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侗面无血色,苍白无力地回道:“我也不知此人到底是谁,就连名号都未曾留下来,不过看上去与你的年纪相仿,或许比你要大上几岁。但是,此人的武功路数根本就不是中原武功,倒像是西域武功。”
“若非师兄曾经叮嘱过西域武功诡异,要小心为上。当初,我不以为然,不曾想到真的有人学会了西域武功,相比之下西域的武功的确少了几分套路,多了几分攻击之力,没有固定的路数,一切都是信手拈来,当真是鬼神莫测,端是厉害。”
赵似心里一惊,有些兴奋道:“居然真的有此人?那我倒是要去看看才行!”
“我还是奉劝你,以你的武功根本就不是他的对手,要是比武切磋只怕你必输,要是生死相搏也是你死在他的掌下,最好还是不要招惹此人。”
周侗知道赵似嗜武成狂,就算是武功再高依然想去挑战,只是他担心那人的武功路数招招都是致命,只怕会伤及赵似,故而提醒道:“若是没有猜错的话,此人还会再次前来,应该走得不太远。”
赵似听闻后顾不得其它,立即撒腿就告辞了,他兴致勃勃的想要前去找寻此人,脑海中只有那人的身影,哪里还顾得了周侗的叮嘱,俨然抛诸脑后,看得周侗无奈的苦笑不已,喃喃自语:“只怕你要受点苦了!……”
赵似不管三七二十一,也没有询问清楚周侗那人的样貌,拔腿就跑,所有的事情都忘记了,只记得想要见识一下此人的厉害。但是,他来到了街上四处寻找还是未曾见到任何人的身影,反倒是看见了拜师前来的卢俊义。
“兄台,不知你是否看见一位看上去受到重伤的人?”赵似直接了当的询问道。
卢俊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愣了半晌,想了想回道:“之前来的时候好像看见一位身受重伤的男人,你要是寻找他可以循着这条路前去,料想应该走不远,必然能够遇见他。”
卢俊义指了指自己来时的那条路,赵似道谢一声便马不停蹄的向前奔去。果然,在卢俊义的指点下赵似看见了重伤的那人,只见方腊已然昏倒在地,奄奄一息,赵似也顾不得其它愣是将他扛起来直接离开了。
“皇兄,皇兄!……”
赵似扛着重伤的方腊没有回到自己的府上,他的府上人多眼杂,又没有侍卫、婢女根本就照顾不了他,最后他想了想还是将方腊带到了端王赵佶的府上。此地,并非端王府,而是一处别苑,也是赵佶诗词作画之地,外人根本就不知道,也只有赵似清楚。
此时,端王赵佶正在研究历代的书法,正在沉思之际,便听到赵似的喊声,心里有些奇怪,见他声音有些焦急,也顾不得写字了,直接从府内出来了,便看见赵似扛着一个人前来,还是一个大男人。
赵似急匆匆的来到赵佶面前,又将方腊放下,急忙说道:“皇兄,你快派人前去喊大夫前来为此人诊治一番!”
端王赵佶苦笑道:“我说十三弟,你搞什么啊!”
赵佶不明白赵似意欲何为,要是扛着的是女子,他觉得没什么,反而是重伤昏迷的一个男子,又见赵似满头大汗,焦急的模样,不由得苦笑不已。他着实被这个兄弟搞晕了,让他有些不知所措。
“皇兄,此事说来话长,容后再禀!”赵似急匆匆的说道,“皇兄,您还是快快传唤大夫前来,看看此人到底如何了。”
端王赵佶无奈的摇摇头,还是立即传命让人前去找来大夫前来。毕竟,人命关天的大事,不可马虎。再说,此人是赵似带来的,故而也就没有太大的怀疑,赵佶相信赵似必然会告知自己此人到底是何人。
第一百七十二章 恩怨情仇(三)
端王赵佶立即吩咐下人找来大夫前来为方腊诊治,大夫望闻问切结束后,赵似立即走上前去,直接了当的问道:“大夫,此人伤势如何?”
