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称雄-第2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部都没想过要真正为大汉卖命。
但是现在,巴布三王子却在考虑,也许他们之前收到的情报不足,对形势把握不准确。漠南二十四部,已经有二十部四十四族归附大汉,不是表面上的归附,他们是真的准备出兵会盟,随大汉东征的。
而大汉对于漠北三部的重视,也是大出他们意外。封爵之外,还有赏赐,更重要的是,他们轻易的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贸易互市,特别是汉人居然还愿意向他们出售刀剑,还有火铳火炮。
如果有了汉人出售的刀剑铳炮,那么他们无论是在面对漠西的准噶尔等部还是漠南的科尔沁或者东面的女真八旗,就都不用再畏惧了。
不过这些刀剑铳炮不会那么便宜到手的,虽然表面上只用牛马就能交易,但这里面明显是有个附加条件的,那就是得参加这次的会盟和东征。
“漠南二十四部已经有二十部愿意会盟出兵,这次的东征看样子会很顺利。”巴布对面土谢图汗之子台吉察珲多尔济把玩着一把锋利的匕首,这也是江南制造局出产的武器,极为的锋利,能一刀切下百张纸。跟切豆腐似的。
“科尔沁和女真人之前趁火打劫,这回我们以血还血,以牙还牙。一个俘虏十块银元,抓一万个。就能换十万块。这得换多少茶砖,多少精品汉刀汉剑,多少火铳火炮。反正,这回我们车臣汗部,一定会全力参加。这可是次大会猎。”布巴笑道。
“漠南二十部加上我们漠北三汗部,再有大汉帝国,我们三方联盟出兵,科小沁拿什么抵抗,我们一口气打到哈尔温去,生擒了女真的小皇帝,献到汉皇面前,定能换上一大笔赏赐。”
“确实,这么多人马联盟,这次科尔沁必然会被灭亡。女真人除非逃到海边去。”巴布脸露兴奋之色,“听说这次汉皇可是已经说过了,等打下科尔沁四部后,他们的草场到时会赏赐给蒙古诸部,谁兵多,功多,到时哪个部旗就能得到的草场大。得到草场同时,还能得到爵位册封,允许设立新的州郡。”
巴布将两把手铳拿在手里爱不释手,轻轻抚摸着。
“这次我们车臣汗部。向汉朝订购了一万把刀剑,三千把火铳,一百门火炮,到时正好可以拿那些科尔沁和女真人练手。”对于汉人的刀剑铳炮。巴布是喜欢的不得了。若不是实在有些太贵了,他巴不得能一下子买个三五万刀剑万把火铳。
可惜东西是好,就是贵。一把精品汉刀,要一匹挽马来换。而一把火绳铳,更是值五把汉刀,一门虎蹲炮。需要五十把汉刀价。好在汉官已经答应他们,每把火铳,附送一百发铅弹,虎蹲炮附送一百发量的小铅子。
“这刀剑确实非常锋利,可惜就是太贵了。”土谢图汗的台吉察珲多尔济道。可是面对着这难得的机会,察珲多尔济还是咬牙也订了一万把刀剑,三千火铳和一百门火炮,并又订购了不少的弹药。
谁也不知道,这样的机会以后是不是还有。万一这次仅是汉人为是对付女真和科尔沁才破例出售军械,那么错过了这村以后就没那店了。平时汉人连一点铁器都不许向塞北出口,如今好不容易有机会能买到如此精良的刀剑,还有犀利的铳炮,那他们还有何犹豫的。
他已经代表土谢图汗部一下子订购了价值十万头牛的的军械。
十万头牛,就算对于漠北三雄之一的土谢图汗部来说,也将是一大笔财产。不过一想到,土谢图汗部得到这批军械后,战斗力能成倍提升后,以后再不惧漠西蒙古人后,他又觉得非常的值了。
花了这么大的代钱订下这笔军械,总得想办法找补点,最好的办法就是参加这次会盟东征,狠狠的多抄没几个部落,多掳些牲畜人口,好抵消掉一点。
“可惜汉人竟然没有好的铁甲出售。”巴布有些遗憾。漠北三部,兵马多是骑兵,还多是轻骑,交战以骑射为主,他们都比较缺少铁甲,多是些皮甲。但皮甲对于弓箭的防御比较弱,可漠北之地,不但制甲工艺落后,且也没有那么多的铁料和匠人。
他们原本都希望能从汉人这里购进一些铁甲,但汉帝国居然没有甲可出售。他们居然不造铁甲,只造一些棉甲,甚至还造的不多。汉官说是帝国军人不需要铁甲,但巴布他们都认为是汉人不肯出售铁甲。
漠北劲骑,有了锋利的汉刀汉剑,火铳火炮,若再装备上精良的铁甲,那岂不是无人可敌?
