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头那一个道:“小弟们因在绿林丛中走,都有异名,哥哥勿笑!小弟是赤须龙费保,一个是卷毛虎倪云,一个是太湖蛟卜青,一个是瘦脸熊狄成。”

  李俊笑道:“当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如今,宋公明哥哥是朝廷征讨方腊军正先锋,我等也是朝廷之人,不知四位兄弟是否愿意与我等一起征讨方腊?”

  他们四人一听高兴不已,正愁没有机会与宋江相见,纷纷点头答应下来,愿意一起征讨方腊。不过,他们四人并未答应做官,只是答应相助攻打方腊。


第一百二十九章 炮火连天


  李俊见他们四人不愿意接受朝廷册封,又愿意助自己,有些诧异。费保心知李俊必有疑虑,笑道:“哥哥有所不知,我等四人在太湖上有些名气,要想做官只要投靠方腊便是。”

  “当初,方腊曾经派人招安我等,以我们四人的本事,要想做个统制也是绰绰有余。不过,我们四人都不愿意做官,一来我们是绿林出身不习惯繁文缛节,二来官场上的事情不必江湖轻多少,还是习惯过江湖上日子,已经习惯了。”

  “故而,做官并非我等所愿,哥哥的好意我等心领了,只求快活就好。若是哥哥需要我等帮助,自当水里来火里去,张顺兄弟可是对我等有旧,理应如此。”

  李俊赞叹道:“既是如此,那我也不便强人所难。日后我若不死,兄弟们有任何需要帮助,我李俊自当竭尽全力,绝不食言!”

  费保大喜道:“有哥哥此言,兄弟们放心!”

  接着,李俊便留在庄内,与他们四人商议,说宋公明要攻打苏州一事,李俊叹道:“方貌又不肯出战,城池四面是水,无路可攻,舟船港狭,难以准敌,这样情况下根本无计可施,难以破城!”

  费保沉思片刻,道:“哥哥且宽心住在此处两日,小弟知道杭州不时会有方腊亲信前来公干,我们可以借此机会智取城郭。另外,我再派出几个打鱼的前去打听一下方能确定何时前来,到时便可以定下计策。”

  李俊喜道:“此计极妙!”

  于是,李俊等三人留在庄内小住几日,费保便唤来几个渔人,让他们前去打探消息,然后便与李俊等人痛饮,好不快活。

  李俊住在那里三日后,只见打鱼的回来禀报道:“平望镇上,有十数只递运船只,船尾上都插着黄旗,旗上写着:承造王府衣甲,眼见的是杭州解来的。每只船上,只有六、七人。”

  李俊急忙说道:“既有这个机会,万望兄弟们助一臂之力。”

  费保点头回道:“咱们即刻前往。”

  李俊又说道:“费保兄弟,若是那船上跑了一个,那就功亏一篑了。”

  费保拍着胸脯,信誓旦旦道:“哥哥放心,包在兄弟身上。”

  随即聚集六、七十只打鱼小船,他们七人各坐一只,其余都是渔人,各藏了暗器。然后,众人从小港驶入大江,又四散而去。

  此时,天空中布满繁星,一轮皎洁的月亮高高地挂在半空中,如同白昼,可以借助月光看清江上有船只摇动,更能借助光芒看见前方官船。

  那十只官船,都湾在江东龙王庙前。费保船先到,吹了一声口哨,六、七十只鱼船,一齐赶来,各自绑住大船。那官船上的人感觉有异,急忙钻了出来,立即被人擒拿住,动弹不得,想要呼叫却被捂住口鼻,直接晕死过去,接着三、五个绑在一起。

  那些跳入水中的人也被追上,悉数押了上来。费保又下令众人齐力将官船拖至太湖深处,等他们到达榆柳庄时,已是四更天。

  闲杂之人,都缚做一串,把大石头坠定,抛在太湖里淹死。捉得两个为头的来问时,原来是守把杭州方腊大太子南安王方天定手下库官,特奉令旨,押送新造完铁甲三千副,解赴苏州三大王方貌处交割。

  李俊问了姓名,要了一应关防文书,也把两个库官杀了,又接着说道:“此事,事关重大,我得亲自去和哥哥商议才行。”

  费保说道:“我命人摇船送哥哥上岸!”

