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水浒逐鹿传-第1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在很多国家,像中南诸国,印度诸国,大食诸国,甚至东非诸国,都有中国人的商业殖民地,甚至是中国人社区。
吴哥城的中南部地区也有这么一个中国人社区。
当初,呼延庆和韩世忠打下吴哥城的时候,还曾重点保护过这里。
王则贞前不久就在这里买了一座大宅。
徐德荣等人就是来这座大宅拜见王则贞。
门子通传过后,王则贞亲自迎出门来,道:“诸位大驾光临,让寒舍蓬荜生辉,快请进!”
众人都道:“王公!”
王则贞一一还礼,最后主动冲徐德荣抱拳道:“徐公!”
徐德荣还礼,道:“我等不请自来,实是有事相求王公。”
王则贞道:“不知是何事?”
徐德荣郑重一拜,道:“还请王公指点迷津!”
王则贞稍稍一反应,就明白了徐德荣等人所求的是何事了。
王则贞沉吟了一下,道:“诸位请跟我去上厅商谈。”
见此,徐德荣心下一喜!
王则贞没直接拒绝,说明王则贞应该是知道甚么,否则王则贞绝不会如此。
众人跟王则贞进入上厅之后,徐德荣又拜道:“还请王公指点迷津!”
王则贞环视了一周,道:“你们的大机遇来了。”
第五百九十四章 塞尔柱帝国
……
“我们的大机遇来了?”
徐德荣等人面面相觑!
见无人明白王则贞这话是何意,徐德荣问道:“王公,不知此为何意?”
王则贞道:“上乃古今中国首屈一指的英明君主,岂会无缘无故来这里开疆拓土?”
一个海商道:“我等也是这样认为的,虽然大帝不欲,汉人鹬蚌相争,让胡人渔翁得利,没有入主中原,但如非有深远的用意,也不会远来这里开疆拓土,毕竟这里离辽东甚远。”
王则贞看向那人,道:“你说得不错,上灭辽国,灭泰封,灭高丽,灭日本,所向披靡,如非不欲汉人自相残杀,早已入主中原,上之智勇盖绝于世,怎么会无缘无故来这里开疆拓土?”
不待别人回答,王则贞就自问自答道:“上亲自西行,动用十几万大军,连灭李朝、占婆、高棉三国,所为者自然是这能强国富民的海上贸易。”
王则贞此言并没有出乎徐德荣等人的意料之外。
这是明白着的事,除了这有着丰厚利益的海上国际贸易,有甚么能劳动李衍的大驾?
徐德荣沉吟了一下,道:“大帝可是要垄断这海上贸易?”
这是徐德荣他们最担心的事!
李衍有数千艘大海船,有数万优秀的船工,关键是,还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又掐断了中西方的贸易通道,因此,李衍绝对有垄断这海上国际贸易的实力。
而李衍一旦垄断这海上国际贸易,那他们不仅没了一条巨大的财路,还有破产的危险,要知道,他们不少人的钱可全都压在被李衍扣下的商船和货物上,李衍如果要搞垄断,那绝不可能再还他们商船和货物的。
王则贞笑道:“上是君主,不是商人,怎么会一头扎在商业上而因小失大?”
听王则贞这么说,徐德荣等人才稍稍松了一口气。
不过,还是有一个海商道:“可我听说,大帝有一个庞大的商船队……”
王则贞道:“上是有这么一个商船队也在做海上贸易,不过,你们放心,这并不影响你们,海上贸易有多大,你们都清楚,上那个商船队是吃不下所有份额的,而且,上那个商船队目前只做琉璃、香皂、精铁的生意,跟你们的生意并不冲突。”
听王则贞这么一说,徐德荣等人才真正放心了。
过了一会,徐德荣道:“那不知王公所说的大机遇是甚么?”
王则贞环视了一圈,道:“上有意打破大食商人的垄断,让咱们中国商人可以直接去西方贸易。”
听了王则贞此言,徐德荣等人眼睛顿时就是一亮!
