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称雄-第1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美人弹琴**,可福王却躺在椅子里打着鼾,鼾声震天响,完全破坏了这美丽的琴萧和奏。
一曲结束,福王却马上停止了打鼾,他抬了抬眼皮,依旧躺在椅中。
懒懒的问。
“熊掌炖好没?”
侍立在后面的一个太监走上前几步,躬身回道,“禀王爷,奴婢刚才去过厨房,今天晚膳没有熊掌,今晚主菜是烧驼峰和炒鹿肝,另外还有燕窝和鱼翅。”
“为何没熊掌?”福王眼皮睁开,露出凶光。
“回王爷,闯贼围城许久,如今虽撤围。可周边还是贼人所占据,熊掌供应实在难得。昨日炖的熊掌已经是最后的一对了。”
朱常洵冷哼了一声,“天天驼峰鹿肝,燕窝鱼翅的。孤早吃腻了,就不能弄点新鲜的来?”
太监连连应是。
司乐的宫女见福王又要闭眼睡觉,忙过来跪下,“王爷,要奴婢们退下吗?”
“继续奏乐。来首安静点的曲儿,孤要再睡一会。”
“那奴婢们奏一曲汉宫秋月,琵琶和筝合奏,可好?”
本来已经闭上了眼睛的福王听到这话,却一下子睁开眼,抬起脚就向那个柔弱的乐女喘了过去,一脚正中她的心窝,乐女整个人翻倒过去,趴在地上却是已经昏死了过去。
“贱婢,弹什么不好。你要弹汉宫秋月。贱婢,你怎么不说唱大风歌呢?”
殿里一群人吓的大气都不敢吭一声,只能拿眼睛余光看那个倒霉的乐女。她静静的躺在那里,生死不知。
“你们是不是也跟这贱婢一样,巴不得早日离开王府?”朱常洵喝道。
“奴婢不敢。”一群人连忙跪地求饶。
闯贼刚刚撤军,但朱常洵的心情却远比围城之时更坏。闯贼围城,他只要破点财,大家还是愿意坚守洛阳的。可现在,刘继业却篡夺了朱明天下,如今都是大汉了。
刘继业一登基。说的好听,要优待前朝宗室。可一边又咄咄逼人。今天是罢宗室们的优免特权,明天又让前朝宗室们补交过去五年的欠缴税赋,后天则是没收他们的王店。如今又要清查他们的田产契约。说是那些投献的田产,全都得恢复原主,交还给原主人。
今天他又刚刚收到朝廷的命令,说要解散王府里的官吏。撤除福王府所有的官员,包括长史司、护卫指挥使司、仪卫司等等,全都得一个不留。
以后服侍他的太监没有了。护卫王府的侍卫也没有了,甚至上面还下令要他们搬出王府,说王府违制,不得再居住。
可以想象,这肯定不是结束,以后肯定还会有更多的刁难。
也许哪一天,那个篡位者不再假惺惺,一道旨意,就要杀尽他们朱家子孙,或者把他们流放到海外台湾或者海南那些岛上去。
福王是明神宗万历皇帝的第三子,母亲是最受万历宠爱的郑贵妃。当初万历还曾一度想立他为太子,最终导致国本之争,君臣争论达十五年,最终因为皇太后和大臣的坚决反对,朱常洵被封为福王,朱常洛封为太子。
论起来,福王是崇祯皇帝的叔父,龙武皇帝的叔祖。以前刘继业是崇祯义子,也是入过朱氏族谱的,福王按辈也是刘继业的皇叔祖。
可现在,刘继业却篡夺了朱明的江山,还要对他这个皇叔祖赶尽杀绝。
朱常洵曾是万历最宠爱的皇子,一度要立他为太子。最后拖了十五年,到朱常洵十六岁时,他被封为福王。
没能当上太子,万历和郑贵妃觉得很亏欠这个儿子,便大加弥补。
万历把本来就藩洛阳的伊王迁往永宁,然后把朱常洵封到洛阳,并为他大修宫殿,洛阳府第至三十八万,十倍常制。宫殿修了十多年时间,一直到朱常洵二十八岁时,才让他之国河南河南府洛阳。
并一次赐他田地两万顷,并给予他盐茶等专营特权。
朱常洵就藩洛阳二十八年时间,依仗权势,到处兼并土地,霸占良田,河南府不足,就从河南省和湖广省兼并顷占,到现在,福王府已经有四万多顷田地,
朱常洵的三个儿子,庶长子朱由菘封福王世子,朱由渠封颖上郡王,朱由嵩封德怀郡王。虽不如周王一系二百余年繁衍人丁众多,可若论起王府财富权势,福王却是河南诸王中仅次于周王的。
在洛阳当了二十八年的王爷,做威做福惯了,如今却要他搬出这座父亲为他营造了十余年,花了几十万两银子建造的王府,要把他用惯的太监、宫人、侍卫等统统遣散,让他做孤家寡人吗?
