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水浒逐鹿传-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此,回来以后,李衍大赏了自己的一众妃嫔,尤其是那些给自己生了子女的妃嫔。
  除了物质上的,李衍还给她们精神上的——李衍分别去她们宫中住几日,问一问她们都有些甚么诉求,升赏一下她们的父母或是兄弟。
  当然,李衍更多的还是将精力放在自己的子女身上,带他们骑骑马,教他们一些后世的游戏,陪他们玩玩,好好培养一下父子(女)之情。
  ……
  这天,轮到来玉藻前宫中住几日。
  吃过午饭,没甚么事的李衍,直接就来到了玉藻前的宫中。
  早已得了通知的玉藻前,早早的就带着她宫中的人出来迎接李衍。
  玉藻前给李衍生的儿子李裕,见李衍来了,小跑着过来,边跑、边喊:“父王!”
  李衍向前迎了两步,把小李裕抱起,笑道:“裕儿,想父王没有?”
  李裕奶声奶气地说道:“想了,父王甚么时候再带裕儿放风筝?”
  李衍道:“嗯……后天如果有风,父王就再带你们去放风筝,可好?”
  李裕兴高采烈道:“噢!放风筝喽!放风筝喽……”
  这时,小腹微微隆起的玉藻前,来到李衍身边,柔声道:“君上,您太宠他了。”
  李衍道:“最近我也没有甚么事做,正好多陪陪你们。”
  说话间,李衍就揽着玉藻前进入玉藻前的宫中。
  李衍看着玉藻前的小腹,问道:“有甚么不良反应吗?”
  玉藻前笑说:“挺好的,牟介也来看过,说一切正常。”
  李衍道:“那就好,我的事多,有可能顾及不上你,所以,你一定要照顾好你自己。”
  玉藻前道:“臣妾明白。”
  迟疑了一下,玉藻前问道:“日本这次趁火打劫在南面作恶多端,不知君上准备怎么办?”
  这些年来,玉藻前一直帮李衍处理政事,可这个聪明的女人从来没有插手过半分,如今却主动问起找日本算账一事,可见她对此事的关心。
  李衍看着玉藻前,问道:“都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放不下?”
  玉藻前的眼泪一下子就掉了下来,哭道:“臣妾倒想过去,可现在日本还在流传臣妾是一只白面金毛九尾狐,还传臣妾早晚有一天会回去,接管日本……臣妾哪里像妖怪了?”
  李衍挑起玉藻前的下巴,笑道:“你就是妖怪,迷死人不偿命的妖怪。”
  玉藻前风情万种的看了李衍一眼,道:“臣妾就算是妖怪,也只是君上您一人的妖怪,不想当别人的妖怪。”
  李衍知道,玉藻前的妖怪之名,永远也洗不掉,所以劝道:“谣言止于智者,你看淡一点吧,再说,狐狸精挺好,我喜欢狐狸精。”
  说话间,李衍摸了摸玉藻前的屁股,仿佛在找玉藻前的九条尾巴。
  玉藻前往李衍怀中靠了靠,道:“臣妾也不是在乎这个妖怪之名,就是想报仇,君上您不知道,当初他们是怎么害臣妾的。”
  见玉藻前执意要报仇,李衍沉默了一会,道:“你与日本还有联系吗?”
  玉藻前道:“臣妾的养父早已于数年前潜回日本,如今在日本联系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武士,如果起事,应该能拉起近万武士。”
  听玉藻前这么说,李衍眼睛就是一亮。
  在李衍的印象当中,一直都是日本强,高丽弱。
  可李衍错了,而且错得很离谱。
  在这个时代,日本武士的战力极为低下,而且战法很落后。
  就以前不久日本派出七万武士攻打济州岛为例。
  那七万日本武士攻了近一个月,愣是连济州岛都没上去过。
  而且,还被梁山第二厢杀死了三万多。
  后来,卞祥给李衍上了一折子,详细介绍了那一战。
  日本所谓的战舰,大多都是舢板,几艘大船,也就能载重几千石,根本无法跟水泊梁山的舰队相比,要不是日不落舰队要来回运兵,无暇跟日本“舰队”决战,仅日不落舰队,就能全歼那七万日军。
  而且,日本武士进退没有组织,攻击全凭各人勇武。
  另外,因为矮小,甲胄不全,武器落后等等原因,三个日本武士都打不过一个梁山战士。
  总之,这个时代的日军非常弱。
  日军这么弱,还敢来自己这里趁火打劫。
  更关键的是,日本还有李衍很缺很缺很缺的金银。
  试问,李衍怎么可能不找日本报仇?
