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称雄-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刘钧亲自为两人做大媒,张家人也便接受了这桩婚事,没有刘钧就没有如今张家的一切。现在儿子一意要娶那个女人,而刘大帅又亲自做媒,他们无法再反对。

  婚礼就订在九月初八。

  张国栋要办一场热闹的婚礼,不想委屈了方清。刘钧和九头鸟的将校们都赶去祝贺。还有附近的许多乡绅商人们也都不请自来,想要借此巴结这位穷山窝里追出来的年轻将军。

  刘钧还是很祝福这对新人的,送上了不菲的贺礼。婚礼很隆重,足足办了八百多桌,惊动了整个麻城,这排场让刘钧都有些惊讶。不过他也没多说什么,张国栋想热闹点那就热闹点,反正张国栋现在身家也是不菲了,而且几百桌酒席而已,乡下酒席,桌数虽然多,但花费并不多,一桌不过一两银子,这已经就是太平乡几百年来最阔气的酒宴了。

  太平乡有许多九头鸟的兄弟,特别是张家庄,一个不大的庄子,足有三十多个九头鸟的官兵,现在这些人中一半多都已经有了正式的官阶。这次,村里剩下的健壮年轻人,也都准备投奔九头鸟,附近十里八乡的年轻人,都早就在张国栋他们这里报名了。

  刘钧来了便没打算立即回去,呆在这山里面,省掉了许多应酬麻烦,在麻城天天都有客人拜访。刘钧每天都在各村各庄转悠着,去九头鸟弟兄们的家中看看,然后跟他们聊聊天,他也特别关注太平乡这些普通百姓的生活。

  跟许多人谈过后,刘钧才知道,山里人家的日子越来越艰难了,太平乡本就田少山多,产出不多,可捐派却年年增加。今年以来,又多了练饷、还有团练派粮等等好些个名目的征派,若不是今年许多人家子弟加入九头鸟,带回来不少的银钱,然后大家又相互帮衬,只怕今天肯定得有不少的人家得逃亡去了。

  一旦有人逃亡,那么各种粮税却一分不会少,而且逃亡掉的人那份也会再摊到其它留下来的人头上。

  听说在山那边的河南光州和庐州府的山区里,好多个庄子里的年轻人都有了一些让人不安的念头,他们不甘忍受下去,在暗地里盼着流匪们打过来,甚至有些没牵挂的年轻人主动离家去投匪,只为了能活下去,不再绝望的生活,受无尽的盘剥。

  “还是咱们太平乡好啊,有侯爷招兵,大家有了出路。有了希望。大帅,多招些兵,咱们太平乡的小伙都是勇猛能战的,听话。多招些兵。咱们太平乡的百姓也多了些活路。”聊天时,村里一群年老的老人们恳求着刘钧能多招些小伙子去当兵。

  对于这些要求,刘钧也是尽量满足的,这次扩编,刘钧又在麻城大量招募。对刘钧来说。从麻城招募新兵,那都是同乡近邻的子弟兵,操一样的口音,说一样的话,大家知根知底,最是可信,也好管理。尤其是如太平乡这样的地方,穷乡僻壤,年轻子弟都很老实肯吃苦,他们会很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

  刘钧每去一个村子。总要带上许多礼物,都是些很实用的粮食布匹,挨家挨户的给村里的人发放,尤其是那些孤寡老人,残疾家庭等,都会多发一份。

  刘钧的声望在太平乡也不断飞涨,现在他已经成了百姓们心中的活菩萨,甚至家家户户都开始立起了刘钧的长生牌位,日夜为他祈福。

  在太平乡住了好些天,刘钧才返回虎头堡。回去的时候。还有张国栋等一众太平乡籍的军官们,以及他们这次回乡在家里招募的数千新兵。

  一如老规矩,那些通过招募考核的新兵们,刘钧给他们每人发了五两银子的安家费。九头鸟的薪水和奖赏方法换过许多。但安家费这条却从没有改过,虽然这是一大笔的开支。

  回到虎头堡,那里已经有许多先回来的官兵和他们招募回来的新兵,不时还有新队伍回来。那些军官士兵们回乡休假,回来时都带着大大小小的队伍。

  这次九头鸟招募的新兵极多,除了在四川时招募了数千新兵外。这次总共还要招募两万余新兵。其中刘钧让秦翼民和马万年回石柱各自招募满本部的那总共四千白杆兵外,刘钧还将在麻城和周边招募两万新兵。

