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一品驸马-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回到府上后,在如意郡主的安排下,郡主府已经恢复了往日生气,阔别家园这么久,两人都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仿佛远处的住处再豪华,都不及这里温暖。

    如意郡主依偎在柳味怀里,两人说着肉麻情话,这样不知过了多久,黄昏将临的时候,外面突然飘起了雪花,风也更为清寒。

    卧室的窗开着,风雪飘来,如意郡主忍不住惊喜道:“下雪了。”

    柳味笑了笑,下雪了,江南是没有雪的吧?

    有雪的中原,让四季更加的明显起来,柳味想着,他还是喜欢呆在这里,因为这里春有百花齐放,夏有蜂飞蝶舞,秋有凋零萧瑟,冬有白雪皑皑。

    四季变换,才显得更为真实,这生活也才更为有趣。

    雪纷纷扬扬的下着,黄昏后,已是成了鹅毛大雪。

    李煜并不是第一次见雪,他记得自己还不是南唐君主的时候,他有幸在金陵见过一场雪,那一场雪让当时幼小的他惊喜了好长时间。

    那只是一场很小很小的雪。

    如今来到汴京,他见了一场很大很大的雪,可是这很大很大的雪却并不能让他的心灵再起一丝涟漪。

    仿佛青春不再,仿佛心中蒙了尘埃。

    小周后给李煜拿来了一件披风,然后紧紧的握住了他的手。

    “国主……”这一声中有着千百柔肠,千百说不出的情绪。

    李煜微微抬头,看到小周后那惊艳容颜的时候,也看到了她眼角的红润,她好像是哭过的,可她为什么哭呢?

    是因为自己她才哭的吗?还是因为其他?

    他突然有些羞愧,像小周后这样的女人,不是应该久久长长的享受幸福和疼爱才对吗?可就因为她跟了自己,如今却到了这汴京城中。

    而进了大宋都城汴京,他还能不能活着回去?他们的命运又将是如何?李煜突然不忍想了。

    想了又能怎样呢?(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255章 朝难

    大雪覆盖了京城。

    次日一早,整个汴京成了银白世界。

    李煜早早起床,与一众南唐大臣在大宋皇宫殿外等候。

    雪没有停,落在身上有些冷,他们这些南唐人都有点不适应这种奇寒天气。

    赵匡胤与大宋群臣商议完事情之后,这才终于宣南唐国主以及南唐的大臣进殿,他们进来的时候,发上满是白雪,嘴唇冻的发紫。

    大宋臣子看到这些不经冻的南唐官员后都露出了一丝浅笑,他们其实是想嘲笑的,不过想到之前南汉有烈臣头撞大殿的事情,又加上南唐还未亡国,这些人不过是出使他们大宋的使臣,因此他们不敢嘲笑。

    李煜带着群臣跪下给赵匡胤行礼,赵匡胤微微颔首,示意他们起来,而后问道:“李国主可好?”

    李煜连忙应道:“托大宋天子的福,一切都好。”

    赵匡胤露出了一丝笑意:“既然一切都好,那朕以前几次召你前来,你却为何总是百般推脱?”

    “以前身体不好,后来好了。”

    李煜微微抬头看了一眼赵匡胤,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竟然没有一点犹豫,而他也是不需要犹豫的,他之所以不来,双方都心知肚明,李煜说与不说,说什么,又有什么区别?

    赵匡胤却是一愣,似乎没有料到李煜会这样说,这让赵匡胤有些生气,但又不好发作,露出一丝浅笑后,道:“现在看来李国主的身子是好多了!”

    赵匡胤刚说完,一位朝中大臣突然站出来道:“听完李国主才情一绝,今日上得大殿,不知可否为我等众臣作一首词来?”

    那名大臣这样说完,旁边又有几位大臣跟着附和。

    而李煜则脸颊通红,在南唐,他随意作词那是潇洒。可如今为大宋的这些臣子作词,那就是羞辱了,他堂堂一国之君,岂可为他国臣子之要求而作词?