  只不过,李衍现在正苦于对日本一无所知,害怕盲目发动战争,令水泊梁山吃大亏。
  不成想,玉藻前在日本还有不小的势力,正好能解决李衍目前所面临的困境。
  ……


第五百四十五章 兵发日本
  ……
  九月。
  李衍下令攻打日本报其之前侵扰之仇。
  此战,李衍并没有亲去。
  一来,李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指挥不了这么大规模的战斗。
  二来,一众文臣武将也强烈反对李衍亲自冒险。
  李衍任命许贯忠为宣抚使,刘锜为宣抚副使,朱武为元帅,卞祥为副元帅,指挥此战。
  日不落舰队右军(阮小二部)和岳飞所率领的十万大军为右路军攻打日本的九州岛,然后北上,目标日本本州岛的京都。
  日不落舰队左军(李俊部)和韩世忠所率领的七万大军为左路军直接攻打日本本州岛的京都。
  另外,为了起到攻心的作用,李衍还让大军打出玉藻前的名号。
  此战——
  右路军所走的路线,过对马岛,直接登陆日本九州,是一条很成熟的航线,很多水手都知道。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条路线知道的人多,所以,右路军必然要打一场又一场的硬仗。
  左路军所走的路线,是一条全新的航线,他们从釜山出发,直奔日本本州岛,奇袭本州岛的京都进行斩首。
  在制定这路奇袭路线时,李衍已经尽可能的跟李俊描述了福井港的位置。
  可即便是这样,李衍也担心左路军不能完成这次奇袭,毕竟,这个时代的航海技术是那么落后,走的又是一条陌生的航道。
  好在——
  还有坂部(玉藻前的养父)派来的一百名武士充当大军的向导,李俊他们就算不能在福井港登陆,也一定能在本州岛的某个地方登陆,到时候他们改走陆路也就是了。
  不管怎么样,左右两路军都按时出发了,处于汉城的李衍,也只能是静候佳音。
  ……
  完颜吴乞买继位不久,就命令完颜阇母继续讨伐张觉。
  完颜阇母接到完颜吴乞买的命令之后,率军悄悄从润州出发,沿着西南边的崎岖山路向平州进军——他计划偷袭平州。
  然而——
  令完颜阇母没想到的是,他的动向已被张觉所掌握。
  张觉悄悄在抚宁西边的兔耳山设好了埋伏,张网以待完颜阇母。
  兔耳山属于燕山余脉,因双峰尖耸形如兔耳朵而得名。
  此处地势险要,是一个打伏击战的好地方。
  完颜阇母事先并不知前有伏兵,因此毫无准备地踏入两峰之间。
  突然!
  张觉率领两万人马杀出,打了完颜阇母一个措手不及!
