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称雄-第2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哪知道,刘钧现在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打着云南沙定洲叛乱的理由,继位让几路大军进军。

  实际上他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刘钧如今的目的,就是西南的土司们。

  土司制度,是在唐宋时期的羁縻州县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实质还是以土官治土民,承认那些边区部族的世袭首领地位,给予其官职头衔,以进行间接的统治。

  中原王朝,对于这些边疆地区的部族,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控制。

  在边疆地区,土司们就是土皇帝,各土司辖境就是国中之中。因为他们是世袭相袭,因此这些人在地方上那就是土皇帝,比中原朝廷的话管用的多,边民只知土司,不知中原朝廷。

  甚至土司之间还经常发生争夺或者部落间的战争,最严重的还是一些实力强大的部族土官,狂妄嚣张,叛服不常。

  土司的种种积弊,中原王朝当然也清楚。明朝时,也早就在酝酿着解决这些土司。而要触发这些问题,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改土归流。

  改土归流。一般有两种办法,一是从上而下,先改土府,再改土州。第二则是抓住一切有利的时机,如有的土官绝嗣。后继无人,或宗族争袭,朝廷就立即派流官接任。

  有的土官之间相互仇杀,朝廷立即派兵介入,平定之后,既派流官接任。

  有的土官犯罪,或者反叛,朝廷平定之后,以罪革职,立即改由流官充任。

  还有的则是土民向朝廷请求改土归流。朝廷立即以所谓从民之间,革除土官世袭,改为流官,等等,总之,一旦让中原朝廷抓到一点机会,就会立即改流。

  广西、贵州、云南、湖南、四川这五省,土司众多,但经历明二百余年,也已经将大量土司改为流官。设为府县。其中,许多改土归流,都是伴随着叛乱、战争。

  现在,刘钧决心借这次平乱之机。派大军深入,对西南来一次大手术,一直性从上到下,改土归流。

  不过这是一个很冒险的计划,西南交通不便,民风彪悍。土官骄狂,要改土归流,必然触动这些人的利益。

  就目前来看,进展不错。

  秦良玉主动上表朝廷,将石柱宣慰司改由朝廷派遣流官,革去石柱宣慰司。

  刘侨也不负他的重望,在广西平定了几起叛乱后,迅速进入了贵州,先一举拿下了贵阳,把贵州最大的土司水西安氏苴穆给杀了。

  贵州居于云南、广西、湖南、四川四省之中,刘侨没先在广西改土归流,而是先从贵州开始,而且是先拿水西安氏先开刀,这一手非常的好。

  一刀捅中西南的中心,有先声夺人之效。

  改土归流就是一场战争,与西南诸夷的战争。

  战争已经开始,号角已经吹响,朝廷有进无退。

  贵州水西安氏已经杀了,贵阳已经夺了,改土归流革除土官设立府县的命令已经下达,现在就要看各地土官们的反应了。

  刘钧不指望所有的土官都会望风而降,老实归顺,但他希望起码能有一部份土官归附朝廷,那么一样,朝廷在西南就不是孤军作战。

  现在西南还有没有消息传回,刘钧一直在等待着消息,等的他晚上都睡不着。

  “来人!”

  “陛下,奴婢在。”有值守太监连忙应声。

  “去永和宫传娜木钟前来侍寝。”

  “是,陛下。”

  永和宫,娜木钟早已经睡下,突然宫人举灯将她叫醒。

  “娘娘,陛下召你侍寝。”

  娜木钟还有些迷糊的醒来,“什么时候了?”

