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水浒逐鹿传-第1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完颜辞不失道:“每年几十万两钱绢,真能让我们大金繁荣下去吗?我觉得,辽国之所以那么富裕,主要是与中原贸易,而李衍已经同意在边界开设榷场,所以,只要与李衍维持好关系,我大金国一定能像辽国一样富裕。”
  完颜宗望嗤之以鼻道:“全都假以他人之手,受他人所限,我大金国用不了多少年就会成为水泊梁山的附属,我大金国打了八年,死了数万勇士,要得可不是这样的结果。”
  完颜希尹道:“二太子所言不错,上次乌歇和高庆裔去云中府,李衍竟然要在榷场收税,这完全是藐视我大金国。”
  完颜辞不失将头转向完颜蒲家奴,问道:“水泊梁山的使节怎么解释此事?”
  完颜蒲家奴答道:“呼延庆说,他们要修建专门的榷场,还会提供专门的服务,所以才收取一定的税收,呼延庆还说,这样才能长久,也才能显示出他们的诚意。”
  完颜辞不失听罢,看向完颜阿骨打道:“我觉得水泊梁山的做法没有问题。”
  完颜宗干道:“但叔爷您不能否认,如此一来,咱们大金国将完全被动,恁地时,水泊梁山高兴,这个榷场就能开,水泊梁山不高兴,这个榷场就会关闭,咱们大金国对此无能为力。”
  完颜辞不失这回没有反驳,因为事实的确是如此。
  完颜宗干看向完颜阿骨打,道:“水泊梁山若想结盟可以,但必须将平滦营三州给咱们大金国,另外让咱们大金国在松亭关和榆关屯戍。”
  完颜宗干的提议得到了众人的响应:
  “不错,我大金国若是占据平滦营三州,水泊梁山胆敢单方面关闭榷场,我大金国的大军随时可以去威胁燕京。”
  “不仅如此,有平滦营三州,咱们大金国的大军随时都可以南下,就算水泊梁山不与咱们大金国交易,咱们还可以跟宋国交易。”
  “中原富饶,咱们大金国说甚么也不能断了跟中原接触的通道,所以,平滦营三州咱们大金势在必得!”
  “……”
  听了众人的议论,完颜辞不失悠悠地说道:“你们知道平滦营三州的重要性,李衍难道就不知道吗?你们觉得李衍会将平滦营三州给咱们大金国吗?”
  听了完颜辞不失此言,所有人都沉默不语,因为答案是显而易见。
  过了好一会,完颜宗望才道:“李衍不给,咱们就不跟李衍结盟,如今宋国怕李衍谋朝篡位,求着咱们结盟,咱们只要帮宋国解决掉李衍,我想他们甚么都愿意付出。”
  完颜辞不失看着完颜宗望说道:“你说得不错,可问题是,李衍是这么好解决的吗?阇母曾与梁山军交过手,你来跟大家说说梁山军实力如何?”
  完颜阇母说道:“梁山军绝对是当世强军,将士皆不畏死,武器又犀利,他们有一种炮,一炮下去就能轰死数人,所过之处,人马都会被炸飞,许多被炸倒的勇士身上连伤口都没有,却七孔流血,我部主要就是败在这种奇特的武器之下。”
  完颜宗翰道:“那是飞雷炮,梁山军的火器之一,除此之外,梁山军还有床弩、轰天雷等利器。”
  完颜斜也道:“关键是令行禁止,梁山军的服从性是我生平仅见,我女真勇士都做不到那种程度,我想,同等兵力对战,咱们不会有任何优势。”
  完颜斜也可是金国第一名帅,他都这么评价梁山军,立即就浇灭了不少想动武的人的念头。
  一时之间,帐中之人全都沉默不语。
  过了好一会,一直没有说话的完颜阿骨打才悠悠地说道:“你们啊……很多时候武力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
  见完颜阿骨打仿佛成竹在握,完颜辞不失、完颜斜也等人全都精神一振——完颜阿骨打英谟睿略、数年之间算无遗策,他既然如此自信满满,如何不让他们期待?
