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世:长安城下-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他想要在边疆建功立业,以便取悦玄宗。
于是,他数侵犯奚、契丹。
原本今年三月十四日,玄宗把他的外孙女独狐氏为静乐公主,嫁给了契丹王李怀节;外甥女杨氏——杨贵妃妹妹所生的女儿——为宜芳公主,嫁奚王李延宠。
唐朝和奚、契丹两族关系日渐和睦,眼看着可以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了。
结果因安禄山多次侵掠,奚、契丹忍无可忍,他们遂各杀公主反叛。
正中了安禄山的诡计,安禄山率兵讨伐,大破两族联军。
同时,他还趁乱搜刮了很多财务,中饱私囊。
玄宗当然不知道,这场战争原本就是安禄山挑起来的。
他感觉到安禄山出兵迅速、平定战乱有功,又对他进行了一波封赏。
我真的是越来越不想当兵了。
如果不是为了保卫大唐那些无辜的百姓,我早就卸甲归田去了。
佐国现在才一岁不到,每天生长在军营里也不是个办法。
我忽然觉得,应该找个人照顾他。
今年九月末,皇甫惟明率兵和吐蕃争夺石堡城。
皇甫惟明错误地估算了对方兵力,导致双方兵力悬殊。
再加上他没有准备足够的补给,导致被吐蕃所败。
左右副将均战死,损失兵力五千余人。
第374章 排除异己
自从收了两名酷吏之后,李林甫开始大肆兴狱陷害异己。
李适之因为华山金矿的事情被玄宗厌恶;玄宗渐渐的冷落了他。
再加上韦坚被架空了的权利。
李适之失恩,韦坚失权,两个人因此往来更加亲密。
李林甫原本就不喜欢他们两个,现在更加厌恶了。
再加上,当初他是极力举荐寿王李瑁为太子的,结果在高力士的建议下立了李亨为太子;天宝三载,李璵改名李亨。
这让李林甫不开心,再加上,玄宗年事已高不合,指不定哪天就驾鹤西去。
到时候太子要是知道自己反对他,肯定会找他的麻烦。
他害怕以后会成为李亨的眼中钉,干脆先下手为强!
所以他时常有动摇太子之心。
韦坚是太子妃的哥哥,肯定是和太子一伙的;皇甫惟明是太子好友,因为大败吐蕃入朝献捷时目睹了李林甫专权,他对李林甫意见也很大。
他甚至在觐见玄宗的时候,乘机进言劝玄宗除掉李林甫。
李林甫知道了以后,差点儿没气炸肺,于是让杨慎矜暗中调查他们,想要找到他们的把柄。
杨慎矜其实是个清官,可是他不如自己老爹廉谨自守,再加上他看人的眼光实在是不怎么好,不然也不会被王鉷所害。
再加上他这个人家庭出身好,又比李林甫有才干。
自然引起了李林甫的嫉妒,但凡比他强的人,他都要弄死;也正是因为这样玄宗到最后根本就没有人可以用。
杨慎矜是隋炀帝杨广的玄孙,齐王杨暕的曾孙,隋王杨政道的孙子,弘农郡公杨崇礼的儿子。
他为人深沉刚毅,富有才干,且相貌堂堂,尤善理财;他官职起家汝阳县令,因为才干在兄弟三人中最出色,被提升为监察御史,接替父亲为国掌管太府。
开元到天宝以及安史之乱前的三十多年里,正是唐朝财政制度变革的转折期。
