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超级奶爸-第1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比如晋阳公主的乳名是兕子,李治的乳名是稚奴……诸如此类。
不过对于起名字这件事情,对于李元霸而言简直就是人生大事。
至于原因吗,就是李元霸前世的时候,家里的几个老头子给他起了个叫做李大德的名字,这名字在他看来是太具有乡土气息了,听起来完全就是一个为了好养活才胡乱起的名字。
被叫了好多年李大德的李元霸,在后来的时候实在是忍无可忍了,终于擅自为自己改了一个名字,叫做李德。
别看只是去了个大字,但是这名字瞬间就变得高大上了起来,至少在李元霸看来是这样的。
所以,在听到武顺的话后,李元霸的眉头就皱了起来,想了好半晌之后,道:“顺儿,你有没有合适的名字?”
武顺黛眉微蹙,细细想了想,道:
“按照宗族的传统,宗嗣的名字应该按照长幼顺序来排位,可是吴王他们这一辈人中多是单字,只有太子殿下一人为双字。咱们的孩儿是夫君的嫡长子,所以这名字也应该排在太子之后取双字……”
说到这里的时候,武顺就不再说了。有的时候,女人需要变得聪明起来,点到即止方时是最正确的做法。
“承字吗?”
李元霸沉寂了下来,实在是那位隐太子李建成的儿子全都是承字辈的,他如果给自己的儿子用这个字倒是没什么,可是谁能保证李世民不多想?
“我看不如这样吧,咱们孩子的名字就交给皇兄来取,咱们私下里琢磨一个乳名好了!”
李元霸认为有要李世民取名字的必要,反正只不过是耽误一些时间,想必李世民会明白自己的意思的。
“这样也好!只是这乳名,夫君可一定要取一个好听的啊!”武顺冰雪聪明,自然猜到了自己方才说的话似乎是有欠考虑,赶紧转移话题。
李元霸从莹香的手里接过自己的儿子,坐到了武顺身前,这才笑着开口说道:“这个乳名,我倒是早就想好了!”
“哦?真的,夫君你说说看!”
李元霸的话把屋子中所有人的好奇心都提了起来。
李元霸看了看屋中三人,道:“初一,李初一!”
第六百三十九章起个名字好难
清晨,太阳尚未从天边爬上天空,长安城皇宫之中已然是灯火通明。△↗,
近些日子,为了倭国之事,李世民日日精心操劳,昨日难得清闲一日,在立政殿中好好休息了一下。
天还没亮,一封密信就被天机卫密谍送进了皇宫。
“刘大人,倭国方面传回来的密信,八百里加急!”
一袭黑衣的神武卫密谍,恭敬地站在刘三水身前,将密信递到了他的手中。
“喜事还是……”
刘三水捏着手中的密信仔细检查了一番,发现并没有被拆解的痕迹,这才皱眉问道。
那名神武卫兵士脸上露出了喜色,道:“喜事,天大的喜事!”
“既如此,咱家现在就把这封信送过去!”刘三水可不相信这些天机卫的密谍敢骗他。
于是,正在立政殿中休息地李世民就这样被刘三水给薅了起来。
“三水,何事竟然如此急切?”李世民在侍女的服侍下草草地披上了一件外衣,眉心之间难掩疲惫之色。
“倭国方面传来的八百里加急密信!”刘三水将手中密信交给李世民之后,就安静地退到了一边。
李世民皱眉拆开了密信,可是随着密信的阅读,他脸上的表情渐渐变得惊喜了起来,到最后更是仰天长笑起来:“哈哈哈……”
长孙皇后被李世民的笑声惊醒,有些疑惑地看着李世民道:“陛下,何事如此欣喜?”
李世民将手中的密信递给了匆匆披衣而起的长孙皇后,道:“武王妃已为元霸诞下麟儿!”
