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世:长安城下-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个头,这些人像是正经来入伍的吗?”姚旭白了他一眼。
“你就是太爱生气了。”吕休景随手拂了下姚旭的眉头,在我看来,简直就是恋人间的安抚;原谅我又污了。
姚旭一巴掌把吕休景的手打下去,“还贫,对面要是就这么死皮赖脸的,等下非得打起来不可!”
“打就打咯。”吕休景满不在乎地说,“我们人多,再说了,就那么点儿人,他们也没胆量跟咱们硬碰硬。”
对啊,不是说都护府驻军最少的时候都没有低于两万人的吗?
我看了下,这些也就五百人。
差的有点儿远啊。
“人不是都在外面么,”姚旭无奈了,“让你给绕到沟里了。能不交火的话,还是不交火的好!”
“话是这么说,但是他们真的要欺负到头上了,绝不轻饶。”
姚旭仿佛是被说服了,没有再说话。
对方又叽里呱啦地说了一段话。
原本眉头舒展开的姚旭,眉头又皱了起来:“他们居然同意了。”
“同意了好啊。”吕休景说,“现在连口舌都省得费了。”
“马朔,去核查一下。”吕休景说,旁边一个看起来很精明的人走上前,抱拳行礼,“如果真的是克扣粮食,我去向至尊请奏;倘若不是,把证据带回来,我们去打他们。”
“唯!”那个人应声,快步从楼梯上走了下去。
我看着楼下,对方依然没有撤兵的意思。
姚旭开口说了些什么——我估计是把吕大叔的意思复述了一遍,但对方似乎不买账,原本还算寂静的队伍里,忽然乱糟糟起来。
“还是打吧。”姚旭忽然说,“我跟他们谈不拢,他们非要把元韶押做人质。”
正在我好奇元韶是谁的时候,吕休景从袖子里面拽出来两根布条,开始绑袖子;缺胯袍虽然开叉较高、便于行走,袖子确实也略窄于圆领袍。
但是绑起来,显然更舒服一些。
“那就没的说了。”吕休景大叔说,一脸冷厉。
“你去?”姚旭皱眉,“还是我去吧。”
“没事儿,正好好久没活动过筋骨了。”吕休景嬉皮笑脸地说,“让我在大家面前露一手!”
“……”姚旭捏了下精明X,“随便你好了……”
姚旭又冲下面说了句话,我估计应该是“战前宣言”。
古时候打仗很讲究,双方到场之后,两方先派出先锋交战。
一方面是为了鼓舞士气,另一方面是为了摸摸对方的底儿。
当然,先锋战败的那一方,士气肯定会大打折扣。
但是我没想到先锋居然是吕大叔的。
打仗的时候、一般情况下,将帅基本上都是坐镇后方的;虽然有擒贼先擒王的说法,但“王”不会一开场就出现。
“修景,还是我去吧。”哥舒道元说,他已经换好了一身铠甲,“哪儿有大都护先上的道理。”
“规矩都是人定的,我也只是个人。”吕休景大叔笑道,“难得有个可以装的机会。”
我越看越觉得李大叔也是穿越来的;不知道是不是我太敏感了,不然我怎么看谁都觉得他像是穿越来的呢……
哥舒道元尴尬地笑了下,行礼后退了一步。
对方看到了身披明光铠的哥舒道元,估计是觉得要来真的了。
他们一行人忽然安静了下来,“代表”又说话了。
“他说他们是真心要来加入的。”姚旭翻译道。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吕休景严肃道,“你看,在他们的后方,能明显看到车轮印。”
我也顺着他看的方向看过去,车辙印我倒是没看见,但能看到远处原本高耸的草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倾斜,有的甚至还出现了缺口。
就算不是车辙印,也有人刚刚走过那片土地;那片地方昨天我们看到时候还是连成一片的。
“那里面有埋伏。”吕休景说。
他话音刚落,对方又开始说话了。
看来,有时间的时候得学下突厥语,不然听他们说话太费劲,完全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
“嗯。”姚旭应声,“他们刚刚说让我们去城下和他们交涉。”
“小算盘打的挺响啊。”吕休景挖苦道,“只要走到他们面前,就会暴露在S程之内。”
原来是这样。我惊讶不已。
又学了一招,我原本以为他们真的是来投降的;他们同意吕大叔的提议的时候,我更加确信我想的是对的了。
但现在看来,果然是我轻敌了。
这就是传说中的诱杀之计吗?
