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后手-第1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似这样做显得麻烦,但为了大家的安全,麻烦点是值得的。
  程瑞恩与路承周直接联络,偶尔几次还行,如果长期这样做,很有可能出问题。
  而路承周的身份,不允许他出任何问题。
  作为一名地下党员,能打入军统,已经很了不起了,要是再打入日本特务机关,简直就是个奇迹。
  程瑞恩先与马玉珍联络,再由马玉珍与路承周联络,虽然中间多了一步,但对程瑞恩和路承周,都更加安全。
  “你现在是上级派来的,一切你说了算呗。”马玉珍不满地说。
  在别人面前,她可能不会用这样的语气,但程瑞恩不一样,她可以在他面前用任何语气说话。
  以前,还包括路承周。
  “玉珍,组织保密纪律你也应该知道,不能说的,坚决不能说。”程瑞恩正色地说。
  这是干地下工作的纪律,铁的纪律。
  组织机密,活着烂在肚子里,死了带进棺材里。
  “我没有怪你,以后,这就是你的住所吧?”马玉珍问。
  “是的,我知道海沽站有批军火,就藏在这附近的仓库。”程瑞恩微笑着说。
  “你的消息倒是灵通。”马玉珍惊诧地说。
  “之前四经路军用仓库的武器,可全都运到根据地了。你们的这批武器,也是我们帮着运的。”程瑞恩微笑着说。
  “跟我说说家里的情况吧。”马玉珍说。
  她其实非常羡慕程瑞恩,可以随时回根据地,与同志们待在一起。
  这种感觉,她曾经无数次在梦里遇到过。
  “好。”程瑞恩很能体会马玉珍的感觉,与路承周在一起的时候,路承周问得最多的,也是根据地的事。
  马玉珍回到英租界后,整个人焕发着一种神奇的色彩。
  就像一口枯井,突然冒出一股泉眼,又好像枯木逢春。
  晚上,马玉珍接到通知,路承周要在红墙道11号开会,研究下一阶段的工作。
  “我们手里有了一个营的武器,接总部命令,我们要重建忠义救国军。另外,我们还要主动联络花园宪兵队的秋山义雄,争取让他为我们做事。”路承周缓缓地说。
  他对情绪的管理,比马玉珍熟练得多。
  在他脸上,丝毫看不到兴奋之后的痕迹。
  “这支部队,准备部署在哪呢?”方南生问。
  如果像之前一样,将忠义救国军放到丰润县,或者宝坻县,依然只能由总部控制。
  “我们需要在就近有一支部队,不仅可以配合站里的行动,同时也能给予日军威胁。”路承周说。
  其实,他觉得重庆的想法太不现实。
  海沽站目前规模已经减少了一半以上,想要正常活动都难,遑论搞什么忠义救国军。
  党国的军队,如果没有稳定的后勤供应,都是不会打仗的。
  一旦建军,并且打出旗号,必定会遭到日军的疯狂反扑。
  但是总部的命令,必须执行,这是路承周的行事原则。
  总部的命令,能不能执行到位,那是能力问题,执不执行,则是态度问题。
  只要态度到场,就算能力差点,上峰也不会怪罪的。
  “可以从工人和学生中招募,可他们没经过训练,就算成军,也没什么战斗力。”方南生摇了摇头。
  从一名普通人到士兵,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而且还必须有老的士兵带领。


第七百六十二章 征求意见
  路承周特意开会,研究重建忠义救国军之事,只是想给重庆一个交待。
  就算真的会成立忠义救国军,也应该由中共领导。
  会后,路承周将会议记录发给了重庆。
  不管能不能重建忠义救国军,至少海沽站已经准备重建忠义救国军了。
  同时,路承周再次向重庆申请资金。
  他从宫琦益欢那里抢到了近百万资金,并没有告诉军统。