    “本国主才情不及贵国柳味柳驸马,又岂敢在此班门弄斧。”李煜并不介意承认自己的才情不如柳味,而他这么一说,其他大臣相互张望。皆是不好意思再逼问。

    “前段时间李国主派兵围剿陈洪进,可有此事?”一名大臣望着李煜。大有兴师问罪的意思,那陈洪进是他们大宋的臣子,岂容李煜随便攻打?

    李煜微微凝眉,他身为一国之君,何时被人这样责问过?

    他骨子里是个文人,他有一种孤傲,一种对于不如自己的人的不屑。

    因此,他拒绝回答那名大臣的问题。

    这让大宋的几名臣子脸色微微一变,大有当堂责羞之意。

    这个时候。李清突然站出来道:“清源郡隶属我南唐,难道我南唐要教训一个不听话的节度使也是不能吗?”

    “你们南唐要教训节度使我们不管,可那陈洪进已是向我大宋俯首称臣了的,教训陈洪进,就是不给我们大宋面子。”

    李清冷冷一笑:“那陈洪进也是我南唐的臣子,一个人身为两朝臣子,其忠心能有几许?我们南唐不屑要这样的臣子。没想到你们大宋却是欢迎之至。”

    李清此言一出,朝中大臣顿时就不干了,李清这话不是分明在说他们大宋不分青红皂白,什么臣子都要吗?

    大殿之上,一场风雨将至。

    就在这个时候,一名官员急匆匆来报:“圣上。边境送来急报。”

    一听是边境的急报,群臣再无心去找南唐的麻烦,赵匡胤接过急报,打开看完之后,顿时凝了凝眉:“可恶,北汉竟然勾结辽人杀我百姓,抢我钱粮。实在是可恶至极。”

    说到这里,赵匡胤才意识到南唐的人还在,因此微一凝眉,向南唐的那些人道:“你们先退去吧。”

    李煜颔首,领着自己的臣子离去。

    等南唐的那些人离开之后,赵匡胤随即望向朝堂之上那些有些惊慌的臣子问道:“诸位爱卿,你们对此可有什么看法?”

    群臣相互张望,最后晋王站出来道:“北汉与辽人一直相互勾结,不教训他们一下,他们就不会把我大宋放在眼里,臣弟建议,派兵击杀北汉和辽人。”

    晋王站出来这么一说,其他大臣连连跟着附和。

    “不灭北汉,我大宋将无宁日。”

    “收回燕云十六州,把辽人打出长城以外去!”

    大宋建立十来年,很多大臣都还是很有血性的,一听北汉和辽人勾结攻打他们大宋,他们想到的不是妥协,而是给以痛击,狠狠的教训他们。

    魏王心头一颤,其实大宋跟南唐发生战争亦或者与北汉辽人发生战争是一样的,只要有战争,他便足以借此掌控军权。

    因此,在群臣义愤填膺表示要给北汉和辽人教训的时候,魏王也站出来道:“臣弟愿意亲自挂帅,痛击辽人。”

    赵匡胤见群臣激愤,倒也没有怀疑魏王的话,不仅没有怀疑,反而很感动,自己的臣子,果真个个都是忠臣啊。

    “辽人欺我太甚,不教训他们不足以立国威,魏王,朕命你为讨伐北汉的元帅,点齐三军兵马,三天之后赴往玉门关,与辽人一战。”

    魏王见事情这般容易,心中暗喜,连忙应道:“是!”

    “退朝。”

    …………………………………………………………………………………………………………………………………………

    退朝之后,晋王的眉头凝的更深了。

    一直以来,他对魏王都可谓是十分了解的,魏王有武力,但却很惜命,北汉和辽人的铁骑很厉害,大宋与他们打仗,胜算并不是很大,可魏王为何还要去冒险呢?

