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称雄-第2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告诉她,她虽是女真族人,母亲还是科尔沁人,但我们中国人有句老话,嫁夫从夫。她既然已经嫁入大汉,成为朕的女人,那她的身份就只剩下大汉婕妤了,她不再是女真人也不再是科尔沁人,她是一个汉人!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她现在叫刘爱新觉罗氏,而不是爱新觉罗氏。”

  “让她记住她的新身份!”

  (未完待续。)


'正文 第556章 钱多人傻,速来'

  大汉天子将与归附漠南漠北蒙古诸部会盟于赤峰。

  秋高马肥,诸部首领纷纷奉召率部抵达赤峰,各部到达赤峰之后,留下部下兵马,又全都赶往京师觐见大汉神圣皇帝。

  一时间,京师遍地蒙古贵族,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勋爵遍地都是。

  苏尼特伯爵满身绫罗绸缎,意气风发,骑着高头大马,率着一众亲随走在京师的大街上。足足数百名苏尼特骑士跟随着,一个个的马上载满着大汉的商品。

  街边的行人纷纷侧目,其中一个行人看着腾机思,悄悄的与旁边一个行人对话。

  “好张扬的鞑子。”

  拿着报纸的另一行人轻笑,“人家如今是苏尼特伯爵,上头发过话,一定要盯紧了这些蒙古贵族,他们在京师期间,不能有片刻脱离我们的视线,他们去过哪儿,干过什么,见过哪些人,跟哪些人谈过话,全都得盯牢了。”

  “盯了好几天了,发现这些家伙全都一个德性,跟乡巴佬进城一样。”

  “就算乡巴佬,他们也是乡下的暴发户土老财。”拿报纸的人道。

  另一人装做在休息,坐在街边商铺门前的树下长椅上,慢悠悠的道,“这些蒙古人真他娘的有钱,走到哪就买到哪,巴不得把整个京师都买下来。”

  “他们可是蒙古贵族,他们没钱谁有钱,你小子今年买了辆马车,买马买车的钱还得从银行里借上一部份才够,每个月马的草料钱也够肉疼的吧。可你知道人家有多少牛马?都是按山谷来算的,人家不是说有一匹两匹,也不是一群两群,而是一山谷两山谷。”

  就如他们眼下盯着的这个苏尼特伯爵,名叫腾机思,原漠南苏尼特部的首领。是曾经一统蒙古的达延汗六世孙。

  身为漠南二十四部之一的苏尼特部首领,腾机思的实力不弱,曾归附女真。满清以宗室郡主嫁给他,授他和硕额附,还封他做札萨克多罗郡王,诏世袭罔替。

  此后又封他弟腾机特为多罗贝勒。莽古岱、哈尔呼喇为二等台吉。腾机思的儿子多尔济、巴图等也都封了镇国公。不可谓不恩宠。

  苏尼特部,在张家口外,至京师九百六十里。东西距四百六里,南北距五百八十里。

  据说苏尼特人好奇心最强,善于猎奇。他们的部族名苏尼特就来源于苏尼古奇一词,意为好奇。

  他们是不是真的好奇心强,那名锦衣卫密探不知道,但他知道这些苏尼特人见风使舵的本领是最强的。

  蒙古汗国时期,苏尼特部落从蒙古中部迁址南部,即现张家口以北地带,属察哈尔八部敖特克。

  林丹汗后期,因女真势大,苏尼特也归降女真。

  苏尼特有左右两旗,其中左旗首领就是腾吉思。右旗首领则是朝尔。

  腾吉思降清之前是贝勒,降清之后是多罗郡王,如今降汉,封为开国县伯。可不管是降清还是降汉,他依然握着苏尼特左旗,拥有几万部众,拥有牛羊牲畜数不下百万头。虽然说比不过察哈尔、科尔沁、喀尔喀等大部族,可在蒙古的制度下,他也是一方大领主,部族首领。

