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空降抗日突击营(马脸)-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孟遥尴尬地揉着鼻子,只好扯开话题道:“去年11月到今年6月的三次反围剿,红军打的每一个战役,都堪称经典战例。怎么样,你这个黄埔高材生也没写点什么心得带给我看看。”

    陈赓不好意思地一笑,马上又打开一个提包,将几本油印小册子掏出来,郑重其事地道:“孟教长,毛委员特别委托我向你问好,并希望在方便时能够再见你。其实那三次反围剿,全部都是毛委员的手笔,16个字就可以概括了。”

    “敌退我进,敌疲我打。敌驻我扰,敌退我追。”

    孟遥说着,缓缓捧起几本油印小册子,在手中轻轻抚摩着。这可是真正的革命历史文物啊,在国防大学短训班期间,他曾有幸目睹过一些这样的珍贵文物,泛黄的光泽散射着的大概就是这个时期的历史光芒吧?

    “还有一个8字方略对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话音刚落,陈赓突然一屁股坐到地上,诧异万分地大张着的嘴巴,好半天都没有合拢。

    杨茂明赶紧将他搀扶起来,递上一杯热茶殷勤地道:“陈将军,请喝茶。”

    哦,陈赓木讷地接过茶杯,没滋没味地灌下一口,突然将茶杯一放,起身面向孟遥立正道:

    “孟教长,没想到我们的战法,在你这里根本没有任何秘密而言。看来,建立特科这样特别的机构一事,其实根本不用我们多言。还是周先生那句话,孟教长,我们相信你,虽然我们不是同志,但你一定是我们真正的永远的朋友。”

    “言重了,”孟遥微微一笑,携起陈赓的手道:“来一次不容易,尤其是在今天的白色恐怖中更显不易。走,我请你去看一些特别的东西。”

正文 第201章、夏伯阳

    看到一辆猛士迎面开来,车架上高高扬起的一挺样子十分抢眼的机关枪,陈赓不由自主地紧跑两步,若不是驾驶员机警,估计他很可能就要卷入车轮之下。这位陈大将呀,可没有后来统帅千军万马时的稳重。

    围着急停下来的猛士转了几圈,陈赓双臂一用力,攀着横架就要跳上去,却被车上的战士冷冷地拦住了。

    迷彩色的军车,迷彩色的战士,迷彩色的机枪,哪一样都让陈赓心痒痒的。尤其是那一排黄灿灿的子弹链犹如美人半遮面,一头连在精致的枪身上,一头没入悬挂式弹匣中,惹得陈赓两眼发直,不停地搓手嘿嘿憨笑着,只等孟遥过来解围了。

    自然,这辆封存多年的猛士,就是孟遥要给陈赓看的特别东西之一,也是今年首批被解禁而从武库中解放出来的员突击营标准配置武器装备之一。

    严格来说,抗日战争其实从“918”这天就开始了。

    因此,从今年开始,除了大力研发的军工生产线,许多随突击营穿越而来的大量武器装备也如猛虎归山,纷纷重新归并回战斗序列中。群魔即将乱舞,一些正义的大杀器也该到了露出真容之时。

    “看你的样子,你莫非梦见过它?”

    知道陈赓天性诙谐,孟遥原准备就此调侃他一句,谁知陈赓却一脸认真地盯着猛士真的回忆了起来。

    “还别说,孟教长,这比夏伯阳的那挺马拉人拽的机关枪可威风多了。”

    “夏伯阳?”一听到这个名字,孟遥突然两眼也有些发直。

    “对呀,既然你什么都知道,应该对这位苏联英雄不陌生吧。”陈赓打量着孟遥,不觉中露出了嘻嘻哈哈的性子。

    “你猜我是怎么知道他的,哈哈,那还是张国涛同志刚从苏联回来时,他给我们讲的很多十月革命前后的英雄故事,包括他带回来的许多革命书籍。但我一个都没记住,就记住了夏伯阳一人。”

