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称雄-第2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这并不能说,朝廷就可能继续向东进攻。

  他看着有些失望的曹端,笑笑,“你也别急,辽东又没长脚,今年不打,我们可以明年打。”

  晚一年打,形势并不会变坏,只会变的对大汉越有利。

  到明年,女真的实力只会越弱,大汉的实力只会越强。

  况且蒙古诸部新降,总得先稳一稳。

  多尔衮这个时候迁都黑龙江,避而不战,明显是有保全实力的意思。汉军眼下不可能一路追杀到黑龙江去,那么既然无法消灭清军的主力,就没必要强行去打辽沈。

  待好好准备上一年,明年万事俱备后再打不迟。(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访问http://


'正文 第564章 骑士'

  楚虎大步走来,一路所过之处,人们纷纷让路。

  他似乎有股子无言的威慑力,让人自动避让。

  “好一条大汉!”

  一排凉帐下摆着长长的桌案,一众身着红蓝相间的大汉军官们正坐在那里,他们也看到了楚虎过来。

  楚虎确实当得他们称赞,他起码两米的身高,如黑熊般的大块头,剃着一个锃亮的大光头,身上披着一件索子甲,腰上挎着腰刀,背上还插着两把双刃大斧,一看就是大汉出品的。

  不过最引人注目的不仅是他的巨大块头,而是此时他的两只大手上,一只手抓着一大把头发。

  不仅仅是头发,每把头发下,都连着一颗人头。

  血迹未干的人头,他就好像从地里刚拔回了一大串土豆似的,就这样一手拎一串。身上的铁甲,背上的斧头,都还沾着血迹。

  楚虎大步走到了帐下案前。

  他站在那里迟疑了一会,然后扬了扬手里的两大串人头。

  左边十三个,右边十二个,刘牧之已经暗暗的数了一下,他心里惊讶,莫非这些人头都是这个大汉一人所斩获?

  楚虎站在那里,举起两手的人头,又不知道说什么。

  他不会汉话。

  这个时候,刘牧之主动的起身,向楚虎道用流利的蒙古话问道,“请问勇士如何称呼,哪个部族的。”

  楚虎正在不知道该如何与汉人交流,却不料他们说这么流利的蒙语,当下长松一口气。

  “我叫楚琥儿,土默特部的。”

  “原来是土默特部的勇士,但不知是东土默特还是西土默特?”

  土默特的历史很悠久,据说他们祖上是鲜卑拓跋,最初是鲜卑族,唐代又称其为木马突厥,也称都播,辽金为阻卜。到了元代时他们已经是蒙古族了。

  其实这也很正常,草原上的游牧部族就是如此,经常战争兼并。但万变不离其宗,鲜卑拓跋。人称东夷,也称索虏,他们是梳辨子的人胡人。

  从元朝开始,由蒙古人统治,渐成为蒙古人的一支。不论是说话还是生活习惯都与蒙古人一样。

  总的来说,他们都是鲜卑拓跋的后裔,蒙古时称为秃巴思,蒙古人称为林木中人,曾抵抗过成吉思汗后被征服,成为蒙古人。

  土默特人归附蒙古后,在大蒙古帝国时受命镇守过阿尔泰山12关口,被叫做“十二土默特”;15世纪开始徙牧于阴山和土默川富饶的土地,成为赫赫有名的蒙古右翼土默特万户。

  自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以来,实行领地分封制度。由黄金家族或成吉思汗所封功臣兼任万户长、千户长及各地方官员。在这个动荡时期,东部蒙古各部经过联合形成六大部落集团,并分为左、右翼。在16世纪初,左翼蒙古由察哈尔、喀尔喀、兀良哈部构成,右翼蒙古由土默特、鄂尔多斯、永谢布部构成。