“而且,唐古人生性Y狠,他们的箭上从来都会淬有剧毒。”吕大叔说,忍不住感叹,“他们毕竟也是在后世建造出了一个帝国的种族啊!”
“西夏……”我下意识地说。
话说他们是党项族的啊,我还以为是突厥的。
吕休景显然听到了,他不可置信的看了我一眼,却什么都没有说。
“西夏?”姚旭反问,“那是什么?”
你不应该关心的是“在后世建造出了一个帝国”这句话吗?
我不知道该怎么说什么,于是没有说话。
“一个后世的帝国,”吕大叔坦然地说,“在两三百年以后。”
直接古代的人说未来的事情真的可以么?
话说,吕休景果然也是穿越的吧,不然怎么会知道西夏呢?
“有时间我再讲给你听。”吕休景冲姚旭说,他冲旁边的哥舒道元说,“元辰,去准备下那个吧。”
“真的要用那个吗?”哥舒道元吃了一惊,“我怕控制不好局面。”
“没事儿,这才哪儿跟哪儿。”吕休景满不在乎地说,“后世还有更残忍的呢。”
他们要准备什么?
我呆呆地看着哥舒道元,他也看了我一下,苦笑,说:“唯!”
准备了啥d
第197章 炸裂开场
哥舒道元行礼离开。
那些人有些不耐烦了,有的把身上背着的弓解了下来,有的在玩手里的弯刀。
我一看这架势,这是真的铁了心要开打了呀。
“世伯……”我还没说完,吕休景手横在我面前制止了我,“敌不动,我不动,敌动我们也要淡定。”
可是人家都把刀亮出来了,我怎么淡定的下来啊?
“俢景,好了。”哥舒道元跑回来,气喘吁吁地说,“可以开始了!”
“好!是时候来一发炸裂的开场了!”吕休景说,身后一个人递过来一支箭;我又一次肯定吕休景是后世穿越来的,因为这句话来自后世的某个手游里的角色。
那是一支常见的箭,唯一不同的是,上面绑着一个大白兔奶糖状的东西。
吕休景接过那支箭,还不忘说了声谢谢;另一个人递过来一个火折子。
这个时候,吕休景点着了“大白兔奶糖”的一个“耳朵”。
难不成上面绑的东西是爆仗?
我想了下,时间上也差不多;唐朝的时候,火药就已经开始加入战场了。
炮仗又叫鞭炮、爆竹,是天朝人们战国前后的发明。
爆竹最早是由方士“发明”的。
古代的时候大家都希望可以借助某种外界的力量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于是滋生了一种新的职业:炼丹术师;炼丹术师又称为炼丹家。
他们真的是一群特别擅长乱炖的人。
甭管什么东西,只要是中药,就一律拿去炼丹。
这么做死的后果就是,他们把炼丹炉、哦不、丹房给炸了……
那家伙,离得近的人……直接从窗户都飞出去了。
炼丹宣布失败。
但是天朝人们很乐观,他们觉得发生爆炸反而是件好事、是因祸得福。
于是有一群作死的人,专门开始研究如何让中药们发生爆炸。
经过不断的试验,终于发现,引起爆炸的原因是把硝石、硫黄和木炭混合在了一起。
于是天空出现一行大字:恭喜天朝人民获得新技能,并获得了炸药的配方。
因为这些材料都是些中药,所以这个东西叫了“火药”这个随便的名字。
火药有了,但是,怎么会变成爆竹呢?