  要不然,组织上也不会有那么多钱购买物资。
  为了这三百条枪,路承周不但把秋山义雄的佣金全部花光了,而且还搭上了海沽站所有的经费。
  路承周没钱了,只能找重庆要。
  “海沽站在这么艰难的时期,还能破获日军仓库,买到一个营的装备,实在难得。”毛善炎收到海沽站的电报后,又向戴立汇报了。
  自从日本人在英租界设立了两台巡逻侦测车后,海沽站与重庆的联络,变得不定期。
  “可惜,现在有了装备,却没有人员了。”戴立叹息着说。
  原来的七路军、九路军,都只辉煌了一段时间。
  整个华北,基本上是八路军的天下。
  戴立希望,军统能有一支部队,哪怕是很小的一部队,也能让他欣慰。
  “相信火焰,一定能就地重建。”毛善炎说。
  “他想在海沽附近安插一支部队,日本人未必会愿意。”戴立看着电报,突然摇了摇头。
  路承周的是计划,想将这支部队放在海沽附近。
  只要海沽站召唤,部队就能响应。
  只是,放在海沽附近,日军岂会甘心?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我会提醒他的,他这次又开了口,张嘴就要五万。”毛善炎说。
  路承周越来越敢张嘴了,以前是几千就行,后来开口就是一万。
  总部多次提醒海沽站,就地解决经费,路承周办了家中西大药房,同时在大红桥码头开了家贸易行。
  平常的经费,倒也不用向总部伸手。
  可这次为了购买武器,把所有资金全部投了进去。
  如果路承周不购买武器,现在手头至少有近十万资金。
  “这笔钱还是要给的,光是这三百条枪,至少就值十五万,还不说那些子弹和物资。”戴立缓缓地说。
  况且,路承周在电报里重申,这笔钱不仅是用作海沽站之经费,同时也有一部分,会用到秋山义雄身上。
  另外,重建忠义救国军,需要招募士兵,并且加以训练,这些都需要钱的。
  不要说只要五万,哪怕就是十万、二十万,也必须给的。
  “先生,海沽站情报组还缺个组长,是另外委派,还是让海沽站就地提拔?”毛善炎问。
  作为军统局之主任秘书,毛善炎要管的事情很多。
  “海沽站的方南生和马玉珍,都是树德小学训练班出来的吧?”戴立突然问。
  海沽站的黄文买和安孟博虽然是老人,但最重要的方南生和马玉珍,却是路承周的学生。
  也就是说,海沽站目前在路承周的绝对控制下。
  这对总部控制海沽站,是不利的。
  “海沽站确实需要一名经验丰富情报组长。”毛善炎闻弦歌而知雅意,马上猜到了戴立的心意。
  “此事还是先征求一下火焰的意见吧。”戴立突然说。
  每次总部给海沽站派人,总会出事。
  海沽站的人手,只有原来三分之一,可经不起折腾了。
  路承周之所以没有让马玉珍担任情报组长,既是担心她的能力,也是想给总部留下后手。
  如果总部认可马玉珍,可以提拔她为情报组长。
  如果总部认为,马玉珍还需要努力,可以另外委派新的情报组长。
  接到总部的询问,路承周马上回电,情报组可以由马玉珍全权负责。
  马玉珍刚开始负责情报组工作时,确实还有些拘谨。
  然而,经过这段时间的磨练,路承周认为,马玉珍的能力和资历,完全可以担任情报组长。
  如果重庆不再另派新的情报组长,路承周认为,马玉珍担任情报副组长也无所谓。
  然而,路承周的电报发出去后,很快又接到了总部的来电,新的情报组长,不日即到海沽,让海沽站务必做好迎接准备。
  路承周看到这份电报,发呆了很久,总部这是什么意思?
  是不相信马玉珍的能力?还是不尊重自己的意见?
  既然要派新的情报组长,何必再问自己的意见呢?这不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么?