  到达延汗中兴,统一东部蒙古各部后,达延汗将左、右翼六个万户除兀良哈万户之外的五个万户分封给了自己的子孙。其中把右翼的土默特部分封给四子阿尔苏博罗特。

  到百余年前,达延汗逝世后仅两年,他的儿子继承汗位仅两年也去世,因此由长孙继位。当时依照蒙古传统。各部对牧地和部众又进行了一次财产和土地的分封,当时年仅13岁的巴尔斯博罗特次子阿勒坦,也就是新任大汗,北元博迪阿拉克汗的弟弟。分得了土默特万户的大部份,成为土默特万户的最高首领。

  阿勒坦,也就是后来的俺答汗。

  俺答汗是达延汗的孙子,也是蒙古中有名的首领。他在明朝嘉靖年间崛起,其部落初期游牧于今内蒙古********一带,后逐渐强盛。并且把宗主察哈尔给赶到了辽东,他成为了右翼蒙古的首领,控制范围东起宣化、大同以北,西至河套,北抵戈壁沙漠,南临长城。后他为开辟牧场,又征服青海,甚至一度用兵西藏。

  还曾兵临北京城下,迫明朝开放贸易,明朝被迫开放宣府、大同等地与蒙古进行马匹交易。几次战和之后,明朝册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开放十一处边界贸易口岸。

  俺答汗之后,其妻三娘子主政蒙古右翼三十年,约束蒙古各部,保持了与明朝的和平通贡互市关系。

  俺达汗时,右翼土默特俺答汗的势力迅速壮大,在东边,是朵颜兀良哈人的牧地。当时,左翼的察哈尔部南下控制了兀良哈人的北部诸部时,俺答汗便争夺了兀良哈人南面诸部的控制权。

  当时为了管理控制的这些兀良哈部,俺答汗便派自己的长子辛爱黄台吉携其子孙,率部份土默特部众,从土默川地区向东迁徙,到达宣府边外、独石、蓟州的满套儿一带,与东南部兀良哈人共同驻牧。

  后来俺答汗去世,辛爱黄台吉返回呼合浩特继承汗号和顺义王位,并继娶三娘子。他在东土默特的领地则由其子噶尔图统领,并继续同兀良哈人驻牧一场。

  等到了林丹汗时代,左翼察哈尔重新强大起来,林丹汗图谋效仿当年达延汗,重新一统蒙古各部,他一面不肯向后金臣服,一面又对东土默特发动兼并战争。

  这场战争,最终东土默特部战败,战败后,东土默特部族在噶尔图之子鄂木布楚琥儿的率领下,归附了后金。他们归附后金后,从原驻地满套儿东迁,一直迁到了如今辽阳的朝阳一带游牧。

  他们到了朝阳一带后,继续与兀良哈密切接触,有了更紧密的联姻关系,兀良哈人也成为黄金家族的塔布囊,也就是驸马。

  后金天聪九年,后金封鄂木布楚琥儿为札萨克,将他的部众和驻牧之地编为了土默特右翼旗,而与东土默特联姻的塔布囊兀良哈人莽古尔岱,他的部众在后金时迁居到了朝阳附近的阜新一带,并统领了土默特部中的蒙古勒津蒙古人,到后金天聪三年。莽古尔岱的孙子善巴率部归附后金,后金便将善巴部众编为土默特左翼旗,封他为札萨克。

  因此,东土默特部就形成了黄金家族台吉和兀良哈“塔布囊”异姓同牧的局面。

  俺答汗所在的呼和号特本部。被称为西土默特,当年俺答汗强大时,曾经仿元大都和北京城,在大青山以南和大小黑河之间,建造了一座草原之城。库库和屯,意为青色之城。此后,他还续建了长达二十里的外城,并兴办草原手工制造业,使城市人口逐年增多,这座草原城市具备了更大的规模。

  在此后的近百年时间里,这里都极为繁华。

  不过俺答汗之后,风水轮流转,到林丹汗时,被赶到辽东去的察哈尔部又杀了回来。他们击败了东土默特后。一路向右翼蒙古地区进发,先后击败喀喇沁、土默特等部,占据********,控制了右翼蒙古广大地区。当时土默特博硕克图汗(阿勒坦汗四世孙)逃至鄂尔多斯,并于次年去世。其部众不愿受林丹汗奴役,四处逃亡,土默特部处于分崩离析状态。