  这次苏尼特归附大汉。南下会盟,他们既带着兵马南下,同时也带着许多牲畜、皮毛等南下,会盟场地赤峰。也早就成了一个巨大的交易市场。

  赤峰会盟,眼下更像是一个交易会,从八月交易会就已经开始,到现在还在火热进行中。以往中原王朝对于关外草原部族,互市明开时闭,就算互市。也有许多限制。

  有的时候,草原部族为了得到互市权,还要发兵攻打明边境,逼迫明朝开设市场。

  蒙古人的牛羊马匹虽多,但他们的工商落后,更别说制造业了,如果没有中原王朝的商品供给,就算是部落首领,日子也会过的跟中原的乡下百姓一样。

  而现在大汉终于全面放开贸易,如腾机思这样的部落首领,自然就一下子爽了。

  牛羊马匹骆驼,各种皮子、羊毛等储存,被汉国商人大肆收购,有多少要多少。而他们也终于有了大把的银钱,更可以痛快的购买各种中原商品。

  草原部落首领们最喜欢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等,应有尽有。

  不过当腾机思等人来到北京觐见大汉皇帝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他们之前在赤峰买亏了。大汉帝国的京师北京城里,商品更加丰富,种类更多,式样更齐,而且还更加的便宜。

  在赤峰交易会上,一只羊只能换一只好看点的瓷碗,但到了京师,一张上好的羊羔皮,就能换一套不错的瓷碗瓷盘。

  一匹马,更能换上一把精美锋利的汉刀。

  那奢华舒适的四轮马车,玉器、丝绸衣服等等,腾机思等草原首领们真的看花了眼。

  “买,买,买,通通买下来!”

  腾机思从赤峰南下时,用携带的牛羊马匹骆驼皮毛等换了不少的银元券,当时的汉人官员告诉他们,这些银元券携带更加方便,而且到了京师要买东西交易也更方便,甚至他们还承诺,等他们回来时,身上剩余的银元券,也能随时的按面额兑换成黄金或白银。

  当时他将信将疑的兑换了一批,现在他发现,这薄薄的一张纸,真的很好用。

  京师广宁门大街,也是现在京师最繁华的一条商业大街,行人如织,腾机思一路买过来,见到喜欢的就买。

  前面有一座装饰的很大气华丽的商铺,旺达地产。

  腾机思骑马路过,看着这么气派,比他的牙帐还华丽的商铺,招手冲旁边的理藩院陪同官员问道,“请问这是什么地方,他们卖什么?”

  那陪同的吏员心中暗暗鄙视这些草原胡虏,不过面上还是挂着微笑。

  “伯爷,这是房地产公司,他们专门出售和租赁住宅和商铺、仓库、厂房等。”

  “卖房子的?”腾机思嗯了一声,“什么样的房子?”

  “各式各样的都有,这家旺达地产。是京师有名的房地产商,他们名下有住宅也有商铺、厂房、仓库等。”

  “什么样的住宅,我们也可以买吗?”腾机思的儿子巴图男爵问。

  官员笑笑,“住宅也有好多种。既有单栋的别墅,也有连排边墅,还有四合院,公寓楼,就是郊外的庄园、别墅也有。如果你们想买。当然是没有问题的。大汉并不限制购买,不管有没有本地户籍,都可以购房。”

  腾机思下马,直接带着兄弟儿子们进入旺达地产。

  在不远处一直盯着他们的两名锦衣卫探子哼了一声。

  “真是人傻钱多。”

  “他们已经进店了,会有人跟进去盯着,我们坐在这里等他们出来就行。”

  “你说,他们不会想在这里买房子吧。”

  “那有什么好稀奇的。”

  另一人道,“京师的房价现在可不便宜,尤其是广宁门大街这片新住宅区,他娘的。我就想在这里买一套房子,可他娘的太贵了,最便宜的起步价也得五百块,我一年的薪俸奖金全加起来也才一百来块,得不吃不喝四年多才买的起最便宜的一套。”