“回禀楚王,此人伤势并无大碍,只不过需要调养数日便可痊愈!”大夫恭敬地回道。
赵佶让他下去领取赏钱,便开口问道:“十三弟,你这是唱的哪出戏?为何他会身受重伤,还是你将他扛过来的?你可知自己的身份,要是被朝中大臣知道,只怕会影响你的声誉。”
赵似听闻方腊没有性命之忧,也是放下心来,又听到自己的兄长教训,不以为意地回道:“他们爱怎么说就怎么说,我才不会在乎。再说了,我的性格皇兄还不清楚吗?”
赵佶又问道:“十三弟,此人到底是谁?莫不是你与他比武才会伤成这样?”
赵似嗜武成痴,生平最喜欢的便是挑战各路高手,只要被他盯上的都会前去讨教一番,不论胜败一律以武会友,从未真正的动杀手,也不曾将人打成重伤的事情发生,心里故而有些奇怪。
“皇兄,此人的伤势不是我造成的,而是周老先生留下的!”赵似回道。
赵佶大惊道:“周老先生留下的?到底是怎么回事?”
于是,赵似便一五一十的将此事经历说了一遍。
赵佶听闻后,惊道:“看此人的年纪也不过与我们相仿,居然有如此高深莫测的武功,就连周老先生都受了伤,只怕非同小可。十三弟,你将他带到我这里意欲何为?”
赵似笑嘻嘻的说道:“皇兄,此人的武功如此了得,我想与他赐教一番,且看周老先生说的是否属实。另外,此人居然学会了西域武功,汴京城各门派的高手我曾相识,却无从认识西域高手,也想见识一下西域武功到底如何?”
赵佶哭笑不得道:“你还是想要与他交手?只怕你的武功不是他的对手,我可不想找大夫为你诊治。以我之见,你还是放下挑战的念头,不然吃亏的是你自己。”
“皇兄,我生平最爱的便是练武,难得遇到如此好对手,岂能轻易的放过,就算是受伤也在所不惜!”赵似坚定不移的说道。
赵佶无奈的摇摇头,他知道赵似下定决心做的事情一定会完成的,故而也就不再劝说他放弃比武的念头,无奈的说道:“十三弟,朝中只怕闹得不可开交,要是知道你在我这里,又是一番风雨,还是尽快回府!至于此人,你也一并带回府中,留在此地总觉得有些不好!”
“别!别!”赵似连连摇头回道,“皇兄,此人就留在此地吧!再说这里寂静,又没有外人前来打扰,正好有利于他养伤。若是背着他回去,只怕肯定是被其他人看见了,要是那样的话,又是一番唠叨,已经够烦了,不想再他们多说什么。”
赵佶想了想,也觉得赵似说得对,再怎么说赵似也是自己的亲弟弟。虽然不是一母同胞,却是同一个父皇,故而也就答应下来。赵似见时候不早了,也就告辞回去了,之前走得匆忙不曾询问周侗的伤势,故而此次回去又再次前去登门拜候。
赵似离去后,赵佶方才想起不知此人的名讳,摇摇头便独自继续作画,唯有方腊一人躺在床上休息。赵似急匆匆的又来到了周侗府上,开门见山的问道:“周老先生,您伤势如何?”
周侗见赵似去而复返,不禁有些诧异,微微一笑道:“多谢惦念,已经好了许多。”
赵似见周侗脸色好了许多,苍白的脸色上浮现一丝红润,气息也渐渐的稳定了,不禁有些诧异,道:“周老,您这是练得什么武功,居然好的如此之快?”
