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称雄-第2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虏来换。
价格高低无所谓,高一也就高一,反正大汉的那些商品的利润更高。总之,就是得想办法,把蒙古诸部分到手的女真人口。再想办法一的换回来。
蒙古诸侯手里多牲畜银钱,都不是问题。反正他们转手又会拿来购买各种大汉商品。羊毛最终还是出在羊身上,只要不让蒙古诸侯把女真俘虏都带回部落就成。
“辽阳城已经打下,陛下准备派谁前去接管?”
“让王谦去吧。”刘钧了老兄弟的将,关外军区现在辖区也从辽东、辽西,增加了辽北省,成为督领三省的大军区。王谦是皇帝的把兄弟。这两年一直坐镇辽东。眼下让他从旅顺移镇辽阳,理所当然。
“现在就移镇吗?”
眼下天寒地冻,又临近年关。
不过刘钧还是让王谦立即移驻辽阳,不过没必要大举北上,先带一两协兵力移驻辽阳即可。辽阳也是辽东的核心。既然辽阳城已经打下来了,那么早接管控制下来,很有必要。
“蒙古诸部刚打下辽阳,估计不肯休兵,接下来只怕还要再打沈阳。”
傅山估计着。
刘钧大手一挥,“让他们打,只要他们愿意,打到黑龙江去都没关系。我们继续提供炮兵和情报支援,另外继续派豪格的建州镇和皇家骑士团与武士团协助。让王谦坐镇辽阳,帮他们看着,不过只要不是多尔衮带着女真精锐南下来拼命,就不必直接插手蒙古诸侯的进攻。”
这种驱虎吞狼的局面,是刘钧最乐于见到的。
至于蒙古人在辽东攻城掠地,夺取大量的牲畜钱粮人口,刘钧都不太以为意。辽东女真虽然力量薄弱,但困兽犹斗,且辽东的严寒也是很麻烦的。
既然蒙古人不怕伤亡,也不畏严寒,那就让他们上。反正打下来的土地,按约定蒙古人都要交给大汉。钱粮人口这些,朝廷可以通过交易,转手再拿回来。
关键的还是人口,朝廷必须得严格控制蒙古的人丁数量,不论是蒙古人还是他们的奴隶,只要坚定不移的控制丁口,那蒙古人就算钱多粮多,那也不过是大汉养的很肥的一条看家犬而已。
刘钧不介意多给蒙古诸侯一些银钱,也不介意他们多抢些牲畜,但俘虏人口,是必须得想办法换回来的。
“早把辽东打下来也好,这样女真就将再无法威胁到朝廷。朝廷也能腾出手来准备西征。”
多尔衮退守黑龙江,已经全无与在汉争雄之心。如今蒙古诸部的咄咄进逼,更怕是他未曾预料过的。科尔沁四部败的迅速,而蒙古诸部攻的突然。
原本多尔衮只怕还打算一面主力北迁,经营起新都,而一面还想要守一守辽东。可现在蒙古诸部的席卷而至,让他的一切计划都落空。
留在南边未及时北迁的人口物资,现在大半落入蒙古诸侯手中。这是女真人雪上加霜,伤口撒盐。
现在多尔衮只能在北边祈求蒙古人不会一直打到黑龙江边去。
刘钧暂时没计划要打到黑龙江边去,多拿下沈阳、哈尔温等地后,到时再派几支蒙古兵马不时去打打秋风草谷就好。
黑龙江太远,逼的急了,多尔衮只怕会迁到江北去。
拿下辽沈,辽东就稳固了,到时再把三江平原和东面沿海的女真各部征服,朝廷就算彻底的收复了辽东的控制。
“漠西蒙古确实是个心头之患,一日不除掉他们,西北难安。”
相比起现在女真这只死老鼠,漠西蒙古对朝廷的威胁更大,他们的实力也更强。
