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水浒逐鹿传-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未曾得到升赏,怎能无复反之心?”
  宋江道:“若是弟兄们有异心,我当死于九泉,忠心不改!”
  次日早起,宋江会集诸将,商议军机。
  大小人等都来到帐前。
  宋江道:“俺是郓城小吏出身,又曾犯过大罪,全赖你等众弟兄扶持,尊我为头目,今日才能得为臣子。自古有云:‘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朝廷明令禁治,我等无故不得入城,也有其理,我等卤莽军汉颇多,爱惹是生非,一旦触及王法,必然以法治罪,坏了声名,如今不许我等入城去,倒是幸事……你们若嫌拘束,但有异心,当先斩我宋江之首级,然后你们自去行事,不然,吾亦无颜居世,必当自刎而死,以示忠义!”
  众人听了宋江之言,俱各垂泪设誓而散。
  有诗为证:
  谁向西周怀好音,公明忠义不移心。
  当时羞杀秦长脚,身在南朝心在金。
  自此之后,宋江等人无事也不入城,每日只在陈桥驿打混。
  数月之后,宋江接到辛兴宗军令:准备北上雄州,收复燕京故土。
  宋江兴奋不已,对左右说:“我等尽忠报国之日不远矣!”
  随后下令:大军准备出征!
  宋江一伙下枯树山时,有兵二万余,战将一百零八名。
  征田虎,征王庆,征方腊,大大小小数十战下来,如今只存,兵不足五千,战将一十八人。
  这一十八人都是谁?
  他们分别是,宋江,吴用,李逵,戴宗,黄信,丘小乙,王道人,施威、狄雷、秦会、赵富、范天喜、戴全、张魁,赫连进明,潘迅,胡迈,以及宋江从头目中提拔的一个名叫“阎奇”的好汉。
  ……


第四百五十六章 别怪李衍心狠
  ……
  梁山军进入云地之初,进展的很顺利。
  甚至一直到,王彦成功收复了蔚州,跟完颜希尹对峙,杨沂中收复云右,跟完颜宗翰对峙,一直都很顺利。
  可是!
  王彦刚收复蔚州不久,云中府突然发生了一场很大规模的叛乱——数千辽人直奔皇宫杀来,大有擒贼先擒王捉了李衍的意思!
  李衍是将娘子军派了出去,可这并不是说,李衍身边就没有大军护卫——当时负责保护李衍的是,踏白军的解珍营,岳飞军的王贵营,韩世忠军的成闵营,以及王胜军(马军),一万多精锐。
  李纵见乱起,沉着应对,一边借助宫墙打退辽人的一次又一次攻击、一边以飞奴通知就驻扎在城外的踏白军的余部、韩世忠、岳飞以及两栖军等军进城勤王。
  韩世忠和岳飞很快就带兵来到城下,然后从李纵提前派王胜占领的城门杀了进来,之后直扑叛乱的辽人,而就在城外驻扎的踏白军和两栖军的速度更快,等韩世忠和岳飞带大军进城,他们都已经跟叛乱的辽人交上手了。
  此战其实没多大悬念,辽人不能快速攻入皇宫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他们的结局。
  当然,也不是说,这些叛乱的辽人一点风浪都没掀起来。
  见事不可为,辽人一边拼命跟梁山军厮杀、一边退到了城西。
  城西有一座高耸入云的佛塔,叛军很快就占据佛塔,然后高居塔上,向下射箭,梁山军为之死伤了上千人。
  岳飞赶到了城西之后,见状,立即以重甲步军强攻高塔上的辽人,并命兵士用门板顶在头上,强行攻至塔底,辽人优势慢慢减弱,后经过几次血战,终于把守塔的辽人全歼,之后岳飞复以踏白军精锐之卒登塔而上,反射辽人,终将西城平定。
  事后,蔡福、蔡庆等人审问叛乱的辽人得知。
  这些辽人大多都是辽国以前的权贵阶层,也就是李衍执政之后的受害者。
  当初,辽西京并不是被梁山军强攻而下的,而应该算是萧昂等辽国降臣献的,城中的辽人也没做太大的抵抗,使得李衍可以得到一座完整的都城。
  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再加上李衍考虑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得在这座城中生活,所以并没有在这里搞公审,算是特赦了云中府的辽国权贵阶层。
  不想却因此而留下了隐患,以至于有了那日辽人的造反。
  说实话,这也是李衍考虑不周。
  李衍所实行的施政方针与辽国原来的权力阶层就是毫无争议的对立面,换而言之,他们天生就是敌人,怎么能对他们心慈手软?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李衍,谁让这座城是辽人所献,因此辽人立有大功,就算是那些没功的,也都放弃了抵抗,这种情况下,李衍也真不能搞公审进行大屠杀,否则将来哪还会有人献城?
