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称雄-第2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包子扔完。王大亮却又拿出了一包糖来。

  他站在屋梁上,向下面大把的扔着各种糖果,让那些孩子们喜出望外。

  而大人们则感叹着,这些糖果良乡也有卖,但都很贵,比散装的白砂糖可贵多了。

  “王富家真是发达了,盖砖瓦房,儿子又当官了,上梁都接到一千八百个包子,真是了不得。”

  “士官还不是官。”

  “怎么不是官我听王富说,大亮不是已经当班长了吗”

  有人道,“班长才管十个人哩,得当上排长连长,才能升那个军士长,当了军士长才是真正的官了,军士还不算官哩,顶多算是吏吧。”

  “班长咋就不是官了,管十个人不也是军官”口袋里装着王家刚洒的铜钱,左手里拿着王家扔的包子,右手里捏着王家抛的糖,好多乡亲们都是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因此都很帮着王家说话。

  况且,就算只相当于吏,可在普通的乡下百姓眼里,官和吏那都是他们得仰望的。

  “听说最近好多媒人上王富家提亲哩,我家是没有女儿,要不我也肯定要请媒人来说亲哩。你看王家这房子,三间大砖瓦房还带着这么大一院子。还有大亮这孩子,年轻高大,又是在部队里吃公粮的,如今还成了班长呢,指不定过两年就成排长连长,升军士长,成九品八品的老爷了,要是能嫁到王家,那还不立即是吃香喝辣,以后做夫人太太了。”

  “王山啊,你家老三上次说那门亲听说没成啊要我说啊,你也学王富一样,盖个三间大瓦房,这媒人立即会来你家说亲。有了新砖瓦房,哪还需要你去求着人家,那些女方反过来得倒求着你们家哩”

  这话说的王山心动不已。

  “可盖三间砖瓦房得不少钱呢,听说王富家这新屋子前后花了一百出头呢。”

  “一百来块钱而已,一年挣不够顶多两年,你家两个大的儿子成亲分出去过了,可你家不还有三个大小子和四个没出嫁的大闺女吗,如今可都是进厂子挣钱的,你一家可不比王富家少挣,盖个房子一百来块,你家一年攒的钱都够盖五间六间大瓦房了。”

  王山吸着王富刚才散给他的大前门,道,“现在是这样,可谁知道这景象能不能长久呢,有两钱也不能一下子都花光啊。”

  “你就是抠,这两年什么东西都涨价了,以后肯定还会涨,砖啊瓦啊,工匠人工钱啊,你现在盖还能便宜点,再过几年,肯定还得花更多钱。”

  王山家人口多,以前因为人多,因此是村里有名的穷户,经常得借钱借粮过日子。但这两年,良乡也建了不少的工坊,王山家的那些孩子如今个个都大了,除了分家另过的两个儿子,他还有三儿四女跟着一起过,都成了十多岁的大小伙子大姑娘,如今全都在厂里做过,一家有七个在工厂挣钱。

  王山现在不但欠债早还光了,银行里还存了不少钱呢。

  大家甚至都说,如果不算村里过去的那几家富户地主,如今村里存款最多的就应当数王山家。不过这王山或许是穷怕了,就算有俩钱了,也是抠抠索索的,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不过年过节,绝不肯割一斤半斤肉。

  甚至连扯点布做新衣裳都舍不得,就因为他太抠,因此他托人给他家老三说亲,人家一看他家这衣着打扮和吃的饭菜,都不太愿意。

  如今大家日子不比从前了,谁还吃不饱饭

  可王山家偏偏还坚持着一天两顿,甚至在不是农忙之时,还有一顿是吃稀的。

  “我觉得盖房子还是不如当兵有前途,要是我家老三能跟大亮一样进部队当兵吃粮,那要找媳妇肯定简单。”王山深吸了一口烟,然后道。这烟味道很好,可惜他自己是舍不得买的。

  “现在想当兵可没早两年那么容易了,听说识字的优先。好多还只招那些十一二岁的,招进去了还得边训练边读书呢,不过这些小娃子如果运气好招进去了,前途无量呢,等到二十岁左右,就能直接当军官了。”