  于是,费保就叫两个渔人,摇一只快船将李俊送了出去。李俊吩咐童威、童猛以及费保等人,把衣甲船只,悄悄藏在庄后港内,不要让人发现了。

  费保回道:“哥哥放心,此事我自有安排!”

  李俊和两个渔人,驾起一叶快船,来到小港,然后登上岸,立即奔赴大营中,见了宋江,就立即说了此事。

  吴用听了大喜道:“若是如此,苏州唾手可得!”

  宋江听得也是喜不自禁,便听从吴用的命令,传令于李逵带领冲阵牌手二百人,跟随李俊回太湖庄上,与费保等四人,依计行事,相约在第二日进发。

  李俊领了军令,带着李逵等一行人,直接来到太湖边来。他们先行过去,然后再派船接李逵等一干人,都到榆柳庄上。

  李俊领着李逵与费保等人相见,费保等人看见李逵这般相貌,都是吓了一跳。不过,一听是黑旋风李逵,费保等人也是敬佩不已,就备置酒食与众人一起把酒言欢。

  第三日,众人商议,决定由费保扮做解衣甲正库官,倪云扮做副使,都穿上方腊军的号衣,又带了一应关防文书,众渔人都装做官船上艄公水手,将黑旋风等二百余人将校在船舱里;卜青、狄成押着后船,都带了放火的器械,正准备要行动,只见渔人又来报道:“湖面上有一只船,在那里摇来摇去。”

  李俊道:“何人作怪?”

  他急忙亲自前去查看,只见船头上立着两个人,定睛看去,却是神行太保戴宗和雷横二人。

  李俊吹了一声暗号,那只船飞也似奔来庄上,到得岸边,上岸来,都相见了。李俊问道:“二位何来?甚事见报?”

  戴宗回道:“哥哥让李逵来了,匆忙中却忘记了一件大事,特地差我与雷横两人送上这一百号炮,就在船里。我们二人在湖面上寻赶不上,这里又不敢靠近,哥哥让兄弟明早卯时进城,待到里面,便放这一百个火炮为号。”

  李俊道:“甚好!”

  他便走进船里,搬过炮笼炮架来,都藏埋衣甲船内。费保等闻知是戴宗,又置酒设席款待;雷横带来十个炮手,也都上船,都埋伏在第三只船内。

  当夜四更,李俊便率领众人离开庄,前往苏州城,直到五更天,才到城下。守门军士,在城上望见本国旗号,慌忙报知管门大将,却是飞豹大将军郭世广,亲自上城来问了小校备细,接取关防文书,吊上城来看了。

  郭世广使人至三大王府里,辩看了来文,又差人来监视,这才教放入城门。郭世广在水门边等候,再叫人下船看时,满满地堆着铁甲号衣,因此一只只都放入城去,整整放过十只船了,才关上水门。

  三大王方貌派遣监视官员,领着五百名士兵,在岸上跟在后面,待船只都停下,准备上来检查时,李逵等人从船舱内钻了出来,监视官还未反应过来,就被李逵举起的板斧砍死,一股鲜血喷涌而出,血流如注。

  那五百军见监视官被杀,立即上船准备杀死李逵,却被李逵掣起双斧,跳在岸上,一连砍翻数十人,其他人看见李逵勇猛如斯,纷纷逃走。

  船里众人,连同牌手二百余人,一齐上岸,便放起火来。雷横就岸边摆开炮架,搬出号炮,连放了十几个。那炮震得城楼晃动,死伤惨重,水门也被号炮击落,宋江等人也率领大军杀进城内。