周侗笑道:“哪里是练了什么武功,这是吃了千年野人参才有此效果,失去的元气才会好的如此之快罢了。”
“千年野人参?那可是贵重之物!”赵似忍不住羡慕地说道。
周侗见他如此好奇,也就将事情说了。赵似才明白,他离去后有一人前来拜师,本想是拜师学艺的,却见周侗如此重伤,故而想也没想就将自己身上的千年野人参给了周侗,让他补血益气。
周侗见他如此仗义,拜师时一方面,真正的还是此人的仁义本色,着实让周侗有些惊讶,欣然答应下来收下那人为徒,此人便是赵似之前遇到的卢俊义。赵似听闻后,也觉得真是有缘分,也是恭喜几声,然后与周侗聊了一会便告辞离开了,他知道周侗需要静养休息,故而不敢多做打扰。
“看样子,他还真的找到那人了!”周侗喃喃自语道,“以他的性格,必然是与那人赐教几招。若是没有猜错的话,只怕那人已经被他救起。若真的是这样的话,还必须提高自己的武功才行,不然那人再次前来挑战,只怕武功更加厉害,只是没有想到那人居然会内劲,却与中原的内劲有些不同,要想战胜于他必须拥有内力才行,不然仅凭招式还是无法与之相抗衡。”
虽然方腊首次挑战失败了,周侗还是探知出他的武功中蕴含着内劲。即使不是很明显,还是被周侗看出来了,故而他知道自己此次战胜于方腊也不过是借助自己的战斗经验,也知道方腊的内力还未练成,要是成功了,只怕自己败了,故而周侗也决定认真的去研习内功的锻炼法门,而他所能练习的也只有佛家内功,其他门派的却不知如何下手。
赵似得知周侗伤势并无大碍,自己的心愿也达到了,心情大好的回到自己的楚王府。现在,他正在满心欢喜的等待着方腊伤势好转,然后便向他挑战,也想见识一下西域武功。
次日,方腊从昏迷中苏醒过来,恰逢赵似不再,唯有赵佶一人在院内练习书法、作画。
方腊舒展着身子,来到前面看见赵佶一人在那里全神贯注的作画,皱着眉头,心想:“此人到底是谁?我怎么会在这里?”
“兄台,你醒了?”赵佶见方腊醒来,也放下手中的笔杆,微笑的走到他面前,道:“来,坐下吃点点心!我原本以为你还需要一些时日才能好起来,没想到这么快就好了,不愧是练武之人,体魄果然强壮。”
方腊见他彬彬有礼,又见他身着华服,料想此人的身份不简单,躬身道:“在下多谢兄台救命之恩!”
“救你的人可不是我,乃是另有其人,想必他一会便会回来了。”赵佶微笑道。
“不知兄台高姓大名,日后定当报答!”方腊躬身问道。
“赵佶!”赵佶如实报出自己的名讳,又问道:“不知阁下姓甚名谁?”
“在下,方十三,歙州人氏!”方腊也报出自己的名讳,他本来的名字便是方十三。
“十三?”赵佶听闻后大吃一惊,笑道:“看样子,你真的与他有缘,他也是十三,不过是排行十三,也是我的弟弟!救你的人也是他,并非是我,我只不过是提供休息之地,是他将重伤的你救回来的,等会你便可以与他相见了。”
第一百七十三章 恩怨情仇(四)
赵佶没有任何的王爷架子,也没告诉方腊自己的身份,反而以礼相待,更没有看不起方腊。在他看来,不论是文人还是武夫都是平等对待。再说,眼前的方腊是赵似一直想要挑战的对手,身为兄长的他也得好好地招待才行。
方腊与赵佶面对面坐着,自始至终赵佶都是面带微笑,不时地拿着点心给方腊,无奈之下也只得吃了几块点心,味道的确不错。但是,在他人府上也不敢做得太过,还不是非常熟悉,以他的江湖经验来说,还是对赵佶有些防备。
并且,方腊都在观察赵佶的言行举止,对他的身份也非常的好奇。无论是赵佶的待客之道,还是气质都显示出他的身份非富即贵。但是,方腊也没有询问清楚,有些事情藏在心里比问出来要好很多。
虽然赵佶对于武功也略知一二,却不像赵似那样嗜武成痴,俨然成为偏执狂。两人也算是相谈甚欢,不过还是略显拘束。恰逢此时,赵似匆匆忙忙的赶来,看见方腊依然苏醒不禁更加欢喜起来。
“方兄,此人便是之前我与你提及的十三弟,也是他背着你来我这里的!”赵佶微笑的介绍起赵似来,并未说出他的名讳,而是以弟相称,又使了一个眼神,赵似心领神会。
赵佶与赵似二人早有默契,赵佶的眼神他便明白自己兄长的意思,也就是说不允许泄露彼此的身份。当初,赵似与他人交手时,泄露出自己是王爷的身份,让他人都心生顾忌,故而赵似与赵佶商量后,决定在外人面前他们只是普通的百姓,并非大宋皇室成员。
方腊连忙站起身来,真诚地谢道:“多谢兄台救命之恩!”