由于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而导致的均田制的破坏,使得租庸调制的税负体制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而且,正值唐朝国力最盛之时,玄宗所用靡费,国家支出日益膨胀。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杨慎矜秉承家学,子承父业,执掌太府近十年,恪尽职守,极大的保证了国家财政尤其是京城长安的财政收支平衡、通货流态平稳,实为玄宗时期的理财好手。
至天宝六年,多次担任侍御史、御使中丞,兼任户部。然由于不能附于宰相李林甫,且才华出众引其妒忌,加之与王鉷有隙,终招致祸端,被构陷“复隋“而冤死,兄弟三人同时遇难。
说回李林甫让杨慎矜监视韦坚和皇甫惟明的事儿。
正好正月望夜,太子出游与韦坚相见;望夜也就是满月的时候一般是十五或者十六。
韦坚又和皇甫惟明约好了在景龙观的某个房间会面。
杨慎矜于是跟玄宗揭发了这件事,他上书参了韦坚一本,理由是韦坚身为皇亲国戚,不应该和边疆的战士交往亲密。
李林甫也上了书,不过他的理由是韦坚与皇甫惟明结谋,恐怕是想重新立太子。
玄宗勃然大怒,立刻把两人下放到了狱里,并让杨慎矜与御史中丞王鉷、京兆府法曹参军吉温一同审问他们三个人。
玄宗也怀疑韦坚和皇甫惟明私相授受,于是天宝五年正月二十一日,下诏指责韦坚不思进取,贬为缙云太守;皇甫惟明试图离间君臣,贬为播州太守。
为了防止有人重蹈他们两人的覆辙,玄宗专门在文武百官面前又重新强调了一遍。
韦坚等人被贬,左相李适之开始有些害怕了。
所有人都知道他们是被冤枉的,只是因为他们几个和李林甫不和。
于是他请求被派往地方担任官职。
玄宗同意了,四月八日,把李适之任命为太子少保,罢政事。
在此之后,更加没有人敢和李林甫唱反调了;李适之因为和李林甫不合,他的儿子卫尉少卿李霅曾在府上设宴召客,客人们因为害怕会被李林甫报复,居然没有一个人敢去。
韦坚怎么着也是京兆韦氏的嫡系,他们家族怎么可能眼睁睁的看着他被人欺负呢?
将作少匠韦兰、兵部员外郎韦芝联名上书为他哥哥诉冤,并说太子可以证明韦坚并没有过错。
玄宗当殿大怒。
太子被吓了一跳,不仅没有帮他们指证,还立刻上表申请和他老婆韦氏离婚。
七月二十六日,因为韦兰、韦芝两个人求情,韦坚再次被贬;他被贬为江夏别驾,韦兰、韦芝也被贬岭南。
李林甫乘机和玄宗说,韦坚与李适之原本就是结党营私,互为朋党。
没多久,韦坚被流放到了临封。
李适之被贬为了宜春太守,太常少卿韦斌被贬为巴陵太守。
就像当年对京兆杜氏一样,只不过这次倒霉的是韦氏。
京兆韦氏中,凡是在朝廷当官的,一律被流放;一时间,流放和被贬的高达七十人。
京兆韦氏自此衰落。
天宝五年正月,王忠嗣被加封为河西、陇右节度使;他原本就已经是两镇节度使了,现在一个人兼任四镇节度使。
王忠嗣这回更需要四个镇来回跑了。
他在朔方、河东时,每次到了和边疆互市时,就故意高估马价。
周围的那些少数民族知道了之后,纷纷把马卖给他;于是唐朝的马越来越多,而少数民族的马越来越少。
再加上现在又成了河西、陇西节度使;于是他跟玄宗说,想要从朔方、河东两地调九千匹马过来充盈二镇。
玄宗同意了。
