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空降抗日突击营(马脸)-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约而同地摇了摇头。

    是的,张主席。呵呵,好大的招牌呀。

    如果说此前听到这三个字从四方面军指战员嘴里冒出来,还能理解的话,但现在经过**的介绍,遵义会议的电文,在当初尝试着发往二方面军、四方面军,以及最先作为抗日先遣支队出发的红七军团、红六军团、红二军团,现在已经确认四方面军收到了这封重大决议,那么,再听到这三个字可就让人不禁心生不安了。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非议并非仅仅出自红四方面军之口,就连红一方面军一些稍低一层的高级指挥官,也都加入了进去。

    团团围坐在篝火四周的人群中,只有老毛一人岿然未动,只是捏着手指间的纸烟,不停地吞云吐雾。

    可是,对于提问,却又不能不没有人回应。

    听到既然有人提及了自己名字,早就听得一肚子邪火的陈赓,终于拧着眉毛腾地一下站了起来。

    “同志们都说完了吗?那好,我就来说说大家句句不离的这个所谓的反动派吧。但是同志们,我不是不愿意多说,而是觉得真要论述一下你们嘴里的这个孟遥,却是绝非几句话就能说清的。所以,我只有一句话告诉同志们。”

    “第一,他绝不是什么反动派。”

    “第二,尽管我不知道他是怎么找来的,但我敢用自己的党员证担保,他绝不是蒋介石派来打探什么情报的特务,他是实实在在来帮助我们的,或许他是财大气粗了一些,但他带来的食物、药品和装备,挽救了多少红军,这却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第三,假若他是一个军阀,从认识他以来,直到今天,我看到他做过的每一件事,却都是名正言顺,堂堂正正的大事。关于这个,也是有案可查的。从他起家的唐县剿匪,大力扶助当地工农,到上海的兴办实业,再到访日事件,驱逐上海日寇,以及最近的南海与列强的正面交锋,无一不是掷地有声、扬眉吐气为我中华大涨光彩的事情。”

    “我们不妨扪心自问,别说我们无枪无炮的红军,就是拥有无数无数飞机、大炮的蒋政权,孟遥所作的这些事情,有哪一样是我们当下可以完成的?”

    陈赓说完,气呼呼地一坐下,便满腹委屈地下意识向周恩来看去。

    周恩来只能默默地叹口气,有意使劲地鼓鼓掌,随着篝火旁的一圈圈的战士们一起,大声叫好起来。

    今晚,本来是一场多么美好的会师晚会呀。这么多红军士兵,不分男女,不分老幼,唱啊跳啊,多开心,多让人想跟着常怀大笑啊。可是,为何突然就有一股说不清的阴霾,突然笼罩在这些勇敢、单纯而忠诚的红军士兵头上呢?

    你瞧在欢腾的篝火旁,李伯钊跳起的俄国**的水兵舞,引来多少红军的欢呼和兴致。要知道,她可是中央红军真正的一支**之花,从莫斯科回来,不仅带回了无数的**思想,也带回了这么多**的浪漫主义文艺思想。你看大家拼命地鼓掌。拼命地喊着,“再来一个,再来一个”,长征路上的多少牺牲,困苦和悲伤,就这样被红军轻轻地挥手告别。

    周恩来几乎也是下意识地朝老毛看去。这时候,沉默的老毛,恐怕也是内心翻腾着无数的惊涛骇浪吧。

    这个张国焘,哼,“张主席”,这样的张扬,到底是为哪般?

    其实,周恩来的忧心忡忡绝不是什么空穴来风。听其言,观其行。一个党的无比重要、甚至称得上资历最深的领导人,说什么话,做什么事,绝非是什么莽撞和草率之举。而在这种所谓的莽撞和草率之下,一定是有其深刻用心的。

    要知道,张国焘不仅和老毛一样,都是党的一大元老之一,而且从建党的哪那一天起,他就一直是党的领导人之一,始终没有跳出过党的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和主席团成员这样的重要身份之外。南昌起义,张国焘就和他站在一起。而且除了像毛一样,成功地建立了与井冈山有着同等重要性的鄂豫皖**根据地,却又比毛多了更大一种政治资本,那就是在此后三年,他被斯大林召去,在堪称**圣地的莫斯科待了三年。

    可是,从陈独秀开始,再到李立三,王明,直至长征前的“三人团”,党真的再禁不起这样的折腾了。

    值得欣慰的是,老毛终于丢掉了他手中的烟头,在自己的鞋底上摁灭后,起身望着**说了一句:“先念同志呀,我坐得有些累了,我们一起去外面走走可好?”