“举手之劳!”赵似豪爽的大笑起来,走到方腊面前,沉声道:“方兄,小弟有一事相求,不知您是否答允?”
方腊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诧异道:“兄台有何事?”
赵似急切地说道:“在下乃是习武之人,兄长酷爱舞文弄墨,不能与之比试。然而,我听说江湖上的朋友说,你的武功别具一格,乃是西域武功,不知能否与我切磋一二。”
“这……这……”方腊尴尬地看着赵似,不曾想到他会是这个要求。
赵似心急如焚道:“方兄,请您一定要答应在下这个请求。”
方腊连连摇头道:“既然如此,那便切磋一下吧!”
赵似千恩万谢,欢快不已,他好不容易等到方腊苏醒,又听到他答应自己比武请求,心里不禁有些高兴。对他而言,只有找武功高强人比试才是最重要的,就算是权力都不如这个来得痛快。
方腊所学的西域武功并非切磋,而是用来杀人的招式。之所以有些犹豫,只是担心伤到赵似。毕竟,他也是习武之人,有人愿意讨教那也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可是,赵似对他有救命之恩,不可能真的下杀手。
赵佶见自己的弟弟忘乎所以,想要拉着方腊前去比试,不由得摇摇头,劝阻道:“十三弟,你也太着急了。即使你想比试,也不是急于一时,方兄的伤势还未真正好转过来,就算是比试也无法出全力,还是过些时日,待他养好伤,你们再去比个痛快吧!”
赵似听闻尴尬的挠挠头,他之前一直想着与方腊比试,却忽视了他身上还有伤。即使胜了,也是胜之不武,故而赵佶的提醒让他有些尴尬。于是,赵似便打消立即比试的念头,又与方腊聊了许久。
赵似本是练武之人,又在江湖上混迹许久,三教九流都有些熟悉的人。因此,他的到来,不仅缓解了赵佶与方腊两人的沉闷,更像是找到知己似的,与方腊相谈甚欢,谈笑风生,最后两人还一起痛饮起来。
赵佶本是喜文弄墨,根本就插不上嘴,干脆离开他们二人,继续作画去了。接下来的几日,除了休息的时间,赵似都在赵佶府内待着,就连赵佶都弃之一旁,他的眼里只有方腊。
经过几日的相处,方腊对赵佶、赵似的防备渐渐地打消了,更是与赵似把酒言欢,述说着自己在西域的所见所闻。但是,方腊并未说出自己的武功师承何处,赵似也不曾询问,此乃江湖大忌,都是最隐秘的事情,不可能轻易地泄露。
“方兄,那我便不客气了!”
“赵兄,放马过来吧!我等着呢!”
