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佶撕心裂肺的呼喊南宫羽落,满是担心,不停地抚摸着她的脸庞,希望她能睁开眼睛看看自己。此时此刻,赵佶的心是碎的,万万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他不愿意接受,也不敢相信,嘴里一直呼喊着南宫羽落。
南宫羽落遭受方腊的一击,那一瞬间她觉得自己的身体已经不是她的了,全身就像是散了架似的,五脏六腑移位,动弹不得,鲜血止不住的流淌出来,听得见赵佶担忧的声音,眼睛就是睁不开。
赵佶焦急不已,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他哭了,有史以来第一次流出热泪,还是为了一位女子。身份尊贵的端王赵佶,自小锦衣玉食,又受到太后的宠爱,何曾如此过。
赵似看见自己兄长的泪水,他沉默了,这是他第二次看见赵佶哭泣。第一次是父皇驾崩时,那是为人臣子应尽的孝道;这一次是他第二次看见,他知道自己的哥哥是真的爱上了南宫羽落,还是爱得很深,无法自拔。
南宫羽落昏昏欲睡,她想要就这么离开,所有的一切都与她无关。昏迷中却感受到脸上有一滴滴的泪水从自己的脸颊上流进嘴里,感受到有些苦涩,她猛地惊醒,努力的睁开双眼,就是不愿看到赵佶伤心欲绝的模样。
赵佶哭了,他不知道自己多久没有流过泪水了,那种感觉真的让他难以承受,看着怀中安静躺着的南宫羽落,他的心也随之死了。就在此时,他感受到自己的脸被人抚摸着,那种感觉非常的熟悉,猛地睁开眼睛,南宫羽落微笑的看着自己,哪怕嘴角有血迹,仍然让他觉得很美丽,轻轻地喊道:“羽落!”
南宫羽落醒了,她心里有牵挂,不愿意看见赵佶伤心欲绝的模样,努力的睁开眼睛看见赵佶红润的眼眶,脸颊上的痕迹,她知道赵佶为了自己哭了,身为王爷的他不顾身份,也不顾脸面,就像是孩子一样的哭泣。
此时,南宫羽落的心是开心的,就算是短暂的时间,她依然很幸福,一切都值得了。南宫羽落费了好大的功夫才抬起失去知觉的手臂,抚摸着赵佶的脸庞,她怕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只想好好的抚摸一下脸庞,目不转睛的看着赵佶,这一切都值得的。
“我……没……没事!”南宫羽落勉强的露出一丝笑容,安慰赵佶,声音却断断续续,上气不接下气。
赵佶道:“羽落,你不要说话!为何你如此傻呢?为何你要上前来?”
南宫羽落抚摸着自己心爱之人的脸庞,断断续续道:“你……你要好好的活下去!……”
赵佶抽泣不止,哽咽道:“羽落!羽落!……你醒醒,你醒醒啊!”
南宫羽落断断续续的话说完,便闭上了眼睛,她已经没有再多的力气去说话了,纤细的手也缓缓的落了下来。在她闭上眼睛的那一刻,她笑了,笑得很开心,笑得很幸福,没有任何的遗憾。
“滚开!……”赵佶还未反应过来,就被一股很大的力量将自己从南宫羽落身边丢开,直接摔到在地上,口吐鲜血,他转身看了过去,只见方腊冷笑道:“她是我的妻子,就算是死也只能死在我的怀中,你还没有这个资格!”
赵佶怒了,猛地站起身来,直接冲向了方腊却被赵似拉住,道:“皇兄,冷静一下!”
