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世:长安城下-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二月里,兰池州降胡康待宾诱诸降胡同反;四月,攻陷六胡州。

  六胡州是高宗调露元年于宁、夏二州南境设置的鲁、丽,含、塞、依、契六州,用来安置归降的胡人;被称为六胡州。

  他们集结了七万余兵力,进*夏州。

  玄宗命朔方大总管王晙和陇右节度使郭知运联合抗击。

  不久,又让太仆卿王毛仲为朔方道防御讨击大使,与王晙及天兵军节度大使张说互相知应,共讨康待宾。

  七月四日,王晙大破康待宾,生擒之,杀叛胡万五千人;十六日,集四夷酋长,腰斩康待宾于长安西市。

  算是杀J儆猴。

  王晙其实也算是一员猛将,不过他一直很倒霉;去年的生活,因为兵力没有及时跟上被打败,没多久又被队友坑了。

  征讨康待宾之战,他认为单凭朔方军便能平叛,因此奏请皇帝,要求让郭知运返回陇右;但是,奏疏未报,郭知运便已赶到,并因此对王晙不满。

  不久,王晙生擒康待宾,进爵清源县公。

  郭知运这个人小肚J肠,他觉得功劳有自己的一份,但是自己却没有得到任何封赏。

  于是九月份,纵兵攻打已经被王晙招降的叛军;投降的叛军以为被王晙出卖,纷纷逃走,再次反叛。

  玄宗听信谗言,认为王晙未能平定胡人叛乱,将他贬为梓州刺史。

  开元二年,王晙仅仅用二千兵马就袭破入侵的吐蕃军,因功加为银青光禄大夫,进封并州大都督府长史,赐爵清源县男;大破突厥的故事在军营中广泛流传,这个等下细讲。

  开元四年,王晙平定突厥降户叛乱,升任左散骑常侍、朔方行军大总管,加封御史大夫。

  今年,他镇压胡人康待宾叛乱,进爵清源县公,但不久因胡人再叛,被贬为梓州刺史。后起复为太子詹事,封中山郡公。

  当初,朔方军元帅魏元忠出征失利,将罪责推给副将韩思忠,奏请将其诛杀。王晙却认为:“韩思忠是副将,兵权不在自己手里,而且他有勇有谋值得爱惜,不该单单处罚他一个人。”于是上表辩解。

  韩思忠因此得到释放,而王晙也被调任渭南县县令。

  景龙三年,王晙出任桂州都督。此前,桂州的驻军一直依靠衡州、永州等地提供粮饷。王晙到任后,修筑城郭,撤去驻军,兴修水利,开垦屯田数千顷,使百姓丰衣足食。

  后来,王晙请求调回家乡,结果桂州百姓一起上书朝廷,请求让他留任。

  朝廷闻讯后,特下诏表彰王晙的功绩,让他留任一年。

  王晙离任时,桂州百姓又刻石立碑歌颂他的功德。

  开元二年,王晙以鸿胪寺少卿、朔方军副大总管之职兼任安北大都护、朔方道行军大总管,统领丰安、定远、三受降城等地军队。他将安北大都护府治所迁到中受降城,并实行屯田之策。

