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水浒逐鹿传-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佶怒道:“李衍怎么恁地霸道!”
童贯道:“李衍早有不臣之心,根本就没将官家您放在眼里,有这样的表现不足为奇。”顿了顿,童贯又道:“此次是解决李衍之祸唯一的机会,只要断了李衍一臂,再将李衍撵出咱们大宋,大宋就安矣,更何况,李衍好大喜功,准备亲自北上,李衍的儿子中最大的如今都不到六岁,一众手下之中又无一人有能取代李衍的实力和名气,所以,只要李衍有个三长两短,安东都护府必然土崩瓦解,届时官家您再好好谋划一下,乐浪、真番、济州三郡必然会真正成为大宋的属地。”
赵佶有些心动,道:“那……启动封桩库?”
童贯道:“如此形势咱们大宋若是还收不回燕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恐怕就再也回不到咱们大宋的怀抱了,微臣愚见,官家应赌这一局。”
王黼道:“金银之事,咱们还可以启动封桩库解决,粮食呐,咱们去哪弄?”
童贯看着王黼道:“咱们大宋真没有粮食么?”
王黼迎着童贯的目光道:“那童太傅倒是说一说,咱们大宋哪里还有粮食?”
童贯道:“是不是我说出哪里有粮食,王宰辅就不再反对此事?”
王黼的脑袋快速转动,想:“哪里还有粮食?”
突然!
王黼想到一地!
王黼看着童贯问道:“太傅说得该不会是蜀中吧?”
童贯道:“正是蜀中。”
蜀中有成都平原,又有崇山峻岭天然屏障,发展农业,是最佳区域,因此,蜀中向来有粮仓之称。
北宋各地这几年不是旱就是涝,但蜀中因为地理条件的原因所受影响并不大。
所以,蜀中的确有粮,而且不少。
王黼道:“蜀中有粮不假,可那里地远路险,要想运一千万石粮食出蜀,不需半年,也要五个月,李衍能等这么长时间?”
童贯道:“有钱能使鬼推磨,只要将运费翻个两三倍,水陆齐运,两个月不能将这一千万石粮食运到黄河边上,我童贯将脑袋输给你王黼。”
王黼看着童贯道:“太傅是真是不将官家的钱当钱啊!”
童贯理都没理王黼,而是冲赵佶一拜在地,道:“机会可能只有这一次,还请官家圣裁!”
……
第四百零七章 小心才能驶得万年船
……
其实,满打满算,李衍在东京汴梁一共待了不到两天。
也就是说,给花想容梳栊的第二天,跟闻焕章交代了一番自己出兵的条件,李衍就离开了东京汴梁。
有人可能不解,李衍为甚么如此急匆匆的就离开东京汴梁了?
原因有三:
一、在东京汴梁浪,实在是太危险了,说实话,如果不是为了找一个出兵的借口,李衍都不会亲自来东京汴梁,别说李衍胆小,小心才能驶得万年船,所以,如果没必要,李衍指定不会冒险,毕竟,长在河边走,就没有不湿鞋的。
二、李衍在东京汴梁也没甚么重要的事,而李衍的事又很多,哪能在东京汴梁浪费时间?