一直以来,东西方国际贸易的最大利益全都被隔断了中西方贸易的大食等商人所攫取,因此,不论是中国商人,还是西方商人,都只能赚取一小部分利润。
如果李衍真能打破大食等商人的垄断,那不论是中国商人还是西方商人都能获得更大的利益。
试问,徐德荣等人怎么能不心生向往?
徐德荣小心翼翼地问道:“大帝真有此打算?”
王则贞道:“否则上为何为亲自过来?为何要打下高棉等国?”
徐德荣想了一会,道:“现在倒的确是打破大食商人垄断的好机会。”
王则贞看向徐德荣,问道:“此话怎讲?”
徐德荣道:“两百多年前,东突厥在突尼斯建立法蒂玛王朝,先后征服了十几个国家,然后迁都开罗,由于其服色尚绿,咱们中国人都称其为‘绿衣大食’。此外,摩苏尔和阿勒颇建立了哈姆丹王朝;波斯人和突厥人建立了萨曼王朝、白益王朝、伽色尼王朝、塞尔柱帝国、阿尤布王朝,这些国家也算是大食世界,这些国家的商人就是垄断东西方贸易的大食商人。”
顿了顿,徐德荣接着说道:“一百多年前,帝国四分五裂,实际统治区域仅限于巴格达及其周围地区,名存实亡,各地都拥兵割据,独霸一方。后来,塞尔柱人来了,塞尔柱之孙图格鲁克伯克占领呼罗珊,进而征服波斯全境,进入巴格达。哈里发卡伊姆封图格鲁克伯克为苏丹,号为‘东方和西方之王’。自那以后,虽然大食世界名义上的统治者还是哈里发,但是实权却已经旁落到了塞尔柱的苏丹手中。图格里勒伯克之侄和继承者阿尔普·阿尔斯兰在曼齐克特大败拜占廷军,还俘获了拜占廷皇帝罗曼努斯四世,于是拜占廷所属小亚细亚大部分地区尽归其手,那时塞尔柱帝国极为昌盛。”
说到这里,徐德荣语气一缓,道:“如果是那个时期,即便是大帝,也没可能打破大食商人的垄断,因为那时的塞尔柱帝国太强盛了,还好,塞尔柱帝国如今已经开始没落了。”
王则贞道:“没落了?这是怎么回事?”
徐德荣道:“原因有很多。有十字军东征;有马利克沙死后,诸子纷争,帝国四分五裂;还有原大食诸国不断起来挑战帝国的权威,等等……总之,虽然塞尔柱帝国还是大食世界的统治者,但它已经日落西山,而且,这些年来,塞尔柱帝国为维持它的统治,跟周边的喀喇汗王朝和西天诸国战争不断,制造了不少杀戮和矛盾,大帝若是站出来登高一呼,很有可能令大食诸国和西天诸国响应大帝,然后推翻塞尔柱王朝的统治。”
徐德荣所说的很多东西,王则贞都闻所未闻。
王则贞品了好一会,才道:“徐公似乎对大食世界很了解?”
徐德荣道:“不瞒王公,徐某曾不自量力,想要联合西天诸国的几个好友打破大食商人的垄断,为中国商人争取到更多的利益,可惜,因为没有强有力的军事支持,最终以失败告终。”
听徐德荣这么一说,王则贞突然想起,李衍正在寻找精通西天诸国和大食世界的人做幕僚,然后看着徐德荣心道:“此人不更有是上所想要的人才嘛。”于是对徐德荣道:“不知徐公有没有出仕的打算,若是有,我可以为徐公引见东皇大帝。”
徐德荣一听,大喜!
他就是因为落榜没有出仕的机会,才下海经商的。
而在这个时代,商人别管多有钱,仍是下等人,上等人是那些高高在上的士。
说实话,钱徐德荣早已经不缺了,再多,对徐德荣而言,都只是一个数字而已,他现在就是想做一些能名垂千古的事。
而如果能在李衍这里出仕,能帮李衍打破大食商人的垄断,无疑会实现他的目标。
不过,虽然徐德荣很愿意出仕,可还是有些迟疑道:“徐某一介商贾,大帝能用我这卑鄙之人吗?”