  然而,回到家里后,路承周突然明白总部的意思了。
  之所以会委派新的情报组长,正是因为自己推荐了马玉珍。
  或许总部的意思,并非真的想征求自己的意见,只是要想过过场。
  重庆肯定是偏向于新派情报组长的,见自己极力推荐马玉珍,才让重庆下定决心。
  路承周第二天,特意给重庆回了电报,欢迎新的情报组长到来。
  鉴于海沽站人手不足,请总部补充相应之情报人员和行动人员。
  然而,重庆只回复了三个字:知道了。
  “看到了没有,火焰是越来越老练了。”戴立看着海沽站新发来的电报,冷冷地说。
  路承周回复,想让马玉珍担任情报组长,他当时是有些生气的。
  海沽站是军统的海沽站,不能是路承周的海沽站。
  如果路承周第一次回电,就欢迎总部委派新的情报组长,或许他还会考虑,是不是让马玉珍升任情报组长。
  然而,路承周的回复,令他改变了主意。
  今天海沽站的再次来电,显然是路承周想补救,只不过太晚了。
  “他与马玉珍是同学,知根知底,自然想用自己人。”毛善炎笑了笑,替路承周解释了一句。
  “派到海沽站的人选好了没有?去之前我要见一见,亲自跟他谈话。”戴立沉吟着说。
  “我挑了几个人,请先生最后定夺。”毛善炎并没有作决定,而是拿了几个人的档案,让戴立亲自挑选。
  路承周觉得,与重庆那帮人打交道,必须多些花花肠子,否则被人算计了都不知道。
  这次重庆表面上问自己,新的情报组长人选,实际上是挖了个坑。
  就算自己再推荐马玉珍,当时也不应该这样回复。


第七百六十三章 合作
  秋山义雄调到宪兵队后,以为自己与抗日分子,不会再发生关系了。
  然而,快到家的时候,他突然看到了以前的老熟人:军统的火焰。
  担任庶务课长后,秋山义雄有了自己的房子,在板桥胡同9号。
  “没有打扰吧?”路承周走到秋山义雄面前,躬了躬身,低声说。
  “请进吧。”秋山义雄看了路承周一眼,人家都找上门来了,他还能说什么呢。
  在市区,日本人可以肆意妄为。
  秋山义雄只有一个小小的庶务课长,但住的房子特别大,走进去后,竟然有三进之多。
  这要是住中国人的话,可以住一大家子。
  而这里,却只住了秋山义雄一个人。
  “秋山君,到宪兵队后,是否还适应呢?”路承周问。
  “不适应。特务机关,实在太残忍了。”秋山义雄摇了摇头。
  他以前在野战部队,与中国军队直接作战,后来厌倦了,到了后勤部队。
  在后勤部队,他积极反战,想回日本与家人团聚。
  为此,他不惜与中国的抗日团体合作。
  也正因为如此,他作为反战人士的首领,一直没有暴露。
  相反,因为之前给菊池宽写过“匿名信”,这次调职被调到宪兵队,还被委以重职,成为庶务课长。
  到宪兵队后,秋山义雄短短几天,几乎每天都能看到那些所谓的抗日分子,甚至是普通人被杀害。
  这些人死状之惨,为秋山义雄平生罕见。
  “不止残忍,还残暴。秋山君,你不觉得,应该做点什么吗?”路承周诚恳地问。
  “我只是庶务课长,能为你们做什么呢?”秋山义雄苦笑着说。
  “你不用刻意去做什么,只要把宪兵队发生的事情,告诉我们就行。”路承周微笑着说。
  “这没有问题,今天,宪兵队就从公大纱厂抓了一批工人回来。据说,这些工人不断伺机破坏生产。”秋山义雄说。
  “有多少人?”路承周问。
  在海沽,除了军统和中共地下党外,还有很多爱国人士。
  他们自发组织起来抗日,一旦被日本特务发觉,往往凶多吉少。
  “二十六人。”秋山义雄说,他是庶务课长,这些事情,还真的很难瞒过他。
  “二十六人?”路承周惊讶地说。
  “据说,今天晚上,这些人就会被枪毙。”秋山义雄缓缓地说。
  这些人被抓到宪兵队后,根本没被当人看,他们像待宰的猪一样,一个人被挂在铁钩上。
  秋山义雄去看了一眼,虽然他是从战场下来的,可看到这样的场面,还是忍不住心里发凉。
  “有没有办法阻止?”路承周沉声问。
  “没有办法。”秋山义雄摇了摇头。
  “不,一定有办法的。”路承周坚持着说,这可是二十六条人命。
  “菊池宽非常痛恨他们破坏生产,认为这是最大的反日行为。”秋山义雄缓缓地说。
  “感谢秋山君告诉我这个消息,以后希望能再次合作。”路承周诚挚地说。
  “进入宪兵队后,我为自己侵害过中国而感到羞耻。”秋山义雄双腿并立,朝路承周躬了躬身,诚恳地说。
  他原本以来,中日战争,自己只是尽到一个军人的职责。
  到宪兵队后,他才发现,日本军国主义,会带领日本人民走上一条不归路。
  路承周虽然救不了公大纱厂的这二十六名工人,可是,他却看到了秋山义雄的心意。
  晚上,路承周去了趟花园宪兵队,当他赶到的时候,那二十六人已经被杀害。
  日本人不拿中国人的性命当回事,路承周就算知道,表面上还得跟他们站在一起。
  他唯一能做的,是将这个消息散播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日本人的残暴。