“真地?”长孙皇后也颇为欣喜,她螓首微垂看着手中的密信,须臾之后。喜形于色:“顺儿还真是争气呢,第一胎就是男婴。”
“四弟还让朕为他的孩儿赐名,想得倒是很周到呢!”李世民颇有些感慨地说道:“按照我们李氏的宗族习惯,元霸身为亲王,他的嫡长子理应以承字为续……”
听到李世民的话,长孙皇后和刘三水同时变得沉寂了下来。
作为李世民的亲近之人。这两人自然清楚承字对李世民的意义。
自从隐太子李建成,自李建成起其下族人尽数被灭之后,李世民的所有子嗣除了太子李承乾之外,全都抛弃了承字。
之后李世民的子嗣起名字都是取得单字,所以现在重新启用承字,对于李世民而言,心伤难捱。
“也罢,不过是个名字罢了,就算是用承字又如何?”李世民沉寂了好一会。终于下了决定,“朕这次不仅仅要用承字,还要将四弟的孩儿封为郡王,元霸的爵位也升格为世袭罔替!”
李世民的话可是让刘三水吃了一惊。
按照以往的情况来看,皇兄弟、皇子皆封国,谓之亲王。亲王之子承嫡者,为嗣王。皇太子诸子并为郡王。亲王之子承恩泽者亦封郡王,诸子封为郡公。
以皇帝对武王的宠爱程度。武王的嫡长子刚刚出生便被封为郡王这并没有什么好意外的。?
可是这亲王爵世袭罔替就不同了,特别是武王这个爵位。
先不说武王这两个字。在当下的大唐所代表的身份地位以及至高无上的权力,单单是世袭罔替就足够让刘三水吃惊了。
一般情况下,亲王的爵位都是只有世替等降的。
也就是说,亲王的爵位世替也会降到郡王,如果一位亲王的爵位不是世袭罔替,那么他的嫡长子是必定只能拥有郡王的爵位的。
如果是世袭罔替。那么这位亲王的后代在这个朝代灭亡之前,只要不做犯上作乱这等谋逆之事,都还是亲王的传承,享受亲王的待遇。
武王爵位,世袭罔替。这可真是天大的恩惠了!
……
刚刚过了卯时三刻,这一大早的李世民就将自己的一大帮大臣们召进了宫里,商量为武王嫡长子选定封号以及武王爵位世袭罔替的大事。
尽管武王的爵位封号在大唐颇为重要,可这两件事情也算是他们李氏皇族的家事,所以李承乾还有几个未成年的皇子,以及太上皇李渊最宠爱的小儿子,也是李世民的十一弟徐王李元嘉也都一起到了。
因为这次并不算是正式的朝会,所以参加的人都被刘三水引到了麟德殿。
麟德殿中早就准备好了早膳,李世民与众臣同时入席。
李承乾坐在最前面,紧接着就是徐王李元嘉,李泰,李贞,竟然连九皇子小李治都来了。
再之后就是被李世民唤来的一帮子大臣,像李靖还有程咬金、牛进达他们尚在倭国,所以来的除了李绩这个老阴人属于军方大佬之外,其他的都是一些文臣。
见到群臣,李世民也没提正事,而是先让这帮子文武大臣们先好好地吃上一顿。
因为李世民相信,待会他所提出来的这两件事情……不对,连上起名字这件事情,应该是三件事。
这三件事一提出来,绝对会让这群人中的某一些人,一整天都吃不下饭去。
等到麟德殿中的所有人全都带着疑惑吃完这顿早膳之后,李世民也引出了话头。
“列为臣功,今日朕唤尔等前来,是有两件事情想要找你们商议!”李世民从刘三水的手中接过一卷干净的布帛擦了擦嘴角,道:“今日清晨,朕接到了来自倭国的喜信儿,武王妃为武王诞下麟儿……”
“父皇,您说什么?”
“婶娘生了吗?真是太好了!”
“四嫂生了,当真是可喜可贺啊!”
以太子李承乾还有徐王李元嘉为首的这几个半大孩子,以及那些小孩子们顿时变得兴奋了起来,一个个也顾不得礼仪七嘴八舌地询问了起来。
李世民是人逢喜事精神爽,所以他也乐得看到这帮孩子们为这件事情高兴:“这还能有假?你四皇叔亲自派人带回来的信儿,并且还央求朕为他的儿子赐下名字哩!”