  后金西征察哈尔后,认识到西土默特地区的战略位置重要性,明白这里可以北控漠北、漠西,统御蒙古。南还可以逐鹿中原进攻明朝,同时土默特也是当时蒙古的大部落,尤其拥有极强的威望,仅次于宗主部察哈尔。因此便一直留守大将驻守。

  黄台吉改后金为清后,女真便把西土默特部剩下的牧民丁口,分作左右两翼,每翼一旗,并任命了两个新的旗主。只是这两个旗主却不是俺答汗的后裔,以此铲除黄金家族对土默特的统治权。

  如今的土默特。分为东西两大部,东部土默特从辽西北部再往北迁,在漠南省内。而西土默特,在山西省的北面的绥远省内。

  可不管是东土默特的两翼旗还是西土默特的两翼旗,经历了蒙古左右两翼的内战,以及女真人的打压后,他们不断人口锐喊,牧场缩减,地盘也不断的被压缩,实力大降。

  原先女真把察哈尔迁到大同北,分封四旗,现在大汉的察哈尔八郡所分封的领地,其实都是过去土默特的地盘。

  现在的土默特分为东西两部,各分划了六个郡,共分封了四位伯爵,以及一大群的子爵男爵等。

  因此楚虎光说一个土默特,根本让人分不清楚。

  “东土默特部左翼前旗。”楚虎说道。

  刘牧之马上就明白了,东土默特左翼,就是原来的黄金家族的塔布囊兀良哈人莽古尔岱的部族了。

  仔细说起来,东土默特左翼,其实不是土默特人,他们是兀良哈人,只能说是土默特人的姻亲。

  而且大汉对蒙古各部是分封细分,东西土默特原来的各两翼旗,如今成了各六郡,实际是从四旗分成了十二旗,稀释了三倍了。

  不过现在大汉不称蒙古各部为盟旗,而称为州郡,并隶属于各省下。

  东土默特左翼前旗,实际上就是漠南省宜民府,同时也是漠南省武安州沃野郡。

  一个地方,却有两套管理制度,一套是中央朝廷,一套是封建诸侯领。但不管是朝廷设立的府县还是朝廷册封的诸侯领地,名字都不再有部族名字。

  东西土默特四翼十二旗,全都改成了如武安州沃野郡这样的名字,从表面上根本看不出半点他们之间的联系。

  这也是朝廷有意为之,先把各部细细拆分,然后打乱的分封到各处,再逐渐淡化他们之间的联系,最后使他们成为完全陌生的两块领地,而不再是一个部族下的两个分部落。

  “楚虎勇士,这些都是你的斩获吗?”

  “是的,汉族的大人,这都是楚虎亲自斩杀的科尔沁人,一共二十五个。”楚虎洋洋得意的将两只手中的人头高高举起,二十多颗人头,在他手里轻飘飘的似没半点重量。

  一名军士长上前仔细打量了一遍。

  “都是青壮。”

  楚虎儿却是嚷道,“这些都是我亲手斩杀的科尔沁人,他们全都是凶恶的战士,但都被更勇猛的楚虎儿斩杀了。”

  “汉皇承诺每个叛军人头能换十块银元,还作不作数?”

  “大汉皇圣皇帝金口玉言,当然算数。这里二十五个人头,马上给你二百五十个银元。”刘牧之立即道。

  “不,不,不,汉族将军,我不需要银元。”

  刘牧之有些小意外,“大汉天子说给就一定会给。”

  “是这样的,我想用人头换点其它的东西。”楚虎儿道。

  “那没问题,我们这里有各式商货,茶叶、烟草、烈酒、甚至是盐、粮、武器等都有,你想换什么,我推荐你其实直接先领了赏赐,然后再用钱去购买,更方便些。”