  ……


第五百一十九章 合纵连横(下)
  ……
  最近李衍可以说是春风得意。
  岳飞没费多大劲就将松亭关夺下,然后在长城外布下了一道重要的关卡,令燕地多了一道保障。
  而房学度和刘敏又先后拿下了檀州城和顺州城,并已经开始清理所辖州县的武装势力,相信用不了多久,檀州和顺州就会完全属于李衍。
  易州和涿州的情况跟檀州和顺州差不多,王彦、张宪、李懹、韩世忠各分出一半兵马也开始清理两州所辖州县的武装势力。
  最让李衍高兴的还是,方七佛打下了蓟州,并推进到了海河入海口,现在方七佛已经开始建立港口了,用不了多久日不落舰就能来到蓟州港,而燕云之地也将彻底并入到李衍的地盘当中。
  除了剿以外,李衍还招安——李衍以宽松的政策招安那些藏在燕山中的义军,让他们加入梁山军,或是复为良民。
  李衍就是盗匪起家,跟这些义军天然亲近,义军也都相信李衍不会像辽、宋、金三国一样始终不信他们。
  所以,李衍的招安大旗一竖起来,立即有十几支义军来投。
  这其中不乏那些规模不小的义军。
  例如,已经投降宋国被赵佶赐名赵诩的董庞儿。
  李衍刚竖起招安大旗不久,董庞儿就率领近三万义勇来投。
  跟董庞儿情况差不多的还有张关羽。
  张关羽本来也想投宋国的,甚至已经开始跟宋国眉来眼去了。
  不过,最终张关羽还是带着所辖的一万多义勇来投了他更相信的李衍。
  另外,还有辽海一带的义军,包括吴撞天、云队、海队等义军。
  在宋国境内的汉人看来,原辽国地区(主要是燕云地区)的汉人属于蕃族种类,从宋国的皇帝、士大夫到百姓,都以“虏”称呼原辽国境内的汉人。
  因此,原辽国境内的汉人不被宋国境内的汉人认同,导致他们受到歧视,不被信任,遭受凌辱,这是原辽国境内的汉人,包括很多原本已经投奔了宋国的原辽国文武官僚,在后来的宋金大战中,最终选择背弃宋国投靠金国的重要原因。
  像董庞儿、张关羽等已经投降过宋国的义军,其实就已经感觉到了这种歧视,而在李衍这里则完全没有这种歧视,所以,李衍立旗招安,他们立即带着手下投靠了过来。
  对于这些义军,自李衍以下,水泊梁山的人全都一视同仁,完全按照自己招募的新军进行筛选,将其中服从性强的精壮选拔出来,然后进行新兵培训和政治教育,那些筛选下来的,则分给土地,准其复为良民。
  总而言之,事情完全向着有利于水泊梁山、有利于李衍的方向发展。
  在这样的情况下,建国的声音越来越大。
  终于有一天,李衍下了明确的命令——商议国号。
  中国古代所有朝代都不以“中国”为国名,又都以中国为通称。
  至晚明、清初西方传教士东来,他们均称明清两朝为“中华帝国”,简称即是“中国”。
  康熙二十八年订立的中俄《尼布楚条约》,是中国与外国划定边界的第一个近代主权国家间的条约。
  签订这个条约的中国政府是清朝廷,但使用的国名却是中国。
  比如中国首席代表索额图的全衔是:“中国大圣皇帝钦差分界大臣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就是说,他是中国皇帝钦差,行使中国主权。
  《尼布楚条约》对疆界划分与两国人民归属的称谓,使用的是“中国”与“中国人”来称呼。
  这是以国际条约的形式第一次将“中国”作为主权国家的专称。
  简而言之,就是“中国”不能当作国号,只要入主中原,其国就算是中国。
  既然“中国”不能当作国号,那势必得再起一个国号,总不能一直用水泊梁山或者东安都护府自称吧?