  因为云中府没有搞过公审,所以云中府拥有数量庞大的辽国原来的权贵阶层,这也就为他们叛乱提供了基础。
  至于辽人为甚么叛乱,原因有三:
  一、虽然李衍没在云中府搞公审,但在其它几个州都搞了,包括刚得没多久的蔚州,这让辽国原来的权贵阶层提心吊胆,害怕有一天李衍手上的鬼头刀会落到他们的脖子上。
  二、李衍和李衍手下的文臣武将将辽国的皇室之女分了,让辽人倍感屈辱,堂堂的大辽帝国,怎么就会沦落到了这种地步,进而激发了辽人的血性。
  三、天祚帝逃到了夹山之后,混得风生水起,先是有五六个蒙古部落去投让天祚帝弄到了两三万人马,西夏国主李乾顺又遣大将李良辅领兵三万前去援救天祚帝,让辽人看到了辽国将要复兴的假象,所以他们想要夺回他们的西京响应天祚帝。
  叛变的辽人,大半被当场诛杀,小半被捉,就连那些趁乱逃走了的,绝大多数都被民众检举然后被捉了或是直接被民众捉了送到衙门中领赏——李衍和水泊梁山的人来到云地的所作所为,虽然将辽国原来的权贵阶层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却如李衍所愿的赢得了辽国原来广大穷困阶层的支持和拥护。
  当晚,耶律余里衍等十多个辽国皇室之女使尽浑身解数将李衍伺候得舒舒服服的,然后跟李衍求情,希望李衍能放过捉到的辽人。
  李衍当即就下了床,然后毫无余地地说道:“我不喜欢也不允许女人干政,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下次你们谁如果再敢插手政治,就别怪我把她打入冷宫。”
  李衍的话,让耶律余里衍等女泪眼婆娑,一个个咬着下唇看着李衍,说不尽的楚楚可怜。
  可李衍并没有心软,至少表面上并没有心软,而是道:“你们已经是我的了,好几个已经怀了我的孩子,这是永远都无法改变的事实,将来有一天你们真被辽人救回去,等待你们的也绝不会是荣华富贵,你们最有可能的结局是被你们曾经的亲人当成耻辱秘密处死……如果有一天,我兵败,你们被别人捉了,你们所面临的,一定是再次被瓜分,兴许你们会沦为最低等的营妓,那时你们可就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了,所以,你们要是聪明,就不要再为辽人争取甚么,而是站在我的立场考虑问题,那样你们和你们的后代才不会落得一个惨淡的下场……而且,我可以明确告诉你们,你们的辽国亡定了。”
  言毕,已经穿好衣服了的李衍,就离开了。
  在那之后,李衍三个月没见耶律余里衍她们十几个。
  转天,李衍就下令,将叛乱的辽人全部处死,其家产全部抄没充公,家中男人全都充入劳改营,女人全部充入妓营。
  别怪李衍心狠,就像李衍跟耶律余里衍她们说的那样,他如果败了,他的家人和妻女也都会是这样的下场。
  另外,李衍还下令,杀叛乱的辽人、抄叛乱的辽人的家等事,皆由已经投降了的辽人去执行,李衍要让他们交投名状,彻底断了他们反复的后路。
  ……


第四百五十七章 兵强马壮
  ……
  云中府的辽人复叛,是辽人初降复叛的序幕。
  在这之后,时不常的就有辽人叛乱。
  而且,还不全都是辽人中的契丹人叛乱,溪人、渤海人、甚至汉儿,也叛乱。
  汉儿,最初是少数民族对汉人的称呼,如汉乐府中有诗说:“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唐诗中也有:“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儿。”的诗句。