以往他们不敌女真,不敢与其争锋,就是因为女真人甲骑精锐,有重甲,冲锋无敌。
“我听说现在大汉有陆军七十二个军镇,水师三十六个舰队,每个军镇和舰队都是三万人的编制,这加起来就是一百个零啊,那汉帝国岂不是拥军三百余万?”巴布现在想到这个,还有些难以平静。
“不可能要三百多万,三百多万,那得是多少?我们蒙古诸部,就算是强大的部族,有个三万骑兵。也已经能够称雄一方了。若有三十万,都能横扫草原,三百万,不敢想象。”
札萨克图汗部的诺尔布台吉也点头。“三百万肯定没有,但百万一定是有的。我听说现在汉军在西南与南蛮做战的就有二十余万。京畿也有许多精锐部队,在辽东和北疆也有许多部队,中原肯定也有不少部队的,百万之众肯定是有的。”
百万兵马。也只有中原帝国能够拥有这么多的兵马了。当是这个数字,就让巴布三台吉心中充满敬畏。
他们打听到的大汉陆军七十二镇,水师三十六舰队,其实也没有错。只不过他们没弄清楚的是,陆军七十二镇编制里,既有现役也有预备役军。其中现役还有整编、缺编和架子军、动员军的分别,预备役也有预备军和乡军的区别。
因此兵部虽然把陆军编出了七十二个军镇的庞大规模,但实际上,其中有不少是预备役,还有不少的动员军、架子军。只有一个协甚至只有一个标,有的甚至只有基础军官编制在。
不过这些东西,就算是大汉的官员,也很难弄的明白,大汉拥有多少军队,具体如何编制,驻扎何处,这些都是帝国最高军事机密,任何试图刺探的人,都会下场很惨。
“这大汉京师真是繁华。到处都是人,绕城跑马都得跑半天。”
三位台吉都是头次从漠北来到中原的帝都,对于帝都的富裕繁华,深深的被震惊到了。他们的心中。也因此对大汉越发的充满着敬畏。
一座都城,就拥有百万人口,光是京畿周边,就屯驻有数镇兵马,有好几十万人。特别是看到大汉的京师禁卫虎贲,一个个军容整齐。装备齐全,不说那几乎人手一把的火枪。
就是京师城头上那遍布的火炮,比人身体还粗大的炮管,据说那是城防炮,一门炮重达七八千斤,能一炮打好几里远。
“等这次会盟东征后,回头也要在漠北建一座城堡,上面架起火炮,城堡里驻扎火枪兵,盖起这般汉人的房屋,还要建立商铺,让汉人商人前来交易互市。”
“对,还要收税,听说汉皇一年收的税,就有几十亿之多。”
“一亿是多少?”巴布对亿没有什么概念,问。
“一亿就是一万万。”
“一亿是一万万?还几十亿,那不是几十万个万?是几十万个万的铜钱吗?”巴布这些天也接触到了汉朝的货币,用一张纸就能买来各种各样的东西,方便无比。就是那些银币铜钱,也相当的精美,一块银元上还印有汉皇的头像,正面反面都有许多纹饰。价值最低的是铜钱,一个小子一文钱,能喝碗大碗茶。一个大子当五文钱,能买两个馒头。
“不是铜钱,是银元,听说大汉今年上半年的半年的税收就达到十几亿银元。”
巴布震惊的都说不出话来,十几亿银元,那是什么概念?
