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后手-第2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路承周掏出烟,抽出一支,放在鼻子下面闻着,虽然没抽,但闻一闻也能过瘾。
  马玉珍抬头看了他一眼,抿嘴笑着说:“想抽就抽吧,别憋坏了。”
  “没事,你给海沽站的人也传个信,这段时间不得活动,更不能私自见面。”路承周将烟装回烟盆,说。
  马玉珍拟好电文后,与路承周一起外面,在车上就发了报。
  不管宪兵分队的侦测车有没有在工作,只要不是特别紧急的情况,一般都会在外面发报,或者在车上移动发报。
  重庆接到路承周的电报后,很快回了电,但电报只有三个字:已知晓。


第八百九十五章 提醒
  路承周已经有一段时间,没跟市政府秘书长孙志书联络了。
  但第二天,路承周化装后,与孙志书见了面。
  路承周只有一件事,让他打听“老军统”的情况。
  孙志书是市政府的秘书长,市公署所有的机构,都会与他打交道。
  包括华北工作团的情况,孙志书也是知道的。
  得知“火焰”想了解这个情况后,孙志书笑了,马上说:“这个人我知道,姓王,温佩石和菊池宽带都称他为王先生,据说原来是海沽特务处的负责人。”
  路承周一听,眉头马上紧紧蹙了起来,他在军统也算老人了,孙志书一说,他马上想到了一个名字。
  这让路承周吓出一身冷汗,如果这个人真的来了,他的下属比原来的陈树公还要多。
  如果路承周记得没错的话,这位王先生曾经是陈树公的前任。
  路承周深深地吸了口气,让自己尽量平静下来,才缓缓地说:“你见过王先生吗?”
  孙志书摇了摇头,说:“没有。”
  身为市政府秘书长,也不是什么人都能见到他的。
  路承周很快与马玉珍见了面,这个情况,他得第一时间向重庆汇报。
  昨天晚上,重庆的回电,实在太随意了,路承周很担忧,华北的军统组织,会因为这位“王先生”的到来,而遭到破坏。
  路承周虽然还不知道这位“王先生”的真实身份,但从孙志书的话中,路承周基本上能判断这个人的身份。
  这次重庆没有马上回电,路承周知道,总部也不会那么快回电。
  如果“王先生”真是自己推测的身份,重庆一定会特别重视。
  事实上,戴立收到路承周的电报后,马上向上海发报。
  因为路承周所说的王先生,此时应该在上海才对,而且还应该是军统的人。
  “王先生”是海沽的老人,在华北担任过很重要的职务。
  抗战前,王先生是军统在华北的负责人,与日本特务机关的交锋中,屡战上风。
  之后,王先生去了上海担任军统上海站长。
  然而,王先生之前被76号抓过,又被放了出来。
  戴立对他已经有所怀疑,甚至还派人去暗中调查,甚至一度想除掉他。
  只是,戴立也没想到,王先生竟然会出现在海沽。
  马玉珍一直守着电台,一个小时后,还没有收到重庆的回复,摘下耳机,对路承周说:“先回去吧。”
  发报必须提防侦测车,但收报时,在家里也是可以的。
  路承周发动车子,将车开了回去。
  两人在二十四号路15号,将电台架好后,一直守在电台旁边。
  快十一点的时候,路承周对马玉珍说:“你先去休息吧。”
  马玉珍摇了摇头,她的身份虽多,但不管怎么样,她都是路承周的助手。
  路承周每天都要与日伪特务打交道,任何时候都必须保持警惕。
  马玉珍起身,给路承周倒了杯水,声音虽轻,但语气却坚定地说:“我明天没什么事,倒是你,要早点休息。”
  路承周正准备说话的时候,书房的电话机,突然响了起来。
  两人目光一对视,两人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异样。
  现在可是十一点了,这个时候打来的电话,肯定是有什么事。
  路承周走到书桌旁,身子停了一下,才抓起话筒,平静地说:“我是路承周。”
  电话那边,传来的川崎弘的声音,他的声音有些急促,而且用的还是日语:“路君,你赶紧来趟宪兵队总部。”
  路承周马上应道:“嗨!”
  放下电话,路承周马上准备往外走,川崎弘是他的老师,也是上司,只要是他的命令,路承周一定会以最快的速度执行。
  执行得好不好是能力问题,执不执行是态度问题。
  马玉珍见路承周动了,站起来追着问:“出什么事了?”