李泰见李世民心情这么好,抢在李承乾之前蹿了出来,向李世民建议道:“父皇,四皇叔几近中年终得子嗣,乃是一件大喜事,父皇当派使者亲往倭地赐贺!”
“嗤……”
徐王李元嘉一向都是直性子,最看不惯那些趋炎附势、刻意奉承的辈分和李元霸相当,可是年纪却与李承乾他们相当,平日里和李承乾走得近些,所以对于李泰的猛拍马屁是一百个看不惯。
“这个道:“承乾,这个消息你之前不知道吗?”
“十一皇叔,你也知道我最近都快被朝中的政事烦透了,哪里有那时间派人去倭国啊?”李承乾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道:“不过这还真是喜事,四皇叔终于又后了!”
相比起李泰的刻意,李承乾这是出于真心了,他是真心在位李元霸高兴。
“承乾,元嘉……”就在这时候,李世民的声音打断了两人的谈话,“你们两个嘀嘀咕咕地说什么呢?”
李承乾和李元嘉这才反应了过来,李元嘉刚要说话,李承乾却是抢先一步说道:“父皇,是这样的!儿臣在和十一皇叔商量,给小弟取个什么名字更好听!”
李世民眼睛一亮,饶有兴趣地看着两人说道:“哦,你们有何想法?”
李承乾眼珠转了转,道:“父皇,自儿臣以下,儿臣所有的兄弟都是取的单字,不过小弟是四皇叔的嫡长子,以儿臣之见应该取双字为名!”
“启奏陛下,臣以为太子殿下所言极是!”
李承乾话音方落,魏征就站了出来,躬身道:“微臣虽不是李氏宗族,可也对李氏宗嗣了解一二。武王殿下身为亲王,其嫡长子当以承字为先!是以,臣以为……”
“魏征,你放肆!”魏征话都没说话,长孙无忌就跳了出来,道:“众所周知,这承字,自隐太子之后就不再启用,你现在提出来是何居心?”
隐太子三个字一出,整个麟德殿顿时陷入了一片寂静当中,甚至连呼吸都变得静止了!
过了好一会,魏征这才转头看着长孙无忌,正色道:
“依长孙大人之见,这承字,李氏宗嗣在以后还就不能用了?先不说这破了李氏的规矩……哦,当然了,这是陛下的自家事,单单是太子殿下,作为陛下的嫡长子,名字中就带了一个承字,你要太子殿下如何自处?”
长孙无忌脸色微微一变,不过在朝堂上混了这么多年,他自然早就想到了这种情况,便说道:“太子殿下高高在上,地位尊崇,岂是其他人能够相比的?”
长孙无忌的话让在场的那些李氏宗族,甭管是李世民的亲儿子们还是他的亲弟弟们,脸色全都变得很是难看。
就连李承乾的脸色都憋的通红,他明显没想到自己的亲舅舅竟然挖了这么大一个坑来黑他。
这件事情要是传出去的话,叫他以后在李氏子弟中还怎么混?
魏征连上出现了似笑非笑的表情,他偷瞄了李世民一眼,见其脸色淡然,便继续说道:
“长孙大人这句话,下官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武王殿下的子嗣就应该和平民一样,取个李二狗,李大蛋的名字?”
第六百四十章昌平郡王
“噗!”
原本甚为平静、冷肃的麟德殿,在魏征的话音落地之后,差点被大殿中的众人的声音给掀翻了。↗,
李二狗、李大蛋,这魏征还真他娘地敢想、敢说啊,这样的话也就他魏征能够说出来了。
“承乾,这可是你的亲舅舅啊!”李元嘉意味深长地看了李承乾一眼,说道:“嘿嘿,这家伙这回算是犯了众怒了!”