    孟遥听得直摇头,“是这样啊,那么我敢说,你肯定对他倒坐在马车上,使劲拽着他那挺破机关枪对敌人猛烈扫射最为记忆深刻咯。”

    陈赓点点头,忽然有些不高兴地嚷了一句:“孟教长,那不是破机关枪,我们到现在还没有一挺呐。”

    都是古董了,还不是破机关枪。

    孟遥嘲讽地暗笑着,招手让战士下车,然后跳上去,双手操弄着猛士车上经军械师改装上去的班用机枪,眯眼向着远处打了一个点射。

    枪声不大,而且动静也很小,但放眼望去,一颗粗大的树干却应声掉了下来。

    接过杨茂明递上的望远镜瞅了两眼,陈赓一翻身也爬了上来。

    经过孟遥简单示范,陈赓很快就上手了。模拟了几次射击动作之后,孟遥刚刚首肯,陈赓就不要钱似的一口气打出了几十发子弹。点射,连射,遮蔽式射击,拦阻式射击,几乎能想到的,陈赓全部都尝试了一遍。

    枪声一挺,孟遥便皱着眉哼哼了一句:“打得很过瘾呀,敢情这子弹是不花钱的是吧?”

    嘿嘿,陈赓恋恋不舍地放下枪把,一步三回头地跟着孟遥跳下车。

    走到射击物一看,陈赓顿时倒吸一口凉气。

    我的妈呀,这是机关枪打的吗,简直比机关炮还机关炮。

    陈赓愣了半天,转回头就向猛士上的机枪望去,嘴里喃喃道:“块头只有夏伯阳那枪的一半,威力却是数倍都不止。孟教长,这车要是开上战场,虽然比不上铁甲战车横冲直撞,但要突破阵地防御,可也是势如破竹啊。”

    杨茂明看到陈赓痴痴呆呆的模样,有些不落忍,脱口来了一句:“陈将军,你这么喜欢夏伯阳,不如叫我们营长送你一部《夏伯阳》电影吧,你想看的战斗场面里面全都有。”

    闻言,陈赓不觉更惊了:“什么,他的电影都出来了,看来,斯大林同志还是很喜欢他的嘛。”

    “多嘴。”孟遥瞪一眼杨茂明,跳上候在路旁的军用吉普车。

    “孟教长,你的警卫员同志说的是真的吗?”

    陈赓在杨茂明的帮助下,也一头钻进车内,嘴里喷着热气,一脸渴望地望着孟遥:

    “夏伯阳那样的苏联英雄如果真拍了电影,对我们红军队伍一定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孟教长,我想毛委员、周先生以及立三等同志都会很高兴看到这部电影的。如果真有,请你送给我们红军一部吧。在瑞金,我们也正在筹建电影工作。”

    孟遥答所非问地敲了敲司机,不悦地喝道:“还愣着干什么,今天都有哪些行程,白晓丽没跟你讲清楚吗?”

    司机翻翻眼睛,伸手说道:“当然知道,可你答应我的哈德门呢?”

    嗯,孟遥一愣之后,马上扭头看着杨茂明问道:“突袭济南机场的部队没有买烟吗?我不是一再强调,要给每个战士都带一条哈德门回来的吗?”

    杨茂明一听急了,慌不迭地冲着孟遥就是一通挤眉弄眼。

    “你干什么,神神叨叨的。”

    孟遥一时间还未反应过来,就感觉肩膀猛地一紧,身高马大的陈赓便热情洋溢地哈哈大笑着,给了他一个结结实实的拥抱。

    “啊哈,孟教长,全歼济南机场,干掉了小日本所有飞机,果然是你。我就说嘛,周先生果然一猜一个准。”

    我靠,怎么把这茬给忘了。

    孟遥无意间被陈赓抓了一个现行,只好郁闷地一面狂揉鼻子,一面怒视着驾驶员:“奶奶的,一天到晚就知道哈德门哈德门,小心哪天老子叫你们全体戒烟。开车,到下一站。”