“启禀王爷,吕维祺求见。”
朱常洵半抬眼皮,不耐烦的说,“这老头又要见寡人干嘛?你告诉他,寡人今日身子不舒服。不能见他。不管有天大的事情,也让他改日再来。”
太监道,“王爷,吕维祺说他今日进宫求见。非见到王爷不可,见不到王爷他不走。”
“他有没有说是什么事儿?总不会又找寡人要钱来了吧?”
福王听到吕给祺这名字就不高兴,之前闯贼围城,洛阳一致推吕维祺主持防务。结果吕维祺一接手防务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跑到王宫来。死活从他手上要走了一百万块银元,拿去犒赏军士百姓守城。
若不是当时洛阳确实危急,福王绝不肯拿出这么多钱来的。现在想想,他都还觉得肉疼。
“王爷,吕大人说是事关江山。”
朱常洵笑了,“事关江山?大明都已经亡国了,寡人也成了庶民一个了,这江山跟寡人还有半块银元的关系?江山已经跟寡人无关了,也用不着这老头儿操心了。”
“王爷,吕大人说是的大明江山。”
“大明江山?大明哪还有江山?全是些乱臣贼子。无君无父之徒。如今满天下都逢迎那个篡位者去了,哪还来的大明江山?”朱常洵怒吼道,吓的满殿的乐女太监全都瑟瑟发抖。
他挥了挥手,让人退下。
乐女开始继续奏乐,朱常洵又闭上了眼皮。
最近他总觉得瞌睡很多,整个头脑发昏,四肢肌肉发胀。大夫看过后说是他太胖了,还说要让他减肥。并让他饮食清淡,还要他多运动。
真是开玩笑,他有千万身家。为什么不能吃想吃的想喝的,他又不是穷苦哈哈,每天只能稀饭野菜。至于运动,他连走两步都要喘气。他宁愿每天就躺着。然后山珍美味,美女不断,这神仙般的日子就足够了。
不过转念想到吕维祺这老头狗皮膏药似的粘劲儿,只怕他真会如上次一样见不到人不肯走。
“让世子接见一下吕老头,有什么事情让他找世子说去。”
世子朱由菘也是一个大胖子,不过比起福王来要好点。他正在自己的宫院里听戏。前段时间他差人从苏州买来一个戏班子,这些天正天天听曲,夜夜笙歌。
听了太监传达的福王吩咐,朱由菘挥退了戏班子,在宫女的帮助下站了起来,先去换了身衣冠,然后由太监扶着出去,再让人传吕维祺来见。
吕维祺入殿,行跪拜礼。
朱由菘赐座,赐茶。
“先生所来何事?”