“魏黑子实在是太坏了!”李绩的眸中也出现了笑意,他在心中暗自摇头:“这个长孙老阴人还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武王在陛下心中地位如何,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现在他却把武王的孩子当作平民来看待,错错错……”
“魏征,你你你……本官并无此意!”长孙无忌纵然是千算万算,也没想到魏征这个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正人君子,竟然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实在是,实在是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了。
“并无此意?”魏征冷笑了一声,道:“以下官看来,长孙大人就是此意!不过是个名字罢了,纵然是用承字又如何?”
“你……”这回长孙无忌没话说了。
“好了,好了,都不要争了!”李世民拍拍手,道:“朕以为太子与玄成所言不差,按照我李氏宗嗣的习惯,武王的嫡长子理当以承字为先,取双字为名。”
“皇兄圣明!”
还是李元嘉见机得快,这直性子的人最看不惯那些弯弯绕绕,是什么就是什么。
再说了,人家皇帝起始早就已经下好决定了,这叫他们这些大臣们过来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这帮家伙还真把自己当那么回事了!
“父皇圣明!”
李承乾率先响应。其后便是李泰、李贞、李治……看来他们也是对这位长孙大人很不满意了,你一句话就得罪了满殿的李氏宗族,还想着他们站在你这边?做梦呢吧你?
“好!”李世民哈哈一笑,道:“既如此,三水,念吧!”
“诺!”
刘三水恭敬地应了一声。从一名小太监托着的金色小盘中拿起了一卷黄橙橙的布帛,再上前两步之后,刘三水打开手中的布帛,大声地念了起来:
“有武王元霸,乃高祖皇帝四子,朕之胞弟,其于生前隋大业十年,至今日已是三十有六!天可怜见,其妃武顺贤良淑德。温婉持家,终于两日之前为武王诞下子嗣,以承李氏宗族后代!”
“今,朕特将武王之嫡长子赐名为承平,取天下太平、四海皆归于大唐之意!另,特赐封武王嫡长子李承平为昌平郡王,将这同州之地赐为昌平郡王封地,由工部负责督造昌平郡王府。昌平郡王府按亲王规制建造,一切用度由户部拨付。旨到即行。钦此!”
圣旨上的内容,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吃了一惊。
赐封武王嫡长子为昌平郡王之事,在众人的意料之中,毕竟以武王在皇帝这里的受宠程度,一个郡王封号那是肯定的,唯一让众人感到吃惊的是。这郡王的封地竟然被选在了同州。
同州即后世的渭。南市,大。荔县,周初的时候名为古同国。
而在华夏之前的封建王朝一直到现在的时候,同州曾长期作为京畿道东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及连接上都长安与山东诸州的交通要冲以及东西南北商贸往来、物资汇集的绝对区域性中心枢纽。
这样的一个地方。绝对是大唐朝的经济文化重地,以及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
如果说这个地方是被赐封给皇帝儿子的话,那还说得过去,毕竟是亲王,再加上皇帝陛下的宠爱,让儿子去驻守一个经济文化重地也没有什么。
可是李承平不同啊,只不过是一个亲王之子,一个郡王,又有什么资格以此等重地为封地呢?
所以当刘三水话音落地之后,长孙无忌几乎是迫不及待地跳了出来,道:“陛下,臣以为不妥!”
“微臣亦以为不妥!”
“陛下如此赏赐,确实有失偏颇!”
有了挑头的人,剩下的人就像是闻到了臭味的苍蝇一样,‘嗡嗡嗡’地叫着跑了出来。
不同于方才的情况,方才长孙无忌明显是自己着了魏征的道,一步步地在给自己挖坑;至于现在嘛,怕是已经涉及到他们自己的利益了。
毕竟这同州虽说并非像扬州之地那般繁华、富饶,可也算得上是丰沛之地,特别是这个绝对区域性的交通中心枢纽。如果没有这个地方进行转运的话,一些商贸往来、物资的转运就成了大问题了,
所以,这些人才如此焦急地蹦出来,为的就是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
“有何不妥?”听到自己的决断竟然被这么多人质疑,李世民脸色稍稍一沉,问道。
长孙无忌很快地组织了一下语言,道:“陛下,首先这同州乃是咱们大唐的交通枢纽中心,国内以及其他诸国的贸易往来、政治、文化交流都经过此地,这样的地方本就是重兵把守,若是将此地作为昌平郡王的封地的话,是不是有些不妥?”