    哦,司机一看自己闯祸了,赶紧答应一声闷头猛踩油门,一句话都不敢再说了。

    不大一会儿,车子驶入一片密林。

    入口处,是一道哨所,但入目处只有两个战士值守。

    车一停下,一战士持枪看了看陈赓,迟疑地捏着一副眼罩望向孟遥:“营长,对不起,按规定访客通过这条路必须戴上这个。”

    哦,孟遥挠挠头瞅瞅陈赓,在心里踌躇起来。

    陆涛这家伙,怎么搞得比他主政时还要严格。不过回来这些日子,在四处看了看,那小子在内政方面确实比他更有想法。

    孟遥还没表示什么,陈赓已嘻嘻哈哈地主动抓过眼罩,一面往自己双眼罩去,一面高兴地说了一句:“有得必有失,孟教长,看来我今天真要因祸得福了。我已经敢肯定,你接下来给我看的东西,觉得物超所值。”

正文 第202章、为什么要军品展示

    ————————————————————————

    被杨茂明搀扶着走下车,陈赓就知道到了位置。

    还未来得及取下眼罩,陈赓的心已狂跳不止。如今连毛委员这样不摸钱、不摸枪的人都想从孟遥手上打秋风,可见突击营里面样样都是宝,那接下来他看到的,肯定是一般人轻易看不到的好东西。

    所以,被人戴上眼罩,有时候也不一定都是什么坏事。

    “啊哈,这么久才看到一个有资格做肉票的人,遥,你一回来,总能给我带来一些惊喜。”

    陈赓一睁眼,迎面便看到一个蓝眼睛的外国人,笑嘻嘻地瞅着他打趣。

    这么重要的地方,怎么还有外国人?

    陈赓脸上有些不悦,面对一双伸过来的毛茸茸的大手,视若无睹地看了看,刚要说话,却被孟遥一把拽住硬塞了过来。

    “介绍一下,这是威廉孟,跟你们的那个李德是德国老乡。”

    孟遥笑嘻嘻地说着,明显话有所指地扫了一眼威廉,毫不掩饰他眼里的一片喜爱之情。“最重要的是,他现在是中国籍,是我突击营正式一员,目前担任外联部主任一职。”

    说到李德,陈赓不由得点了点头。周先生好像说过,中央已决定接受共产国际建议,好像那个顾问名字就叫李德。

    握手完毕,陈赓刚想向四周看看,威廉却附耳过来,神秘地说道:“给你说个小秘密,我现在也有中国姓了,就跟遥一个样,也姓孟。怎么样,不错吧?连咱们的圣人都姓孟,咱也差不到哪里的。”

    “不错不错,”陈赓应和着,终于等到了孟遥一把拉开了这个讨厌的家伙。

    “把这些戴上吧,”孟遥笑眯眯地亲自递过了几样东西。

    陈赓低头一看,不觉摇了摇头。这都什么玩意呀,墨镜还好说,还有一对棉花球似的东西,还有一个四四方方像手帕的玩意,咱又不是女人,要这些作甚。

    扭头一瞅,见孟遥早已一本正经地将所有东西都扣到了自己脸上,不觉讪讪一笑,将东西一股脑藏进了怀里。

    孟遥看看陈赓,含混不清地咕哝了一句,见陈赓没反应,只好摘下口罩问了一句:“陈赓同学,是不是不会戴呀,来,我教你。这是口罩,防尘用的。这是耳塞,主要是防止耳膜被——”

    “哎,那是什么,全是武器吗?”

    陈赓两眼故意躲闪着,突然大呼小叫着窜了出去。

    靠,孟遥愣了半天,只好摇头作罢。也许待会儿他就知道厉害了,人不吃亏上当,永远都会像一头勇敢向前冲的小牛犊。

    昨天918是一个坏日子,但今天却是一个好日子。

    今天,是所有红星军工厂军品验证的一天,你说是不是一个好日子。

    有了今天,孟遥就再也不怕坐吃山空了。有了今天,穿越过来的大杀器可以留出来用到最关键的时候,而这些仿制品以及可以在这个时代造出来的家伙,也能可着劲地往小日本头上随便扔了,快哉快哉。