  “过了三更了。”

  “陛下还没睡吗?”娜木钟嘟嚷了一声,一下子又清醒过来。这是难得的机会,最近新选的秀女已经入宫,都是些年轻漂亮的女子,还在学习宫中礼仪。

  这些秀女可比她年轻漂亮多了,一旦等皇帝见了她们,估计到时就得喜新厌旧了。

  不过娜木钟今天刚好来例事了,本来应当晚两天才来的,可晚上却突然就不期而至了。现在皇帝突然召她侍寝,这可如何是好。

  不去不行,去了如果陪不了天子,扫了天子兴岂不是更不好。

  她脑子一转,把服侍自己的一个年青宫女初晴叫过来,对着她耳语一番。

  初晴是个不到二十的宫女,长的很漂亮,平时办事也不错,这个时候,听说娜木钟要她一会李代桃僵,又惊且羞。

  “死丫头,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一旦得到宠幸,以后你可就是飞上枝头变凤凰了。你总不会想着再过两年,然后就这样出宫吧?而且我听你说家里已经没有人了,你到时出宫后去哪?难道出去后嫁做商人妾,或者嫁给哪个农夫?”

  “听姐姐的,帮姐姐这次忙,姐以后都记你的情,你以后也就是主子了。”

  初晴脸上通红,最终微微点了点头,发出轻轻的一声嗯。

  。。。。。。

  贵阳城往东越过南门河,东面一百里外就是龙里司。

  龙里司又名龙里长官司,明洪武初置龙里驿站。后置龙里长官司,二十三年置龙里卫,筑城,二十九年升为军民指挥使司。

  龙里卫领四个长官司和五个千户所。

  崇祯末年。罢撤天下各卫所,卫指挥使曹勋按理也已经去职,但实际上,到现在为止,曹勋依然还以龙里卫指挥使自称。手下四司五所,依然由他把持。

  不但如此,他手下还有着一支兵马。

  曹勋统领的龙里卫距离贵阳不过百里,且有驿道相通。他也是最早得到贵阳城破,安位被杀的消息,也是最早得到刘侨命令前往贵阳会见者。

  “王大人,你怎么看此事?”

  曹勋问旁边一个中年男子,那中汉男子留着五绺长须,一身大明官袍,却是贵阳通判。贵阳府虽是水西宣尉司之地。但朝廷也在此设立了贵阳府。贵阳知府之下,还有通判。这个中年男子正是贵阳通判。

  贵阳通判王纪,分掌贵阳粮运、水利、屯田等事务。不过边府通判,其实权利不大。贵阳府连汉民编户都不过两三万户而已。

  “这个刘侨,手段倒是狠辣,贵阳城说轰就轰,水西安位说杀就杀了。如今还下了这么一道命令,真是让人惊叹。”

  “大人,你觉得我们应当去吗?”曹勋问。

  他现在身份有些尴尬,崇祯时朝廷本来裁撤了各地的卫所。但曹勋依着天高皇帝远,并没有理会朝廷的旨意,依然当着自己的指挥使。

  之后中原变幻,及至刘钧篡位。沐天波拥立唐王。

  昆明朝廷派人四处联络西南各省的汉官和土官,曹勋得了昆明朝廷封的贵州都指挥使一职,便也摇身一变,成了昆明朝廷在贵州的大员。

  这段时间,他也积极的联络附近的土官,准备集结兵马。谁知道,转眼间汉军就杀进来了,贵阳城更是一攻即破。

  而之前王通判更是告诉他一个更坏的消息,昆南的沐国公和唐王,都被沙定洲杀了。王通判之前正是前来劝说他发兵去云南去讨沙定洲,不过曹勋听说昆朝******灭了后,已经意兴澜珊,虽然身上还挂了个都指挥使和总兵官的头衔,可******都没了,他还去干嘛。