  其中,重点在麻城招募一万新兵。

  虎头堡一天比一天热闹,一支支的队伍进驻。

  这一次,刘钧没有再把自己的老兵全都打散,对他来说,在四川刚扩编过一次的队伍本来就多是新兵。因此,这次刘钧改变了新的扩编方案,招募大批新兵的同时,他保持了从四川回来的那五个营,并从这五个营里抽调了一批精锐的老兵为骨干,充入教导营,再从教导营抽出部份军官加上一些新兵建立起了一个新步兵营。然后把辎重营拆分,补充新兵扩充为两个营,一个辎重营一个战车营。

  最后,刘钧又建立了一个讲武堂,用为轮训全军的各级军官,同时招募一批优秀的年青人,进行一至两年的长期培训,然后将来充做各营底层军官,并且把复社、白杆兵、乡勇团练等其它来外来培训者都调入其中。

  最后刘钧的总兵标营是两步一车一骑前后左右四个总兵镇标营,由一个参将任中军坐营官,四个游击将军任各营坐营官,此外,另有一个教导营一个辎重营,这两营由两员游击将军统领,不属于总兵标营,但也直属于刘钧统领,讲武堂随营,由刘钧亲自担任校长。

  这六个营就是刘钧要优先精练的九头鸟精锐,其余的新兵,一部份由副将秦翼民招募训练,具体是重庆副将营的三千兵马和白帝城守备的一千兵马,这四千兵马主要以白杆兵为主,但里面也会由刘钧派过去的军官为中层。

  至于剩下的新兵,则包括一副将奇兵营、四参将援兵营和五个守备千人队。

  这两副将四参将六守备一共两万二千新兵,只会抽调少量老兵担任军官,然后得重头练起。

  所有的军械装备,都将优先装备刘钧所直接控制的六个营。

  一回到虎头堡,刘钧立即收到一封从郧阳送来的急信。

  “是郧抚朱大人送来的,郧阳出事了!”(未完待续。)


'正文 第207章 九头鸟到'

  郧阳都察院衙门里,新任郧阳巡抚朱大典正背着手在官厅里团团转。£∝,

  “信送出去了吗?”

  “回大人,学生已经派了几个家丁化妆潜出城,赶往麻城送信去了。”

  “你确定信能送出去?”朱大典着急的问道。

  幕僚连忙点头,“学生安排了好几个,分批出去的,肯定能把信送出去。”

  朱大典长叹一声,似乎是松了口气,又似乎是在感叹自己命运不好。“这些丘八,真是跋扈无比,无法无天了。”

  那幕僚是个屡试不中的绍兴举人,充做朱大典的师爷已经多年了,在他任福建按察副使之时就为他出谋划策了,之后朱大典升任福建右参政,再后来他回家守丧,崇祯五年,朱大典升任山东巡抚,他也又跟着一起出山。

  他亲眼见证了朱大典曾经率吴三桂、刘良佐等将领,大败孔有德等登莱叛将,平定了这场震憾天下的登莱之乱,取得少见的大获全胜,看着朱大典因功升兵部右侍郎。

  后来流匪攻破凤阳,朱大典又一次临危受命,出任漕运总督兼巡抚凤、扬、庐、淮四府;徐、和、滁三州。在山东募兵数千往江北,后因坐失州县,平贼逾期等罪名,被贬官,一路贬到郧阳来出任巡抚。

  从漕运总督兼凤阳巡抚,到郧阳巡抚,这是明显的贬官。

  今年刚五十八岁的朱大典叹气连连,漕运总督和郧阳巡抚,两者相差太远了。别的不说,他在任漕运总督这个位上,一年能搜刮到的钱财无数,那是个真正的肥缺,他搜刮到了多少钱?朱大典自己都记不清了,总之在南方官场上。朱大典有个富可敌国的称号。