王忠嗣还特别擅长带兵,他那一套训练法和陇西军营的差不多,因此,士兵的身体素质也上来了。
王忠嗣兼领四镇,控制万里;整个四镇边防区域,无人敢和唐朝叫板。
天下劲兵重镇,皆在他掌握之中。
六月里,他和吐蕃交战于青海湖、碛石镇,都取得了胜利。
七月,征讨入侵墨离的吐谷浑,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俘虏了对方的剩余兵力、班师回朝。
第375章 奢风盛行
自打去年安禄山挑拨奚、契丹两族和唐的关系,引发三国战争之后又平定战乱;奚、契丹群龙无首,乱成了一锅粥。
奚、契丹本来就不是大唐的对手,再说安禄山并不是有远瞻——原本就是他挑起来的战乱,而是早有准备。
奚、契丹被打着就跟当年的吐谷浑一样,眼看着再不投降,就要被灭国了。
两族联军迫不得已投降并重新附庸于大唐。
今年四月一日,立奚族的新酋长娑固为昭信王,契丹新酋长楷洛为恭仁王;分别赐他们李姓,以示皇恩浩荡。
今年年中,陈希烈拜相。
他原本是门下侍郎、崇玄馆大学士;也是一个只会巴结玄宗的主儿。
平心而论,他确实是个人才;他饱览群书,尤精玄学。
开元中期,玄宗开始关注经义,自褚无量、元行冲相继死亡之后,有人跟他推荐了陈希烈和冯朝隐。
陈希烈因为常在宫中讲、而被玄宗赏识,留任宫中担任官职。
由于会阿谀奉承,再加上确实有点儿小才气,没多久就累迁至秘书省监;当时张九龄拜相之后,他接替了张九龄的位置。
玄宗很喜欢他,从此之后,但凡是口谕,都是由他撰写的;玄宗越来越器重他,甚至都快超过李林甫了。
李林甫当然不会任由他的宠信超过自己,他已经观察过了,陈希烈是一个有弱点的人;他性格懦弱,而且胆小怕事,再加上他身后没有背景、没有大家族的支持。
这种人都容易被牵制,而且他没有足够的能力和自己抗衡。
于是他跟玄宗引荐了陈希烈,把他拜为丞;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监视他。
两个人共事,特别合拍;互相吹捧、狼狈为J。
李林甫担任的宰相时间已经很长了,即使不耍Y谋诡计,也没有人敢当面和他叫板。
再加上,陈希烈在旁边儿一唱一和的;两个人把朝堂弄得乌烟瘴气,可偏偏玄宗觉得这两个人很好。
从此之后,玄宗更加贪图享乐、完全不理政事了。
政事裁决都交给了李林甫论断。
陈希烈和牛仙客一样,对于李林夫提出来的意见,他一概不反对;从来都是唯唯诺诺的。
按照正常的流程,宰相应该在大明宫内办公,午后六刻才应该从宫内回家。
李林甫跟玄宗说,如今天下富庶、四海升平,根本就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处理。
基本上巳时他就跑路了。
军国大事都由李林甫和陈希烈裁决,但是实际上都是由李林甫自己做主的,陈希烈只是在旁边署个名而已。
玄宗整天和杨贵妃厮混,根本就不管朝堂上的事情了。
说实话,如果要评选自古以来坑儿子的爹,玄宗肯定名列前茅。
跟自己第十八个儿子抢老婆,还给三儿子留下了一地的烂摊子;在此之前,因为武惠妃的谗言,连着杀掉了自己三个儿子。
港真,如果玄宗他爹还活着的话,估计要被他气死了:“老子没你这种儿子!”
既然都不想管了,能不能把位置让给你儿子?