  “知道哪里还有招这样的娃娃不”王山忙问。

  “哎呦叔,你家老三都二十多了,年纪早过了啊。”

  “老三年纪过了,可我家老五才十五岁啊。”

  “十五岁也大了,人家只招十一二岁的,还得是读过书的,况且这也个也招的少,都是有数量限制的。”

  “这样啊,哎”

  王山一脸可惜的吐着烟雾叹息。

  ps。 5。15下红包雨了中午12点开始每个小时抢一轮,一大波515红包就看运气了。你们都去抢,抢来的币继续来订阅我的章节啊未完待续。

  ps:  送我一个卅


'正文 第702章 反击风暴'

  【最新播报】明天就是515,起点周年庆,福利最多的一天。除了礼包书包,这次的515红包狂翻肯定,红包哪有不抢的道理,定好闹钟昂~

  缅甸,孟拱。

  发源自冰山的独龙江和恩梅开江在附近汇合为大金沙江,雨季已经过去,这条从孟拱直流入海的大河,此时也温驯了许多,不再如野马般的奔腾咆哮。

  腊月的缅甸,不再酷热难耐,雨水连绵。

  在这里,一年只有三个明显季节,三到五月的时候是暑季,六到十月则是连绵的雨季,十一到三月则是旱季,也称为凉季。

  这里的暑季时能热死人,尤其是那些可怕的蚂蝗、蚊虫、蛇蝎等毒虫,加之那极为恶劣的地形,崇山峻岭以及茂密无比的丛林,一度让郑芝龙和他的南征军吃尽苦头。这种极可怕的气候还让南征军中爆发了疫病,一度让郑芝龙本来还不错的进攻态势尽去,不得不收缩防守,暂时放弃南下。

  好不容易熬过了暑季,结果雨季又来了,这是真正的雨季,没完没了的雨下个不停,河水暴涨,山洪频发,泥石流等更是家常便饭一般,这样的季节就是正常的行军都难,别说还得翻越高山,跨越河谷,穿越丛林。

  郑芝龙最后也终于清楚的认识到了这片地方的独特之处,不再跟着老天对着干了。他向皇帝的一份奏报中表示,只用两三万人几个月灭掉东吁已经不现实了,朝廷得做好长期的打算。他提议稳扎稳打,步步推进。

  修路,建兵站,筑城堡,要塞,一个一个钉子的钉下去,在这片地区的堡垒中储存足够的粮草弹药,然后让将士们也慢慢适应这里的气候。多备医药。待到凉季的时候,再一步步推进。

  皇帝对郑芝龙很支持,哪怕朝中很多人弹劾他,认为他在中南毫无进展。甚至还有弹劾他趁机在中南做生意赚钱等,可皇帝依然没有换帅。他的提议,得到了皇帝的支持。

  郑芝龙这一年的时间,基本上就是在修路,修路。修路,然后筑城筑城筑城。

  贵阳到缅甸的马路也已经在年前正式全线贯通,这条路前后动员了六十余万人,花费无数钱粮,最终打通了这条重要的运输通道。在郑芝龙的要求下,这条大路从贵州贵阳开始,直通云南昆明,然后经楚雄、大理到了永平。路修到永平后,又增加了一条支路,主路自永不继续向东南。过腾冲后进入南甸,出神护关,越过大金沙江进入孟拱。

  另一条路,则在永平分支,经保山、施旬、陇川,出汉龙关,到达木邦。

  郑芝龙打算还要一直修下去,北路沿大金沙江西岸一直往南修,最后直通东吁都城阿瓦。而南线则沿着阿瓦河西岸,同样一直往南直通到阿瓦城下去。

  同时。沿着这两条路,修筑兵站,堡垒、要塞,屯军驻兵。一步步推进。

  修这两条陆路还有一个重要的考虑,就是等到了旱季后,大金沙江和阿瓦河的江水就会比较平缓,完全可以通航行船,不论是出兵还是运输补给,都能发挥极大的作用。到时沿着河流的堡垒,就能守卫这两条水上通道,同时也做为河上的补给点。