方腊留在赵佶府中疗伤,数日后伤势痊愈,没有任何的伤痛,故而赵似也等不及了便与方腊挑战。于是,赵佶每天除了喜文弄墨外,便是看着他们二人比试,最后更是绘下比试的画面,也算是消磨时间。
赵似率先攻击的便是宋太祖赵匡胤传承下来的“太祖长拳”,也是大宋皇室中人必须要学习的武功招式。他率先使出其中的“探马势”,后重前轻,步劲前三后七。
此招,注重手、脚的攻击之法,手的高度根据对方肘的高度而变,无论进退都可近步粘沾。赵似使出右手直拳,右手粘在方腊小手臂外侧,捋臂拿手顺势翻腕。
同时他的左脚顶住对方的前脚做支点,左手托击方腊的手肘,想要利用左手和左脚伸直形成的圆弧,拉长对手的拳架,使方腊肋下出现空挡,逼迫他重心前倾,而后再给予攻击。
只可惜,方腊不按照正常的套路出招,愣是凭借强大的力量营生的化解了危机,还让赵似的攻击功亏一篑。两人首次交锋,赵似试探出方腊的武功的确不差;方腊也明白赵似不是一般的对手,就算比自己要差,也不会相差甚远,故而也是认真的对战。
接着,赵似见方腊凭借着力量震开自己的攻势,立即变招,使出了“七星拳”。此招后发先至,方腊的拳打腿攻,都被赵似以桥手搅腿格开对手的结构架,又是上下连续进攻,让方腊有些防不胜防。
虽然方腊习练的是西域武功,对于中原的武功也算是略知一二,却从未见识过这样的拳法,就算是上次与周侗交手都不曾见他使出这样的武功。实际上,太祖长拳是大宋皇室必学武功,不可外传,非赵家人无法学拳,还是嫡系之人才可习练,就算是传承给下一代都必须经过皇上准许才可以。
方腊的武功比赵似的要高出许多,却迟迟无法攻击,只因他不知赵似使用的武功到底是何种路数,唯有小心应对,待看清楚他攻击的路数,再给予反击,故而只是一味地防守。
赵佶见赵似略占上风,心里有些诧异,寻思道:“十三弟说方兄武功不弱,能与周老相抗衡,逼得周老都使出全力。十三弟的武功我知道厉害,与周老还有很大的距离,数次败在他的手中,那又为何会一直防守,从不进攻呢?”
虽然赵佶喜文弄墨,不代表他对武功一窍不通,赵似使出来的招式他也清楚,只因他自己也会。赵似是精通百家武学,而赵佶只会“太祖长拳”,这是当初幼年时的课程之一,乃是祖训,必须要去学习。
看见方腊节节败退,赵似又屡次发动攻击,着实让赵佶有些好奇,更多的是疑惑,看上去总觉得有些诡异,却又说不出所以然来。
第一百七十四章 恩怨情仇(五)
“自始至终,他都一直在防守,不曾发起过任何的攻击,到底是怎么回事?周老曾说过,他是最善于攻击的,为何对我一点都不攻击,主要还是防守?莫不是担心曾经救过他一次,又或是其它什么原因?”
虽说赵似的武功不及方腊,却也不是傻子,他看得出来方腊一直留手,只是一味地防守,故而心生疑惑。实际上,方腊也是首次遭遇这样的对手,中原武功略知一二,未曾看见过这样的拳法,也是在观察路数的同时再予以还击。
“不打了!”赵似猛然收住招式,气呼呼地看着方腊,开门见山的说道:“方兄,你是看不起小弟,还是怎么了?为何处处留情,并非使出全力来,都是一味地防守,这样下去又有何意思?”