  而朱大典本身是个穷苦人家出身的,出生于金华的一个小山村,少时家里还因为跟人打官司失败而举家搬迁外地,只能栖身在一个山村边的小破庙里,生活困顿无比。因此如今朱大典富可敌国,明显就是贪污而来的。

  说来朱大典也是个有本事的人,少时家穷,可他却好学,因家贫无钱入学,他便在每天割草捡柴之余。常常跑到私塾倚窗听课,后来老师发现,为这少年好学精神感动,破例免费收他入学。朱大典得到这机会,发愤读书,终于在三十五岁时一举考中进士,踏上仕途。

  曾有人说,穷人当官更贪婪,寒门子弟败类多。

  朱大典正是如此一个人。踏上仕途之后,他在官场上便以贪婪著称,时人皆说他是严嵩再世。特别是他督师凤阳的时候,括取财贿。四府僚属,囊橐皆尽,人拟其富且敌国。

  不过朱大典贪是贪,可也有本事。不论是治理民政还是于兵事上,都有很独特的本领。在明末这个乱世之时,文臣知兵。便越发的能得到破格重用,如卢向升、洪承略、孙传庭、杨嗣昌、熊文灿等等,都是凭着知兵,而迅速升迁。

  朱大典聪明,能捞也会送,一面大肆贪污一面又大肆行贿,加之治理地方有才,统兵有方,尤其是他还临危受命,统兵把祸害山东的孔有德等叛军给击败了。当时孔有德叛乱可是横扫山东,杀三巡抚数总兵,无人可挡。而朱大典打败了叛军,为他的资历赢得了完美的一笔。

  也有了之后总督漕运巡抚凤阳,可惜之后他只顾着捞钱了,结果回左五营就在他的境内生根发芽,他却毫无能力。

  “大人,学生以为,不如先给那些丘八们发些银两犒赏一下,这些人自然就散了。”师爷小声的劝道。

  “发银犒赏?哪来的银子?藩库里干干净净,比脸还干净,一两银子都没有。”朱大典一提起此事就来气,他接到任命之后,虽然心里不乐意,可还是尽快交接赶来郧阳,本来还以为能从府库里先进一笔,没料到,来到之后,打开府库一看,空荡荡的,连老鼠都没有一只。

  郧阳的那点钱粮,全被熊文灿和杨嗣昌两人给刮的干干净净了。

  “东翁,如今之势,不如先从私里拿笔银钱犒赏一下,解了眼前之围再说。过后,可以再补回来嘛。”

  “让我自己掏钱犒赏那些丘八?”朱大典胡子高高扬起,“绝无可能!”

  师爷虽然知道朱大典最爱搂钱,向来只进不出,只是没想到这个时候了,他居然还是一毛不拔。

  “东翁,外面的这些乱兵若是得不到点甜头,只怕发起狠来不受管束啊。”

  朱大典一到郧阳,先发现府库空荡荡的,然后就发现许多郧阳兵将来找他要饷,他一开始还不怎么在意,派人去传郧阳的那些官军,让他们约束手下。结果,这些军官一个个全都推称生病,有些还说不能下床。

  而那些兵却干脆把都察院包围了,把他围了起来,声称拿不到饷就不退。

  可府库里无银子,朱大典却又舍不得拿自己的银子来发饷,现在双方僵持不下。

  师爷着急的道,“大人,这都什么时候了啊,先通融一下啊。大人莫要忘记,这闹饷很容易就变成哗变叛乱的,当初辽东官兵闹饷,不是逼死了巡抚,登州之乱,不也皆因欠饷而起,咱们初来乍到,还是小心谨慎一些啊。”

  朱大典一拍桌子,“无法无天,现在给钱,只会让他们越发得寸进尺。放心,我谅这些乱兵也不敢真怎么样,咱们等几天,刘继业马上就能到。到时刘继业兵一到,哪个还敢乱动。”

  朱大典是铁了心不给钱了。从来都是下属给他钱,还从来没有过他给下属钱的。

  “大人啊,这刘钧远水难解近火啊,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大人何必把自己置之于险地呢。何况,这次闹饷之事,据我打探到的消息,就是因这刘钧而起。”

  朱大典一上子扬起眉头,“怎么和刘钧又有关了?”