  为了能够一洗前耻,扳回面子,郑芝龙和他的南征行营将领们,可是苦心积虑的一直在研究制订着一个旱季大举进攻的计划。

  黔滇路的全面修通,让更多的军用物资和粮食等源源不断的运到了前线,许多民夫工匠也随之而来,一座座堡垒兵站也都拔地而起。

  物资日夜不停的运进来,还有一个个标协的士兵也源源不断的开到。

  郑芝龙的手里已经不再只是两万余精疲力尽的士兵了,他现在手里汇集了超过十二个协六万多人的部队,足足两个整编镇的规模,无数的大炮也终于得以运过来,尤其是许多重达数千斤的大炮,也到达了前线,不少直接已经安装上了那些堡垒要塞的炮台上。

  没有了雨季连绵的雨,大汉陆军步兵们手里的火枪,也终于能够无所担忧了。

  郑芝龙站在江边码头上,看着浮桥顺利搭建成功。

  眼下大金沙江在旱季时,水面很平缓,江面只有不过五百步左右宽,一里多宽而已。江心深处,则还有三丈多深。从这里往下,在旱季时,大金沙江反而是最好的通航时段,等到了雨季,江水暴涨,那时这条河就如脱缰的野马,反而很难通航了。

  黔滇路北段到了大金沙江就是终点,然后就是缅甸北路了。第一座浮桥已经建好,将缅北路和黔滇路连接起来,按计划,这里还将修建四座浮桥,以保证物资的运输过河。

  在浮桥的下游不远,那里还有一座规模不小的造船厂。

  这也是南征军的计划中重要的一环,就地伐木取材,然后打造船只,既能运兵也能运送物资,甚至还能搭载体一些火炮,成为移动堡垒,机动支援岸上。

  河里,一些新到达的部队士兵,甚至还在河里洗澡。腊月时节,这里却凉爽无比,恍如中原的端午节前后。

  可以说这里夏天热的要命,可冬天,却根本没有冬天。最冷的时候,也如中原三月时节。完全不需要冬衣,都快过年了,士兵们却都还是穿着夏装。这不,许多刚到来的部队,休假之时,每天还要跑到江边来洗澡游泳。

  “这些好命的家伙,根本都没见识过这鬼过方可怕的另一面。”

  一名参谋官望着那些正在河里心情嬉戏洗澡的士兵们,不无羡慕的道。当初他们在北边那些连绵的山地和雨林里拼命,忍受着各种闷热、蛇虫蚂蝗等的时候,雨季里一连数天身上都没有一根干纱的时候,这些家伙根本就不知道。

  “娘的,这凉季一到,完全就是另一个世界啊,感觉江河也温驯了,山林也美妙了,天气更是凉爽无比,娘的,简直爽的不能再爽。”

  “现在我们面前已经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带了,水陆并进,两路发兵,现在是要兵有兵,要炮有炮,那些东吁土狗还如何阻挡我们?”

  南征军这一年里可以说是憋屈的很。

  “凉季有五个月时间,现在刚过两月时间,如今是万事俱备,三个月时间,足够我们打到南方海边去了。”

  “大帅,咱们可得速度快点,刘枢密使现在已经就任南洋总督,他手里可是有着好几支舰队呢。咱们憋了这么久,可不能最后却被南洋军区和海军给摘了桃子?”