    是因为他真的觉得北汉和辽人欺人太甚,要为大宋出气才去的?

    晋王并不排除这点,身为大宋皇室成员,他觉得他们有这个责任保护大宋,如果大宋没有可用之人的话,他就算不善于用兵,只怕也要亲赴战场,与北汉和辽人一番厮杀了。

    可晋王总觉得魏王的行为有些奇怪。

    回到开封府后,晋王将自己的疑惑说给了苏另看听,苏另看听完之后,神情微微一变,但随即又摇摇头,似乎觉得不太可能。

    晋王见此,知苏另看可能从中发觉了什么,于是连忙问道:“苏先生可有什么要讲?”

    苏另看犹豫再三,最终说道:“我朝中开国名将有不少,随便派出一位都足以抵挡辽人和北汉的进攻,可魏王却争着去当这个元帅,只怕……”

    “只怕什么?”

    “只怕魏王心中有鬼啊!”

    “哦?”

    “王爷应该知道,自从五代十国开始,皇位皆是靠武力来争夺的,如今我大宋昌平十年,圣上虽从一些将士手中收回了兵权,可如果魏王真的掌兵的话,他要造反的可能还是很大的。”

    “因为有成功的可能?”

    晋王并非笨蛋,既然魏王要造反,那必定是他认为有成功的可能。

    苏另看点点头:“魏王实力不弱,最近一年来圣上对他恩宠有加,朝中一半的大臣都依附于他,如果他要造反,去到玉门关掌了兵权,京城再有人做内应,他成功的几率还是很大的。”

    听完苏另看的话后,晋王陷入了沉思。

    许久之后,才终于开口道:“如此一来,这玉门关魏王就去不得了。”

    如意郡主府。

    今天的早朝柳味并没有参加,因为他没有资格参加。

    本来,像柳味这种立了大功勋的人,是可以参加早朝的,可他现在的身份还只是兴王府的知府大人,除了开封府的知府,其他地方的知府皆是没有资格参加早朝的。

    不参加早朝,柳味就在家里睡懒觉,天寒地冻的,有什么比得上温暖的被窝,如水的美人呢?

    搂着如意郡主,柳味真想就这样一辈子过下去。

    可人不可能一直都躺着被窝里的,他们总会感觉到饿,亦或者突然有了尿意。

    柳味起来的时候,雪已经停了,郡主府一片银白,几只麻雀在雪地里觅食,但却总是徒劳无功。

    雪太厚了。

    柳味梳洗罢,吃了早饭没多久,今天早朝上的事情已是传了来,不过他对群臣为难李煜等南唐君臣的事情并没有十分吃惊,自古以来,所谓的出使,那一个不是你为难我我为难你的?柳味去南唐的时候,不也遭受了南唐官员的为难?

    不过只要赵匡胤能够坚持大方向不变,为难一下李煜,让他们吃点苦头,柳味也不会怎么介意。

    真正让柳味感到吃惊的是北汉和辽人对大宋的袭击。

    北汉和辽人的土地并不像大宋和南唐这般肥沃,他们那里更多的是萧瑟,每年到了冬天的时候,他们就必须为他们的食物而东奔西走。

    而他们最常做的事情就是抢劫。

    掠夺对于北汉和辽人来说几乎是常态,而他们并不为此感觉到罪恶,所有的一切,都不过是为了生存,为了他们的种族能够延续下去,为了他们的老人小孩都不用饿肚子。

    为了这些,他们的壮丁会自发的拿起武器,骑上战马,然后肆意的掠夺大宋边境的百姓。

    柳味同情那些为了生存下来而不得已进行掠夺的人,但他却绝不允许那些人对大宋手无寸铁的百姓动手。(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256章 试其锋芒