封地,封地,所谓封地,就是皇帝分封给皇室成员或者王公大臣们的土地,土地所用者拥有在这片土地上税收、征兵等权利。
换句话说,如果同州真的被赐封给李承平作为封地的话,那就意味着同州这个链接着东西南北的经济贸易、交通运转枢纽之地就成了李家武王的私有之地。
这样的话,对于在同州占有庞大利益的这些朝中的文武大臣们,自然就不会同意了,毕竟如果丢失这一部分的利益的话,他们的家族势力可是会缩减很大一部分的。
这年头,谁还会嫌钱多?
“陛下,同州每年为朝廷创造的税收占全国总税收的百之一二,若是赐封下去的话,朝廷就少了一大笔的税收收入!”
长孙无忌绝对不允许这个地方被别人夺了去,因为这个地方可是有着他们长孙家族十之三四的产业,尽管都是瞒着长孙皇后置下的,可是这些产业都是实实在在的。
第六百四十一章三件事
“长孙大人所言极是,若是朝廷失了同州的税收,户部将少一大部分的收入进账……”
新任户部侍郎名叫侯庆春,说起来这个侯庆春还是侯君集的族弟,若非为了安抚侯君集的情绪,李世民也不会安排这么一个家伙来朝廷当官。○
当然了,虽说户部侍郎也算不上是多大的官,可也是正四品下的官员,统管天下土地、人民、钱谷之政,税赋之差,如此重要的地方,如果侯庆春没有一点能力的话,自然是也爬不上这样高位的。
“臣以为两位大人此言差矣!”
侯庆春话都没说完,就被杜如晦给打断了:“这同州之地虽说繁花似锦,民生富足,可也属于我大唐治下。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同州既是唐地,而昌平郡王亦是王臣,以王臣掌管我大唐之地又有何不可?”
“陛下,不知武王所属登州之封地,迄今为止为我大唐创造了多少税收?”一向与杜如晦穿一条裤子的房玄龄,这一次依然选择和杜如晦站在同一边。
李世民皱了皱眉头,不明白房玄龄为何问这个问题,不过他还是扭头看了侯庆春一眼,道:“侯卿……”
侯庆春明白李世民的意思,想了想道:“现在登州至税收,当是以往登州年限的三十倍计……”
“这就是了!”
房玄龄一拍手掌,笑道:“这登州之地本是武王殿下的封地,纵然武王殿下不上交税赋,我们朝廷也说不出什么。可武王殿下并未行如此,反而上交的税赋远超以往。长孙大人、侯大人,你们以为这同州之地赐封与昌平郡王之后。郡王会不会上交税赋?”
“这又有谁能知晓?”侯庆春撇撇嘴,道:“与同州相比,登州的繁华不如同州十之一二,些许税赋,武王殿下自然是看不上的。可是这同州呢,若是……”
“够了!”正在此时。坐在龙椅上的李世民猛地一拍面前的龙案,怒声道:“尔等均为我大唐的股肱之臣,却在这朝堂之上如此吵嚷,成何体统?”
“臣等失仪,还请陛下恕罪!”
长孙无忌、侯庆春以及房、杜两相看到李世民生气地拍桌子,自然不敢再继续争论下去了,而是齐齐向李世民躬身施了一礼,重新退回了仍旧摆放着膳食的小桌之后。
当然了,虽说他们全都坐在文臣食客的一列。可是因为这件事情,长孙无忌和侯庆春都对房杜两相都有些怨怼,对着两人齐齐冷哼了一声。
长孙无忌与侯庆春那点小心思,李世民自然是明白的。对于长孙无忌而言,他们长孙家族的事情虽说瞒得住长孙皇后,可是纵观这整个大唐,又有什么事情能够瞒过李世民呢?