赵佶不解的看着赵似,又听到他说道:“皇兄,她没有性命之忧。”
“怎么可能?”赵佶知道赵似是在安慰自己,可他心知肚明,中了方腊一招焉能安然无恙。
赵似低声道:“皇兄,方腊刚刚出招前的确是全力以赴,不过后来力量减了一大半,又避开了要害之处,料想性命无忧。再说,方腊前来不是为别的,而是为她疗伤,贸然前去打扰了救治,只怕真的性命不保。”
赵佶将信将疑的看着赵似,他知道赵似断然不会欺骗自己,不过还是有些怀疑。当他转身望去,却看见方腊真的在救治南宫羽落,赵佶没有看见过这样的方式,直到赵似告诉他这是内家功夫才明白。
“今日之事,我不会就这么算了!”方腊阴冷的看着赵佶、赵似,又抱起南宫羽落,寒声道:“日后再相见,必然会取你二人性命,你们等着吧!即使是你登上皇位,我也要让你坐不安稳,寝食难安。”
在赵佶、赵似震惊的目光中,方腊转身离开了,抱着南宫羽落就这么走了,没有任何的停留。赵佶看见南宫羽落被他带走,心里又些焦急,想要追上去却被赵似拦住,道:“皇兄,你上去又能如何?以我们的武功不是方腊的对手,再说身边没有大夫,唯有倚靠他才能医好,否则必死无疑。若是不早点下山,只怕我们二人的性命也会留在此地,还是离去的好。”
赵似强拉硬拽将赵佶带走了,赵佶的心中还是担心着南宫羽落的安危,却不得不考虑赵似的安全,最后也就顺其自然的下山而去。方腊怀抱着南宫羽落离去,心里担心不已,只因南宫羽落的伤势比自己想的还要重。
方腊立即传令让摩尼教中懂得医术之人前来,又用自己的内力护住她的心脉,封住她全身的经脉便是留住一口气,他也没有心思再杀掉赵佶、赵似。但是,他的脑海中又浮现出南宫羽落温柔地对着赵佶笑了,为了他就连自己的性命不顾,这让他心里有些难受。
“赵佶,就算是你登上皇位,我方腊也不会让你好过。既然朝廷对不起我们,那我方腊便要一一讨回来。即使你将来登基为帝,我亦可取你首级,夺得你的天下,让你成为阶下囚,一雪今日之耻!”
第二百章 凌迟处死
赵佶被赵似强行带下山去,走得匆忙,也管不了那么多,只想着早日离开这个是非之地。毕竟,这里是摩尼教势力范围,多久片刻都危机重重,不得不慎重对待。
赵佶人被带走了,心还在牵挂着南宫羽落,愁眉苦脸。赵似看见兄长忧心忡忡,气喘吁吁道:“皇兄,别想了,事情都发展成这样,你们无法在一起,她也不会跟你离开的,还是忘记吧!”
赵佶唉声叹气一声:“十三弟,苦了你了!”
他心知赵似为了自己,与方腊对敌,身受重伤,又强行带自己离开云心寺,一路上担心摩尼教追兵,不敢多作休息,显得疲惫不堪,赵佶看在眼里,心里还是放不下南宫羽落。
方腊的武功有多高,不说他们也清楚,就算避开了要害部位,又强行收住自己的力量,也不是瘦弱的南宫羽落能够抵挡的,再说又口吐鲜血,昏迷不醒。
赵佶回望了一眼身后陡峭的山峰,落寞的叹息一声,然后扶着赵似离开了,离开了这个让他充满回忆却又伤心欲绝的地方。
终归到底,赵佶心中还是有些遗憾,就像是一根针刺痛了他心房,却又无可奈何的转身离去,只因赵似身上的伤势刻不容缓,不得不立即处理。
赵佶与南宫羽落短短的几次相遇,却彼此倾心,像是冥冥中注定的缘分,只可惜这段感情却无法让它开花结果,没有盛开反而凋谢。
自此以后,赵佶、赵似二人再也没有踏足过此地,更没有打探方腊的消息,也没有像朝廷泄露他们的根据地,就连当地官兵都不曾透露。
不过赵似重伤归来,还是在京城中惊起不小的风波,也让他丧失了争夺皇位继承人的资格,这些对他来说无关紧要,更没有在乎。
赵佶回京复命,告知于太后,方腊拒绝招安,不愿被朝廷规矩束缚,只愿在江湖上漂泊,却没有透露他的身份,更没有说出赵似是被方腊打伤。
一来,赵佶觉得有愧于方腊,又与他曾是结义兄弟,念及旧情,不愿如实禀报;二来,南宫羽落生死不明,他希望南宫羽落安然无恙,不愿多作打扰,才不愿实话实说。
接着,朝廷纷争也结束了,以向太后强硬的姿态立下赵佶为大宋第九位皇上,即徽宗。
“皇兄,这么多年了,你还是不能忘记她吗?”赵似悄然而至,看见赵佶望着画中人怔怔出神,不由得叹息道:“他也说了,她不在了,何必耿耿于怀!”
