世甯、温宗建、李大钧、张荣,统领八千人马前往开德府投奔赵构。
再比如,单州的王澈、董谊等人率领六千多人马前往开德府投奔赵构。
等等……
短短十几天时间,大元帅府的人马就从原来的不到五万,迅速膨胀到了近十万。
副元帅宗泽见状,喜出望外,力劝赵构率领这近十万大军去解东京之危。
可汪伯彦却坚决反对道:“金军数十万之众,聚于京城之下,沿路要害之地,皆由其控制,自开德府之南四十里是卫南县,从此至京城之下,金人扎下了连珠寨,并时常派人四处侦探,可谓水泄不通。我军名虽有十万,实不过八万多,其中召募的民兵又居其半。如此兵力怎么解京城之围?做事须量力而行。现如今,先别说解东京之围,当务之急是先将大王安排到一个稳当去处,现在金人在黄河两岸往来不断,开德府并不安全,绝不是可以安顿大王之处,必须尽快前往应天府,大王身安,然后再传檄天下兵马,令其皆来会合,一同发兵东京,如此方可解京城之围,则国难才可图。”
对于汪伯彦的主张,耿南仲、耿延禧、高世则等均无异论,只有宗泽对于救援京师还耿耿于怀。
可是,赵构现在已经顾及不上宗泽的想法了。
梁杨祖等人来到开德府之后皆说,梁山军已至,并四处攻城略地。
而开德府虽然在河南,但紧挨着山东和东京——如今,开德府左面是金军,右面是梁山军,形势非常危急。
赵构敏锐的感觉到,必须尽快离开开德府前往应天府,否则他就有可能再也走不了了。
赵构于是召集诸将开会商议,诸将也都认为汪伯彦的安排很有道理,很符合目前的实际情况。
综合众人的建议,赵构很快就下定决心,大军开拔,前往南京应天府!
……
第六百二十三章 狼来了
……
从感情上讲,赵构其实也想去解东京之围,那里有他的父母,有他心爱的王妃,有他五个女儿,还有他王妃肚里未出生的孩子,有他们老赵家的子民。
可从理智上讲,赵构又十分清楚,以元帅府现有的兵力去对抗强大的金军,无异于以卵击石。
而且,之前赵桓怕大元帅府破坏他议和,曾给赵构下过密诏,令赵构不可轻动,不要坏了议和大事。
最终,赵构的理智战胜了他的感情,赵构决定南下前往应天府。
大元帅府这次的行动,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好,直到出发前,开德府的百姓以及军队的士兵都以为大元帅准备去救援京师,谁也没想到,大元帅实际上是准备去南京应天府。
不过——
虽说大元帅府的保密工作做的好,可到临出发之前,还是出事了。
就在大军即将开拔之际,中书舍人张澂,手持赵桓的诏书,来到开德府城下,访寻赵构的所在。
与张澂同来的,还有一队金兵。
张澂在城下自报姓名,让守城士兵去请赵构出来答话。
宗泽闻讯,快步登上城楼,说:“我乃兵马副元帅宗泽,你来所为何事?”
张澂说:“宗副元帅,敢问康王今在何处?皇上有旨,召康王即日回京,与大金国共商和好大计。如今大金军已登上东京城墙,皇上已将两河各州割让给大金。宗副元帅切不可贸然进兵,不然有误国家大计,今有皇上御笔在此。”
说完,张澂就让身旁的金兵用弓箭将赵桓的诏书射到城楼上。
宗泽令人捡来诏书,看了看,然后对身边众人说:“此乃伪诏,不可留,点火烧掉。”
张澂见赵桓的诏书被宗泽烧了,焦急地喊道:“宗泽,你怎敢焚烧圣旨?”
宗泽大笑,说:“张澂,你可知假传圣旨该当何罪?康王大元帅今不在开德府,亦不知其何在。金人如若诚心通和,便须自开封城下撤兵。不然我将率师进京勤王,面见圣上。”
张澂大喊:“宗副元帅,万不可轻易进兵,坏了圣上议和大计……”
宗泽打断张澂,道:“你休要再啰嗦,赶快走,不然别怪我无礼!”
说罢,宗泽便令站在他身边的箭手张弓搭箭,准备射击。
张澂见状,只好与金兵退走。
张澂虽然从开德府无功而归,但却将宋军最近频繁调动一事告诉给了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
这个消息让在东京大加勒索赵桓君臣的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稍稍停止勒索,将注意力放在开德府上。
对于如何瓦解大元帅府,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其实已有计划,而将赵构骗回来,就是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的计划之一。
说实话,赵桓君臣其实不想召赵构回来的。
一来,赵构回来,无异于自投罗网,这是赵桓君臣不愿意看到的。
二来,赵构和大元帅元在外,还能对金军起到一些牵制和威慑作用,让金人不敢太放肆,大宋的江山更有可能保存。
然而——
人为刀俎他们为鱼肉。
赵桓君臣只硬着头皮抗了两天,就抗不住了。
在完颜宗翰派去的使臣谈谈的说“皇帝若是不肯给我写召回康王的诏书,我只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