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乱世扬明-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路想一路走,不知不觉来到了县城,待停下脚步,定睛一看,不由啼笑皆非自己居然熟门熟路的来到了临高县衙。
门口依然是一高一矮两个衙役,不过他们现在看到夏天南不敢托大了,这位可是钱师爷的贵宾,连县太爷都为他题过字的。两人满脸堆笑对夏天南说:“夏老板又是来找钱师爷吧,师爷在呢,直接进去就是,钱师爷吩咐了,您老人家来无须通报。”
夏天南本不是来找钱师爷的,不过既然来了,不妨进去坐坐,人脉是种资源,需要经常维护的。顺手打赏了两人点碎银子,在两人殷勤的目光中进了县衙,轻车熟路来到了钱师爷房间。
钱师爷看见他,眼睛都笑的眯起来,现在夏天南对他而言,就是财神爷的代名词。
“夏老弟,什么风把你吹到这里来了?”
夏天南拱拱手:“路过县衙,看望师爷,并无它事。”
钱师爷热情的上茶:“来了就是客,先喝杯茶。我这茶是托人从广州带来的,福建武夷茶。”
“哟,钱师爷会享受啊,这茶可是好茶,价钱不菲吧?”
钱师爷笑的脸上的褶子都开了:“还不是托你的福,靠每年那点束脩怎么喝得起这茶!”
茶泡好后,夏天南品了一口,虽然他不常喝茶,也能品的出这算的上好茶,有一股浓郁的鲜花香,甘馨可口,回味无穷。这茶叶怕是要不少银子,钱师爷最近从自己这里得了不少好处,小日子过的挺滋润嘛。
他叹了口气:“哎,师爷这日子过得悠闲自在啊,可怜我为了生意殚精竭虑,寝食难安啊!”
“哦?夏老弟有何难事,说出来可为你参详一二。”钱师爷很热情的说。拿人手短,收了人家这么多好处,总要表示一下态度。
夏天南想了想,私自开炉炼铁毕竟是犯官府忌讳的事,还是不提为妙,倒是造船厂的事可以说一说大明虽然有禁海令,不过到了明末已经是名存实亡。于是避重就轻,只说自己见海贸赚钱,想造几艘船下海,跑日本贸易,苦于找不到船匠。
钱师爷一听,这事不难办啊。他笑道:“可真是巧了,算你运气好。最近福建巡抚熊大人要征召船只协助海防游击郑一官攻打刘老香等巨寇,行文两广请求协助征召船匠,以便战时修葺破损战船,总督大人已经下令征召两广船匠。琼州也不例外,两广总督的行文已由府城抄送我县。”
说着拿起桌上一纸公文晃了晃:“临高以调楼村造船最兴盛,临高的渔船、货船多出自于此,这次征召的船匠也以此处为主,现已全部登记在册。”
夏天南似乎明白,但又不明白。这真是要打瞌睡就有人送上枕头,没想到误打误撞在县衙得到了船匠的信息,可是已经被官府登记造册了,又怎么操作才能为自己所用呢?
不过他肯定的是这事得落在钱师爷身上,可是临时出来又带没多少银两旧时空习惯了用信用卡,还真不习惯背着几百两银子到处跑于是向钱师爷保证:“此事该如何做,还请师爷教我,事情无论成与不成,都会重谢。”
第三十七章 偷天换日
如果换做别人开空头支票,钱师爷早就端茶送客了,可是夏天南的保证他信得过。
“此事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说难是因为进入了公事流程,想把人撤回来是不可能的,我们无法向知府大人交待,知府大人就无法向总督大人交待。说容易呢是因为可以公对公,只要报一个海上遇险全船沉没,这些船匠在总督大人书案上的文书里,就都是死人了,两广福建那么多船匠,谁也不会吃饱了撑得来核实区区临高几名船匠的生死……”
妙啊,不愧为衙门里积年老吏,这一招当真是白驹过隙,不着痕迹,轻描淡写就把事情搞定了。夏天南觉得给钱师爷的银子没白送,光这一件事就值回票价了。
他唯一顾虑的是,这些船匠会不会顺从自己,另外会不会去府城衙门告发县衙做的手脚。
“师爷,这些船匠会乖乖听我的话,帮我造船吗?”