  “哼,你能跟人家比。人家是伯爵,一年朝廷发的俸禄都能买好几套好房了,何况人家还是部族首领,随便买一群牛羊,就能买下十几套房子了。”

  “可他们是关外草原人。在京师买房干嘛,一年也住不了几天。”

  “有钱人嘛,买来了一年就住几天也没关系啊。”

  旺达地产店内。

  店里摆着不少房产模型,都是请有名的巧手制成。相当精美。那些微型的房产摆在那里,让人看的一目了然。

  腾机思进店,店中的数名伙计就迎了上来。

  “欢迎光临。”等看到是一群大胡子蒙古人时,他们并不意外,这些天,他们已经不是第一次接待蒙古人了。

  腾机思扫过那些模型。“这些都是你们出售的房产?”

  “是的,这里展示的只是我们旺达地产旗下部份待售房产,如果你们有购买意向,我们可以为你们提供更多选择。”

  “我要买大宅,最好是在京城内,最好是在靠近皇城的中城区。”

  掌柜的有些为难,“中城区寸土寸金,紧邻皇城,可是最好的地段,富贵无比。那里的别墅数量稀缺,每一套都是精品中的精品,但价格也不便宜。如果你们愿意,我们在南城也有不少的房产,其中有一片刚建好的别墅,就在这附近,都是新房,但价钱却比中城的便宜许多。”

  腾机思听到理藩院官员把话翻译过来后,笑笑。

  “我不差钱,也不要便宜,我只要最贵最好的,就要中城区的。你们现在手里有多少套中城区的别墅,先给我来。。。来十套吧。”

  “中城区的别墅我们手上现在只有六套,都是三间厅、六间厢房、一层群房的式样,不过不是新建的房子,这六套宅子每套价钱在三千块银元。”

  “我要十套,若是你们拿不出来,那我就去别家买。至于价钱,都不是问题。”

  掌柜的一听这蒙古鞑子还真是豪爽,当下连声道,“没问题,绝对没问题,我们马上帮你弄来十套房子,就是你们要的这么急,还这么多,可能价钱得稍稍往上调一调,另外,我们还需要你们先付两成的订金,万一我们准备了房子,你们又不买,我们可是很麻烦的。”

  听随同官员翻译介绍完,腾机思大手一挥,转头让儿子拿银元券来。

  一个牛皮包提过来,一打开,里面是一沓沓的崭新银元券。

  腾机思从里面拿出了一沓,百元的最大面额银元券,一沓一百张,整整一万元。

  他直接数也没数就扔到了柜台上,“十套,这是订金一万块,行不行?”

  “行,行,绝对行,完全没有问题。”掌柜的听了翻译后,连忙收起钱,一脸微笑着道,“我这就给你们开收据,三天,给我们三天时间,我们马上给你搞定。”

  “三天时间太长,三天后我就要随神圣皇帝陛下离京了,我最多给你们一天时间,一天后我就要收到十套中城区的宅院。”说完,腾机思又从包里取出一沓银元券,看也不看的又扔到了柜台上。

  “我再给你加一万块,明天天黑之前,你们给我弄来十套宅子,记住,明天天黑之前,而且我只要中城区的大宅院,至于价钱,还是那句话,价钱不是问题!”

  掌柜的已经不想多说什么了,碰上这样的顾客,还有什么好说的,当然是一口答应下来,然后想办法把这单生意做成。(未完待续。)


'正文 第557章 宁杀错,不放过'

  上书房内,刘钧看着锦衣卫和东厂、五城兵马司等各部门的报告,他们负责监视入京觐见的蒙古贵族们的言行动静。

  不过各部报告,都是蒙古贵族们在京中的各种不差钱的大肆购物活动。

  这些贵族们见什么满什么,买丝绸绫罗,还马车买雕花马鞍,买玉器珠宝,甚至还买房,若不是大汉帝国已经禁止奴隶交易,这些人还想要买人。

  对于这种情况,刘钧觉得是好事。

  在塞外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飘泊生活,住帐篷,睡草地,用牛粪煮奶茶,连茶叶都成了珍贵的物品,茹毛饮血般的野蛮生活,一进大汉帝国的都城,那还不是如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