  金军大败。
  完颜阇母率残兵杀出重围,狼狈逃回润州。
  完颜吴乞买听闻完颜阇母兵败兔耳山,很生气,下旨免去完颜阇母的职务,然后将完颜宗望调去润州,让他向完颜阇母问罪,并组织力量继续讨伐张觉。
  论辈分,完颜阇母是完颜宗望的叔父;
  论功劳,完颜阇母的战功也很显赫。
  所以,完颜宗望来到润州之后,并没有将完颜阇母治罪,而是让完颜阇母继续领军,进占广宁(后世辽宁北镇市)等濒海诸郡县。
  对于张觉,完颜宗望表面上按兵不动,暗中却加强谍报侦察工作,密切关注张觉的一举一动。
  与此同时,完颜宗望还让一千名精锐骑兵集结待命,以备随时出击。
  对于平州的情况,宋朝也一直在密切关注着。
  赵佶听说张觉取得兔耳山大捷,很高兴,立即给王安中下达密诏,让宣抚司赉银绢数万前去犒赏,同时,又派遣张觉的兄弟张钧携带泰宁军牌以及敕书、诰命和他的御笔诏书前去平州。
  张觉获悉后大喜,亲率一大群官吏出城拜迎。
  这件事,很快被金国的情报人员得知,他们迅速报告给了完颜宗望。
  完颜宗望感到机会终于来了,因此亲率千余精骑驰奔而来。
  面对金军的突然袭击,张觉毫无防备,被金军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张觉急忙回城,却在城东又遭到金军截击,大败而不得归城,只能沿小路往燕京逃去。
  此后,金军包围了平州城,日夕攻击。
  不过——
  因为张敦固等人在城内坚守,金军久攻不下。
  张敦固是张觉的堂弟,当时坚守城池的还有张觉的几个侄子,而节度副使卫甫、参谋赵民彦等人都已弃城而逃——他们率领麾下数十人,携带着官库里的珠玉珍货,也都逃往燕京,然后四散逃匿,独张敦固与军民死守平州。
  在坚守的同时,平州民众很希望得到宋国的救援。
  而宋国虽然想得到平州,但面对金军的凌厉攻势,却又不敢与金国公开交战。
  说白了,宋国对平州的态度,其实就是只想谋取,而不想力得。
  张觉的母亲与妻子等家属都不在燕京,也不在平州,而在营州。
  而营州很快就被金军攻破,张觉的母亲与妻子也因此被金军俘获。
  张觉的兄弟张钧是一个孝子,听说母亲被金军抓走,赶紧去金营救人。
  到了金营以后,张钧将他所携带的赵佶赐给他哥哥张觉的泰宁军牌以及敕书、诰命和赵佶亲笔所写的御笔诏书,全部献给完颜宗望,希望以此换取母亲的性命。
  完颜宗望看了泰宁军牌以及敕书、诰命和赵佶亲笔所写的御笔诏书之后,勃然大怒——他对宋国的背信弃义之举十分痛恨。
  完颜宗望亲自回到上京,将泰宁军牌以及敕书、诰命和赵佶亲笔所写的御笔诏书,上报给了完颜吴乞买。
  完颜宗望还建议,择机教训一下宋国。
  完颜吴乞买看了这些东西之后,也很生气,这些东西可以说是宋国勾结叛臣张觉的铁证。
  但完颜吴乞买这个人很有政治目光,头脑也很冷静,根据当前的形势,他还不想跟宋国撕破脸皮,因为天祚帝还没抓获,张觉也还没抓获,辽东的李衍也是一个巨大的威胁,金国不能四面树敌。
  完颜吴乞买将他的想法跟完颜宗望说了。
  完颜宗望想了想,觉得此时跟宋国交战,的确不是时候,对于宋国的军事实力,他们还没有完全摸透,尤其是对郭药师与常胜军,完颜宗望还有所忌惮。
  回到平州前线后,完颜宗望压住怒火,派人给燕山宣抚司送信说,中国既然已与我国结盟,那么我国来讨伐叛臣,你们应当借给我军粮饷。
  王安中急忙将此事上奏给朝廷。