  三大王方貌正在府中商议,听得火炮接连响,惊得魂不附体。各门守将,也被火炮声吓得魂不守舍,急忙领兵奔向城中,保护方貌。

  与此同时,宋军已经入城了,各门飞报的士兵也被冷箭射死。苏州城内,人声鼎沸,不知多少宋军杀入城。

  黑旋风李逵带领两个牌手,在城里横冲直撞,追杀苏州士兵。李俊、戴宗与费保四人,护持雷横,只顾放炮。宋江已调三路军将取城,宋兵杀入城中,苏州军早已溃散,各自逃生。

  三大王方貌急急披挂上马,引了五、七百铁甲军,杀向南门,想要趁势而逃,不想正撞见黑旋风李逵等人,杀得铁甲军东西乱窜,四散奔走;小巷里又杀出花和尚鲁智深,抡起铁禅杖打将来。

  方貌抵当不住,独自跃马,再回府来。此时,乌鹊桥下又出现了一个杨志,赶上一刀,斩断了马脚,方貌摔倒在地,又被杨志砍了,直接取了首级。

  自此,宋军大获全胜,苏州城也落入宋军之手,方腊再失一座城池。


第一百三十章 万军丛中过,片叶不沾身(一)


  杨志提着方貌的首级前来请功,宋江已经进城在王府坐下,其他将领也纷纷加入战团,尽皆抓获,唯独刘赟一人与关胜斗了三十回合不分胜负,后又领着残军逃往秀州。

  宋江到王府坐下,便传下号令,严禁麾下将士杀害良民百姓,只因赵构临行前交代过,要是有任何差池军法处置,一面让人灭了之前纵的火,还贴出安民文榜,告知百姓,让他们宽心。

  接着,聚集诸将,来到王府请功,宋江一一记录在案,以便交与赵构。杨志杀了方貌,朱仝生擒徐方,花荣生擒了甄诚,刘唐打死张威、李俊枪刺死昌盛,鲁智深杀死邬福,李逵杀死郭世广,雷横炸死苟正,其余都擒得牙将,押解前来请功。

  水军头领都回到苏州,就连阮氏三兄弟都一并回到苏州,石秀、张顺等人也紧随而至。如今,水军一路攻打至常熟、昆山等,苏州周边城池尽入宋军手中,唯有卢俊义那边还未传来消息,不知情况。若是卢俊义攻破,那便只有杭州以及周边的县,形成包夹之势。

  费保等四人见苏州被破,他们也履行了自己的诺言,故而辞别。宋江知道费保四人都是响当当的好汉,此次能这么快攻破苏州城,他们四人功不可没。无论宋江如何相留,他们四人执意回到太湖上过着自由自在的快活日子,就连赏赐都一并拒绝。

  宋江无奈之下,只能仍有他们四人离去,在临行之际特意摆酒设宴款待。众人痛饮过后,宋江让李俊宋他们四人离去。李俊答应下来,把酒言欢后,他便亲自送费保四人离开,然后又回到大营。

  次日,宋江又整军待发,吴江县已无方腊军的身影,又夺下平望真,长驱直入,直奔秀州而来。秀州守将段恺从刘赟口中得知三大王方貌已死,寻思宋军战斗力强大,哪里顾得上战斗,一门心思放在逃跑上。

  于是,段恺又命探子打听军情,方知宋军离城不远了,便走上城楼眺望而去,只见眼前皆是宋军的旗帜,密密麻麻皆是人群,船马相连,整个人早已吓破了胆,何曾见过如此仗势,整个人萎靡不振,面色苍白。

  前队大将关胜、呼延灼已到城下,便下令将水军船只围住西门。秀州军准备进攻,却被段恺制止道:“不须攻击,准备纳降。”随即亲自打开城门,段恺香花灯烛,牵羊担酒,迎接宋江入城,直到州治歇下。

  段恺带领大小官员参见了宋江,宋江见他归降是以安抚,然后贴出榜文安抚城中百姓。段恺谄媚道:“我等原是睦州良民,与朝廷作对全部都是方腊逼迫,不得不投靠他的部下。今日,宋先锋率领大军前来,岂能不降?”