  郑芝龙绝不会允许刘允升趁机摘桃子,他憋了一年,就为了如今这翻身一仗。只要他打赢这一仗,那么之前这一年的憋屈气就能尽出,朝廷里也没有人能再说他什么。

  可万一最后让刘允升来摘了桃子,那他可就真成傻逼了。

  “把出兵日期提前一下。”

  原定的出兵日期是在大年初六,本意是让将士们过完这个年。但现在郑芝龙感觉自己压力很大,若是过完年再出兵,一旦刘允升带着海军从新加坡杀过来,趁他们跟东吁人做战时,直接从沿海登陆,那他岂不是血亏。

  “改到什么时候?”

  “腊月十六。”

  “后天?会不会太匆促了些,木邦那边能够来的及准备吗?”

  “足够了,这次我们南北两路同时进攻,孟拱这边四万人水陆齐发,木邦那边一万兵马也全都派出去,此外,把那些土著民兵也都动员起来,咱们进阿瓦城过新年!”

  参谋长笑道,“明年就是马年了,咱们进阿瓦城过年,也算是马到成功。”

  南洋。

  狮城新加坡,刘允升眉头紧皱,刚刚又一份商船失联报告呈交上来。这已经是半月来第七艘失联的商船了。

  七艘船都是先后在南洋失去联系的,全都是大汉商人的商船。这些船都是一些百多吨的三桅商船,船主基本上都是些跑单帮的,因为不是船队同行,商船上也没有多少防御的火炮火铳。

  “大帅,这定是红夷们干的。”

  此前,在南洋这片海域,还没有几个海盗敢这么猖狂。如果说偶尔一条商船被劫,那还是很正常的情况。但短短半月时间,七艘商船被劫,就非常不正常了。大汉可是在这里有一支舰队,长期巡逻南洋,执行剿灭海盗护航任务的。

  过去曾经猖狂的海盗,许多人还吊在新加坡的港口绞架上呢。

  “这是再明显不过的事情了,短短半月时间,七艘大汉商船失联,甚至没有逃出一个人来,肯定是被极为强大的战舰所击沉,在南洋,除了我们,也只有那几国红夷有这种能力,普通海盗可没这本事。”

  刘允升对此事心知肚明。

  “现在怎么办?”

  “先加派舰船巡逻护航,另外通知商船,让他们尽量结成船队同行,由我们的军舰护航,不要单独航行。”

  长吐了一口气,刘允升心里的那股着怒火依然无法平息。

  吕宋西班牙人、巴达维亚荷兰人,还有英国人,他们已经步步紧逼,越来越猖狂了。

  “通知西洋舰队和新加坡舰队高级军官前来议事!”

  副官兴奋的点头答应,看来大帅终于要动手了。

  ps

  15起点下红包雨了!中午12点开始每个小时抢一轮,一大波515红包就看运气了。你们都去抢,抢来的起点币继续来订啊!(未完待续。)


'正文 第703章 租妻'

  【最新播报】明天就是515,起点周年庆,福利最多的一天。¥f。¥f除了礼包书包,这次的515红包狂翻肯定,红包哪有不抢的道理,定好闹钟昂~

  从孟拱到东吁国都阿瓦城并不近,就算是走几乎笔直的大金沙江也足有千里之遥。这道江道也是极为奇特,有数百里之长的一段几乎就是完全笔直朝南的,完全没有江河本来弯弯曲曲的那种本来样子。

  在旱季,乘船在这河道笔直而江面又宽阔水流平缓的大金沙江上顺流而下,一天能跑上两三百里,如果有风,甚至能够三天就到达阿瓦。

  不过水师得配和陆上步骑炮兵一起行动。

  水师只需要三天就能抵达阿瓦,但几万陆军却得需要至少半个月的时间走完这一千里。毕竟从孟拱到阿瓦虽是一马平川,可千里之路上还有东吁的军队防守。半个月时间推进一千里,还得是十分顺利,不被东吁军沿路堡垒阻滞。