  赵佶虽然小动作不断,但却不想跟金国关系破裂,因此,虽然觉得完颜宗望有些无理取闹,可赵佶还是下诏令燕山宣抚司送些粮食给完颜宗望当作军饷。
  然而——
  赵佶哪里知道,他给张觉的泰宁军牌以及敕书、诰命和他的御笔诏书早已落入完颜吴乞买手中,那些东西早已成为一个把柄。
  而这个把柄,未来就将成为金军南下入侵宋国的一个重要理由。
  ……


第五百四十六章 张觉之死
  ……
  张觉逃到燕京后,投靠了郭药师,并改名为“赵秀才”。
  峰山大捷之后,赵佶将郭药师招到京中,赏宅,赏钱,赏美女,各种笼络。
  郭药师自恃立有战功,又有皇上恩宠,所以,有些得意忘形,放纵骄横。
  名义上,王安中才是燕山府的最高长官,郭药师是王安中的副手。
  可实际上,王安中对常胜军根本插不上手,甚至于许多政令也都需要郭药师点头才能算数。
  王安中是一介文人,性格软弱,不敢也无法制服郭药师,他只知道曲意奉之,凡是郭药师所要的兵械甲杖等军用物资,他莫不上书朝廷,尽量供给。
  为筹措更多军费,为满足个人利益,郭药师派部下在宋国境内各州大做贩卖舟船等生意,以赚取钱财。
  与此同时,郭药师还将当年为天祚帝服务的一些辽国能工巧匠召集起来,制造玉带、码瑙等各种奇巧珍贵之物,用来结交朝中权贵,以及宫中的大小宦官。
  现如今,常胜军已有五万之众,而食粮乡兵号称有三十万人,都听从郭药师指挥。
  不过,令人不解的是,郭药师及其部下此时仍然不改左衽,即仍然身穿辽服,而不着宋装。
  许多人都在私底下将郭药师与安禄山相比,认为他是一个很危险的人。
  对于张觉的投靠,郭药师大包大揽,根本没有跟王安中和詹度商量,不,应该说,郭药师根本就没有将王安中和詹度放在眼里。
  郭药师的所作所为引起了詹度的不满。
  詹度可不像王安中那么软弱,他性格比较刚强,看不贯郭药师的种种举动,也防着郭药师,进而想从权力范围上制约郭药师。
  詹度在名义上是燕京的军事主管,但驻扎在燕京的宋军仅有九千人马,与常胜军实在是无法相比。
  而詹度要想全面掌控军权,就必须制服郭药师。
  可郭药师哪肯受制于詹度?
  两人的关系日益交恶。
  詹度与郭药师同知燕山府,即都是王安中的副手,但谁是第一副手,朝廷并没明确,二人为此发生了激烈争执。
  郭药师认为,在赵佶的御笔手诏中,他有“节钺”加衔,权力位置应该在詹度之上。
  而詹度认为,赵佶的御笔上的排名顺序就是权力位置顺序,他的名字排在前边,郭药师的名字排在后边,这就说明他的权力职位应该高于郭药师。
  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冲突越来越尖锐。
  王安中无法调和,只好上书朝廷,请赵佶解决。
  赵佶觉得守卫燕京离不开郭药师与常胜军,于是下诏书将詹度与河间府知府蔡靖进行对调。
  蔡靖是文官,性格沉稳,胸襟开阔,来到燕京后,他对郭药师坦诚相待。
  郭药师也很敬重蔡靖,飞扬跋扈的气势也有所收敛。
  于是,燕山府领导班子不团结的现象得到了一定的解决。
  然而,常胜军的兵权还是一直牢牢地掌控在郭药师手里。
  ……
  平州城被围困多日,都统张敦固依然不肯开城投降。
  完颜宗望大怒,于是调来十万大军猛攻平州城。
  直到平州城内弹尽粮绝,张敦固等人才缴械投降。
  金军占领了平州之后,完颜宗望对张敦固等人好言劝慰,并赦免其罪。