  “不如先静观其变。”王通判捋着胡子说道。

  贵阳。

  安位被杀已经过去了七天。

  七天里,接到刘侨命令后前来的土官,并不多。

  如今天下各省土司达到两千多家,贵州土司也有两百多家。在经历数次的叛乱与平乱后,贵州的土司数量大减,不如云南广西等地。

  如今这两百多家大小土司,听命前来的不过二十余家。

  刘侨的脸色非常难看,他本以为拿下贵阳,杀了安位,那么杀鸡儆猴,各地土司因此为朝廷军威震慑,没想到,根本没起到什么作用。

  更让他不满的是,不但土司十成只来了一成,就连明朝在贵州设立的那些卫所军官,也都没几个来的。

  明代在贵州设立了不少的卫所,如贵阳附近就是贵州卫和贵州前卫,此外还有龙里卫、新添卫、平越卫、威清卫、平坝卫等许多卫所屯堡,每个卫下都有数个所,以及二三十个屯堡。

  在贵州的汉民,就多是在这些卫堡之中生活。

  崇祯末朝廷摆撤天下卫所,但卫所屯堡里的汉民大多还依然在原地生活耕种着。事实上,这些卫所军官们早成了地主,侵占屯田。

  刘侨本以为,他的命令一下,这些卫所的原官员现地主们会积极前来,想不到,他们还不如土官来的多。

  除了原贵州卫和贵州前卫的几个指挥使千户等过来,其余各地的卫所都没有人来。

  “距离贵阳最近的卫所是哪个?”

  刘侨问身边的参谋。

  “贵阳西面威清卫,东面龙里卫,都在百里以内。”

  刘侨黑着脸,又问,“我听说水西安氏境内分为十三则溪,每一则溪置一穆濯为笃,由苴穆之宗亲充任,又以一慕魁镇之,犹汉代之封国。苴穆在各则溪均设官庄,耕者为官户;下级官职人员均授以土地,由各族人耕种,形成奴隶体系。这十三则溪的穆濯、慕魁来了几个?”

  “回大帅,一个也没来。”

  “哼,难道他们以为安位我杀得,他们我就杀不得了吗?”刘侨冷笑,“莫要忘记了,如今的贵阳府是怎么来的,这里本是水东土司之地,当年水东宋氏也是贵州四大土司之一。如今再看看,这四大土司何在?”

  贵州四大土司,水西安氏,水东宋氏,思州田氏,播州扬氏。田氏早在永氏年间就因为二田仇杀,被明朝趁机平定后革除土官改派流官设立府县。

  其后播州扬长也在五十年前的播州之乱中被平,改土归流。

  水东的宋氏,虽然当年支持明朝在贵阳设立三司,立为省城。可在不久前的奢安之乱中却加入叛军一边,奢安之乱平定后,水东宋氏土司被废,仅剩下一个水西安氏。

  之前安氏趁汉代明之际,入据贵阳,结果还不是被他一炮轰开城池,一刀砍下了安位的脑袋。

  现在水西的十三则溪,这水西安氏十三大部落居然没有一个首领前来,这让刘侨冷不住笑出声来。

  该叫他们无知无畏好,还是愚蠢?

  二百多家土司,只来了二十来个,几十个前明卫所,也只有贵州两卫的人在,这还是因为汉军已经占据了贵阳和附近,两卫的卫所屯堡都已经被汉军控制了。

  “好啊,很好,既然他们怀疑本帅的命令,那么也休怪本帅不客气。”

  “调前军两个协,分别前去拿下贵阳东南的龙里卫、新添卫和贵阳西面的威清卫与平坝卫。我给你们三天时间,给我把这四个卫所的所有城堡给我攻下,将所有的原百户以上武官都给我带回来。”

  前军两协军官上前接令,领令而去。

  “对于已经听令而来的这二十余土官,给本帅好好招待。”

  刘侨在贵阳城里,设宴隆重款待这些前来的土官们。不过来的土官都是些小部族土官,还多是些苗族土官。

  他们看到水西十三则溪一家都没有来时,脸色已经不好看了,而看到连各卫所的汉官都没到时,更是心里暗暗后悔,早知如此,就不应该来。

  有人席上就找了借口,就是要早点回去。

  “不急,诸位远来是客,暂且多留三五日。”刘侨笑着举杯,一众小土官心思各异的也纷纷举杯。(未完待续。)

  PS:  感谢鬼夫,我爱我姐我弟的支持,谢谢!求推荐票!


'正文 第536章 会盟'

  刘钧驾临坤宁宫,满脸欢笑。

  皇后笑着上前,“陛下,何事如何开心?”