同州足足近乎五分之一的产业都是长孙家族的,长孙无忌能不为自己争取利益吗?
因此。李世民对长孙无忌多少也有几分气恼,他瞪了长孙无忌一眼。道:
“自武王苏醒之后,对我大唐贡献颇深,兴火器,改烹饪之法,接连攻下薛延陀、吐蕃、铁勒……而后大兴船运,灭高句丽、新罗、百济以及倭国。如此之功劳,于我大唐而言那可是天之功!”
说到这里,李世民顿了顿继续说道:“按照朕的意思,就算是分给元霸半壁江山都不为过!不过是赐封给武王嫡长子一块封地罢了,又有何妨?”
反正话都已经说开了。李世民索性便将后面要提到的一件事情一同说了出来:“朕还告诉你们,朕不仅仅要将这同州之地赐给承平做为封地,就连同武王的爵位,也要升格为世袭罔替!”
世袭罔替!
得,长孙无忌这折腾来折腾去的,原本只是想要给李承平换一个次一些的封地,现在却逼得皇帝直接把李元霸的亲王爵位给世袭了。
这事闹的,差点让长孙无忌郁闷地想要吐血了!
“陛下,自古以来,这亲王爵位都是由嫡长子承袭,并且是世替等降,这世袭罔替,是不合祖制的!”
这回长孙无忌他们是不打算说什么了,不过方才还和长孙无忌对着干的魏征,却在这个时候跳了出来,开始力谏李世民。
“有什么不合祖制的?”
李元嘉不干了,虽说和李元霸并不算太熟,可是从李承乾那里听来的有关李元霸的事情,让他对这位只见过几面的四皇兄是钦佩之至,不过是一个爵位的世袭罔替罢了,这又有什么?
“方才皇兄也说过了,四皇兄对我大唐有天大的功劳,这种功劳福荫子孙,纵然是百年之后,我大唐子民怕也得承四皇兄的情。不过是一个爵位的世袭,与四皇兄对我大唐的贡献而言,又算得了什么?”
“十一郎所言甚合朕意!”或许是不想继续在这件事情上纠缠了,李世民直接说道:“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房卿,由你亲自拟旨,即刻下达至倭国和州!”
“皇兄,这传旨之事可否交给臣弟来做?”李元嘉主动请缨。
李世民笑看了李元嘉一眼,道:“元嘉,你这小子这么长时间了都没有出过长安城,依朕看,你小子是想要去外面的地界儿好好玩玩吧?”
李元嘉摸了摸后脑,嘿嘿一笑,道:“还是皇兄了解我!”
“罢了!”李世民摆摆手,道:“你想去就去吧,不过你得先去见见父皇,另外再带上一些朕的赏赐,正好也省了朕再派别人去了!”
“谢皇兄!”李元嘉大喜,连忙道谢。
解决完了这三件事情,李世民哈哈大笑了起来:
“哈哈哈,朕今日会在这麟德殿中设宴,列为臣功哪都不要去,就在这里尽情畅饮吧……”
……
当李元嘉带着一大堆的赏赐以及赐封的圣职来道倭国和州的时候,已经是七日之后了。
原本从长安城到倭国的路程,如果只是走水路的话,只需要两日即达,可是这小子哪里出过这样的远门。难得逃出了长安城,这小子一路上只顾游山玩水,每日里好不自在。
如果不是他府中长史提醒他的话,怕是这小子早把正事给忘了。
和州,原倭国王宫,现平倭督护府。
李元霸正在后面武顺养胎的房间中,逗弄着自己的儿子。
此时,随身守护的李三多急匆匆地从屋外跑了进来,向李元霸禀报道:“王爷,陛下的封赏团到了!”