  宋江点点头,又问道:“杭州宁海军城池,是什么人据守?有多少人马良将?”

  段恺回禀道:“杭州城郭阔远,人烟稠密,东北旱路,南面大江,西面是湖,乃是方腊大太子南安王方天定守把,部下有七万余军马,二十四员战将,四个元帅,共是二十八员。为首两个也是万夫不当之勇。”

  “一个是歙州僧人,名号宝光如来,俗姓邓,法名元觉,使一条禅杖,乃是浑铁打就的,可重五十余斤,人皆称为“国师”;另外一人,乃是福州人氏,姓石名宝,惯使一个流星锤,百发百中,又能使一口宝刀,名为“劈风刀”,可以裁铜截铁,遮莫三层铠甲,如劈风一般过去。并且,还有二十六员战将,都是遴选之将,亦皆悍勇,主帅切不可轻敌。”

  宋江听罢,赏了段恺,便让他下去了,然后着急将领准备商议接下来该如何决定。恰逢其时,卢俊义派来燕青。宋江听闻燕青前来,必定是大捷,甚是喜悦,立即迎接。当燕青出现在城中时,宋江直接了当道:“戴宗兄弟回来时,说道已进兵攻取湖州,战况如何?”

  燕青回禀道:“自离宣州,卢先锋分兵两处:先锋自己带领一半军马攻打湖州,杀死伪留守弓温并手下副将五员,收伏了湖州,杀散了贼兵,安抚了百姓,特令燕青来报捷。主将所分这一半人马,让孙立带领前去,攻打独松关,只要取得胜利,便可在杭州城聚集。”

  “不过,小弟前来时,在路上倒是听说独松关上厮杀不断;一时也难以取胜,先锋自己也是率领大军前去相助,目前来说具体情况还不清楚。不过,料想也无碍。只要攻破独松关,再取德清县便可抵达杭州城外,与大军汇合。”

  宋江大喜道:“兄弟辛苦了!”

  燕青接着问道:“不过,小弟临行前卢先锋让我询问哥哥一声,元帅是否回营?”

  宋江愣住了,他只顾着进攻也忘记了还有这么一茬。按理说他一连攻数座城池,赵构、林冲二人早已回到大营中。可是,都过去了一个月有余,还是不见踪迹,就连讯息也没有。并且,他也派人前去寻找过还是没有消息,不禁有些奇怪,猜想赵构、林冲二人已经进入杭州城了,这一路上他们都未曾露面,唯有如此才能解释。

  燕青也是受到卢俊义的叮嘱,一定要问清楚赵构、林冲是否回营然后再做决定。总不能他们二人率领大军出现在杭州城外,宋江主帅不见,只有先锋将领,根本就说不过去。若非燕青的提醒,宋江也忘记了赵构临行前的叮嘱之事,他们已经快要攻击杭州城了,却迟迟不见踪影,猜想是否遭遇到危险,故而也不再商议攻打杭州城之事,准备等候赵构、林冲二人的消息再做决定。

  此时,赵构、林冲两人早已进入杭州城,他们已在杭州城逗留半月有余,一直未曾有任何的行动。他们二人灰头土脸,衣衫破烂,浑身一股难闻的气味进入杭州城,立即被方天定派遣的将领送往其他地方,所有逃亡之人全部都集中在一起。

  方天定唯恐这些人有细作,仔细盘查清楚后才会分发衣裳,然后带领众人前往农庄,让他们换上农家衣服,拿起锄头继续劳作,再分配房屋。虽然是房屋不过也都是茅草屋,众人也没有丝毫的怨言。

  赵构、林冲二人在此地足足呆了上十天有机会离开,每一个进城的流民都登记造册,就连祖籍以及之前做什么的都要问得一清二楚。赵构对于大宋地方民风还真的不太熟悉,林冲比他知道得多,一切都由他回答,才平安过关。