这又是另一件事儿了。
在中国古代没有火药和纸张之前,人们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用以驱逐瘟神;因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叭叭”的响声,故称爆竹。
后来有了火药,有个手欠的人将火药装在竹筒里燃放,声音更大更响;这是因为原本爆炸发生时产生的热量会在发生爆炸时瞬间膨胀,而被控制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导致他最终撑裂了这个空间。
正是由于这个手欠的人,使得火烧竹子这一古老的中国民俗发生了根本变化。
北宋时,又一个手欠的人,他发现用纸卷来模仿竹子,可以在手头没有竹子的时候使用。
这个时候在漫长的时间改革中,爆竹已经由最开始直接点竹子,变为点引线。
于是北宋时期,出现了单响和双响的爆竹,这个时候他们已经不叫爆竹了——改为叫“爆仗”。
差不多也是这个时期,北宋民众们发现双响已经不能满足他们了,于是他们把单个的小爆仗的引线捻在了一起,像长鞭的东西称为“鞭炮”。
这个东西比单个儿的好玩多了、响声不绝于耳;人都是喜欢热闹的动物,所以燃放鞭炮的习俗一直传承至后世。
吕休景跟旁边的弓箭手借了把弓,他点燃引线,把箭直接S了出去。
他S箭的姿势很标准,手也很稳;那支箭S到了那群人面前的空地上。
然后那个爆仗就炸了。
我原本以为那只是个威慑的爆仗、只是炸一下而已;但是没想到那个炮仗里面居然出现了很多黑色烟雾。
那些唐古人一看烟雾直接蒙了,吓得都赶紧往回跑,一边跑一边还骂骂咧咧的。
“他们气急败坏的说,‘你们就这么对待招降的部族吗?’”姚旭说,他偏头,看着吕休景,由于吕大叔长的太高了,姚旭还需要稍微仰头,“说起来,那个烟雾是什么?”
“就是普通的锅底灰啊。”吕休景眨了眨眼,解释道,“其实是这样的。”
“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在周围的部族们面前演了一场戏。”吕休景说,忍不住笑。
他这一笑不要紧,直接控制不住了;他笑得前仰后合地,说,“我不行了,让元辰给你讲。”
哥舒大叔显然也很想笑,他清了下嗓子,开始讲:“是这样的,那次我们回防的时候,驻扎在Y山下;正好在做饭,同行的姜疾医在刮锅底灰,他说那个叫百草霜,可以止血,止泻。”
“嗯。”姚旭应声,“百草霜可用于吐血,咯血,便血,腹泻,食积等;也可以治疗外伤出血。”
“嗯,姜疾医也是这么说的,”哥舒道元依然在笑,“然后修景一时心血来潮,也跟着刮起锅底回来。”
“你刮那个干吗?”姚旭皱眉;自打我来了之后发现姚旭一直在皱眉,好歹在军营的时候还有开心的时候呢!
吕休景已经笑得直不起腰来了。
尽管我一生放荡不羁笑点低,但是依然get不到吕大叔的笑点。
“修景说要做烟雾弹。”哥舒道元说,他扶着额头,“把锅底灰和火药卷在一起,必要的时候可以用于逃跑。”
“……”姚旭看了下吕休景,明显一脸“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的表情。
“但是不能卷太多了,太多了之后,火药着不起来。”哥舒道元说,“于是只能做成这么大小。”
“‘这么一丁点儿有什么用啊?’。”哥舒道元学着吕休景的语气说,“修景话音刚落,就发现周围的人围了过来。”
“那些是西突厥的激进分子,看到我们人少,想过来搞偷袭。”哥舒道元说,“情急之下,修景跟我说,等下他把包着锅底灰和火药的纸团点着,让我们看到黑雾之后,集体往都护府的方向跑。”
是时候来一发炸裂的开场了!
第198章 迷雾炮仗
吕休景大叔也是个really会玩的。
“但是爆仗点完了之后怎么扔过去呢?”哥舒道元说,我发现大叔讲话挺墨迹的,“于是修景把那个爆仗绑在了箭上。”
“他就把那个爆仗点着,S到了他们周围。”哥舒道元说,“那根箭刚落到他们周围,就冒出来了黑雾,紧接的就爆炸了!”
我们这些人看到黑雾就跑,把那些突厥老都看懵了。
“哦,对了,他们有一个人离那个爆仗很近——他正好在爆炸范围内,直接被爆炸产生的冲击波震了出去。”哥舒道元说,“好巧不巧,正好磕到了旁边的石头上,当场就磕死了。”
“我们当时光顾着撤离,压根儿都没注意这些。”哥舒道元说,“可能就是因为这件事儿。安西周围出现了一种传言,说我们有一种黑雾弹,可以炸死好多人。”
“实际上并不能,只是一个黑色的烟雾弹而已。”吕休景大叔已经平静下来了,她的眼角还挂这眼泪,明显是刚才笑出来的,“而且刚刚S出去的那个已经改良过了。”
难怪他们会看到那个炮仗就吓跑了呢。
我恍然大悟。
大叔也是一生放荡不羁笑点低啊。
这个有什么好笑的?
那些党项族四散逃窜,听哥舒大叔讲故事的时间里,都跑没了。
党项族不是骁勇善战吗?