  说句实在话,如果仅以物资条件对比的话,腾机思等蒙古部落首领们,他们的生活水平连大汉京郊的一个小地主都不如。

  蒙古首领们的赤峰会盟之行成了交易之旅,如今入朝觐见之旅,又变成了购物行。

  不过这很好,就是得让这些蒙古贵族们见识到中原的繁华,然后让他们也能充满的享受到这些繁华和奢侈的生活。这样,他们就算回了部落,以后也肯定会愿意加强与大汉的交易,用他们的那些牲畜、皮毛、草药等来换取各种中原的物资。

  有句话说的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在见识了中原的繁华,在偿过了奢侈的生活后,那些贵族们还能回到过去的那种日子吗?

  刘钧认为大多数人都不可能。

  而想维持那种奢侈,就得交易。

  刘钧会继续保留这种交易的途径,从此以后,不需要一刀一剑,就能让草原的部落首领们沉迷于这种奢侈生活享受之中,等他们习惯了那种生活,习惯了中原的奢侈享受后,就再也回不到过去了。

  刘钧也不用担心蒙古人见识了中原的花花江山后。会想要南下劫掠。因为大汉现在强大,而且大汉有一个可以交易的途径给他们,他们不会放弃更轻松的交易途径,而改为抢掠的。只有当中原关闭这个交易途径时。他们才有可能铤而走险的南侵。

  刘钧放下报告,叫来了一旁侍立的宦官。

  “召皇家银行的行长来见。”

  没多长时间,皇家银行的银长已经匆匆赶到。

  “交给你一个任务,皇家银行马上赶制一批龙卡出来。。。。”

  刘钧向行长介绍了一下龙卡,所谓龙卡。也就是一种信用凭证。相当于后世的信用卡,刘钧为了充分的让那些蒙古乡巴佬们购物购的痛快,准备给他们特别发行信用卡。

  按这些人的爵位等级,每个人都能拥有不同级别的信用额度。

  侯爵,拥有一百万块银元的信用额度,伯爵,拥有五十万块,子爵拥有十万块,男爵拥有五万块,勋爵也拥有一万块信用额度。

  有了这张龙卡。他们可心凭自己的信用额度,记帐消费,不需要支付现金。

  他们甚至不需要预存现金,可以先用再还。

  当然,虽然龙卡可以在规定信用额度内,不需要有存款就能透支消费,但这是需要偿还的,而且利息还会高于一般的贷款。

  信用卡是会用上瘾的,毕竟这种不需要马上付现金的透支支付方式,会降低消费的感觉。很容易过度消费和盲目消费,而且利息还高。刘钧反正也不打算给普通人发信用卡,因此能拿信用卡的,都是那些很有财力的有钱人。

  信用卡会是身份的象征。但在这表面的体面下,会有很高的利息。

  信用卡会设一个无息还款的时间,在规定时间内还款就不需要额外支付利息。但如果超过了这个时限,那就要收取高额的利息,刘钧定下的利息是超过时间后,每天收取万分之五的利息。

  这些草原首领贵族们。人人给他们发一张卡,也不收他们年费。但却能让他们可以透支消费,手上没现金,一样可以买买买。

  当然,买过之后,你得还。到时你回去后,得拿你的牛羊,你的皮毛等等东西出售给大汉商人,换取银元券然后还款。

  至于说赖账,刘钧还不相信这天下还有哪个敢赖他的账。

  “龙卡还可以弄点区分出来,比如说,侯爵们拥有的龙卡,可以是宝石龙卡,伯爵的是黄金龙卡,子爵的是白银龙卡,男爵是青铜龙卡,勋爵们的就是黑铁龙卡,总之就是得把这个等级做出来,弄出差别来。”