宋徽宗赵佶缓缓的卷起手中的画卷,沉声道:“十三弟,你说我们二人要是没有去过那里,我也不会遇见她,更不会让她香消玉殒!”
赵似知道这么多年了,自己的兄长还是放不下,无奈的摇摇头,也不再多言了,有些事情真的无法说得清。
“还有几个时辰,他便要被凌迟处死了!……”赵佶喃喃自语道。
赵似道:“是啊,我们与他之间的恩怨,也该有个了断!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他的野心,为何膨胀的如此之大,妄想颠覆朝廷,若非有老九领兵作战,只怕真的被他有理可趁!”
“皇兄,明日处斩方腊,是否要多派些士兵前去。他的身份特殊,只怕那些心有不甘之辈趁机前来!”
“不必了!”宋徽宗赵佶摇摇头,道:“我们都已经老了,有些事情不必去争了,以他的智谋不可能让所有摩尼教众都参与,势必留下一些势力,这些人也无法撼动大宋江山,就随他们去吧!我们与他的恩怨,也算是彻底了解了!”
与此同时,方腊喝完酒,怔怔出神,不知想什么,又听到一阵脚步声,呢喃低语:“不愧是父子,父亲走了,儿子来了……”
“郡王前来看我这个犯上作乱之人,不怕别人知道吗?”
方腊没有转身,仅凭脚步声就判断来人是赵构,微微惊讶,随即释然,他知道方腊武功高强,就算内力被封住,不得动武,有些东西还是具备着。
赵构与众人痛饮后,便独自一人来到天牢重地,想要见上一面,只因他有些疑惑,需要他解答。
“我有一事,想要询问教主,不知能否答允?”
赵构开门见山地说明来意,出乎方腊意料之外。方腊知道赵构不可能无缘无故前来,想必是有些事情要问,没想到如此直接,还称呼他为教主,心想:“他知道我是摩尼教教主?”
他想了想也不奇怪,定然是赵佶、赵似二人说的。事实上,赵构知道他的身份乃是后世之中得知,并非自己的父皇说的,他今日前来也是为了此事。
“教主,以你的本领断然不会让整个教众参与其中,想必留有后手!”赵构娓娓道来,方腊眼神变了又变,话锋一转道:“这些对我来说无关紧要,也不需要担心他们有所行动,我今日前来询问的事情是,你与我父皇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
“你想知道为何不亲自去问问赵佶?”方腊付之一笑道。
赵构沉默了,要是真的问了,那他就真的不识趣了。虽然没有任何的证据,不过赵构还是有些怀疑,猜想方腊与自己的父皇有所联系。
既然方腊守口如瓶,不愿透露半分,赵构也无可奈何,悻悻然地离开了。方腊自始至终都没有转身,直到赵构转身离去才转身,若有所思地看着他的背影。
“赵佶生了一个了不得的儿子!”方腊目光之中有些赞赏之色,又想起赵构的问话,疑惑道:“他是如何知道我与他们的关系?”