三、李衍真不怕赵佶君臣不答应自己的条件,跟宋江用舆论逼自己北上攻打辽西京一样,自己这也是阳谋——赵佶君臣没法拒绝的阳谋。
离开东京汴梁,李衍并没有回水泊梁山,而是去了羊口港,然后乘坐“梁山泊”号在日不落舰队的护送下去了台湾郡。
王庆送给李衍的十五万人,也被李衍送去了台湾郡,刘锜、王彦、张宪等人对这十五万人筛筛选选了一番之后,从中选出了三万五千精兵,之后对这三万五千精兵进行重训。
李衍到台湾郡的时候,王庆的这三万五千精兵已经接受完新兵部和政治部的基础训练,刘锜等人正准备对他们进行战斗素养训练。
李衍检查了这八万五千人马的训练情况,发现刘锜等人训练的非常不错,尤其是从田虎那得来的五万精兵,简直让李衍有惊艳的感觉,可见刘锜等人在他们身上是下了大功夫的。
李衍亲自拟定了一份将领名单,然后让这些将领和八万五千精兵全部登船。
这时,飞奴也带来了闻焕章和赵佶君臣商量好的决定——同意李衍提出来的所有条件,待金银和粮食交付之后,李衍必须亲率二十万大军北上攻打辽西京。
宋国的粮食得从蜀中往外运,怎么也得两个月时间才能交付。
也就是说,李衍还有两个月时间整军和护编。
两个月看着是不少,可实际上却是捉襟见肘。
不说其它的,仅李衍和这些将士回到水泊梁山,就得半个多月。
没办法。
李衍只能在路上拟定整军和扩编的方案。
……
回到水泊梁山,这次整军和扩编的方案,李衍基本上已经拟定好了。
首先,李衍将第一营扩到了三千人,变成军级(马军三千即称为军),跟之前一样,第一营的军士和战马仍是梁山军最好的,并将上官义、马勥、滕戡派到杨再兴手下担任制领。
上官义就不用说了,超五虎级的顶级猛将,力敌秦明、余呈两个五虎级的武将不落下风。
纪山五虎,马勥排在第一,其实力肯定不比能跟秦明大战一百五十合不分胜负的袁朗和与呼延灼半斤八两的滕戡差,而且,原王庆的人中有一种说法,马勥是仅次于杜壆的第二高手。
滕戡与呼延灼半斤八两,两人斗了五十余合不分胜败。
李衍相信,有上官义、马勥、滕戡帮杨再兴统带第一营,第一营绝对能对得起“天下第一营”之名。
其次,李衍将铁浮屠也扩到了三千人,并将汝廷器、酆泰、李丑派到铁浮屠担任统领。
汝廷器是乌利得安家养的教习,也是乌利得安手下第一大将,能与孙安战平,且身上有三重唐猊铠甲,剑不能透。
汝廷器是李衍跟乌利得安要来的,另外李衍还做主将乌利得安的妹妹也就是田虎的乌妃嫁给了汝廷器,进而收服了汝廷器。
酆泰十多合败能跟林冲大战五十合的山士奇,并将山士奇击杀,由此可知,酆泰最不济也有弱虎的实力,最强甚至有可能比林冲都要强出一截。
李丑是李衍的一众义子之中武艺最好的,也是最勇猛的,每战必身先士卒,他都已经做到了副统制之职,结果李衍叫他回来做统领,他二话不说,就回来了。
顺便说一句,代替李丑担任第九军副统制的是钮文忠。
再次,李衍从十六万新军(岳飞训练的七万五千人,得自田虎的五万精兵,得自王庆的三万五千精兵)中抽出一万最精锐的步军加入解烦军(娘子军),由几女统带——梁红玉任统制,陈丽卿和方百花任副统制(陈丽卿统带三千马军,姚兴、扈三娘和琼英给陈丽卿担任副手,方百花、杨沂中统带一万步军。)。
踏白军的编制不变,李纵传正,正式成为踏白军的统制。
原马六军,改名拐子马左军,杜壆担任统制,李天锡、刘克让、卫鹤担任统领。
原马七军,改名别子马右军,史文恭担任统制,苏定、马劲、滕戣担任统领。
岳飞、韩世忠、吴玠、刘锜、王彦、张宪暂代统制之职。
吴璘、牛皋、王贵、张显、汤怀、姚政、徐庆、寇成、王经、成闵、解元、王胜、岳超、陈桷、呼延通、杨政、郭浩、杨从义、王俊、梁在平等人暂代统领之职。
(剩下的统领,由梁山军体系成长起来的优秀将领和原田虎、王庆手下的优秀将领担任。)
这次北上,要打得可是辽军,而且还有可能跟金军和西夏军交手。
这种情况下,可不能再藏着掖着了。