  路承周一边朝外走,一边说:“川崎弘让我去宪兵队总部,今天晚上应该有行动。”
  马玉珍还想再问,路承周已经换了鞋子出门了。
  她已经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地下党员,路承周只说一句,她就知道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
  马玉珍与路承周之间,已经有非常好的默契。
  路承周一走,马玉珍一个人坚守着电台。
  今天发给重庆的电报中,提到的那个“王先生”,马玉珍之前也听说过,今天晚上路承周突然接到命令,很有可能也跟这位王先生有关。
  马玉珍沉吟半晌后,最终决定,向重庆发报,告诉军统局总部最新消息。
  路承周今天晚上去宪兵队总部开会,很有可能跟“王先生”有关。
  戴立再次接到海沽站的电报后,原本皱起的眉头,更是紧紧的蹙在一起。
  旁边的毛善炎,看到戴立不说话,轻轻咳嗽一声后,缓缓地说:“先生,要不要与华北的潜伏组紧急联系?”
  戴立轻轻摇了摇头,军统在华北一百多人,如果加上三青团,或是其他情报机构的情报人员,应该越过了两百人。
  戴立坐在椅子上,突然微闭着眼睛,考虑了好一会后,才叹息着说:“现在能联系到什么人呢?而且,火焰的情报,还没有最后证实。”
  毛善炎张了张嘴,犹豫了一下后,说:“一直以来,火焰的情报都没出过错。我想,至少也是应该提醒一下可以联络到的人。”
  戴立点了点头,缓缓地说:“提醒一下也好,有备无患吧。”
  路承周到宪兵队总部后才知道,今天晚上不是开会,而是布置任务。
  以宪兵队的第二特别侦谍队,各警察局、宪兵分队全体出动,在海沽抓捕抗日分子。
  在这样的问题上,路承周不能含糊,只是在分配任务时,将一些重要目标,有意识的交给能力弱的人。
  路承周其实很喜欢那种没能力的人,关键时刻,他们能帮大忙。
  根据宪兵队总部的命令,路承周回去后,将全局的人集合起来,在川崎弘的指导下,执行抓捕任务。
  路承周今天晚上才知道,英租界其实还有不少抗日人员。
  幸好,这些地址中,并没有海沽站的人。


第八百九十六章 解释
  直到第二天,路承周才知道,昨天晚上的行动,不仅海沽行动了,北平的第一特别侦谍队也出动了。
  这么大的行动,如此准确的情报,让路承周不得不怀疑,有人向宪兵队总部提供了军统的准确消息。
  一般来说,宪兵队收集情报的主要手段有四种:一是进行秘密的邮政检查;二是跟踪可疑对象;三是对居民突然进行搜索,从中获取文件或谍报;四是进行有线、无线窃听。
  如果宪兵队采用这样的方式,路承周一定会先知道。
  然而,路承周事先一点也不知道。
  昨天晚上的行动,北平和海沽一起行动,计划周密,行动迅捷,而且收获颇丰。
  据统计,昨天晚上,一共逮捕了186名抗日人员,其中越过一百人是在北平落网的。
  昨晚的抓捕,几乎将蒋系秘密情报组织一网打尽。
  路承周在中午,让马玉珍紧急向重庆汇报。
  得到海沽站的报告,戴立也惊呆了。
  昨天晚上,路承周已经向重庆汇报,可是,没有引起他足够的重视。
  当然,就算他提醒了所有能联络到的人,也无法挽回所有的损失。
  但是,这说明他的警惕性远远不够。
  或者说,他对路承周的情报,还不够太信任。
  毛善炎看着戴立,一言不发地站在窗口前,轻轻咳嗽了一声,犹豫着说:“先生,要如何给火焰回复?”
  自从原来华北区被破坏后,这两年,军统不断渗透华北,好不容易建立了一个全面的情报网络,结果,被日伪一夜之间全部端掉。
  整个海沽,目前除了路承周的海沽站外,就只有宋洲的潜伏电台了。
  宋洲也是因为,除了与重庆联络外,没跟其他人有任何联络。
  戴立叹了口气,转过身,看着毛善炎,缓缓地说:“通知火焰,除掉这个王先生。”
  毛善炎拿本子记了下来,停住笔后,又问:“此事,要不要向火焰解释一下?”