  “怎么就没关了。”师爷叹气,“皇上让刘钧在郧阳练五万新军,然后据说刘钧放出话来,新军全部招募新兵,一个原有郧镇兵马都不要,统统都要裁撤。就因这,这些郧阳的军将才故意煽动士兵来闹饷。”

  朱大典捏着下巴,“这些贼配军,这是把老子当枪使啊。”

  这个时候,朱大典有些后悔,没有把他当初在山东招募的那些山东兵带一些过来。这次他来上任,只带了一百家丁,现在还是全靠着这一百家丁守着都察院,才没让那些乱兵冲进来。

  “可这些乱兵要二十万饷银,这是敲诈。”朱大典气哼哼的道,郧镇原来兵额才一万三千人,两千马,一年的饷钱也不过二十余万,现在不过欠了几个月饷,就要二十万,这不是明抢是什么。

  “咱们可以先给一点,一千也好八百也罢,只要先拿一点出来,那些乱兵们见到了银子,自然也不会太过份。咱们先给点银子,然后说需要时间筹备,把他们先安抚住了再说,等过两天,刘钧到了,这就是他的问题了。”

  “也罢,就先拿一千两银子犒赏下那些贼兵们,记得入帐,到时得还。”朱大典不忘记交待要记帐。

  一千两银子拉出去,很快就起到了作用,虽然那些兵还围在外面没散,可也没有人大喊大叫,撞门什么的了。

  “镇南侯啊,你倒是快点来啊。”朱大典心里默念着。

  朱大典心惊胆颤的在衙门里呆了整整十天,每天都度日如年一般,期间他又先后给外面的兵发了三次饷,一次一千一次两千一次三千。总共四次,他发了七千两银子,心疼的朱大典直抽抽,上任带来的银箱空了大半。

  第十天,刘钧终于到了。

  最先赶到的是九头鸟的骑兵营,九头鸟大旗在前,后面大队大队的马队,骑士清一色的蓝色绵甲,配红缨铁盔,人人背着火铳,甚至后面还驮着几十门百余斤的火炮。

  郧阳参将杨世贤这段时间一直在称病,但实际上他府里每天却都聚着郧阳的一众游击、守备、千总、把总等,还请了一个戏班子,每天看着戏听着歌,喝酒吃肉,然后任由手下围着巡抚衙门,看着巡抚隔几天就吐几千两银子出来,生活好不潇洒。

  当九头鸟的旗帜出现在城外时,杨世贤马上就知道了。

  听说九头鸟这么快就从黄州赶过来了,他很是意外。黄州距离郧阳相距千里,他才围了巡抚衙门十天,刘钧就赶来了,岂不是日行百里?

  游击将军冯胜率领骑兵营两千余骑赶到郧阳城外,立即引来这个水陆码头无数人的惊讶围观。郧阳来来往往的经常过兵,但九头鸟的军容还是很让人惊叹。

  军服整齐,旗帜严整,人高马大。

  冯胜跨坐在马上,看了看前面大开的城门,然后又看了看城门口那懒洋洋晒着太阳的守军,冷哼了一声。

  城门处的一名小军官小跑着往这边跑来,刚跑到近前,还没等点头哈腰。冯胜却已经一挥手,“郧阳城内守兵做乱,闹饷哗变,围攻巡抚。总镇大人有令,围攻巡抚即为反叛作乱,我等既为前锋,为朝廷夺回郧阳,平定叛乱。”

  “即刻进城平乱,弃械者不杀,但有敢顽抗不降者,就地正法!”