  “师弟,根据打探来的消息,说大军已经兵临城下,占据着秀州,距离杭州城也不远矣。”林冲低声道。

  赵构点点头道:“宋先锋、卢师兄都已经抵达城下,那我们也该行动了。这些时日我们都留在此地,暗地里我也去跟随查看,发现杭州城的粮仓距离此处只有十里路,要是想要让大军得胜,需要将他们的粮草断绝。不过,这样一来城中百姓必定跟着受苦,非万不得已不可毁掉粮仓。”

  “如果不毁掉粮仓,那么方腊军便有足够的粮食支撑,这样一来此仗必定是持久战,而且我们进城时,我也观察了一下方天定身边的将领,武功都不弱。至于,方腊到底在何处,一直未曾露面,想必隐藏起来了。”

  赵构说道:“此次,我们前来便是为此事而来,等会我们便离开此地。师兄,你去摸清楚方腊军的驻扎的军队情况;我去探查一下方腊究竟在何处,与他见上一面,看看他到底如何?”

  林冲急道:“师弟,我看还是我去探查方腊所在之处比较好。”

  赵构笑道:“师兄,你且放心,我的内力已经恢复了,这点你就不必担心了。”

  林冲疑惑道:“恢复了?”

  赵构点点头,叮嘱道:“以我的武功要想全身而退还是可以做到的,师兄你探查敌情后就按照我们日前探查到的那个地方离开。若是被发现了,就不必管我,我自有脱身之法,你一定要将情报带出去。”

  林冲郑重的点点头,他们日前已经探查到一处可以前往秀州的一条路,不过却是水路,走得是钱塘江,然后进入京杭大运河南端。但是,在钱塘江口岸有重军把守,他们两人偷偷地取了一只小船,停靠在一处人烟罕至的岸边,只要得到消息便可乘船离开。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万军丛中过,片叶不沾身(二)


  于是,赵构、林冲兵分两路,分头行事。他们两人的衣服都未曾换,就穿着方天定发放的衣服趁着夜色展开行动。赵构直接奔向杭州城各大宅邸,林冲奔向各路大军驻扎地。由于宋江、卢俊义两人率领大军兵临城下,方天定早已命人将所有的兵力都汇聚在杭州城,全部收拢起来。

  因此,寻找叛军的驻扎地轻而易举,也不是真的非常简单,还需要根据这些驻扎大军的位置绘制地图,以及整个大军的估计人数。林冲原先便是禁军教头,这些对他而言易如反掌,早已学会了目测军队人数。

  林冲这边事情处理起来比较方便,唯一担心的便是赵构寻找方腊的踪迹。他们入城半月有余,一直未曾见过方腊,从士兵的口中可以断定方腊就在杭州城,具体的位置就连他们都不清楚,只有寥寥无几的数人知晓,非常神秘。

  虽然赵构说自己的内力恢复了,可以动武,在林冲心里还是有些担心。毕竟,方腊身边高手也不少,他本身也是武功高强之人。若是被发现,赵构想要脱身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既然赵构坚定,林冲也只能相信他。

  林冲来到了杭州城以东的地方,在那里有一处军队,这些时日他已经从士兵的口中得知大概的情况,一些地方也曾到过。因此,林冲轻车熟路,悄悄地靠近军营驻扎地。漆黑的夜色形成很好的保护屏障,来来回回的巡逻士兵看不见他,林冲却能看得见他们。

  林冲目测了后,默默地记下士兵的人数,根据营帐的数量参考出来的结果,不一定全部正确,就算是有出入也不会太大。另外,林冲又悄悄地摸索着一下周边的地形情况,然后便离开。

  他在摸索着方腊军的人数,一个接着一个,穿梭在各个军营间;赵构则是摸索着方腊的行踪,穿梭在各个宅邸间。他首先来到了杭州府衙,四下探查后发现没有方腊的身影,又前往方天定的府上,只看见方太定,也没有看见方腊的身影。