如果现在给的话,也不至于爆发安史之乱,肃宗也不至于满大街忙着光平定动乱;唐朝更加不会因为大量的军费掏空国库、开始走下坡路。
如果不是因为君臣有别,我真的很想当面打他一顿。
现在的玄宗,除了每天宠信杨贵妃外,已经是一条咸鱼了。
普天之下,估计没有人能像玄宗宠爱杨贵妃一样了。
跟了自己的大半辈子的好哥们、整个皇宫最显赫的宦官高力士亲自帮她执辔授鞭——赶马车。
宫中还专门准备了七百多个绣娘,这些绣娘都是杨贵妃一个人的,她们负责每天为杨贵妃缝制礼裙。
杨贵妃的衣服据说多达千件,一天穿一件,三年之内都不重样;这七百多绣娘还在每天赶制,估计她这辈子的衣服都不用重样了。
现在的朝堂之上,原本就是乌烟瘴气;藩属国也纷纷趋炎附势,争相进献奇珍异宝、漂亮服饰以及宝器给大唐。
进贡的名头无一例外都是夸赞杨贵妃惊若天人;不光藩属国这样,朝堂之上也是纷纷附和。
岭南经略使张九章与广陵长史王翼,因为进献的宝物精美;张九章加官为三品,王翼直接被提拔为户部侍郎。
我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奢靡之风盛行,像我这种靠军饷过活的人,简直就是大唐上的一股清春风啊。
民间的百姓们估计已经对大唐失去了信心,编造了一首特别讽刺的歌谣:“生男勿喜女勿悲,君今看女作门楣。”
杨贵妃因为特别喜欢吃荔枝,每年到了荔枝成熟的季节,就让岭南加急送来。
荔枝原本就很容易坏,岭南距离长安又那么远;想要荔枝色味不变,必须派人快马加鞭。
于是,运送荔枝的人快速地奔波的两个驿站之间;累死的人和马匹不计其数。
只是想吃个荔枝就折腾那么多人,更别说两人吵架了。
今年七月的某一天,杨贵妃因为嫉妒而出言不逊,把玄宗惹怒了。
他一气之下,说:“你有本事就别回来了!”
杨贵妃仗着自己备受宠爱,态度也很硬。
两个人僵持不下,玄宗作为一国之君不要面子的啊!
于是让她哥哥杨铦带她回娘家。
可是第二天,玄宗就怂了,他又想起了杨贵妃的好,一整天都心情闷闷不乐的。
到了上午,,犹未进食。
左右之人想要上前劝他吃饭,都被打了一顿。
高力士和玄宗一起生活了很多年,当然看出来他这是闹脾气了。
他想了一下,应该就是因为杨贵妃回娘家的事儿。
于是立刻派人带着杨贵妃任中所有的侍者,去杨贵妃的家里接她。
到了晚上,高力士跟玄宗说,“您也太生气了,杨贵妃现在正在门口等着呢!”
玄宗一听,立刻让人迎杨贵妃归院。
大明宫建成之后除上元节之外从来没有解除过门禁——但是这次破例了。
说实话,杨贵妃如果只是长得漂亮,当然也不会被专宠那么多年。
她很会跳舞,尤其擅长跳霓裳羽衣舞和胡人的回旋舞;安禄山也是因为擅长跳回旋舞而被玄宗器重的。
第376年 再除异己
转眼到了天宝五载,正月里,玄宗想要广求天下贤能之士,于是下了一个诏书:
通一艺以上者皆至京师。
但凡有一技之长的人都可以前来报考。
但是李林甫害怕会有在野的贤士当面戳穿他的Y谋,再加上,他也害怕玄宗会有人任用,从而严惩他。
于是跟玄宗说:所举贤能之士多卑贱愚陋,恐有言语污辱圣上德行。
这些前来参加科举的人都是一些愚不可及的人,如果由陛下亲自前来选拔的话,恐怕会侮辱陛下的耳朵和眼睛。
玄宗觉得有道理,于是让郡县长官精加试练,严格选拔人才。
各个郡县选出来的优等生们由郡县统一把他们的户籍报到中书省,然后由各个尚书进行复审。