一个女真青壮俘虏十块银元,一个女真青壮的人头值五块银元。
十几亿银元,那不是能收购一亿多个女真俘虏?一亿多个,一万多个一万。女真有多少人来着?记得过去好像有好几百万,现在好像只剩下两三百万。
巴布一巴掌拍在腿上,“天啊,汉皇一年收的税,把所有女真人都买走,也不过才花两三千万块银元?”
两三千万,十几亿元,十个两三千万,也不过两三亿,百个两三千万,才二三十亿。当巴布在心里算清楚了这笔帐后,发现女真族就是全被俘虏了,他们全买下来,也不过花他们一年税收的百分之一二。
巴布的心里,大汉帝国猛然间无限的高大起来,高不可望!
而诺尔布台吉却在想,不论他们抓到多少哲里木盟蒙古人和满清女真人,大汉都买的起,都能轻松支付。
此刻,在诺尔布台吉的心里面,科尔沁蒙古人和满清女真人,已经全变成了一块块移动的亮晶晶银灿灿的大汉刘大头了。(未完待续。)
'正文 第551章 祸水东引'
刘钧眉目之间尽是喜色。
漠北喀尔喀三部归附,朝廷此次的会盟东征胜利再添一筹。而关中的郑芝龙来报,在宁夏省设立之后,郑芝龙率领的西征部队继续西进,目前已经进入了甘肃。甘肃虽有部份叛军,但西征兵马一到,立即将他们横扫,现在甘肃已定,肥沃的河湟谷地,河西走廊,都已经归入大汉帝国直辖。
而其它三路兵马,也是捷报频传。
汉中的张山、蔡远已经把汉巴这片地区扫荡干净,部队进入了川西。按刘钧的意思,朝廷要向四川西面扩张。朝廷要把大雪山西面的雅江、阿坝、甘孜、昌都以及现在四川西部的松潘、西昌等地,划出来一起组建为一个新的省。
这个新的省,疆界就在大雪山两侧。以后朝廷的西面界线不再是大雪山,而是要往西再推进去一个省,在西疆与四川之间,还有一个省。
早年明朝也在大雪山西面,设立了朵昌都司和乌思藏都思。不过这就跟在东北设立的奴儿干都司一样,最初之时,勉强在这些地方还有些威信,当地的土族首领也向中央臣服,接受册封。
但实际上,一开始他们就比云贵的土司更加的天高皇帝远,更加的是土皇帝。等到了明中后期后,这些地方就跟奴儿干都司一样,早就彻底的脱离了中央朝廷的统治。
现在刘钧就要求帝国军队重新进驻,让这些土著再次臣服中央王朝。对这些人,刘钧也没打算一步到位,马上就能让他们改土归流,但也划出了时间表。
四川西设立的这个西康省,会是和绥远宁夏燕北省一样,将会是朝廷全力加强掌控的地方,这里会有军队常驻,会有移民实边,屯田耕种。也会改土归流。
但在西康西面的地区,将会暂时还是土司制度,朝廷会设西疆省,但会先设立州郡和府县两套制度。朝廷会派些流官过去,但暂时还会让土官们自治为主。朝廷在这些地方,会慢慢的移民、驻兵、选派流官,最后改土归流,但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三五十年。
刘钧还已经把甘朵都司东南部昆仑山以东地区,划归到了甘肃省内。
通过这样的折分,切割后,朝廷能把力量不断的渗透进西疆地区。
西康和甘肃两省,是朝廷要全力争取和维持的两个新拓边疆省,西疆和西域两片地区,暂时可以羁縻,可以土司,但西康和甘肃两省却必须拿下,这会是帝国的连疆桥头堡。
有张山和郑芝龙在。刘钧相信这两个地方的局势会越来越好,很快走上正轨。
刘钧现在紧盯着云贵,尤其是贵州。
刘侨昨日上报,贵州的改土归流进展顺利,水西安氏在安位死后,还妄图负隅顽抗,结果在朝廷大军的进攻下,已经灰飞烟灭。