因此,尽管有可能被人诟病,可李衍还是以岳飞、刘锜、王彦、张宪兵练得好(的确好)为由,让他们暂代统制之职,有功再转正,韩世忠和吴玠因在晋宁府阻挡宋军有功,暂代统制之职,吴璘等人因为训练的好(的确好),暂代统领之职。
第一军共有:
马军五军,分别是:第一营,解烦马军,铁浮屠,拐子左军,拐子右军。
(每军三千人马,共一万五千人马。)
步军十军,分别是:解烦步军,岳飞军、吴玠军、韩世忠、刘锜军、王彦军、张宪军、刘敏军、房学度军、李懹军。
(每军三营,约一万人,十军共十万人。)
特种军四军,分别是:踏白军,奏报机密特种军(三千人),神机军(火器军,三千人),两栖军(三千人)。
后勤部若干,分别是:参谋部(分散在全军),政治部(分散在全军),医务军(分散在全军),通讯军(分散在全军)等等。
共计:整军扩编完,第一军共有大约十四万人。
……
第四百零八章 职业猎人
……
鸳鸯泺是一个明镜似的湖泊,离辽西京不远。
这里水很干净,环境很宁静,水禽众多,尤其是栖息着成群结队的漂亮的白天鹅。
这里是天祚帝最喜欢的狩猎场之一,他每年都要来一次,待上一段时间。
辽中京被耶律余睹和金军攻破了之后,天祚帝在半夜时分带领家眷和五百名卫兵顺着一条暗道逃出城去,连夜逃到南京(燕京),南京留守耶律淳劝他留在南京组织力量与金军决战,他不答应,他封耶律淳为秦晋国王,令耶律淳在南京组织力量抗击金军,他自己要到西京去召集人马。
第二天,他便携带家眷和卫兵离开南京,往西出居庸关来到鸳鸯泺……
……
辽天祚帝耶律延禧的鸳鸯泺捺钵大帐。
有人禀报天祚帝:“报!有两个汉人想献给陛下两只上等海东青!”
海东青是一种鸟,准确一点说,是一种鹰隼类的猛禽。
这海东青,顾名思义,只产于海东地区,换而言之,只有女真族生活的白山黑水地区有,特别是女真族五国部的人可以捉海东青,然后加以驯化,驯化好了之后立即快马送往辽上京。
从捕捉到海东青的地方送到辽上京,大概要经过后世的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地,这条路因此被称为鹰路,也就是专门送鹰的道路。
契丹人特别爱打猎,所以要用海东青去捕捉鸟兽,特别是用海东青捉天鹅——海东青抓住天鹅之后,直接用自己的利嘴把天鹅的脑袋啄破,猎手再上去拿锥子把天鹅钉死。
所以,对于辽国而言,海东青是非常好的贡品,女真必须得给辽国的贡品。
赵佶继位的同时,天祚帝也继位了,两个人基本上是前后脚当上的皇帝,赵佶是一个职业艺术家,而天祚帝则是一个职业猎人,也就是说,赵佶玩文的,天祚帝玩武的,这一文一武成就了完颜阿骨打,也成就了金国。
作为一名职业猎人,天祚帝算是将他自己的才能发挥到了极致,一天到晚就是打猎,如果翻开《辽史·天祚帝本纪》,就会发现,记录天祚帝最多的文字就是“猎”字,猎于金山,猎于夹山,猎于这州,猎于那州,一年四季,不干别的,都是在打猎,至于朝政甚么的,那不重要。
身为一个职业猎人,怎么能没有好装备?
而海东青正是职业猎人的顶配。
所以,等天祚帝登上了皇位之后,辽国对海东青的需求爆增。
因此,天祚帝一再派遣使者到女真族索要海东青。
派去的这些辽国使者,腰佩银牌,因此被称为银牌天使。
这些银牌天使到了女真之后,贱买贵卖,甚至强买强卖明抢豪夺。
不但如此,银牌天使所到之处,必要求女真人提供女子陪宿。
这是对女真民族最大的侮辱。
一开始,形势逼人强,女真人派下户之女去陪这些银牌天使。
不过,可能是奴隶家的孩子或者是一般平民百姓家的孩子姿色容貌、言谈举止不合银牌天使的心思,慢慢的,银牌天使就要女真贵族家的女孩甚至强要有夫之妇去陪宿。
可以说,这些银牌天使,横征暴敛,奸淫掳掠,无恶不作。
这就使得女真人恨辽人入骨。
女真人骁勇善战,骑马上下崖壁如飞,过江渡河不用舟楫浮马而渡,人如龙,马如虎,登城如猿,入水如獭。
这样一个勇猛骁悍的民族,怎么可能永远受辽人侮辱?