  “哦,大人,你没明白我的意思,我不要钱,也不要茶叶烟酒,我要用这二十五个人头,换一个爵位。”

  “人头换爵位?”刘牧之惊讶了一下。

  “怎么,不行吗?我可是东土默特左翼最勇猛的战士,一人砍下了二十五个科尔沁战士。难道我还算不是勇猛的战士?我希望能用这些人头,换一个骑士的爵位。”

  说到后面,见刘牧之没什么反应,又道,“实在不行,换一个武士爵位也行。”

  刘牧之这时已经回过神来。

  他笑了笑,“你真想以军功人头换取爵位?我可得告诉你,这武士和骑士虽然也称为爵位,但其并非诸侯领主,就算封爵,朝廷也不能给你划分封地。”

  封给蒙古诸侯的爵位,自侯爵开始,有开国郡侯、开国县侯、开国县伯、开国县子和开国县男,以及勋爵六级。

  其中侯伯子男勋都能称为领主,能得到朝廷赐封的一块领地,但勋爵只能得到一块封地。侯伯子男勋等称为诸侯,他们对自己的领地内拥有很大的权利,如拥有大部份的行政司法军事和财政权,能拥有爵位规定数量内的卫队,领地内的税收能得到三分之一等。

  骑士和武士爵位,其实是后来新增设的,算是补充。

  他们甚至不能算爵位,只能说是勋位。

  他们拥有的是勋地,也称为骑士领或武士领,相当于地主,但对土地上的百姓,没有行政司法税收等权。(未完待续。)


'正文 第565章 采邑'

  楚虎希望以自己的战功换成勋封,刘牧之表面上很是为难,其实心里很高兴。

  朝廷现在在草原推行分封制,其实就是变种的羁糜、土司制度。虽然朝廷一面在西南大力改土归流,现在又在草原搞分封,有些自相矛盾。

  但刘牧之却是对皇帝的意图把握的很准的,正所谓因势利导,不同的情况下就得有不同的策略。西南改土归流,那是因为自唐宋以来,不断的在西南推行羁縻制度,中原王朝与西南的那些部族蛮夷,其实大义名份早定。

  加之各朝不断的向西南移民,导致中原朝廷在西南的势力不断的加强。到了明代,西南屡屡土司叛乱,正是因为中央朝廷和地方土司之间利益冲突加剧的结果。

  虽然明朝的土司叛乱,也大大削弱了明廷在西南的实力,但另一方面,更削弱了西南土司的实力。一个又一个的大土司被平定,被改土归流,朝廷不断的设州置县,驻军屯田,进一步的在挤压着这些土司部落的生存空间。

  当大汉朝一立,大军南下,西南仅存的那些小部族虽然反了,可也折腾不起什么浪花来了。西南改土归流,这是大势所趋。尤其是刘钧还通过分化拉拢,一面打击土司上层贵族头人,一面却又大大拉拢下层的部民,更使得土司们的溃败不可阻挡。

  但北方的形势又不一样。

  中原王朝与草原部族可以说是一直在争斗,中原王朝虽屡屡击败过草原部族,但草原部族也数次南下入主中原。

  双方之间斗的你死我活,尤其是草原特殊的环境,使得草原南下还能建立王朝,占据中原。但中原汉人,哪怕是汉武大帝唐太宗等雄主,也只能是击败草原部族,然后实行简单羁糜制度,根本无法真正在这块草原上实行统治。

  蒙古人曾经占据了中原。还建立过元朝,被明推翻后,几百年来,虽然内乱不断。分崩离兮,但依然拥有极强的实力。

  汉武帝汉太宗明成祖等人用过的武力征服的方法,事后都证明难以达到根治的效果,只能管的了一时,管不了一世。

  刘钧不想费心劳力的再来一遍。

  唐宋等朝对西南蛮夷的羁糜制成功了。一步步的终究同化了这些地区,最终掌控了主导地位,但草原不同,不能用对付西南夷的方法对付草原北虏。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刘钧最终结合了中国历朝历代,包括后来的清朝的策略,以及参考了殖民时代各国的一些殖民策略,才有了现在的这个分封诸侯策略。