贵州最大的土司水西安氏,已经被灭了。
十三则溪,拥有几十万人丁的水西安氏。被彻底的扫灭了,十三个则溪,上千寨子,被他们彻底的平了一遍。
刘侨充分的遵照刘钧的旨意。对水西安氏为主的那些彝苗土司,重点打击彝人,拉拢苗侗土壮等族。同时对于彝人,也只重点打击那些兹莫和黑彝。
在免债务、分田地、靖租息、废奴隶制等一项项举动下,整个贵州的局势好的不得了。虽然各地的土司大多反了,可他们并没有能和以往的播州之乱和奢安之乱一样的彻底乱起来。
相反的。汉军攻下一地,就打开仓库给那些夷人分粮分田,免债减息,一道废除奴隶制的命令一下,无数的奴隶都争着加入各地民兵队,以期能提前两年得到自由之身。
甚至许多土司的寨子,汉军还没打过去,农奴们就造反了。
连着许多白彝也跟着反了。
按刘侨的报告,现在贵州解放的农奴已经有十几万人了,而倒戈加入他们的白彝数量更多,超过五十万的白彝加入了他们。
白彝是彝人的主体,半数彝人都是白彝,白彝也是彝族土司中的骨干土兵。现在这些白彝的全面倒戈,使得贵州土司们陷入了自己人的包围之中。
都不需要汉军费力,许多白彝已经解开了农奴们的锁链,带领着他们把土官土目还有那些黑彝给抓了起来,送来献给汉军。
那些苗寨、侗寨、土寨等,也已经纷纷臣服归顺。
贵州的大局已定,许多贵州土著已经败退逃窜到了广西和云南二省,把千百年来世代相袭的家业根基扔下不管了。
刘侨还告诉刘钧一个好消息,这次在贵州用兵,南征六万兵马不但没有消耗多少钱粮,相反,还大赚了一笔。他们抄获了无数的土官的寨堡,夺得的战利品将贵阳城里的好几个仓库都堆满了。
虽然发了一部份钱粮给那些‘民兵’,可那仅占了一小部份而已。更别说,朝廷得到的另一项重要的资产,是那些已经没了主人的田产、城堡、商铺、矿场、作坊等。
这个消息确实振奋人心。
朝廷也成功的分化了这些土著,让那些曾经被上层剥削奴役的土著,纷纷起来反抗过去的主子,革他们的命。
以土攻土,这招很成功,刘侨的六万大军,基本上没打过几场像样的仗。刘钧原本还担心贵州道路艰难,粮草炮弹等转运不及。现在,贵阳城里的物资仓库全是满的,还越堆越多。
不需要出动大炮,连汉军的火枪都不用动,狂热的民兵队们就已经把他们过去的主子全掀翻了。
“贵州已经编设了十万民兵。”
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刘钧吓了一跳。不过转念一想,编了这么多民兵,说明贵州的土著已经充分的调动起来了。
至于编了这么多民兵,要给饷给赏赐,虽然会是一笔不小的钱,但刘钧觉得值得。这是贵州的改天换地,让这些过去被压迫的社会底层站起来,成为朝廷的编户齐民,得让他们出这口闷气。同时也得让他们确切的感受到成为帝国子民后的不同。
跟着帝国,是前途光明的。
也要让他们彻底的跟以前的主子决裂,再不给那些人有可乘之机。
刘钧拿起笔,开始给刘侨写谕旨。他让刘侨尽快清理田亩。把田产尽量的分给那些民兵们佃种,也允许他们购买这些官田。
田价定个比过去市价略低些的价钱,只要这些民兵们愿意赎买,就卖给他们,甚至可以让银行那边给他们办按揭买田。
朝廷不需要留着这些地。也不要在意田价、利息这些,可以的话,尽量把田卖到百姓手中,这样一来,有了田地的百姓,会更加对朝廷感恩戴德,同时朝廷也不用费心管理这些田产,朝廷只需要收税就好了。