方腊紧锁眉头,沉默不语,他看不透赵构,直觉告诉他眼前的赵构拥有与年龄不符的成熟和稳重,武功比自己还要高深莫测,想到他日后的成就,脸上露出凝重之色。
纵然心里疑惑不解,方腊也无暇顾及其他,只因距离自己被处死的时辰越来越近了。
午时方腊被押赴刑场,手脚的铁镣发出沉重的声音,他想了一夜还是没想明白,两旁的侍卫面无表情的将他带走,直接来到午门。
方腊傲然而立,宁死不跪着受刑,赵构念他是枭雄,也就遂了他心愿,让他站着受刑。
午时三刻到了,刽子手取出锋利的刀刃,喷了一口烈酒,然后开始行刑。凌迟处死乃是一种严厉的酷刑,真正的千刀万剐。
刽子手神情淡然,定然是熟练的老手,若是新手那才真正的痛苦。刽子手来到方腊身前,一刀下去直接割了一块前大肌上的肉,鲜血淋漓,然后抛上天,接着又把犯人头上的肉皮割开,耷拉下来遮住眼睛,挡住方腊阴冷的目光,然后一刀一刀的割着。
赵构身为此次监斩官,也是首次看见这样的刑罚,皱了皱眉头,百姓们早已四散而去,被眼前的景象吓得魂不守舍,更有小孩子被吓哭了。
纵然方腊身上的肉被一刀一刀的割下来,他却没有痛呼一声,也不曾求饶。刽子手再行刑时,又不能让犯人死了,绝对是一门高超的技术。
行刑过程持续了整整三个时辰,方腊受到四百五十八刀便已经死去了,早已化为一堆肉泥,分不清是血肉还是白骨,最后赵构命人收尸,然后回宫复命。
第二百零一章 兄弟们的担忧
“构儿,方腊处斩了?”赵佶放下手中的奏章,抬起头看向走进来的赵构,正声道。
赵构点点头,道:“斩了!”
“他可曾有话说?又或是任何的求饶?”赵佶急忙问道。
赵构摇摇头道:“并未多言,不过……”
“不过什么?”
“不过他的样子非常的淡定,自始至终都没有说过一句话,更没有丝毫的求饶,像是做好赴死的准备,一心求死似的!”赵构回想起当时方腊受刑时的模样,显得非常淡定而坚决,面带微笑,悍然赴死,像是生无可恋了,故而有些费解,以他来看身为一教之主断然不会如此泰然处之。
赵佶闻言沉默不语,喃喃自语道:“她死了,心也死了吗?……”
赵构听见赵佶的话,显得有些诧异,又不敢询问。但是,他可以肯定方腊与自己的父皇定然相识,关系匪浅。纵然心中疑惑不解,赵构也不敢贸然问明缘由,以免惹恼自己的父皇。
从赵佶流露出伤感的眼神中,赵构看到了他内心深处的挣扎之意,又看见了他哀伤不已,心里一紧,觉得有些不可告人的秘密。只不过,这些事情都不是他能够参与的。
赵构之所以猜测方腊与赵佶之间有关联,也是从赵佶让他监斩方腊的时候看出来的。方腊乃是大宋最大的敌人,又犯上作乱,触怒龙颜,是真正的大不敬之罪,就算是凌迟处死也无可厚非。
但是,赵构看到赵佶脸上的不忍心,还有就是赵佶最后的话。若是按照大宋律例,犯上作乱者理应处以极刑,判以凌迟,受千刀万剐之刑。然后,尸体就被丢进山野之中喂狼,赵佶却让他将方腊的尸首收敛,然后再火葬,这让他有些怀疑,却也不好说什么,还叮嘱这件事不允许告诉任何人。
正是赵佶的话,让他有些怀疑,没有直接询问,反而深夜前往天牢。只不过,赵构也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方腊已经被处死,他也不再纠结此事,也就不再想太多了,安心的回到郡王府。
赵构离开后,一道黑影出现在赵佶面前,沉声道:“这便是他的骨灰吗?”