  最初,“汉儿”这个词语与汉人同义,并无褒贬意味。
  在辽国获得燕云十六州之后,特别是在辽国与北宋对峙期间,辽与宋对分属于两国境内的汉民的称呼开始发生了变化。
  辽人称呼宋国境内的汉民为南人,而称呼本国境内(主要是燕云地区)的汉民为汉儿。
  宋人也称呼辽国境内的汉民为汉儿,有时还骂他们为番人。
  总之,辽、宋以及后来的金国,对燕云地区的汉民都一致称呼为汉儿。
  这表明汉儿已演变成了一种带有蔑视口吻的特称,也反映出了辽、宋和金国都对汉儿很不信任。
  而汉儿也由于辽、宋以及后来的金国对他们不信任,不仅在民族认同上日显孤立,且在政治态度上也没有固定的倾向,并非赵佶君臣认为的那样“心向中原”,而是以利益为中心,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一方,在辽、宋、金之间往来叛附,政治态度非常灵活。
  辽彰国军节度使耿守忠,就是一名汉儿。
  在岳飞攻打应州时,耿守忠见岳飞势大不可敌,便带着手下将士果断投降了,之后一直表现得很顺从,还帮张宪攻打应州的各个堡寨以及帮张宪清剿应州辽国的抵抗势力。
  可因为天祚帝最近在辽西弄出来了不小的声势,以至于耿守忠等人误以为辽国又有救了(辽国在这个地区统治了上百年,原来的权贵汉儿已经将他们自己当成了辽人,因此跟辽国最有感情),所以又纷纷起来反叛。
  那次叛乱是有组织有纪律的,耿守忠等人分别从应州、蔚州、新州、武州出发,直奔云中府杀来。
  早已经在各支投降了的辽军中安插了眼线的军情司,在第一时间获悉了叛乱,并将他们的计划上报给了李衍。
  李衍将此事交给韩世忠和岳飞来解决。
  韩世忠和岳飞很快就根据军情司提供的完善情报,做了相应的部署。
  耿守忠带着所部以及他联系的各部共七千人马,刚出应州,就被早已等候多时的张宪截下。
  张宪先命其部新成立的马军攻了辽军一阵,缺少马匹的辽军被斩首了千余级。
  随后,张宪亲率大军与耿守忠决战——张宪亲率麾下李道军(马军)和王经营(重甲步兵),冲入耿守忠的中军,另外两营从两翼用强弩射杀辽军。
  双方战了两个多时辰,辽军几被全歼,耿守忠不得已率领不到一百人骑马向东逃窜。
  与此同时,韩世忠、岳飞、王彦、杨沂中军纷纷出击,将其余三万多辽军全都剿灭,最后没有一支辽军能到达他们之前约定好的聚集点。
  虽说辽人的叛乱都是徒劳的,但因为不断有辽人叛乱,以至于李衍始终不能将在武州和新州徘徊的完颜宗翰和完颜希尹两部撵出云地——倒不是李衍没有这个实力,而是李助等人建议李衍,不能同时跟辽人开战,又跟金人开战,这样很可能会出现收尾难两顾的局面,李衍深以为然,才没跟不断派使者来商谈的金人开战。
  后来,许贯忠和乐和带着刘敏军、房学度军、李懹军以及方腊义军的头头脑脑和那近十万方腊义军精锐进入了云地。
  这时,辽人的叛乱基本上已经完全被镇压了。
  不过李衍又遇到了新的麻烦——妥善安置方腊义军。
  李衍先是下令,从解烦军、韩世忠军、岳飞军、吴玠军、刘锜军、张宪军、王彦军、刘敏军、房学度军、李懹军各抽出一都精锐共三千人,以他们为骨架再组一军,由方七佛任代统制,张显、王俊、解元、吕师囊任代统领各统带一营,王胜任统领统带方七佛军所辖的马军。