  华北突然冒出这么多情报组织,海沽也有好几十人,作为军统海沽站的站长,路承周竟然不知情。
  其他人遇到这样的情况,毛善炎不知道,但如果换成他是路承周,恐怕心里会有想法的。
  戴立缓缓地说:“不用,我了解他。这段时间,从宋洲的汇报,就可以看出,他的工作还是很有成绩的。”
  宋洲不仅为重庆提供海沽的情报,同时,还负责监视海沽站。
  宋洲虽然不知道海沽站的站长身份,但他能从公开的情报渠道,知道海沽站的表现。
  毛善炎合起本子,躬了躬身,没再说什么了。
  这次日伪的行动,除了路承周和宋洲外,其他所有组织全部出事。
  而宋洲的住处,是路承周安排的。
  可以看出,路承周在安全方面,确实有过人之处。
  戴立见毛善炎要走,突然又说道:“以后,如果海沽再派情报小组,全部由火焰领导。”
  这次日伪的搜捕,路承周领导的海沽站,一点问题也没有。
  反倒是那些被军统和三青团领导的情报组,悉数被破坏。
  毛善炎马上说:“此事,要不要告诉火焰?”
  戴立虽然不解释海沽会有如此多潜伏人员的事,但如果通知路承周,也算是一种解释了。
  戴立沉吟着说:“你看着办吧。”
  毛善炎知道,戴立话中的意思,就是让他告诉路承周。
  傍晚的时候,马玉珍才与路承周在家里见了面。
  路承周看到重庆的来电,脸上露出一抹苦笑。
  如果重庆能早点告诉他,怎么会让日伪得逞呢。
  路承周不敢保证,北平那边的情报组织能平安无事,至少,海沽这边的情报组织,他可以让他们逃脱。
  马玉珍突然问:“这是不是说明,戴立对你完全信任,并且你将是海沽最高的领导人。”
  路承周摇了摇头,他可没有马玉珍这么乐观:“重庆特意说明此事,只是为了安慰我罢了。如果以后重庆不再派情报小组了,我岂不是还只知道海沽站的事?”
  马玉珍不以为然地说:“你不能把事情想得这么糟糕。”
  路承周缓缓地说:“我敢断定,重庆在海沽还有没暴露的组织,为何重庆不将他们的组织关系转给我呢?身处我们这样的位置,要随时作好最坏的打算。说不定,戴立还会怀疑,我已经完全倒向日本人,宪兵队不动海沽站,只是为了迷惑重庆呢。”
  马玉珍不想再跟路承周争论,小心驶得万年船,不管路承周多么谨慎,都是没错的。
  马玉珍又拿出一张纸条递给路承周,这是晋察冀中央分局城工部传来的最新指令。
  路承周接过一看,目光就没离开,过了一会,才说道:“我们得支持他们的工作才行。”
  这是一份情报通报,晋察冀中央分局城工部根据党中央关于“向敌后之敌后挺进”,以及中央军委关于“组织短小精悍的支队、武工队”的指示,冀中区党委、八军分区党委,决定组织津浦支队。
  津浦支队的规模在一百人左右,任务是以大城县的台头、黄岔附近的苇塘为活动基地,向王口、子牙河以东挺进,开辟静海县西部的敌占区。
  马玉珍问:“要怎么配合呢?”
  路承周缓缓地说:“我们可以给他们准备联络站、武器弹药、药品,以及提供物资的运输通道。”
  津浦支队的任务,是在敌后的敌后开辟活动区,必须不断宣传自己,同时还会与日伪作战。
  蚂蚁情报小组不可能参与他们的行动,但可以暗中配合。
  特别是在海沽给他们准备联络站和武器,这些可都是路承周的强项。
  马玉珍马上说:“可以,我马上去给他们找地方。”
  路承周说:“这个地方不能在特别行政区,在市区找地方,可以多找几个备用。”
  马玉珍又问:“那武器和药品呢?”