“呵呵,夏老弟,你做生意风生水起,衙门里的事你未必清楚。这次征召船匠是为了打刘香等海上巨匪,船匠虽不直接参战,但是此去福建何止千里,战事一起,恐怕也是有去无回,这些船匠谁又愿意背井离乡?而报了遇险,这些人在官府的籍册上就是死人了,不宜再呆在调楼村重操旧业,如今被你收留,对他们而言是件好事,他们感谢你还来不及,怎么会自寻死路去府城告发呢?只是这件事情,光有我是兜不下的,必须知会县尊。”
明白了其中的关节,夏天南又了却一桩心事,非常高兴,拱手行礼:“师爷可帮了我大忙了。还请师爷带我去面见县尊,事后自有谢礼奉上。”
虽然纺织厂挂着县太爷吴明晋的墨宝,但夏天南与这位父母官见面还是首次。
吴县令相貌堂堂,国字脸,留着三绺美髯须,标准的古代官员形象。大明一向重视官员外貌,这偏僻海岛上的县令也不例外。
听师爷说完夏天南的来意,吴县令没有立即表态,而是端详了一下夏天南,见夏天南年纪轻轻,一表人才,加之上次题词的润笔让吴县令记忆犹新,第一印象就很好。
于是吴县令慢条斯理地说了一句:“既然征召的船匠已经登记在册,按公文办理就是。只是海上风大浪大,小心莫出事,耽误了众人为朝廷效力的一片赤诚。此事便交由宝山(钱师爷的字)负责办理。”
夏天南听得出,这是吴县令暗示,事情由钱师爷去办,他把自己摘的干干净净,出了事也与他无关,这便是为官之道。
钱师爷忙应下:“东主的吩咐学生记下了。”
吴县令不再言语,端起茶杯喝茶。夏天南知道这是送客的意思,连忙向吴县令告辞。
待出得房门,钱师爷笑嘻嘻地说:“县尊同意了,明日你直接来县衙,你我交接一下,那些船匠便交给你了,官府的籍册即日将他们除名,他们哪也去不得,只能乖乖为你做工。事后县尊那边,你须得表示一二,至于我就不必破费了,以你我的交情这是举手之劳。”
夏天南笑着应下,当然他知道最后一句话听听就好,不必当真,吴县令和钱师爷的好处都不能少。他趁热打铁,提出修建造船厂和码头需要民夫,该如何招纳人手。
钱师爷略微思索了一下,开口道:“我禀告县尊后,可以由县衙出示布告,凡临高在册的每家每户必须出工一人,你那造船厂和码头就以官府名义修建,你负责劳工的口粮,如何?”
这个方法可以光明正大以官府名义征用劳力,无非是花钱而已,夏天南怎么会不愿意?现在他的问题不是没钱,而是没人。
从县衙出来,夏天南头也不疼了,心情也不抑郁了,走路都带风。在中国,古往今来,官商勾结才是王道,吴县令和钱师爷几句话,就解决了自己几个大难题,而且是一劳永逸。
回到胡家庄,心情大好的夏天南叫来春兰和夏荷给自己捶背捶脚。二人以前就是伺候人的,现在面对新主人,自然拿出十二分本事。夏天南享受着美女粉拳的轻轻敲打,斜眼看着二人,春兰皮肤白嫩,唇红齿白,夏荷高挑婀娜,眉清目秀,各胜擅场,光是看着两人就醉了,心里臆想着俏丫鬟与风流公子的戏码,不知不觉间,就睡着了。
第二日,夏天南带着杨由基和几名护卫队员,来到县衙。
钱师爷没有食言,县衙门口站着乌压压一片人,都是调楼村的船匠,约莫有一百多人,钱师爷正在给他们训话。
“……知晓尔等不愿背井离乡,远赴福建,如今尔等入了官办造船厂,务必戮力同心,一样是为朝廷效力……”
还在筹备中的造船厂摇身一变,成了官办了。夏天南心中暗爽,站在一旁,等候训话结束。
钱师爷见夏天南来了,草草结束了训话,指着他对众人说;“这位便是临高官办造造船厂管事,你们就跟着他走,今后莫要想着回调楼村,如若有反悔的,现在站出来,即刻送你去福建!”