  话落,骑阵中响起了隆隆的战鼓之声,然后喇叭声响起,骑兵营开始加速,呼啸入城!(未完待续……)


'正文 第208章 刘家军'

  城门口的守城兵丁还没有弄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就已经被迅驰而至的九头鸟骑兵们打倒在地,缴夺了兵械。↗,看着杀气腾腾的火铳骑兵,郧阳兵没敢反抗,纷纷丢下腰刀,举手抱头,坐在了地上。

  冯胜留下了一局人马接管了此处城门后,率着骑兵马不停蹄的冲入城中。郧阳城中的百姓这段时间里,本来都早已经习惯了郧阳兵在城里大摇大摆,甚至不时索命卡要,吃霸王餐,强拿商品什么的,对这些人敢怒不敢言。

  这时突然发现九头鸟居然开始对付郧阳兵,一个个都暗暗喝彩。

  “平定叛乱,救出巡抚!”九头鸟骑兵们一边在街道上奔驰,一边高声喝叫。

  城中的郧阳兵其实并不多,郧阳兵旧称一万三,实际上空额太多,而且这一次在城中闹事的,基本上都是各军官们手下的家丁为主。这些人也不是真正的哗变,不过是想要围了新巡抚,迫使刘钧改变裁撤计划而已。

  他们万分没有想到,刘钧来的这么快,更想不到,刘钧根本就不按套路来。九头鸟的骑兵居然以战斗的姿态冲进了城,抢夺城门,迅速占领各个府库衙城,对于郧阳兵,更是直接宣布为哗变叛乱的乱兵。

  “我们不是叛军,我们没有哗变!”

  一名带队的百总慌忙的喊道,可惜九头鸟根本不理会他的解释。

  “放下武器,立即放下武器!”

  几名围住他的九头鸟骑兵们高喊!手里更是握着一支很短的火铳,那名百总还没意识到严重性,依然在那里辩解,甚至根本忘记了放下手中的腰刀。

  “砰!”一名骑兵手中的短铳直接开火,一声爆响,白烟升起。待硝烟散去,众人才惊讶的发现那名百总额头上已经开了一个血洞。正沽沽的流着鲜血,倒在地上死的不能再死了。

  围观的人群震惊不已,没有人想到九头鸟骑兵说动手就动手了,他们更惊讶的是,那骑兵的短火铳也不见点火绳,居然直接就扣响杀人了。

  那名骑兵一枪击杀了郧阳兵的那百总后,收回火铳,冲着铳管口吹了一口气,然后冷着脸道,“持械顽抗者。就地正法!”

  铛鎯鎯的一阵响,一堆兵器丢在了地上,那伙郧阳兵全都弃械投降了。

  “捆起来,带走!”

  郧阳镇中,到处都是马蹄的得得声,还不时的响起火铳爆响声。

  冯胜的骑兵营行动迅捷,很快就把诸城门等要地夺取,毫无防备的郧阳兵迅速被俘虏,少数反抗者被当场杀死。

  郧阳参将府中。杨世贤听到家丁队长报告,九头鸟骑兵正在城中四处砍杀,还喊出平定叛乱,救出巡抚的口号时。一下子晕倒在了地上,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料到,刘钧居然如此的狠。

  叛乱!刘钧居然诬陷他叛乱,还直接发兵砍杀。他现在已经是黄泥巴掉进了裤裆。不是屎也是屎了,根本说不清楚了。刘钧敢这样做,就是没打算给他辩解机会了。

  “怎么办?”

  “刘阎王!”杨世贤恐惧的喊出了那个名字。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犯下了一个多大的错误。

  “快,去把都察院衙门外的兵都收回来,再派个人去见九头鸟的人,告诉他们,我们不是叛乱,对,给他们送银子。”

  不过一切都晚了。

  杨世贤的兵还没出参将府,冯胜已经率兵包围了参将府。

  参将府紧闭大门,根本不知道要如何应对,就在他们还在商量时,冯胜已经在大门外摆开了数门马驮百斤佛朗机。

  “砰砰砰!”一阵巨响,参将府的那朱漆铜钉大门被猛然轰开,然后九头鸟骑兵冲了进去。

  半个时辰之后,整个郧阳城安定下来,巡抚朱大典被解救。

  朱大典呆在衙城里面心惊胆颤了半天,直到有九头鸟骑兵过来禀报,说已经平定了城中叛军,重新夺回郧阳城时,朱大典才目瞪口呆的明白过来究竟发生了什么。他怎么也没有料到,最后居然是这样的一个结果。