  “好事。”刘钧笑呵呵的道,“张国柱和豪格发回捷报,漠南蒙古又有数部归附。如今除喀喇沁、翁牛特、察哈尔、奈曼、敖汉诸部归附后,巴林左右旗、扎鲁特左右翼、克什克腾诸族也皆归附。”

  张国柱率领的兵马在漠南进展顺利,各部纷纷望风而降,主动归附。

  如今不但最早的卓索图盟和察哈尔归附,现在承德北面的昭乌达盟,也已经全部归附大汉。

  昭乌达盟是过去奈曼、敖汉、翁牛特左、右翼、阿鲁科尔沁、巴林左、右翼、扎鲁特左、右翼、克什克腾十旗会盟于昭乌达,一盟十旗,因在昭乌达会盟,故称昭乌达盟。

  昭乌达盟在西喇木伦河流域,南抵承德,北达乌哈纳山。

  现在,漠南蒙古东部各部,只剩下了哲里木盟四部十旗还未归附了。

  在豪格率部北进威逼下,北面的锡林郭勒盟和乌兰察布盟下的诸旗也都纷纷归附。

  而郑芝龙已经进军河套,正式把宁夏省给立了起来,在鄂尔多斯一带的伊克昭盟诸旗也都归附了。

  大势所趋,漠南蒙古诸部纷纷归附。

  虽然刘钧也很清楚,这些蒙古部族的归附,还只是一种姿态,朝廷想要真正的控制这些地方,甚至把他们牢牢的控制,路还很远,可这依然让人兴奋。

  如今漠南蒙古二十四部,仅剩下了靠近辽东的哲里木盟四部十旗了。

  “哲里木盟为何还没归附?”陆雪琪问。

  刘钧笑笑,“因为哲里木盟距离我大汉十分遥远,且他们与满清联姻,关系亲近,实力也比较强大,因此,想要让他们不战而降。比较困难。”

  “那陛下准备将他们打服吗?”陆雪琪问。

  “那是当然。”刘钧伸出手,在皇后微微隆起的肚子上轻轻抚摸。“科尔沁四部既然还向着满清,那我们就把他打服。”

  “陛下,如今西南战事未平。这又要在东北开战,会不会太急了一些?”

  “放心吧,要对付科尔沁诸部,并不一定需要朝廷多少力气。朕只需要两万兵马,既可灭掉科尔沁等四部。”刘钧霸气的说道。

  哲里木盟有四部十旗。他们所辖的地域辽阔,土地肥沃,水草丰美,人口也较多,向来是富甲漠南蒙古各部。

  他们的地域北起索岳尔济山以南的洮儿河和嫩江流域,南至乌拉哈纳德山以北的东、西辽河流域。西起乌哈纳山,东至松山江、伊敦河与东辽河上游的阿拉坦额莫勒山。

  大致在后世北起齐齐哈尔南到沈阳。

  由科尔沁、扎札赉特、杜尔伯特、郭尔罗斯四个部落组成,其中科尔沁现在有左右两翼各中前后三旗,札赉特、杜尔伯特各一旗,郭尔罗斯前后两旗。一共十旗。

  尤其是其中的科尔沁部六旗,更是实力强劲,满清与科尔沁之间的联姻尤其紧密,黄台吉在位时,连皇后在内的五宫贵妃,有三个出自科尔沁。

  科尔沁部辖地东西两端相距近九百里,南北两端更是相距两千余里,地域广大。

  早年蒙古有三强部,察哈尔,喀尔喀。卫拉特。

  后来科尔沁为卫拉特所破,避居嫩江,为区别同族阿鲁科尔沁,号嫩江科尔沁。扎赉特、杜尔伯特、郭尔罗斯三部与同牧,服属于察哈尔。

  陆雪琪有些惊讶。

  “臣妾听说科尔沁如今为漠南蒙古诸部最强,其又与满清联姻最密,两万人如何可破?”