  分封,是一种妥协。

  但不是消极的妥协,虽然给予了蒙古各部很大的权力。但同时也提出了义务,做出了约束规范。

  刘钧觉得,与其去追寻那种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武力征服草原,还不如用这种更长远的方法。

  其实宋时对辽夏金蒙古等的岁币,也是一种妥协。承认了这些胡人对疆土的实际控制权,双方不再是不死不休的战争局面。尤其是宋辽之时,檀渊之盟后,长达百年的太平,才有了宋的空前富裕。

  刘钧当然不可能会给蒙古人岁币,但这从侧面反映。其实就算是胡人,也不一定就想着整天打仗的。

  以往更多的草原人入侵,也多是因为北方受灾,或者中原混乱之时。让对方有了可乘之机。

  分封,就是明确了双方的关系,确立一个稳固的双方关系,不再有互相侵犯吞并的战争威胁。

  同时,分封的基础上,才会有开放的贸易。才会有互取所需,各取所利。

  而分封,不是简单的册封,省府和州郡并行体制下,让朝廷能更好的控制草原这只巨兽。

  这其实也就是换位思考,总得给人留下余地。

  如果仅仅是站在汉的角度,仅是想着如何击败蒙古人,如何征服他们,那么草原人自然不干。哪怕他们现在四分五裂,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这是不能持久的事情。

  现在搞分封,就不是吞并而是合作,是双赢互利。

  不过就算分封,大汉也不是说想封就封的,草原是属于蒙古各部的,在此之前,各部就已经都有了界线范围。

  上次的分封,其实不过是大汉正式的确认了各部的界线范围而已。虽然从几十部中,分出了十三侯爵领,以及五十六伯爵领,还有数百上千的子男勋爵领,但其实总体上来说,原来的势力范围并未打破。

  侯爵都是那些原来的汗、大部族首领,伯爵等也都是那些汗和贝勒、台吉等的兄弟子侄,蒙古人自己也有这种重新分配部众和财产的传统,现在经大汉一分封,本质上部族里的土地、牲畜、部众,还是在部族内,不过是分给了些首领们的兄弟子侄而已。

  这样的再分配,他们是能接受的,至于各部再拿了部份土地划给了大汉天子,做为朝廷的直隶领地,他们也能接受,毕竟以后朝廷会在这些地方设立商站交易市场等,对他们来说也是大有好处的。

  刘钧又新设了骑士和武士两级勋,但这并不是要再大肆分封。

  草原都已经分封完了,都有了主人,刘钧不能再封了。他设立的这些骑士和武士,是为那些蒙古诸侯们准备的,他们以后可以给自己的儿子们再分封,只要报请朝廷后,就能给自己的儿子分封为骑士和武士,这样除了长子世袭爵位外,其它的儿子也能有爵位。

  当然,诸侯们分封自己的儿子骑士、武士,想要再给他们领地,那就得从自己的领地上划分,这样一来,也能变相的削弱下诸侯的实力。

  楚虎儿想获得勋爵,如果他是诸侯子弟,并不会太难。只要他的父兄向朝廷上道奏报,朝廷就可以下旨为他授勋。

  当然,按朝廷制度,这样的授爵,得交钱,且领地自己负责,朝廷不会发放俸禄。

  只有那种朝廷自己正式册封的诸侯,以及世袭的诸侯爵位,才能领俸禄。

  刘钧甚至还打算,以后那些诸侯子弟如果嫌骑士和武士爵位太低,也可以出钱升爵,多少钱就给他升一级,反正朝廷只负责给他们升,其余的待遇一概没有。

  甚至就是将来那些诸侯,也一样可以出钱升爵,到时明码标价,童叟无期。嫌男爵名头不够响?那向朝廷进贡一笔钱,朝廷可以考虑给你升个子爵。要是觉得子爵也不够响亮,还能给你升个伯爵,反正升了伯爵,你的领地也还是原来男爵的那一块,俸禄会加,但升爵的价钱绝对不低,那点加俸的钱,朝廷早百倍千倍赚回来了。