  新来的情报组长抵达海沽后,路承周亲自设宴迎接。
  新组长叫卢纪之,三十来岁,也是杭州警官学校训练班出来的。
  他以前在上海站待过,与日本特务面对面厮杀过,而且他的资历,比路承周还老。
  让他来海沽站担任情报组长,戴立也是想给路承周一个强有力的助手。
  “卢组长能来海沽协助小弟,实在是海沽站之福。”路承周微笑着说。
  不管他喜不喜欢卢纪之,既然人都来了,自然不想让他走。
  路承周仔细研究过重庆发来的电报,当时重庆为新的情报组长,征求自己的意见。
  其实,戴立当时应该就下了决心,只是路承周没有看出这层意思罢了。
  路承周向重庆推荐马玉珍,反而起到了反作用,不但没让马玉珍当上情报组长,反而让戴立觉得,路承周有拥兵自重之嫌。
  “海沽站功勋卓著,火站长更是英明神武,能来海沽站效力,实在是鄙人之幸。”卢纪之脸上洋溢着真诚的笑容。
  事实上,来海沽前,戴立特别召见过他。
  卢纪之不仅要当好情报组长,他还带了一部最新的军用电台,可以直接与重庆发报,汇报海沽站和火焰的最新动态。
  所有的情报组长,都肩负着这样的使命。
  并非戴立怀疑路承周,而是一种监督手段。
  让手下的人相互监督,他才能真正控制全局。
  “目前日本对租界控制得越来越严,我们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小,以后的日子会很艰苦。”路承周沉吟着说。
  他并没有危言耸听,据他得到的消息,驻英租界的英军三百多人,已经准备撤退海沽。
  随着欧洲战火蔓延,英国的注意力转向欧洲,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宁愿舍弃中国。
  1939年12月底,英军三百多人,全部撤离海沽。
  就在英军撤退海沽后,宪兵分队在警务处巡捕的配合下,对英租界进行了一次全面搜查,抓捕了一批所谓的“嫌疑人”。
  在英国撤离海沽后,英租界的执法机构,由警务处变成了宪兵分队。
  只要涉及到抗日,警务处必须先向宪兵分队请示。
  只有宪兵分队同意后,警务处才能行动。
  可就算如此,日本还不满足,他们希望能全面进入英法租界,让英国人和法租界,退出租界管理层。
  1940年元月27日,日军再次加紧封锁英法租界,禁止粮食进入租界。


第七百六十四章 发现
  日本封锁英法租界,将租界用铁丝围起来,还给铁丝通电。
  这些措施,都只是让租界不适。
  可是,禁止粮食进入租界,让租界迅速恐慌万状。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日本禁止粮食进入租界,一下子扼住了租界的脖子。
  唯一不慌的,或许只有路承周。
  无论是大兴日杂店,还是大红桥码头,都囤积了足够的粮食。
  另外,位于文齐道57号的宪兵分队,可以从市区直接拿到粮食。
  文齐道57号全于租界的西南端边界,翻过墙就是第二区。
  宪兵分队在第二区,紧靠文齐道57号的地方,也建造了一个办公区,以便宪兵分队可以自由穿梭于英租界。
  “这一招真是绝了。”路承周见到川崎弘后,笑吟吟地说。
  “这些欧洲人,平常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现在全部低下了高傲的头颅。”川崎弘微笑着说。
  “老师,能不能给大兴日杂店一批粮食,现在一代面粉的价格,超过二十元了。”路承周试探着说。
  海沽发大米时,中国管区的面粉,一袋也才八元五角,而当时租界每袋只需要八元两角,大米每包三十五元,玉米面也要两角五分。
  当时所有人觉得,这样的价格,是海沽三十年以来,物价最贵的时期。
  然而,刚进入1940年,特别是日本决定,禁止粮食进入租界后,面粉每袋马上超过了十二元。
  海沽的粮食价格,几乎一天一变,没几天,价格就超过了二十元。
  “不行,法租界当局,已经与皇军妥协,英租界工部局,也对封锁之事不敢再提任何抗议。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粮食能进入租界。这个时候,如果大兴日杂店突然有大批粮食,虽然可以趁机赚一笔,但却违背了帝国的意愿。”川崎弘摇了摇头。
  “还是老师想得周到。”路承周诚恳地说。
  大兴日杂店虽然囤积了一批粮食,可是在大水之后,基本上卖得差不多了。
  现在剩下的粮食,恐怕也只够情报一室的人自用。
  为了让英法租界当局屈服,宪兵分队绝对不会让一粒粮食进入租界。
  “大兴日杂店从即日起,也不要再出售粮食。只要是吃的,全部不能卖。”川崎弘叮嘱着说。
  “嗨!”路承周坚定地说。
  “最近,英租界冒出了一部新的电台,估计是军统的。”川崎弘突然说。
  “他们终于冒头了。”路承周“兴奋”地说。
  但他心里却一紧,到底是谁的电台呢?