不仅徐德荣,其他海商也是这么想的——他们这些商人虽然有钱,但大环境使然,他们不免有些自卑。
王则贞笑道:“你们太小觑上用人的气魄了,只要你们能对上有所帮助,上是不会吝啬封赏的。”
听王则贞这么一说,徐德荣自我打气:“大不了继续回来当海商,见东皇大帝一面又有何妨?”
这时,有海商问道:“王公,不知大帝如何才能还我们的商船和货物?”
……
第五百九十五章 底蕴
……
不是所有人都像徐德荣一样关心仕途,也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在水泊梁山出仕,所以,很多人更关心他们的商船,更关心他们的货物,更关心他们的命运。
王则贞道:“你们若想要回你们的船和货物,简单,只要你们缴纳我水泊梁山正常的关税和商业,然后跟上承诺你们会去辽东做生意,上应该就会还你们的船和货物了。”
水泊梁山的关税和商业税虽高,但也没有高过北宋,再者说,羊毛出在羊身上,所有海商都会将水泊梁山的关税和商业税打到商品的价格里,所以,海商们都能接受水泊梁山的正常税收。
至于去辽东做生意,那是以后的事,现在不妨先答应下来,过了眼前这关再说。
有海商有些不敢相信李衍这么轻易就会将他们的船和货物还给他们,道:“就这么简单?”
王则贞笑道:“那还能有多难,只要你们按规定缴纳我水泊梁山制定的关税和商业税,以及不违反我水泊梁山的法律,你们在我水泊梁山的所有地区都可以畅通无阻。”
王则贞进一步解释道:“上乃古今中外首屈一指的英明君主,怎么会干杀鸡取卵之事,所以,你们放心吧,只要按照我所说的,用不了多久,你们就会拿到你们的船和货物。”
徐德荣多少有些进入李衍幕僚的角色了,道:“大帝这么做是对的,扣下我们的商船和货物只能得一时之利,如果能让我们去辽东贸易,辽东才能真正的繁荣起来。”
顿了顿,徐德荣又道:“不过,恕徐某直言,商人逐利,就算我等履行对大帝的诺言去辽东贸易,可辽东拿不出西方人喜爱的商品,这贸易仍是做不起来。”
有海商符合道:“辽东的琉璃和香皂虽然也是不错的商品,但西方人更喜欢咱们中国的丝绸和瓷器,这是琉璃和香皂怎么都代替不了的。”
丝绸和瓷器是中国文化传承了几千年的产物,岂是李衍用后世知识催生的琉璃和香皂能取代的?这是底蕴,哪怕李衍将那些匠人弄到辽东去,因为材质不同,也出不了中国的丝绸和瓷器。
如今,海商们主要输出的商品就是苏州、杭州、湖州的丝绸和青瓷(尤以龙泉青瓷为重)。
中国的丝绸和瓷器,一到西方就遭到疯抢。
而现在受各种条样的条件所限,东西方的贸易量极少,海商们自然挑最受西方人欢迎的商品也就是丝绸和瓷器去做国际贸易。
换而言之,现阶段,只要有丝绸和瓷器在,海商们就绝不会大规模选择琉璃和香皂去做国际贸易,除非贸易量能大大增加。
其实,李衍也知道这点,这也是李衍自己组织船队出海贩卖琉璃、香皂、精铁的主要原因。
王则贞道:“贸易不仅有卖,还有买,我水泊梁山富裕,金银推积如山,你们可以将从西方带来的香料等物送到辽东去贩卖。”
海商们不禁有些心动!
如果是几年前,他们是绝不会考虑王则贞的这个建议的。
那时,北宋安稳,国富民强,他们从西方带回来的香料、花草等一些供宫廷赏玩的奇珍异宝,不用在民间,仅东京汴梁的赵佶和王公贵族就消化了。
可现在却不一样了,金人打过来了,东京汴梁被讨好金人的赵桓搜刮三尺,短时间内,谁还能再要他们弄回来的奢侈品?