怎么会一个爆仗就吓跑了呢?
就在我不理解的时候,那个人又回来了。
这次他们直接把弩车推过来了。
这是真的要撕破脸了,连伪装都不想伪装了。
“他们说,是我们*他们反的。”姚旭皱眉,“直接打吧,真烦人;我实在是不想跟他们费口舌了。”
我一怔,大叔你不是个医生的吗?
刚刚不是还坚决反对的吗?
一转眼就改投赞成票是要闹哪样啊?
姚旭提高了声音,大声说了什么。
下面的党项人看起来依然不依不饶。
“他们应该打算清楚了,料定我们城里没有人。”姚旭说,他皱眉,“虽然我们确实没有足够的人……”
说话间,一只鹰从天上飞了过来,不偏不倚地落在了吕休景的胳膊上。
吕休景把它腿上的小竹管取下来,从里面取出一封信。
“好了,他们回来了。”吕休景说,“全员一级战备!”
“唯!”应喝声此起彼伏。
下面的党项人一看这阵势有点儿懵。
不知道是故意的还是不小心摁到,一支弩箭从弩车上快速逃离,直奔吕休景而来。
吕大叔侧身一闪,弩箭直直的钉进了他们身后的柱子上。
整个都护府虽然都是用夯土制造的,但是也有一些木质结构的骨架。
城门楼几乎都是由木头制造而成的。
姚旭真的气炸了,他扯着嗓子跟底下喊。
下面的党项族人觉着,反正已经撕破脸了,干脆都出来了;这时候我们才看到他们集结了近千人,在城门楼下叫嚣。
而整个都护府只有不到两百人留守。
说起来他们一直在说回防回防,什么叫做回防?
难不成整个都护府的人都被派出去了?
姚旭和党项组的交涉明显失败了;还没等吕大叔开口,他直接下令让弓箭手对准底下的那群人。
他又说了句话,我感觉差不多是这么个意思:“来啊,你们不是很牛叉么,这就把你们捅成马蜂窝!”
看到所有的箭矢都对准了过来,他们反而笑了。
他们又叽里呱啦的说了半天,好像在挑衅。
这时,漫山遍野忽然响起了呐喊声。
从远处能看到很多穿着缺跨袍的人正在往都护府附近靠拢。
这些难不成就是外出驻扎的那些人?
这也太快了吧?
那只鹰不是才刚来吗?
打电话都不带这么及时的。
等下人看到忽然,这么多人围了过来,当就蒙圈了。
刚刚那会儿,心里素质不是还挺好的吗?
我腹诽。
赶来的人们把党项族挑衅的那些熊孩子们围在了中间。
吕休景和姚旭从城门上走了下去,我和黄戎林梵等人也赶忙跟上。
车门大开,就像我们前一天来的那样。
姚旭走上前,和最开始找茬儿的人交涉。
他们你来我往的说了半个时辰,还没谈拢。
我又一次感觉掌握一门外语是多么的重要,不然我就能听懂他们到底在讲什么鬼了。
“好。”姚旭蹦出来一个单字,他冲着吕休景说,“他们说,他们投降。”
“这帐都还没开始打,怎么就投降了呢?”吕休景说,“祖睦,把这句话翻译给他们。”
“你是来挑拨民族仇恨的吗?”姚旭忍不住翻了个白眼,“他们投降认输了,少打一仗不好吗?”
“当然不好了……”吕休景小声说,“总比每天做报表写字好多了吧?”
大叔居然还知道报表。
厉害了我的叔。
“那你看怎么办吧?是选择接受了呢,还是放他们走?”
“接受是说着玩儿的,现在常住人口都有两万七千多,再来几千人,真的就该吃不上饭了。”
“我也觉得放走比较好。”哥舒道元说,“说实话,我感觉他们是间谍似的;我本来就是突厥族的,我特别理解。”
这是开始自黑了吗?我越来越看不懂,他们到底打了副什么牌。
“但是我不得不说,少数民族来到大唐效力的,除了民族认同感之外,大部分都是为了给自己所在的国家的便利。”哥舒道元大叔接着说,“他们就算真的投降了,大部分也是间谍。”
真的是打仗全靠嘴炮,输出全靠吼。
大军压境了,一群人愣是没打起来;虽然说我也不是盼着他们打仗,但是也不能……
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也许真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放他们我走吧!”吕休景说,挥了下手;城门上的弓箭手都把箭撤了下去。
姚旭用党项语复述了一遍。
看的出来,他们的表情明显轻松了很多。
估计刚刚也觉得被抓到之后没什么好果子吃吧,他们那会儿看起来就要跟吕大叔他们拼命似的。
说实话,我心里倒是希望他们跟吕大叔他们拼命呢。
__
第199章 唯恐不乱
我说希望他们跟吕大叔打起来,并不是唯恐天下不乱。
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
西域周围全是虎视眈眈的势力,解决一个是一个;党项族虽然早就对大唐俯首称臣,但是半个世纪后,仆固怀恩一教唆、一煽动,党项吐谷浑等族就反叛了。
如果他们没有反叛之意,怎么可能被煽动呢?