“封赏团?什么封赏团?”把手中的小初一交到武顺的手里,李元霸有些奇怪地说道。
李三多摇了摇头,道:“末将也不太清楚,不过这封赏团的正使末将看着眼熟,末将问那正史为何而来,正使也没说清楚,只是说让王爷出去看看就明白了。”
因为李三多他们这些神武卫的兵士们,在长安城的时候见到的一般都是皇帝的儿子,对于太上皇的那些孩子,也就苏定方和刘仁轨见过。
所以这次太上皇的十一皇子李元嘉带队来倭国,李三多只是看着他眼熟,但是并不认识。
“哦?搞得还挺神秘的。”李元霸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道:“不过既然是封赏,想必是皇兄赏给初一的吧?走,随本王一起出去看看。”
王宫之外,李元嘉身着一袭黑色劲装,正好奇地看着倭国那和大唐差不多的建筑。
在他的身边,跟着封赏团的副使孙仲连,还有徐王府的长史李阚。
“都说倭国一直在偷学我大唐的各种技术,没想到就连这建筑物也没能逃脱他们的毒手啊!”
李元嘉装模作样地摸了摸王宫的外城墙,像是小大人一样地摇了摇脑袋,继续说道:“哎,这可耻的行为也就倭奴们能够干得出来,如果放在咱们唐人的身上,怕是万万做不出来的。”
“王爷说的是,咱们大唐万邦来朝,区区倭国竟然还敢觊觎我大唐,这样被灭了也是活该!”李元嘉话音落地,孙仲连就谄笑着,随声附和了起来。
别看孙仲连现在这个样子,实际上他不仅仅是户部的人,同时他也是天机卫的密谍。这次孙仲连可是带着任务来的,除了将圣旨上那些东西封赏下去之外,还得要将皇帝的秘旨带给武王。
“哈哈哈,怪不得今日清晨一起来,就看到喜鹊落枝头,原来是十一弟来了!”
就在这时候,李元霸带着李三多等人从王宫里面走了出来,远远地就看到了一个小大人,似模似样地踩着八字步,在王宫前头来回走动着。
“四皇兄!”
李元嘉听到这个有些熟悉的声音,寻着声音的源头看了过去,却见身着宽松锦袍的李元霸,哈哈畅笑着走了过去。
李元霸冲过去就给李元嘉来了个熊抱,他狠狠地拍了拍这小子的后背,道:“你小子怎么有闲工夫来倭国了?我记得父皇可是恨不得把你这小子整日搂在宫里头,不叫你出宫的?”
被自己这个无良哥哥给狠狠地敲了后背几下,李元嘉这小身子骨可受不了。
“咳咳……”
脸色苍白地咳嗽了两声,李元嘉艰难地脱离了李元霸的怀抱,咧咧嘴,笑了起来。
第六百四十二章封赏到了
“你小子,身子骨还是这么不经拍!”李元霸没好气的丢出了这么一句。∈♀,
“我们可没您那样(变。态)的身体”
李元嘉拍了拍心口,咧嘴说道:“四皇兄喜得贵子,我们这些兄弟姐妹们都很为你高兴。可是他们这些家伙要么有家有室,要么年纪太小,所以他们都来不了。于是,这件事情就落到了小弟的头上。”
“啪!”
李元霸狠狠地对着这小子的脑门上来了一记暴栗,道:“臭小子,看你的样子好像是还挺不情愿的。不过……你给我说实话!”
“哎呦!”
李元嘉摸了摸被李元霸给弹得通红的大脑门,道:“嘿嘿,小弟,小弟只是在长安城中待得闷了,想要出来看看而已。”
“我就说嘛,你小子才没有那么好心来倭国看我!”李元霸没好气地拍了拍李元嘉的肩膀,道:“来告诉我,皇兄让你给我儿子都带来了什么好东西?”
“等小弟看看封赏单子啊!”
李元嘉先是从身侧的李阚手中接过了一张圣旨,也不宣读,直接就塞到了李元霸的手里头,随后从孙仲连的手里取过一卷金黄色的布帛,说道:
“嘿,这回皇兄还真是出大血了!四皇兄……”
“四皇兄你妹啊!叫四哥,兄弟之间还这么生分!”李元霸打断了李元嘉,怒哼哼地说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