  所以,水泊梁山发展到了这种程度,势必要建国,也势必要有一个自己的国号。
  对此——
  水泊梁山上下讨论纷纷。
  有说以发迹地水泊梁山的“梁”为国号。
  有说以来自源地“齐”或“鲁”为国号。
  有说以李衍原来的封爵乐浪郡公的“乐”或“浪”为国号。
  还有说以“燕”或“云”为国号。
  然而——
  就在这一片大好形势之下,就在水泊梁山上下商量以甚么为国号,换而言之,就在水泊梁山准备建国之时,突然传来了一系列让水泊梁山上下措手不及的消息:
  “宋国起兵三十万,号称一百万,分别由姚古、种师中、郭药师统带,在代州、雄州和广信军集结,而且赵佶严令,十日后三十万大军同时北上。”
  “西夏起兵十万,号称三十万,分两路,一路走河清军,一路走金萧军,直逼云左而来。”
  “金国起兵十五万,号称五十万,分两路,一路直奔松亭关,一路直奔榆关。”
  换而言之,宋、夏、金三国同时向水泊梁山发难,准备从四面八方攻来。
  面对这种突发情况,李衍等人哪还有心情建国?
  李衍当即将文武百官召集来商量对策。
  待文武百官到齐,李衍直接训问朱贵、柴进、燕青这三个情报头子:“为甚么之前一点消息没有?”
  朱贵三人羞愧无比!
  三国同时发难这么大的事,他们之前一点风声都没打听到,这明显是他们的失职。
  换而言之,水泊梁山的情报系统还是不够发达,尚需大力建设。
  李衍随后又冲呼延庆发难道:“你是怎么出使的金国,又是怎么与西夏接触的,怎么会让这两个国家跟宋国结盟?”
  呼延庆闭口不言,只是默默地接受李衍的训斥。
  事实上,这事不怨呼延庆。
  那怨谁?
  怨李衍。
  李衍的外交原则太强硬了,无论是对金国,还是对西夏,都是寸步不让。
  与李衍正好相反的是赵佶,无论是对金国,还是对西夏,赵佶都谦让有礼,并且肯花钱买平安,也就是愿意向两国献上岁币。
  更为重要的是,不论是完颜阿骨打,还是李乾顺,都是这个时代的人杰,他们很清楚,李衍和赵佶谁当他们的邻居,对他们而言才更有利。
  再者说,除了赵佶那个傻帽,谁不是联弱抗强?
  所以,金国和西夏没做太多的挣扎,就选择了宋国当它们的盟友,选择水泊梁山当它们的敌人。
  这些事其实不难分析。
  等李衍的气头过去,李衍手下的一众谋士很快就帮李衍捋清了这些。
  李衍拍了拍呼延庆的肩膀,以示呼延庆受委屈了,并表示了自己的歉意。
  不过,对于自己的外交原则,李衍并没有后悔。
  软弱的外交,固然能苟一时之安,但却会后患无穷。
  强硬的外交,看起来被动,但只要挺过眼前的困境,却可以长治久安。
  就在李衍君臣商量应对之策的时候,内侍突然跑进来,喊道:“大都督,大事不好了!”
  ……


第五百二十章 釜底抽薪
  ……
  是大事不好了!
  原来,联军可不只宋国、金国、西夏,还有高丽、泰封以及日本。
  就在宋军、金军、西夏军出兵的同时,高丽、泰封以及日本也出兵了。
  这么说,有些不准确。
  准确一点说应该是,与宋国、金国、西夏只调集和缓慢出兵不同,高丽、泰封以及日本是直接发起进攻的。
  三天前的黎明,泰封大军突然向汉城方向大举发起进攻。
  由于当时梁山第一厢准备不足大部分军队尚未进入战备状态,以至于根本没有招架之力。
  仅两天时间,就被泰封军打到了汉城。
  这里得公平说一句,因为数年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斗,以至于第一厢已经有些懈怠了。
  当然,第一厢之所以败得这么快,主要还是泰封军以有心算无心。
  另外,高丽也派了三万精锐的西军一块参加了这次进攻。
  共计,泰封和高丽一共派出了十万大军发动这波攻击。
  这种情况下,第一厢怎么可能不败?