  不久,改任太仆寺少卿、陇右群牧使。

  同年,吐蕃兴兵十万入侵临洮军,驻军于大来谷口。

  王晙率所部两千人与临洮军会师,又挑选精兵七百人换穿吐蕃服装,分为前后两队,乘夜偷袭吐蕃军营;在距离敌军五里时,王晙命前队大声呼喊,后队击鼓响应。

  吐蕃军以为唐军主力赶到,惊恐之中,自相残杀,死伤惨重。

  不久,右羽林将军薛讷也率军赶到,在大来谷二十里外的武阶谷,遭遇吐蕃拦截。吐蕃在王晙与薛讷两军之间,摆开战阵,连绵数十里。

  王晙趁夜命精兵袭击敌军,再次大败吐蕃;与薛讷会师后,王晙乘胜追杀,一直追到洮水,将吐蕃掠走的牧马全部夺回。

  这一仗打得很漂亮,他的布阵以及策略在军营中广泛流传,都快传成神话了。

  开元四年,突厥默啜可汗被拔曳固部落袭杀,部下大多都投降唐朝,被安置在河曲地区。不久,毗伽可汗继位,突厥降户都逐渐萌生叛意。

  王晙得知后,便上奏朝廷,认为突厥是迫于形势方才归顺唐朝,让他们久居边境会引发祸患,建议胁之以威,诱之以利,并将他们迁徙到黄河以南,使其逐渐汉化。

  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不将突厥降户安置在内地,等到黄河封冻,必将发生变故。

  结果,朝廷拖拖拉拉一直没有回复;等到审核通过的时候,突厥降户已经反叛。

  十月,玄宗命王晙率并州军队渡河平叛。王晙抄小路进军,轻骑奔袭,不料夜遇暴风雪,难以行进。等到风停雪止,王晙遂率军急驰。

  这时,叛军分成两路逃跑,王晙沿东路追击,斩首三千。

  开元八年,散居在受降城附近的铁勒部落与仆固都督勺磨暗中勾结突厥,企图攻占受降城。王晙闻讯后,秘奏玄宗,然后将他们引诱入中受降城,全部诛杀。

  之所以一直说到王晙,是因为他是王绪的堂叔。

  

第313章 有事瞒我

  明明守孝期满就可以结婚了。

  之所以没能结成婚,是因为花获没了。

  本来到去年刚好守孝期,没成想正好赶上安西大都护府内人员变动,所以就耽搁了。

  拖到了今年,结果大年初二,花获就没了。

  姚旭的打哈欠的毛病越来越严重了,参加花获葬礼的时候,他全程睡过去了。

  那时候腿受的伤,留下了后遗症;现在行走主要靠拄拐杖。

  我扶着他出来的时候,路过拐角的走廊,正好看到了孤零零的花玉珏。

  她一个人站在庭院中,背影落寞;她今天穿了一身素色的襦裙,没有加持披帛,而是加了一件广袖的罩衫。

  毕竟现在是初春,天还是有些凉的。

  她的发髻上除了簪了一朵白花之外,没有任何装饰;簪白花是参加葬礼必备的配饰,无论男女老少都会在头上簪一朵白花。

  她现在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孤家寡人了,妈妈在她还很小的时候就没了,现在连爸爸也没了。

  “嗣业。”姚旭也看到了她,他拍了我一下,冲她所在的方向努努嘴。

  “可是,世伯你一个人可以吗?”我不放心地问。

  “这么多人的眼皮底下,还能摔着我不成?”姚旭抬腿踹了我一脚,“赶紧去。”

  “是。”我行礼,走过去。

  隐约听到姚旭说了一句,“这俩孩子,难道真的是有缘无份吗?”

  我回头,姚旭已经消失的走廊拐角。

  “玉珏。”我走上前。

  她闻声回头,看到是我挤出一丝苦笑,“你还没走呢。”

  “嗯……”我应声,想要安慰她,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宽慰的话,“还请节哀顺变。”

  “嗯。”花玉珏点了点头,弱不可闻地说。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她也没有接着说话,我只好没话找话的说,“又得过三年了。”

  她没有应声,只是冲我微微点了点头。

  重孝压三年。

  男子穿重孝还好说,并不影响外出活动;女子穿重孝的时候,必须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时间不早了,你不是还有任务在身吗?快回去吧。”她说,莞尔一笑,“那我这三年就在家里做嫁衣了,之前做的穿不上,再加上这三年在家里也没有事情可做。”