徐德荣道:“这倒是可以,不过,也只能是现阶段,等金人退去,商人们多半还是会选择跟大宋贸易,一来,路途近许多,二来,大宋人更认同香料等商品。”
这也是必然的,水泊梁山建立的时间毕竟还太短,严重缺乏底蕴,还无法大量追求这些奢侈品。
另一个海商道:“我看,金人没那么容易退去,金人皆是豺狼,他们来到富裕的大宋,怎么可能轻易退去?”
又有海商接话道:“还是朝廷软弱,竟被人打进家里勒索。”
众海商皆叹!
王则贞道:“王某去年就跟上出海,对于宋国的事不慎了解,只是听说,宋国换皇帝了,金人打过来了,不知具体情况如何,几位能否跟王某说说,宋国现在到底怎么样了?”
一个海商道:“还能怎么样,一会战,一会和,政令不统一,军令也不统一,朝令夕改,结果被金人三四万大军打到城下勒索去无数金银珠宝,金人又从东京各地抢走了无数妇人,然后大摇大摆的从大宋撤走了。”
又有一个海商道:“奸臣当道,像李右丞、种宣抚那样的有识之士不用,竟用白时中、李邦彦那样的小人、庸才治国,焉能不受辱?”
立即有人符合道:“若宰辅用人得当,官家便能得到好计策,官府便能实行好政策,四邻各国则闻风而不敢入侵,黎民百姓则安居而乐业。
如若不然,宰辅怀奸误国,则罪不可逭。
前太宰白时中与李邦彦,在任期间尸位素餐,无能而无耻,傲慢而不逊。
他们与王黼、梁师成、蔡攸相为表里,许多事未经官家允许便予以施行。
不仅如此,他们还有更严重的罪恶。此前金师南下入侵,尚未至京城,闻听官家嗣位,既震惊又畏惧,已有回师之意。然而,宰辅不才,仓卒无谋。时中请陛下去襄阳避难,邦彦则请陛下割三镇之地。宰辅如此庸懦而又不忠,激起了金人的野心,不顾一切南下。
昔日章圣皇帝时,契丹举兵入寇。当时朝臣,或请幸蜀或请幸江南,只有寇准独主北伐之议,契丹畏惧,求盟而退。
由此来看,时中之罪大矣。
及仁宗皇帝时,契丹傲慢,欲收回关南之地,当时富弼奉命出使,向契丹讲明利害关系,最后契丹不得不屈服。
由此来看,邦彦之罪大矣。
大宋若有闻相公、赵相公那样的贤相,金人如何能欺辱我宋人,坐拥几十万大军焉能眼睁睁看着四五万金人带着大量金银珠宝和宋人女子大摇大摆的离境?”
王则贞听罢,道:“闻相公、赵相公虽有经天纬地之才,但也得有君主赏识,他们才能发挥出这些才能,想当初,闻相公在东京城里教书二十几年,无一人识其大才,任其蹉跎岁月,只有上识得,请出山,方有今日之闻相公,赵相公曾在宋国朝廷任职多年,无一人识其大才,只以小吏授之,上请去,方有今日之赵相公,宋国非无才乎?李右丞、种宣抚皆大才,只是无人尽用。说到底,还是君主圣明与否罢了。”
众宋人海商皆不敢也不知该如何接王则贞此言……
……
第五百九十六章 清算
……
“抵达镇江不久,宋徽宗便以行营司使和发运司使的名义,向东南各地官府下达了三道命令:一是,不许东南各地官府向汴梁城传递任何公文,命令这些地区的官员全都听候他的指示。二是,不许东南各地驻军开赴东京勤王,并且将路过镇江的三千名两浙勤王兵截留下来作为自己的卫队。三是,不许东南各地向东京运送包括粮食在内的任何物资,要求各处关隘渡口严守纪律,没有行营签发的通行证一律不许通过。”
“宋徽宗在镇江缮营宫室,移植花竹,购买园地。可他手头上并没有多少钱,除了依靠镇江府支持外,他还给江浙各地官府写信,让他们也给予经济支持。然而,他毕竟已经退位,因此他的要求不时就遭到地方官员的抵制。”