  好在——
  鲁智深亲率第一军殿后,让第一军的大部分将士得以安全撤到汉城。
  最终,第一厢借助坚固的汉城暂时稳住了战线。
  不过——
  泰封和高丽联军也兵临城下了!
  而且,高丽随后又派来了五万大军,一共十五万大军不分昼夜围攻汉城!
  汉城岌岌可危!
  兵曹见此赶紧调第二厢和第三厢来救援汉城。
  可兵曹的调令才刚发出,第二厢和第三厢的求援信也到了。
  原来——
  第三厢也遭到了泰封和高丽联军的攻击。
  而济州岛遭到了日本水军的围岛,另外,还有一万日本武士,通过对马岛,悄悄登陆了真番郡,在臣济、晋州、金州、梁州、釜山等州县进行烧杀抢掠。
  总而言之,李衍的大本营正遭受高丽、泰封、日本的全面攻击。
  不得已之下,汉城方面才给李衍发来了求救信。
  得知那边的形势如此危急,不少人都慌了!
  原因无它,他们的家眷全都在汉城,而汉城现在正在遭受十五万大军的疯狂围攻,一旦汉城被高丽和封泰的联军攻破,那……后果不堪设想!
  其实不仅是其他人,李衍也有些慌了!
  要知道,刘慧娘、李师师、程婉儿、花宝燕、玉藻前、李佳人、李瓷炫、尹允儿、李慧乔、王艺珍、王秀智、王恩惠、王珍娜、方金枝、赵元奴、花想容等等李衍的几十个妻妾以及李衍的几十个儿女可都在汉城。
  这些年,李衍祸害了不少高丽的皇室之女,又祸害了不少辽国的皇室之女。
  这个世界是公平的,许你李衍这么干,就许别人这么干。
  因此,一旦汉城被高丽和泰封联军攻破,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而且,李衍还听说,弓复如今变得极为荒淫无度……
  李衍不敢再想了!
  平复了一下心情,李衍问:“你们怎么看?”
  新投靠的左企弓,虽然已经年过七十了,但功利心丝毫未减,自从投降了以后,每事都很积极。
  正好,李衍也缺这样的表率,加上左企弓原来就是北辽的宰相,所以,李衍表现得很重用左企弓,不仅委以左企弓参知政事之重职,在制定燕地基本政策之时,还经常采纳左企弓的建议,让左企弓干劲十足。
  因此,听李衍问策,左企弓抢先道:“宋国、金国、西夏、高丽、泰封、日本同时发难,不可能是凑巧,微臣愚见,他们六家必有勾连。”
  李衍点点头,道:“左爱卿说得不错,此六国必然是结盟了,否则不可能同时发难,嗯……那咱们该怎么应对?”