  可平州人根本不领完颜宗望的情,趁完颜宗望有事回上京之机,张敦固等人杀了完颜宗望留在平州的人复又反叛,重新夺回了平州城。
  完颜宗望回来之后大怒,令完颜阇母率军攻城。
  不久,完颜阇母便复又将平州攻克。
  张敦固等人被杀。
  完颜阇母因功官复原职。
  平州人很顽强,在金军破城之际,尚有数千名州民不肯投降,逃出了平州城。
  平州人的激烈反抗和不屈精神,让完颜宗望认识到,单纯使用武力征伐是不够的,金国要想得到这片土地,必须有所改变。
  完颜吴乞买对完颜宗望很信任,曾下达诏书说,“平州大小之事关白军帅,无得传达朝廷”,这给完颜宗望在平州尝试改变统治策略提供了政治基础。
  在辽国降官的建议下,完颜宗望在平州主要采取了两点改革:一是借鉴辽国的南面官制度,使用汉官来管理地方事务。二是在平州组织举办科举取士。
  金国初期的科举取士并不是在上京举行,也不定期,而是根据实际需要在各地择机举办,于是便有了所谓“渖(沈)州榜”、“平州榜”、“定州榜”等。
  这种科举取士由于是由军事统帅主管,属于临时决定,既无程序也无制度,尤其是对于应试人员还带有一定的强制性,效果肯定是要打些折扣的。
  但不管怎么说,完颜宗望在平州所尝试推行的一系列政策,还是比较得民心的,因而金人很快便在平、营、滦三州站稳了脚跟。
  完颜宗望占领了平、营、滦三州之后,获知张觉已逃入燕京,藏在常胜军中,于是派人持公文到燕山府,向王安中索要张觉,“我讨叛臣,城破今不见,走在南朝,当还我。”
  王安中急忙上奏朝廷,请示如何处理?
  赵佶下达密诏,让王安中将张觉隐藏起来,不要交给金人,就说不知道张觉哪里去了。
  王安中照着赵佶的指示跟完颜宗望派来的人说了。
  完颜宗望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他不信王安中的话,遂派人继续索要,并且态度很强硬。
  王安中扛不住了,只好再次向赵佶请示。
  赵佶耍了个小聪明,让王安中杀一个模样类似张觉的人,送给金军,以平定事态。
  张觉替身的头颅很快便送到平州,完颜宗望让认识张觉的人辨认一下。
  那些人一看,就认出,此张觉是假的。
  完颜宗望大怒,立即派人再赴燕京,措辞严厉地对王安中说:“此非张觉也,张觉自藏于王宣抚的甲仗库里。你若不给我,我则举兵自取之。”
  此时,攻打平州的十万金军还在平州,而且金军占据平州路,想要攻打燕京,很轻易的就能办到。
  王安中很担心金军发起战争,因此急忙上奏说:“必不发遣,恐启兵端。”
  赵佶有些恐惧不安,于是,紧急召集王黼、蔡攸、梁师成等人进行磋商。
  此时,童贯已受冷落,遵旨致仕,回家休养,没资格参与政事了,其河北河东宣抚使职务由谭稹接替,郑居中已去世,其枢密院使的职务由蔡攸接替。
  赵佶等人商量过后,认为,不杀张觉不行了,便下密旨让王安中处决张觉将其头给金人平息此事。
  王安中接到密旨后,派人将张觉带到宣抚司,向他数其过,逼之行刑。
  张觉语殊不逊而死。
  张觉被缢杀了之后,王安中让人以水银渍其首,函送平州,交给完颜宗望。
  同时,王安中也将张觉的两个儿子一并送到平州,交给完颜宗望。
  这个消息传开了之后,燕之降将与常胜军上下皆为之泣。
  郭药师公开对人很愤慨地说:“金人欲要张觉,朝廷就与之,若求药师,亦与之乎?若来要药师,且奈何?”