  从新组建的方七佛军不难看出,李衍准备给各军扩编,也就是一军由四营步军和三千马军组成。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首先,李衍不能放着近十万精锐不用,这也太浪费了,而且搁置久了定会生出变故。
  其次,三营步军,有时候实在是拉不开架势,无法打大仗。
  再次,李衍得妥善安置得自方腊的司行方、厉天闰、方杰、庞万春、吕师囊、俞道安、裘日新、胡三、祝四等将。
  至于为甚么不多成立几军,则是因为没必要,十二支步军(加上踏白军)已经足够用了,至少目前足够用了,而且李衍手下也没有那么多能带一军的将领。
  这么一扩军,近十万方腊义军精锐顿时就被李衍消化了一半,剩下的暂时充当民夫,同时继续接受基础训练和政治教育。
  扩军了之后,李衍共有:
  步军十一个军,分别是:解烦军,韩世忠军,岳飞军,吴玠军,刘锜军,张宪军,王彦军,刘敏军,房学度军,李懹军,方七佛军,每军一万三千人左右,共约十五万人。
  马军十七个军,分别是:第一营,解烦马军,铁浮屠,拐子左军,拐子右军,契丹军(精选出来的顺从性良好的三千人马,由耶律佛顶(李衍为之赐名李佛)统带),渤海军(精选出来的顺从性良好的两千多人马,由高永昌的族弟高永亮(李衍为之赐名李野)统带),溪军(精选出来的顺从性良好的两千多人马,由溪族降将溪离不(在辽国叫萧赞,李衍为之赐名李赞)统带),以及分散在岳飞军等十支步军中的十支马军,共有五万人左右、七八万匹战马。
  再加上踏白军、奏报机密特种军、神机军、两栖军等特种军,以及参谋部、政治部、情报部、医务军、通讯军等特殊部门。
  李衍现在共有二十四万正规军。
  同时,李衍还有六七万精锐预备役。
  另外,李衍还在云地募兵,准备再招募三万马军预备役。
  可以说,李衍如今是兵强马壮,如果不考虑宋国、辽国、西夏、高丽等国以及蒙古诸部,李衍都可以跟金国一决雌雄了,毕竟现在的金国撑死了也就二十多万人马,而且其中还得有一大半是契丹兵、渤海兵、溪兵、汉兵等杂兵。
  宣和四年四月初,天祚帝纠集了四万蒙古大军并三万西夏大军出了夹山,越过渔阳岭,直奔天德军而来……
  ……


第四百五十八章 金使来云
  ……
  天祚帝刚出夹山,早已让天眼和军情部在夹山附近布下了众多耳目的李衍,其实就已经知晓了。
  李衍当即下令:备战。
  李衍备战的目标,可不单单是天祚帝,还有徘徊在武州和新州的完颜宗翰和完颜希尹。
  不!
  应该说,李衍准备先跟完颜宗翰和完颜希尹开战,将其歼灭,或者将其彻底赶出云地,然后再跟天祚帝一决雌雄。
  李衍知道谁才是自己的大敌,所以,跟天祚帝鹬蚌相争让完颜阿骨打渔翁得利的事,李衍绝不会干。
  而且,就算李衍肯先跟天祚帝开战,李衍的一众幕僚也会阻止——得知天祚帝纠集大军来复仇,许贯忠、乐和、包康、陈箍桶、娄敏中以及李衍新调来的呼延庆(李衍让胡春代替呼延庆任第三军统制,又令杨林代替胡春任第三军的军政委,窦康成代替杨林任第三军的副统制,而呼延庆则跟包康等人一同来到了云地。)等人一致认为,应该先将金人赶走,彻底占领云地,然后再跟天祚帝决战。
  基于这个战略,李衍先令王彦和杨沂中准备开战,同时令刘敏军、房学度军、李懹军以及新成立的方七佛军开赴新州和武州增援王彦和杨沂中。
  得说完颜宗翰的确是一个一流的战将。
  他在第一时间敏锐的感觉到了杨沂中有开战之意。
  因此,完颜宗翰当机立断,一边派乌歇和高庆裔出使云中府、一边向斜也请示该如何应对?