收复辽沈之后,到时只需要三千轻骑,就能把女真赶过黑龙江北,终身不敢回头。但是漠西蒙古还没有见识到大汉的军威,不集中全力打这一仗,就无法威服他们。
“还是老办法,收复辽沈之后,就调蒙古诸侯西征,让他们冲锋打前阵,到时把建州镇也调去。”驱虎吞狼,这一招刘钧已经越用越熟练了。(未完待续。。。)
'正文 第603章 大宁'
嫩江、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东北最重要的几条河流。。。如今除了小兴安岭外的黑龙江流域,其实松嫩平原、三江平原都为大汉所有,更南面的辽河平原更是完全为大汉所控制。
面对蒙古骑兵的席卷扫荡,多尔衮龟缩在冰天雪地的小兴安岭北面黑龙江畔,根本不敢回头。
蒙古诸侯先下辽阳,继而再下沈阳,松花江、乌苏里江等部的女真人纷纷臣服归降。尤其是在乌苏里江一带,这里的女真人本就不是建州女真,也是近些年才被建州女真所征服,在当年楚军东征时,就有不少靠南边的女真部落归附,如今更是纷纷投降归附。
大汉朝廷适时的给蒙古诸侯下旨,停止扫荡,接受诸部臣服,派驻汉军进驻。
于是,在大兴安岭东面小兴安岭南面的兴安省与辽北省后,朝廷又在辽北东面的松花江南在设立了吉林省,江北设立了黑龙江省,又在乌苏里江东面设立了海西省。
一时之间,东北各部臣服,除了小兴安岭北面的黑龙江中上游还盘踞着建州女真残部,现在东北已经拿下。
此时的辽东,真正开发起来的也就是辽河平原,嫩江、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这些流域都是还未开化的蛮荒地代,冰天雪地的极北之处。人烟稀少,生存艰难,因此大汉在辽东的核心还是在辽河平原。更北的地方,虽然已经拿下,还分设诸省,但想要将之开发成辽河平原一样,却还需要数十年甚至百年之功。
对于臣服的关外各部,朝廷直接一道南迁令,将他们迁到辽东辽西打散安置。吉林、辽北、黑龙江、海西四省,本就人口稀少,如今一下子成了无人区。
对于这样一道命令,若是满清下达的命令。诸部肯定还敢于银谏,可是如今满清败走小兴安岭北黑龙江畔,大汉驱使着蒙古铁骑四处扫荡,即便是过去那些跟对满清说不的部落首领们。如今也都变得终日惶惶如丧家之犬。
面对着大汉天子的圣旨,他们连点反抗的勇气都提不起来。
一开始时,还有几个不知天高地厚的部落首领犹豫了一下,结果蒙古骑兵便大举杀至,一下子就将这几个部落连根拔起。不论男女老少都被抓去做了奴隶。
经此一番杀鸡儆猴之后,再没人敢犹豫了。也不管天寒地冻,居住在广袤的东北各地的部族纷纷拖家带口,举族南下,听候大汉官员的指派,安置到指定地方。
原本经过这几年反复战争,和满清的北迁,空旷起来的辽河流域,一下子又热闹了起来。
眼下,已经到了龙汉元年的年底。许多部族还在南迁的路上。冰天雪地里的大迁移,艰难无比,可无人敢抗拒。
大宁城。
辽北省北部城堡,这里东邻兴安省,北接黑龙江省,三省交汇之地。因为在明朝时曾在此设大宁都司,因此大汉在此修筑城堡后,取名大宁。
这片地区在明时,曾经是兀良哈三卫的地盘,曾归属奴儿干都司的管辖。