吕维祺欠身,“为大明江山社稷而来。”
“先生可知,朝廷今日有旨意传到,令我父子兄弟等限期一月内搬离王府,还要尽撤王府的各官吏侍卫太监等?”朱由菘问。
“先生,如今天下,已是汉家刘姓天下了。”
“世子殿下,当初万历皇帝封福王就藩在此,原期立国万休,为国屏障,与国同休。如今朝廷为乱臣所篡,世子殿下身为大明宗藩,难道不应当起兵,再建大明,光复天下吗?”
朱由菘大感吃惊,他仔细的打量着吕给祺,“我父子虽为大明宗藩,虽就藩洛阳,然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王府侍卫指挥使司,也早无兵马,不过几个王宫侍卫而已,拿什么起兵,谈何光复大明?”
“世子殿下不可自弃,天下总是还有许多忠于大明之人。”
“大明忠臣,谁,你吗?”
“老臣确实一心忠于大明,而且如臣这般者还有许多。如今就有这样一人,不但对大明忠心耿耿,而且他手上还有一支十万人的大军,他和他的部下都愿意继续效忠大明,光复天下。”
朱由菘不由的浑身一颤。
连忙问道,“此话当真,此忠臣是谁,他的十万兵马何在?”
“陛下,此人就是李自成!他和他的十万兵马,就在洛阳城外!”
朱由菘彻底的愣住了。(未完待续。)
'正文 第491章 退伍'
刘永新近退伍,此时坐在邮车车厢里,倚角而坐。一边嚼着烟草,一边兴致勃勃的读着《十八般兵器》上的战争报道。这是他最喜欢的一份报纸,这份报纸主要刊登的都是关于战争关于武器,经常刊登着军事军人消息。
刘永放下报纸,眺望着窗外。
四轮邮车由四匹健壮的挽马拉着飞驰,这种邮车据说是从欧洲引入的式样加以改进,比传统的两轮马车载重更大。不过对于道路要求也较高,好在如今大汉帝国境内除了海运和运河、黄河、长江、淮河等黄金水道外,也还修了不少陆上交通干道,就算是这种新式的四轮大马车,也能畅通无阻。
邮车属于邮政总署,但并非过去的驿站。在明朝时,驿站系统分为急递铺和水马驿、递运所三大机构,各自负责不同的任务。
驿站主要是接待官员,提供驿夫驿马,食宿等,规模较大,数十里一站。而急递铺,则专为传递军情公文,十里二十里一铺,递运所则专负责军需物资转运。
不过明代的驿传系统糜烂无比,成为朝廷的一个无底洞,填多少资金进去都不够。当今最大的反贼李自成,曾经就是驿站的一名驿卒,后来因驿站裁撤无处安身造了反。
驿传系统是极为重要的,大汉立国之后,便全面恢复了驿传系统,但又不是简单的恢复旧制。
整个驿传系统被整合进了邮政总署,独立出来,与盐务总署、税务总署、粮务总署、海关总署一样,成为新朝几个极特殊的衙门。
邮政总署下辖邮政局、运输局和驿站局。
驿站局下设水、马驿,在全国各地水陆干线上,每隔四十里设一站,置车马船只,容纳食宿。各地驿站都优先供给朝廷的官员和公差的士兵吏员们使用,但不论品级高低,既不给驿券也不免费。而是统一标准收取住宿和车马船费。从某方面来讲,除了他们必须向有公文证明的官员军士差役们提供车马住宿外,其实与民营没什么区别了。
运输局下则是快递所,专门负责递运各种物资。既送官方军方物资,同时也承担民间的运输任命,同样的不论公私,运输物资都是得照样付费。
邮政局则是专门传递信件公文的,既传递军情、公文。也开始帮普通百姓商人们传递私人信件。
邮政局有专门的邮车,一站站的把邮件递传下去。
邮差们赶着邮车,邮递信件公文,也顺便会邮送一些小包裹,并且还顺便经营客运服务。因为每辆邮车都跑着固定的线路,因此顺路运客,也成了邮政局的一项营利项目。
四马邮车并不小,四马拉着的邮车,一般邮件包裹会捆在邮车顶上,然后车厢里还能坐六到八人左右。挤一挤。十个人也能坐的下,甚至车厢上也还能坐两三个。
自从新的邮驿系统运行后,从上到下都得到了好评。
对于朝廷来说,驿站递运所等再不是那些官员们占便宜的地方了,朝廷也不用每年不停的向那个无底洞扔钱,而且新的邮驿系统效率还高,解决了军情和公文等递送,连着许多官方物资运送也大大节省了时间。
而且这个驿传系统也让许多普通的百姓商人也享受到了许多便利。
过去出趟门很难,而与家乡联系更难。虽然后来也有了民信局的出现,但这种民信局送信的速度慢不说。还有许多地方都不能到达。
而朝廷的邮传系统,却是遍及天下的网络,一站站的递送,比过去快数倍不止。
更别说。寄送包裹甚至运送商品,乃至坐车,都方便还便宜。
刘永坐的这辆邮车,可以搭他一站四十里地,却只要五分钱。不过他要付钱的时候,邮差却笑指着他身上的那身蓝袍。“是退伍还是探亲休假啊?”