    辽国。

    皇宫,御书房。

    辽国皇帝耶律贤在经过这几年的亲政之后,显得更为成熟稳重了,就连眼角余辉都带着一股凌厉之气。

    御书房内,帝师李隐坐在一旁,在他的前面有一小火炉,他不时的把手伸过去搓手取暖。

    窗外飘着雪,纷纷扬扬的大雪。

    耶律贤将奏折看完之后,望向李隐道:“刘继元这次还算听话,肯配合我们抢夺大宋的粮草。”

    李隐微微颔首:“北汉今年收成不好,他们要是不配合我们抢夺大宋粮草,只怕他们过不好这个冬的。”

    耶律贤点点头,但却又有一丝忧虑:“先生,现如今大宋兵强马壮,我辽国却还处在休养生息的阶段,就这样攻打他们大宋,会不会惹怒大宋,近而引得他们派兵讨伐?”

    李隐并没有急着回答耶律贤的问题,而是先沉默,沉默片刻后才开口道:“大宋天子赵匡胤野心极大,有一统宇内的志向,就算我们不找他们的麻烦,他们早晚也是会找上我们的,不过圣上不必太过担心,现在的大宋只怕无心讨伐他们。”

    “哦,先生何以如此肯定?”

    “现如今大宋兵力虽不弱,但毕竟刚与南汉一场大战,他们还未休养过来,再有就是南唐,如今南唐国主李煜身在汴京城中,以赵匡胤和宋朝那些臣子的心思,势必不会放李煜再回金陵,如此一来,宋朝与南唐怕有一场大战,大宋若与南唐开战,势必无法顾及我们辽国和北汉,而我们也正好趁此机会抢夺一些财物,与大宋真正开战,倒是不必。”

    李隐说完,耶律贤点点头:“先生言之有理,而且就算大宋真要与我辽人开战。也必须先解决了北汉才行,北汉虽弱,但其国厉害的将领不少,够让大宋喝一壶的了。”

    两人这样说完,外面的风雪更急了一些。

    …………………………………………………………………………………………………………

    汴京城。

    魏王已经点齐了三军兵马,随时都可以出发。

    可就在这个时候,朝中却有人弹劾枢密院的人吃空饷。

    枢密院掌管全国的军事。各军营士兵的俸禄自然也归他们管,一般情况下。户部要将士兵俸禄送到枢密院,然后由枢密院发放各军营。

    因为钱财有经过枢密院,因此枢密院便有可能从中做手脚。

    如果枢密院向户部多报了一些并不存在的士兵的情况,那这些士兵的俸禄岂不是就可也被他们给瓜分?

    此事一出,朝堂震惊。

    其实,兵营之中吃空饷的事情是屡见不鲜的,只是大宋才开国十来年,吃空饷的事情还是首次,因此这件事情很快受到了朝中皇帝大臣的注意。

    吃空饷可不是小事。这不仅严重影响军纪,容易令军营将领腐败,而且更加重了国家的负担,有那么多空饷,国家可以用之做多少事情?能够再招募多少士兵?

    查,必须严查,赵匡胤这样一说。那魏王离京的日子也就给耽搁下来了。

    魏王是枢密院使,是枢密院的一把手,枢密院出了这等大事,魏王岂能不担下责任?而且此事一出,赵匡胤又怎能放心让魏王再次领兵?

    魏王被阻京城,但边关之事却不能耽搁。因此朝廷必须再次选派将领领兵不可。

    此时,朝中可用将领不少,潘美,曹彬,以及石守信皆是可用之才,因为潘美灭了南汉,曹彬不久前刚从南唐边境回来。因此这防御北汉的事情就交给了石守信。

    石守信临危受命,不敢有所耽搁,领命之后,带着魏王点齐的兵马就去了边关。

    却说石守信离开京城的时候,魏王在府上气的不行。

    枢密院的确有吃空饷,而且那些钱都被他给扣押下来用作发展自己的势力了,可这件事情他做的很隐秘,怎么突然就被人给揭发了呢,而且还是在这个节骨眼上?