    高志远本来在今天也叫唤着要回来,孟遥和陆涛也同意了,但就在临上路前两天,日本人一支联队突然闯进了蒙古,于是他只好又留下来坐镇指挥。

    小日本在中蒙边境这么一闹腾,顿时引起了所有蒙古王爷的恐慌和警觉。

    早就听说日本人要在蒙古接壤的满洲里建一个什么满洲国,被赶下台的中国末代皇帝溥仪又要重温一下皇帝梦,这对蒙古来说可不是一个好消息。所以,原本对高志远蒙古支队如鲠在喉的各大蒙古王爷,几乎在一夜之间纷至沓来,牛羊大群大群相送,美酒一坛一坛敬上,喜得高志远梦里都笑醒了好几次。

    奶奶的,早知道这样,真应该暗渡陈仓一把,狠狠将察哈尔日军敲打一番,既顺手捞一把小鬼子的底,又能将小鬼子早一步引到蒙古。

    要知道,蒙古支队虽然四处流窜居无定所,但不管到哪里可都是秋毫无犯。

    不过,高志远虽然未能亲自回来,但每个月从基地都会有专人前往蒙古支队,所以,高志远并未因此有多么不爽。回来的目的,其实就是想跟大家聚聚,而且孟遥恰好又在山上休整,机会难得不是。

    至于军品验证嘛,老实说,孟遥他们还真没放在眼里。

    但对陈赓而言,这可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拿起一样武器,陈赓就是一声惊呼,直嚷嚷得最后连威廉都受不了啦,冲着他直翻白眼。

    呵呵,想当年刘姥姥进大观园,大概也就莫过如此吧。

    没办法,人穷志短,哆嗦也是难免的。

    各式军用手枪,放在手里来回摩挲了几遍,又将目前刚刚成功仿造出来的班用长枪系列,扛在肩膀上来回冲锋了几番,陈赓最后将目光牢牢锁定在了几样怪头怪脑的大家伙上。

    就说这件吧,模样像迫击炮,可炮管却长出很多,而且还不是炮口朝天。说是战防炮吧,却又小了点,嗯,有点四不像。

    还有这个怪家伙,不短不长的,脑袋上顶一个大甜瓜,它是大枪吗?

    琢磨了半天,陈赓终于开口了。

    “孟教长,这都看了半天了,我好像又回到了黄埔课堂上,你站在讲台讲这讲那的,我们却跟听天书似的,快一个学期了才慢慢能听懂你口中的术语。现在,我好像又糊涂了,你还是快给我讲讲吧。”

    孟遥见陈赓终于老实下来,再也不东摸西看的,随即微微一笑,拿起了一挺机枪道:“这个你刚才已在猛士见过,我们管它叫班用机枪,重点在它的子弹,全部通用。”

    陈赓心有灵犀地两眼一亮:“你是说不管什么枪,只要是你说的这个什么班,什么子弹抓过来都可以用?”

    孟遥得意地点点头,顺手又操起那个大家伙道:“这个哩,叫无后坐力炮,二战后期简直就是步兵的保护神,攻防兼备,有了它,最受苦的陆军便可以以牙还牙,什么硬骨头也能啃上一啃。”

    听到“受苦的步兵”这几个字,陈赓顿时动容地将无后坐力炮抢过来抱在怀里,好半天舍不得放手。

    “孟教长,你说的太对了。三次围剿,红军就是因为没有这些无坚不摧的好东西,我们不仅要冒着枪林弹雨四处调动敌人,而且在最后的歼灭战中,无数的红军战士也不得不付出生命的代价,才换来最后的胜利号角。”

    陈赓说着说着,两眼不禁泛红起来。

    孟遥看了看陈赓,默默地拿起火箭筒,深深吸了一口气道:“这个可以说是步兵手中最有力的长矛,无论多么坚固的工事,还是多么张牙舞爪的坦克、战车,只要有它在手,可以说,倚天不出,谁与争锋。”

    啊,陈赓抢过来,一把又将火箭筒抱进怀中。

    “孟教长,你刚说什么,就这一个小小的脑袋,它能啃下坦克、战车那么大个的铁家伙?”