“由于宋徽宗身边环绕着一些旧臣,特别是童贯手中还握有军队,加上宋徽宗在镇江连下的几道命令,引起了地方官府和朝廷的猜疑,认为宋徽宗准备复辟于镇江。”
“宋钦宗连下数旨抵消了宋徽宗所下的命令,父子因此隔膜不小,待金人退去之后,宋徽宗不敢回东京,本想去跟蔡攸一块去洛阳居住,后来李纲出面相劝,蔡攸亦劝,郑皇后和宋徽宗才先后回到东京。”
“李纲本欲让宋徽宗、宋钦宗父子行君子之礼,父慈子孝,留下一段佳话,可宋钦宗最后还是采纳了近臣耿南仲的建议,将宋徽宗身边的内侍陈思恭、萧道、李琮、张见道等十人并行贬黜,不许入门,敢留者斩!又将宦官王仍、邓文诰等以‘图欲离间两宫、妄意传播’的罪名黜免,并下令让开封府审问宦官梁忻等。同时,宋钦宗又安插自己信任的谭世绩、李熙靖同主管龙德宫。自那以后,宋徽宗已被宋钦宗完全软禁起来,无法干政。另外,宋钦宗为了防范宋徽宗复辟,还很快便立了其长子赵谌为太子。”
“据传,宋徽宗生日那天,宋钦宗率群臣来到龙德宫给宋徽宗拜寿。宋徽宗很高兴,满饮一杯,接着又倒满一杯让宋钦宗喝。可耿南仲提醒宋钦宗以防酒中有毒。于是,宋钦宗坚辞,不敢饮而退。宋徽宗见状,号哭入宫。翌日,宋钦宗下令置黄榜于龙德宫前,榜上说:‘捕间谍两宫语言者,赏钱三千贯,白身补承信郎。’,从那以后,两宫再无往来……”
听到这里,李衍感慨万千,同时又心生警惕!
在此之前,李衍一直在想,自己是不是干到五六十岁就退休,然后将自己的位置传给李存,之后就带着自己的一众美女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养老。
如今看来,权欲眯人眼,别到时候自己英明了大半辈子,到老再被自己的儿子给软禁起来。
想到这些,李衍心道:“传位一事,我得慎之又慎。”
梁红玉继续说道:“宋钦宗对宋徽宗的臣子进行了大清算。
首先查抄了王黼、李彦的所有财产,然后令聂山秘密处死了王黼、赐死了李彦。
在这之后,宋钦宗将梁师成贬为彰化军节度副使,途中命人处死了梁师成,然后抄没了梁师成的家产。
早在靖康元年正月初三宋钦宗就已经对朱勔做出了‘放归田里’的处分,后来又命人查抄了朱勔的家产,并秘密处死了朱勔。
宋徽宗刚回到东京住进龙德宫不久,宋钦宗就下旨,蔡京移衡州安置;童贯责授安化军节度副使,郴州安置;蔡攸浔州安置。
后来,宋钦宗连续下旨,蔡京先是从拱州流放到河南府,随后从河南府流放到德安府,从德安府流放衡州,从衡州流放到韶州,又从韶州流放到儋州,蔡京不堪折腾,在潭州衰竭而亡。
在如何处置蔡京的问题上,宋国朝中大臣是存在争议的,李纲、吴敏等人是持反对意见的,他们认为如此处置蔡京显失公允,他们认为对蔡京的定罪很勉强,蔡京许多所谓的罪名都是强词夺理,蔡京有个门人名叫吕川卞,他出面凑钱将蔡京安葬,并为蔡京写了墓志,文中有‘天宝之末,姚宋何罪?’之质问。
(天宝是唐玄宗盛世年号,姚崇和宋璟是天宝年间的贤相,这句话的表面意思是,天宝末年安禄山叛乱,怎能归罪于姚、宋二人呢?其言外之意是,蔡京为相时天下也是盛世,当时称蔡京为‘太平宰相’,后来金军入侵造成国难,怎能让蔡京来承担责任呢?)。
蔡京病逝六天之后,朝臣们集体弹劾童贯,宋钦宗下旨将童贯斩于雄州使院。
蔡攸随后也被宋钦宗赐死,死前蔡攸曾有遗言‘误国至此,死有余辜,又何憾焉!’