    **自然高兴地站起身,二话不说地随着老毛就走。

    真是无巧不成书,两人刚挤出人群,孟遥正好带着覃五柄,两人也是闷头向里面挤去。等到孟遥一抬头,就看见毛伟人正好笑眯眯地瞅着他。

    “哦,毛委员,怎么,你这是——”

    孟遥嘴里说着,眼睛却不由自主地望向了一旁挺身而立的**。

    好吧,他得承认,其实这的确是明知故问。他只是有些好笑,又有些感慨,自己这么寸,竟然偏偏就在今天最关键的一个历史时刻,又赶上了。

    或许历史本身就是一个幽默的老人,既然来都来了,那么什么大事你也就别客气躲闪了。

    历史上的今天晚上,也正是这个时候,就像此时此刻的一模一样,老毛带着刚刚赶过来的**,两人独自进行了一番十分重要的谈话。

    不过,现在两人之间,却多了一个他。

    老天爷,这个情况,好像还是得闪吧?

    孟遥正心潮澎湃地打着开溜的主意,一只略显寒意的大手却不由分说地攥住了他,并轻轻一用力,便将他重新拉出了人群外。

    “哦孟遥哇,来得好哟,走,陪我和李军长一起出去走走,看看夜景。”

    “毛、毛委员,这个,我还是想去看跳舞,唱歌——”

    孟遥说着,很是强调地指了指篝火,言之凿凿地继续满嘴跑着火车:“你知道的毛委员,我除了带兵打仗,还的确很少有机会欣赏一番这样的歌舞,就请你成全我吧。”

    呵呵,想办法暗暗地帮一下老毛,尽一下自己这份来自后世共和国钢铁王牌军战士的心意,这是义不容辞的事情。但要亲身参与到争吵中,还是免了吧。

    再说了,两军会师之后,在一番热闹欢庆和亲热中,突击营官兵趁着这个空隙,将空投下来的物资分门别类地整理好,而且按照孟遥的一再要求,很是不好意思地请红军过来领取物资时,一方面军还罢了方面军的红军战士们,那脸色可就不一样了。

    呵呵,也难怪,看着比国民党还国民党的突击营官兵,光是这身行头,那样炫目的装备,以及红光满面的肉呼呼的脸,那个红军看了也不会对他们有什么好脸子看的。

    本来与中央红军比方面军简直称得上衣鲜光亮,人强马壮。可如今与突击营一比,唉,没法说了。

    人家不气你,气谁去呢?

    第358章、会师

正文 第359章、与张国焘拼酒

    第359章、与张国焘拼酒

    事态还是照历史原来的样子发生了。

    在老毛与李先念谈完话之后,全部红军便赶到了李先念红三十军刚刚打下来的懋功,并在那里休整了不到两天,便又立刻启程沿着懋功那条蜿蜒的河谷,前往远处的两河口镇。

    与三十军的会合,使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之间的通讯联系重新恢复了起来,老毛和张国焘约定在两河口实现大部队会师,两河口镇也因此留下了声名。

    这一次,老毛终于放开了孟遥,与周恩来等人驱马走在了最前面。

    与张国焘的会面,是两人时隔多年的又一次重逢,本身就是一件大事,又适逢红军最为艰难时刻,也因此让会面变得更加具有现实重要性。

    当然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马匹不够,作为可有可无的孟遥和他的突击营,虽然贵为客人,但也只能延后步行了。

    但老毛还是通过在一些巧妙的人事安排上,给予了孟遥极高的礼遇,当然或许也有那晚篝火联欢会上孟遥无法知道的大讨论,因此除了孟遥最为熟悉和信任的陈赓贴身相陪外,老毛还以政治局的名义,不仅指派了李富春作为全权代表代表行走在突击营队伍中,而且还将红军安全局长邓发也派到了这里,全程跟随,以防个别战士出现出格之举时,及时出面进行处理。

    直到这时,一直有些闷闷不乐的陆涛,才多少看出了一点端倪。

    这个憨厚而常常喜欢自以为是的突击营“男婆婆”,总以为只要以心换心,就没有一家人说两家话的事情。好吧,他的想法没错,而且出发点也很善良,但却忘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时代背景。