  “要灭科尔沁,并不需要我们亲自动手,两万汉军不过是去观战。”刘钧的计划其实非常简单。现在漠南蒙古各部纷纷臣服,仅剩下四部十旗未降,在这个情况下,要对付科尔沁也并不用汉军亲自动手。

  刘钧只需要下一道诏书,召各部到赤峰会盟,然后刘钧把各部组织起来,让各部出一支人马,组成一支联军,一起征讨哲里木盟就可以了。

  刘钧甚至都已经想好了,为了调动各部的积极性,到时他可以下一道旨意,攻灭哲里木盟四部十旗后,所有的牲畜财宝,各家瓜分。保管各部会非常的积极。

  至于说满清,刚达成的和议,可是言明蒙古诸部属于大汉的藩属,大汉征讨蒙古部落,满清可无权干涉。若他们敢干涉,那就是授大汉把柄,他们刚好不容易才求来的和议,可就等于作废了。

  甚至,刘钧也不怕满清插手,现在的满清可不是过去,其实力未必比科尔沁还强。

  “朕已经决定,召归附漠南蒙古诸部秋后在赤峰会盟,然后共同征讨科尔沁四部。”漠南蒙古二十四部,现在已经有二十部四十余旗归附大汉,就算每旗出一千骑,也足有四万余蒙古骑兵。

  蒙古骑兵,再配上大汉的步炮协同,科尔沁再牛,也是螳臂挡车。

  只要扫灭科尔沁等四部,整个漠南蒙古诸部就都臣服于大汉,大汉的北方后患解除,而满清也就臂膀皆断,独木难支了。

  贵阳。

  龙里卫的卫城露出几个大豁口,城中还有几处还在冒着烟。

  曹勋和王纪等官员还想要观望,结果刘侨直接点了一协兵马杀到。带兵的协长也懒得跟曹勋废话,二话不说,把炮推到卫城前,就是一通炮。

  虽然贵州不论是卫所屯堡还是各土司的堡寨,全都筑城修堡寨,但这种小寨子,对于汉军来说,也就是一盏茶的功夫,只要炮拖到了,一轮炮就能轰开。

  大炮轰开城墙,步兵跟上,当初连建奴都挡不住这招,何况一个小小的堡寨。

  曹勋和王纪等几个抵抗朝廷天威的官员头目,直接就被当场处决了。剩下的一众汉民夷人们个个忐忑不安。

  王同安不安的跟许多卫城里的同伴们挤在操场上。

  王同安的祖上是龙里卫的卫军,不过明末之时,卫所早就驰废不堪,和中原的卫所一样,王同安一家。也早就沦为了指挥使曹勋的佃户。

  每年辛苦的种地,也才能勉强填个肚子,若有个三灾两病,就得拉饥荒。

  他看着对面站着的汉军。年纪和自己也差不多,可却穿着极齐整的军服,红蓝相间,十分漂亮。早几年,官军进剿奢安之乱时。他也看过官军的装束,破破烂烂的一个个,跟他们也没多少区别,跟眼前的这些汉军简直是天壤之别。

  “这些人听说是京里来的,估计是皇帝的侍卫亲军。”

  “不会吧,侍卫亲军怎么会跑这来?”

  旁边几个同伴在小声的说话,王同安却不太相信。

  当看到曹指挥使和王通判被当众枪决后,王同安差点尿了裤子,他心想这下完蛋了,肯定要杀掉他们了。

  但接下来的事情。却出乎意料,官军并没有要杀掉他们。

  反而把龙里卫城里抄出来的帐篷契约等都拿到了桌上。

  过了一会,只听到一名将军过来训话。

  那官军说的话,他听不太懂,他老家是陕西人,而这个官军说的好像是湖北话,说的又快,加之他心中不安,到最后也没听懂什么。

  最后,他听到了自己的名字。他奇怪的抬头。旁边的同伴伸手推他,“到你了,快上去。”

  “不要,老爷饶命啊。我不想死,我还没娶亲,还没传宗接代呢?”王同安以为要拉他去枪决,吓的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号淘大哭。