  不仅左企弓,像于仲文、曹勇义、刘彦宗等有才能的降臣也都得到了李衍的重用。
  而且,李衍用人大胆,敢给他们实权,进而赢得了他们的尊重和忠诚。
  因此,不仅左企弓,其他降臣也都很积极的表现自己。
  刘彦宗抢着说道:“西夏那两路大军不足不惧,云左地区有长城和天险,还有完善的防御设施,西夏不付出巨大代价是进不了关的,松亭关的情况差不多,北边唯一需要担心的只有榆关一路,张觉对于大都督您的招降,始终是模棱两可,微臣还听说,张觉一直在暗中招兵买马,目前手下已有三四万人马,可谓是兵强马壮,他如果倒向金军,然后引金军入关,那对咱们水泊梁山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微臣愚见,应该给张觉下最后通牒,他如果还不降,直接发兵拿下平州。”
  于仲文随后说道:“宋军的战斗力虽然低下,但咱们与宋国之间没有屏障可守,所以宋军应该是咱们此役最大的敌人。”
  屁股决定脑袋。
  左企弓他们这些燕地之人只关心怎么守住燕云,并没有去考虑怎么解决乐浪、真番、济州三郡的麻烦。
  这也从侧方面来说,左企弓等人只是二流的谋士,并不是顶级的谋士。
  他们不明白,李衍真正担心的并不是燕云地区,别看宋国、金国、西夏同时出动大军,如果他们不是来了个釜底抽薪让高丽、泰封、日本攻打乐浪、真番、济州三郡,拥有天险、长城以及完善防御设施又有二十几万善战大军的李衍,绝对不怕宋国、金国、西夏的联军。
  现在,李衍最担心的就是汉城,就是自己的老家。
  而要去救援汉城,势必要分出一部分大军,那样一来,可就无法防御宋国、金国、西夏的夹攻了。
  李衍冲刘彦宗等人点点头,然后看向赵鼎、许贯忠等人。
  赵鼎见状,道:“现在当务之急是要任命一个元帅,来指挥乐浪、真番、济州三郡的这场保卫战。”
  赵鼎的这个建议很关键——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挥,第一、第二、第三厢以及各地乡勇各自为战,那么此战将必败无疑。
  许贯忠随后道:“必须派援军回援汉城,将士们的家眷大多都在汉城,若是不派援军去求援汉城,军心必定不稳,梁山军将变得不堪一击。”
  赵鼎和许贯忠提的这两条建议是必须要实施的,而且宜早不宜晚。
  所以,李衍只是想了想,就道:“传我命令:朱武为元帅,乔道清、鲁智深为副元帅,指挥此战。传我命令:限日不落舰队三日内到达蓟州港。传我命令:韩世忠、方七佛、房学度在三日内率领本部人马赶到蓟州港。传我命令:仇悆为转运使,立即筹集粮草物资,运往蓟州港……”
  ……


第五百二十一章 作茧自缚
  ……
  北安州,宋国使节休息的帐篷中。
  马扩看着燕云地区的地图,心中涌出无限的悲凉,“大宋的未来将会是怎么样?这次北上收复燕京,应该算是全盘失败了吧?”
  你道宋、金、西夏、高丽、泰封、日本为何会联合在一起讨伐水泊梁山,这里面是有原因的。
  首先是巧合,也可以说,李衍命中就该有此一劫。
  就在宋国使节来到北安州的时候,西夏、高丽、泰封的使节也来到了北安州。
  虽然宋国、西夏、高丽、泰封来金国所求的不同,但所因却是相同的。
  而这个因就是,水泊梁山发展的太过迅猛,而且所表现出来的战力让他们几国深深的忌惮。
  这其中又以高丽和泰封为最。
  水泊梁山强占乐浪、真番、济州三郡已经六七年了。
  在这六七年间,乐浪、真番、济州三郡越来越富裕,民众凝聚力也越来越高。
  反观高丽和泰封,尤其是后者,国内可以说是一贫如洗,民众大多吃不饱、穿不暖,说其民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都不为过,以至于其民甚至甘愿冒九死一生之险逃去乐浪郡和真番郡。
  弓复为防止其治下之民逃走,设置了种种酷刑、种种连坐。
  可是一点用都没有。
  近年来,泰封境内起义不断,哪怕弓复不停的血腥镇压。
  长此以往下去,都不用水泊梁山攻打,其国也必亡。
  高丽的情况要比泰封好一点。
  可也只是好一点点。