  衙门内外,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全都是全副武装的九头鸟战士,一个个绵甲整齐,明盔锃亮,尤其是他们的武器更让朱大典震惊,这些九头鸟骑兵每人背着把长火铳,又配着两把短火铳,此外还配了腰刀和盾牌。这让他有些看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配制,这究竟是一支骑兵,还是一支步兵,又或者是一支骑马的火铳兵?还是一支火铳骑兵?

  不安的等待中,过去了许久。

  然后一队军官到来。

  “末将郧镇总兵标下前营游击将军冯胜,拜见巡抚大人。”冯胜一身更加明亮的铠甲,他拜见朱大典时,仅仅只是弯腰躬弓行礼,居然没有跪拜。

  朱大典心头即惊且怒,他以往巡抚山东总督凤阳之时,别说一个小小游击,就是参将、总兵,拜见他之时也必须得行跪拜之礼,他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游击将军,居然只对他躬身行礼。

  可还没等他发怒,冯胜却是一挥手。

  数名九头鸟士兵上前来,他们抬着一口大箱子。箱子抬上前,打开,从里面提出来许多颗人头。

  血淋淋的人头。

  然后,朱大典突然更加惊骇的发现,他认识那些人头。他刚到达郧阳时,这些人还来拜见过他,人头里有郧阳参将杨世贤,有游击将军王宁等,还有一些是守备、千总等,几乎都是郧阳旧有官兵的军官。

  现在,这些人全都只剩下了一个人头,被扔在自己的面前。

  浓重的血腥气弥漫开来,朱大典只觉得心中作呕。

  “你,你把他们全杀了?”他手指颤抖的指向冯胜。

  “回禀大人,侯爷接到巡抚大人的求救急信之后,立即便派某率前营骑兵日夜兼程赶来平叛,不负候爷所托,卑职总算及时赶到,并一举击败叛军,解救巡抚大人。这些叛将,无礼卑职的劝降,依然试图负隅顽抗,卑职便只好强攻斩杀。”

  听着冯胜那轻描淡写的回复,朱大典真是气的不轻。刘钧的胆子也太大了,堂堂郧阳参将他说斩就斩了,郧镇上万官兵他直接就定了一个哗变叛乱。

  可他一时又不知道要怎么说了,面对着那些全副武装,甚至刀头还沾着血的九头鸟骑兵,朱大典感觉很无力。

  “罢了,杀了也就杀了,但接下来你得好好安抚住那些郧阳官兵。”

  “此事大人请放心,卑职等定处理好。”

  等冯胜辞职退下后,朱大典好久无法平复心情。

  “这个刘阎王,心狠手辣。”

  “跋扈!”朱大典倒不是想为杨世贤等人说话,他也早恨透了那些郧阳兵将,只是他觉得刘钧不经他同意,就直接做主把郧阳官兵视为叛乱,然后一举出兵砍杀,这是越权行为。他可是堂堂郧阳巡抚,而且还是兼提督军务的巡抚,说到底,他才是郧阳的最高官员,文武军事都归他统辖。

  可现在刘钧根本不请示他,连句商量都没有,直接就发兵动手了,甚至都没有顾及过他还处于郧阳兵的包围之中。

  而今天刘钧的手下游击冯胜见他之时,连跪拜礼都没有,只是躬身一礼,也越发的让朱大典意识到,自己这个郧阳巡抚怕是不好当了,遇上了刘钧这样的总兵,这以后的日子怎么办?