“退伍了,打仗时受了伤,不适合留在军中,就退伍回来了。”
“伤哪了兄弟?”
刘永笑笑,指了指自己的腹部,“被长矛插了一记,军医抢救过来了,但截了好几尺长肠子,还少了个腰子。以后干不了什么体力活,没法在留在军中了。”
“福大命大,必有后福啊,兄弟还年轻,别担心。打仗能捡条命回来就不错了,你这是在燕北受的伤?”
“嗯,燕北大战。”
“天啊,居然是燕北之战,那是皇上御驾亲征的那一战了?”车夫惊叹的道。
“是的。”刘永曾经是一名线列步兵,虽离开军伍,可一想起曾经军营中的种种,还是令他热血沸腾,尤其是燕北一战,他们几万步兵硬拼三万清军骑兵,打的真是惊天动地。
“兄弟,快跟老哥说说,皇帝他老人家是不是天神下凡?”
“陛下英明神武,天之子。”
长着一把大胡子的邮差咂巴下嘴,“要是我这生能见到皇上一回,死也值得了。皇上圣明仁慈啊,没有皇上,我也没有如今这份工,每天赶着这四轮大马车,一月能赚四块,干的好还有津贴奖金,加起来好的时候有五块呢。”
刘永点了点头,一路南来,确实看到许多地方都变了样。他离开南方也有近十年了,以前背井离乡的讨生活,后来巧合之下加入了楚军,如今退伍了,他便也想回到家乡安家。沿路走来,发现许多地方都让他很陌生了。
谁能想到,一个邮差,都有一月五块的薪水呢。
“兄弟上车,现役和退伍的军人,老哥我都不收钱。若没有你们跟着陛下打天下,也没有如今这好日子啊。上车上车,等到了下一站,咱哥俩正好喝两杯。”
邮差很亲切热情,马车上路后,车厢里还有几名乘客,大家对身着军服的他也很是热情,又带着几分敬畏。
刘永告诉他们自己已经退伍了,“看到没,肩章没有了。”
“怎么就退伍了。如今军队多吃香啊,太可惜了。”一名中年汉子道,看模样,他似乎是个商人。倒很算来熟。“如今年青人都打破头想往军营里挤呢,新朝初建,从军打仗,最易建功立业啊。”
“受伤了。”
“哦,原来如此。那兄弟退伍前是什么军职啊?”
“队长。”
“这么年轻就是队长了啊,那应当是右都尉了?”
刘永点了点头,商人立即客气了几分,“那就是从九品了,我得称呼一声老爷。”
“从九品而已,况且我还已经退伍了。”
“有了品级就是官了啊,这官身可是一辈子的。你既然是打仗受伤退伍的,那朝廷也不会亏待你的吧,有啥安排啊?”