  好在此时可以江中行船,大部份物资粮草以及更沉重的火炮等,都可以利用船只运送,陆军能轻松省力许多,只需要轻装前进,带上少量轻型骑炮、野炮就可以了。

  为了能够赶在新年前攻入阿瓦,南征军这次准备了许多船只,也征召了许多民夫。

  南征军倾巢出动,分别从北路的孟拱以及南路的木邦两路出兵,两边都是水陆并进。除留下一万兵马守家外,北路出动四万大军,南路出动一万为奇兵。另外还从云南、大理、老挝三省征召了多达五万人的预备役和民兵,此外还征召了多达五万余人的民夫队伍。

  憋了一年的郑芝龙和南征军将领们,准备雷霆一击,乘着眼下凉爽的天气,以及使得的河道,加之积攒许久的粮草弹药,在增援的兵马和火炮到位的情况下,一定要狠狠的给那些南蛮子们一个厉害瞧瞧。

  这么多的部队、物资、民夫、火炮等。也多亏了黔滇马路贯通,多亏如今这是凉季好时节,也多亏有一个极好的河道水利可用,要不然。要是还是在云贵高原山区丛林里面,这么大的队伍这么多的物资,千里远征,不用打,自己就得崩溃掉。

  南征军一年来倾力打造了上千条船。此外还有许多临时赶制的木排,外加上大量的滇马,南征军后勤军官们也是绞尽了脑汁了。

  若不是为了保障陆路的畅通与控制权,其实军官们更建议直接在旱季时发兵水路进军,千船齐下,万排横江,顺流而下直接杀到阿瓦城去。

  不过郑芝龙没有采纳这种战术,阿瓦城毕竟距离汉军实际控制线太远,如果不能打通一条陆路线,那么还是很冒险的。万一出了点什么意外。阿瓦城久攻不下,而后路补给线又被掐断,那就非常危险了。

  还是一路打过去,杀出一条血路来,然后沿途修建堡垒,驻留兵马,同时从后方一站站的接力运送物资过来最稳妥。

  那些临时制造的船,都是些不大的小船,百吨排水量的都很少,许多都是些平底船。尤其是这些船因为赶工的原因。木材是就地砍伐,也没有经过很好的阴干等工序,这使得这些船其实寿命很短,估计也就用个半年一年的。

  当然。更多的还是些木排、竹排。这种成本更加便宜,完全是就地取材,随用随造。

  郑芝龙突然改变出兵日期,把出兵时间提前了二十天,于是本来还显得很轻松的孟拱要塞,立即就忙碌了起来。

  各部将士们的休假全部取消。全军进入战备状态,收拾行装,打好背包,武器不离身,每个步兵还分发了五十发弹药,两个手雷。

  连负责运输物资的民夫们,都还人人分发了一杆长矛。

  大部份的粮草和火炮等都会用船运输,但考虑到作战的需求,随步兵陆路行动的火炮依然数量不小,加之弹药粮草等物资,在很糟糕的陆路条件下,运输压力还是很大。

  大多数的物资,还得用马运,用那种云贵地区独特的矮小滇马运输,这里很多地方都无法通过马车,只能靠人挑马驮。这种比驴子大不了多少,甚至还没有一些大骡子大的滇马,却是行走这种道路的极好牲畜。

  王力和他的两匹滇马就也在这次运输队伍中,他老家腾冲,过去就是马帮的赶马工。去年朝廷修黔滇马路,王力借钱买了六匹马,然后带着自己的两个弟弟一起赶马。他和乡里同样买了马的一些赶马工一起,合伙成立了一支马帮。

  这支马帮就是以马入股,他们的马帮有两百多匹马,一百多个股东。多的有三四匹马,少的只有一匹马。大家合伙,赶马接生意。因为修路,对马帮需求很大,他们那支马帮倒是也年头忙到年尾,辛苦是辛苦,钱也确实没少挣。

  路修好后,官上又找到他们,说是缅甸要打仗,需要马帮运输物资。但并不是强制征召,而是雇佣,随大家自愿接受与否,不过开出的价码还是不错的,最终马帮觉得来跑这一趟。

  王力没让自己的两个弟弟来,他叫他们回了家,他自己一人赶了两匹马过来。他们那支马帮来了有三十多个,有一百匹马加入运输队伍。王力以前还给别人做赶马工的时候,是来过缅甸的,那时他们是贩茶叶和盐巴过来,大家习惯把来缅甸称为走夷方。