也就在这时,完颜阿骨打应运而生,建立了金国,并带领金国连败辽国,最后连辽国的上京都给攻下了。
天祚帝吓得,没等金人到辽上京,就收拾自己的宝贝,然后带着老婆孩子逃去了辽西京。
从天庆四年,完颜阿骨打反辽开始,辽国就再也得不到海东青了。
而天祚帝原来的海东青,也在这一路溃逃的过程当中,死的死,丢的丢,进而没了这打猎的顶级装备。
因此,听闻有人给他进献海东青,天祚帝大喜,道:“快快将他们请进来!”
不多时,一个龙眉凤目皓齿朱唇三牙掩口髭须的四旬中年和一个唇若涂朱睛如点漆面似堆琼的二十七八岁青年各擎着一只极为神俊的海东青上得殿来。
一见这两只海东青,天祚帝就大喜!
以他职业猎人的眼光,这两只海东青皆是极品,与当初他最好的两只海东青一般无二!
再看献海东青的这两个人,天祚帝更喜!
年纪大的那个,一表非凡,有龙子龙孙气象。
年纪小的那个,又有出人英武,凌云志气。
天祚帝问道:“你二人姓甚名谁,从何处得到的这两只海东青?”
年纪大的那个,答道:“臣柯引,这是我的伴当云壁,我二人贱居太原,受生活所迫,往返太原与女真之地贩参,这两只海东青是我二人于女真之地花高价所得,本想带回中原打猎所用,路过此地,听闻陛下也喜爱打猎,遂想到陛下可能也喜爱海东青,便临时起意将这两只海东青献于陛下换些封赏。”
天祚帝道:“哦?你二人也喜爱打猎?”
柯引道:“不是臣海口,比臣主仆二人更擅长打猎的人不多,虎豹熊猪,鸡鸠雁鹇,我二人无有没猎到过的。”
天祚帝不信道:“口说无凭,你如何证明?”
柯引道:“陛下可以派人跟我的伴当云壁比一比箭法。”
柯引此言,正对了天祚帝的心思。
不消一会,一行人便来到了帐外。
天祚帝问柯引:“怎么比?”
恰在此时,空中数行天鹅依次飞来。
柯引见之,道:“猎物无不敏捷矫健,就让他们比射活物好了。”
天祚帝问:“射何活物?”
柯引一指天上的天鹅,道:“射它们如何?”
天祚帝看之,道:“这天鹅飞得高而急,如何射得?”
柯引看向云壁。
云壁道:“小人愿意一试。”
天祚帝听罢,名人给云壁拿来一张角弓、一壶羽箭。
待鹅群飞来,云壁张弓搭箭,须臾之间,便射下了十数只天鹅,且每箭都中天鹅的脖颈!
天祚帝惊为天人,道:“好箭!”
原本就极为喜爱柯引和云壁的天祚帝,见柯引和云壁真擅长打猎,当即就向柯引和云壁抛出橄榄枝,道:“不知你二人可愿伴朕左右,朕必不亏待你们。”。
柯引和云壁听罢,拜道:“愿为陛下驱使!”
柯引和云壁果然擅长打猎,尤其是柯引,对打猎可以说是极为精通,加之柯引又擅长阿谀美言谄佞以取其事,未经半月,天祚帝及内外官僚,无一人不喜欢柯引。
就这样,柯引和云壁在天祚帝身边待了下来……
……
第四百零九章 大势已去
……
这柯引和云壁是谁?