  “嗯,你等我,三年之后我一定来娶你!”我冲她保证道。

  她微笑地点头。

  —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

  一年的时间,转眼就过去了。

  我现在担任碎叶副使,这个职位就是最早马朔担任的那个职位。

  今年正月权楚璧在长安妄图起义,失败身死。

  玄宗在长安呆够了、去了东都洛阳,出发之前,刑部尚书王志愔留守长安西京。

  结果,九月十一日夜里,左领军兵曹权楚璧与其党羽李齐损犯上作乱。

  他们让权楚璧的兄子权梁山冒充襄王之子,并拥立他为“光帝”。

  他们带着自己左屯营兵,集结了数百人闯入长安宫城,想要抓王志愔,但是没找着。

  第二天、天刚亮,他们内部起了内讧,溃不成军;他们斩杀了权楚璧等人,并把他们的首级运送到了东都洛阳。

  只是可怜王志愔,他在战乱中被牵连,身死叛乱。

  十四日,玄宗遣河南尹王怡回长安,宣慰官民,并审问此案。

  王怡一揪耳揪出来一伙同党,由于牵扯太广,他没办法决定。玄宗就命令以宋璟返回西京长安,

  宋璟来到之后,一鼓作气,把叛乱者尽数屠净。

  今年九月里,吐蕃这群不消停的又跑去围小勃律。

  小勃律王没谨忙哪儿见过这架势啊!

  他赶忙向北庭节度使张孝嵩求救,张孝嵩在开元三年救拔汗那,威震西域。

  说的好听一点儿,那就是整个西域的保护神啊!

  没谨忙也是个会说话的孩子,他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说话的艺术。

  他跟张孝嵩说:“我们小勃律是咱们大唐西边儿的门户;一旦小勃律被吞并,吐蕃必定长驱直入,那用不了多久,整个西域都会被划进吐蕃的版图。

  小王愿以一己之力捍卫整个大唐的疆域,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还请张将军派遣神兵良将前来救援。

  张孝嵩一听,确实是这个理儿。

  他立刻派遣遣疏勒副使张思礼带领四千精兵前往支援;除了张思礼之外,我和王楠也率领两千骑兵前往支援。

  连夜赶路、昼夜倍道,终于在交战正酣的时候,和没谨忙胜利会师。

  对方没想到援兵居然来这么快,他们原本就被拖了很久,然后粮草和供给都跟不上。

  再加上他们没有足够的兵力和大唐抗衡,被打了个落花流水。

  王楠扛着横刀回来的时候,还在抱怨,说对方一点儿都不经打,他还没打过瘾呢。

  我和张思礼相视,无奈地笑、摇了摇头。

  张思礼原本说大明宫宫墙守卫,去年的时候被调任到了安西。

  他看起来是个粗犷的山东汉子,但是骨子里却有着山东汉子特有的细腻。

  清点物资的时候,发现缴获了一堆武器,我方伤亡很少,算是大获全胜。

  这个好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大唐,大唐安西军又一次名震西域。

  吐蕃这次吃了这么大的亏,消停了很长时间。

  我们安抚了附近番国,义正言辞的跟他们说,只有安西大都护府存在一天,整个西域的治安都归我们管辖。

  扬了国威、打了胜仗,本来挺开心的。

  可是没成想,回到安西大都护府才刚刚一个月,就收到了花玉珏悬梁自尽的消息。

  “世伯,不可能,此事必有蹊跷!”我看着姚旭说,难以置信以至于声音都喊劈了,“她之前还说在家里做嫁衣,等我去娶她……怎么可能一转眼就悬梁自尽呢?”

  “嗣业……”王楠看着我欲言又止,他求救似的看向姚旭。

  “不准就是不准。”姚旭坚持道。

  “您别拦我了,我一定要去调查个清楚!”我说。

  “其实……实话跟你说了吧。”王楠刚要开口,就被白奋拽到了一边;白奋冲他使劲摇头。

  他们肯定有什么事情瞒着我。

  

第314章 事实真相

  但是任凭我怎么问,他俩铁了心就是不开口。

  “世伯……”我哀求地看着他,“你也是经历过的,你忍心看着我带着心结孤独地过下半辈子吗?”