  乌歇是女真人,高大魁梧,浓眉大眼,性格豪爽,又有些贪婪无耻。
  虽然名义上乌歇是正使,但真正拿主意的其实是高庆裔。
  高庆裔是渤海人,原是辽朝降臣,因通晓汉语和女真语,便在完颜宗翰军中作通事,他对宋朝文化很熟悉,头脑也很精明,前年春天,赵良嗣与完颜阿骨打在辽国上京谈判时,他在完颜阿骨打身边担任翻译,如果不是他及时阻挠,赵良嗣可能就谈下了云地和平滦营三州,进而可能也就不会有以后那么多事了。
  乌歇和高庆裔之前来云中府见过李衍,谈两家结盟一事——最开始,女真人打的主意其实是招降李衍,后来女真人发现李衍兵强马壮,实力并不弱于他们,才改为想要跟李衍结盟。
  对于女真人提出来的结盟,李衍始终是一个态度,那就是金军先无条件退出云地再谈。
  这条,李衍丝毫不让,甚至还曾给完颜宗翰和完颜希尹发过缴文,要不是突然爆发了耿守忠等人叛乱,以及完颜宗翰及时派乌歇和高庆裔来解释他们并不是想长期占奉圣州(武州)和归化州(新州)只是想借这里捉天祚帝,再加上在那之后李衍又忙着消化方腊义军精锐,李衍都已经命杨沂中和王彦跟完颜宗翰和完颜希尹开战了。
  乌歇和高庆裔,包括他们背后的金国高层,其实已经看出来了,实力强大又强势的李衍不好相与,并不是良好的联盟对象。
  与李衍相比,宋国虽然无故扣留过他们的使臣,但明显更适合当盟友。
  所以,才有完颜银术可使宋,并跟宋国重新结盟一事。
  跟前几次一样,乌歇和高庆裔先是到了杨沂中的中军大帐,然后由杨沂中派人将他们送去云中府。
  路上,正好被乌歇和高庆裔看到来增援的房学度军,高庆裔很快就分析出来了,李衍这次是真要跟他们开战了。
  到了云中府,还是呼延庆接见的他们。
  因为已经打过好几次交到了,乌歇和高庆裔与呼延庆非常熟悉,所以乌歇直言不讳地问道:“我们在来的路上看见你们正在对奉圣州增兵,不知这是为何?”
  呼延庆道:“我家大都督已经不能再容忍你们金人盘踞在我们云中了,所以,这次你们狼主如果还不退出云中,此战恐怕是难以避免了。”
  高庆裔一听,心中就是一紧,道:“我们已经反复说过很多次了,我们金国不要云中寸土,只想借道去捉阿适(天祚帝的小名)。”
  呼延庆道:“我也已经跟你们说过很多次了,我家大都督不可能让你军借道,你军还是从关外绕道吧。”
  高庆裔道:“从关外绕道,既远,又无法补给,请大都督格外开恩,允许我家狼主……”
  呼延庆打断高庆裔道:“咱们就不要再废话了,你们就说你家狼主撤不撤出云中吧,如果不撤,那咱们就不用再谈了,你们直接回去通知你家狼主战场上见好了。”
  乌歇听罢,大怒,随即就想发狠话。
  高庆裔眼疾手快,从桌下一把抓住了乌歇的胳膊,将乌歇按住,然后道:“我朝皇帝亲自督战上京,并且把契丹的坟墓、宫室、庙像都放火焚烧了,已彻底斩断与契丹通和之可能,你家大都督纳了阿适的妻女,并将契丹皇室之女分给你们这些文武百官,也已经不可能与契丹通和,咱们两家是天然的盟友,所以千万不要妄动刀兵,让辽国渔翁得利起死回生,进而后患无穷。”
  呼延庆道:“你说得不错,但我家大都督已有明旨,结盟的前提必须是你家狼主无条件从云中撤出去,否则一切免谈。”
  乌歇“腾”得站起,道:“自从我女真起兵伐辽以来,未有一败,你家大都督若是不自量力,那就战场上见!”