他们正是梁山军情部的两个大老板——柴进和燕青。
前脚刚从东京汴梁离开,后脚李衍就将走报机密特种军派去燕云十六州打探消息。
也就是说,李衍其实早就出兵了。
柴进和燕青混进辽西京了之后,听说天祚帝酷爱打猎。
柴进一想:“打猎不是我的强项嘛,投奔大都督之前,我天天打猎,沧州的野兽都快让我猎杀光了。”
于是,柴进找燕青商量:“要不然咱们想办法混到辽主身边吧,那样一来,甚么消息打探不到?”
燕青和柴进一拍即合。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用甚么当晋身之资?
后来,柴进突然想到了前段时间他们混入东京汴梁时听到的一个消息:因为联合攻辽,金主完颜阿骨打为示好,派使臣送给宋主赵佶一对海东青。宋主并不喜欢这种凶鸟,因此随便将这对海东青丢入艮岳饲养。
柴进很快就找到时迁,说明了此事。
时迁当机立断,亲自带着十几个好手骑快马去了一趟东京汴梁,盗来了这两只海东青。
凭借着这两只海东青,柴进和燕青成功混到天祚帝的身边,并成为天祚帝的近臣。
近距离接触天祚帝,柴进和燕青才知道,这天祚帝到底有多昏庸。
也不知这天祚帝是不是被金国打怕了,竟然完全不思抵抗。
反正就是,金国打我,我就跑。
我们大辽疆域广阔,东到大海,西到流沙,北到胪朐河,南到白沟,幅员万里。
我只要跑到女真人找不到我的地方,我就安全了,我就可以继续打猎。
女真人太可怕也太野蛮了,我犯不着跟他们较劲,我是打猎的,不是打仗的。
就这样,天祚帝一边逃、一边打猎,游山玩水一般的来到了西京。
有人可能会问,天祚帝难道不怕金人追上来吗?
不怕。
天祚帝吩咐辽国的官员,准备两千匹一天能跑三五百里的宝马,并把辽国的金银财宝打包,装了五百囊挂在马上,做好了随时撇下大部队独自逃跑的准备。
要说,你不抵抗也就不抵抗了,跑也就跑了,你低调一些总可以吧,毕竟这又不是甚么光彩的事。
可天祚帝不,他还得意洋洋地跟周围的人讲:“女真人没什么可怕的,朕有一天能跑三五百里的宝马若干,而且,咱们辽国跟宋国有盟约(澶渊之盟),朕跟宋国的皇帝赵佶是兄弟,他是朕之兄,西夏的皇帝李乾顺是朕的外甥,朕往哪儿跑都行,朕带着这么多财宝、宝马,到哪儿都能吃香的喝辣的,到哪都是大爷。至于朕为甚么不抵抗,为的其实不是朕自己,而是担心军民遭殃,咱们打不过女真人,一抵抗,女真人就得搞大屠杀,朕是爱惜军队和百姓,才不抵抗的。”
但凡是有点见识的人,都说:“自古以来就没听说过君主把百姓弃之不顾光为自己考虑的,这个国家肯定是要完蛋了。”
天祚帝非但不抵抗,对打了败仗的将领也不追究,他觉得:“朕就是带头逃跑的,再追究他们战败之责,指定会将他们逼反,不能惩罚他们,坚决不能惩罚他们!”
要说,打败了不追究也罢了,打胜了,你赏点行不行?
不行。
赢了就赢了,天祚帝和辽国这个名存实亡的朝廷连过问都不过问。
如此一来,辽国的军队全都不思抵抗,“打什么打,赢了没赏,输了丢自己的脑袋,我脑袋得进多少水,才会去抵抗?”