尚书们复审完成之后,把这些人的名单汇总到一起,由御史中丞监试。
取其中名实相符者奏上。
这些候选人到了长安之后,使出了浑身解数。
可是诗、赋、论三场比赛下来,居然没一个合格的。
这一批参加选拔的人里面还有杜老师,号称诗圣的杜甫居然名落孙山;杜甫之所以这么大年纪才去参加科举,是因为他的成年之后游历了十余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别人我不知道,但是以杜甫的才华,只要玄宗在场,肯定让他惊艳不已。
可惜,这一次的考试是李林甫全权代理。
此时的玄宗已没有年轻时的宏大理想,更没有年轻时为恢复李家王朝气势的远大抱负;整天只知道和杨贵妃嬉笑打闹,完全不理朝政。
朝廷大事已经完全被李林甫掌控,最重要的是他还无条件地信任李林甫。
于是李林甫直接跟他说,参加的人全都不合格,并且上表祝贺,说“野无遗贤。”
于是,这一年的科举居然无一人中第——等于没有举行。
忙乎把“外患”处理掉了之后,李林甫继续清除异己。
他跟玄宗说,应该把皇甫惟明、韦坚及其兄弟们处死,留着他们终究是个隐患。
玄宗直接让李林甫全权代理,还说,什么事你自己做主就好了。
李林甫一听,既然你都这么说了,那我必须把他们几个人杀了。
于是派自己的“得力干将”罗希姡罚阉巧钡簟
罗希姡Т忧嘀莩龇ⅲ搅肆肽希凰街Γㄚ卣呓员簧焙Α
周围的郡县惶骇不已。
他到了宜春,被流放到宜春的李适之恐惧不已,干脆服药自尽。
罗希姡У搅私蹊⒎┳跃 ⒌敲怀晒Α
听说罗希姡б丫搅耍苯优榔鹄瓷系踝跃×恕
罗希姡в秩坡啡チ税猜剑胍钡襞峥恚慌峥碇苯痈蛳铝耍肭笏殴约骸
他说自己上有老下有小,还是老裴家最后的独苗苗,他真的不能与不想死啊!
罗希姡Ь尤槐凰卸耍谑欠殴怂
贤臣们被赶尽杀绝,乱臣贼子却步步高升。
天宝六年三月二日,玄宗任命原本就已经是范阳、平卢节度使的安禄山兼任御史大夫。
这个时候安禄山已经成了个大胖子,他的大肚子都快垂到膝盖了,他自己说自己得有三百斤。
而且,尽管他这么胖,但他还是个灵活的胖子;照样还能跳对敏捷度要求很高的回旋舞,而且还自转的非常快。
回旋舞我见过,主要的舞步由自转组成,“回旋”两个字其实精准的描述了这个舞蹈。
回旋舞飘忽轻柔,绰约多姿;看起来有些像后世的民族舞。
安禄山这个人原本是不太精通回旋舞的,听说玄宗对歌舞特别痴迷,专门练习的。
安禄山虽然外表装得痴直,但是,但实际上非常Y险狡黠。
他令他一个叫刘骆谷的部下留守在长安,刺探朝廷的动向,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要立刻向他的汇报。
有刘骆谷充当他的眼睛,他在边防可以高枕无忧。
仅仅是刺探朝廷的东西怎么行呢?
当然还得跟玄宗送礼了。
安禄山占据着边防线,时常攻打附近的小城镇。
每到年末的时候,就向玄宗进献俘虏、杂畜、奇禽、异兽、珍玩之类的东西,由于这些东西太多,送礼的队伍都能站满一里路。
以至于沿途郡县疲于运送。
礼也送了,又听话还会说,这样的安禄山,玄宗怎么可能会不喜欢呢?
在玄宗面前,安禄山应对敏捷,而且他说话很诙谐。
玄宗曾经指着他的肚子开玩笑说:此胡人腹如此之大,不知有什么东西。
这个胡人的肚子这么大,真不知道里面装了什么东西?
当然是一肚子坏水儿。如果我在现场的话,很想这么说。
安禄山回答:里面什么都没有啊,只有对皇帝的一片赤诚之心!