赵佶点点头,道:“这便是构儿交给我的骨灰,断然不会错。十三弟,你将他埋了,至于墓碑就不立了。若是被有心人发现,只怕又要惊起一番风浪,只怕明日早朝便会有人借此发难了。”
赵似与赵佶两人几十年的兄弟情义,岂能不知赵佶心中所念,郑重地点点头,道:“我知道了,皇兄,我先告辞了!”
于是,赵似捧着方腊的骨灰转身告辞而去,他便找到一处地方,然后亲手将它埋了起来,立了墓碑,上面却没有写上任何的字。乍看上去,难以发现这会是一座坟墓。
“当初,我们三人结为异性兄弟;如今,你却与我们天各一方。或许,这便是我们的命,无法改变。有些事情,我们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若不是皇兄与她相遇,你也不至于走上这条路,更不会与我们为敌,试图挑战皇兄的威严。”
“你可知道皇兄一直不曾追究当年的事情,无非就是念及兄弟情义。纵然你已经忘记,皇兄却没有忘记,我也没有忘记。皇兄一直牵挂着她,却得知她已死,只怕皇兄走的路更加的艰难,会选择一条不归路!”
“当初,你聚众起义,又挑衅皇兄,他一直忍让,更没有真正的派遣朝廷大军前去,无非是想给予你这个机会。如果大军压境,只怕你那些人根本就不是对手,就算你武功再高,也难以逃脱千军万马。”
“若不是你做得太过,用情至深,为了她一人与朝廷作对,我们三人还可以把酒言欢,也不至于闹成今日的局面。若非有你,只怕成全不了构儿的威名,这样一来也好,我们也放心了!”
赵似目不转睛的看着眼前的墓碑,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倾诉。但是,这些话方腊已经听不到了。方腊被处以极刑,赵似也曾在人群中观看,他也知道方腊心中所念,这样的结果不好也不坏,随机转身离去,只留下一座孤零零却没有字的坟墓。
赵构回到府中,早已将方腊与自己父皇之间的关系抛诸脑后,接下来才是事情的关键。只因,宋江等人战胜方腊后,官职提升了不少,又分封各地,故而他要面对的就是这些人会离去。
自从赵构得胜归来,当天晚上大摆宴席与众兄弟开怀畅饮后。次日,宋江等人便接到圣旨,命他们即刻启程前往授封地任职。赵构有时候也看不出端倪,就像是赵佶的态度似的。
宋江等人接到圣旨后,唯有答应下来,即刻启程,也就是明日众人各奔东西。这天晚上,宋江、卢俊义、吴用、孙立等四人聚集在郡王府,一直等候赵构,看见他们四人前来,有些惊讶,道:“各位哥哥,你们怎么来了?”
宋江回道:“郡王,我们有事前来!”
赵构也不知是什么事情,便欣然的邀请他们四人一起回府,来到客厅中,他再次询问众人的来意,他们四人都面无表情的看着赵构,开门见山地说道:“郡王,我们四人前来乃是心中有些担忧?”
“担忧何事?”赵构诧异道。
宋江回道:“郡王,我们这些与你一起征战的兄弟都接受朝廷的册封,加官进爵。但是,这一次皇上好像是针对郡王似的,将我们所有人全部远离京城,只留下寥寥数人在京。”
“目前的形势来说,这对郡王大大的不利。这也是我们四人前来的原因,不知皇上是作何打算?”
军师吴用接话道:“宋江哥哥所想正是我等所思之事,故而相约一起前来。以目前你的处境来说,我们这些人全部都离开了,只怕你身边再无可用之人,朝中的势力你又无法与其他人相提并论,只怕后果有些严重。”
他们二人说的话中深意,赵构明白了,意思是自己的父皇有意针对自己。宋江等人授封的官职与管辖地都不在一起,京城中又没有任何的势力,要是他们都不在的话,太子赵桓等人势必会趁此机会攻击,达到自己的目的,故而他们都有些担心才会欣然前来。
第二百零二章 皇叔,你来了!