刘永告诉商人,因为自己要求回乡。因此最后上面给了他几个选择。其中有回乡做民兵队长,去家乡县里的税务或者粮食等几个部门。
“那你选了哪个?要我说,应当去税务,这是如今最吃香的部门了,去粮食也好,都是好衙门啊。”
“我选了回本乡当民兵队长,当了几年兵,还是习惯了军伍生活。”
商人听了有些可惜,“民兵队长哪能跟进税务和粮食署衙门做事呢,太可惜了。”
“对了。你退伍时朝廷有没有什么赏赐补贴之类的?”
‘有,有退伍安置金。”
“有多少啊?”
刘永笑笑,“给了我十八个月的薪饷作退伍金。”
“那你一个月有多少薪饷原来?”商人有点刨根问底的意思。
“不算多也不算少吧,基本薪水是每月六块。另外还有军龄补贴,职务补贴,作战补贴、餐补还有保险金等,全加起来一个月也就二十块左右吧。一些衣物生活用具等是免费发的,立功赏赐等也另算。”
说起来,汉军不论军官还是士兵的待遇都很丰厚。也没有克扣等情况。是多少就发多少,汉军薪水最大特点就是薪水是由多项组成的,基础的底薪并不算高,但还有各种项目的补贴赏赐等。
而且士兵们的薪水相差很大,有很多等级,军龄的不同、军衔的高低等等,都会有差异。平时将士们吃用连生活用品全都是部队免费发放的,刘永在军中呆了两年多时间,薪水基本上都存下来了,存在自己的士兵帐号里,还有利息。
两年多下来,他也存了不小的一笔钱,当然对于他来说,其实历次的赏赐比平时的薪水多。两年多以来,他也算是参加了大小许多次战役,东南平夷,辽东征虏,包括最后这一战的燕北之战,他都参与过。
每次参战,赏赐都很丰厚。
最后他退伍时,又一次领了一年半的薪饷做为退伍金。
眼下他怀里面,就张着一张银行存折。
上面整整一千块银元,基本上就是他这两年多来挣下的,两年多的军饷,各种津贴赏赐,退伍金,还有伤残抚恤金等。
一千块,加上一个从九品的武职官身,这就是他这两年多时间里挣下来的。
不对,还有一项,皇帝陛下还赏赐了他一百亩土地,让他到了家乡后找地方官府要。虽然按新朝制度,这一百亩地虽赏给了他,但也不会有优免特权,该交的税还是一分不少会。但一百亩地依然是个很丰厚的赏赐,尤其是在他老家河南洛阳这块,一亩地怎么也得二十块往上。
如此说来,其实他当兵两年多,挣下的最大一笔身家,其实是这一百亩地。
商人还在惊叹一年半薪水的退伍金,“哇,知道军中待遇好,没想到待遇这般好,说的我都动心想要去当兵了。”
“哎,可惜你就退伍了,要不然,再过个三五年,说不定你都能升个上都尉了。现在回了乡,去当民兵队长,这恐怕就比从前差远了啊。”
刘永从口袋里拿出了自己的任命书,上面写着自己的任命。兹任命退伍右都尉刘永为河南府洛阳龙门镇民兵队长一职!