一个巴掌拍不响,无风不起浪。
早在吐蕃人取代吐谷浑在青海湖地区的地位、迫使众多的党项人逃离故土之时,党项族就多有不满。
肯定没少反抗,但唐朝打不过,吐蕃又打不赢;他们才只好往内陆迁移,依附于唐朝。
说起来,他们为什么控诉的是玄宗克扣的粮食呢?
既然已经依附于唐朝了,不应该来请求都护府出兵,帮他们打退吐蕃吗?
吐蕃那边儿也挺猖狂的。
吐蕃国从最开始的西域小国,日益向外扩张,先是北上并灭了吐谷浑,接着又是西推侵袭威*党项族;散居在今甘肃南部和青海境内的党项部落不堪其扰、被迫南迁;党项族原住地为吐蕃占领,留下来的党项居民被吐蕃贵族奴役。
搁在谁身上不憋屈?
背井离乡,来不及迁走的亲朋故友都变成了奴隶。
他们有小情绪也是可以理解的。
党项族“代表”又说了些什么。
“他们说,他们为刚刚的行为向我们道歉。”姚旭说,“他们说他们之所以说是至尊陛下克扣他们的粮食,是为了让我们向陛下请奏;这件事是无中生有,陛下必定会严查,调查过程中就会得知他们最近被吐蕃族欺辱的事儿。”
还真的是又被欺负了啊?
一向爱钻空子的吐蕃族,还真的就没有安分过!
当初松州之战之后,吐蕃可是消停了很长一段时间。
贞观十二年八月,唐军在松州抗击吐蕃军的进攻;据考证,松州是唐朝通向吐谷浑的交通要道,松州州城西北三百里有甘松岭,唐代在此曾设置通轨军镇守,通轨军以西就是党项,党项西北通向吐谷浑。
吐蕃打着请婚遭拒的借口,直接入侵吐谷浑并将其击败。
实际上,当时的吐蕃,正处于扩张时期,唐旄、苏毗和羊同等与吐蕃相邻的部落都遭到了吐蕃的进攻,征服吐谷浑也是吐蕃对外扩张行动的一部分;请婚遭拒只是借口和导火索而已。
当然,请赐婚这件抱大腿的事情,松赞干布也是真心想的;他在进*松州之后,并未立即深入,而是继续遣使请婚,只不过态度更加强硬。
唐朝也不是软柿子,打就打,请婚再议——直接出兵把吐蕃给教训了一顿。
当时唐军主力部队还未到位,但仅仅是牛进达的先锋部队就以奇袭的方式取得了斩首千余级的胜利,显示了强悍的战斗力,从气势上压倒了吐蕃。
虽然未决胜负,松赞干布立刻下令撤兵。
原本松赞干布此次进攻松州,就不是要抢占唐朝的多少土地,而是强迫唐朝赐婚;结果唐朝不但不赐婚,反而发重兵前来应战。
本来是想来威慑一下唐朝的,结果啪啪打脸。
当时吐蕃国内局势并不稳定,多年征战,连兵不息,新征服的各部落也需要时间去逐渐安抚;在后方不稳的情况下,以吐蕃主力与唐军决战,过于冒险。
而且,在这次交锋中,他们看到了唐军的作战能力;不撤军、继续厮杀的话,也许会像之前吐谷浑一样。
松赞干布也不傻,如果不是唐朝早就把吐谷浑削弱的话,他们也没这个“人头”可以捡。
唐朝泱泱大国,也不小气;获胜之后,并没有乘胜追击。
首先,吐蕃快速退兵并遣使谢罪,态度良好;再者,唐朝对其周边势力奉行的是“放养政策”——比如建立少数民族聚集区。
松州之战后,吐蕃已从党项撤军,诸党项羁縻州重新被唐朝控制;吐蕃从吐谷浑撤军,吐谷浑重新归附唐朝,并在此后的二十年中,实力有所恢复。
唐朝的对外政策是这样的:对于周边势力并不赶尽杀绝,只要使其臣服,就算达到目的。吐谷浑就是明证。
唐朝通过松州之战,恢复了其对吐谷浑、党项和白兰的控制,可谓战果丰硕。