    “没错——”

    孟遥还未开口,威廉早已得意地抢着说道:“不过哩,这还不算什么,我们还有更好的东西,只是今天还没拿出来而已。”

    “孟教长,”陈赓一听不乐意了,扭头瞪着孟遥,将他一把拽到一边低声说道:“我真的想不通了,这个大鼻子在你这儿,怎么比我还像自己人。我得提醒一下你,咱可都是中国人,你更别把我当外人,我还是你的学生呐。”

    孟遥苦笑着摇摇头,刚要说话,一架武直忽然顺着树梢忽地一声飞了过来。两人未及反应,便被一阵巨风掀翻在地。

正文 第203章、铁拳也要先练练

    ——————————————————————

    待爬起来再看,武直已变成天空上一只悬停的蜻蜓,一动不动地悬浮在远山一角。很快,一架武直忽然斜飞过来,与后面紧追不舍的另一架武直捉对翻飞,在空中展开了一场令人眼花缭乱的角逐。

    “哥们,这可是上帝的杰作。有了它,你觉得你刚刚看到的那些武器,对我们来讲是不是小意思啦,呵呵。”

    威廉凑上来,一面陶醉地欣赏着空中表演,一面得意地对陈赓炫耀着。

    “什么?”

    陈赓使劲掏着自己耳朵,明明看到威廉的一张大嘴呜呜啦啦讲着,却怎么也听不到他在说什么。这洋鬼子,中国话说的很不错了,就是有些大舌头。

    孟遥敲一下威廉,掏出一对耳塞示意了一下,威廉顿时会意,幸灾乐祸地冲陈赓挤眉弄眼起来。

    “你们中国人、哦不,是我们,有句话叫什么,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现在你就是这样。”

    突然,又一架武直从很远的云端钻出,犹如一支雨燕俯冲而下。2000米,1200米,800米,就在几个人看得喘不过起来时,这架武直突然一个鹞子翻身,几乎是贴着山脊划出一个漂亮的弧度,如高空滑板惊险地一停,顿时稳稳地悬停在了山尖上。

    威廉打开手中的文件夹,低头瞅了两眼之后,贼兮兮、色迷迷地盯着天上的武直笑道:“机动测试达标,载荷测试达标,空气动力测试达标。遥,下面该火控测试了。”

    孟遥点点头,认真地问了一句:“射击区域都严格检查了吗?一定要确保区域内人员全部撤出,尤其那些打猎的,拾柴的人,千万不要有任何遗漏、”

    “放心吧,我办事你还不放心?”

    威廉说着,顺手摸了摸他那一脸的大胡子。

    我靠,这句话怎么听上去这么别扭。

    孟遥斜眼瞅瞅这个越来越如鱼得水的家伙,有些疑惑地皱皱眉头。武直项目技术是徐栋梁负责,陆涛负责全面工作,何时又有这家伙什么事?

    这时,随行的军工部干事递上一部高倍望远镜,笑着说道:“营长,刘纯刚他们等得不耐烦了,正嗷嗷叫呐。”

    孟遥打眼望去,刚刚还在相互追逐的武直,果然三架一队,分三个品字形在半空排好了阵容。

    一时间,孟遥不由得感到眼眶发热。

    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从1928年开始到现在,冲压机,大型切割机,精密机床以及源源不断的各型钢材、精密件和各种设备,上至徐栋梁小组高端人才,下至从各地挖来的专门人才,近四年时间,才打磨出了眼前这9架武直,想一想,真不知是该大笑三声,还是大哭三声。

    回山后见到徐栋梁第一面,孟遥都差点认不出他来了。

    一个原本儒雅且又风度翩翩的中年学者,几年时间竟被这个项目折磨得人不像人,几乎是一夜之间便从中年走到了老年,不仅皱纹满面,两鬓斑白,连一双眼睛都变得混混沌沌,楞盯着孟遥看了半天都没认出他是谁。

    这不是岁月催人老啊,这是国家和民族浓缩在一个人身上的奋起直追。

    而换来的最直接成果,就是9架武直。这已是徐栋梁小组和基地所有军工厂通力合作的极限了,四个月一架生产能力,一年3架,知足吧。再过几年,只要突击营手中攒够两个陆航团,再配上两架歼20战机全空域护航,历史上一个中队日军,就敢追着中国军队几个师猛追狂打无比耻辱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了。

    “营长,营长,你怎么了,要不要休息一下?”