玄宗听后十分高兴。
玄宗曾经命安禄山见太子,安禄山见后不拜,左右人催促其拜,禄山拱立而说:臣是胡人,不懂朝廷仪礼,不知太子是什么官。
玄宗于是跟他解释道:太子即储君,我千秋万岁之后,代我为君的就是他。
安禄山立刻装出了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说:臣愚蠢,过去只知道有皇上一人,而不知道还有储君。
然后才拜见了太子。
玄宗从此便以为安禄山是一个憨厚老实的人,更加喜欢他了。
玄宗有一次在勤政楼设宴款待文武百官;百官分列坐于高台楼下,而单独为安禄山在御座东间设金J障。
还把他的软垫放的很靠前,并命人设置卷帘以示荣宠。
他极度宠爱安禄山,还让杨铦、杨錡及贵妃三姊皆和安禄山搞好关系。
他们几个人原本要和安禄山称兄道弟,结果,安禄山自建自荐为杨贵妃的干儿子。
可是实际上他的年纪足够做杨贵妃爹了……
安禄山当然也知道,他之所以拜杨贵妃为干娘,是为了得到进入禁中的机会。
我都怀疑,他跟杨贵妃或者后宫的妃子厮混过;毕竟玄宗的后妃足有四万多人,他根本就查不过来。
除此之外,安禄山还特别会讨好玄宗。
玄宗与杨贵妃坐在一起,安禄山先拜见的杨贵妃又拜见的玄宗。
要是一般人敢这么干,直接就被拖出去斩了。
可是玄宗不仅不气,还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安禄山回答:胡人先母而后父。
第377章 勃律初捷
夫蒙灵詧之前就跟玄宗举荐过高仙芝,但是玄宗每天只顾着玩乐,足足拖了一年之后才给回复。
今年二月,玄宗任命高仙芝为安西大都护、都知兵马使,充四镇节度副使。
四镇节度使依旧还是由王忠嗣一人担任;他一个人几乎包揽了整个北部的边疆线,功名日盛。
李林甫担心王忠嗣会像之前的杜暹等人一样、入朝担任宰相。
他辛辛苦苦才把挡在自己面前的障碍都清除掉,如果王忠嗣入朝为相,自己不是白忙活了吗?
他越想越觉得不行,必须得把王忠嗣杀掉。
这个时候安禄山已经有反心,他不仅私藏武器,还私自招募自己的军队。
安禄山跟王忠嗣说,他觉得应该在雄武城多贮藏些兵器,以防止敌方入侵,并请王忠嗣派兵前去帮忙;实际上是希望把他的兵留下来。
王忠嗣按照归定的日期前往,但是他根本就没有看到安禄山,于是原路返回。
他多次跟玄宗上书说,安禄山一定会犯上作乱的,但是玄宗不信;王忠嗣不仅没得到预想的结果,反而更被李林甫记恨。
李林甫和安禄山现在还是在一条站线上,扳倒安禄山就是在消减他的势力,他当然会更加厌恶王忠嗣。
天宝六载二月,王忠嗣因为确实适应不了河东、朔方的环境,请求卸任河东、朔方节度使。
玄宗原本不同意,但是李林甫极力怂恿,玄宗最终同意。
今年二月底,玄宗任命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带步兵骑兵一万余人,出讨入侵小勃律的吐蕃军。
高仙芝是高丽人,他也是安西的老人了;这些年,我见证着他逐年成长,他善骑S、勇猛骁强。
以前我以为他是用长枪的,没想到他用的是一种类似于青龙偃月刀似的长刀。
玄宗之所以要远征小勃律,是因为吐蕃这两年忽然又强盛了起来。
此时吐蕃强盛,尺带珠丹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小勃律王。
然后就摆出了一副老丈人的姿态,怎么看都是想把小勃律吞并。
小勃律王当然不想自己的国家并入吐蕃的地图,于是准备联合周围的二十余个国家一起反叛。