  这几年跟水泊梁山搞军备竞赛,高丽彻底被拖垮了,经济萧条,民众怨声载道。
  另外,在今年年初高丽还发生了一件大事。
  今年三月份,王俣在香林亭与宰枢大臣宴会,忽然发现背有微瘇,便赶紧回宫。
  可是由于内医崔思全的误诊,王俣的病情突然恶化。
  到了四月份,王俣已经病重。
  在李资谦的主持下,王俣下遗诏传位于太子王楷。
  四月初八,王俣薨,死后庙号睿宗,谥号文孝,葬于裕陵。
  王俣死后,十四岁的王楷继位。
  太师李资谦从同族中过继了两个女儿嫁给王楷,一个为后,一个为妃,然后以外公、岳父、邵城郡伯、邵城侯、汉阳公、朝鲜国公、顾命大臣的身份执政。
  不过——
  有传言说,王俣是被李资谦害死的,是他收买了内医崔思全,才让王俣的病情恶化,而且,是李资谦逼王俣将王位传给王楷的。
  如果仅仅是如此,也就罢了,关键是,李资谦已经不甘心当有实无名的高丽王了,他想夺了自己外孙、自己女婿的王位,然后自己当高丽王。
  这可不是污蔑李资谦。
  事实上,宝文阁学士郑克永,已经率领一众文武大臣,提出李资谦应上表不称臣,理由是“不臣者三,后之父母居其一”,附和者众。
  因为金富轼被李衍掠来当自己的臣子,李资谦因此在高丽统治集团中没有了强大的对手,以至于郑克永等人的提议很轻易的就通过了。
  现如今,李资谦面对王楷已经不用称臣了,王楷完全成了摆设、成了傀儡。
  因为李资谦的勃勃野心,以及高丽所面的严峻形势,高丽统治集团内讧频繁,进而导致国内局势动荡不安。
  李资谦认为,只有将内部矛盾转化为外部矛盾,才能彻底解决此事,换而言之,李资谦企图用对外战争的胜利来让国内的人全都闭嘴,顺便攒足登基为王的威望。
  除此之外,李资谦之所以动了这个心思,还有几个主要原因:
  第一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李资谦听说,李衍在燕云地区横扫辽国、西夏以及蒙古诸部联军并灭了他们高丽曾经的宗主国辽国,这让李资谦大惊的同时,也感到了深深的害怕,他意识到,只要李衍再回来,那就将是他们高丽亡国之时,到那时,他别说当国王,能保住一条命就不错了。
  第二个原因,经过多年外交谈判,也是因为泰封真的是再也过不下去了,双方达成了攻守同盟,并约定,两家伐掉水泊梁山了以后,弓家的故地也就是原新罗之地归泰封所有。
  (虽然原新罗之地比泰封现有之地也大不了多少,但泰封现有之地如今是一贫如洗,而原新罗之地,在水泊梁山的大力发展之下,现在是极为富饶,仅汉下之民就有近百万,试问,弓复怎么会不愿意换?)
  第三个原因,李资谦已经取得了日本的支持。
  事实上,这些年,高丽跟日本一直互通有无,建立了非常良好的外交,通过高丽,日本也知道了李衍的强大和李衍的侵略性。
  另外,白河法皇和鸟羽天皇已经知道,玉藻前逃到了李衍这里,并成为李衍的侍妾。
  当年,白河法皇和鸟羽天皇争权斗法,鸟羽天皇心爱的玉藻前成了牺牲品。
  传说,玉藻前早晚有一天会回到日本,然后接管日本。
  这个传说原本是白河法皇的人捏造的,目的是打压鸟羽天皇。
  可这个传说越传越厉害,尤其是在玉藻前突然消失了之后。
  现如今,白河法皇有点作茧自缚了。
  因为玉藻前背后的李衍,真有颠覆日本的能力。
  再加上这个传说所造成的舆论压迫,白河法皇的统治开始有不稳的迹象。
  当然,白河法皇的统治之所以不稳,主要还是来自其内部。
  因为鸟羽天皇越来越不听话,白河法皇决定废掉鸟羽天皇,也就是让鸟羽天皇成为没有甚么实权的上皇,改由鸟羽天皇和藤原璋子所生(古书《古事谈》认为是由白河法皇和藤原璋子所生)的显仁亲王来继承天皇之位。
  鸟羽天皇实在是抗不住白河法皇的压力,只能在白河法皇的主持下,将天皇之位禅让给了时年才三岁的显仁亲王。
  显仁亲王登基了之后,成为日本新一代的天皇,也就是崇德天皇。
  不过,鸟羽天皇,不,现在应该是鸟羽上皇,不甘心失败,因此,放出风去,说要御驾亲征捉玉藻前,以报当年下毒之仇。
  白河法皇很清楚,鸟羽上皇是想借此来得到兵权。
  白河法皇怎么可能让鸟羽上皇如愿?