这里距离楚虎儿在骆驼河的采邑并不远。也是距离他采邑最近的一座汉人屯驻重兵的城堡。这里驻着一支汉军精锐,紧依着嫩江而建,棱形城堡,筑有炮台。架设许多火炮。这座城堡,也联通着一条重要的驿路兵站。
城堡同时还是周边百里最大的一处集市商站,里面有许多商铺。
楚虎儿在攻下沈阳后,回到了自己的采邑,他的族人也都到了采邑。不过骆驼河边的采邑一无所有,全部得从零开始。
他和自己的几位侄儿赶路来到这里。准备从这里采购采邑需要的物资。
大宁城早在攻破科尔沁之后就开始修建,经过抢修赶建,如今已经是初具规模,充满棱角的堡垒,城外的壕沟、斜形坡道,吊桥一应俱全。
棱堡上的炮台架设着一门门大炮,城堡最高处飘扬着大汉的龙旗。
虽然北面还有一个黑龙江省,不过眼下这座城堡,却算的上是大汉驻扎在东北北部的军事重镇。。。
“叔,这里看起来比辽沈差远了。”曾经去过赤峰和朝阳、辽阳、辽阳等地的侄子说道。
大宁城毕竟是新修不久,坚固的防御外壳内,是很简陋的街道。城堡中的道路没有铺石板,冻的坚硬的泥土地上,充满着牛马粪便的味道。
“这里毕竟是北国,短短时间,就有如此规模,已经非常不错了。”楚虎儿却是有些羡慕的道,他得到采邑封地时,这里还没开始建造呢。
自己的采邑现在还只有一片帐篷,什么都没有,这里却已经有一座如此坚固的城堡了。若是自己也能有一座城堡就好了,哪怕小点也非常好了。
城堡里除了许多驻扎的汉军外,还有不少的汉商,在街道上走动的更多的则是和他一样的蒙古封臣们。这些人多是跟他一样分封在附近的骑士和武士们,要建设采邑,自然就得到这里来采购各种物资。
不过看着大量的骑士、武士们涌进来采购,楚虎儿估计这里的东西不会便宜。他一边牵着马往前走,一边默默盘算着自己要购买的东西,以及这些东西的价格。
女真人投降的太快了,辽阳一破,沈阳更是毫无抵抗。女真人降的倒痛快,可却让准备大抢特抢的蒙古诸侯和贵族们很是失望。朝廷接受女真人的投降后,便不许蒙古人再抢掠他们,楚虎儿在之前也抢夺了不少,可结束的太快,让他觉得美中不足。
楚虎儿已经把兄弟子侄们都接到自己的采邑,一大家子人也有五十余口,但是对于那大片的采邑来说,人还是太少了。
这点人,选出自己的五个扈从还行,可若还要选出五十个民兵就不够了。听说明年朝廷要征讨漠西诸部,到时他做为皇帝册封的骑士,得带上自己的扈从和民兵从征。
按要求,他需要提供五个扈从和五十个民兵。若是到时无法提供足够的扈从和民兵,以及为自己的扈从和民兵准备好马匹装备。他这个骑士可能会被罚,甚至可能被削爵。
辛苦挣下来的爵位和采邑,楚虎儿可不愿意再失去。
为了保住自己的爵位和采邑,他现在必须做到两件事情。第一,选出扈从和组建民兵队,第二,为他们提供装备。
幸好在之前的辽东扫荡之中,抢到了不少的女真俘虏。加上自己家族的五十余人。勉强能凑起五个扈从和五十个民兵。
但要为他们提供装备,却肯定不会便宜。
不过不管怎么说,如今这日子肯定也比过去强上千百倍。不管装备得花费多少钱,他都得出这笔钱,尽快把自己的民兵队拉起来。
这么想着后,他便越发坚定自己的想法,也不再肉疼要装备这支队伍的花费了。他牵着战马,左右观望起沿街的商铺来。
大宁城堡虽然是新建城堡,但城堡内规划的还是不错的,城堡内还有一座内堡。外堡则是市场,笔直的街道两侧,是一间间商铺。