  姚旭的眼神抖了一下,但他还是什么都没说。

  “好吧,既然你们都不肯说,那便这样吧。”我说,行礼,走出主厅。

  他们不说,我自己去调查。

  我托林梵帮忙打听,他现在在长安任职,具体的话,算是长安城的守备队队长。

  我没有明说为什么让他查,直说让他帮忙查花获的家庭状况。

  没多久就收到了他的回信,不仅花玉珏的死有蹊跷,花获也不是正常死亡。

  花虔易其实并不是病死的,而是被赐死的。

  之所以被赐死,是因为他是岐王的武术老师,玄宗这个人太小肚J肠了。

  花获只当了李范三天的武术老师,因为天生天生喜欢音律,对舞枪弄G之类的东西并不感兴趣。

  玄宗对李范是真的很戒备,不然也不至于把很早很早之前的人一块杀掉。

  花玉珏当初并不知道是这么个原因,她和我们一样都被蒙在鼓里。

  因为当初花获是在宫里突发恶疾而亡,根本就没想到会是这么个情况。

  再说,皇帝亲自派人把他送回家中,棺材已经是装殓好的;玄宗还专门嘱咐不能打开。

  但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人多嘴杂,她最终还是知道了。

  她去重玄门门口长跪不起,林梵见过她两次,自然也认得;还没等他走过去把她扶起来,她就被带进了宫里。

  没多久,就得到了她悬梁自尽的消息。

  我不知道她在大明宫里经历了什么,我也不知道召见她的到底是谁。

  但是,她那么坚强的一个人,连男生都承受不了的训练,都能咬牙坚持下来;既然让她悲痛地选择悬梁自尽,要么受了侮辱,要么是受了委屈。

  我第一次感觉,在大唐国土上规定法律竟然是这么的无力。

  虽然法律存在,但是它只约束着大多数人,但是还有人在法律约束之外。

  这么疑神疑鬼地人,当初为什么当初会信任安禄山呢?

  花获年轻的时候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身上也是落了一身病。

  这样的人,最后居然因为这么一个无聊的理由被杀掉。

  我头一次萌生了想退伍的念头。

  —

  转眼到了开元十一年。

  正月三日,玄宗从洛阳待够了准备去晋阳玩玩。

  他从洛阳出发,用了十四天,到了潞州。

  玄宗还没到之前,潞州的百姓自己当地官员已经在城门口等着了。

  他们俯首,高呼圣人——圣人是唐朝对皇帝的称呼。

  玄宗一看这个架势很满意,玄宗一直都是一个特别爱听好话的人。

  整个潞州给足了他面子,于是他一高兴,大赦整个潞州。

  凡事流放在此地的,一律免除罪责;判处监禁的,少于五年的,也可以回家。

  背叛除了奴役或者贬为庶民的人,可以恢复原籍;判处监禁多于五年少于十年的,一律改成五年。

  一直觉得古代动不动就赦免罪犯的行为,特别不靠谱。

  一方面是因为这种太理想化——除非那些人原本就是被冤枉的,老话说的好,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

  那些被囚困一两年的还好说,那些罪大恶极、被判处死刑的人被改成死缓也就罢了,直接把那些人改到十年以内那一类里……明显是等着他们出来再次犯罪啊!