  不过楚琥儿不是贵族首领子弟。

  他只是一个东土默特左翼前旗的普通牧民,这次响应旗主的命令自备了马匹武器前来参加,一战砍了二十五个首级,他也想封个爵,拥有一块自己的领地。

  刘牧之想了想,这就有点小麻烦。他不是贵族子弟,那朝廷就无法直接给他授爵并赐他采邑了。

  不过也还是有解决方法的。

  刘牧之很快就针对楚虎的情况,想出了一个对策。

  第一个,朝廷赐封楚虎一个武士或者骑士勋衔,但只有衔头,却没有采邑。

  第二,则是朝廷在直隶领地上,给他封一块采邑。

  第三,朝廷在新打下来的哲里木盟十旗的地盘中,划出一块给楚虎做采邑。

  前者只是个空衔,后两者,则是实际授勋有采邑。但第二条不太可行,因为朝廷的直隶领地并不大,那些地方朝廷会用来屯兵移民,建设城堡、兵站等,不可能拿出来再封给蒙古人,那些领地可是好不容易从蒙古诸侯手里挤出来的。

  最后只剩下第三个了,从新打下来的地盘里,封一块给他。但这样一来,也同样有个问题,那就是楚虎就得脱离原来所在的东土默特左翼前旗,他以后就成了直隶朝廷的骑士了。

  或者,新打下来的地盘里,到时东土默特也肯定能分到一块,只要楚虎的旗主愿意将他授封为武士或者骑士,那他也能成为勋爵。

  不过,这样的可能性很低,地盘有限,各部首领就算从科尔沁这边拿到新封地,也肯定是分封给自己的兄弟子侄,岂会给一个外人。

  刘牧之心里更愿意朝廷在科尔沁等新打下来的土地上,直接封楚虎一块领地,这样他就不再是东土默特部落的贵族,而成了朝廷直隶的贵族了。

  但这得有个前提,就是楚虎自己愿意离开部落,且他的部落首领愿意放他离开。

  等刘牧之把这一切仔细的跟楚虎解说一遍后,这个巨人船的大汉,却毫不犹豫的道,“我要成为汉帝国的直封。”

  刘牧之有些意外。

  这时旁边一名参谋在旁边插问,“楚虎勇士,你原来在部族里是什么身份?”

  “阿勒巴图。”楚虎回道。

  听说是阿勒巴图,刘牧之等人稍松口气,他们就怕他是个奴隶,那就难办了。

  那名参谋接着问,“自由民还是属民?”(未完待续。)


'正文 第566章 我愿意'