“骑士老爷,要刀剑不,我们这里有最好的刀剑,价格公道,物美价廉。”
街边,一家门前挂着刀剑标志的店铺前,一名伙计热情的招呼着。这是一个蒙古孩童,估计也就十一二岁。
“嗯。带我看看。”楚虎儿点了点头,停下脚步,准备进店看看。
“骑士老爷,您是要为自己的民兵选武器吗?”小伙计一边往里请人。一面主动问道。这几天,大量的蒙古人涌入城堡里来,许多人都是在为自己的民兵队购买装备。
“嗯。”楚虎儿点了下头。
他来时早就想好了,给自己的民兵队的装备配制,一人一张弓肯定是要的,另外一人还得有一长一短两把刀。还得一支长矛,最好是还得要有一件皮甲,或者一件索子甲。
他倒也曾想过给自己的民兵装备火枪或者骑铳,但那价格肯定很贵。
想到装备五十个民兵的花费,楚虎儿有些肉疼。可这也是他做为骑士的义务,不过想想明年会去西边做战,到时又能再抢一把,也许就能抢回更多来,他心里总算好了许多。
小伙计很殷勤,嘴皮子也很溜。引他们进店后,小跑着去禀报了一边正和另一伙蒙古人谈生意的大伙计。
大伙计连忙跟他们打了声招呼,然后让小伙计给他们泡茶,引他们先坐下。
楚虎儿发现这家店很大,生意也很火,店里有数伙人在谈生意,店里分工也很明确。几个伶俐的小伙计专门在外面招呼客人进店,店里则有大伙计专门跟客人介绍各种刀剑装备,柜台后还有掌柜的谈价,一边还有帐房收钱,后面则还有几名力工专门负责搬运货物。
他们旁边一个蒙古骑士正跟掌柜的讨价还价。
“太贵了,便宜一点,我买的多。”
那个掌柜的戴着顶熊皮帽子,两耳朵上还戴着狐狸耳套儿,身上穿着件熊皮袍子,一双手还套在皮手套里。
不过任那骑士怎么还价,掌柜的却是用那很顺溜的蒙古话毫不客气的回绝。
“不能再便宜了,我们这货千里迢迢从京师运过来的,一路上几千里路呢,运费就极高。更何况,你也看到了,我们这刀这剑,那都是上等货。你也看到了,这可不是什么一般的刀剑,都是钢刀钢剑,不是什么包钢,是全钢刀剑,千锤百锻而成,可斩金截铁,你也试过了,这样好的刀剑,不可能便宜的了。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是这理不?”
刀是好刀,剑也是好剑,但价格确实高出了这个骑士心里价位太多了。
“可一把刀二十块,太贵了。我在赤峰时,那里锋利的倭刀,一把才卖八块。”
掌柜的笑笑,“倭刀岂能跟我们的刀相比,先不说倭刀只是包钢锻打,而我们的却是全钢,况且我们的刀是千锻刀。”
“而且,这里可是大宁啊,距离赤峰都有数千里,千里迢迢贩运过来。岂能一样。”
不管那骑士如何讨价还价,掌柜的根本不肯降价。
楚虎儿听到二十块一把刀时,也不由的大吃一惊,一把刀三斤左右。居然要二十块银元。如果他要给自己的民兵每人装备一把,岂不是光买刀就得一千块。
他找伙计要来一把掌柜所说的全钢刀,这刀是苗刀式样,这刀修长似禾苗,总长五尺、刀长三尺八寸、刀柄一尺二寸。兼集中了刀、枪两种兵器的特点,既能当枪使,又能当刀用,既可单手握把,又可双手执柄。
刀一出鞘,光华耀眼,握在手里,感受了一下。楚虎儿估计这刀得有三斤多,伙计给他拿来一根粗铁丝。
“伤到刀怎么办?”