  张令徽等将领对宋朝也很寒心,甚至恨得咬牙切齿。
  从此,一众降将和常胜军上下对宋国开始产生二心。
  王安中见此,心里很惧怕,他上书朝廷,请求免去其燕山府职务,将其调回京师,可赵佶并没有答应。
  张觉事件是一个历史转折点。
  从此,金人开始怨恨宋国,认为宋国不讲信用,破坏盟约,并产生了报复之意,他们曾扬言道:“中国与大辽誓好久,一旦灭之,我如何哉!今设盟才罢,诱张觉毁我仪物等,使我立国不得,要当取中国法物仪仗来立我国。”
  令人遗憾的是,宋国的决策者们对于金人的怨恨与报复心理,了解的并不充分,也并未引起高度重视与警觉。
  解决了张觉之后,完颜宗望又多次派人去燕京索要燕人之归者。
  王安中回答说:“他们被张觉放回之后,便四散而去,如今根本不知道他们住在哪里,也无法分辨谁是燕地富户,根本无法发还。”
  完颜宗望明知王安中说得是实情,仍四次派使者去往燕京,反复索要。
  王安中等燕山府官员哪里知道,金人使者来到燕京的真正目的,其实是刺探军情以及仓库虚实,为以后开战做准备。
  不久,完颜宗望派人密赉文字到燕地,诏谕原辽国的文武官员投靠金国,他承诺:“若复归金国者,旧上超官转三资格任用。”
  燕地不少恨宋国不愿为宋国效力或是不为宋国所用的原辽国官员,看到金国诏谕后,越境投靠金国而去。
  这些人后来在金国发挥了很重要作用。
  ……


第五百四十七章 春天来了
  ……
  大军出发后不久,陆续收到前线的消息。
  这些消息全都是右路军传回来的。
  消息上说:
  他们从合浦(后世镇海湾马山浦附近)出发后,三日后成功登陆对马岛,全歼岛上日守军。
  十一日后傍晚,指挥使郭进率领本部一千余人登陆壹岐岛,日军守卫率领百余骑兵拦阻,被全歼,守军随后又率两百余骑与郭进部激战,郭进部以飞雷炮和轰天雷应战,日军不敌,退守城内。
  这个郭进乃是岳飞的同乡,非常勇猛,他一路从小兵做到了指挥之职,现在已经成为岳飞和张宪的得力干将——郭进是张宪手下的将领,而此战,张宪军归岳飞节制。
  次日,张宪亲自率军攻城。
  仅半个时辰,对马城就被梁山军攻破,守将自杀。
  梁山军随后准备到博多湾登陆,在逼近肥前沿海岛屿时,遭到肥前守军的英勇抗击。
  双方又有一番激战。
  最后,日军不敌,死伤惨重。
  梁山军成功登陆博多湾(后世福冈附近)后,进逼今津。
  此带地形不利于大部队展开,距大宰府又有一日行程,岳飞于是命右路军于当晚又撤回到船上,准备次日清晨重新登陆发动进攻。
  次日,右路军分东西二路在博多湾登陆。
  白河法皇通过院厅下答院宣,聚集九州诸国部队总数约十万大军,准备跟右路军决战。
  右路军分出来的西路军在百道原登陆,日军派两千骑兵来迎战,右路军分出来的东路军在博多湾东部的博多箱崎成功登陆,击败守军,占领岸边松林,从背后突袭在百道原同西路军作战的日军。
  日军腹背受敌,死伤惨重,余部向太宰府水城方向撤退。
  初次交锋过后,白河法皇已知梁山军的厉害,于是他下令:各地守护回国征发全国六十五岁以下的男子充当预备役士兵,各寺院的僧兵也被动员起来保卫国家,加强军备建设。
  同时,白河法皇对各国武士也作出了细致的分工:四国、九州地方的武士在本地加强防御;中国地方的武士防守堪称西门锁钥的周防、长门,并随时准备支援四国、九州的抗战;京畿、关东地方的武士驰援京都;奥羽地方的武士也要随时做好战斗准备。
  从白河法皇的部署上不难看出,白河法皇已经意识到,这将是一场倾国之战。
  面对白河法皇的部署,许贯忠也给李衍发回来了求援信,另外再三要求务必要保证后勤供给。
  从许贯忠发来的求援信上,李衍看出来了,此战并不是之前所想象的那么轻松。