这年头谁也不傻,比起千里迢迢远赴福建战场,谁都愿意留在琼州。众船匠纷纷叫道:
“但凭老爷吩咐。”
“绝无反悔之意。”
夏天南笑嘻嘻地对众人说:“去福建也是为朝廷效力,去临高造船厂也是为朝廷效力,只不过福建路途遥远,海路颇多风险,还是别去的好。我忝为船厂管事,定当尽心尽力为朝廷效力,当然也不会亏待了各位。”
交代了几句,留下杨由基和两名队员给钱师爷送谢礼,便带领众人向博辅出发,那里已经在开始建设宿舍了,船坞和码头的工程启动则要等到官府的公告之后了。
钱师爷掂量了一下杨由基递过的包裹,怕是有百两之多,登时笑的牙不见眼。给吴县令的那份由他转交,送进吴县令房间后,吴县令点头示意知道了,让他出去。
等到钱师爷一走,吴县令立马关上门,解开包裹一看,码放的整整齐齐的银锭闪着光芒,甚是耀眼,数了数,居然有二百两!吴县令不淡定了,感叹了一番,“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商贾之流以阿堵物辱我斯文。”
说归说,却是赶紧扎起包裹收入柜中,用钥匙锁上。
第三十八章 调楼村的搬迁
由于事先没有充足的准备,博辅的造船厂宿舍来不及修建,为了安置这些船匠,便暂时砍伐树木以木板建成木屋遮风挡雨,等砖瓦房建成后再搬迁,木屋的木材还可以拆掉做船坞的附属设施。木屋虽然简陋,但是琼州一年到头都没有寒冷天气,气候温暖,倒也无妨。
造船厂对于夏天南而言非常重要,海上贸易和战舰的建造是他规划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万丈高楼平地起,船匠就是建设造船厂的基础,笼络这些人就是当前最重要的事之一。有胡家庄的缴获和棉布带来的利润,夏天南很有底气,他选择了用钱砸这种最快捷的方式。
在正在修建的木屋前空地,他发表了讲话。
“众位师傅,造船厂虽是官办名义,但不瞒各位,此处由我做主。你们避免了远赴福建是件好事,但留下来还是要养家糊口。官府给你们报的是海上遇险,户册已经把你们名字勾销,反正调楼村你们是回不去了,而且没有官府的庇护,你们也去不了其他地方,就不如安心在这里做工,我是不会亏待大家的。不知你们在调楼村造渔船一年能有多少进账,我这里可以保证每月有工钱,年底有奖金,比你们原来的收入绝对只多不少!”
对这些人来说,“奖金”是个新鲜名词。有人问道:“不知东家说的工钱有多少,这个奖金又是什么章程?”