  从腾冲老家到孟拱有四百里地,这在以前是需要走很长时间的,但这次他们过来,走的是新修好的黔滇北路,直接能到大金沙江北岸。

  一路上,不需要再走羊肠古道,不用淌水过河,甚至都不用露天过夜。

  宽阔的黔滇路十分平坦,那些湍急的河流上也都搭起了铁索桥,上面铺着木板,走在上面如走平地。

  再陡峭的山,现在也在盘山路下变的很是平缓了。

  尤其是每隔一段路,总会有一个小堡,里面有客栈、货栈、饭店、茶铺、厕所、牲口棚还有邮铺。

  不用辛苦赶一天路,然后在荒山野岭扎营。砍树生火。愿意花钱的,可以直接在饭店里吃,不舍得的,可以只租他们的通铺。然后自己做饭,或者拿粮食干菜什么的给厨房加工下,给点加工钱就好。

  吃顿热饭菜,泡个热水脚,美美的在干燥的床上睡一觉。这对于常跑马帮赶马人来说,简直是幸福无比的事情。

  以往可能得走上半个多半的路程,这次他们马帮三十人从腾赶着一百匹马运着满驮的物资过来,结果人轻松马也轻松,一路上没损失一匹马,只花了十天时间就到了孟拱。

  但过了大金沙江后,上面告诉他们,接下来的路不会那么轻松,虽然不会再有那么多的高山深谷,但也没有了向样的道路。当然,沿途也不会再有各个兵站堡垒。

  王力他们马队分到的运输任务是帮忙运送粮食,这算是比较轻松的运输任务,也是常运的物资,粮食麻包对马的损失也更小,不像有时运一些不好驮的商品,走那些极差的路时,货物经常会把马的皮都刮蹭掉大片。

  其实到了这边之后,最好的运输工具已经不再是矮小的滇马,而是大象。东吁人也相当习惯驯养大象做帮手。比如载人、运货,甚至是作战。一头成年大象,能够运输的货物是滇马无法比拟的。

  滇马更适合的还是那种翻山越岭的险恶路况,但南征军中只有百来头大象。

  赶大象的也是些孟拱本地土著。这些人原来也是臣服于大明的土司部落,但后来东吁入侵,他们被击败后归顺了东吁。现在大汉重返中南,不少土人又选择了归顺中原。

  虽然只是隔着一片山,但这些孟拱的土著们,明显长的更黑。也更瘦小些。他们对于汉军甚至对于王力这样的汉人民夫们,也都是相当尊敬小心的。这些赶象人是部落首领们的象奴,是奉了主人的命令赶着大象来听命的。

  一开始他们和王力接触的时候,总有些小心的畏惧,似乎很害怕汉人。但后来,王力发现这些人也很老实纯朴。比如这些人其实在部落里也过的很惨,完全只是头领们的奴隶而已。人们连双鞋都没有,不管走到哪里,都是打着赤脚,身上也只有极简单的一点麻布围在腰上而已。

  但在孟拱汉军营地里,他们的虽不如士兵们好,但也一样不错,白米饭管饱,甚至还有配给的鱼肉罐头或者熏肉火腿等,而且他们同样还有一份薪水,虽然这钱可能最后还得上交给头领们,但起码在营地里吃的很好。

  这边的许多土著其实都过的很贫穷,跟以前云南那边山里的土人差不多,甚至还多有不如。但是现在,王力等云南人日子已经大大改变,而孟拱这边却依然没什么变化,甚至还因为此前的战事,反而日子更不好过。