  呼延庆眼皮都不抬一下,道:“巧了,我梁山军自成军之日起,也未曾有过一败,正好借此机会,看一看咱们两家谁更善战。”
  说到这里,呼延庆直接起身送客,道:“那二位请回吧。”
  高庆裔恨死了乌歇的没脑子!
  要是能打,咱们大金国不早就动手了,用像现在一样低声下气?
  现如今,咱们金国能动用的机动兵力,多说也就五六万。
  而李衍手上的兵力,少说也有二十万,兵力相差得这么大,怎么打?
  你真当咱们大金国还是当年那个不得不破釜沉舟的女真部落呢?
  还是当以四五万匪兵就打下了半个高丽的李衍是昏庸懦弱只会窝里横的天祚帝?
  亦或是当李衍手下那些悍不畏死的战将是辽国那些见硬就卷的懦夫?
  更为关键的是,只要跟李衍开战,哪怕赢了,咱们缺兵少将的大金国也会有巨大的危机。
  要知道,杀敌一万,自损八千,咱们大金国这五六万机动兵力,可是得充当救火队的角色,既要平复已得之地层出不穷的内乱,也要防御天祚帝和北辽,一旦有个闪失,咱们大金国的大好形势,顷刻之间就会土崩瓦解。
  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能跟李衍开战。
  基于此,高庆裔也不管乌歇这个没脑子的家伙了,赶紧拦住呼延庆,道:“我家狼主可以退出云中。”
  ……


第四百五十九章 寸步不让
  ……
  “我家狼主可以退出云中。”
  听了高庆裔此言,呼延庆道:“你能代表金国?”——说这话的同时,呼延庆看了乌歇一眼。
  高庆裔从怀中拿出一块金牌放到桌子上,道:“这是我家狼主的令牌,从现在开始,我全权代表他,全权代表金国。”
  见高庆裔拿出来了完颜宗翰的令牌,乌歇一脸懵逼,“这是怎么回事?”
  高庆裔看向乌歇,道:“兹事体大,容我回头再跟大使您细说。”
  乌歇是女真人不假,但他跟国相完颜撒改长子、金国名将、勇猛有谋的完颜宗翰却是远远没法比的,虽然他也是完颜部落中出来的。
  因此,见高庆裔拿出来了完颜宗翰的令牌,尽管脸涨得通红,可乌歇还是老老实实的坐了回去。
  见此,呼延庆也慢慢坐了回去,同时道:“既然你们狼主愿意无条件带着你们退出云中,那咱们两家还是能谈的。”
  高庆裔道:“我家狼主已经知道了,你家大都督之所以让我们出云地,是因为阿适纠集了七万大军直奔西京而来,其实你家大都督大可不必这样,咱们两家完全可以联手击败阿适,然后捉了阿适,一劳永逸。”
  呼延庆道:“你不要再白费力气了,你家狼主不无条件带着你们撤出云中,换而言之,我家大都督不得到整个云地,是绝不会跟辽主开战的。”
  天祚帝这次纠集的七万大军全都是马军,如果用好了,完全可以相当于二十万大军,若非如此,也不能有那么多人觉得天祚帝能复国了,金人也不能急得跟火烧眉毛似的。
  不过天祚帝这七万大军厉害归厉害,但对于已经彻底占领了云左地区的李衍而言,却是无需担心。
  为何?