一别家乡十载,再回故乡,刘永也不由的有些近乡情怯。
河南,我又回来了!(未完待续。)
'正文 第492章 福王监国'
吕维祺从王府出来的当天晚上,又请来洛阳官员乡绅们聚会。最近河南卫辉府官员清欠追缴,长恒王朱常坒被要求搬出王府,遣散王府的官员侍卫等,并上缴历年积欠赋税,以及将一万余顷非法纳献和强夺倾占的田地上缴。
朱常坒拒不遵从,当卫辉知府带着衙役上门强迁时,朱常坒燃了王府,把自己和妻妾儿女全都烧死在王府中。
消息已经传到了洛阳,并被证实。
这几天,洛阳城中的缙绅商人们都心怀不安,人人都清楚,下一步就是洛阳了。
朝廷的手段是狠历的,长恒王自杀后,官府并没有放过。而是直接以长恒王子孙皆亡为由,直接把长恒王府所有的田宅家产都收为国有。
紧接着他们又开始向长恒王的兄长潞王朱常芳追欠,限期他搬出王府。潞王朱常芳是第二代潞王,他的父亲潞简王是隆庆皇帝的儿子,万历皇帝的弟弟,曾经极得宠爱。据当年李太后甚至曾有过要废掉年轻的万历皇帝改立潞王的打算。
可以,当年的潞简王其实就是后来万历朝时的福王的翻版。
潞王当年就藩卫辉后,立即把曾经天下最富有但却因无子国除的景王的所有财产接收,皇帝还先后赐他万顷之地,到如今,潞王是诸藩中田地财产最多的藩王,拥地数万顷,田宅无数。
而现在朝廷丝毫不在意刚逼死了潞王的唯一兄弟,又开始逼迫潞王。他们称潞王的这些家产,都是通过巧取豪夺而来,是逼迫百姓投献,甚至是直接把百姓的地侵占。卫辉府的官员最后判定,潞王只能保留一万顷地,但却得补交数百万银元的欠税。
连潞王府,也要让他搬出。
不仅宗室被逼迫。河南的乡官缙商大户商家们,也都在经受着这股大风暴。
但凡家中过去享受着优免特权的,如今都成了被追究的对象。他们被要求上缴过去五年的欠税,被要求清丈田地,甚至还被要求以前纳献的田地,从新归还给百姓。连商人们也逃不过,他】≌】≌】≌】≌,m。v。c√omstyle_tt;们一样被要求补交过去五年欠下的商税。
新朝似乎跟所有的官绅地主商人们过不去,家家都得登记财产,清丈田地,补交欠税。而且以后优免通通没了,官绅一体纳粮当差。
洛阳的穷百姓都在怀着殷切的心情等着新政策的推行到来,期望着能重新拿回自己的田地。
但官绅和大户都怀着惴惴忧虑的心情,等待着即将砍下来的那一刀。
面对着新朝推行的种种新政,他们从内心里反对。这个时候,他们不约而同的怀念起大明朝时的好处来,读书出人头地,当官就高高在上,拥有种种特权。田地不纳粮,不当差,甚至还做着生意经着商,钱财大把的进帐。不管国家如何艰难。反正都不敢把主意打到他们头上来。
愿意就捐三五百两银子,不愿意一毛也不拔,皇帝也不敢什么。
可是现在,刘继业却把刀磨的雪亮。挥向了他们。
之前,他们还觉得,不管天下谁来当皇帝。反正都无所谓。刘继业当皇帝,这地方上还是他们乡绅地主们的。但现在看来,他们想错了,刘继业就是个强盗,他居然想要均贫富,这是杀富济贫啊。
吕维祺仍是洛阳官绅的重心,被看做是官绅的带头人。
吕维祺是洛阳官绅代表,吕家也是洛阳大族。吕氏家族田产不少,还涉及商业。甚至放高里贷,搞彩券,卖盐卖茶,他们家还是洛阳的大粮商。
但现在,新皇推行新政,各种新政却都是奔着他们口袋里的利益来的。如果新政推行下去,那吕家也要大受损失。不但盐茶等买卖得放弃,而且按朝廷的法令,奖券的发行只归属朝廷所有。地方和个人都没有权力发行奖券。
而国家粮食部署的设立,各地粮站的建立,也将使得吕家的粮食买卖大受冲击。更别提清丈田地,他们家的许多田产就无法再隐藏了,那些投献的田地也得重还给百姓。
以后连高利代这样的暴利买卖也做不了了。
这不是割肉,简直就是要命。
吕维祺决不肯放弃这些,所以他下决心要跟朝廷不,跟刘继业不。
正好此时李自成派人来见,提出要归降,要尊奉福王为天子,光复大明。这让吕维祺激动不已,心中的想法终于能够成为现实。
这几天,吕维祺不断的在福王和洛阳各大家族中间来往串连,他还让自己的门生子弟故人们,不断的四处联络。
福王对于当皇帝并不怎么上心,或者他不太相信吕维祺他们能成功,更别让他去相信那个曾经挖了朱家祖坟的闯贼李自成了。
但世子朱由菘却很上心,很是积极。
朱常洵觉得儿子和吕维祺等人都有些过于一厢情愿,他们现在只肯相信自己想要的事实,完全忽视了刘继业不但篡夺了大明的皇位,而且刘继业还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
可朱由菘听不进去,他问福王,难道我们就要被刘继业逼的最后如长恒王一样的下场?如果是那样,那我宁愿跟他们拼了。
就算一时拼不过,大不了撤去关中,撤去云南,忠于大明的臣子还是有很多的。
“父王,我宁愿这千万家财都散尽,用来招募犒赏勤王的将士们,也绝不送给刘继业一分一毫!”