  不过,这样也比把整个牢狱清空好多了。

  赦免完了罪犯之后,玄宗还决定免除整个潞州五年的赋税。

  这个特别实用,唐朝盛世繁华,虽然粮食多的都在仓库里长毛儿,但是每年的赋税还是很重。

  辛辛苦苦在地里忙活一年,所得的百分之四十都要上交给国家。

  人口少的就罢了,那些人口多的家庭根本不够吃的;所以每到夏季,就能看到三两个衣着破烂的百姓去地里找野菜吃。

  因为前一年的存粮吃完了,这一年的粮食得到秋收才有。

  听到当今圣上亲口许诺,五年之内不需要缴纳赋税,最开心的当然是当地百姓了。

  免除五年的赋税,意味着这五年他们所有的粮食都归自己所有。

  往年拮据的家庭终于一整年都吃饱喝足,往年就有结余的家庭,还有多余的存粮可以拿出来售卖。

  玄宗把之前在这边修建的别宫改名为“飞龙宫”;在这儿边逗留了两天,启程去隔壁的并州。

  到了并州以后,他觉得特别这一块风水还不错,经济贸易也挺发达,最重要的是很合眼缘。

  当即袖子一挥,把这里定为了北都。

  并且把并州改为太原府,刺史为改为“尹”。

  太原刺史变成了太原尹。

  第一,定位北都,意味着可以和长安洛阳平起平坐。

  往来的客商也会越来越多,经济要更加发达,百姓们的生活也会更加富裕。

  第二高兴的应该就是太原尹了。

  虽然上州刺史和太原尹级别是一样的,但是听起来明显比第一个级别要高。

  而且,无论什么朝代,都会有贪污**存在。

  整个州瞬间上升到了国家首都的位置,国家每年给的补贴也会相应的增多。

  这就意味着他会有更多的机会中饱私囊,当然他不一定会干,只是举个例子。

  把这里定为北都之后,他很满意,继续往回走。

  又去了隔壁的晋州。

  二月十六日,他在汾Y大肆祭奠了汉家后土祠。

  之所以要祭奠他们,是因为张说跟玄宗说,汾Y脽上有汉家后土祠;但是这个祠堂已经荒废了很久,几乎没有人祭拜了。

  但是这个却是刘汉家最著名的祠堂之一。

  他觉得玄宗既然巡游到了附近,应该出钱,把这个修缮一下;在这个地方祭拜先祖、为农耕者祈福。

  一来,可以显示玄宗心系天下;二来,可以跟百姓们宣扬,他得到了正统的认可。

  老百姓就是相信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不然刘邦当初宣扬自己是白蛇之子怎么没有人出来反驳呢?

  

第315章 皇后之死

  转眼到了开元十二年。

  整个安西最近很安定,并没有什么大的叛乱。

  本来做为边界就必不可少的小型叛乱也少了很多。

  这一年发生了一个重大事件,那就是杜暹担任安西副大都护,填补这两年的空缺。

  今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调任太原尹,副都护升任大都护,安西副大都护之职出缺。

  朝廷中便有人推荐杜暹,认为他曾出使安西,深得蕃人思慕。

  杜暹当时正为继母守孝,被唐玄宗夺情起复,擢拜为黄门侍郎,并充任安西都护府副大都护、碛西节度使。

  杜暹最开始是监察御史,他这个人是一个特别清廉的人。

  他出身于濮阳杜氏,明经及第,历任婺州参军、郑县县尉、大理评事、监察御史、给事中,以清廉著称。

  当初他因公至突骑施境内,突骑施为了感谢他,准备了厚礼。

  但他决然拒绝,但是他左右副手说:“君寄身异域,不宜逆其情。”