    没错,他们是来自一脉相承的共和国铁血部队,但仅凭他们身上的作战服和装备,就已经足以与赤脚穿草鞋、几人才有一把好枪的红军,拉开难以逾越的距离了。

    而且别忘了,他们飞身从天而降的出现方式,已经作为两种传播方式,正在一、四方面军中以神话和流言快速传播着。

    除了干巴巴的联络和行进中的协调,几乎没有一个红军愿意主动跟他们搭话。在他们眼里,这些比国民党还气派、但绝对比国民党还要狡猾地一直面带微笑的人,肯定与他们做不了同志。

    恍惚中,所以陆涛终于抓住一个单独撒尿的机会,逮住正在路边摸裤裆的孟遥,哭丧着脸来了一句:

    “孟遥,赶快找机会,我们还是撤吧。”

    与这些小委屈相比,来自红一方面军的一些异常举动才是孟遥真正关心的问题。因为,刚刚走出懋功河谷,一方面军的两支最大、也最核心的红一、三军团主力,便突然离开了大部队,一分为二之后,紧接着又二变作四变作六的撒到了前方的无数个方向。

    这是怎么回事呢?

    孟遥不动声色地暗自盘算了半天,最后还是头痛地不了了之,只能将之看做是红军的正常调动。不管怎么说,懋功、两河口等小城镇被红军打下来了,但外围还有多少敌军包围,自然只有红四方面军最清楚了。

    最大的可能是,张国焘将某种要命的情报同时分享了过来,所以,为确保大会师的顺利进行,毛就将自己手中最得力、也最信赖的部队,派到了他认为担心的地区来做某种预防。

    不过,仍然有个细节让孟遥有些百思不得其解。

    在老毛偕同周恩来准备抵前赶去与张国焘会师,而由红三十军支援了20多匹战马。当这些战马送过来时,红一方面军的一些战士立刻眼热地瞅着膘肥体壮的战马,啧啧有声地赞叹了起来:

    “瞧瞧人家这高头大马,真是威风啊”

    刚刚骑到马上,正准备策马而去的老毛,闻言顿时罕有地脸上一黑,在马山扭着身子将他的士兵们看了一眼之后,几乎是毫不掩饰地哼了一句:

    “不要羡慕这些马,它们不过是代步的牲口而已。”

    这时,20多匹马已分配到周恩来、博古、洛甫、朱德、刘少奇等领导人手上,加上各自的警卫员,正好是人手一匹。

    不过,在老毛说出这句话后,他们马上就默默地点了点头,随后相互一脸忧虑地看了一眼。

    昨晚他们开了一晚上闭门会议,而且名其曰为政治局扩大会议。所以,尽管是扩大会议,与会人员几乎还是扳着指头就能数的出来的。至于孟遥,还自以为也许会特邀他旁听一下,结果等了一晚上也没等到。

    大家的表情,应该是在昨晚达成了什么共识,而且是令人担心的共识。

    担心,恐怕是免不了的。因为党的历史对这段说的很清楚,两支红军确实在这里遇到了需要他们必须共同去面对的问题。

    原本看上去还有些雄壮的、曾经蜿蜒数里长的红军队伍,一下子缩短了长度。

    主力军团的离去,到底还是引起了一阵不小的骚动。

    有的人引颈张望,有的人窃窃私语,但更多人却是埋头赶路。事实上,更大的希望,更多的惊喜,的确就摆在在前方,没有比这更让人激动和满怀憧憬的了。

    倘若再有国民党的追击和骚扰,他们绝对会打出一个很久都没有过的漂亮歼灭战了。

    红军中,渐渐的笑声也随着路程的增加而多了起来。

    很可惜的是,他们在走过突击营的小小队伍之前,几乎就像事先商量好了一样,马上又都木讷着脸,目不斜视地从他们面前一个个沉默地走去。

    倒是陈赓,颇有些不尴不尬地挠挠自己的头皮,陪着笑看一眼孟遥。

    周副主席,甚至包括老毛在内,都曾不止一次地暗示过,或者是他自以为是的暗示过,希望他能利用与孟遥之间曾有过的师生特殊关系,向孟遥提一下加入共产党和红军的可能性。

    本来以为这次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谁知,唉,咱们的红军偏偏这样的爱憎分明,而他有偏偏找不到一个办法,去把一个真正的孟遥和他的突击营,以一种他们能听懂、又能接受的方式展现给自己的队伍。

    这么难搞的事情,估计将来也只有毛委员可能解得开咯。

    邻近中午,先前跑出去的那20多匹战马,忽然又风尘仆仆地跑了回来。不仅跑了回来,而且全都是空鞍空马,除了几个牵马的战士,领头而来的人居然还是孟遥曾经的黄埔教员同事、同时也是陈赓老师的聂荣臻。

    这是怎么回事?