看到儿子如此的决绝,福王笑了。
他享乐了大半生,也五十多余了。自己的身体也不好,还能活几年呢。以后,这副家业终究是要交给世子的,既然他选择这条路,那就由他吧。
实在的,他确实不愿意离开这座王宫。
他在这里生活了二十八年,早习惯了这里的一切,让他搬离这里,遣散所有的奴仆,那他还过的有什么意思?
他由两个太监搀扶着,带着世子来到了自己的库房。
典库官打开了仓库,里边堆满金银。
朱常洵指着这些金银对儿子道,“这些都是神宗皇帝辛苦从天下各地弄来再赐给寡人的,也有不少是寡人三十年来自己经营的家产,寡人现在把这些都给你。你想做什么,就去做吧,寡人老了,你还年青。”
朱由菘得了这大笔金银,越发有了底气。他找来吕维祺,让他加紧筹备。
五月五,端午节。
但洛阳城中的官绅们今年却没有观看龙舟,他们齐聚吕府,共商勤王大事。
吕维祺向众人介绍。
“这位是李岩将军。”
大家都明白,这人就是李自成的部将,甚至大家也知道,李岩曾经还是一名举人,后来投奔了李闯。对于这样一个人,大家过去是不屑的,但现在,大家却有惺惺相惜的感觉。
“我家将军愿意尊奉福王继承大统,再复大明!”
吕维祺头道,“奸贼篡位窃国,神州陆沉,我等皆为皇明之忠臣,岂能坐视。连李将军都能深明大义,站出来讨逆,我等自然更责无旁贷。经过我等劝谏,福王已经同意出来担此大任。”
“但是福王只答应暂任监国之位,我等将建立临时朝廷,招募兵马,联络四方忠贞义士,一起讨逆勤王,恢复大明。”
朱由菘也站了出来,“监国有令,为表李将军忠义之心,特赐封李自成为信国公,刘宗敏为义国公,李岩将军为宁国侯,李过将军为兴国侯。其余以下将军,俱授以官职。”
李岩向朱由菘谢礼,“多谢监国殿下,多谢世子殿下。”
朱由菘心情不错,头道,“信国公忠心向明,待大明光复之后,大明也定不会忘记他的功劳,到时定会重重厚赏。”
吕维祺也趁机道,“监国殿下已经决定拿出一百万块银元,用来赏赐勤于王事的忠勇将士们。”
李岩问,“福王殿下何时正式就任监国之位,我军又何时进入洛阳?”
吕维祺对于放闯军入洛阳还是有一些担忧的,不过朱由菘却是不在意这些了。
“请宁国侯立即回返宜阳,我会派人随同前往,宣布对信国公和将士们的封赏。待封赏过后,就请信国公立即带兵入洛阳,协且守卫。”
李岩听到这个答复,十分满意,当下便谢恩后带着使者离开洛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