  王力在这里与一个象奴关系不错,那人会一些简单的汉话,而王力也会些缅语,因此俩人之间沟通的还不错,恰巧这个象奴名字叫阿力。

  阿力告诉王力,从今年暑季开始,他们那边不少人把女儿嫁到云南去。在以前,云南和东吁北部地区,两地的许多土族本来就是同根,因此虽归属两国,也常有往来,常有互相联姻的情况。

  但在十几年前开始,更多的还是云南的一些土人,把女儿嫁到缅甸的同族里来。因为明末时云南也是战乱不止,动荡不安,生活不如缅甸这边的同族好。可是现在,这边也已经纳入汉帝国疆域内,还归属于大理省。

  许多人都听到甚至看到了居住在云南的同族生活过好了,因此当那些同族人拿着丰厚的彩礼过来求亲时,都没有人拒绝。

  好多人还以有个云南的女婿而自豪。

  阿力告诉王力,现在大汉的银元在他们这边最爱欢迎,能买到各种这里的产出,而且用大汉银币,往往还要更便宜些。

  王力也看过孟拱这里的土著百姓,他们的生活确实非常的原始简朴,好多人住的是棚子,勉强能吃饱,但衣不蔽体,好多人还穿的是兽皮。

  而现在。孟拱这座汉军新建的城堡里,已经有大量的土著百姓在这里做工。

  王力跟马帮的朋友和阿力他们一起逛过孟拱城,这个城堡其实并不大,由两部份组成。一部份是军事要塞城堡,不大,但棱形的堡垒,以及炮塔上的大炮很是武威,里面驻扎的是士兵。还有军营。

  而在这座要塞相隔很近的地方,则是另一座城池,或者说是一个市集。有一个土围城,有城门,里面有规划好的住宅区和市场和作坊区,这里面有不少的作坊,还有不少的商铺,收购土人的特产,以及向土人和驻军出售各种中原运来的商品。

  在这里,作坊里的土著雇工。普通只有十文铜钱一天,而城里青楼里的土著年轻女人,最便宜的甚至一次只收五文钱。

  这里似乎什么东西都很廉价。

  但商铺里出售的汉人商品却不便宜,哪怕是最普通的盐,一斤也得五十文钱。可在阿力看来,这些汉盐,雪白无比,没有半点杂质,还没有苦涩,如此白净如雪。却只要五十文钱一斤,很划算,非常便宜。

  至于商铺里出售的铁刀钢剑之类的,更是深得部落首领们的喜欢。不过对于阿力他们来说。这里绝大多数东西,都是永远只能看而买不起的。

  这里也有不少土人开的店铺,收费相当便宜。比如吃饭,有的店吃顿饭才只有一两文钱,简直跟在中原喝碗大碗茶一样便宜。

  最便宜的还是这里的女人。

  只要四五块大汉龙元,就能娶走一个年轻的土著姑娘。而这四五块钱。居然已经包含了所有娶亲费用了,根本不再需要额外的给什么彩礼、酒席钱见面礼等等。

  不过最惊人的不是便宜嫁女儿,而是土著男子们直接把老婆出租。

  马帮里的赵三,已经四十多岁,家里有老婆孩子,可在见识到了这里土著女人的便宜之后,居然趁着大家不注意,花了一块银元租了一个土著年轻女人。

  当他请王力他们喝喜酒的时候,王力等人都有些不敢相信。

  一顿简单的酒席,总共才花了不到两百文钱,再加上租妻的一千文钱,赵三就算是在这里又娶了个婆娘了。

  赵三花了两百文钱租了一间简陋的屋子一年,然后把他的缅人妻子安置在这里,最后又给了三百文钱,算是生活费。然后便丢下这新婚的妻子,跟着王力他们一起赶着马启程出发了。

  “你就这样把人丢在这里?”

  “反正总共才花了两块银元。”赵三笑呵呵的道,他现在赶马一个月都能赚七八块,这趟接的军队的活,一月能挣十块不止。才花两块钱,就睡了个年轻的土著女人,哪怕是个缅人土著,赵三也觉得非常值了。

  “回头你打算把人带回去吧?想好到时怎么跟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