  “今后,也可以给大汉的商人们适当发一些龙卡,根据他们的资产身家,发给不同龙卡。”

  龙卡还将成为一种身份的标识,越有身份地位的人,就能拥有更高的信用额度,拿更高级的龙卡。

  “不过有一点你要记住,禁止给现任官员办龙卡。但有爵位者例外,可以根据爵位等级办理不同级别的卡。”

  刘钧打算把这些蒙古贵族们彻底的绑上大汉的战车,他甚至还打算跟蒙古人一起合伙做生意。

  现在刘钧手上就有好几个项目,比如跟蒙古首领们合伙建毛纺厂,用羊毛纺织,纺出毛线。这东西做好了,一样会是一个很庞大的产业。

  此外,皮革厂,把皮革加工后,也能做衣服靴子皮包皮带等,用处多的是。

  甚至还可以合伙做奶粉厂、奶酪厂、奶豆腐等,还能做罐头,加工肉松、肉干等等。

  草原上最不缺的就是牛羊,可以前草原上的牛羊除了挤奶外,多数还是吃掉。甚至到了冬季的时候,草料不足,为了能让部份牛羊过冬,就得把大量公牛公羊给杀掉。

  草原上的牲畜虽多,但没什么销路,养再多牛羊,蒙古牧民们的生活也不会有太多的改变。而中原很需要这些牲畜产品,但以往缺少交流,缺少贸易。

  中原需要牛马来耕种和运输,也需要牛羊肉来做为食物补充,需要奶粉奶酪,也需要羊毛牛皮等。

  这些生意刘钧自己可以做,那些汉人商人也能做,但刘钧还是打算把这些蒙古贵族们也拉进来,合伙经营,这样一来,让那些首领们也分红得利,生意就能做的更长久。

  统治,可以从合伙做生意开始。

  不过这些东西,得暂时推后,现在,刘钧要准备出京了。

  蒙古首领们都来到北京朝觐,但刘钧依然决定前往赤峰会盟。

  朝觐与会盟将是两回事,以后每年蒙古的州郡首领们,都得分批轮流入京朝觐,但同时,朝廷也会每两三年在关外举行一次会盟。

  许多官员认为刘钧不需要前往关外,但刘钧不这样认为。

  他不但要去,还得把这次会盟办的很隆重盛大。

  他将从侍卫、禁卫、警备、卫戍四个军中,各抽调一个师,组成一支浩大的帝国军队,前往赤峰,与漠南漠北二十余部数十旗的蒙古军会盟。

  大汉将在这次会盟后,率领蒙古诸部扫灭科尔沁,也会在这次的进攻中,让蒙古诸部见识下帝国的军威。

  刘钧不需要亲自征讨科尔沁,但必须出现在赤峰会盟场上。

  扫灭科尔沁,震慑蒙古诸部,甚至剑指女真,刘钧的目光望向远方。

  “陛下,枢密使求见。”

  一名太监赶来禀报。刘钧思绪被打断,他眉头微微皱了皱,这个时候傅山急着求见,出了什么意外?

  “宣。”

  傅山进殿后,禀明了来意。

  “塞北军区提督张国柱奏报,科尔沁派使者上表请降。”

  就在大汉即将会盟东征之际,科尔沁突然派了使者向大汉进献降表了。

  “你相信吗?”刘钧问。

  “回陛下,臣以为科尔沁此举不过是行缓兵之计,绝不可信。”

  刘钧把身子向椅背上靠了了靠,缓缓道,“朕也不相信,而且如今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不管科尔沁真降也好,诈降也好,我们都不会再停下来跟他们谈了。他们已经错过了朕给他们的最后期限,一切旧原计划进行。”

  也许科尔沁承受不住压力,真打算投降,不过刘钧却不会在这个时候暂停计划。为了这次会盟东征,大汉费了许多力气,如今箭在弦上,岂有按住不发的道理。

  而且,刘钧根本不相信科尔沁。

  再说了,就算科尔沁真肯放下刀兵投降,刘钧也不打算接受了。

  他已经跟蒙古各部许下了诺言,这次会盟后要灭掉科尔沁四部,将那几千里的肥沃牧场,划分给各部,让各部首领们选出子弟分出族人迁至科尔沁草原,分封立部。

  现在科尔沁若降,那各部还如何瓜分科尔沁等四部的人口牲畜,钱粮财宝?