    孟遥看看陈赓,见他同样也是诧异地望着疾驰而来的战马,于是微微一笑,闪身站到了路旁。

    “孟将军,不好意思,让你受累了。”

    聂荣臻一过来,立刻跳下马匹,满脸歉意冲孟遥就是一笑道:“而且我还要跟你道个歉,我得把陈赓、邓发他们留一下,我们有些话要说。”

    哦,孟遥马上很识趣地挥挥手,领着覃五柄就朝前走去:

    “没关系,你们只管谈好了,我正好也想一个人走走。”

    然而没过两分钟,后面便又传来一阵哒哒的马蹄声。

    扭头一看,原来是聂荣臻带着陈赓、邓发他们追了上来。

    “孟将军,我能跟你说一句啊吗?”。

    聂荣臻又是一番原模原样地跳下马,唯一不同的是,这次却是一脸郑重其事地望着孟遥,而且还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你说吧——”

    不知为何,孟遥忽然有种预感,假若因为张国焘的原因,老毛而不得不对他和突击营下逐客令的话,那倒也省去了他当面辞行的为难。所以,他一面说着,一面下意识地向远处带队的陆涛望了一眼。

    然而,等了半晌,聂荣臻却依旧仍在沉吟着,似乎在斟酌着更为合适的字眼。

    “哎呀,我的聂政委,还是我来说吧,我的身份也许更合适。”

    陈赓着急地在嘴里叫着,抢上来就不掩一脸愤慨地道:

    “孟教长,情况是这样的,毛委员和周副主席、朱总司令等中央领导按照约定,不仅事先赶到了两河口镇,在镇上的抚边村做了很多庆祝会师、欢迎四方面军的标语,在各部队村与村之间还拉上了临时野战电话,同时还在村口搭起了一个平台,以便迎接四方面军和张国焘同志。”

    “可是,毛委员他们不仅在倾盆大雨中等待了一个多小时,而且张国焘同志赶到时,不仅没有说一句歉意的话,带着数十名骑兵卫士甚至连马都没有下,而是直接冲到了所有中央领导同志的面前,马蹄踏的泥水四溅,他才哈哈大笑着下马。”

    “这还罢了,更令人费解和愤怒的是,张国焘同志似乎为他的到来,感到了一种高高在上的屈尊样子。难道说中央红军现在人数比其他方面军少,就不成其为中央红军了?也因此这样,我们的工农红军和党中央就要多出一个什么张主席、王主席、马主席吗?真是岂有此理。”

    孟遥听完,不敢轻易说什么,只是默默点点头。作为后人,他自然是比陈赓了解此刻的所有历史真相。

    其实重点还不在这里,稍后张国焘要悍然扣押整个中央红军,改变一路北上的既定方针,而西出川西,那才是最危险的时候呢。

    而这,也正是他此行的主要目的之一。

    看到孟遥很谨慎的样子,聂荣臻赶紧接过话头,略带批评口吻地责怪了一句陈赓:“你虽然还不是中央委员,但你毕竟还是红军的高级指挥员,陈赓同志,你还是冷静一下吧。”

    呵呵,聂帅他们商量了半天,大概就是想用这种方法来让他表态吧。

    孟遥心念一转,马上微微一笑道:“这是一场盛会,是值得每一个红军高兴的事情,但就像亲戚隔得太久了,大家都还一时适应不过来,磨合一下就好了。聂总,你说吧,不会是单纯放马回来接我们的吧?”

    聂荣臻很想随着孟遥的笑容笑一下,但终究还是没能挤出一丝笑意。看来,在所有的红军高层,他们一定是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危机感。

    “孟将军,周副主席一再说你和你的突击营是我们的好朋友,好伙伴。所以,我也就不跟你客套和绕圈子了。我亲自打马回来,的确是按照毛委员和周副主席的命令,一方面专程转回来接你和突击营的其他同志,一方面也是想问一下,如果方便的话,可否请你稍微准备一下,去为我们装点一下门面?”