    军工部干事轻轻的呼喊,忽然又将一时走神的孟遥拉回到现实中。

    哦,孟遥拍拍脑门,定定神,缓缓从牙缝中挤出一句:“命令刘纯刚,以小队规模,展开梯次攻击。”

    刹那间,一条条火龙争先恐后地从一架架武直上喷涌而出,实验区域内顿时火光冲天,硝烟弥漫,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一阵阵回荡在群山峻岭间,惊起无数的飞鸟,扑闪着无数狂奔的翅膀,将周围本已黑烟冲天的天空,沾染得更加诡谲和惊惶。

    陈赓再次一屁股坐在地上,吃惊地远远望着半空上一动不动的武直,凭空吐出一条条火舌,早已惊得说不出一句话来。

    除了在黄埔时有幸坐过伊尔,武直对陈赓来说,真的简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封神榜》。

    估计再一时半会,他也不会再问半个字了。这些东西,还真要他消化很久哩。

    由于孟遥节约原则,武直火控测试被控制在最经济范围,所以每样只测试了一次,便很快停止了。要知道,武直上的每一颗枪弹,那可是白花花银子堆出来的,将来还是多用在小鬼子头上去吧。

    “报告营长,陆战武器火力测试要开始了,你要亲自测试吗?”

    一个战士跑过来,神情严肃地问道。看样子,他对孟遥半途将陆军扔下的行为很不满。

    “当然,不说好让我每样都打第一发吗,这可也是一种洞房花烛夜,我可不想就这么轻易放弃。”孟遥说着,打趣地瞅一眼陈赓,见他还是癔癔症症的,只好一伸手,又将他亲手拉起来,与他携手向靶场走去。

    给陈赓戴上钢盔,塞上耳塞,又将一副墨镜给他戴上,共和国大将的风姿,顿时惊呆了在场的所有战士。

    打量着陈赓焕然一新的模样,孟遥不禁笑了。

    还别说,历经无数战火考验的将军们,骨子里透出来的精气神,还真不是什么人都能装出来的。

    操起一挺仿制出来的班用机枪,孟遥笑着说道:“陈司令,如果你有兴趣,这机枪的洞房第一射索性就让给你,你要不要试试?”

    “什么?”

    陈赓瞪着一双迷迷瞪瞪的眼睛,还未从迷茫的神情中转过来。再说了,谁是司令,连朱德同志都还是一个军长,谁敢自称司令。

    孟遥只好一笑,全神贯注埋头在机枪上忙乎起来。

    还不错,所有操枪要领,一气呵成。

    “哒哒,哒——”

    几发试射出的子弹啸叫声,一下子惊醒了陈赓。只一愣神,他那一双摸惯了**土炮的手,便神经质地抖了几下,随即不由分说地伸手过来,一把攥住枪栓大声叫道:

    “孟教长,让我试试,我是穷人啊,你不能不给我这个机会。”

    两个战士慌忙抱住他,将他使劲从孟遥身旁拽开了。危险呀,这位军事大家,不会连这点常识都没有吧。

    打完一梭子枪弹,孟遥故意气陈赓似的,接过一支火箭筒扛在肩上,挑衅地冲他挤挤眼睛,然后瞄准远处一个预设的固定工事,手指轻轻一扣,轰地一声,对面顿时土崩瓦解。

    “还行,就是入手重量大了一些,手感也略显粗糙。”

    孟遥笑眯眯地扔下火箭筒,冲官兵们一摆手道:“你们继续吧,我还有其他重要事情,就不在这里陪你们了。”

    “什么——”

    陈赓一下子急了,拉住孟遥就不松手:“孟教长,这就完了?那我呢,你不让我试试,今天饭我都会吃不下去的。”

    孟遥看看陈赓,笑眯眯地道:“我要去飞鸟那里,你去不去?”