  我们在别人家里,不好意思驳人家的面子。

  杜暹一想好像也是这个理。

  于是就收下了,但是并没有带走,而是就地掩埋在自己的营帐之下。

  等到他该离开的时候,他跟突骑施的人留了一封书信,让他们把这些东西挖出来。

  对方一听懵了,赶忙快马来追,但是没能追上。

  开元十二年三月份,他正式上任。

  这一年还发生了一件事。

  开元九年大括逃户,竞为刻急,百姓叫苦不迭。去年八月,敕免括逃户。

  今年六月,制听逃户自首,辟所在闲田,随宜收税,毋得差科征役,租庸一皆蠲免。

  意思就是说改革税收,把原来的均田制改成了租赁制。

  让宇文融担任劝农使,在州县之间巡视,和吏民议定赋役。

  百姓一听,国家做出的让步,纷纷又回来种地了。

  到了年末,光农耕一项收入,就增加了数百万钱。这些钱全部被充进了国库。均田制的租庸调法转变正式开始。

  七月里,毗伽同学又来了。

  当初他跟玄宗求婚造拒,今年他又来了。

  他让他的家臣哥解颉利发来求婚,估计哥解颉利发口才不好,玄宗找理由说,使者准备的礼物太轻了、礼数不周全。

  又给打回去了。

  玄宗有个姓柳的老婆被封为婕妤,她的妹妹嫁给了一个姓赵的人家。

  然后她妹妹闲的没事干,在家里发明了挑花印染。

  用两块儿一样大小的木版、雕刻同样花纹,以绢、布对摺夹入此二版,然后在雕空处染色,成为对称之花纹,其法称“夹缬”,其所印成之织品亦称夹缬。

  这是染色印花第一次出现。

  在此之前,裙子上的团花都是用绣花针,一针一线绣出来的;这样做一件衣服的时间特别长,裁剪倒是好说,主要是后期的绣花。

  柳婕妤的妹妹,把这种做好的进献给了自己的姐姐。他的姐姐一看,印染出来的花居然这么好看,于是赶忙从她妹妹给她带进来的布里挑了一匹上好的云锦因献王皇后一匹。

  王皇后看到这匹云锦,喜欢的不得了,立刻把它做成了一条裙子。

  玄宗看第一次看到这么染得布,觉得特别新奇,于是下令封赏了柳婕妤的妹妹。

  开始全国推行这种印刷方法。

  但是好景不长,七月二十日,玄宗的结发妻子王皇后被贬为庶人。

  王氏是玄宗的结发妻子,被立为皇后已经有十二年之久,但是她一直没有子嗣。

  自古百善孝为先,无后为大忌。

  按照七进七出的说法,无所出这一条完全可以作为休妻的理由。

  而且,在此之前不久,玄宗把武则天的侄孙女册封为了惠妃。

  玄宗一生除了杨贵妃之外,最爱的两个人,一个是王皇后,一个是武惠妃。

  武惠妃长得漂亮又贴心,还特别会哄他,玄宗开始有些嫌弃他的糟糠之妻了。

  再加上,武惠妃这个人工于心计,她在开元十五年还弄死了玄宗的三个儿子,不过这是后话了。

  开元十年,玄宗被武惠妃的枕边风吹得有些动摇,他秘密召见了秘书监姜皎,和他商量商量废除王皇后的事情,但是,姜皎不小心给说出了,玄宗气得打他一顿,把他流放了。

  王皇后也不是傻子,听到了这些消息之后,她依然也忐忑不安。

  但是她年轻的时候帮助玄宗夺天下、对他有恩。

  玄宗自己也犹豫不决。

  这时候,王皇后的猪队友上线了。

  她哥哥太子少保王守一觉得自己妹妹没有儿子确实说不过去。

  于是找了一个法号悟能、哦不、以明悟的和尚帮皇后做法。

  这个和尚拜过南极星和北斗星之后,把霹雳木剖开,做成木牌;正面写了天地二字,后面写了玄宗的名号。

  他让王后把这个牌子带着,并且告诉她:“佩此有子,当如则天皇后。”

  只要带的这个牌子,以后可以像武则天一样连生三四个儿子。

  但是,这句话却被别人曲解了原意,有人跟玄宗弹劾,说王皇后想做武则天第二。

  结果今年农历七月二十二日,玄宗把皇后废为庶人,移别室安置——实际上就是打入了冷宫。

  猪队友哥哥王守一被贬死。

  到了十月份,王皇后自杀身亡。

  整个宫里都在感叹王皇后飞来横祸。

  说的人多了,玄宗也有些后悔,可是人死不能复生。

  明悟这货多半是玄宗的托儿。

  不然也不会说那么模棱两可的话,让其他人有机可乘。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武惠妃在背后使绊子,她和她的姑乃乃武则天一样,特别擅长心理学。