  整整找了一个时辰,赵构还是没有发现任何的情况,寻思道:“难道方腊不再杭州城中?如果不在杭州城,那么他又在何处?根据之前的情报来说,他就在杭州城中。可是,找了这么久还是没有任何的发现,更没有任何的动静,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望着来来回回的士兵,皱着眉头,百思不得其解。赵构一直想要见识一下方腊本人,看看他与书中到底有何区别。并且,历史上对于方腊起义失败也不过是只言片语,真正提及到的甚少,对于他的后人追捕倒是说得挺多。

  历史上,方腊军起义比宋江率领的梁山起义还要强大,势力庞大。因此,赵构想要见识一下这位大人物。如果他的内力没有恢复,赵构也不敢轻易的入城,更不可能像现在这样穿梭于房舍间,不被巡逻士兵发现。

  赵构的内力完全恢复了,不仅仅内力恢复了,该更甚以前。赵构自己也没有想到上次一战后,自己的内力消失了两个月,再次苏醒后居然达到了更高的境界。现在的赵构面对卢俊义不像之前那样艰难,要是换做现在的他,根本就不需要使用太多的力量,便可以压制住卢俊义,他的内力达到了外放的地步,形成独特的气势,只要在他的范围内做任何动作都能发现,也有限制只有一米的距离。

  恰逢其时,赵构看见方天定夜深人静时悄然地从府苑后门溜走,甚是奇怪。并且,赵构看见方太定身边没有带任何的随从,就连身上的衣服都换成了普通百姓的,打扮成百姓似的,引起了赵构的好奇,心想:“难道他是偷偷地见方腊?”

  于是,赵构悄悄地尾随在方天定的身后。方天定绕过三个巷子,又走到一座独木桥,已经距离杭州二里外。赵构越想越觉得奇怪,更是继续尾随着,小心翼翼不敢让他发现。过了片刻,方天定停下脚步来到一处宅邸。

  方天定轻轻地扣了几下,然后又回头看了一眼后方,大门打开了一侧,他便走了进去。

  赵构走近一看,只见这处宅邸高墙筑起,根本看不见院内的景色。抬起头,看到门匾上残留着的字迹,才知道这处荒废的宅邸居然是蔡京的府上。当初,方腊攻破杭州城,斩杀杭州郡守,又斩杀了蔡京,就连蔡京府上的一切都被洗劫一空,金银珠宝之类的更是搜罗了好几箱。

  直到此时,赵构才知道自己为何没有发现方腊的踪迹。只因方腊一直居住在蔡京府上,将原来属于蔡京的府据为己有。这件事就连方腊身边的亲信都不清楚,只有寥寥数人知晓。赵构一直在杭州城寻找,未曾发现方腊踪影也属正常,只因蔡京府在杭州城外,不再杭州城内。

  虽然蔡京府上有高墙筑起,这些对赵构而言不过是小菜一碟,皇宫的高墙都无法阻止他的脚步,想走便走想留便留。赵构从前门绕到侧门,然后又四处张望看了看,确定没人了,一跃而起,直接攀爬在墙上,悄悄地露出头来,看着府内的一切。

  只见府内站着一排穿戴整齐的士兵,每个人都凶神恶煞,不停地来回走动。赵构眼看戒备森严,料想必是方腊在房中。赵构又悄悄地挪移了身子,想要靠近一点,还是听不到任何声音,最后又挪移至屋顶上,他悄悄地揭开一片瓦砾,从上往下看去,终于看清楚方腊的面容。

  大厅正中央端坐着一位身穿金黄色的龙袍,头戴皇冠,相貌堂堂,风度翩翩,仿佛不像是江湖中人,更像是一位上位者的姿态。赵构情不自禁的想起方腊的事迹,敢冒杀头的罪名愣是伪造官印、榜文开仓放粮,才得到民心。

  正因为方腊此次大义之举,使得他成为百姓心目中的救世主,纷纷投靠于他。若非如此,赵构、林冲两人也不会进入杭州城。另外,方腊信奉摩尼教,遵循人人平等的原则,政治上彼此平等,不分上下尊卑,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对敌;经济上凡钱财物用一概公共享受使用,没有你我之分,也使得方腊深得麾下将领的尊重。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万军丛中过,片叶不沾身(三)


  “父皇,宋军兵临城下,为何迟迟不愿进攻?”