  路承周沉吟着说:“津浦支队只需要短武器,这些武器,我们手里有一些,另外可以让海沽抗日大队支援一些。对了,你要特别提醒海沽抗日大队,这段时间不得与任何人联络,所有想上山的人,或者近期上山之余,都得隔离。”


第八百九十七章 挑人
  路承周担心二步山是有道理的,此次蒋系情报组织,之所以会损失如此之大,是因为出了一个老资格的军统叛徒。
  直到日伪特务的行动结束后,这位神秘的王先生,才正式露面。
  这位王先生,现在用的名字是王林夫,确实是军统早期特务处时的干将。
  抗战前,多次与日本特务机关交手,还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抗战后,他被调到上海,就连陈树公在上海下船后,王林夫还做过陈树公的思想工作。
  王林夫一直深受戴立信任,掌握着大量的机密。
  他的突然叛变,给整个军统,甚至其他情报组织,都带来了灭顶之灾。
  路承周与他的第一次见面,是在特别行政区警察局。
  海沽一下子抓了好几十人,除了上面特别交待的人员外,其他抓到的人,都是谁抓捕谁审讯。
  路承周的警察局,抓了二十多人,寺田清藏将重要的头目挑到文齐道57号后,其他的一些小喽啰,全部交给路承周。
  路承周正在办公室,看那些人的口供时,川崎弘突然带着王林夫走了进来。
  王林夫五十来岁,个子不算高,身材中等,但已经有些发福。
  他穿着西装、高领白衬衣、丝质花领带和方头皮鞋,很有绅士派头。
  王林夫走进来时,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如果他的脸再圆点,简直就像尊活的弥勒佛。
  “路君,这位是王林夫先生,也是华北工作团即将上任的副团长,兼特工总部海沽站长。”川崎弘微笑着说。
  这次路承周的警察局非常给力,加上宪兵分队的配合,几乎完美的完成了所有的任务。
  “王先生好。”路承周马上拱了拱手,笑吟吟地说。
  王林夫从走进来后,也一直在打量路承周。
  别看他总是一脸笑容,但藏在笑容后面的目光,却仔细观察着周围的一切。
  王林夫马上双手抱拳,笑着对路承周说:“早就听闻路局长年轻有为,为宪兵队之才俊,今日一见果然不凡啊。”
  路承周连忙谦逊地说:“不敢当,王先生是我的前辈,也是我原来在军统时期的老长官,在您面前,我永远都是晚辈。”
  听到路承周的话,王林夫微微颌首,他来之前也看过路承周的资料。
  路承周在当时的特务处潜伏时,他已经离开了海沽,但路承周要这样说,也能说得过去。
  而且,从路承周的话中,他感受到了友善和尊重,这是最为难得的。
  川崎弘见他们一见如故,暗暗颌首。
  路承周有这样的态度,以后再与华北工作站,或者与特工总部海沽站合作时,就方便多了。
  川崎弘突然插口:“路君,你这边的审讯,进展如何?”
  路承周马上说:“进展顺利,已经审讯过半,他们大多数人都受刑不过,全部供认了。”
  路承周说起这个话时,心里很不是滋味。
  军统也好,三青团也罢,他们培训的,似乎都是职业特工。
  如果没有暴露,他们确实会很忠实的执行自己的任务。
  可是,一旦被捕并且动刑,他们很容易背叛。
  这真是一种悲哀,没有信仰的特工,是很危险的。
  这方面,我党就做得很好。
  或者说,共产党与国民党有着天然的优势,这也注定,共产党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从这一点看,路承周也能体会到重庆的担忧。
  中共是一个最先进的政党,她代表最广泛的劳苦大众和工人阶级的利益,也一定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但此时,路承周是日本特务机关的人,说完之后,他将桌上的口供拿过来,双手递给川崎弘。
  川崎弘翻了翻后,将口供递给了王林夫。
  路承周请川崎弘和王林夫到沙发上坐,亲自给他们倒了茶。
  川崎弘坐下来,才对路承周说:“这次王先生过来,主要是想为特工总部海沽站挑些合适的人手。”
  路承周点了点头,特工总部海沽站才刚刚成立,亟需这方面的人手。
  路承周见王林夫在认真看着口供,低声用日语,向川崎弘汇报了自己这一阶段的工作。
  王林夫听到路承周用日语跟川崎弘交谈,向他投来诧异的一瞥。
  川崎弘的中文其实不错,来的路上,告诉过他,路承周不仅是他最出色的手下,也是最优秀的学生。
  王林夫迅速将这些口供浏览了一遍,发现能用的人不多。
  但特工总部海沽站才创建没多久,只要勉强能用的人,他都不能放过。
  毕竟,新招的人,都是不适合的。
  王林夫原来军统过去的,而路承周也是,甚至路承周手下的特务,很多也是从军统过去的,有不少人,甚至还是他曾经的下属。
  看了一会,王林夫放下手中的材料,对川崎弘说:“川崎先生,招供的人虽然不少,但能用的不多。”
  如果只是混日子,王林夫觉得,只要是人就可以要,毕竟滥竽充数嘛。
  但要是想做点什么事的话,总得有几个能干之人才行,比如说,路承周。
  川崎弘笑了笑,刚开始招供的,自然是意志薄弱的,这些人自然难被王林夫看上。
  他微笑着安慰说:“王先生,不要急嘛,这只是第一批,或许过几天就会有合适的。”
  王林夫摇了摇头,有些沮丧地说:“千军易得,难将难求,特工总部海沽站初创,需要像路局长这样的良将才行。”
  川崎弘没想到,王林夫竟然会对路承周有兴趣。
  川崎弘看了路承周一眼,意味深长地问:“路君,王先生想让你过去,不知意下如何?”