现在百姓们当民兵挣到的银钱,也会通过买地,转手又回到朝廷手中。还能彻底的稳固朝廷在贵州的统治。
对于贵州民兵,让他们都有机会上过战场,也就行了,不需要一直保持,每个民兵打两仗,然后可以解散他们回乡,或者雇佣他们在贵州修建道路。
至于那些被俘的土官土兵,刘钧的意思是不杀,但也不会轻易的放过。得接受劳动改造,就在贵州开山修路。每个人起码得劳改五年以上,等修了五年路后,就把他们迁到海南台湾或者辽东等地去,给他们块荒地。让他们重新做人自给自足。
刘侨希望朝廷能够马上选派一批地方官员过去,接管地方官衙。
秦良玉已经进入了云南,刘侨也希望能早点结束贵州这边的后续,早点入云南。
刘钧拿起笔,在信中告诉刘侨,不要急着南下云南。先把贵州稳固,等朝廷选派的官员到达后,也还得继续在贵州维持一段时间。
至于云南的叛乱,不需要着急,让叛军先跳一回,朝廷也更希望那些乱党尽数冒出来,到时正好一网打尽。至于叛军造成的破坏,反正云南也没有多少汉人。
刘钧写到这里,停下笔,沉思一会。
许久后,他又提起了笔,接着往下写。
“如果有机会,别急着把云南的乱军消灭,试着把他们往南赶!”
云南的南面是缅甸和越南。
此时,缅甸与云南交界的不少地方,都曾经是元明时的土司,但后来为缅甸所占。比如木邦,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置路。治所在今缅甸兴威。辖境相当今缅甸掸邦东北部地区。明洪武十五年改为府,永乐二年改为军民宣慰使司;万历三十四年地入缅甸。
东南的越南,更是在秦汉时就已经是中原设立的郡县,到唐末时又叛出,明初曾经收回,可后来越南人叛乱,建立后黎朝,明军退出。
在刘钧看来,虽然这里面有种种历史原因,才有了今日的局面。
不过以前朝廷连云贵广西这些地方的实力控制权都很弱,对于缅甸越南这些天边的丛林地带,鞭长莫及也是正常。
可现在大汉正是强盛之时,朝廷拿下云贵改土归流后,对西南的控制自然会大大提升。这个时候,朝廷往南扩展,也是应该的。
国与国之争,本就是丛林法则,弱肉强食,不管以前中原王朝是否曾经拥有这些地方的主权,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的大汉,有这个实力向西南再拓展一步了。
哪怕只是先把这些地方征服,收为帝国的羁縻州郡,一步步把他们纳入帝国版图,也是非常值得的。
刘钧很清楚,其实一个朝代,真正有进取心和进取能力的时候,大都是在前百年。前百年,就会固定王朝的版图疆域,如果在国初之时不拓展疆域,以后基本上也难有作为。
西南和东北一样值得朝廷开拓,甚至相比寒冷的东北,西南更具开发价值。
刘钧已经盯上这两个地方了。
不过他还需要一个理由,正所谓师出必须有名。无缘无故的征伐,当然不行。
刘钧相信刘侨能明白自己的意思,如果云贵等地的叛乱土司逃入缅甸越南,朝廷就有了出师入境的理由了。
不过缅甸和越南两国,如今的局势却完全不同。
缅甸现在是其历史上第二大统一王朝东吁王朝时期,近百年前,缅甸东吁国统一缅甸各部。但在四十年前,国内农民起义不断,阿拉干王朝的将领联合葡萄牙人攻占了缅甸国都,生擒了国王。缅甸差点亡国,丢失半壁江山,经历了十几年时间,才击败了葡萄军雇佣军,重新完成统一,再次中兴。