  “哭个卵子。”汉军军官乐了,没见过这种怂货。

  “哪个跟他解释一下。老子没要杀他,是分地给他。”

  一名壮汉跑出来,他原来是卫所的总旗,也是王同安的老乡,当年祖上跟王同安一起自陕西过来的。

  “瓜怂,快起来,哭个啥子,丢人。”

  王总旗一脚踹在王同安身上。

  “叔,俺不起,他们要打死俺,俺还没娶婆姨,还没给王家传宗接代呢。”

  “你听哪个说要杀你,瓜皮。是好事,叫你是要给你分田。”

  “分田?”王同安止住求饶哭喊。

  总旗一番解释,王同安总算明白了。原来刚才那汉军军官那通话是什么了,汉军攻破龙里卫,杀掉了曹勋和王纪后,便决定把他们侵占的那些军屯田收回来,再分给王同安等原卫所军户们耕种。

  “朝廷早就撤除了各地卫所,现在将军按皇帝的旨意,把过去属于朝廷的军屯田收回来,再分给我们。”

  “给我们?”

  王同安更疑惑了,有这样的好事。

  “田给我们耕种,但地不是属于朝廷的,不过以后我们每年只需上缴耕种田地产出的三成半就可以了,其余的都归我们,另外每亩田也只要缴十斤粮,折两角银田赋就行了,不需要再交其它租赋。”

  王同安根本不相信,哪有这样的好事。

  他们以前给曹勋佃种,一年的产出大半都上缴了,还总要缴这个缴那个钱,一年到头,一半多的都归了曹家。

  “还不止呢,皇帝还有令,只要我们佃种且完税五年,就有资格可以购买所佃种的田地。一亩田,只需要五块银元。”

  “五块银元一亩,这个价钱可不贵。”

  “这是皇上的恩典,当然不会贵。”王总旗见多识广一些,他很清楚这是朝廷恩威并济的手段,刚刚以雷霆手段攻下龙里卫,杀了曹勋等人,接着又把田地分给卫所里的军户们,还减了息,并且免了他们过去欠曹家的债务。

  朝廷好手段,恩威并济,一面砍人头,一面又示恩给惠,看王同安这些军户们兴奋的样子,朝廷的手段奏效了。

  龙里卫改为龙里县,下面的各千所和各长官司,也改为乡镇。据说汉军还会留下一支兵马驻扎在这里。

  龙里卫百户以上的多被枪决处死了,现在剩下的都是王总旗这样的低级武官。王总旗的武职也是来自于世袭,他心想着,设县以后,自己也不奢望能当个县丞什么的,但这个乡长镇长,总有点机会吧。

  毕竟龙里卫汉民不多,夷人多数,朝廷设县,总不会再任用一个夷人为官吧。

  想到这里,王总旗突然觉得这天变了后,天地更广阔了,他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憧憬。

  一转头,正好看到王同安那一脸欢欣的样子,他心里鄙视,真是知足,一点点减租免债就高兴成这样,太没追求了。

  “每户发粮食二百斤。”

  就在这时,前面的汉军长官又挥手高喊了一声,王同安和边上的同伴们无不高声欢呼。二百斤粮,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相当珍贵。(未完待续。)

  PS:  感谢小。邪道的支持,谢谢,求月票!


'正文 第537章 人头换自由'

  龙里、新添、威清、平坝四卫指挥使的人头,此刻就呈在托盘中,被四名汉军士兵端进了宴会厅中,送到一众赴宴的土司们面前。

  实在是让他们意料不到的事情。

  二十余名在贵阳城中的小土官,被留下来赴宴,众人都在想着要找个什么理由,尽早离开这里返回自己的地盘。

  可万万没想到,汉军攻入贵阳,杀掉安位之后,马上又有了大动作。但这次杀的不是彝人不是苗人,却是汉人。还是明卫所的汉军武官。

  一众土官相互打量,眼睛都露出深深的惊骇。

  这伙汉军好狠辣,一言不合就破城,二话不说就杀人。

  曹勋四人的人头就摆在那里,甚至这四人在座的土官还多半认识。这些虽是汉人,但这些年也早就成为一方大地主,各自手下都有不少的汉人军户,势力不比他们弱。没想到,汉军大帅说杀就杀了。