  他意识到刘钧不是一个简单的下属,他还是新封的镇南侯,而且还挂了荡寇将军印,东南五省兵马中的剿匪大将,高于普通总兵官。尤其是他还很得皇帝的看重,眼下还有支精兵在手。

  “东翁,这个刘钧只怕来者不善啊。”

  朱大典黑着脸沉默着。

  刘钧是三天之后到达郧阳的,随他同时到达的还有其它五营。虽然麻城距离郧阳不下千里,好在一路上可以走水路坐船,虽然中间要转两三次船,不过依然比起陆路来快的多。

  进城之前,刘钧特别在城外休整了一夜,全军都换上了崭新的戎装,旗帜什么的都光鲜明亮,队伍也精神抖擞。

  朝阳升起之后,刘钧骑着御赐的御马,披着御赐的铠甲,带着五个营一万余人展开分列式,排开一个个的方阵进城,那种刻意展示出来的齐整,肃杀,让亲自来到城门迎接的朱大典看的更加心情复杂。

  整齐的踏步声,如海的旗帜,如林的长枪,尤其是那统一而又崭新的戎装。每名士兵都戴着明盔,身上套着绵甲,外面还罩了一件号坎,腰上系着黄色牛皮带,锃亮的大皮带扣,身上绵甲上那一粒粒耀眼的黄铜钉泡。

  比起原来郧阳的守兵,刘钧所带来的这些兵马无疑更加的严整威风,步队、骑队、车队、炮队,冯胜的骑兵营也在昨夜出城,然后今天早上一起编队入城。

  车营装载的那一门门火炮,尤其是三千多斤的红夷大炮经过时,更引发无数惊叹之声。

  “原来这就是九头鸟啊!”

  “镇南侯的大军!”

  “刘家军!”甚至有人高呼出声。

  朱大典听到那不断响起的刘家军的呼喊声时,脸色越发阴沉了。面对着刘钧的耀武扬威,他心里充满着无力之感。(未完待续……)

  ps:感谢江湖大大侠、yebaoyin、无畏所谓诸位的支持,谢谢大家。


'正文 第209章 盯上军屯'

  九头鸟耀武扬威式的入城式,加上城头上还悬挂着杨世贤等郧阳军官的首级,让郧阳上下都对于镇南侯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末将来迟,让大人受乱兵惊扰,实在罪过。”

  刘钧看到朱大典身着大红色的官袍站在前面迎接,连忙下马,上前拱手请罪。不过在朱大典等人看来,刘钧的所谓请罪不过是句客套话而已,看他那模样,哪有半分请罪的样子,甚至又哪有半分下属的样子。

  可刘钧带来的那九头鸟,兵强马壮,却让朱大典难以发作,当下也只得堆起笑脸来。

  “一群乱兵哗变,幸得继业及时派兵赶到平乱叛乱,要不然郧阳还不知道成什么样子呢。一路匆匆,辛苦了吧。”朱大典脸上堆笑,很是亲切的模样,甚至还抚着刘钧的手把臂关切问道。

  “多谢大人关心。”

  在周边百姓看来,新任巡抚朱大人和新任总兵刘侯爷那是相见甚欢。巡抚大人甚至邀请了刘总兵上了自己的马车,同车入城。

  马车里,没有了其它旁人,朱大典的脸色就没有那么亲切了。

  “侯爷,你这手可是太惊人,让本抚都吓了一大跳。”朱大典皱了皱眉道。

  “本帅一日收到大人九封求援信,信中说的那般紧急,本帅自不敢懈怠。”刘钧笑着回道,可却自称本帅,明显并不没有怎么真正把朱大典当成顶头上司。

  朱大典默然。

  “那些郧阳兵你打算怎么办”一阵沉默后,朱大典问。

  “乘机清理。”刘钧毫无客气的道。

  那些郧阳兵属于营兵,来自于各卫抽调的卫军以及招募兵组成的营兵,营兵不同于卫军。明代到了此时,卫所制度早就驰废了,打仗根本指望不了他们,因此主要还是靠募兵制的营兵。而营兵中有不少兵其实就是来自于各卫的健壮。

  但郧阳的这些营兵,也跟卫军一样的无用。如今刘钧杀了那些军官,接下来自然没有再轻易放过这些营兵的道理。当然,刘钧不放过不是要杀他们。而是要借此清理整顿这些营兵,把那些空额等情况都查实,然后该裁的裁,撤的撤。刘钧不可能再保留着这么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