如今他隆王在位,缅甸国力不弱,但荷兰、英国、法国等殖民势力再次入侵,东吁王朝的实力再次开始衰弱。
而东面的越南,不论国土还是实力都要弱于此时的缅甸东吁王朝。
明初,明朝灭越南胡朝,收复越南。但不久后,越南各地反叛,明军退出,黎利称帝,是为后黎太祖,国号大越。明朝册封了黎利,承认了黎朝,越南每三年向大明朝贡一次。
立国不到百年后,后黎衰弱,权臣莫登庸篡位,建立莫朝。
莫朝一度占领整个越南,但后黎朝的官员将领起义不断。最终后黎朝复辟,占据南方半壁江山。但在后黎朝形势大好时,复辟的后黎朝实际上的统帅陆淦却被莫朝降将毒杀。阮淦的女婿郑松继承了阮淦的权利,成为后黎朝的掌权者。郑松率军击败了莫朝,夺回了首都升龙府,莫朝退向北方。
从四十余年前郑松夺回升龙府,黎氏朝廷重返升龙,实际上黎朝皇帝不过是个傀儡,是汉献帝,郑松就是曹操。
此后,黎朝与莫朝一直南北对立,互有攻伐,莫朝越来越弱,但一直苟延残喘着。而黎朝也不太平,郑松死后,郑松儿子先是内讧,后来新的郑主又与阮淦的儿子互相猜忌。郑主把阮淦之子阮潢打发去了南方偏僻的地方,结果阮淦的儿子很有本事,在偏僻的顺化积极经营,争取人心,后来发展成了割据南方的阮主政权。
同时,在后黎朝,还有割据宣光镇的保主武氏。
因此在如今,越南这块狭小的地方,既有北方苟延残喘的莫朝,也有南方被谋朝篡位又复辟且占据了越南大部份地区的后黎朝。
但是在后黎朝内,黎皇却只是傀儡,真正执政掌权的是郑氏家族。不过南方又还有阮主,阮氏割据政权,中部还另有保主武氏。
越南如今既是南北朝时期,又是藩镇割据时代。但不论是郑主还是阮主,实际都不弱,尤其是阮氏占据南方,吞并占城等小国,与西夷洋人贸易,拥有新式的火器部队。
根据锦衣卫的情报,郑阮两派在天启七年到现在,十几年时间里,已经进行了三次大战。第一次打了一年,第二次打了三年,而这第三次,已经打了六年还没有结束。
不过不管是缅甸的东吁王朝,还是越南的南北朝、藩镇割据,都是在走下坡路。
刘钧觉得,这正是大汉插手的不错时机。(未完待续。)
PS: 感谢R4、TCZZ的支持,谢谢,大家还有没有票啊,月票、推荐票都行啊!
'正文 第552章 众叛亲离'
“那么,漠南二十四部中有二十部背叛了我们,如今连漠北喀尔喀三汗部也背叛了我们。现在除了科尔沁四部还站在我们这边,我们已经是众叛亲离了?”
满清新都哈尔温,辅政和硕礼亲王代善躺在床上一边咳嗽着一边对坐在床边的多尔衮问。
“没错,刘继业正在召集漠南漠北蒙古诸部,将在乌兰哈达会盟。”多尔衮坐在那里,看着已经枯瘦如柴的二兄,他已经瘦脱了形,连眼神都无光了,他活不过这个冬天了,多尔衮心想,若是以往,他表面上会很难过,但心里肯定会十分高兴。
可是现在,他实在高兴不起来。
四大辅政王,豪格降汉,济尔哈朗留守辽阳,代善本来驻守沈阳,他亲自坐镇新京哈尔温。可是代善突然就病了,而且一病不起,转眼间就已经看着要死了。
如今局势,如果代善这一走,只怕越发的艰难。
“刘继业这是冲着我们来的,打着征讨科尔沁四部的名头,但你我都知道,他这是要把我们最后的一条臂膀也给砍断啊。我们若救,那好不容易取得的和议就算撕毁了,还是我们主动撕毁的,那时刘继业就有理由可以顺势征讨我们。我们若坐观,那么唇亡齿寒,科尔沁一完,我们也就要完了。”
一段话,代善说的断断续续的,不时的停下来咳嗽喘息。
“九王,你想好怎么应对没有?”