“按手艺划分三等,手艺最好的每月工钱三两,次等二两,再次一两,等级每半年重新评定一次,能者上,庸者下。奖金则按建造的船只总重量来计算,每五百料奖励一百两,按人头和等级分。”
这个酬劳制度让所有人都振奋起来。
调楼村自元代起就以造船著称,手艺一代代传下来,明初时的收入还是不错的。等太祖朱元璋的禁海令一出,对这个行业造成了巨大的打击。虽然广东福建一带的民间造船业依然发达,但是调楼村所处太过偏僻,平日除了造几艘渔船,很少有外来的活计,一名船匠辛苦一年,最好也不过十几两银子,比走街串巷的货郎也强不了多少。
这些船匠自小从事这门行当,又不会其他技能,也不会种地,没有活接,就只能饿肚子。接到官府的征召令后,众人已经做好有去无回的准备了,不料莫名其妙被发配到了这个所谓官办的造船厂,本以为给官家做事是赔本赚吆喝,没想到是因祸得福。
按这个东家的规矩,手艺好点的,一年最少有三十几两进账,这已经超过以往最好的年头了,更不要说还有“奖金”。聚集这么多船匠,造船厂的规模肯定不小,造船的数量肯定也不少,每五百料一百两,那么每年几千料船就有几百甚至上千两奖金,就算大家分,也能有不少。
这么好的条件,有些头脑活络的人已经开始为家人打算。有人问道:“敢问东家,这造船光靠师傅是不行的,免不了要徒弟什么的打打下手,外行人做不了的。我们调楼村还有很多没出师的徒弟,没在官府征召之列,东家肯收他们吗?工钱什么可以不要,管吃饱饭就行。”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附和。其实这些所谓的徒弟,都是各家各户的子弟。调楼村世代以造船为业,相对比较封闭,一般都是子承父业,老子手把手教,等老子干不动了,儿子就接上了班。如今当家的都来了造船厂,自家儿子留在家里,没出师就接不到活,只能挨饿,不如和东家说点好话,来这里干活好歹能吃饱。
夏天南一拍脑袋,这个建议提的好,造船是个繁杂的工程,不能光有师傅,打下手的徒弟也不能少。在这个建议基础上,不如再更进一步,把整个调楼村迁移过来算了,也让所有船匠安心在这里做工。不就是多养几个人吗?本老爷现在缺人缺资源,就是不缺钱。
他宣布:“不光是徒弟,你们的家眷都可以来,整个调楼村都可以搬迁到这里,官府那边我打个招呼就是,不会为难。徒弟干活除了管吃饱,也可以有每月五钱银子的工钱。”
这个东家真是大方,众人纷纷喊道:“东家慈悲,调楼村老老少少都感激不尽。”
夏天南指着提出这个建议的人,问:“你叫什么名字?”
这人答道:“小人林一山,平日受同行抬爱,都叫我林机器。”
林一山是调楼村手艺最好的船匠,技术精湛,而且喜欢琢磨新点子,平日里“多有巧思”,因为红毛鬼也在他们那里补充淡水、修理船损,所以接触过西洋船,对造船有自己的一套见解。“机器”这个外号,是指他造船下料如同西洋摆钟一样计算精密。
“很好,以后有的是机会看你这个外号是不是名副其实。现在我交给你一项任务,你带人去把你们全村人都接过来。”
林一山恭敬地回答:“接人不是问题。还有一事禀报东家,我们调楼村家家户户都是靠手艺吃饭,没什么其他值钱的家什,但是历代存留下来有不少造船用的木材和桐油、黄麻、白麻、铁锚、铁钉,这些都是造船必用的,尤其是木材,是已经风干的成品,拉过来就可以用上。”
夏天南虽然不懂古代造船工艺,但新鲜砍伐的木材不能直接造船这个常识他也知道。
新鲜的木材细胞没有完全死亡,泡在水里就会膨胀,时间长了,船体就会变形,造成安全隐患,严重的船体会散架。所以造船用的木材必须风干后才能使用。这调楼村有现成的木材,倒是意外之喜,可以大大加快造船厂建成投产的步伐。