不仅所谓的六贼被宋钦宗清算,凡是参与收复燕云的大臣均遭到了宋钦宗的清算,如谭稹流放到昭州,王安中流放到象州,赵良嗣则被诛杀于郴州……”
听到这里,李衍一脸讥讽道:“这个赵桓,能力不行,心肠倒是够狠。”
的确!
赵佶再怎么说也是赵桓的老子,结果被赵桓软禁,恐怕如果不是怕留下永远洗不掉的骂名,赵佶一定会被赵桓弄死。
赵桓能顺利当上皇帝,得说幸亏有梁师成一路保驾护航,梁师成之所以不逃,也是仗着这个,可赵桓根本不顾忌这个刚当上皇帝几个月就将梁师成处死了。
赵佶没去洛阳而是回到东京汴梁,与蔡攸的劝说有很大的关系,可赵桓连考虑都不考虑就将蔡攸赐死了。
可谓是,无情心狠的典范。
在李衍看来,就算没有金人入侵,赵桓也绝不会是一个好皇帝。
一个皇帝可以狠,也必须要狠,但这狠,要对外人狠,对内,对那些对于自己忠诚和没有威胁的人,要宽容一些,否则一定会众叛亲离。
事实上,后来赵佶、赵桓同被金人掠去,大臣们纷纷站到赵佶一边,赵桓最后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没错。
李衍最瞧不起的就是宋钦宗赵桓,甚至觉得他连他爹赵佶都不如。
赵桓登上皇位才几个月,就连换了二十多个宰执大臣,这些宰执大臣的一些重要的救国之策皆不被赵桓采纳,而一些重要误国之谋却又全都被赵桓所采纳。
所以,在李衍看来,北宋若亡,三成亡于赵佶,七成亡于赵桓。
……
第五百九十七章 联合灭金?
……
赵佶、蔡京、童贯等人最终结局如何,其实已经不重要了,从赵佶禅位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已经失去了他们的历史作用,也已经与大势无关了。
李衍听一听有关他们的情报,只不过就是引以为戒罢了。
李衍道:“宋国朝廷除了清算徽宗时的旧臣,还有甚么举动?”
梁红玉道:“宋臣皆认为,太原、河间、中山三郡不能割让给金人,否则后患无穷,所以撕毁了之前跟金人签署的割地条约,并派姚古、种师中、折彦质等人率领西军去救援太原府,派钟师道去救援河间、中山二府……”
李衍理解赵桓君臣撕毁割让太原、河间、中山三府的条约,因为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此三府为东京汴梁北边的重要屏障,一旦失去,挡在国都东京汴梁前面的就只有黄河这一道天险了。而黄河虽险,但因其太长,又有枯水期,并不好防御。所以,如果宋国失去太原、河间、中山三府,宋国可就成了金人的后花园,金人想甚么时候来,就甚么时候来,而赵桓君臣也势必要一直受金人的骚扰,除非迁都。
梁红玉接着说道:“金东路军路过河间、中山二府之时,曾拿出宋钦宗签署的割地条约,让宋钦宗派遣的割地使秦桧、程瑀去招降河间、中山二府,可二府的守官詹度和陈遘据不投降,完颜宗望见此,又听说种师道已率军来救援河间、中山二府,遂立即逃回燕京。”
顿了顿,梁红玉继续说道:“完颜宗翰让宋割地使路允迪入城,令太原府守将开门交割太原城,知府张孝纯和守将王禀将路允迪骂出城,完颜宗翰大怒,彻底封死了太原城,姚古率、仲师中等人奉命率大军救援太原府,因不知金军虚实,不敢冒然出击,宋钦宗多次催促二军,檄书一日六七至,措辞严厉,指责种师中逗遛玩敌,强令种师中立即出兵,必须以解围太原来赎罪,仲师中被逼出战,姚古及张灏两军逾期不至,错失良机,种师中战死,金军继续进攻姚古的军队,双方在盘陀相遇,数日激战后,姚古兵败,退守隆德,后来,姚古手下统制官焦安节没有摸清敌情就假传敌人大军压境的消息,弄得军心动摇,焦安节又力劝姚古撤退,结果导致宋军大败退出河东,随后,宋朝廷又让李纲率兵去救援太原府……”
李衍叫停梁红玉,道:“好了,宋国的事暂时就说到这里吧,这种屡出昏招的朝廷,没甚么好说的,它不亡国,天理难容……说说金国有甚么动态?”