  路承周马上谦逊地说道:“我是老师的学生,老师在特别行政区,学生自然不敢离开。没有老师的领导,学生什么事都做不来的。”
  王林夫则眼睛一亮,他原本只是试探一下,他觉得,如果能让路承周来特工总部海沽站,哪怕只是兼任一个职务,对特工总部海沽站都是有利的。
  王林夫马上说:“川崎先生,像路局长这样的人才,哪怕能在特工总部海沽站兼个职务也是好的。”


第八百九十八章 经费
  王林夫想让路承周去特工总部海沽站兼职,这个建议,川崎弘还是支持的。
  作为一名日本人,如果能掌控,或者及时知道特工总部海沽站的情况,川崎弘还是很愿意的。
  经过川崎弘的努力,日本海沽陆军特务机关最终同意,路承周在特工总部海沽站兼任副站长。
  同时,王林夫强烈要求,从原来的情报一室,抽调几名干部到特工总部海沽站。
  这一点,川崎弘也没拒绝,毕竟,路承周即将是海沽站的副站长,如果下面有几个自己的老部下,路承周干起事来也更方便。
  川崎弘征求路承周的意见,路承周自然不会反对。
  路承周第一个推荐的,就是赵宾,另外给了两个原一小队的队员,他们也算是赵宾的老部下。
  同时,他们也是原军统华北区投靠过来的,这样的人,王林夫用起来更放心。
  让赵宾去特工总部海沽站,路承周只有一个想法,让赵宾成为第二个张广林。
  赵宾并不是地下党员,只是对共产党有好感。
  路承周坚信,不久的将来,走近一定会成为自己的同志。
  赵宾得知自己将去特工总部海沽站后,还有些舍不得走,毕竟在警察局当保安警察大队长,非常悠闲自在。
  可要去了特工总部海沽站,他又得跟以前那样,随时警惕周围的一切了。
  路承周特意跟赵宾说起了此事,他希望赵宾到特工总部海沽站后,依然能像原来在情报一室当小队长一样,干好自己的工作。
  路承周将赵宾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对他说:“赵宾,让你去特工总部海沽站担任行动队长,不仅是我的提议,同时也是川崎弘和王林夫的要求。”
  赵宾点了点头,轻声说:“局座,说句心里话,我还是喜欢在你手底下干事,也更愿意在这里当保安大队长。”
  赵宾现在这个保安大队长,相比特工总部海沽站的行动队长,他的权力要小一点。
  特工总部海沽站级别相当于海沽市警察局,因此,那个行动队长,其实跟警察分局的局长级别是一样的。
  路承周笑了笑,说:“你到了特工总部海沽站,依然在我手底下干事嘛。海沽站新创,你现在过去,就是元老,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
  路承周虽然与王林夫才正式接触了一次,但他知道,王林夫在特工总部海沽站干不成。
  重庆已经给他下了命令,除掉王林夫。
  只要是军统局总部的命令,路承周会尽量去完成。
  也就是说,王林夫还能活的时间不会太长。
  当然,王林夫现在对人身安全,特别在意,就算是路承周,也很难找到机会。
  路承周会坚决完成重庆布置的任务,但是,并不代表,他会无所顾忌。
  任何行动,只有在保证自己和行动人员安全的前提下,路承周才会批准执行。
  赵宾挠一挠后脑勺,不好意思地说:“没有局座坐阵,做起事来心里没底。”
  路承周笑着说:“我不是也兼了个副站长吗?到海沽站后,有什么事情,还是可以向我报告,警察局还是你的娘家。”
  赵宾马上也笑了笑,说:“有局座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赵宾愿意去特工总部海沽站担任行动队长,路承周心里的石头也总算落了地。
  不管特工总部的行动能力如何,有赵宾在,等于路承周就掌握着半个特工总部海沽站。
  这样的安排,路承周同时向重庆和晋察冀中央分局城工部汇报了。
  只是,两者之间的汇报内容有所区别。
  路承周向重庆报告,自己担任了特工总部海沽站副站长,同时安排了几名情报一室的手下进去任职。
  也就是说,如果特工总部海沽站,以后再有针对军统的行动,路承周能第一时间掌握。
  而向晋察冀中央分局城工部汇报时,路承周建议,让组织尽快做赵宾的思想工作,把他拉入组织中来。
  这样的建议,路承周之前提过,只是组织上并没有正面回答。
  路承周甚至怀疑过,此时的赵宾,很有可能已经加入了共产党。
  只不过,他与赵宾,必然是分属两条线,两者之间,自然也不会发生横向联系。
  当然,还有给冀中和八军分区准备的联络站。
  晚上,路承周回到家后,特意跟马玉珍说起了此事:“玉珍,联络站准备得怎么样了?”