  刘钧也需要拿科尔沁开刀,既借机除掉如今实力最强的漠南蒙古部族,也要杀鸡儆猴,威慑诸部。

  事到如今,宁可错杀,不可放过。

  “科尔沁四部已经无必要存续下去,也不能存续下去。”刘钧给这四个一直不肯归附的部落下了最后的死亡裁决。

  这一次,科尔沁四部就算想要臣服归附,大汉也不允许了。

  大汉已经不再需要一个臣服的科尔沁,因为大汉需要的是一个灭亡的科尔沁!(未完待续。)


'正文 第558章 朝九晚五'

  王三在街巷里溜达一圈回来,洗漱完,用还发散着香胰子气味的手,郑重其事的撕下了月份牌上的昨日那页,于是,一个崭新的日子出现在日历上,这页日历上还写画了一个红勾,这一天,是他去教务司面试的日子。

  只要这次的面试一过,那么他就能正式调进京师大学堂做讲师。

  对于王三来说,天下改朝换代,他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不说眼下有可能要升官了,就是现在住的这房子也是新的,家里的摆设也有许多新的。

  就如这沐浴用的香胰子,墙上挂的这月份牌,还有桌上的那架不停发出咯答咯答声音的自鸣钟,都是以前没用的。

  七天一周的七耀历,日、月、火、水、木、金、土,从日耀日开始,七日为一周,周而复始。

  一日二十四小时的记时法,现在也已经开始在各衙署通行起来,新的一日从午夜零时开始,对于他们这些官吏们来说,已经变得习惯,但他从心里上来说,还是喜欢把晨曦透进院落算做一天的开始。

  七耀历和二十四小时,对他来说,最大的影响还是如今官吏们每七天就能休息两天,比起原来的十天一休的旬休,休沐的时间更多了。而在衙门里,如今也是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间,去早了,并不会有嘉奖,新朝廷更注重的是工作的效率。考成法严格的监督着官吏们的工作进程。

  二十四小时计时法,也不知道是谁提倡推行的。

  桌上的自鸣钟铛铛铛的响了起来,声音清脆,有如金钟铜磬一般,一连敲打了七下。这就是早上的七点了,王三很喜欢这架自鸣钟,上个月,他花了一百块银元,从皇家百货商贸买了一架回来。

  自鸣钟其实算不得什么新鲜玩意,早在百年前。就有西洋的传教士把这自鸣钟带来中国。不过此后很长时间里,自鸣钟都属于西洋人的玩意,既神秘且珍贵,只有那些有名的海商以及大官绅的家。宫廷之中,皇亲国戚勋贵们拥有,那是身份的象征。

  以前王三的旧上司家中就有一架自鸣钟,他的上司甚至还特意为那座自鸣钟建了一座钟楼,把钟安放在里面。有宾朋来访时,则引宾朋在里面摆宴,共同欣赏把玩。他有机会进去见过一次,大为惊叹。

  记得那时他听同僚们说过,上司的那架钟,据说花费了数千两白银。

  不过现在他也拥有一座了,甚至他的这座钟并不把当年上司的差,还更精美。这架花了一百块就从皇家百货商贸买回来的自鸣钟,为铜质镀金,外观金碧辉煌。造型精致,还装饰有色彩鲜艳的珐琅绘画,所绘的人物鸟兽栩栩如生。