赵构感激不尽,他知道宋江等人担心之事,不仅仅是宋江前来,就连师叔孙立也来了。以免树大招风,或是被有心人知晓以此为借口弹劾赵构,故而只有他们四人匆匆前来,就是提醒赵构要小心。
宋江等人在郡王府中大吃大喝过后,清晨醒来便接到圣旨,让他们不日便离开京城。虽然有些疑惑,却也没有多想,直到军师吴用点醒众人才明白事情有些不对劲。
宋江等人的离去,对于他们而言没有任何损失,官职提升,权力也大了,还都是清一色的武官,尤其是三品、四品官员更是离得京城千里之遥,五品官员也不过是寥寥数人留下。
众人暗想事情有些不妙,不约而同的来到郡王府。此时,赵构不在府中,正在监斩方腊,他们也没有派人前去催,一直留在府中等候赵构归来。与此同时,他们又私下里商议一番,各自道出心中的想法,才发现几人想的是一样的问题,更是焦急不已。
宋江等人离去,赵构便独自一人留在朝中,那便是真正的孤立无援,远水救不了近火。他们越想越吃惊,皇上的旨意乃是通过枢密院传达下去,宋江等人猜测是太子赵桓在其中搞鬼,殊不知这是宋徽宗亲自下得旨意,原因不足为外人道也。
“郡王,只怕这是太子从中作梗!”军师吴用皱着眉头,沉声道。
赵构回道:“这件事已然成为定局,我们也无法改变。毕竟,这是皇上的旨意,难道真的违抗圣旨,不愿意离开京城?若是那样做了,不就是让他们有借口将我们一网打尽。”
“再说,兄弟们都与我并肩作战,早已成为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若是兄弟们违抗圣旨,后果就不堪设想。无论怎么说,我们还是臣子,父皇并未真正看不清事实!”
“退一万步来说,太子还没有那么大的本事,公然假传圣旨,那样做岂不是将自己逼上绝路吗?即使太子一年来有了很大的变化,也不敢如此做。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想必是父皇亲自下旨。”
众人沉默了,他们心里也是这样想的,却又不得不承认,这道圣旨是宋徽宗亲自下达的。但是,他们又不敢这样想,只因真的是宋徽宗这样做,那就是将赵构逼上绝路了,以他一人之力如何与太子赵桓如此庞大的势力对抗。
如果赵构所说的事实,也就直接说明宋徽宗对赵构的宠爱与之前相比天差地远,也可以说将他抛弃了,形势严峻。宋江等人心急如焚,赵构却风轻云淡,看得很开。
虽然不知道父皇的真正用意,不过赵构相信以帝王权衡之术,必定是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不可能让太子赵桓一家做大,势必会给予他一定的支持。目前为止,赵构不知自己的父皇会给予哪些帮助,却不曾担心。
“众位兄弟,你们放心,事情不是你们想的那么坏,也不会那么好。”赵构微笑的看着宋江等人,他们诧异不已,又听到他说道:“如果是事情真的到了那个地步,只怕我们此次回来不要说加官进爵了,就连自己的性命都堪忧。既然父皇有圣旨,我们听命行事便可,想必这件事应该是一个开头,后续才是真正精彩的地方。”
卢俊义眉头紧锁,惊疑道:“当真如此?”
赵构坚定地点点头,道:“不说十分有把握,少有也有七八分。诸位哥哥不要忘记了,皇上乃是我的父皇,虎毒尚且不食子,父皇宠爱太子那又如何。难道哥哥就没有想过,这件事还是利大于弊!”
众人齐声道:“如何利大于弊?”