他手一挥:“这个感情好。不过本老爷不占你们便宜,木材和其他配件都按市价付钱。”
调楼村的整体搬迁决议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夏天南派出谭山随林一山返回调楼村,协助安排搬迁事宜,顺便清点木材配件等资产。
至于人员和财产的运送不是问题,调楼村有的是船,多是被称为“临高拖风”的几十吨的渔货两用船,可以走水路直接到博辅。
第三十九章 船厂(一)
船匠到位了,接下来就是建设船厂和码头。
有了银子开路,临高县衙的办事效率空前的高,征发徭役的布告很快就贴了出来。
临高县户籍在册人口将近一万,这次征发徭役要求每户出一人,除去老弱妇孺,以及有功名者和以钱免役者,实际到位的大概一千多青壮。
按平日的效率,这一千多人要全部集合前往指定地点,没有个把月是做不到的。钱师爷这次很卖力,请示吴县令后,派出所有衙役赶赴各村,对各村里长发了狠话,十日之内不赶到博辅,今年粮赋加收三钱“火耗”。
“火耗”起于明代万历年间,原指碎银熔化重铸为银锭时的折耗。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赋税一律征银上交国库,把百姓交的碎银熔化重铸为上交的银锭就有了火耗。征税时加征的“火耗”大于实际“火耗”,差额就归官员了。而且,“火耗”不断加重:一般州县的火耗,每两达二三钱,甚至四五钱。偏僻的州县赋税少,火耗数倍于正赋。
临高县正赋不高,火耗就是各村最大的负担,现在火耗定额每两三钱,再加三钱就是每两六钱,那就真要了老命了。
虽然实际上吴县令、钱师爷是否真敢这么干还是存疑——因为容易激起民变——但是没有人敢去赌县衙不敢这么做,最好的选择还是乖乖地把人送到指定地点,反正现在已经是六月了,农忙快要结束,青壮们服徭役还能减轻家里的口粮消耗,而且去的地方又不远,就在本县境内。
在县衙空前绝后的高效率运作下,一千多名青壮十天内陆续到位,在衙役的押送下赶赴博辅——无一例外都住进了木板屋。夏天南银子开路,工匠们日夜赶工,建木板屋的速度还是很快的,整个博辅成了一个庞大的工地,到处都是砍伐的木材。
这时,博辅造船厂的“首席技术总监”查尔斯进行了建厂前期勘察工作。来到博辅,他被人山人海的景象震住了,夏天南的大手笔和高效率让他折服。
在他的规划下,博辅造船厂的第一期工程正式启动,预计建造五个船坞。这个时期的船坞,与旧时空现代化的船坞不可同日而语,实际上就是在岸边挖个大坑,三面接陆一面临水,在其中造船,船造好后,引水入坑,船漂起驶出。
当然,来自英国皇家造船厂的查尔斯建造的船坞没有如此简陋。他指导建设的船坞是典型的干船坞:其基本组成部分为坞口、坞室和坞首。坞口用于进出船舶,设有简易挡水坞门,用于船坞的排灌水;坞室用于放置船舶,在坞室的底板上设有支承船舶的龙骨墩和边墩;坞首是与坞口相对的一端,其平面形状是半圆形,与坞室相连,在这里安装和修理尾舵。
当建造船舶时,首先将坞内水体排干,于龙骨墩上建造船体。建完的船舶出坞时,首先向坞内灌水,至坞门内外水位齐平时,打开坞门,牵船出坞。
建造船坞工作量最大的就是挖坑,土方量很大,技术含量最高的就是坞室内的龙骨墩,必须用坚硬结实的木头制成,以便承托起巨大的船体,另外由于经常要浸泡在水中,还要有良好的防腐性。
这些事夏天南全权委托给查尔斯了,酬劳丰厚——年薪一千两。之所以是年薪而且约定年底支付,是夏天南一个小算盘,只有做满一年才能拿到酬劳,免得他哪天思乡心切拍拍屁股走人。