  太子方天定皱着眉头,询问自己的父亲方腊,他一直密切关注宋军的动向,不论是宋江为首的正先锋军,还是卢俊义为首的偏先锋军都驻扎在城池,不愿再进一步进攻杭州城,让他非常疑惑,故而深夜前来。

  方腊沉声道:“据说,宋军主帅乃是徽宗九皇子,年不过十二,却统帅大军,更是收服水泊梁山,让他们折服,此人不容小觑。”

  “料想宋江、卢俊义等人分道进攻必是受他之命。他们二人不足为虑,要想攻破杭州城,痴人说梦罢了!”

  “朕不曾将他们放在眼里,可是宋军主帅需要慎重,尤其是他的武功到底如何还真的难以捉摸不透。朕询问过曾经见过他身手的士兵,他们都说此人是安然无恙的拿下卢俊义,又从容地离开,实在是一大威胁。”

  “若是传闻是真的,那么此人便是我军最大的障碍,想要攻打汴京取而代之,唯有消灭他方可。”

  方天定问道:“父皇,难道他的武功真的那么厉害?”

  “不可限量!”方腊言简意赅地说道,“若是你与他对上,必败无疑!你的武功朕可是知道的一清二楚,要想与他争锋,你还差了很远。况且,他不过少年年纪,就有这样的武功修为,他日真正的无敌于天下。”

  方天定寻思道:“我就不信他的武功当真如此厉害!”

  方腊眼见方天定不以为然的模样,心知他是不服气,叮嘱道:“江湖上武艺高强者甚多,不要坐井观天。当年,我曾经与梁山中人见过数面,目睹他们的武艺,的确不差。只不过,那个时候我不愿暴露身份,才没有与之较量。”

  “你的武功就连左右护法不及,岂能与他们交手。只要梁山上排的上前二十皆可取你性命,不要掉以轻心。宋军主帅居然以少年之龄战胜玉麒麟卢俊义,武功修为必然不弱,又是宋军大帅,当真是文武双全。”

  方天定无奈的退了下去,他还想说话却被方腊制止。只见方腊微笑道:“阁下的武功当真是出神入化,不知是何人,不妨到此一叙。夜色微凉,只怕时间长了,若是伤了身体便是朕之错也。”

  众人大吃一惊,就连赵构都有些惊讶,暗想;“难道方腊发现我了?”

  从他们父子两人对话中,赵构明白方腊一直隐藏在幕后的原因便是指点江山,不便亲自现身,还有一方面便是防备其他人攻击。并且,他非常意外的是方腊居然称赞自己,让他有些意外。

  但是,赵构也明白了方腊的武功的确不简单,甚至比自己的师兄卢俊义还要高深,隐隐与自己的师傅周侗相提并论。可是,两人的年纪相差太多。此时的方腊不过五十上下,而师傅周侗年逾七十,料想在相同的年纪兴许都没有方腊的武功修为。

  此时,赵构想起后世中一部武侠小说,提及到的明教教主的源头便是方腊,明教也就是摩尼教的称呼。摩尼教原是波斯摩尼创立,崇尚光明,自唐代传入中土,后经过不断地演变汉化成明教的称谓。

  当年,赵构也曾经捧着这部武侠小说看得如痴如醉,写得甚是好。不过,他一直以为虚构的故事。不曾想到居然成真了,明教真的存在,明教总坛光明顶也一直流传至今,只不过波斯武功传入中土,又经过历任教主的演变开创出《乾坤大挪移》心法,那是一部内功修行之法。

  想起此事,赵构不由得想道:“《乾坤大挪移》真的存在?那不过是虚构的故事,不过明教倒是真的。至于,这部心法到底有没有,还要亲自试试才知道方腊的武功到底如何,是否真的有内力。”

  另外,赵构也想起了后世流传的演义小说中,梁山愣是派出了四五位高位联合起来才将方腊制服,武松还断臂的代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