“诸位哥哥离开京城,这样一来对于我来说反而是一种保护!”赵构娓娓道来,“诸位哥哥都是招安入朝,又是武官,要是留在京中,我又没有任何实权,只怕受不住朝廷的规矩;诸位哥哥又嫉恶如仇,要真的看见不平事,十有**忍不住,那样后果更加的严重。”
众人恍然大悟,他们没有想到这一点。正如赵构所言,他们都是招安入朝,本质上就是草莽出身,有些人之前是朝廷官员,也是看不惯朝廷中有些人的行径才会选择落草为寇,朝中规矩较多,他们也无法耐住性子,只怕又是祸事。
换个角度去想的话,宋江等人反而觉得宋徽宗不像是遣散赵构麾下的势力,倒像是一种保护,也不像弃之不顾,倒像是帮助与他。
顿时,众人豁然开朗,紧锁的眉头也舒展开来,随即便与赵构说了几句,然后便告辞离去。
待他们离开,赵构纹丝不动,微笑的说道:“皇叔,既然来了,就不必躲躲藏藏,还是现身吧!”
赵似惊讶道:“你小子,怎知我来了?”
赵构嘿嘿一笑,道:“皇叔,你是最疼爱我的啦,不可能放任我不管不顾,必定会前来的。再说了,皇叔的轻功虽好,不动声色地出现在我府中,我要是不知道的话,那还得了!”
“你这小子!”赵似哭笑不得,宠爱的看着赵构。
赵构道:“皇叔,只怕这次前来是又要事吧!”
赵似点点头,道:“本来是有要事,不过现在看来说与不说都是一样的。”
赵构道:“皇叔,你来此应该是父皇的旨意。如此一来,我之前猜测的是正确的?”
宋江等人在此,赵构便发现赵似悄然而至。但是,他没有言明,待他们离去后才点明,无非就是想要看看自己的十三皇叔来此到底所为何事。但是,赵似的话让他明白了之前自己的猜测与赵似来此的目的,**不离十。
赵似来此是点醒赵构,也是按照自己皇兄的命令前来,出言点拨一下。赵构的那番话,以及心中所想,大大的出乎意料之外,赵似那一刻觉得赵构真的成长了,仅凭推测便猜中了宋徽宗的心思。
“真是一对父子,果然心有灵犀!”
赵构问道:“皇叔,父皇此意我明白,只怕有些人也明白其中道理,要是发现又如何是好?”
赵似笑道:“这点不是你担心的事情,自有应对之法。你的智谋与皇兄当真是有的一拼,不愧是父子连心。你能懂那真的是太好,有些话不好明说,日后你就会发现了,莫要让我们失望。”
赵构是聪明人,赵似的来意他也猜出大概,又听闻他所言,心中已然清楚明白了。有些事情不能言明,放在心里比较好!赵构郑重的点点头,道:“皇叔,你就放心吧!我不再是小孩子了,有些事情还是能懂得!”
赵似欣慰的点点头,慈祥的看着赵构,赞扬道:“老九,你真的成长了!”
第二百零三章 布局
“皇叔,那接下来我该如何做?”赵构躬身问道。
赵似意味深长地笑了笑,道:“一切按照你的意思去做吧!”
赵构深深地看了一眼赵似,正声道:“侄儿知晓了!”
“没事了,我先行而去了!”赵似告辞离去,留下赵构一人沉思不语。
赵构的问话是询问赵似接下来该如何应对太子赵桓,也就是大哥的攻势。赵似的话就是告诉赵构一切随他,也就是代表着宋徽宗的意思,不要有所顾忌,两不相帮,任由他们争夺皇位。
赵构自始至终没有想过染指皇位,他的心思想着日后金国入侵大宋该如何应对之策,偏偏事与愿违,有些事情还是需要面对。既然父皇的意思让他自己按照方法去做,那么赵构也不再顾忌许多,也要提前准备了。
“王管家,你去喊李施恩、李施仁两兄弟前来!”赵构沉默许久后,便让王武前来,命他喊上他们两兄弟。
片刻后,王武带领着李施恩、李施仁两兄弟前来,躬身道:“少主,有何吩咐?”
“你们三人随我去一个地方!”赵构说完便带领着王武、李施恩、李施仁三人一同离开郡王府,他们没有乘坐马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