“赵兄,你误会了!”方腊讪然一笑,解释道:“并非在下不使出全力,也不是我想防守,不予以攻击,而是真的没有办法予以反击。赵兄的拳法生平仅见,虽然我学得是西域武功,中原武功也略知一二,也不曾见过如此拳法。”
赵似恍然大悟,方知自己的确是误会了方腊。中原武功博大精深,派别较多,要想完全参悟出所有的武功根本就不可能。若是武术宗师,兴许看一下施展招式便能猜出何门何派,举一反三。
可是,赵似使用的拳法却是家传武功,传嫡不传外,唯有赵氏之人方能学习的武功,还有一套棍法。大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本是一位大元帅,身怀武功,又自创拳法、棍法,黄袍加身成为九五之尊,这套拳法、棍法却在赵氏子弟传承,不得授予旁系,故而江湖上从未有人能施展。
当初,赵似凭借着“太祖长拳”挑战周侗,以拳法而论,不弱于周侗,其它的武功也就相差甚远。但是,周侗乃是中原人士。即使没有练过,也曾听过,故而他知道,方腊远在西域时间久远,未曾见过,也不曾听过,故而不知该如何接招。
赵佶见他们二人停了下来,急忙上前,道:“好了,你们二人比试了半个时辰,也该歇歇了。若是觉得不过瘾,下次相约再比试如何?现在,还是填饱肚子最重要。”
赵似、方腊二人不约而同地相视一笑,欣然地走到赵佶面前坐下来,接着他们二人又再次痛饮起来。赵佶也命人端上美酒佳肴,三人再一次相谈甚欢。习武之人不受拘束,经过之前的比试,关系反而更进一步。
于是,他们三人反而更加的亲密无间,更像是朋友似的。赵佶每日都沉迷于喜文弄墨,赵似、方腊二人都是武痴,彼此之前切磋。他们二人比试,多数情况下都是方腊胜利。
赵似、方腊二人彼此之间相互钦佩,渐渐地成为朋友,就算是赵佶喜文弄墨仍然让他们三人关系甚密。三人相处半月有余,赵佶、赵似二人才知道方腊年纪比自己等人要大上许多,与周侗也不过是相差八岁。
但是,容貌上看上去方腊与他们相差无几,以致于周侗误以为方腊的年岁与赵似、赵佶一样大。
“方兄,你居然年长我兄弟二人三十多岁,实在是看不出来!”赵佶目不转睛的看着方腊,难以置信的说道。
方腊笑道:“只因我所学的武功与中原不同,容貌一直是年轻时的模样,故而很多人不知我的真实年纪,让二位兄弟见笑了。”
赵似接话道:“方兄。小弟第一次看见你时,还以为你虚长我几岁,不曾想居然大了这么多。如果江湖上人知道兄长的真实年纪,想必瞠目结舌吧!现在,我才明白你的武功为何如此之高了。”
方腊笑道:“虽然我与二位年岁相差甚远,却不影响我们三人之间的关系。江湖儿女,何必在乎年龄,只要相处得当,志趣相投,一样是知己好友。”他的目光又看向了赵似,“最意外的是你,没想到你的年纪尚轻,居然有此武功,我还是小觑中原武功了,果然是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换旧人!”
“方兄,我等相谈甚欢,莫逆之交,何不结为异性兄弟?”半月相处,赵似与方腊关系不是亲兄弟甚是兄弟,故而提议,他也不介意什么年纪的大小,只要意气相投便是至交好友。
方腊叹道:“我知道二位身份非同一般,我不过是一介草民,又有何资格结为异性兄弟呢?”
赵佶接话道:“方兄此言差矣!虽然你虚长我兄弟二人许多,却志趣相投,交朋友重在交心,何必在乎身份、年纪。既然十三弟提出来,那我们何不结为异性兄弟呢?”
方腊武功高强,又为人仗义,从不做作,快人快语,这些与赵似都非常的相像。虽然赵佶是端王,又是文人雅士,却不排斥江湖中人。并且,方腊与赵似关系莫逆,成为异性兄弟,在他看来也是不错的。
方腊在此地生活半月有余,每餐都是大鱼大肉,锦衣玉食,他便猜到赵佶的身份不一般,也看出一些端倪,却无法确定。赵似是赵佶的兄弟,那么他的身份也是非富即贵了,又不在一个府上,可见二人的身份不是官宦之家,也是王孙贵族。
“既然如此,那我们便结为异性兄弟吧!”方腊沉思许久,欣然同意道。
“我,歙州人氏方腊,现年五十有二!”