其次,太宗是真的没把吐蕃当回事儿——并未给予过多关注;虽然没有以重兵进攻吐蕃,但是,对吐蕃还是采取了一些遏制政策,以防止其过分强大。
吐蕃是新兴势力,此前与唐朝也没有什么交往,此次接战后又快速撤军,对当时的唐朝威胁也不大;当时太宗较为关注的是北方的薛延陀、西北的西突厥和东北的高句丽。
此后,由于高宗集中主要精力对海东用兵,吐蕃在高宗咸亨元年乘虚击破安西四镇,并向西域发展;四镇沦陷。
安西都护府及安西四镇的设立是一个曲折反复的过程,太宗时期,安西都护府已经设立,四镇也初成规模,但太宗去世后,西域局势出现反复,至高宗显庆年间,唐军再次平定西域,安西四镇得到进一步巩固;武则天长寿元年,唐军收复四镇。
此后直到安史之乱,安西四镇都作为唐军在西域的重要据点,对于防止吐蕃向西域进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吐蕃虽然俯首称臣,庆元年十二月的时候,吐蕃大将禄东赞率兵一十二万击白兰氏,苦战三日,吐蕃初败后胜;吞并了白兰族。
现在,他们虽然没有大规模入侵唐朝;但,时不时侵犯下边界这种事估计是没少干。
所以,狐狸就算装的再纯良,也是狡猾的;总会暴露他们的目的和野心。
“打。”吕休景大叔淡淡地说,“就算现在不打,动乱之时也是威胁。”
大叔说的难道是安史之乱?
公元七五五年,唐朝发生“安史之乱”。玄宗从长安逃到蜀中,由于唐朝抽调大量对付吐蕃的军队去平乱,使得西部防务空虚,爱钻空子的吐蕃趁机占领了陇右、河西的大片地区。
安西都护府坚守了三十五年之后,彻底沦陷。
公元七九零年,吐蕃占据北庭、安西。
即使当时不是威胁,事后强大起来也就不好说了__
第200章 穿越来的
“打?”姚旭一怔,“进攻吐蕃吗?”
“不是说出兵吐蕃,那个最少也得给陛下请示一下。”吕休景解释道,“我说的是打击那些叛逆。”
“打击叛逆?”姚旭反问。
“嗯,把那些吐蕃人打出去。”吕休景说,“犯我强唐者,虽远必诛!”
看得出来,这句话简直是所有唐朝士兵的人生信条啊。
“其实要我说,全歼了算了。”吕休景说,“留着也是祸害。”
哥舒道元:“……”
姚旭:“……”
“要不,先让他们起来?”我忍不住说,刚刚那会儿,回防的士兵包抄的时候,那些党项族的熊孩子们都蹲了下去、马也被唐军缴了。
敢情投降的动作,哪个朝代都差不多。
“嗯。”吕休景随口应声,“你们都让开吧。”
姚旭也说了句话,那些党项族的人都站了起来。
他们互相说着什么,接连站了起来。
他们把手掌贴在胸前,弯腰鞠躬,嘴里一直在说着话。
虽然我听不懂他们的语言,但是看得出,他们这是在感谢我。
我忙学着他们的样子回礼。
旁边的姚旭无语了,直接给了我一脚,“你干吗呢?”
“他们……不是在跟我道谢吗?”我被他一脚踹懵了。
“……”姚旭无奈了,“那是在宣誓效忠……”
“啊?”我石化了。
“啊什么啊,”姚旭又给了我一脚,“不懂别跟着瞎起哄。”
我忙点头。
“其实,我刚刚也以为是道谢呢。”吕休景幽幽地说,“正偷着乐呢。”
哥舒道元忍不住笑出声。
姚旭:“……”
“不贫了,”吕休景说,那些党项族人也已经不再“拜”了,“等下消息回来,属实的话就发兵。”
“唯!”众将士应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