查尔斯对这个酬劳很满意,如果说之前答应帮忙造船有点勉强,现在被委以重任,而且酬劳是在国内的几倍——皇家造船厂名头很唬人,可是他的工资只有每月二十英镑——他很快就进入角色,全身心投入了造船厂的建设。
给英女王陛下工作,和给夏天南工作又有何本质区别呢?按这个价码,干上几年就可以回国买个庄园当老爷了。
唯一的问题是查尔斯不会说中文,没法与船匠、民夫沟通,船坞地点的选择、挖坑的尺寸大小都必须由他掌控,期间还必须与中方船匠沟通交流,毕竟在东方造船与欧洲造船还是有区别的,要充分听取本地技术人员的建议。
能同时说中文和英文的只有穿越过来的夏天南和林伟业,夏天南以指挥全局工作为由,把担任翻译这个光荣的任务推给了林伟业,林伟业对风帆战舰有着异乎寻常的兴趣,倒没讲条件,笑呵呵地搬进了工地。
博辅造船厂的建设就在崇祯三年的六月底正式启动了,整个临高县都被卷进了这个工程。为了解决一千多名民夫的吃饭问题,夏天南挥舞着银子,开始了全县范围的粮食收购。
胡家的一百多亩地还没有收粮,就算到了收粮季节也无法满足需要,加上纺织厂的一千女工,现在夏天南要养活两千多人。要粮食他没有,他穷的只剩下银子了。
临高县不是产粮大县,好在琼州四季无寒冬,全年气候均十分适宜水稻生存,水稻一年三熟,各地存粮还是不少,市价粮食每石二两银子,夏天南直接以三两收购,把临高县内的存粮买了大半,带来的副作用就是米价上涨,要买粮吃的老百姓均感叹米价腾贵,生活艰辛。
县衙内的吴县令都被惊动了,打发钱师爷来商询。作为父母官,米价这个敏感的民生问题是他必须关注的,如果是在内陆人口稠密的地区,米价上涨引发暴动也是常事,甚至成为很多农民起义的导火索。
夏天南承诺船厂建设完成后,打发民夫回家,大规模粮食收购就会终止,米价上涨只是暂时的,为了安抚父母官大人,他以临高官办博辅造船厂的名义献上一百两银子。
带着夏天南的承诺和一百两银子,钱师爷满意地回去了。当然,对这个结果,吴县令也是很满意的,至于银子则没有入官库,进了他老人家的腰包。
第四十章 船厂(二)
六月中旬,谭山和林机器带着十几艘“临高拖风”返回了博辅。
这里的港口码头建设与船坞是同步的,由于没有合适的材料,码头只能使用木制栈桥,不过也初步具备了停泊船只卸货的能力。虽然暂时无法停靠大吨位船型,供这种排水量几十吨的船型停靠还是毫无问题的。
这次迁移行动把调楼村全部人口和家当都搬过来了,妇孺老人占了一半,下船的时候热闹非常,大人喊,小孩闹,其中又夹杂着女人的喊叫,到处可见锅碗瓢盆,间或还有几只鸡鸭乱飞——不知谁把还在下蛋的母鸡也带来了。
夏天南关注的是造船的材料,他叫上查尔斯,在谭山和林一山的陪同下察看了这批重要物资。
木材很多,都是随船拖过来的,包括樟木、杉木和松木,足有五百多根;各种硬木:海南檀木、广东荔枝木和铁力木也有百十来根,上千根的粗细竹材。还有生铁、桐油、黄麻、白麻、棕毛、蛎壳等各种材料。
查尔斯对这批物资表示满意,樟木、杉木和松木可以用来造民用运输船;硬木可以造战舰,少是少了点,造小型盖伦船还是凑合。
不过他补充说明,铁力木太硬,不好加工,不是太理想的战舰材料,英国等欧洲海上强国一般都用橡木,其特点是耐腐蚀、耐冲击并且遭到炮击后飞散的木屑少。
对于码头建设,他也提出了建议,作为规划中的军港,必须要坚固耐用,现在匆忙建成的码头显然无法适应长期运作的要求,怎么看都像是过渡期的半成品,英国的军港都是花费好几年时间才建成,一般都是石头砌成。
对于码头建设,夏天南也犯了难,花几年时间建造港口,他没这个时间,没等他港口建成,说不定哪天海盗就打来了。
而要同时符合坚固耐用和快速建造的要求,只有用水泥这个大杀器,可是17世纪上哪找水泥呢?