    有古怪。

    魏王觉得这件事情很怪异,肯定是有人在背后捣鬼,可这个人是谁,竟然能够查到自己吃空饷,而且在这么关键的时候提出来?

    难道他看出了自己要造反的意图?

    想到这里,魏王心中虽然怨恨,却也不由得生出一股子冷意来,如果那个人知道了自己的心思,那他必定时刻都注意着自己,如此一来,他的安全可就没有保障了,因为那个人随时都有可能灭了自己。

    几番思索后,魏王决定不动声色,虽然不能去边关领兵,可对他来说不过失去了一个机会罢了,但自己的势力并没有受到多大的损失。

    而他现在要做的,是尽快解决枢密院吃空饷的事情。

    其实这件事情要解决也容易,找个替死鬼就行了,不过他必须找个听话的替死鬼,而且必须做的隐秘一些,不能再被背后的人察觉到什么。

    不然找替死鬼这件事情,就又成了那人拿捏自己的把柄。

    石守信离开的时候,已经是年末时节了。

    天气越来越寒冷,而汴京城也越来越繁华,旧年将去,新年要来,就算是家境很不好的,也会生出一丝热闹气氛来。

    开封府这些天来都很忙,每到年底都会是开封府最忙的时候,因为他们需要把这一整年的各种事情整理一下,汇总一下,然后做成档案,或上交朝廷,或留之存底,这些都算作是朝廷考察政绩的项目。

    其实对于开封府府尹来说,这些都还是好办的,开封府在天子脚下,又是晋王坐镇,政绩能差到那去?因此他们只需要将这一年的事情整理一下就行了,政绩好坏,不过是得到赵匡胤的称赞或勉励罢了。

    可若是其他地方的官员就不同了,他们一年的政绩,就关乎他们能不能得到提拔了。

    苏另看在做这些的时候,晋王从外面走了进来,苏另看连忙起身行礼,晋王微微挥手:“魏王留了下来,石守信去了边关,看来先生的计策成功了,当初探知枢密院吃空饷后先生不让本王着急告发,看来是先生考虑周到啊。”

    苏另看浅浅一笑:“王爷过奖,其实是属下知道,就算王爷告发此事,却也是奈何不了魏王的,既然如此,我们自然要将此事利用到最大限度才行,若只是闹上一闹,对王爷有什么好处?”

    晋王颔首:“先生言之有理,如今魏王被留京城,只不知石守信能否在边关有所作为,这魏王会不会再耍什么阴谋诡计?”

    “这个王爷大可放心,北汉与辽国联手,虽然实力大增,但石守信却是我大宋难得的将才,他就算不能打的北汉和辽国落花流水,但保证我大宋边境平安却是一点问题没有的。”

    “至于魏王嘛,他此次掌控兵权的计划失败,必定对枢密院吃空饷一事的泄露有所察觉,而他们最可能怀疑的便是王爷,当他知道王爷一直都在监督他的时候,只怕短时间内他不会再接触兵权了,不过阴谋诡计,他是不会不做的。”

    说到这里,苏另看略微顿了一顿,然后才开口道:“年关将至,我大宋朝廷的人员必将有所调动,王爷应该对我们的人这一年的政绩考核一下,对于无所作为的人,放弃也罢。”

    晋王颔首,在他看来,一个官员若是无所作为,留着便是没有用的。

    “如今柳味闲赋在家,以他目前的表现来看,必是可用之才,属下建议王爷抛却对他的疑虑,对他大加重用,他必将成为王爷的一大助力。”

    “这……”

    “属下明白王爷的担心,但属下觉得王爷大可放心,在兴王府的时候他并没有出卖朝廷的意思,在南唐他更是为我大宋添光增彩,这样的人是不会背叛大宋的,而谁能够得到他,都将终身受益,王爷若真想成就一番事业,最好是早下手。”

    晋王沉默片刻,而后点点头:“听先生的,只是以先生之见,本王该如何拉拢他呢?”