    “方便,这有什么不方便的呢——”

    孟遥说着,就笑眯眯地示意覃五柄去叫陆涛。呵呵,这荒郊野外的,他有什么不方便的,不就是来做一回保驾护航的民国版“黑水”营生的嘛。

    果不其然,在尚未开吃的欢庆宴会上,张国焘一看见孟遥突然出现再门口,脸上不由得就是一愣。

    “老毛,这是——”

    要的就是他的这种反应。

    老毛一看之下,顿时心情大好,马上起身就冲孟遥招手道:“唔,孟遥哇,你来得正好,来来来,我为你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我们的张国焘同志,一个老资格的**家。”

    不料,张国焘早已热情地恢复了常态,抢先一步跨到孟遥面前,一把就握住了他的手。仅凭这一个简单动作,就可以看出这也是一个绝对的英雄人物。

    “孟将军,久仰了。李军长回来告诉我时,我第一个念头就是,太好了,我终于可以与你畅饮一杯啦。来——”

    说着,张国焘很有气势地一挥手,命令他的两个警卫员,一人一个端了两碗酒来,率先抓起其中的一只大碗,然后目光炯炯地盯着孟遥。

    孟遥顿时笑了。

    他曾不止一次地在后世的内部资料上看过他的照片,以及对他的一些研究和结论。老实说,此刻的饥寒交迫的老毛,与眼前这位已在此处扎根了年余,并且军容十分整齐,气质也是干练而壮实的张国焘相比,在外貌和举止上,的确落差有些过于悬殊。

    而且最重要的是,两个警卫员端酒递上来的时候,居然还是一口一个“张主席”,唉,真是情何以堪呀。

    不过,要喝酒嘛,这个却是不能输给他的。

    但真要喝,却不能就这样简简单单地一喝了之。呵呵,喝酒讲究的是一个气氛,一种气场,而且没有行酒令怎么行。倘若一扬脖子,岂不是当场就把人给输掉了吗?

    “覃五柄——”

    孟遥端着酒碗,同样颇有气势地大喊了一声。

    第359章、与张国焘拼酒

正文 第360章、西北联邦

    第360章、西北联邦

    孟遥知道的是,张国焘从莫斯科回来以后,自鄂豫皖根据地撤出后一直都在西北游击,并最终相对集中在四川西北部以及陕西部分地区,在1935年春,大致形成了相对安定的一块不大不小的根据地。

    在这里,他倒也展现出了与毛异曲同工的手段和谋略。

    进川伊始,张国焘便分别给四川的大军阀杨森、田颂尧以及陕西的孙蔚如等三人,各写了一封信。

    而这三封信,也很自然地在其后成为他最值得炫耀的一个资本,常常被他拿出来以此标榜,并自我美誉为“三封信打出一片根据地”。

    可笑的是,杨森虽然接受了张国焘的信,却只是轻蔑地一笑,便将信随手扔在了垃圾堆里。至于田颂尧,则很干脆地拒绝了他的信,只是因为慑于红军的威名,才没有处死送信的信使。因为四方面军占领的大片区域,大部都在田颂尧的地盘上。

    而孙蔚如作为仅次于西北王杨虎城的第二号军阀,则是十分愉快地接受了张国焘的来信,并且基本接受了他的建议秘密达成了一项互不攻击的协议。

    从这点也可以看出,当时的日军对那个方向的中国地方政权挤压的有多么厉害。

    而这次合作,也直接导致了后来的孙蔚如,在中国解放后,不仅没有被列入战犯名单,而且还作为有功人员,继续在人民政府中担任陕西省副省长一职。

    这就是张国焘在此建立的所谓“西北联邦”,而不是惯常的以“红色苏维埃”来命名他的政权。首府北川,后世汶川地震将使它在一夜之间为国人熟知,但这时却是少有人知。

    这个红色政权,张国焘并没有自任主席,而是由周纯全出任,并控制着近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里虽然属人口稀少地区,而且多是少数民族,但却是一个天然肥沃的地方,从而也就养活了红四方面军近八万将士,并且和其他红军部队不同,他们有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妇女独立团,人数达2000以上的正规战斗部队。

    作为最后一支结束长征的红军主体,其中将有一部分被单独作为西路军,一路浴血奋战,直至最后孤立无援,成为长征中最具悲壮色彩的一支红军而让后人扼腕叹息。这支在红军中少有的妇女独立团,恰恰就在其中。

    最可靠的历史记载是,直到1939年国共第二次合作几年了,仍有不少自称为红军西路军的官兵,一路乞讨找回延安。更多的则是在已经可以公开成立的各地八路军办事处的帮助下,陆续回到各自的部队。从分兵到最后的回归,20000多人的西路军将士,幸存下来并最终走到集结地新疆星星峡的人数是420人整。