“我们一步步退让,可刘继业却步步紧逼,到了这个地步,我们已经无路可退了。其实无路可退了也好,兵法有云,置之死地而后生,我们如今唯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了。”多尔衮似乎在说一件极小的事情,而不是关系到女真一族生死存亡的大事。
“哎!”
代善长长叹息一声。确实无路可退了。我们放弃了辽西,甚至把都城从沈阳迁到了哈尔温,可汉人还是要步步紧逼。他们就算想退,也无处可退了。
“你之前不该对喀尔喀三部逼的过急的。喀尔喀实力不弱于漠南蒙古诸部,这几十年来,甚至就连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下的和托辉特部也能压着漠西卫特拉打,我们太急了,喀尔喀干脆直接归附汉人。现在我们不但要面对西面南面的汉军和漠南蒙古诸部,还得小心北面的漠北喀尔喀三部。四面楚歌啊。”
多尔衮其实也早就后悔了。
但当初他逼的那么急,也是想要迫切的赶紧改变满清困窘的局面,他没有料到,喀尔喀三部居然毫不犹豫的就投了汉了,这些没有半点羞耻之心的家伙。
可后悔不是多尔衮的风格,事情既然已经成这样了,现在后悔也没有用,只能想办法弥补。不过面对着这种四面楚歌的局面,一向睿智多谋的多尔衮也完全没有了对策。
“我们也并非完全没有一拼的机会。”多尔衮冷静的道。“我准备把人马全撤回到哈尔温,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往瑗珲暂避。如果刘继业还不肯放弃,那我们等到冬季之时,跟他拼命。”
瑗珲,又名黑龙江城。
这里距离哈尔温近一千二百里,瑗珲城筑在黑龙江东岸。从瑗珲到汉都北京,更是长达三千六百多里。
尤其是到了冬季,瑗珲寒冷无比。多尔衮已经打定主意,这次要借遥远的距离和极冻的气候。来阻止汉军。
若是汉军固执进军,那么到了冬天,他就要跟汉军拼命。到时遥远的补给线,和严寒的天气。会是大清的帮手。
“瑗珲太冷了,如果我们现在匆匆迁到瑗珲去,这个冬天将要冻死多少牛羊马匹,又有多少女真族人会冻饿而死?”代善问了多尔衮一个残酷的现实问题。
瑗珲只是边境上的一座小城,驻有一些兵马。大清现在依然有好几百万人口,这么多人口不可能都撤去瑗珲。那里容不下这么多人。
“我们别无选择!”多尔衮冷冷的说道。
代善再次长叹一声。
“天命在汉不在清啊,若是刘继业晚生二十年,不,晚生十年,我大清也必然先灭了明国,那个时候,刘继业也不可能逆天改命啊。天命,这都是天命啊!”
多尔衮却对代善这种消极的念头很不赞同,“我命由我不由天!”
“哎。”
多尔衮见代善越发的悲观,心里有些厌烦。
“我希望你能支持我的计划。”
“我这个样子,也不知道还能活几天,不管大清是亡国也罢,灭种也好,都等不到那一天啊。你想要怎么样,就去做吧,不必问我。”
“那好,你最后帮我一个忙,写封亲笔信,把两红旗交予我掌握。”多尔衮道,“你放心,若我能带领大清渡过北难关,事后定将两红旗交到你子孙手中。”
代善挥了挥手,“我写不了信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