“没事,你尽管砍。若是砍不断或者伤到刀,那是我们的刀不好,跟你无关。”
听到伙计如此自信,楚虎儿握着刀斩了下去。
刀光一闪,比稻草芯还粗的铁丝直接断为两截,楚虎儿提起刀仔细观看刀刃,却发现丝毫未损,他心里不由大为惊讶。
他看了伙计一眼,伙计笑着让他继续。
他连连挥刀,依然是刀过铁断。
“我能砍木头桩子吗?”楚虎儿虽然平时喜欢用战斧。但也懂刀。他知道有时刀能砍铁丝不代表就好用,砍木头桩子其实更能考验一把刀的锋利。
伙计将他带到门外。
楚虎儿先砍湿木桩,再砍干木桩,不管砍哪种。都非常锋利。
又在雪地里挥砍了一会,楚虎儿真的爱上这刀了,果然好刀。
不过就是价格太高。
“掌柜的,我如果买五十把,能不能便宜一些。”楚虎儿问。
掌柜的双手笼起,闻言笑眯眯的道。“如果买五十把,我给你一个九八折,你给九百八十块就好。”
这等于买五十把付四十九把的钱,送了一把。可楚虎儿却只是皱着眉头,还是太贵了。
他此前在攻打科尔沁以及辽沈的时候,确实收获颇丰,可光买刀就得花一千,还是难以接受。
“我先去别处看看其它要买的东西。”楚虎儿爱不释手的放下刀。
掌柜的也不在意,“没事,一会再来。”
出了店,楚虎儿的侄子忍不住道,“叔,那刀真好。”
“是很好,可也很贵。”
“一分钱一分货嘛。”侄儿恋恋不舍。
城中各家店转了一圈下来,楚虎儿发现各种物价有些高的惊人,不论是刀剑还是皮甲索子甲都很贵,连长矛也一样死贵,弓箭也贵。至于火铳,更贵。
而牛羊牲畜、毛皮药材这些,却又极便宜。
来的时候,楚虎儿带了不少的皮子过来,但各家的收购价远比他预料的低的多。他手上虽然也还有不少银元券,但买不到他预期的那些装备。
“实在不行,咱们卖掉点奴隶。”
楚虎儿手里奴隶不少,得到骑士封爵后,几次作战抢到分到的奴隶,他都没舍得卖全都留下来带回了采邑。
“我们也没多少奴隶,还指望着这些奴隶里凑一队民兵,指望着他们帮忙放牧。”
“我们把青壮的留下,那些老弱女子都先卖了。总得先凑齐装备再说,要不明年奉诏西征,咱们可耽误不起。”
各种牛羊的收购价都很低,唯独奴隶价高。一个青壮奴隶都能一百多,哪怕是个青壮女子也超过百块。
若是把家里那些青壮男子以外的女真奴隶都卖了,估计能卖不少,再把自己的积攒的那些金银首饰等卖了,然后加上手里攒的银元券,足够把五十个民兵的装备添置起来。不过那种全钢的二十块苗刀是买不起了,买普通点的够了。
购买好民兵装备好,还能剩下一些钱,可以购买一些帐篷、粮食以及一些牛崽羊羔。
一想到,好不容易积攒的这些钱财奴隶都要花光,楚虎儿不由的心疼。
不过他最终还是咬牙决定了,只能期望购买好装备后,抓紧时间把这队民兵训练起来,然后明年去漠西抢够本。
好在自己和兄弟子侄们都已经有了齐整的装备,这次不需要再高价额外置办了。
“叔,现在奴隶真他娘的贵,咱们下次去西征,一定得多抢些奴隶”
牛马都不如奴隶值钱,一把上好苗刀二十块银元,朝廷给的首级赏赐也就这个价。一个首级刚够换把刀,但如果是把俘虏带来卖,在这里一个青壮的奴隶,却能卖出一百多块,都是六七倍的首级赏赐了。
这个帐很好算,楚虎儿也早在心里想好了,明年西征,一定得多抢些俘虏。牛马骆驼这些都不值钱,唯有奴隶最值钱。
现在大宁城里,一匹战马才值三十块银元,若是一匹普通的马,更是才值十几块,连把刀都换不到,牛羊更是便宜。
大宁城里各种商品都有的买,但就是很贵。
“这次咱们把那些年青的女奴隶也都先卖了。”楚虎儿决定。