    现在,除了对红一方面军爬雪山、过草地提供帮助外,孟遥最想的另一件事情就是这支西路军的未来去向,尤其是这个被分配在其中的妇女独立团了。

    至于为何他要如此上心,原因无它。

    在最悲壮的西路军整个命运中,又数这支有着2000多名女红军的部队最为凄惨和壮烈。而且由于性别的缘故,不仅遭受了许多自然的磨难和无奈之下的嫁人、被囚等无数羞辱,而且也成为最凶残成性的西北二马部队主要取乐对象,战场上被砍杀、**,被俘后更是被马步芳、马步青作为特殊战利品,赏赐给他的各级军官。

    在抽调蒙古支队骑兵新一军两个轻骑团过来时,孟遥咬牙切齿地就是这样告诉高志远的:

    “别问我为什么,锻炼部队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也不隐瞒,老子以前在上军校时读到西路军这些将士们被打得四处乱跑,那么多的女红军被折磨、羞辱致死,就恨不得抓住二马,吃他的肉,剥他的皮,就这么简单。”

    没想到高志远回过来的电文竟然也只有这几个字:“吃肉、喝血时,记得也加上我老高的名字。”

    由此可见,西路军的悲惨命运,在突击营所有的官兵心中,同样沉重。

    好在西路军要到明年才会孤军深入,去执行这个所谓共产国际制定的“打通国际线路”、最终转战祁连山脉、兵败河西走廊的行动,孟遥还有充足的时间去准备。

    现在,他只要借助张国焘之手,迅速与那些尚不知道自己将被编入西路军的红军将士们、尤其是妇女独立团的那个女红军团长王泉媛,能够建立一个彼此信任、联系通达的关系即可。

    “张先生,这碗酒我可以喝,而且是由我敬你的。不过,我有一个小小的请求,还望张先生能够满足。”

    “张先生?”张国焘一听没叫他张主席,不觉有些耳生地看看老毛。

    老毛只做不知,低头吸着手里的纸烟,倒是一直忠于职守的“全程陪同”陈赓,在得到周恩来默许后,口气颇为不善地来了一句:

    “张政委,孟将军无论对谁,都以先生相称,包括南京那位蒋光头。”

    此言一出,不禁让在座的所有四方面军高级将领一片诧异,就连张国焘本人也都是大吃一惊。要知道,不管怎么说,这时的老蒋毕竟还是中国事实上的第一人。陈赓搬出老蒋而没有抬出老毛,自然也就有嘲讽的味道。

    人家连老蒋都可以自行选择称呼,你张国焘也就无足道哉了。而且这样一来,无形中也就又将他置于中央领导之下,又可谓是一家欢喜一家愁啊。

    很快调整了心态的张国焘,马上转怒为喜地问道:“不知孟将军有何要求,你尽管提,只要我能办到。”

    孟遥微微一笑,故作不经意地吐出两个人名:“曾中生,王泉媛。”

    此言一出,又是语惊四座。

    王泉媛也就罢了,毕竟当时在无数将星闪耀之下,她一个普通的红军妇女团长还是难以引人注目的。可这个曾中生,却是十分的敏感了。

    要知道,自从张国焘在白雀园肃反中大开杀戒之后,许继慎、曾中生等许多红军名将相继被捕,许继慎等17名军级高级将领更是当即就被处决。被逮捕而幸存下来的黄埔红军将领,也就曾中生硕果仅存了,而且在会师后不久,他眼看着又要被张国焘秘密派人勒死。

    这么好的一位红军出色指挥员,而且又正好赶上了,孟遥可不想就这样眼睁睁地再让这个悲剧发生在自己眼前。

    第360章、西北联邦

正文 第361章、拯救

    第361章、拯救

    无论张国焘有百般不情不愿,孟遥还是顺利地见到了曾中生。**泡!书。吧*

    原因嘛,也许只有一个,那就是孟遥的名头实在太过响亮,而且他手中的突击营在张国焘眼里,绝对是一支神兵。这一点,红四方面军普通的指战员也许看不出来,但对于掌握着电台和完整情报系统的张国焘而言,却是最清楚不过。

    如果想要试一试拉拢孟遥,那么第一步取悦于他,自然也就顺理成章了。而孟遥也正是利用这点,屡试不爽地在各路枭雄之间如鱼得水地实现着他的一步步战略理想。

    当然了,此刻的曾中生,尚没有任何机会和条件,向会师后的中央递交令他送命的那封申诉信,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更重要的是,张国焘如此爽快地让孟遥去见曾中生,心里还有一个小九九。那就是会师之后的中央红军现状如何,实力几何,以及目前的中央对他到底是一个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