    “柳味跟王爷的关系一向都不错,王爷虽对他有猜忌,但他并没有任何异常,因此王爷只需要在早朝的时候替柳味在朝中要个职位就行了。”

    “先生觉得给柳味要怎样的官职合适?”

    “以柳味之才,完全足以胜任宰相一职,不过现任宰相赵普劳苦功高,更得圣上重要,要他挪位子似乎不太可能,因此属下建议给柳味参知政事的职位最为合适。”

    “参知政事?”晋王不由得一惊,参知政事在宋朝相当于副宰相,是皇帝为了分化宰相职权再延伸出来的一个官职,一般朝中有一个宰相多个副宰相组成,但这十来年间,无论是宰相还是副宰相,那一个都是四十岁以上,为大宋的开创和建设做了莫大功勋的人才能够上。

    如今柳味才不过二十多岁的年纪,就让他当副宰相,晋王不惊才怪。

    “年纪太小了吧。”晋王在吃惊之后说道。

    “王爷,年纪小又何妨,空有年龄而无本事,要之何用?战国时期,秦朝还用过九岁的甘罗做宰相呢,要柳味当副宰相,其实都委屈了他。”(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257章 争议

    京城又飘雪,雪寒风冷。

    这天早朝,晋王提出柳味回京已经好几天了,前段时间他表现突出,应该给与提升。

    赵匡胤也早有赏赐柳味的意思,因此望着众臣道:“该如何安排柳味呢?”

    众多大臣相互张望,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像卢多逊、潘美这些与柳味有仇的人,那里希望柳味被擢升,因此他们才不会站出来给赵匡胤提供意见呢。

    而朝中的其他大臣,则不好开口。

    以柳味的功效和本事,给他个什么职位好呢,给的高了,他们难民心里嫉妒,给的低了,又多少害怕被柳味记恨,因此他们最好是不开口。

    晋王见众人都不开口,这才说道:“我朝参知政事正好缺一个,不如让柳味来当吧。”

    晋王此言一出,朝臣顿时一愣,而后反对的声音就出来了。

    “参知政事乃我宋朝的副宰相,向来都是由德高望重之人担任,柳驸马年纪太小了。”卢多逊最先站出来,自从大宋开国他就在朝中为官,熬了十几年还没有熬到参知政事,柳味何德何能,能够压在他的前面?

    “没错,柳驸马虽说才情不错,但参知政事有些不太适合他,若柳驸马能再磨砺十来年,兴许让他当参知政事正合适,如今不妨让他进翰林院,当一个大学士的好。”

    潘美也连忙站出来反对,而他的话也说的有道理,柳味既然才情好,那去翰林院岂不是正合适?

    只不过在潘美说出这句话后,很多官员都用一种异样的眼光望着潘美,当初潘美出征南汉的时候,柳味替潘美挡了一刀,按理说潘美应该多忙柳味才是,可是这段时间,潘美却从来不曾替柳味说过话?

    这让他们不由得觉得潘美是个忘恩负义的人。

    潘美并没有注意到其他大臣的眼光。他只是在想,自己的话能不能够大宋赵匡胤。

    此时的赵匡胤有点犹豫,按理说柳味的资格的确不够当参知政事,但柳味的本事却又是有的,如果不让他当参知政事,那给他个怎样的职位好?

    “则平,你是我朝宰相。你有什么看法?”