  因为云左地区有飞鸟难过的天险和坚固的长城以及极为完善的防御工事,再加上擅守的吴玠和数万梁山精锐,只要云地内部不出现大问题,任何势力都别想从云左进入云地。
  另外,骑兵也不擅长攻城。
  所以,李衍如果不想跟天祚帝开战,天祚帝只能干瞪眼。
  这也是金国一众高层最担心的。
  如果李衍不肯跟天祚帝打,时间久了,天祚帝势必会带着这七万大军撤离云左,然后很可能会去骚扰金国的占领区。
  李衍是抢了天祚帝的妻女和辽国的皇室之女让自天祚帝以下的辽国皇亲贵族皆成了活王扒不假,可这一切的一切皆是因为女真人造反才引发的,也就是说,女真人才是罪魁祸首,而且女真人攻破了上京府之后,烧杀抢掠无所不干,甚至将契丹先祖的坟墓都一一掘了、将契丹的宫室和庙像全都放火烧了。
  可以说,如果在李衍和女真人之间选择一个更恨的,天祚帝十有八九会选择更恨女真人,更恨女真人建立的金国。
  至于天祚帝为甚么不先找女真人报仇而先来找李衍报仇,可能是被女真人打怕了的天祚帝等人觉得李衍比较弱吧。
  而一旦不能找李衍报仇,天祚帝很可能会去找女真人报仇,最不济也会去骚扰金国的占领区。
  金国的占领区可没有天险和长城以及防御工事,所以他们只能跟天祚帝硬碰硬。
  这是目前兵很少的金国高层最不愿意面对的事。
  另一方面,金国高层尤其是女真人还得赶紧除掉天祚帝,因为只要天祚帝在,金国的占领区就会叛乱不断,那些辽人甚至是辽国降臣就会想着复国。
  总而言之,金国高层是真想跟李衍联盟,然后彻底除掉天祚帝这个后患。
  见呼延庆还是坚持让他们无条件滚蛋,高庆裔知道,这条指定是没有得谈了。
  高庆裔只能道:“我家狼主带领我们撤出云中可以,但咱们两家得联兵跟阿适决战。”害怕呼延庆准确说应该是害怕呼延庆背后的李衍不答应,高庆裔又道:“这对你家也有好处,如果不彻底解决阿适,云地也会跟前段时间一样叛乱不断,而且还得时时防着阿适带人来骚扰你们。”
  高庆裔说得没错,有天险、长城以及完善的防御工事,李衍虽然不用担心天祚帝,但天祚帝的存在的确让云地有隐患——这半年来,云地之所以不断有辽人起来叛乱,有很大程度都跟天祚帝还在并时不时的就弄出来点动静有关。
  而且,李衍的目标是燕地,而欲得燕地,就要跟金国、宋国、北辽以及燕地的地方实力搏弈,不全力以赴是不行的。
  所以,李衍也想彻底将西边的天祚帝、西夏以及蒙古诸部打服,让他们不敢来骚扰云地,至少在短时间内不敢来骚扰云地。
  这些,作为李衍全权代表的呼延庆全都知道,所以,只是稍作思考,呼延庆便道:“可以。”
  见呼延庆答应了,高庆裔暗松了一口气,然后道:“那请你家大都督借一条道路给我家狼主,我家狼主好率领我们去天德军迎战阿适。”
  呼延庆连想都没想,就道:“不行。”
  这回,高庆裔也有些怒了,道:“不借道给我们,咱们两家怎么联军?”
  呼延庆道:“你们退出云中,然后从关外绕道去天德军,我们会出兵云内州,届时再寻找战机跟辽主决战。”
  高庆裔道:“从关外绕道,得多走大半个月,而战机稍纵即逝,你们如果坚持让我们先退出云中,然后从关外绕道去天德军,我们会怀疑你们结盟的诚意。”
  呼延庆道:“我最后再说一遍,你们如果不撤出云中,我家大都督是绝不会跟辽主开战的,至于结盟甚么的,就更不用提了,而且我家大都督会以武力将你们请出云中。”
  “你家大都督也太霸道了!”高庆裔气道。
  呼延庆慢慢起身,同时道:“能说的我都已经跟你们说了,怎么决定,你们自己看着办,一会我还有一个很重要会议要参加,就不送你们了。”
  言毕,呼延庆就起身离开了。
  见呼延庆,准确说是呼延庆背后的李衍,态度如此强硬,乌歇怒不可遏,道:“我非请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