  恰巧,高丽派使者来商量出兵讨伐水泊梁山一事。
  白河法皇考虑再三,命令编成讨伐军,任命三浦介义明、千叶介常胤和上总介广常为将军,阴阳师安倍泰成为军师,派遣八万军士出征参与讨伐水泊梁山,势必要捉住玉藻前。
  当然,这里面还有实实在在的利益。
  李资谦答应,事后将富饶的济州岛给日本。
  济州岛的富饶,如今可是名声在外,尤其是离它没多远的日本更知道它的富饶,不少偷渡到济州岛贸易的日本商人,将济州岛描述成天堂之岛,因此,日本人对它早已是垂涎三尺,尤为让日本动心的是,济州岛上还有数百艘大船、好几万匹好马,如果得到这些,他们日本的军事实力必然能提升一大截。
  另外,通过高丽,白河法皇还得知,水泊梁山在乐浪、真番、济州三郡一共才十万人马,而高丽这次出动了二十万大军,号称五十万,泰封出动了十万大军,号称三十万,三方的总兵力是水泊梁山的四倍。
  所以,全盘考虑过后,白河法皇决定参与这次瓜分。
  不过——
  瓜分是瓜分。
  可白河法皇完全是打着他自己的小算盘。
  他只派了一万武士登陆真番郡,而且只在沿岸地区烧杀抢掠,一有风吹草动,这些人就会撤离真番郡,他的目标只有济州岛。
  总而言之,有了泰封和日本当盟友,李资谦才最终下定决心将水泊梁山赶出半岛。
  但是——
  李资谦也怕李衍突然带大军回援。
  要知道,李衍手上那几十万大军,可是在中原地区横扫辽国、西夏、蒙古诸部,一旦让他们回来,别说将李衍赶出半岛了,他们不被剿灭就不错了。
  三年前,完颜阿骨打曾给高丽下了一封国书,意思是让高丽称臣。
  国书的第一句就是“诏谕高丽国王”,十足是君上的口气。
  而那时,在王俣脑中,金国还是当年跟他们打成平手的女真,所以在回金的国书中有“况彼源发乎吾土”的字句,即指出金国发源于高丽的国土,高丽还是金国的父母之邦,你金国怎么敢让我们高丽称臣。
  结果,惹得金国上下皆大怒,声称要攻伐高丽。
  后来迫于当时的形势才暂时作罢。
  如今,王俣已死。
  而金国也已经表现出了其不可敌的强大。
  最重要的是,李资谦希望,金国能出兵牵制住李衍的大军,不让李衍的大军回援。
  所以,李资谦主动向金国遣使祝贺金国攻打下辽国的上京、东京、中京灭掉大辽帝国,并且上表称臣,同时请求金国出兵牵制住李衍的大军,给他们争取一些时间收复故地。
  为了让金国答应此事,李资谦给金国进贡了很多礼物,仅美女就进贡了五百名。
  换而言之,六国联合讨伐水泊梁山,其实是由高丽发起的。
  而西夏遣使来金国,则纯粹是来找个靠山。
  清水河一战,水泊梁山真将西夏打怕了,西夏的三万精锐,还包括三千最精锐的铁鹞子,最终却只有几十个人逃回国,这是之前从未有过的事。
  这让李乾顺后悔冒然出兵的同时,也让李乾顺万分的警醒。
  李乾顺在第一时间向李衍派出使者,赔礼,认错,并请求结盟。
  与此同时,李乾顺又寻求金国当靠山,避免李衍报复。
  为此,李乾顺不惜向金国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