  马玉珍拿出一张海沽地图,在上面标明了几个地址,一边标注,一边说:“你看看这几个地方可以吗?”
  路承周站到马玉珍身边,仔细看着她标的地址。
  作为一名老地工,路承周在这方面,还是有发言权的。
  加上他又在警察局,对日伪特工的行为很了解。
  哪些区域,会成为重点搜查对象,哪些地方,又会相对安全。
  在海沽的地下抗日组织中,除了路承周外,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人了。
  等马玉珍画完后,路承周拿过她的笔,在地图上又画了几处,说:“这些地方,也可以去看看,如果有合适的房子,可以买下,或租下。”
  马玉珍转头诧异地看了路承周一眼,路承周准备搞大事情啊。
  马玉珍一直以为,只需要准备一个联络站就可以了,她不解地问:“你想准备多少个联络站?”
  路承周沉吟着说:“越多越好,联络站准备的越多,我们的同志行动起来就越从容。”
  马玉珍叹了口气,缓缓地说:“你说得倒轻松,要找这么多房子,时间和精力暂且不说,经费可是不够了。”
  路承周惊讶地说:“手头上没钱了吗?”
  马玉珍白了路承周一眼,不满地说:“如果按照你的做法,我们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都要勒紧裤带过日子了。”
  她和路承周的职业和身份,注定在人前,必须要过体面的生活。
  路承周苦笑着说:“不会这么惨吧?”
  他对钱一向不怎么看重,哪怕是一百万元,也可以随时交给组织。
  平常,只要有节余,他也是全部上交给组织。
  路承周很清楚,根据地的同志,日子过得很艰难,自己的钱虽然不多,但对根据地就能解决大问题。


第八百九十九章 罪恶
  路承周的钱虽然不多,但为了配合冀中军区,他还是将钱全部交给了马玉珍。
  “我觉得,下瓦房宝和里可以担任联络总站。其他几个地方,可以担任联络分站。”路承周缓缓地说。
  马玉珍无奈地说:“既然你要把全部身家拿出来,我也没办法,以后咱们就咽糠吃菜吧。”
  路承周不以为然地说:“我们吃点苦算什么?跟根据地的同志们相比,咱们整天都在享福。”
  马玉珍点了点头,轻声说:“是啊,相比老家的同志,我们整天都在享福。”
  路承周突然想到一件事,说:“你知道吗,市公署制定了一个收集烟盒内锡纸办法十二条,你应该知道了吧?”
  马玉珍说:“知道,沽沽月刊就刊登了呢,用这种办法支援‘圣战’,真是可笑。”
  路承周则正色地说:“我倒是觉得,这个情报必须向重庆和家里汇报。透过现象看本质,你不觉得,现在日军已经快无力为继了吗?”
  马玉珍眼前一亮,说:“你不说,我还没注意到,看样子日军快完蛋了。”
  路承周摇了摇头,坚定地说:“日军要完蛋,还没那么快。但是,他们已经开始进入衰退期了,我相信,不久的将来,胜利一定属于我们!越是在这个时候,我们越要防备他们反扑。”
  日本侵略军,绝对不会甘心失败,他们为了达到统治的目的,一定会非常疯狂。
  果然,到五月份,日军为了实现所谓的“确保华北平原”的计划,在冀中地区周围,筑保修路,以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