    啊,陈赓顿时气愤填膺,望着眼前摆了一地的好东西,左右为难地长叹一声:“孟教长,你这是让我叫花子跟龙王比宝,故意气我是吧?”

    孟遥摇摇头,一本正经地道:“不敢不敢,这些东西都小玩意,你走时我准备送你一些而已。”

    话音未落,陈赓突然不说话了,扑上来又要来一个革命的拥抱,却被杨茂明同样笑眯眯地拦住了。

    “首长,这个礼节还是少用一点吧。在我们这儿,两个大男人要频频拥抱,是很有同志嫌疑的。”

    “这有什么不对吗,我们不就是同志吗?”

    陈赓一说完,孟遥早已落荒而逃。

正文 第204章、人民功勋科学家

    受钢材进口约束和国内技术限制,别说武直这样的高端航空设备制造和研发,就是利用现有图纸仿制过时的二战武器也都束手束脚,就像一个人总感觉缺衣少食,基地军品生产一直无法提速。

    孟遥这次回山,就是想借休整之机,顺便想一下解决办法。威廉的资源几乎全部用上了,估计早就被榨得油灯枯竭了,但能利用的,目前也还就是他这一家。

    眼瞅着明年小鬼子就要大举攻占上海,一二八事变后,再想利用上海这个中国唯一国际大都市为基地源源不断输血,凭小日本那禽兽一般的变态统治,局面将肯定更加举步维艰。尤其是航空燃油,从现在就要开始多多储备。

    孟遥和陆涛多次商议之后,加上高志远,三人一致认为必须在小日本全面占领上之前,一方面加紧输血,一方面应将上海机构向英法租界转移,并尽快搞好身份掩护工作。

    这算是抗战爆发前一件大事了。

    接下来,就是由谁去参加即将在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大会。照周先生和陈赓的意思,他们肯定是想孟遥去。但访日事件之后,突击营影响太大,孟遥不想再过多抛头露面。因此,跟陆涛一说,陆涛也有些心动。

    毕竟,参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本身就够诱惑。最最关键的是,身为共和国军人的他,能亲身混迹于将星云集的瑞金,逐个去见一见他曾顶礼膜拜的那些熟悉面孔,这样的机会有几个人能拥有。

    陆涛的工作一做通,基地由谁暂时来坐镇,便成为一件头等大事。

    华文哲主管基地科学院,周芳雨除了主持基地通讯与雷达系统,本身还是工商管理学硕士,龙啸天是个多面手,又跟随孙文多年,这几个人都是不错的第一人选。

    但出人意料的是,陆涛提出来的一个人居然是盼弟,很让孟遥吃惊了好半天。

    自己常年在外,基地在陆涛手中蒸蒸日上,但这一点便说明了很多问题,陆涛在人事统筹和调配方面,的确很有一套。既然很有一套的人提出人选,孟遥自然也就不再多言。

    盼弟就盼弟吧,这么多年过去,她肯定既不再是那个妄自尊大的女土匪,也显然不再是一个懵懵懂懂的老少女。既然盼着人家成长,就要给人家一个展示实力的机会。

    大事已定,便是送什么武器给红军的事情了。

    关于这点,孟遥给官兵们说的很清楚,不参与国内重大政治斗争,不影响历史进程,这是突击营一条铁律。但铁律归铁律,该做的事情,还是一定要做的。原因无它,一是大家对红军固有的感情,还有就是红军的确太穷、太弱了。

    挑选武器的时候,陈赓全程都参与了。但他并不知道孟遥这么大的手笔,更无法想象红军能得到这些闻所未闻的好家伙什,所以一方面羡慕得两眼发红,一方面又很满足。

    想想吧,见都没见过的好东西,谁摸一摸还不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