“我,汴京人氏赵佶,现年十八!”
“我,汴京人氏赵似,现年十七!”
方腊、赵佶、赵似三人异口同声地说道:“皇天在上,在今日结为异性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自此,方腊是大哥,赵佶是二哥,赵似是三弟。他们三人结为异性兄弟,赵佶、赵似也将身份悉数告知,不曾有过隐瞒;方腊也告知于他们二人自己的真实身份。
“什么,二位兄弟居然是赵氏宗亲?”方腊听闻赵佶、赵似二人的身份后,大吃一惊,他也曾怀疑过二人是王孙贵族,却不想他们是大宋赵氏嫡亲,身份居然是王爷,亲耳听见还是有些震惊。
赵似惊呼道:“大哥,你居然是摩尼教教主?”
赵佶对于江湖之事知之甚少,赵似却沉迷于江湖中的见闻,故而他听说过摩尼教的事迹。据江湖传闻,摩尼教起源于西域,教众有万余人,层层分级,教中武功高强者多不胜数。
方腊的身份居然是摩尼教教主,出乎赵似的意料之外,听闻后也是惊讶不已。赵似一直想找个机会与摩尼教教主挑战,听闻教中之人也是武功高强,身为习武之人,岂能错过如此机会,此乃他的心愿,不曾想自己的大哥居然会是摩尼教教主,才明白方腊的武功为何如此之高了,也猜到他的武功源自于西域的原因,这都是教中代代流传的武功。
赵佶、赵似二人的身份道出,方腊也知道赵似之前所用的拳法到底是来自于何处。他们三人非常的震惊,然后又不约而同地大笑起来,三人彼此坦诚相待再无任何隐瞒了。
第一百七十五章 恩怨情仇(六)
方腊、赵佶、赵似三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关系越来越好。赵佶舞文弄墨,方腊、赵似二人彼此切磋武艺,赵似的武功也在方腊的指点下突飞猛进。并且,传授了一些西域武功,赵似也报之以桃,却没有将“太祖长拳”泄露,这是祖训不得违背。
方腊留在赵佶的府中已有月余时间,身为摩尼教教主,这些时日以来他与赵佶、赵似二人相谈甚欢,就连教中之事都遗忘了,一心沉浸在武功探讨中,心无旁骛,直到接到教中传来的信件才想起自己已经月余未归,要是再不回去,只怕教中会有大乱。
“二位兄弟,我已经在此地逗留太久,只怕不日便要启程离开了。若是有缘,我们兄弟还会再见的!”
方腊突如其来的话,让赵佶、赵似二人大吃一惊,急忙问道:“大哥,何事如此紧急,为何要走的如此匆忙?”
“二位兄弟不知,教中护法传来讯息说是教众都四处寻找我。若是再不回去,只怕教中会有大乱。再说,我再次已经逗留月余,二位兄弟的情谊,我铭记于心,只怕无法继续停留了!”
赵佶见方腊心意已决,也不再挽留,叹息一声:“哥哥见多识广,这些时日以来获益良多。若是今日一别,只怕不知何时才能相见了。既然哥哥决定离去,那便痛饮一番再送哥哥出城!”
方腊想了想,点点头道:“多谢二弟的美意,那哥哥我却之不恭了!”
当天晚上,赵佶设宴款待方腊,也是送他一程的临别酒宴,故而三人都喝得酩酊大醉。
次日,赵佶、赵似二人酒醒后睁开眼睛,已经见不到方腊的身影,二人急忙询问府中下人,他们也不知方腊去了何处。与此同时,他们也看见方腊留下的字条:“二位贤弟的美意,兄心领了!若是再不离去,只怕会有事端,故而兄不告而别,有缘他日再见!”
“皇兄,哥哥他走了!”赵似看着方腊留下的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