几个侄子都有些不舍,帐篷里有个女奴隶,也能暖个床什么的。
“等咱们下次西征,你们还怕抢不到女人么。再说,若是我们训练好民兵,下次咱们西征时若能立下功劳,到时说不得还能送你们去京师学习汉人礼仪文化,甚至能娶个汉人女子回来呢。”
听楚虎儿这么一说,几个年青的侄子终于愿意把自己帐里的女奴隶给拿来卖了。(未完待续。)
'正文 第604章 巴伐利亚玫瑰'
过了腊月十五后,年味越来越浓。←,
往年这个时候,各衙门已经差不多选定日子封印放假了,但是今年,年底这些天却是最忙碌的时候。不但不能早早的封印放假,而且连周六周日的双休沐也暂时取消了,各衙都在加班加点。
好在皇上已经宣布,年底这个月除了是双俸外,还另有凭考核功绩发年终绩效奖。此外,周末的加班也会补加班费,还是双倍的薪水。
刚刚被敲了一大棒子,不少官吏去锦衣卫喝过茶,因此现在皇帝要加班,又给奖金又给加班费的,大家倒没人敢有异议,全都埋头老实的加班。
到了周六,各部衙照常上班,但刘钧一早起来,看了下台历,见已经是周六了,便很不负责的扔下了手里堆积待处理的事务。
皇帝不让百官休息,自己却准备照常双休。
总有处理不完的国事政务,就算宵衣旰食也一样干不完。刘钧也算是想通了,自己不能做崇祯皇帝,就算呕心沥血,也干不完。
皇帝得提纲掣领,把握大方向就行,不能事无巨细,那样就算是诸葛亮这样的聪明人物,也总会有累死的一天。
当皇帝,得学会放权。刘钧觉得治国就跟管理一个公司一样,当皇帝,应当是当董事长而不是当总经理。
日常政务,应当交给内阁处置,军务方面,由枢密院和兵部处理。司法监督事务,有外三法司和内法司厂卫分管。财税审计,则有民务、财务、税务和审计诸司、署。
让通政司和司礼监筛选所有的奏章,分出轻重缓急,不同类别的奏报先转呈给不同的部门处理,最后再由内阁拿出意见,然后其中比较重要事务,才交给皇帝来拍板,一般的事务。则由内阁直接处理就好。
外面阳光正好,刘钧便干脆换了身便服,道袍加生巾,便是个寻常士子打扮。刘钧招呼了几名御前侍卫。也都换了便装,便出了宫。
早有锦衣卫和东厂的密探远远的在四周,倒也不用担忧安全问题。
刘钧漫步在前门大街上,立即便成了普通的士子。如今京师里,如他这般的士子过万。真如过江之鲫。参与赶考的举子,还有那些乡试中没能中举,但却在随后的考试中获得同举人头衔的士子,也差不多都先后到了京师。
京师大学堂是正月中旬开学,因此他们也都年前赶到京师,准备明年开学。
此外,京师明年还会有好几所大学开学,北京国子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这两所大学。师范大学是专门培养中学老师的学校,而国子监大学,如今已经成了一所专科学院。既有专门招收蒙古等族贵族子弟的学院,也有专门从官员子弟中招收学员,为这些考不上举人进士的官吏子弟,专门开班教授财会等班,也算是给官员们的一个福利,让他们的子弟能有机会学个一技之长,拿一张高级文凭,有个进身之路。
刘钧最近经常出宫逛京师。对于京师也算是相当熟络。
他也没骑马,也不乘车,直接悠闲的在京师的前门大街一侧的人行道上漫步。走了一段路,他便拐走了前门大街的一条横街内。这条街道也得益于前门大街的繁华,如今也渐被带动起来,许多商家开始租赁横街的门面,开设了许多店铺。
各种招牌幌子五颜六色。
刘钧熟门熟路的直接往一家店铺走去。
推开门帘,门上的铃铛响起。
“欢迎光临!”