  老李家被他们耍得团团转。

  今年开始,各位大臣纷纷劝说玄宗去泰山封禅。

  玄宗表面上说着,他功德不如三皇五帝,不宜封禅。

  文武百官又不是傻子,这当然是谦虚的客套话。

  于是文武百官把玄宗一通夸,什么可比上古三皇五帝,什么千古明君。夸得玄宗高兴的合不拢嘴,欣然同意泰山封禅。

  闰十二月十二日,文武百官和玄宗达成了共识,敲定明年的十一月十日封鼎泰山。

  

第316章 于阗王反

  转眼间,就到了第二年五月。

  有一个叫刘定高的傻孩子在东都洛阳揭竿起义。

  别人家起义都是蓄谋已久,提前招兵买马;然后给自己编一个像样的出身,在百姓心中我营造一种自己是前朝皇室后裔的错觉。

  贯彻这一点儿贯彻得最好的就是刘备同学,他跟汉朝皇室,是八竿子扯不到的关系。

  虽然他最终也没能坐上龙椅,但是不得不说他的起义是成功的。

  最起码忽悠了张飞关羽诸葛亮这三个死党。

  当然,他这个也不算原创,东汉的创始人刘秀用过了。

  就算不是前朝,前前朝也行。

  可是刘定高这孩子显然脑子有点儿问题,他总共就只有十几人,然后他们在通洛门门口开始忽悠老百姓。

  说他们受了上天的旨意,要代替李唐家执掌天下;据说还用朱砂在身上写了“天命”两个字。

  重点是吹牛就吹吧,居然跑去挑战皇家威信;他们集结了一帮人,趁着月色,想要攻陷洛阳。

  被皇城守卫军当场击毙。

  头一次见起义这么不长脑子的。

  不说集结二三十万大军吧,也不能和二三十个人就去跟皇家禁卫军正面杠啊。

  洛阳尹跟玄宗汇报了这件事儿之后,玄宗估计都无奈了。

  见过缺心眼的,没见过这么缺心眼的。

  今年年初,安东大都护薛泰请求在黑水靺鞨境内设置黑水军,然后把最大的部落变更为黑水府,然后把他的首领任命为为都督。

  第二年,黑水靺鞨派遣使者入长安觐见玄宗,玄宗把他们的国家改名为黑水州,并派遣长史帮忙打理事物。

  十六年赐其都督李姓,赐名献诚;并授于他云麾将军兼黑水经略使的职务。

  从此之后,他们每年按时缴纳税岁贡,自此朝贡不绝。

  去年的时候,下了很大一场雪。

  瑞雪兆丰年,耕地里面的虫卵都被冻死了。

  再加上今年天气四季怡人,春天雨贵如油,但是今年的春天雨水却特别丰沛;粮食长势喜人,产量高的难以置信。

  产量高,带来的正面影响就是粮价降了下来;当然也有负面影响,那就是粮食太多了,都被积压在仓库里,有的甚至长了毛。

  说回物价,全国的物价比开元初年便宜了很多。

  举个例子,洛阳那边的物价低得简直没朋友,一斗米只要十五个开元通宝。

  开元初年,在长安街上买一个胡麻饼都要五个通宝,现在那个胡麻饼估计也就卖一个通宝了。

  一个开元通宝换算成人民币的话大概等于八毛钱;十五钱就是十二块。

  唐朝的米一升大概有一点二五斤,十升米是一斗,也就是十二斤半。

  十二斤半的大米只要十二块钱,简直太便宜了。

  重点是洛阳的物价还算高的,青州、齐州那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