  自鸣钟还有一个玻璃门,透明无色的玻璃明,更添加了自鸣钟的几分奢华耀眼。

  可这座如此华丽的自鸣钟,仅售一百元。

  王三知道,自鸣钟虽然最早是西夷带来的,但如今新朝,自鸣钟却是自产。就在京郊,有一片工坊。那里都是皇帝名下的产业。其中既有专门制造蜡烛、火柴、胰子的工坊,也有生产玻璃、千里镜和自鸣钟等商品。

  听说其中自鸣钟厂拥有好几个大车间,制钟的工匠达到千余人,另有许多工人、学徒等数万人。其规模之大。使得京师的百姓已经称钟厂为钟城。

  钟城的几个车间,分别制造不同的钟,不但制钟也制表。钟有好几种规模,一般的都有两尺高,还有一些是三四尺的,更有丈余高的大钟。

  他们建造的最大的一座钟。直径两丈多,重达三万多斤。这座钟还有一座专门的钟塔楼安置,就在皇城正南门承天门外,新建的钟楼高达三十三丈,时指和分针长达九尺和一丈二,钟摆更是重达七百二十斤。比起原来皇城北的北安门钟鼓楼更加气势庞大,巍峨无比。

  如今皇城一北一南,北有钟鼓楼,南有大钟塔。

  这钟大钟塔建成之后,立即成为了京师新的座标之一。大钟每隔一个小时报时一次,巨大的钟鸣声,整个京城都能听到。比起过去宣武门和得胜门的放炮声还要响亮。

  钟厂全名叫大汉皇家钟表制造局,他们不但建造了这座让无数人惊叹的大钟楼,建造了重达几万斤的大钟,同时也还能建造许多更小巧的表。

  除了自鸣钟外,他们还制造怀表。一种比一块龙元大不了多少的表,可以用链子挂在身上,还能放进口袋里。如此一来,钟表不再只是放在家里,还能随身携带。

  不过这种小巧的怀表,价钱高昂,比起自鸣钟反而更贵。

  现在,如王三这样的官吏,只要想买,都还能买的起一座自鸣钟。但怀表,却只有那些大富大豪才能买的起,他看过皇家商场里的怀表,基本上都是金表,每块表精致无比,价格高昂,几乎都是最少两百块起价。

  他还在商场里看过更奇特的表,那是系在手腕上的手表,不过这种表都是为贵妇人制造的,但价格却更高昂,一块小小的手表,都是起码五百块起。

  王三不知道的是,皇家钟表制造局现在已经成了皇帝名下最赚钱的产业之一。他庞大的规模,使得他们拥有极高的产能,通过皇家百货商贸和东印度公司等,已经迅速铺开市场。如今从中原到朝鲜、日本,甚至是越南、缅甸、南洋等地,他们制造的钟表已经四处热销,欧洲的钟表反而竞争不过。

  制造局的钟表和大汉的军工制造一样,早实行了分工制造,统一标准件,流水线作业。不同的零件交给专门的零件生产车间,各种零部件最后进行组装包装。

  不论是自鸣钟还是怀表或者手表,都还是奢侈产品,是有钱人才能消费的起的东西,因此其利润也是极高的。

  皇家钟表制造局,几乎每十分钟就能生产出一架钟表,一年能达到数万件钟表。这座钟表厂,每年能为皇帝带来极可观的利润,还能为京师百姓提供一万多个工作岗位,并为能朝廷上缴一笔巨额税收。

  如今大汉,不论是火枪还是火炮甚至是造船、制造钟表、望远镜、玻璃等,其水平都已经远超西方欧洲国家。

  海上马车夫荷兰人的造船业位居欧洲首位,仅在阿姆斯特丹就有上百家造船厂,全国可以同时开工建造几百艘船,他们的造船技术也极为先进,船的造价比英国低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欧洲的许多国家都到荷兰订购船只。

  他们的商船吨位占当时欧洲总吨位的四分之三,拥有一万多艘商船。阿姆斯特丹港内经常停着两三千艘船。

  可是现在,无数荷兰的造船工匠却争相跑到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