所以,金军一出现,辽军立即就作鸟兽散。
关键是,这种情况下,天祚帝还不忘打猎,沉浸在狩猎的快乐之中。
天祚帝甚至已经昏庸到了连他的妃子都看不下去的地步。
天祚帝有一个妃子叫萧瑟瑟,封号文妃,是一个才女。
见畋游不恤,忠臣多被疏斥,萧瑟瑟非常痛心,于是给天祚帝作了一首诗:
丞相来朝兮剑佩鸣,千官侧目兮寂无声。养成外患兮嗟何及!祸尽忠臣兮罚不明。亲戚并居兮藩屏位,私门潜畜兮爪牙兵。可怜往代兮秦天子,犹向宫中兮望太平。
最后两句还有一说是,“可怜二世秦天子,犹向宫中望太平”,也就是将天祚帝比作秦二世胡亥。
至于这首诗里所说的奸臣,指的是怂恿天祚帝打猎的萧奉先。
所以,不仅天祚帝生萧瑟瑟的气,萧奉先更是处心积虑想弄死萧瑟瑟。
当然,萧奉先之所以想弄死萧瑟瑟,也不光是因为萧瑟瑟写诗骂萧奉先是奸臣,这其中还涉及到立储君的事。
萧瑟瑟的儿子晋王非常贤明,辽国上下全都盼着天祚帝早点死,由晋王继承皇位,那样一来,他们辽国说不准还能有救,而萧奉先也是天祚帝的舅子之一,他则希望他外甥秦王能继承天祚帝的皇位。
所以,借着天祚帝讨厌萧瑟瑟这股劲,萧奉先往萧瑟瑟身上泼脏水,说萧瑟瑟准备联合她姐夫耶律挞曷里和妹夫耶律余睹图谋废掉天祚帝,改立晋王为帝。
天祚帝不是不知道他这个皇帝干得实在是不怎么样,可这并不意味着他就愿意退位当太上皇,要知道,失去皇位的人可是非常惨的,这从后来赵佶失去皇位被赵桓软禁起来就不难看出。
怎么办?
萧奉先给天祚帝出了主意——先下手为强。
于是,天祚帝听信了萧奉先出的主意,首先处死了萧瑟瑟,然后又处死了萧瑟瑟的姐夫耶律挞曷里,再然后就准备向萧瑟瑟的妹夫耶律余睹下手。
耶律余睹得到消息,当即就率领手下千余骑兵降金了。
其实,天祚帝派去的知奚王府萧遐买、北宰相萧德恭、大常衮耶律谛里姑、归州观察使萧和尚奴、四军太师萧干追上了耶律余睹。
只不过,这几个人一商量,“萧奉先恃宠,蔑害官兵。余睹乃宗室雄才,素不肯为其下。若擒之,则他日吾辈皆余睹矣。不如纵之。”然后就将耶律余睹给放了,让他去投金,可见天祚帝有多不得人心。
耶律余睹这样的辽国名将降金,使金国如虎添翼,因为耶律余睹对辽国了如指掌,所以,完颜阿骨打马上封耶律余睹为元师府监军,并准备让耶律余睹当先锋打辽国。
这时,天祚帝又干了一件愚蠢到家的事。
听说耶律余睹要率兵前来攻打辽国,萧奉先就跟天祚帝说:“耶律余睹也是太祖太宗的血脉,所以他此番前来,不是来灭亡咱们大辽的。他就是想立他外甥晋王当皇帝,想逼您当太上皇,所以您要大义灭亲,只要把晋王宰了,断了耶律余睹的念想,他自然也就不来攻打咱们辽国了。”
天祚帝一听,有理,于是就将他的亲儿子晋王赐死了。
辽国上下无不期望天祚帝早点死,让晋王继位,挽救辽国的危局。
结果,天祚帝活蹦乱跳的,还把晋王给杀了。
朝野内外,痛哭失声,人心解体,辽国上下,无不彻底绝望。
柴进和燕青探明这些事之后,亲自给李衍飞鸽传书:辽主逼反辽国名将耶律余睹,辽国众将人人自危,最近又处死了辽国的希望晋王,中外莫不流涕,人心亦解体,辽国大势已去,燕云之地空虚,天兵速来,来之必破……
……
第四百一十章 兵贵神速
……
第一军整军扩编完,宋国的金银和粮食也运到了水泊梁山。
在这期间,除了留守人员以外,其他人员,例如李衍的家人,早已撤到了汉城。
不仅人员全都撤走了以外,所有物资和有用的东西也全部都运去汉城了。
这次从宋国得的金银、粮食,除了大军所需的,李衍也全都人让运去汉城了。
总而言之,李衍已经做好了随时放弃水泊梁山的准备。
当然,李衍不能直接放弃水泊梁山。
首先,直接放弃,起不到李衍想要的借口的效果。
其次,水泊梁山毕竟是李衍起家的地方,如果能保住,自然更好了。
李衍在自己手下的一众将领之中筛筛选选了一番之后,李衍将吴璘叫来,道:“我如果让你守梁山泊大寨,你有甚么想法?”