    赵普倒是没有想到晋王会替柳味要参知政事这么一个官职,这可是直追自己的位置的。自己当年从一个少年开始就跟着赵匡胤,跟了快二十年了才混到这个位置,柳味才两年时间,就突然坐到了参知政事,无论是谁心里都不平衡的。

    不过赵普虽然不平衡,却还是能够分清形势的。

    “柳驸马之才,足以当得起参知政事这个位置,古往今来,一个圣明的君王要能够做到知人善任。而不是凭藉着所谓的资格和年龄来给他安排职位,因此微臣同意晋王所请。”

    赵普身为宰相,自然要为大宋考虑,再有就是,柳味成为参知政事后,自己正好可与之多接触,若能与之发展到一起。对他也是很有好处的。

    如今赵普将此事牵扯到了圣明君王的地步,赵匡胤就不再反对了,他要是反对,就是说明自己不够开明,而朝中的那些大臣也不敢反对了,他们反对就是说他们的皇帝不圣明?

    这不是找死嘛。

    卢多逊恨的咬了咬牙。心想赵普真是老奸巨猾,竟然从这里说事,可恶,可恶啊!

    因为赵普的一番话,朝中再无人反对,赵匡胤微微颔首,随即吩咐下去:“传旨。柳味功高才绝,乃我大宋栋梁之才,擢升为参知政事。”

    ……………………………………………………………………………………………………………

    太监来到如意郡主府传旨的时候,还是正午之前,这时雪正凝厚。

    如意郡主听到柳味被擢升为参知政事后,很是兴奋,虽然在她看来,参知政事见到公主和驸马也必须矮三分,但参知政事是宋朝的副宰相,是可用参与国家大事的,柳味如今是参知政事,就说明他以后可以被人被国家更加重视了。

    自从跟柳味圆房之后,如意郡主可是全身心思都在柳味这里,柳味高兴她就高兴,柳味不乐她也不乐,女人似乎只有对于要了自己第一次的男人才会这般吧?

    而就在如意郡主兴奋的时候,柳味却有些疑惑,他是个很理智的人,因此对于这样突然的擢升,他多少有点怀疑。

    因此问道:“是圣上要擢升本官的?”

    “是晋王提出,当朝宰相赞同,柳大人这才擢升的。”

    柳味听完,哦了一声,然后连忙命人打赏太监,太监这边得了赏,便高兴着回宫复命去了。

    诸葛匹自从跟着柳味回来之后,便没有了任何职位,如今见柳味成为了参知政事,也跟着高兴。

    “大人,如今您是参知政事了,以后就要上早朝,而且与其他几位宰相一起议论朝政了吧。”

    柳味点点头:“确是如此,不过朝中的那几位宰相除了赵普我还了解点外,其他的都不怎么了解,就劳烦先生想办法打听一下吧。”

    诸葛匹连连应了下来,而这个时候,柳味又吩咐道:“通知柳易,让他把酒庄的好酒装上一车,随我去趟晋王府,再有,给赵承煦赵公子送信,就说晚来天愈雪,能饮一杯无,地点在秦氏酒楼。”

    对于柳味的这些要求,诸葛匹并没有一点怀疑,在他看来,既然晋王和赵普帮了柳味,那柳味感谢他们一下也是应该。

    柳易装了一车酒后,便跟着柳味去了晋王府,去的时候,晋王府正在吃饭。

    柳味刚进府,晋王便笑道:“恭喜柳驸马现在成了参知政事,以后可要为我大宋鞠躬尽瘁才行。”

    这话听起来很怪,但晋王说来却是无可厚非,此时的晋王虽说还不是皇上,可要天下人为大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却还是能够说的名正言顺的。

    柳味连连承诺,而后笑道:“下官能够成为参知政事,还是多亏了王爷的福,我柳味其他东西没有,就只有酒多,还请王爷不要介意。”

    一车酒不算少,折算成钱也有上百贯,但对晋王来说却是不值一提的,因此柳味送一车酒来,谁也不会认为他们是在行贿亦或者贪污,因此晋王笑着收了下来。

    “驸马这个时候来,还没吃饭吧?”

    “正是要在王爷这里蹭饭呢。”

    “好,没问题,今天本王让柴郡主亲自下厨给你做几道菜。”

    听到晋王这话,柳味一愣,怎么要柴郡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