  “这是龙里卫指挥使曹勋将军?”一个土官有些不敢相信,忍不住问道。他就是龙里卫过去辖下的长官司之一的土官。

  “是的,此人就是曹勋,但不是龙里卫指挥使,前朝崇祯之时就已经撤除天下卫所,罢免各地卫所武官。本朝立国,各省俱不设都指挥使,天下也不复设卫所。杨勋,不过是个擅威做福狂妄之狂,侵占国朝军屯,奴役欺压百姓,还暗通叛军,意图抗拒天威,王师一到,立即斩杀此僚。”

  说话的是一名参谋,末了还加了一句,“新添、威清、平坝三卫,也是如此,宵小窃权,擅威做福,抗拒天威。被王师斩杀,献于军前。”

  一座土官现在脸色更加的难看了,有些人甚至心头升起了浓浓的恐惧。

  汉军的手段太狠辣了,毫无余地。

  一众土官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汉军。以往他们打交道的汉军,都是明军,他们对于土官,也不敢如此强硬。多半还是拉拢为主,哪有这般大开杀戒的。

  一名老者抚须。眼睛望着那几颗死不瞑目的首级,南疆要变天了。

  刘侨一挥手,四个首级就摆在一众土官的旁边,放在厅中末席。

  “吾皇陛下的旨意不容抗拒,朝廷天威不容抗拒。敢抗拒者,水西安氏就是前车之鉴,此四人,就是前车之鉴。”

  “本帅已经按皇帝旨意,将龙里等四卫设为四县,并派驻兵马。建立县衙。接下来就是在四县内丈量田地,派遣官员,建立学校等。”

  刘侨笑笑,“县以下还将设立乡镇,任命乡长镇长,建立里村、编设保甲。”

  对于归附的这些小土官,刘侨表示朝廷将保证他们的财产安全。

  言外之意,其它没来的,这财产安全可就不见得会保证了。

  参谋适时的把龙里四卫的那些抵抗的汉官结局说了一下,曹勋等人被处死后。他们的财产通通被没收,家眷将被押往海外流放。

  那参谋还说了一句,“按朝廷制度,废除奴隶制。不允许蓄奴。所有奴隶,都要给予自由。”

  土官们通通愣住。

  土司制度的一大特点,就是奴隶制。土司们,都是奴隶主。他们下面,自由民不少,但奴隶更多。

  现在朝廷一句废除奴隶制。不许蓄奴,那可是一拳打在他们的七寸根本上。

  而朝廷还要清丈田亩,按田亩征税,更加是打破了过去朝廷与土司之间的约定。

  以后,这土司还是土司吗?

  “接下来,朝廷将发兵进剿所有抵抗天兵的叛逆,诸位可以立即派人回去送信,如今本部人马前来协助朝廷天兵剿匪。本帅在这里向你们保证,你们协助朝廷平叛,攻破贼寨后,会给你们丰厚的战利品分享。”

  “斩杀叛乱青壮夷人或者生擒一青壮者,赏银元两块,老少妇人一块。”

  贵州之地,地处偏僻,尤其是五十年内,经历两次大叛乱后,更是人口锐减,经济凋敝。两块银元,对于他们来说,是相当有吸引力的。杀一人就赏二块,哪怕一个老少都有一块,这个赏格,让他们怦然心动。

  更何况,刘皇叔还承诺攻破叛军寨堡后,还有战利品能分享。

  刘侨说完,二十几个土官都眼里冒光。

  其实该如何选择,已经很明显了。

  一面是抗拒天兵的安位和四卫汉官,如今都成了刀下之鬼,财产没收,妻妾子女流放。而如果合作,性命能保住,财产也能保住,还能跟着强大的汉军大大的去捞一笔,何乐不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