  李衍考虑再三,最后将刘敏军、李懹军以及石宝的第三厢派去增援右路军,另外,李衍将陈康伯派去担任转运使,将耶律大石派去担任转运副使,并交代陈康伯和耶律大石务必要保证前方的物资供应。
  几日后,岳飞率领大军攻到大宰府。
  大宰府是日本九州的地方行政机关,相当于地方都城,也相当于日本的陪都,是日本连接世界的西都,总之,大宰府极为重要,不容有失。
  所以,日军不得不组织十五万大军与右路军决战。
  此一战,岳飞以吴璘和奔雷车为杀手锏,将日军打得落花流水,最终只有不到三万日军逃去了四国,其余日军均被击杀或是擒获,九州岛至此画入水泊梁山的版图。
  许贯忠命令张宪军留下清剿九州岛上的日本残军,右路军的东路军继续北上攻打周防和长门,想要彻底打开日本的门户。
  而右路军的西路军则跟日不落舰队右军一块攻打四国岛——如果能攻占下四国岛,就能从后面反攻险要的周防和长门。
  总之,不论是右路军的东路军,还是西路军,只要有一路能取得胜利,日本的门户都将被打开。
  开战仅二十多天,就能取得这么大的战果,说右路军势如破竹都不为过。
  可即便如此,李衍的心仍一直提着。
  左路军哪里去了?
  按照之前指定的计划,左路军应该已经完成斩首了,最不济也应该兵临京都城下了。
  可是现在左路军一点消息都没有传回来。
  许贯忠让坂部在日本打听,也没打听到左路军的消息。
  这太反常了。
  要知道,左路军可是有最好的飞奴,实在是不应该一点消息都传不回来。
  左路军到底经历了甚么?
  这让李衍很烦躁。
  要知道,那可是七万大军、半支日不落舰队、无数人才!
  这样大的损失,即便是李衍,都是难以承受的。
  因为烦躁,李衍身上憋了无数邪火,于是那些高丽和泰封美女的春天来了。
  这段时间,李衍每夜都临幸十几个美女,才能入睡。
  大半个月时间,李衍就将前段时间送进宫中的两百多个美女临幸了个遍。
  李衍这么不知节制,让水泊梁山上下都非常担心,他们很怕李衍因此而英年早逝。
  刘慧娘劝过李衍几次。
  可每次李衍都说:“我的身体怎么样,你还不知道?”
  刘慧娘无言以对。
  别人又不好在此事上劝李衍。
  最后,乔道清和公孙胜联袂来见李衍,非要教李衍一套吐纳功法,还天天求李衍练。
  李衍推脱不过,只能跟乔道清和公孙胜练了几日。
  让李衍没想到的是,这套吐纳的功法,还真有其独到之处。
  李衍练过之后,身体更好了,夜驭二十女而不累,力气也比以前更大了。
  乔道清和公孙胜也没想到,李衍练他们道家的吐纳之术的效果会这么好。
  后来,乔道清和公孙胜一商量,公孙胜亲自去了一趟蓟州,将他师父罗道人给李衍请来。
  再见这位当初被自己扇了一巴掌的高人,李衍有点尴尬。
  还好——
  罗真人好像将之前的不愉快忘了,很郑重的重新传了李衍一套吐纳之法,另外又传了李衍一套采荫补阳之术。
  这两套功法让李衍受益良多——男女之事比以前更强了不说,关键是李衍的心神静了下来,不再像以前那么急躁了。
  这对李衍来说,是一件有益于身心的好事。
  李衍也因此认识到了道教的不凡,进而同意道教在自己的地盘内传道。
  后来,李衍干脆封罗真人为国师。
  道教因此在李衍的地盘内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


第五百四十八章 这个时代的日本
  ……
  十月末,李衍终于得到左路军的消息了。
  只不过,这消息并不是由飞奴传回来的,而是由日不落舰队左军的一个指挥使诸能送回来的。
  原来——
  左路军最初行进的非常顺利。
  可就在左路军快要靠岸的时候,突然刮起了一场持续了两天两夜的巨型台风。
  那场台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