交代了谭山协同林一山等人安置调楼村众人,夏天南拉住陪同查尔斯随行的林伟业:“老林,又有一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你了,我们建造码头和船坞,以及将来炼铁、兵工厂的建设,都需要水泥,我不懂水泥配制,只能靠你了。”
林伟业跳了起来:“你当我是机器猫啊,需要什么就能掏出什么!生产现代水泥需要破碎机、皮带机、电机、风机、分解炉、冷却机、链式输送机等等整套设备,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想要水泥,行,你给我整套设备,然后想办法给我发电!”
夏天南听到这么一堆设备,也觉得有点强人所难,他抓了抓头,说道:“我们不需要现代化高品质的混凝土,只是够现有条件下使用就行了,简单来说,就是能快速建造,而且比传统材料坚固耐用就行了。能不能想想办法,土法水泥也行啊。”
土法烧制低标号水泥?林伟业回顾了自己脑海中的记忆,好像19世纪是有用简单的方法烧制水泥的,似乎是英国人发明的,还取得了专利权,叫波特兰水泥。他点点头说:“回头我试试,得先建个烧石灰的立窑。”
看起来有门,夏天南大喜,殷勤地说:“老规矩,你负责技术,其他事交给我了。等船厂的建设告一段落,你就开始弄水泥。”
林伟业不满的抗议:“简直被你当牲口使唤,一下是翻译,一下是工头,我都有些日子没见到南英了。”
这是他真心话,虽然是被动地接受了符南英的感情,但是作为初哥一旦尝到甜头,就食髓知味,恨不得每天都和对方呆在一起。
不过符南英现在是纺织厂两大班头之一,纺织厂是眼下最大的收入来源,任务繁重,有时吃住都在厂里,加上他最近搬进工地当了翻译,更加难见到符南英了,这让他很难受,每天晚上都是孤枕难眠。
说别的还好,一提到这个,夏天南脸都绿了。
“你好歹还有个南英姑娘,我呢?穿越之后我碰过女人没有?家里有个洋妞,但这船厂全靠她舅舅主持,我必须把她伺候舒服了,天天看着不能碰,还得像祖宗一样供着,我比你更难受知不知道?”
林伟业是老实人,一听这话也不好意思发牢骚了,他毕竟还有个暖床的,夏天南是天天看着玛丽娅不敢碰,其中煎熬只有男人能互相体会。再说这忙来忙去还是为穿越事业奋斗,再累也是有价值的。
他带着歉意拍拍对方的肩膀,“我也就和你发发牢骚,我知道你更辛苦,建起了这么大一个纺织厂,还要建造这么大规模的造船厂,协调指挥这么多人,劳心费力的,比我单纯搞技术更累。”
“理解万岁,都是为了咱们的事业么!”夏天南搂住林伟业肩膀,低声道,“不过话说到这了,我很好奇你怎么处理两个丫鬟和南英的关系啊?有没有四人大被同眠的想法啊?”
林伟业长叹一声,“哎,别提了,兄弟,秋菊和冬梅都不错,可是南英死活不愿意她们进我们的房间,至于大被同眠,这是不可能完成的梦想啊!”
把漂亮丫鬟就地正法,恐怕是正常男人都有的想法,尤其是两个来自女权至上的时空的男人,翻身农奴把歌唱的理想只能在本时空实现了。
可惜来自黎寨的少女根本不懂汉人女子的三从四德,她的想法在某些方面更接近于现代女性,对其他女子和自己心爱的阿哥的亲密接触,必须严防死守,守住底线,她才不管对方是丫鬟还是小妾,实行的是无差别防御。林伟业虽然胆小内向,可是每每看到水灵灵的秋菊和冬梅在自己眼前晃悠,没点想法是不可能的,但是符南英像防贼一样防着两个丫鬟,尤其是晚上,根本不允许两人进房伺寝——尽管在大户人家这是惯例。
唏嘘了一番各自的不幸后,两人收拾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