可是,周围的二十余国早就集体依附于吐蕃了。
他们也早已经放弃了对唐朝的供奉,一方面是给不起,他们常年都被吐蕃剥削着;另一方面不愿意给,因为唐朝根本就没能保护他们的周全。
前后好几任节度使都曾率兵前来讨罚,结果都没能把吐蕃打退。
玄宗虽然不在乎那二十来个国家的供奉,但是他觉得自己控制了大半辈子的国家、忽然被别人占了这件事情很打打脸。
这才拍高仙芝率兵一万,前往平定。
他让我和于阗镇刚刚调入龟兹的副镇使田珍一同担任副手。
原谅我一直反应迟钝,这个时候我才知道,我居然就是我的偶像李嗣业;可能因为他们一直都喊我嗣业、我内心还总是觉得我姓杜。
肩上的责任瞬间重了好几倍。
我根本来不及感慨,集结好的部队已经从安西出发。
行军一百多天,到了特勒满川。
高仙芝怀疑对方可能会在附近埋伏,于是把一万人马分成了三组,分三路前往连云堡。
七月十三日,三军在吐蕃重镇连云堡城下汇合。
连云堡固若金汤,探测敌情的人回来说,城中有近一万人的人马,双方实力相当。
可是我不这么认为。
吐蕃占据了有利地形,他们比我们更熟悉当地的环境;而且,我们长途跋涉而来兵疲马累,贸然进攻只会徒增伤亡。
“攻城之事还得从长计议。”我跟高仙芝说。
可是这孩子仗着现在军衔比我高,压根儿就不听我的意见——直接就跟对方发了挑战书。
其实我也可能理解,他现在刚刚升职,必须用强大的军功稳定自己的职位;不然他也不会不跟自己的顶头上司夫蒙灵詧汇报一声,就直接带兵跑了。
吐蕃收到挑战书的时候,估计一脸懵圈。
他们根本就没想到唐兵会突然从天而降,他们立刻摆开阵势,依山拒战,炮檑如雨下。
对方的火力压制太明显,想要突围不是件容易的事。
第二天一早,高仙芝直接跟我和田珍说,午时之前,一定要打破敌人的封锁线;我和田珍担任的是先锋,陌刀队是先行部队。
这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好在我的偶像在史书里给了我解决办法。
我找了一面军旗用力挥舞着,一边挥舞,一边大喊着鼓舞士气;我第一次觉得长得高是一件多天独厚的优势,最起码在人群中很醒目。
原本有些怯懦的陌刀手们重新燃起了斗志。
“来啊,我们杀出去!”我大声呐喊着,抓着陌刀开始攀登山体。
吐蕃人依附的这座山其实并不算很陡,常年锻炼的人很容易爬上来。
唯一的危险是对方在不停的向下投掷石子,这些石子又密又大,在它们的击打之下,根本不可能突围上去。
所以,我让工程队赶制两个哨岗的木架子,把弩车运送到高处,弩车手站在上面,S击对方投掷石子的人。
对方投掷石子用的也是弩车,不过石子的质量远远的大于弩箭;因此,在风中说的阻力也比弩箭大。
我们打得到他们,他们根本打不到。
等他们想要换成弩箭的时候,我们的先锋部队已经到了。
陌刀队个个都是身经百战的热血男儿,昨天被压制了一天,个个都窝了一肚子火。
陌刀挥舞地飞快,原本就是双刃刀,左右开弓,真的称得上“人马俱碎”。
我和田珍作为整个陌刀突击队的指挥,更是杀的十分卖力。
辰时初刻发起的战斗,到了巳时二刻就全部结束了。
吐蕃守军基本全歼,缴获了对方弩车七十辆,没来得及使用的弩箭十万余支。
清扫战场的时候,清点了一下两军的伤亡,陌刀队损失七十余人、步兵损失二百余人。
杀了对方五千余人,俘获一千余人,其余皆逃溃。
背靠山其实有个坏处,那就是没有退路;不然可不能不到三百人的伤亡,就斩杀五千余人。
第378章 勃律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