  刘井华的电台,一直控制得很好,无论是发报的时间和波长、呼号,都会经常改变。
  如果发报时间过长,还会改变发报地点。
  宪兵分队虽然有两辆巡逻侦测车,但一直没有找到军统的电台。
  至于地下党的电台,已经撤退海沽,连报务人员都撤走了。
  蓦然,路承周想到一种可能,卢纪之。
  这位新来的情报组长,应该是携带了私人电台的。
  第一次见到卢纪之时,路承周就向他介绍了英租界的情况。
  宪兵分队两部移动侦测车,可不是说着玩的。
  如果电台的波长,被宪兵分队锁定,很容易定位。
  “山口静夫正在调查全市用电大户,但收效甚微。我想,让你换个思路调查。”川崎弘说。
  在此之前,山口静夫已经调查了一段时间。
  然而,对方很狡猾,山口静夫和松本昌弘联合调查,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要不然,这种机密,也不会让路承周参与。
  “请老师示下。”路承周恭顺地说。
  他心里暗暗诧异,山口静夫和松本昌弘联手,也没查到电台的具体位置,看来对方也不简单。
  如果这部电台,真是卢纪之所有,倒也不奇怪。
  卢纪之加入军统的时间,比路承周还要早一年。
  他在上海站时,面临的处境,比海沽有过之而无不及。
  要不然,他也不敢在英租界发报。
  “根据调查,对方发报一般都在凌晨五点至六点,我希望你能把这段时间还亮灯的人家,全部调查一遍。”川崎弘缓缓地说。
  “凌晨行动,很容易惊动对方。”路承周为难地说。
  并非他不想做,而是做不到。
  “我相信,你一定会有办法的。”川崎弘缓缓地说。
  “一定竭尽全力。”路承周坚定地说。
  既然川崎弘坚持,他自然不能再推辞。
  离开宪兵分队后,路承周很快与卢纪之见了一面。
  “火站长似乎很忙?”卢纪之见到路承周后,意味深长地说。
  他虽然不知道火焰的真实身份,但作为一名老练的特工,他还是能看出些端倪的。
  每次火焰见自己,都化了装。
  “你是不是带了电台来海沽?”路承周不置可否地说。
  “出什么事了吗?”卢纪之问。
  他确实带了电台,还是军统最新研制的电台,体积更小,功率更大。
  只是,他来海沽,还有特殊任务,必须有自己的电台,以便直接向戴立汇报。
  “宪兵分队侦测到,每天凌晨五点至六点,有非法电台发报。”路承周望着卢纪之,缓缓地说。
  “这个……”卢纪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我跟你说过,宪兵分队有两部巡逻侦测车,他们日夜行动。如果要发报,一定要小心。不但要错时发报,还得经常更换发报地点。卢组长,你似乎没把我的话当回事。”路承周淡淡地说。
  “发报地点倒是经常换,但发报时间没办法更改。”卢纪之叹息着说。
  “下次发报的时间和地点,提前告诉我。”路承周沉声说。
  “这个……”卢纪之犹豫着说。
  “海沽的情况很复杂,日本人对我们的电台恨之入骨。据说中共的电台已经撤离,我们每次发报,都要冒很大的风险。你的电台,如果不加注意,很容易出事。”路承周提醒着说。
  “此事,得先请示戴老板。”卢纪之并没有因为路承周生气,而改变立场。
  “你的电台先停用,我会向总部汇报的。”路承周淡淡地说。
  “不行,如果总部收不到我的电报,会以为我出事了。”卢纪之摇了摇头。


第七百六十五章 问题
  卢纪之的话,让路承周很是生气。
  他很想问一下重庆,卢纪之到底是海沽站的情报组长,还是总部派来的特派员。
  “你执意发报,如果出了问题怎么办?卢先生,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你只是海沽站的情报组长吧?”路承周蹙起眉头,不满地说。
  “火站长,我这个情报组长,其实有没有都一样。”卢纪之迎着路承周的目光,淡淡地说。
  到海沽后,卢纪之很快感觉到,自己在海沽站,似乎是多余的。