梁红玉放下手中的情报,然后拿起另一份情报,道:“金人正式设立元帅府,设置官属为都元帅、左右副元帅、左右监军、左右都监共七人,以谙版孛极烈完颜斜也为都元帅,完颜宗翰为左副元帅,完颜宗望为右副元帅,挞懒(完颜昌)为左监军,完颜希尹为右监军,完颜阇目为左都监,耶律余睹为右都监。”
东路军继续由完颜宗望负责,西路军继续由完颜宗翰负责,金人称东军与西军,完颜宗望建枢密院于燕京,完颜宗翰建枢密院于云中,金人称作东朝廷与西朝廷。
完颜宗望觉得常胜军反复无常,留在燕京是一大隐患,所以先是让常胜军将士交出战马,之后又命令常胜军将士交出铠甲弓箭刀剑等武器。
完颜宗望说,常胜军皆是铁州人,所以让他们立即复原回铁州。
常胜军将士不原意离开燕京,找完颜宗望求请。
完颜宗望问:“天祚待汝如何?”
他们回答说:“天祚待我等厚。”
完颜宗望又问:“赵皇如何?”
他们回答说:“赵皇待我等尤厚。”
完颜宗望说:“天祚待汝厚,汝反天祚;赵皇待汝厚,汝反赵皇。我无金帛与汝等,汝定亦反我,我无用尔等!
常胜军将士大惧,所以全都按照完颜宗望的命令回铁州了。
随后,常胜军将士路过松亭关时,被完颜宗望派去的人杀戮一空。
郭药师富有家财,牛马不知其数,奴婢千人。完颜宗翰对此很不放心,说:‘财能动人。’于是下令全部予以没收,并将郭药师囚归女真之域。”
听到这里,李衍对垂手站在一旁的朱富说道:“将郭药师和常胜军的下场传遍全军。”
为了宣传忠君爱国思想,抵御婆罗门和佛教的影响,李衍特意将已经总结出了一套很有效政治思想的朱富弄来帮助王伦治理中南半岛。
朱富道:“臣已经开始着手办此事了,臣保证郭药师和常胜军必为梁山军上下所不耻,必为梁山军上下所唾弃。”
李衍点点头,然后冲梁红玉道:“继续说。”
梁红玉道:“虽然金人对宋朝廷不肯交割太原、中山、河间三府感到很生气,但截止到目前为止,他们还没有再次南下攻宋的打算与计划,不过,宋人这边却普遍都认为,待秋高马肥之时,金人一定会再次南下。”
李衍并没有说金人秋天十有八九会卷土重来,而是示意梁红玉继续说。
梁红玉道:“关于金国,暂时没有更多有价值的情报了。”
李衍思索了一会,然后环视一圈,问道:“关于宋金的情报,你们都听到了,现在都说说,宋国所请联合灭金一事,咱们该如何应对?”
李衍之所以让梁红玉当众总结有关宋金的情报,是因为宋国派人到汉城,请求联合灭金。
闻焕章等人不敢做这个重大的决定,所以,以飞鸽和快船将消息送到了李衍这里。
其实,宋国并不单单联系李衍,还联系了天祚帝的次子梁王耶律雅里,也就是北辽的第二任皇帝。
当初,李衍灭北辽的时候,不少契丹人逃出燕京,然后找到了天祚帝,之后投靠了天祚帝。
天祚帝打算渡过黄河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