吴璘如今还不到十九岁,能代理统领之职,已经是李衍破格提拔他了,如今李衍竟然要留他守大本营,这让吴璘的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吴璘没犹豫,直接就大声道:“小将誓与梁山泊共存亡!”
看着吴璘那张稚气还未完全褪去的脸,李衍其实也有些犹豫!
虽说这水泊梁山并非一定要守住,可交给这么一个年轻人,真行吗?
不过想到,岳飞比吴璘还小半岁,而吴璘未来跟岳飞一样因战功位列七王之一,最关键的还是,水泊梁山就算是丢了,李衍也只是有些遗憾,于大局没有甚么影响,所以李衍很快就收起犹豫,道:“既然你有信心,那么你就带着你那营人和两万预备役留守吧,另外阮小二和水一军也会留守,陆战以你为主,遇水就听他的。”
李衍并没有告诉吴璘,可以弃守水泊梁山。
一来,李衍想锻炼吴璘,如果跟吴璘说可以弃守水泊梁山,他势必懈怠,起不到锻炼他的目的。
二来,李衍也想看看,吴璘有多少潜力,会不会拥有不逊色岳飞、吴玠等人的军事才能。
三来,李衍也抱着一丝侥幸,万一吴璘能守住水泊梁山呐。
当然,李衍将底全都交给阮小二了,真到了守不住的时候,阮小二会带吴璘和留守部队撤走的。
有人可能会问,李衍为甚么不留岳飞、吴阶、韩世忠、刘锜、王彦、张宪他们这些人守卫水泊梁山而留吴璘?
原因很简单。
此次北上之战太重要了,李衍万万不能败——一旦败了,不仅影响李衍逐鹿天下,还有可能会让李衍丢了性命。
而从整体战略上来看,水泊梁山已经变得可有可无了。
……
兵贵神速。
将水泊梁山交给阮小二和吴璘了之后,李衍便命吴玠和杜壆为左先锋(杜壆受吴玠节制),从西路进发,一路逢山开道、遇水搭桥,从陈家谷进入云地,伺机攻取朔州和寰州,目的地辽西京,又命岳飞和史文恭为右先锋(史文恭受岳飞节制),从东路进发,一路逢山开道、遇水搭桥,从雁门关进入云地,伺机攻取应州,目的地辽西京。
随后,李衍亲率十一二万大军、四万预备役、两万民夫、一应粮草辎重北上。
刚过黄河,李衍就收到柴进和燕青传回来的消息。
李衍看完,将密信传给众将和一众参谋观看。
待众人全都看完,李衍道:“说说你们的看法。”
韩世忠最先开口道:“当派兵增援吴将军和岳将军,尽快攻下朔州、寰州、应州,然后左右包抄辽西京一战定乾坤。”
李衍派岳飞和吴玠担任先锋,没派韩世忠当先锋,让韩世忠很不安!
凡先锋者,必是能打之人,韩世忠满以为,李衍会派他担任一路先锋,可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李衍竟然让只练过兵没打过仗的岳飞顶了他的位置!
而且,岳飞顶下的,不是他的老对手吴玠,而是他,“那是不是说,在大都督眼中,我不如吴玠?”
韩世忠承认,吴玠能打,可韩世忠觉得自己并不输吴玠甚么。
退一步说,吴玠也就算了,关键是那个岳飞何德何能,竟然能顶下他韩大将军的先锋之职?
不过韩世忠不敢明着问李衍,这些年来,李衍从未没看错过一个人,他都是李衍破格提拔起来的,他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