  楚虎儿是东土默特部左翼前旗,他和本翼三旗的绝大多数牧民一样,并非土默特人,而是兀良哈人。如今的喀尔沁部族,其实也跟他们一样,打着黄金家族旗号的兀良哈人。

  明初,漠北蒙古分为三部,兀良哈、鞑靼、瓦剌。其中兀良哈居于西辽河老哈河一带,最靠近中原。因此也是最早归附明朝的蒙古人,明初曾被编为朵颜三卫。

  此后,兀良哈人后先依附鞑靼,再依附瓦剌,屡犯中原边境。再到蒙古左右翼争斗,兀良哈也分别依附左翼察哈尔与右翼土默特。

  自元末起,这个部落几乎就一直是游荡不安的,更似一根墙头草,跟随过无数的强者,屡屡充当着打手先锋,但又屡次为鞑靼、明朝、女真等重创。

  明清战争中,倒向女真人,到了如今,他们又归附了大汉。

  楚虎儿是一个兀良哈人,同时也是一个阿勒巴图。

  在蒙古诸部臣服大汉之前,漠南诸部已经臣服女真多年。女真在漠南蒙古诸部建立了盟旗建度,甚至还有内外札萨克旗等区别。

  但不管是在诸部时代,还是盟旗时代,蒙古部落里也是等级分明的。

  蒙古部族里可以分为四大阶层,王公贵族,宗教僧侣、阿勒巴图、奴隶。

  楚虎儿属于平民,也就是阿勒巴图,但阿勒巴图也分两个阶层。一个是自由民一个是属民。

  阿勒巴图数量极多,是牧民中的基本,他们是平民身份,要向所属的部落首领们缴纳赋税,和劳役,还要为首领们服兵役。但王公贵族们拥有阿勒巴图,就跟拥有牲畜一样。

  自由民包括箭丁和度谍丁,箭丁是部落,而度谍丁属于寺庙。

  而阿勒巴图另一阶是属民,属民中又有随丁、陵丁、庙丁、庄丁等。随丁专属于王公贵族,对于部落没有义务。而陵丁专门看守陵墓,庙丁专属寺庙、庄丁专门从事耕种。

  属民的地位要远低于自由民。

  而不管是属民还是自由民,他们与领主的隶属关系都是不能随意改变的。没有领主的许可,甚至不能离开领主的地盘。就连处理自己的牲畜,都得先经过领主的同意。

  至于奴隶阶层,那自然就是牛马都不如了。

  楚虎还算好点,他是阿勒巴图。还是一个自由民,且是一名箭丁,隶属部落而不是某个王公贵族的随丁。

  但他承担的负担也是很重的,自己虽然牧牛养羊,家里有几只骆驼十多匹马还有三十多牛头和三百多只羊,但他一大家子二十余口,一家就全靠着这些牲畜过日子。

  一遇战事,部落召集,他就得带着自己的马匹和武器前去听命,随军出征。

  武器装备得自备。有时一走几个月,家里都照顾不了。可就算经常随军出征,但该交的税一分都不分少。

  他们部族的税并不轻,他做为一个阿勒巴图箭丁,按规定有五年以上及有羊二十只,就得交一只羊的税。有羊四十只,得上交两只羊。有牛二头之人,交米六锅,有一头牛者,交米三锅。

  表面上规定。羊的数量多于四十只,不再增税,但实际上部落里经常加派,如进贡、会盟、移营甚至是婚丧嫁娶、打仗等等。按规定百家以上者,于家内征收马一匹、牛车一辆,有三头乳牛以上者,要交奶油一肚。有五头乳牛家交一瓶奶油。

  有一百只羊,要交毡子一条。

  此时,各种临时的负担也要由他们摊派承担。

  而一旦遇上灾年。他们可能就会失去一切,甚至连肚子都填不饱。

  楚虎是一个彪悍的武士,块头大,力气更大,使的两把大斧,以往靠着随部落参战,劫掠和赏赐,才免费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

  这次他随部落南下会盟,在赤峰大开了眼界,长了许多见识。

  他们部落降清较早,这些年他跟着部落随女真人打过不少仗,打女真人,打朝鲜人,打蒙古人,打明朝人。

  他也亲眼看到蒙古是如何一步步的衰弱的。

  当年林丹汗时,察哈尔部曾经有近五十万众,但在经历一次次战争中,并在最后的女真西征中,察哈尔五十万众死的不到五万众。

  而当初土默特也是与察哈尔争雄的漠南双雄之一,曾一度人口近六十万,但等到后金兵临呼合浩特,却下令烧绝,末代西土默特汗降清时,仅剩下部众人三千余人。

  许多蒙古大部落,都因此迅速的减丁衰弱了。

  就是楚虎自己家族,他兄弟数人,多年的混战,现在也只剩下了他一个。

  在赤峰,他看到了一种全新的未来。

  汉人和蒙古人不用再你死我亡,几百年的恩怨终于可以放下来。蒙古诸部向大汉天子称臣,而大汉天子赐爵分封,蒙古诸部还能从大汉领俸禄,以后大汉也会完全放开贸易。

  以后再不用被那些中原晋商坑了,一把小小的铁锅,就敢要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