一个好听的声音响起来,带着点异域风情的味道。
金发碧眼的丽娜微笑着上前。“好多天没见到你了。”
刘钧选了常坐的那个位置,“嗯,周末才有空来。”
“要点什么?”丽娜问。
“还是老样子吧。”
“那就是巴伐利亚炭烤猪脚、白香肠加黑啤酒?”
“看来你没忘记。”
“你可是我们店里的老顾客了,我怎么可能忘记。”丽娜笑着道。对于刘钧这个熟客,丽娜总觉得很亲切,因为这个顾客虽然是一个汉人,但却能说一口很标准的德语,这可是相当罕见的。尤其对方还是一名高大俊朗的大汉帝国举人老爷。
丽娜是一名来自德国的女子,一名少妇。她家在巴伐利亚,三年前与未婚夫刚订婚,结果未婚夫就被征召入伍,后来未婚夫退伍回来,却又跟随战友去做了雇佣兵。他希望趁着年轻,能多赚点钱。特别是希望能够攒笔钱,然后搬去新大陆,远离战火纷飞的德国。
未婚夫先是去了荷兰,后来又去了美洲,再后来又到了东印度群岛。
一年前,未婚夫寄信给她,说他们与东方的明帝国交战,自己战败被俘,但因祸得福。他加入了那个东方帝国的军中,跟随东方帝国皇帝的儿子。那名侯爷十分大方,他们待遇极好。
他还在信中说起东方帝国的种种富裕,他随信寄去了一些黄金,希望她能坐商船来到东方的明帝国,与他团聚。
几经考虑后,最后丽娜带着行李,乘着一艘荷兰人的商船远航来到东方。
她先到了东印度的巴达维亚,然后再坐船到了新加坡,据说这个不大的岛是那位明帝国侯爵的封地。从那里,她坐上了一艘明帝国的商船,一路北上,先到达了澳门,然后又转到广州。
可等她千辛万苦到达了这个东方国度时,才得知自己的未婚夫已经在一次作战中阵亡了。
而明帝国此时也已经换了主人,自己未婚夫曾经效力的那位侯爵如今开创了一个新的王朝,叫做神圣大汉帝国。
得知这个消息时,她差点昏倒。
未婚夫死了,这个陌生的国度里她举目无亲。当得知未婚夫葬在北京时,她坐船北上去见他最后一面。
这个万里寻夫的德国女子的事迹,被军中的一些欧洲士兵们传播开来。刘钧意外的知晓这个消息后,主动派人接她进京。
她终于见到了未婚夫的墓地,还得知未婚夫的灵位还被供在英烈寺中纪念。大汉的皇帝不但派人把她接到京师,还将她未婚夫的抚恤金和遗留财产,都转交给了她。
丽娜最终还是留在了大汉。没有选择再返回欧洲。
她被安置在汉军的军人服务社里工作,在那里工作了半年多后,聪明的她很快学会了汉语,在北京安定下来。
后来她发现京师的欧洲人很多。其中还有大量德国籍的,其中既有加入汉军的德国前佣兵,也有许多传教士,以及许多工匠等等。
尤其是北京城,金眼碧眼的西夷极多。
后来有一个在京城开店的德国同乡准备把店出售。他准备做其它的生意,丽娜用未婚夫的遗产和抚恤金,把这家店盘了下来。
她把这家店改成一家专门做德国菜的饭馆,慢慢做下来,生意居然不错。
刘钧也是偶然发现了这家店,然后又知道这位老板娘的经历,这家店里的菜确实不错,尤其是其中的德国猪脚和香肠以及啤酒,更是招牌。
老板娘丽娜亲自为刘钧做好了菜端上来。
德国猪脚自然不是从德国进口的猪脚,而是老板娘丽娜用德国的做法制作的。这个猪脚选用的是脂肪较厚的猪后小腿。经盐腌制后用炭烤,并佐以酸菜,相当美味。
这也是店里的招牌菜之一,除了炭烤,还可以水煮。一般来说,在德国,猪脚是南烤北煮。不过在这个店里,炭烤水煮都有。就如她们家的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