  火焰对他很冷淡,只是交待让他负责情报收集、汇总。
  不要说海沽站的其他人员,就算是情报组的人员,他到现在还认不全。
  特别是情报组的副组长马淑一,他到任后才见过一次。
  “你对海沽站的情况,还不是很熟悉。饭要一口一口的吃,情况也要一点一点了解。”路承周缓缓地说。
  重庆空降一个情报组长,路承周表面上热烈欢迎,实际上还是有想法的。
  他想要架空卢纪之,甚至都不用特意交待。
  “我觉得,自己已经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卢纪之坚定地说。
  “不管如何,先过了这关再说吧。”路承周淡淡地说。
  只要卢纪之配合,他以后可以让卢纪之担任真正的情报组长。
  “放心,日本人绝对找不到我。”卢纪之信心满满地说。
  “好吧。”路承周叹了口气。
  卢纪之既然对重庆如此重视,他自然无话可说。
  他只希望,卢纪之能说到做到。
  只是,路承周心底,却有一丝担忧。
  在沦陷区工作,最重要的可不是意气用重,而是谨慎从事。
  卢纪之到海沽,对电台之事闭口不谈,将重庆的命令置于到海沽站的工作之上。
  这让路承周很是不满,他认为,卢纪之其实不适合担任海沽站情报组长。
  卢纪之更像是重庆的特派员,或者是海沽站之督察。
  “你今天晚上要给卢纪之放哨,一旦有异常马上通报。”路承周随后特别交待方南生。
  “站长,卢纪之明知道电台暴露,还敢发报?”方南生诧异地说。
  “人家是向重庆汇报,再说了,既然跟他说了,应该会有所防范。”路承周说。
  路承周晚上也向重庆发了报,但他没有汇报卢纪之的情况。
  卢纪之是重庆派来的情报组长,不是特派员,也不是督察。
  如果卢纪之出了事情,重庆只会找他这个海沽站长。
  卢纪之不服从管理,戴立和毛善炎也只会认为是他无能。
  如果路承周向重庆诉苦,甚至打小报告,也只能说明,路承周黔驴技穷。
  卢纪之的事情,路承周没有让马玉珍去做,她当时还有些想法。
  然而,当她在二十五号路的死信箱,收到蚂蚁的情报时,马上庆幸自己没有任务。
  看到情报后,马玉珍迅速去了法租界七十号路7号。
  “这是蚂蚁的最新情报。”马玉珍见到程瑞恩后,马上递过去蚂蚁的最新情报。
  自从她再次与蚂蚁联系上后,蚂蚁的情报,开始用密写。
  虽然每次看情报会麻烦,可为了安全着想,还是值得的。
  “明天晚上,北站会有两列载有面粉的火车?”程瑞恩用碘酒在纸条上擦拭之后,纸条上很快露出字迹。
  “这些日本鬼子,都快让老百姓活不下去了。蚂蚁有什么指示?”马玉珍问。
  “装面粉的列车只停几个小时,他的意思,将消息散布出去,由我们组织饥民,由他们自行搬运面粉。”程瑞恩说。
  他没想到,路承周竟然想到这样的主意。
  自从海沽水灾后,海沽的民伶俐不知日益艰难,特别是最近的,粮价不断高涨,已经有很多人连吃饭都成问题了。
  “自行搬运?不就是哄抢么?”马玉珍蹙起眉头。
  “两列车的面粉,又是在北站,我们能怎么办?难道放把火烧掉?”程瑞恩说。
  他支持路承周的计划,就算能烧掉这些面粉,也最好能将面粉送给老百姓。
  “此事,我们恐怕做不到。”马玉珍说。
  就算她同意,让海沽的百姓去哄抢面粉,可是,她是情报人员,发动群众可不是她的现职。
  “没关系,我可以联系海城委。”程瑞恩微笑着说。
  上级早就给了他与海沽城委的联系方式,就是为了这样的事情而准备的。
  方南生安排行动组的人,在卢纪之的住处周围监视。
  然而,快到凌晨时,卢纪之突然提着箱子出去了。
  今天晚上,他不准备在家里发报。
  方南生很是意外,但他还是安排人悄悄跟了上去。
  然而,卢纪之很小心,他提着箱子,在巷子里穿梭,方南生又不能被他发现。
  过了两条小巷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